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第二中学等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1页
山东省烟台市第二中学等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2页
山东省烟台市第二中学等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3页
山东省烟台市第二中学等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4页
山东省烟台市第二中学等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学业水平诊断高二历史一、选择题1.这里开创了一系列的世界之最:最古老的城市和文字,最早的成文法典,最早的历法,最早的冶金技术,最早的学校、图书馆,最早的神话,最早的药典。“这里”是指()A.希腊半岛 B.尼罗河流域 C.两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2.公元1世纪左右,班图人开始了迁徙,到11世纪,班图人的活动区域逐渐扩展到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区,并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也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据此可推知,班图人的迁徙A.促进了非洲地区经济的发展 B.促使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统一C.推动了伊斯兰教的向外传播 D.使非洲的人口分布格局更合理3.古印欧人在迁徙的过程中,不断以各种形式与当地居民相互融合,演变为新的种族人群。下列不属于这种情况的是()A.赫梯人 B.匈奴人 C.希腊人 D.雅利安人4.如表为欧洲、美洲、非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百分比的变化表。引起下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欧洲美洲非洲1650年18.30%2.40%18.30%1750年1920%1.60%13.10%A.工业革命加速人口流动B.西方殖民国家泛滥的黑奴贸易C.美国实施种歧视政策D.西方国家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5.ShAnghAiLAnder(上海客)是早期典型的不列颠人部族的一支……他们既维系着族群的认同又具有全球性视野,同时具有融入上海的强烈欲望并渴求新知,是上海最早的“全球族”中的代表。如今,中国人正在续写着ShAnghAiLAnder的全球迁移史,并且替代早期的英国移民成为惹人瞩目的力量。这种从“土著”向“全球族”演进的历史现象反映了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推动全球移民B.英国的对外扩张推动全球化发展C.中国经济不断崛起推动中国人走向世界D.经济全球化冲击了民族国家意识6.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A.世界殖民体系的崩遗 B.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C.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D.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7.张骞出使西域后,中国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方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纺织品以及瓷器等,从长安运往西域,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些活动A.推动了中外农业生产的发展 B.加速了技术近代化进程C.促进了中西方物质生活交流 D.旨在拓展农耕文明范围8.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时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这反映了A.开埠通商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中西文明的激烈碰撞C.西方文明渗透到国民生活中 D.人们生活的彻底西化9.鸦片战争后,有人批评中医不懂人体结构,管理松散,肯定西医考试录取医生,精于解剖。李鸿章认中西医有别,希望“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这表明当时A.中体西用思想日益盛行 B.西学在中国的影响扩大C.中西医融合的趋势加速 D.传统观念影响社会进步10.公共图书馆在18世纪尚不多见,19世纪中期,法国、美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则各有上百个公共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博物馆已在城市普遍出现。这一现象A.推动了文化的大众化发展 B.反映了社会矛盾日益缓和C.加速了科技向生产力转化 D.促进了现实主义文艺产生11.从农业革命起,社会产品有了剩余,氏族部落的首领和家族长开始利用自己对公共财产的管理和分配权,或利用对外交换产品的便利,把一些集体的财富据为己有。这一现象A.标志着国家的出现 B.说明社会财富总量在不断增加C.推动了阶级的产生 D.表明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水平高12.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观点作者、出处“及禹崩,虽受益……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即天子位,是为夏后帝启”《史记•夏本纪》“益干启位,启杀之”《竹书纪年》“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予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韩非子•外储说右下》A.诸侯推举启为帝B.禹直接传位于启C.启最终继王位D.益最终被启所杀13.商朝时分封的附属国君长,与商王很少有血缘姻亲关系。但周公所分封的诸侯中,周王称同姓的为伯父、叔父,称异姓的为伯舅、叔舅。这说明西周分封制()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体现了浓厚的宗法色彩C.只有周王亲属才能受封 D.家天下取代公天下格局14.下面为秦汉时期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情况表,对其理解正确的是朝代县制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层级秦郡县制郡——县二级制汉西汉和东汉前期:郡——县东汉末期:州——郡——县二级制三、级制A.汉承秦制保持了政治制度的稳定性B.郡县制是秦朝开创的一项重要制度C.两汉统治者直接沿袭秦朝的郡县制D.东汉的地方管理体制发生了本质变化15.据记载,东汉“皇统屡绝,权归女主,外立者四帝,临朝者六后。莫不定策帷帘,委子父兄,贪孩童以久其政,抑明贤以专其威”“宦官方炽,任人及子弟为官,布满天下,竞为贪淫,朝野嗟怨”交互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A.东汉皇帝大多年幼无知 B.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C.外戚宦官群体势均力敌 D.宫廷政变成政治常态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世纪中叶,随着中国国门被迫打开,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华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如林则徐和魏源,主张学习西方,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这一时期,西学的传播渠道大大增加。1862年,旨在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的京师同文馆在北京设立,相继开设了英文、法文和俄文等馆,还增设了天文算学馆。接着,清政府又创办一些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赴欧美学习。严复、詹天佑等是中国较早接受西方教育的近代知识分子。1868年,专门引进、翻译西方书籍的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创办,大量军事、工程方面的书籍得到翻译。这一时期,近代西方的工程技术、科学理论以及社会改革等内容,展现在国人面前。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放眼世界,探索新知,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展开。随着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一些学说在中国传播,成为辛亥革命的思想武器。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吸收民主与科学的思想。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民主主义者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重新探寻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认识。(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古希腊人在哲学思想、历史、建筑、文学、戏剧、雕塑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这一文明遗产在古希腊灭亡后,被古罗马人破坏性的延续下去,从而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欧洲文化发展吏》材料二希腊化时代是西方君主专制时代的开始,也是古希腊历史由独立城邦走向统一的世界性帝国的过渡时期,“世界国家”一词就诞生于希腊化时代。亚历山大帝国囊括了的波斯文明、埃及文明和犹太文明,以及印度文明的一部分,第一次在政治上统一了地中海东部世界,并由此奠定了希腊化文明多元化特征的基础。在亚历山大帝国的创建过程中,伴随着东西方文明交互渗透的过程,超越种族和国界的观念开始呈现。在希腊化的过程中,各地区和各部落之间的差别在缩小,从前的、城邦和公社的闭关自守性在逐渐发生着变化,经济和文化的联系在扩大,人们的活动超越了过去的城邦界限,出现了统一的希腊化世界的经济体系,希腊化时代的人们作为庞大王朝的子民有了“四海一家”的意识,希腊化时期的世界主义取代了过去狭隘的民族主义,在多元文化共存局面下的希腊化世界呈现开放的全球意识。——《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文明“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希腊化”的理解。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拿破仑战争及其改革,是欧洲大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转折点,是欧洲社会全面实现现代化的起点。——宛凤英《拿破仑发动战争与近代欧洲一体化进程》材料二19世纪末阿富汗在经历两次抗英战争后沦为英国的半殖民地。1919年具有民族独立思想的阿富汗新国王即位,他在加冕时宣称“不承认任何外国的统治权”。为此,英国第三次入侵可富汗,企图用武力压服阿富汗人民。阿富汗军队在开伯尔山口、加兹尼和坎大哈三条战线迎击英军,并且在东部战线突入英属印度西北边境省,包围并迫使塞塔尔要塞的英军投降。由于阿富汗、印度边境普什图族抗英起义此起彼伏,还由于印度境内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英国难以筹措足够的军事力量应对挑战,只能于1921年承认阿富汗的独立地位。阿富汗成为一战结束后第一个赢得政治独立的亚洲国家。(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观点的合理性。(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富汗成为“第一个赢得政治独立的亚洲国家”的原因。19.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逐渐形成文化和民族认同,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钱穆曾说:在古代观念上,四夷与诸夏实在有一个分别的标准,这个标准,不是‘血统’而是‘文化’……在先秦时期的天下观念中,四夷被视为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原地区的“诸夏”与“夷狄”之间的差别主要在文化层面上,四夷只要学到了“中国”文化,就可以变成“华夏”人。材料二汉朝盛时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