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3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3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23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23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限制生物分布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年平均温度B.月平均温度C.极端温度(最高、最低温度)D.大气温度

2.种群生态学的核心内容是()。A.种群动态研究B.种群数量C.种内、种间关系D.种群调节

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理论上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最多有()流入了第五营养级。A.1/1000B.2/10000C.1/625D.1/125

4.下列不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A.水稻B.黄瓜C.大D.玉米

5.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其年龄锥体的形状为()

A.上宽下窄B.上窄下宽C.中间宽上下窄D.中间窄上下宽

6.相同的群落类型()。A.可重复出现在相同生境中B.不会重复出现在相同生境中C.只能出现在同一地区D.只能出现在不同气候区

7.土壤细菌与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A.菌根B.根瘤C.菌丝D.子实体

8.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A.熵值提高B.总生产量/群落呼吸量大于1C.生态位加宽D.某小类群占优势的情形趋于减少

9.下列不影响群落的演替的因子是()。

A.火B.森林采伐C.栽培D.某一物种灭亡

10.驯化能改变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性范围,即可改变其()。A.生态幅B.生态对策C.种间关系D.内分布型

11.影响冬小麦春化的主导因子是()。A.光照B.水分C.温度D.氧气

12.群落发育初期的主要标志是()。

A.植物伴生种的良好发育B.植物优势种的良好发育C.植物建群种的良好发育D.植物亚优势种的良好发育

13.在自然界中可能性很小的物种形成方式是()

A.异域性物种形成B.邻域性物种形成C.同域性物种形成D.以上三种都不是

14.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首次提出的()。A.奥德姆B.林德曼C.达尔文D.坦斯利

15.在一个特定气候区域内,由于局部气候条件较差(热、干燥)而产生的稳定群落是()。A.前顶极B.后顶极C.分顶极D.亚顶极

16.下列生态因子中,属于直接因子的是()

A.坡向B.坡度C.海拔D.水分

17.次级生产力最高的系统是()。

A.森林B.草原C.农田D.海洋

18.20世纪30年代首次提出“生态系统”概念的科学家是()。A.海克尔B.坦斯利C.马世骏D.竺可桢

19.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等生态学分支学科的划分依据是()

A.生物组织层次B.生物类群C.生境类型D.应用领域

20.柽柳有十分发达的根系和很小的鳞片状叶,与此有关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A.温度B.水分C.阳光D.土壤理化性质

21.“-3/2自疏法则”描述了植物种群内个体间由于竞争而产生的()。A.密度效应B.产量效应C.温度效应D.边缘效应

22.鸟类的存活曲线为()。

A.A型B.B型C.C型D.混合型

23.R·H·Whittaker提出的群落顶极理论是()

A.单元顶极理论B.多元顶极理论C.顶极格局假说D.以上都是

24.实验表明,有利于蛋白质合成的是()。A.蓝光B.青光C.紫光D.红光

25.赤道附近的植物群落类型是()。A.针叶林B.阔叶林C.热带雨林D.草原

26.软体动物在锶多的地方,能利用锶来弥补壳中钙的不足,这是生态因子的()

A.间接作用B.直接作用C.综合作用D.补偿作用

27.下列概念与“生物地理群落”含义相同的是()。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

28.水生演替系列常开始于()。

A.水域环境B.陆地环境C.海洋与陆地环境交界处D.沿淡水湖泊或池塘的边缘

29.用浅蓝色薄膜育秧与无色薄膜相比()。

A.前者秧苗及根系都较粗壮

B.前者插后成活快,分蘖早而少

C.后者生长茁壮,叶色浓绿

D.后者粗纤维和粗淀粉以及含氮量和蛋白质的含量都较高

30.在典型的旱生演替中,蕨类开始生长时处于()。A.地衣群落阶段B.苔藓群落阶段C.草本群落阶段D.木本群落阶段

31.两种生物之间有直接的营养物质交流,一个种对另一个种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这种相互有利的共居关系是()。

A.竞争关系B.共栖关系C.共生关系D.寄生关系

32.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农业生态系统D.生物圈

33.下列哪种细胞器在代谢过程中直接需要氧气?()A.溶酶体B.核糖体C.高尔基体D.氧化物酶体

34.按照饶基耶尔对植物生活型的分类,高大乔木属于()。A.高位芽植物B.地上芽植物C.地面芽植物D.地下芽植物

35.人工栽种西瓜、果树等,常呈()

A.随机分布B.均匀分布C.集群分布D.三者都不是

36.在一个群落中,如果频度在21%~80%的物种比例增高的话,说明()。

A.群落中种的分布不均匀B.群落中结构的分布不均匀C.群落中能量的分布不均匀D.群落中信息的分布不均匀

37.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A.地面芽植物B.地上芽植物C.地下芽植物D.高位芽植物

38.下列演替类型中不属于按演替进程时间长短分类的是()

A.原生演替B.快速演替C.长期演替D.世纪演替

39.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是()。A.生物个体B.生物种群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

40.下面属于密度制约因素的是()

A.捕食B.竞争C.食物D.以上三者都是

4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植物定居的是()

A.生长B.发芽C.繁殖D.腐烂

42.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

A.景观B.生物圈C.种群D.群落

43.能够使原生植物群落复生的条件是()。

A.土壤和植物的繁殖能力B.气候和植物的种子来源C.土壤和植物的种子来源D.气候和植物的繁殖能力

44.在热带旱地森林中,开花主要集中在()。

A.旱季B.雨季C.旱季和雨季D.旱季、雨季交替之时

45.下列属于生态因子的是()。

A.温度、食物、湿度、氧气、二氧化碳等条件

B.温度、光、食物、土壤、氧气、二氧化碳等条件

C.温度、湿度、食物、空气和其他相关生物等条件

D.温度、湿度、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条件

46.R·H·Whittaker提出的群落顶极理论是()。A.单元顶极理论B.顶极格局假说C.多元顶极理论D.以上都是

47.判断下面哪个多样性指数高()。A.低丰富度和低均匀度群落B.低丰富度和高均匀度群落C.高丰富度和低均匀度群落D.高丰富度和高均匀度群落

48.锥体基部比较窄,而顶部比较宽的年龄金字塔属于()。

A.增长型种群B.稳定型种群C.下降型种群D.混合型种群

49.陆地群落的外貌,主要是通过植物特别是高等优势种植物的()表现出来的。

A.生长型B.生活型C.生态型D.生态适应性

50.下列不属于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是()。A.净化环境B.涵养水源C.保护生物多样性D.增强温室效应

二、填空题(20题)51.土壤______对土壤养分的有效性有重要影响。

52.由于人为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改变导致人体出现非正常疾病和有害的生理过程,使人类生理素质和健康水平下降的现象叫______。

53.地球上的碳绝大部分以碳酸盐和非碳酸盐的形式贮存在______圈中。

54.在一个群落中,由于种间竞争减弱,一个物种扩大了自己的生态位,称为______。

55.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影响的环境因子称为_______。

56.固氮作用的途径有高能固氮、工业固氮和______。

57.从控制演替的主导因子划分,森林砍伐迹地的演替属______。

58.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包括___________、实验研究和模拟。

59.由于周期性灾害的影响,群落发展的结果不能达到顶级阶段,这种群落称为______顶级群落。

60.热力学第一定律指出,能量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它可以从一种形态______另一种形态。

61.生物种群密度增加引起种群内部的变化,使出生率、死亡率等种群参数变化,这是受生物的__________效应作用的影响。

62.食物链是指自然界中,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关系所建立起来的序列。

63.分解作用能够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改造地球表面的惰性物质,降低______的危害程度。

64.他感作作是______中生存斗争的一种特殊形式,并且种内关系中也有。

65.水稻是______日照植物。

66.在相同条件下,一定范围内,不论种群的密度如何,其最终产量总是趋于相同,这就是______法则。

67.落叶阔叶林分布于______地区。

68.枝下茎高较短,树皮通常较薄,叶色较深,生长较慢,寿命较长。这是______植物的植株结构。

69.形成生物群落的经度地带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70.最近研究表明,光周期现象主要与______的长短有关。

三、判断题(10题)71.生物固氮是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一个重要过程。()

72.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群落内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群落组成及其环境向一定方向产生有顺序的发展变化,称为群落的演替。()

A.正确B.错误

73.森林中鸟的数量与森林的周长成正比,是因为服从边缘效应。[]

A.正确B.错误

74.原生演替的顶极是森林()

A.正确B.错误

75.红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

A.正确B.错误

76.一定地段上,多物种所组成的天然群聚是有机整体。()

77.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营养物质循环变慢。()

A.否B.是

78.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全球陆地和全球海洋。[]

A.正确B.错误

79.生物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生态因子的耐受性范围不同,其中在生殖阶段的耐受性范围最宽。()

80.行为调节、内分泌调节、遗传调节和食物调节都属于种群自动调节机制。[]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81.简述生态系统能流的途径。

82.简述物质循环的调节。

83.热带雨林植被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84.简述生态入侵及其危害。

85.什么是他感作用?研究他感作用有什么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五、论述题(2题)86.试论述生物的生态对策。

87.论述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

六、单选题(0题)88.动物生态学直到生态学的()才逐渐成熟。

A.萌芽阶段B.建立阶段C.巩固发展阶段D.成熟阶段

参考答案

1.C

2.A

3.C

4.B烟草、大豆、水稻、芝麻、牵牛、苍耳和菌类属于短日照植物,黄瓜属于中间植物。

5.B

6.B

7.B

8.D

9.D解析:群落演替是整个群落的演替,而不是一个物种的兴起或衰落,A、B、C三项都可以破坏原有群落,使群落演替从头开始,D项单个物种的灭亡不会影响到整个群落的演替,故选D。

10.A

11.C

12.C

13.C

14.D

15.B超顶极也称后顶级,是在一个特定气候区域内,南于局部气候条件较差(热、干燥)而产生的稳定群落。例如,草原区内出现的荒漠植被片段。

16.D

17.D解析:次级生产力是指消费者层次上的能量贮存速率,通常指净生产量,海洋中能量流动与贮存多维持在消费者层次中,故其次级生产力最高,选D。

18.B

19.A

20.B

21.A“一3/2自疏法则”描述了植物种群内个体间由于竞争而产生的密度效应。

22.B

23.C

24.A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红光有利于糖类的合成,蓝紫光与青光对植物伸长有抑制作用,使植物矮化。

25.C

26.D

27.C

28.D

29.A

30.C

31.C

32.D

33.D

34.A

35.B

36.A

37.D

38.A

39.D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40.D

41.D

42.B

43.C

44.A

45.A

46.B顶级格局假说是由R·H·Wjittaker(1953)提出的。

47.D

48.C解析:锥体基部窄、顶部宽代表年龄小的数量少、年龄大的数量多,属下降型种群,故选C。

49.B解析:生长型与群落外貌无关,是一个物种的自身特点,生态型是指同一物种适应不同环境而区分为不同生态型,生活型指不同物种适应同一环境而具有的特点,群落中优势种的生活型反映了群落外貌特征,故选B。

50.D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①是维护陆地生态平衡的枢纽;②是环境的净化器;③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④防风固沙,保护农田;⑤是巨大的物种资源和基因资源库;⑥提供大量木材、水果及中药材。

51.pH值

52.人体退化人体退化

53.岩石

54.生态位释放生态位释放

55.生态因子

56.生物固氮

57.外因演替外因演替

58.野外调查

59.灾变性灾变性

60.转化为转化为

61.密度

62.取食与被取食取食与被取食

63.污染物

64.种间关系种间关系

65.短短

66.最后产量衡值

67.中纬度湿润

68.阴性阴性

69.降水

70.暗期暗期

71.Y

72.A

73.A

74.B

75.B

76.N

77.Y

78.B

79.N

80.B

81.(1)能量以日光能形式进入生态系统;(2)以绿色植物为主体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生物化学潜能,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进入生态系统;(3)以生物化学潜能存在于系统中,或作为产品的形式输出系统之外;(4)消费者和分解者通过呼吸释放的热能从系统消失;(5)作为开放系统,某些有机物会通过动物迁移、水和风携带、人为作用等输入或输出系统。

8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在自然条件下,处于稳定的平衡状态。就是说对某一种物质在各主要库中的输入和输出量基本相等。大多数气体型循环物质如碳、氧和氮的循环,由于有很大的大气蓄库,它们对于短暂的变化能够进行迅速的自我调节。

83.热带雨林植被的主要特点是:(1)种类组成成分极为丰富高等植物在4万5千种以上动物种类及数量多;(2)群落结构极其复杂群落的形态结构和食物链结构复杂生态位分化明显;(3)乔木一般有板状根、裸芽等特殊构造;(4)无明显的季相交替一年四季生长旺盛多四季开花。热带雨林植被的主要特点是:(1)种类组成成分极为丰富,高等植物在4万5千种以上,动物种类及数量多;(2)群落结构极其复杂,群落的形态结构和食物链结构复杂,生态位分化明显;(3)乔木一般有板状根、裸芽等特殊构造;(4)无明显的季相交替,一年四季生长旺盛,多四季开花。

84.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于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生态入侵。入侵种群由于关系不完善进人生态系统后迅速扩展破坏系统结构影响系统功能甚至导致生态平衡失调。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于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生态入侵。入侵种群由于关系不完善,进人生态系统后迅速扩展,破坏系统结构,影响系统功能,甚至导致生态平衡失调。

85.他感作用是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他感作用也存在于同种生物的种内关系上叫自毒现象。研究他感作用的生物学意义是:(1)他感作用影响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2)他感作用是引起植物群落演替的重要因素之一;(3)他感作用会引起作物歇地现象。他感作用是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他感作用也存在于同种生物的种内关系上,叫自毒现象。研究他感作用的生物学意义是:(1)他感作用影响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2)他感作用是引起植物群落演替的重要因素之一;(3)他感作用会引起作物歇地现象。

86.生物朝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称为生态对策。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每种生物都具有自独特的并且是相互联的生态特征。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r对策和k对策。r对策者生活的环境条件多变不可预测不确定;死亡率大为随机的非密度制约;群体密度随时间变化大无平衡点通常处在环境K值以下属于未饱和的生态系统有生态真空每年需生物重新定居;种内和中间竞争强弱不一一般较弱;寿命短通常不到一年;对子代投资小常缺乏抚育和保护机制;迁移能力强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