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富锦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通关测试题_第1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富锦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通关测试题_第2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富锦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通关测试题_第3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富锦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通关测试题_第4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富锦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通关测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绯红(fēi)

解剖(pāu)

匿名(nì)

不逊(xùn)粗制滥造(làn)B.禁锢(gù)

滞留(zhì)

椽子(chuán)

溺爱(nì)

翻来覆去(fù)C.诘责(jié)

宽恕(shù)

黝黑(yǒu)

眼翳(yì)

文绉绉(zōu)D.浅薄(bó)

畸形(qí)

责罚(fá)

麦穗(suì)

深恶痛疾(wù)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皓瀚的大海可以做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B.辽宁舰官兵闲熟地操纵着航空母舰,舰舰留下一道宽阔笔直的航迹。C.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揭虑,青丝变白发。D.歼-15舰载机前沸腾了,鲜花映衬着飞行员的笑脸,人们忘情地与飞行员紧紧拥抱。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取得优异的成绩,他处心积虑地克服了许多困难。B.在教练眼中,他是一个遵守纪律的队员;在老师眼中,他是一个不耻下问的学生。C.城市绿化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观念。D.五一节假日,外出度假的游客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解放军多次抢险救灾,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B.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C.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D.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在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5、默写。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乙】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年且九十(

)

(2)方磨铁杵(

)

(3)始一反焉(

)

(4)媪自言姓武(

)

2.【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且焉置土石

无陇断焉B.以君之力

河曲智叟亡以应C.惧其不已

其如土石何D.操蛇之神闻之

告之于帝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4.【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移山的目的“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__________________。

5.【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6.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可以抄一点。”“拿来我看!”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1.请回答第①自然段中哪一个词写出了对东京的失望,并解释加点词“标致”在文中的意思。

2.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人物刻画抓住了主要特征,文中写了“我”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四件事,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先生的高贵品质。其中表现先生严格要求和循循善诱的是哪一件事?藤野先生为什么要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呢?

3.依据上下文的内容推断独立成段的省略号,可能省略了什么内容,为什么?

4.简析文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5.下面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是怀着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东渡日本的,没想到东京也像南京一样乌烟瘴气,远大的志向和恶劣的环境形成尖锐的矛盾,因此,他不得不离开东京。B.全文的叙述线索分明线与暗线,围绕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组织材料,明线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暗线是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C.文章题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而是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等事情,看似形散,实则神不散。D.本文语言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不管是抒情议论的语言,还是写人记事的语言,都饱含感情。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诗歌赠从弟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1.本诗从题材上看属于______诗,全诗以______为中心,反复咏歌,却不单调。从弟的意思是______。

2.三、四两句诗中的“一何”表达上各有不同,你怎么理解?

3.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六、语言表达(共10分)词语运用(判断正误)

(1)他破坏了学校公物,受到老师的严厉诘责。(

)

(2)黛玉在喜乐声中去世了,观众们也都凄然落泪。(

)

(3)洪灾过后,政府想方设法周济灾民。(

)

(4)我们大多是普通人,过着平庸的生活。(

)

(5)天气燥热,土地龟裂,空气也似乎能燃烧起来。(

)

(6)他的嗓子眼里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