《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_第1页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_第2页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_第3页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_第4页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总课时数:授课时间:2022年月日课程标准知道东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目标1.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的历史,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2.利用魏晋南北朝地图了解朝代更替历史,提高读图、识图能力。3.南北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认识到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认识维护和平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难点政权更替及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过程设计师生活动课后反思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展示江西省安远县客家围屋东升围图片,让学生说说是哪里?(从自己家乡的历史导入,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2、设问:你知道客家围屋的历史起源吗?3、教师讲述:两晋至唐宋时期,因战乱原因,黄河流域的中原汉人被迫南迁,历经五次南下大迁移,先后定居南方的广东、福建、江西、香港新界等地。因为离开中原故土,所以这些南下迁移的汉人一直自称为"客"寓为客居他乡之意。围屋是客家民居的一个典型,外墙既是围屋每间房子的承重外墙,也是整座围屋的防卫围墙。围屋的大门门额上多有“某某围”的题名,如磐安围、燕翼围、龙光围等,集中体现了客家的历史与文化。4、展示不同地方客家围屋的图片,教师解释:外形基本分围龙式围楼、圆形围楼和方形围楼三种。此外也有椭圆形状的,主体结构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东西两边对称,前低后高,主次分明,坐落有序,布局规整,以屋前的池塘和正堂后的“围龙”组合成一个整体,里面以厅堂、天井为中心设立几十个或上百个生活单元,适合几十个人、一百多人或数百人同居一屋。过渡:东晋南朝时期,大量的中原汉人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1、东晋的建立情况及南朝的更替。2、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原因和表现(从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归纳)。【王与马,共天下——东晋的兴亡】教师利用坐标的形式边展示边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政权更替情况:316年,西晋灭亡,北方先后建立十五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称十六国。展示东晋十六国形势图,让学生明确十六国统治区域。设问:南迁的北方人怀念家乡,希望晋朝能够恢复中原。他们的愿望是否实现?师述:317年,镇守长江中下游的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历史上成为东晋。学生观看视频,了解东晋王朝的政治基础。教师指出:在东晋初年,王导主政在内,王敦领兵在外,权倾朝野,故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7、教师展示课本90页相关史事设问:东晋初年,祖逖要求司马睿出兵北伐,司马睿是否支持祖逖的提议?得不到东晋统治者的大力支持,祖逖北伐的结果是什么?8、教师总结: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曾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由于东晋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少后援,最终未能恢复中原。9、引导学生归纳东晋的“兴”的表现及灭亡的情况。10、师述: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420年,东晋灭亡。过渡:东晋灭亡后,从420年到589年,南方政权更替频繁,先后有哪些政权?历史上成为什么?(宋齐梁陈,南朝)【政权频繁更替——南朝的统治】学生识记南朝政权更替情况,教师展示宋齐梁陈不同时期的疆域图,并指出他们的都城都在建康(今南京)设问:(1)南朝时疆域最大、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的是哪个政权?(宋)(2)为什么“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南朝时,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很大。梁武帝萧衍从地方起兵夺取帝位后,放纵皇室成员和官僚大地主盘剥平民百姓,政治日益败坏。后来,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建康失守,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烧杀抢掠,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从此,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学生结合宋齐梁陈疆域图,说说北方先后有哪些政权?(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利用图示演示法,展示东晋南北朝的政权更替情况,并引出北人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春风初绿江南岸——江南地区的开发】1、展示材料设问:材料一反映的是江南的哪一时期?其经济发展状况如何?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耕….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西汉西汉,江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落后、生活贫困,商业不发达。材料二反映的是江南的哪一时期?与西汉相比,江南地区的经济有何变化?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良材)之利,充仞(充满)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南朝,江南地区的经济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2、展示东汉末年至十六国北人南迁示意图设问: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北方人从东汉末年开始大规模南迁的原因是什么?北方战乱多,南方相对安定。3、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说话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材料三:“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晋书·食货志》材料四:北人相继南移,同时携来高级栽培技术,南方灌溉、防洪、运河等水利工程不断修筑,富源也不断开发,始终江南的经济力量趋于壮胜。——摘编自邹纪万:《魏晋南北朝史》原因:(1)北方战乱多,南方社会比较安定;(2)北人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最主要原因)(3)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4)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等。4、学生阅读课本91-92页,说说江南经济发展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领域的表现。农业:耕地面积扩大(垦荒、湖田);兴修水利;农业生产技术改进(推广犁耕,粪肥);水稻产量提高(双季稻);实行农业多种经营等。手工业:缫丝、织布、造纸、制瓷技术有了很大提高。商业兴旺,城市繁荣,建康是南朝经济的中心和大都会。教师展示材料、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表现。观察历史填充图册江南地区的开发图,找出江南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在哪里?原因是什么?展示课本92页知识拓展,让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促进海外贸易的情况。引导学生在课本圈划好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表现的相关知识点。教师指出:江南地区的开放,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三、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