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北省遵化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点睛提升模拟题_第1页
2023-2024学年河北省遵化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点睛提升模拟题_第2页
2023-2024学年河北省遵化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点睛提升模拟题_第3页
2023-2024学年河北省遵化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点睛提升模拟题_第4页
2023-2024学年河北省遵化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点睛提升模拟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俯身(fǔ)

拽起(zhuài)睹(dǔ)B.锱铢(zī)

顷刻(qīnɡ)

腮(sāi)C.脑髓(suí)

铃铛(línɡ)

呕(ǒu)D.脖颈(jǐnɡ)盘桓(huán)

绞(jiǎo)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瞬息万变

心旷神怡

唯妙唯肖B.珠两悉称

轻描淡写

马鸣风萧C.包罗尽致

栩栩如生

信手拈来D.闲情逸至

目不忍睹

丝毫不爽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马路中间的那棵大树被砍掉了,马路顿时豁然贯通,像拓宽了几尺。B.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我认为开卷是有益的。C.他时而高谈阔论,时而幽默风趣,时而词锋犀利,时而温和婉转,受到现场观众的热烈追捧。D.安全生产重于泰山,我们要以“吹毛求疵”的眼光查找各类事故隐患,确保万无--失。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许多名人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与失败不是上天赋予的,而是个人努力的结果。B.崀山的知名度在不断提高,具有湘西南特色的旅游项目日益受到众多外地游客。C.通过观看电影《摔跤吧,爸爸》,使我重新认识了“虎爸狼妈”的必要性。D.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5、诗文填空。

(1)__________,不知饴阿谁。(《十五从军征》)

(2)坐断东南战未休。_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

(4)数月之后,__________;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5)《曹刿论战》中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取信于民”用原文中的话来说是:__________,__________,必以情。

(6)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从视觉角度,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同时通过夸张手法极为新颖传神地描摹出塞外的严寒。

(7)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自己经过秦汉的故都,看到过去的宫殿已经化为焦土,引起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边文章,完成小题。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走送之

不胫而走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仁假义C.穷冬烈风

理屈词穷D.右备容臭

关怀备至2.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选文第二段,作者是怎样表现自己求学的艰苦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业精于勤”意思是指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奋。宋濂克服种种困难,勤奋好学,终成一代大儒。请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简要说明“业精于勤”在张无垢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链接材料一】张无垢①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②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③北归,窗下石上,双趺④之迹隐然,至今犹存。(节选自罗大经《鹤林玉露》)

注:①张无垢:即张九成,南宋时人。著有《横浦集》二十卷、《四库总目》及《孟子传》并传世,其学派被称为“横浦学派”。②昧爽:拂晓,破晓。③洎(jì):到。④趺(fū):脚。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阮直①上海复旦大学附中的16岁高中生武亦姝经过三轮比拼击败四期擂主《诗刊》编辑彭敏,最终获得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年度总冠军。“颜值与才华齐飞”,武亦姝成了众人崇拜的“才女型偶像”。高达11.6亿的收视人次,也让节目的策划者始料未及。②为什么本是小众化的中国古典诗词能够以如此大众化的方式脱颖而出?人们都以为当下的民众不再读书,更别说诵读古典诗词了。央视记者在采访一位观众时,他的回答精彩、准确:“诗词是小众的,但在某些家庭、某个人的心灵岛屿里,诗词却是千山万水,是他们的‘主旋律’”。③每个人成长的历程,都有诗心相伴,都有远方与梦想,这就是所谓的“诗性心灵”。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人性温暖、个体真情、细微感悟、形象表达是能穿越千年的,并与当下任何个体的人生、命运发生勾连,并在个体面对生活的焦躁、困惑时给予他们平静与慰藉。【A】④生活清贫不会让我们低头,可面对经典我们只能俯首称臣。对文化的敬畏是因为我们内心永远矗立着一个个文化巨匠与大师,他们的生命与智慧,他们的精神与风范是民族精神的典范。【B】⑤诗心的灵感是个体的,而诗意的审美却是共同的,诗歌意境是古今一脉的文化印记,但是当代诗人的许多作品却不能赋予我们这样的精神给养。从50后、60后到00后,他们的心中都储存着若干首古典诗词,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成为了他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使他们形成了一致的审美方式。所以,“中国诗词大会”才能让亿万观众回味那些年背过的唐诗宋词,重温那一份深藏心底的古典韵致。⑥诗言志,歌咏言。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价值是散文大于小说,诗歌大于散文。古典诗词不仅使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上登峰造极,其创造审美的“中国意境”更是中国美学对世界美学的独特贡献。⑦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纯真质朴,到“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初心不改;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豪情,到“心远地自偏”的淡然超脱;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大唐豪迈,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自怜……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从这些隽永、深情的诗词中得到心灵的滋养。⑧重温古典诗词,不是因为经典在凋敝,也不是为了借古抒怀,而是因为这些经典记载着我们民族特有的人文情怀与精神世界,是我们民族审美方式的独特表达,是华夏子孙心灵永不荒芜的执着追求,是我们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在评价古典诗词时讲道:我们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和事实,那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依然牢牢地扎根在民间,这就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力的重要来源。⑩诗歌书写内心,改变需要行动,我们的生活,不仅取决于我们的心态,更有赖于我们的作为。(选自《2017中国杂文年选》,有删改)1.阅读全文,概括古典诗词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每点不得超过10个字)

2.第(2)段加点处“大众化的方式”指什么?

3.下面材料,你觉得放在文中【A】【B】两处中的哪一处更恰当?请简要说明理由。

65岁,只上过四年学的农民王海军,一边摆摊修车,—边和众人“推敲”诗词语句。只要别人改得好,他就请对方喝一瓶啤酒。诗词大会上,他即兴赋诗;节目动情处,他潸然泪下。

4.第(9)段引述康震教授的话有何作用?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十五从军征》,回答下面的问题。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松柏冢累累

累累:

(2)采葵持作羹

持:

(3)不知饴阿谁

饴:

2.“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中的“十五”“八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3.画线诗句抒发了老翁怎样的心情?整首诗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4.对这首诗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所见所思。B.“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由遥看到近见,体现了家中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场景。C.“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两句体现老兵茫然而失落的悲痛心情。D.诗的最后两句对老兵的动作描绘中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E.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生动,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体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色。六、语言表达(共10分)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常常让人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请简要说出下面介绍的习俗中所蕴含的文化或精神。

端午节时,在屈原的故乡,人们用不同的方式纪念屈原,最重要的是赛龙舟,办诗会,公祭屈原这三种活动方式。七、作文(共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十几年的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