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北京师范大学蚌埠附属学校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届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北京师范大学蚌埠附属学校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届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北京师范大学蚌埠附属学校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届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北京师范大学蚌埠附属学校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届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北京师范大学蚌埠附属学校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某一年生植物开两性花,其花非常小,杂交育种时去雄困难。其花粉可育与不育由细胞核基因A/a(A、a基因仅在花粉中表达)和线粒体基因(N、S,每一植株只具有其中一种基因)共同控制,花粉不育的机理如下图所示(P蛋白的存在是S基因表达的必要条件)。注:基因型可用“线粒体基因(核基因型)”的形式表示,如植株N(aa)、花粉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现有植株N(aa)、S(aa)、S(AA)、N(AA),若要培育出植株S(Aa),母本最好选用S(aa)C.植株S(Aa)能产生两种类型的可育花粉D.植株S(Aa)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S(AA):S(Aa):S(aa)=1:2:12.为了研究酵母菌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研究人员在其培养基中添加3H标记的亮氨酸,然后观察相应变化,相关结构关系如图甲所示,测得有关的生物膜面积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图甲中细胞膜上能观察到3H标记B.图甲中细胞器③能首先观察到3HC.细胞核内可能出现3H标记D.图乙中c对应图甲中的④3.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5%,aa的个体占15%。则A基因的基因频率是A.70% B.65% C.62.5% D.35%4.用PCR技术将DNA分子中的A1片段进行扩增,设计了引物Ⅰ、Ⅱ,其连接部位如图所示,x为某限制酶识别序列。扩增后得到的绝大部分DNA片段是右图中的A. B. C. D.5.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随着距离的增大,蝗虫的种群密度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减弱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越小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垂直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D.在该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物质都可以循环利用6.为了研究两个小麦新品种P1、P2的光合作用特性,研究人员分别测定了新品种与原种(对照)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过程中光照强度和C02初始浓度必须一致B.可用单位时间内进入叶绿体的C02量表示净光合速率C.每组实验应重复多次,所得数据取平均值D.三个品种达到最大净光合速率时的温度没有显著差异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桑椹酿酒使用的多为葡萄酒酵母菌。现科研人员从桑园中分离出发酵性能优良的专用桑樵酒酵母菌E44,并用葡萄酒酵母菌(CK)做对照,对其相关性能进行测定。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分离E44菌株的培养基一般需用______________灭菌,常用的分离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______________。研究发现,酿酒酵母菌不能以赖氨酸作为氮源,因此可将分离获得的酵母菌接种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培养基上进行鉴定,结果发现菌株不能生长。(2)普遍认为酵母菌的发酵能力与菌株对酒精的耐受性有关。为此,科研人员对E44菌株和CK菌株在不同酒精浓度下的死亡率进行了测定,由实验结果判断E44菌株的酒精耐受性更高,该结果的检测过程中先用次甲基蓝染色,再借助显微镜运用______________法计数后,计算出各菌株的死亡率。次甲基蓝可将死细胞染成蓝色,而活细胞不着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进一步确定E44菌株的发酵性能,科研人员分别测定并绘制了E44菌株和CK菌株的发酵性能曲线(如下图)。由图可知,第1d酵母菌降糖速率缓慢,酒精度增长较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第2d开始,糖度迅速下降,酒精度也较快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对比发现,E44菌株比CK菌株起酵快,发酵平稳,是优良的桑棋酒酿酒酵母菌种。8.(10分)回答现代生物技术相关问题。(1)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________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人们建设生态工程的目的就是为了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_____,达到经济效益和_________的同步发展。(2)“桑基鱼塘”生态系统能充分利用废弃物中的能量,形成“无废弃物农业”,这主要是遵循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原理。能降解废弃物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成分),通过饲养家禽、家畜、栽培食用菌,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互协调,这又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原理。(3)器官移植是世界性难题,研究人员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培养免疫匹配的移植器官,克隆器官在器官移植方面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若将重组的新细胞发育成的早期胚胎植入人体子宫发育成胎儿或婴儿,则该过程称为_________性克隆,我国政府坚决反对这一做法。9.(10分)对小鼠的研究表明,夜晚小鼠脑内肾上腺素神经元能合成较多去甲肾上腺素并将其储存于突触小泡,当兴奋传导过来时突触小体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到突触间隙中。白天小鼠合成、分泌的去甲肾上腺素较少;去甲肾上腺素可阻止T细胞和B细胞从淋巴结释放到血液。人类这一过程刚好与小鼠相反,回答下列问题:(1)T细胞和B细胞均起源于_______;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B细胞分化成的浆细胞能产生抗体,而B细胞不能产生抗体的原因是_______。(2)小鼠脑内肾上腺素神经元受刺激分泌去甲肾上腺素时,发生的信号转化是_______,其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的意义是_______。(3)研究表明人体肾上腺髓质细胞也能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其作用的特点有_______(写两点)。(4)试推测:与小鼠相比,人类夜晚血液中T细胞和B细胞的数量会比白天_______(填“多”或“少”),原因是_______。10.(10分)根据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中常用的凝固剂是____________(2)在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过程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____________,因此需要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___________处理。(3)在纯化微生物的过程中,进行平板划线时,划线结束后仍然要灼烧接种环,目的是___________。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在涂布平板时,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的量一般不超过1.1mL,其原因是____________。(4)甲、乙两同学在接种完成后,先将平板倒置,然后再放入培养箱中培养,倒置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5)若要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常用刚果红(CR)染色法进行筛选。培养基中纤维素分解菌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11.(15分)人类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并且分别由B、b和A、a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不考虑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某家族遗传家系图如下,其中一个为伴性遗传病,回答以下相关问题。(1)根据该遗传系谱图分析,甲病和,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遗传系谱图中I3、Ⅱ2、Ⅱ3、Ⅲ7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Ⅱ3与Ⅱ4的后代中理论上共有_______种基因型和________种表现型。(4)假设Ⅱ1为甲病的携带者,Ⅱ1与Ⅱ2再生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5)在Ⅱ3与Ⅱ4的后代个体中基因b的频率为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

a基因表达出P蛋白,可促进线粒体基因S表达出S蛋白,存在S蛋白使花粉不育。如果存在A基因,花粉最终可育。【详解】A、a基因表达出P蛋白,可促进线粒体基因S表达出S蛋白,存在S蛋白使花粉不育,即花粉S(a)不育。孟德尔遗传规律适用于核基因,不适合细胞质基因,上述基因中只有A/a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A错误;B、通过分析可知若要培育出植株S(Aa),选用的母本的线粒体基因一定是S,由于杂交时去雄困难,所以母本最好选择花粉不育的S(a),B正确;C、植株S(Aa)产生S(A)和S(a)两种花粉,其中S(a)不育,C错误;D、植株S(Aa)自交时花粉只有S(A)一种可育,卵细胞S(A)∶S(a)=1∶1,因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S(AA)∶S(Aa)=1∶1,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需要考生注意S基因是在细胞质中,遵循的是细胞质遗传,不遵循孟德尔定律。2、B【解析】

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题图分析,图甲中①为游离的核糖体,②为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③为内质网,④为高尔基体;图乙中a为内质网,b为细胞膜,c为高尔基体。【详解】A、由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可知,图甲中细胞膜上能观察到3H标记,A正确;B、图甲中细胞器①和②核糖体上能首先观察到3H,B错误;C、细胞核上的核孔是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核的通道,当3H标记的亮氨酸参与合成的蛋白质进入细胞核中之后,会使细胞核出现3H标记,C正确;D、由分析可知,图乙中c对应图甲中的④,D正确。故选B。3、B【解析】

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计相关计算:(1)基因频率: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①定义公式法:某基因频率=(纯合子个体数×2+杂合子个体数)÷(个体总数×2)。②基因型比率法:某基因频率=纯合子基因型比率+1/2杂合子基因型比率。(2)基因型频率:指在一个种群中某种基因型的所占的百分比。基因型频率=该基因型的个体数目÷该种群个体总数。【详解】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5%,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5%,则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45%-15%=40%.因此,A的基因频率=AA的基因型频率+1/2Aa的基因型频率=45%+1/2×40%=65%,故选:B。4、D【解析】

利用PCR技术将DNA分子中的A1片段进行扩增,当引物与母链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后,子链延伸的方向总是从5′端到3′端,据此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B、C均错误,D正确。5、A【解析】

由柱形图和曲线图可知,以石头为中心,距离石头的距离远近不同,蜥蜴数量、蝗虫数量、禾本科植物、非禾本科植物的数量不同,距石头的远近引起的不同生物的种群数量的变化属于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由曲线可知,距离石头越远,蝗虫数量越多,禾本科植物减少,非禾本科植物大量减少,种群密度下降,植物之间的竞争降低。【详解】据图中数据可知,随距石头的距离加大,蜥蜴数量减少,蝗虫数量增多,而非禾草植物明显降低,故说明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禾草植物和非禾草植物的生物量均在减少,两者之间的竞争将会降低,A正确;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越不利于躲避天敌,被天敌插食的风险就越大,B错误;据图中数据可知,随距石头的距离不同,生物分布也不同,故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C错误;物质循环是指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物质是循环利用的,不是各种生物之间的物质都是循环的,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关键在于结合图示分析出得到“距离石头的距离远近不同,蜥蜴数量、蝗虫数量、禾本科植物、非禾本科植物的数量的变化”。其中分析选项时应注意一些易错点:群落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区别;物质循环的范围等等。6、B【解析】

A、该实验过程中的光照强度和C02初始浓度均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一致,A项正确;B、可用单位时间内植物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的CO2量表示净光合速率,B项错误;C、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每组实验应重复多次,所得数据取平均值,C项正确;D、题图显示,三个品种达到最大净光合速率时的温度都是25℃左右,没有显著差异,D项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以实验为依托,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处理能力。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由题意并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准确把握实验目的,采取对比法认真分析曲线的变化趋势,从中找出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由此依据实验设计的原则对照各选项作出合理判断。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高压蒸汽灭菌法稀释涂布平板法以赖氨酸为唯一氮源血细胞计数板(或显微镜直接计数)细胞死亡,细胞膜不能控制物质进出(或失去选择透过性)酵母正处于增殖阶段,以有氧呼吸为主,产生酒精较少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酒精【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第一天酵母菌降糖缓慢,酒精度增长较慢,说明此时酵母菌正处于大量增殖阶段,以有氧呼吸为主,产生酒精较少。从第二天开始糖度迅速下降,酒精度也较快增长,进入发酵阶段,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酒精。第五天之后糖度和酒精度趋缓,进入后发酵阶段。【详解】(1)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一般需要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常用的分离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酿酒酵母不能以赖氨酸作为氮源,因此,可以将分离获得的酵母菌接种在以赖氨酸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进行鉴定,结果发现酿酒酵母不能生长;(2)统计细胞数量用血细胞计数板;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用次甲基蓝不能对活细胞染色,而能使死细胞染成蓝色;(3)从图中可以看出,第1d酵母菌降糖缓慢,酒精度增长较慢,说明此时酵母菌正处于大量增殖阶段,以有氧呼吸为主,产生酒精较少;从第2d开始糖度迅速下降,酒精度也较快增长,进入发酵阶段,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酒精。【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特定功能微生物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熟记实验操作中各个步骤的操作方式和目的,并且本题还考查图片分析能力,结合所学的酵母菌的相关知识,对菌株发酵过程中的呼吸方式的变化进行分析。8、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系统)污染生态效益物质循环再生分解者整体性解决了临床上供体器官不足和移植后免疫排斥问题(或解决了移植后的免疫排斥问题)生殖性【解析】

1、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2、生殖性克隆就是以产生新个体为目的克隆。即用生殖技术制造完整的克隆人。目的是产生一个独立生存的个体。于此相对的是研究性克隆或医学性克隆,指的是产生研究所用的克隆细胞。不产生可独立生存的个体。【详解】(1)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具有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特点。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2)“桑基鱼塘”生态系统能充分利用废弃物中的能量,形成“无废弃物农业”,这主要是遵循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能降解废弃物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通过饲养家禽、家畜,栽培食用菌,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互协调,这又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3)克隆器官,细胞核是患者提供的,无排斥反应,可以解决临床上供体器官不足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的问题。若将重组的新细胞发育成的早期胚胎植入人体子宫发育成胎儿或婴儿,则该过程称为生殖性克隆。【点睛】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概念、目标和依据的生态系原理以及器官移植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9、骨髓识别抗原;分泌淋巴因子,以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控制抗体的基因只在浆细胞中表达(或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电信号→化学信号维持内环境稳定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等多人类去甲肾上腺紧的分泌规律与小鼠相反,夜晚分泌量较少,而去甲肾上腺素会阻止T细胞、B细胞释放到血液,因此人类夜晚血液中T细胞和B细胞较多【解析】

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过程为:(1)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细胞免疫过程为:(1)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详解】(1)T细胞和B细胞均起源于骨髓,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识别吞噬细胞呈递的抗原,在抗原的刺激下产生淋巴因子,以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虽然B细胞和浆细胞都存在抗体基因,但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抗体基因只在浆细胞中表达。(2)通过题干信息可知,夜晚小鼠脑内肾上腺素神经元能合成较多去甲肾上腺素并将其储存于突触小泡,当兴奋传导过来时突触小体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到突触间隙中,故其发生的信号转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可维持内环境稳定。(3)肾上腺髓质细胞,属于内分泌腺细胞,分泌的去甲肾上腺素属于一种激素,那么激素作用的特点有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等。(4)由于人类去甲肾上腺紧的分泌规律与小鼠相反,夜晚分泌量较少,而去甲肾上腺素会阻止T细胞、B细胞释放到血液,因此人类夜晚血液中T细胞和B细胞较多。【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10、琼脂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灭菌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污染环境和感染实验操作者避免培养基表面的菌液出现积液,导致菌体堆积,影响分离效果避免培养基被污染和防止培养基水分过快挥发刚果红能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分解菌产生的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红色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因而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解析】

1.筛选纤维素分解菌需要使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刚果红和纤维素结合能形成红色复合物,纤维素分解菌可以产生纤维素酶而分解纤维素使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所以可以用刚果红培养基鉴别纤维素分解菌。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详解】(1)实验室中常用的凝固剂是琼脂。(2)在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过程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入侵,因此需要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灭菌处理。(3)进行平板划线时,在划线结束后,由于接种环上残留部分菌种,所以要灼烧接种环,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以避免污染环境和感染实验操作者。若用稀释涂布平板进行接种,为避免养基表面的菌液会出现积液,导致菌体堆积,影响分离效果,应注意在涂布平板时,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量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1.1m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