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安徽省淮南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_第1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淮南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_第2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淮南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_第3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淮南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_第4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淮南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安徽省淮南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日本九州熊本县水俣镇的水俣病,其主要污染物是()。A.汞B.铅C.砷D.镉

2.驯化能改变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性范围,即可改变其()。A.生态幅B.生态对策C.种间关系D.内分布型

3.农业上利用黑光灯诱杀农业害虫,是利用了许多昆虫对哪种光的趋光性()。A.红外光B.可见光C.蓝光D.紫外光

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A.结构简单B.组成复杂C.生物量高D.以腐屑食物链占优势

5.农业上最好的土壤结构是()。A.网状结构B.团块结构C.团粒结构D.块状结构

6.主张捕食、寄生、竞争等生物过程对种群调节起决定作用的是()。

A.气候学派B.自动调节学说C.生物学派D.法瑞学派

7.甲、乙群落各有100个个体,其中甲中90个属于种A,10个属于种B,而乙中种A、种B各占一半,甲、乙群落均匀度的比较结果为()

A.甲高B.乙高C.一样D.无法比较

8.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发生在()。

A.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B.不同生物群落之间C.生产者与分解者之间D.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

9.下列环境问题中,由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引起的是()。A.温室效应加剧B.臭氧层破坏C.重金属污染D.水体富营养化

10.生态因子可以简单地划分为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两类,其中非生物因子不包括()

A.气候因子B.土壤因子C.地形因子D.人为因子

11.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阳坡的环境特点是()。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

12.起始于裸岩的旱生演替系列的先锋群落是()。A.地衣群落B.苔藓群落C.草本群落D.灌木群落

1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数量()植食动物,植食动物的数量又()食肉动物。

A.小于,小于B.大于,大于C.小于,大于D.大于,小于

14.下列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属于典型沉积型的是()。A.碳B.氮C.磷D.氧

15.顶极群落与非顶极群落的区别在于()。

A.生物体积的大小和生活史的长短不同,生物的适应特性不相似

B.群落生产和群落呼吸量相同,生物的适应特性不相似

C.群落生产和群落呼吸量不同,生物的适应特性相似

D.生物体积的大小和生活史的长短不同,生物的适应特性相似

16.昆虫对()有趋光反应。

A.紫外线B.红外线C.可见光D.荧光

17.农田作物的生长和土壤养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产量往往受土壤中供应最不足的营养元素所制约。这是()

A.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B.谢尔福德耐性定律C.阿伦法则D.贝格曼法则

18.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

A.地面芽植物

B、地上芽植物

C、地下芽植物

D、高位芽植物

19.从人类的食性来看,我们所处的营养级是()

A.第一、二级B.第二、三级C.第三、四级D.第二、三、四级

20.兔子是食草动物,因而处于食物链的()。A.第一营养级B.第二营养级C.第三营养级D.第四营养级

21.生长在珊瑚虫周围的藻类大量死亡而引起珊瑚虫群体的死亡,这个现象说明生物种间有()作用。

A.竞争B.共生C.寄生D.他感

22.内源性自动调节学说将种群的自动调节分为内分泌调节、行为调节和()

A.土壤调节B.气候调节C.食物调节D.遗传调节

23.下列不属于森林群落物种组成成分的是()。A.动物B.植物C.微生物D.落叶

24.下列属于生态因子的是()。

A.温度、食物、湿度、氧气、二氧化碳等条件

B.温度、光、食物、土壤、氧气、二氧化碳等条件

C.温度、湿度、食物、空气和其他相关生物等条件

D.温度、湿度、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条件

2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植物对干旱环境适应特征的是()

A.具有发达的根系B.具有厚的肉质茎C.叶片的角质层厚D.叶片面积增大

26.从人类的食性来看,我们所处的营养级是()

A.第一、二级B.第二、三级C.第三、四级D.第二、三、四级

27.生物群落分类实质都是()。

A.对所研究的群落按其属性、数据分组

B.按照群落自身固有的特征及其形成条件之间的相关关系分组

C.按照对群落实体的不同看法分成不同学派

D.按照研究对象本身的特征,分类群落的生态关系

28.下面的动物既是三级肉食动物,又是第三级消费者的是()。

A.狼B.鹰C.蛇D.鼠

29.地球上的碳素绝大部分存在于()。A.岩石圈B.大气圈C.水圈D.土壤圈

30.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首次提出的()。A.奥德姆B.林德曼C.达尔文D.坦斯利

31.引起不同坡度的温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风速差异B.海拔高低差异C.太阳辐射差异D.降水幅度差异

32.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A.寒温带B.热带C.亚热带D.暖温带

33.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石油B.天然气C.水能D.煤

34.有效积温法则公式K=N(T-C)中,N为()。A.发育历期B.生物学零度C.有效积温D.平均温度

35.裸岩→地衣→草本→灌木→乔木的演替过程,按其代谢特征为()

A.自养性演替B.异养性演替C.原生演替D.次生演替

36.克列门茨提出的群落演替顶级理论是

A.单元顶极理论B.多元顶极理论C.顶极格局假说D.A、B、C都不是()

37.近年来,我国太湖大面积出现蓝藻,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这一现象属于()。A.种群平衡B.种群暴发C.生态入侵D.季节消长

38.与r对策生物相比,K对策生物一般出生率______,寿命()

A.低,长B.低,短C.高,长D.高,短

39.水毛莨生长在水中的叶呈丝状,水面上的叶呈片状,这种性状的变异()。

A.说明环境因素引起基因突变B.说明环境因素引起基因重组C.说明环境因素引起染色体变异D.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40.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

A.地质大循环B.生物小循环C.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D.物质与能量的流动和循环

41.下列生态系统中,维护自身相对平衡能力最强的是()

A.农田B.湖泊C.热带雨林D.北方针叶林

42.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是()。A.生物个体B.生物种群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

43.进入海洋的物质重新回到陆地上,通过的方式是()。

A.海水中的各种元素被浪花飞沫带进大气中

B.一些海洋生物进入陆地生态系统

C.由于生物的死亡,不断会有一些物质进入海底沉积层,在分解者还来不及把它们分解之前,就被淤泥和泥沙所覆盖

D.海底沉积物被冲积到陆地上

44.经验证明,要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环境比较优越,其森林覆盖率要达到()

A.10%B.20%C.30%D.40%

45.自然种群最常见的内分布型是()

A.随机型B.均匀型C.成群型D.均匀集群型

46.下列关于顶级群落中,表述错误的是()。

A.在系统内部和外部,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已达到平衡的稳定系统

B.结构和物种组成相对稳定

C.有机物的年生产量与群落的消耗量和输出量之和达到平衡

D.顶级群落可以自我延续地存在下去

47.在人类大规模砍伐之前,世界森林面积约为()

A.40亿公顷

B.50亿公顷

C.60亿公顷

D.70亿公顷

48.温周期对生物有利的方面是()。

A.提高了种子发芽率

B.白天高温有利于光合作用,夜间低温有利于呼吸作用

C.可提高动物繁殖率,减少“死胚”率

D.可提高动物蛋白质、糖分含量

49.下列生态因子中,属于间接作用的因子是()

A.海拔高度B.海陆位置C.纬度D.以上三者都是

50.每个蒲公英的种子都有一把小伞,以适应于()

A.风传播B.人为传播C.水传播D.动物传播

二、填空题(20题)51.在一定生育期内,高于生物零度的温度称为______。

52.种群密度的变化影响种内竞争,使出生率、死亡率等种群参数变化,这样的种群调节方式为______。

53.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和______。

54.在一定生育期内,高于生物学零度的温度叫________。

55.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分气相、液相和沉积三个基本类型,其中磷循环属于典型的______型。

56.植物发展了有毒化合物的产生,食草动物体内形成特殊的酶进行解毒。这是由于生物______的结果。

57.防风林林带的结构分紧密结构、______、通风结构三种。

58.丹麦植物学家饶基耶尔的植物生活型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五种生活型类型。

59.在群落调查中,某物种出现的样方数占调查总样方数的百分比,即为该物种在该群落中的______。

60.大气中CO2的浓度上升的直接后果是全球变暖即_______。

61.群落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等重要的建群种,这样的群落称为______。

62.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______和模拟。

63.用浅蓝色塑料薄膜育秧与用五色塑料薄膜相比,前者插秧后成活率______于后者。

64.______是植物的地上器官垂直投影所覆盖土地的面积。

65.在山区、方向有昼夜转换现象的地方性风叫做山______。

66.按照能源的形成和来源可分为四大类,即太阳能、地热能、______和核能。

67.以______为研究对象是现代生态学发展的重要标志。

68.生态学的发展时期可分为萌芽时期、建立时期、_______和现代生态学时期。

69.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过程称为______生产。

70.酸雨是指pH值低于______的降水。

三、判断题(10题)71.水稻和陆稻属于土壤生态型。()

A.正确B.错误

72.捕食者和猎物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协同进化。()

73.一般而言,紫外光对微生物的变异有一定的影响。()

A.正确B.错误

74.相对于限制因子来说,改善主导因子获得的效益最大。()

75.水稻是属于短日照的植物。()

A.正确B.错误

76.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全球陆地和全球海洋。()

77.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营养物质循环变慢。()

A.否B.是

78.在一个群落中,可能只有一个建群种,这样的群落称为单建群种群落。()

A.正确B.错误

79.大熊猫属于K对策的生物。()

A.正确B.错误

80.硫(S)属于气相型循环。()

四、简答题(5题)81.简述生态学研究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82.简述胞饮作用与吞噬作用的主要区别。

83.简述风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植物对风的适应。

84.简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和转化遵循的定律。

85.水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与光、温相比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五、论述题(2题)86.论述与传统农业比较生态农业的优点有哪些。

87.从生态学的角度论述全球危机。

六、单选题(0题)88.下列概念与“生物地理群落”含义相同的是()。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

参考答案

1.A

2.A

3.D

4.A

5.C

6.C

7.B

8.D

9.A

10.D

11.A

12.A

13.B

14.C地球上大多数矿质元素如磷、钙、钾、镁、锰、铁、铜等属于沉积型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15.A

16.A

17.A

18.D

19.D

20.B

21.B

22.D

23.D

24.A

25.D

26.D

27.A

28.B

29.A

30.D

31.C

32.D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暖温带,在中纬度湿润地区,年平均气温是8~14℃。

33.C可再生能源包括生物质能、水电(能)、风能、太阳能等。

34.A

35.A

36.A

37.B

38.A

39.D

40.C

41.C

42.D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43.B

44.C

45.C

46.D解析:A、B、C三项说法都正确,D项中说法有误。群落处于变化的外界条件之下,不可能长久不变延续下去,故选D。

47.C

48.C

49.D

50.A

51.活动温度活动温度

52.自动调节

53.还原功能还原功能

54.活动温度

55.沉积沉积

56.协同进化协同进化

57.疏透结构

58.高位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下芽植物、一年生植物

59.频度

60.温室效应

61.共建种群落

62.实验研究(或实验)

63.高高

64.投影盖度

65.谷风

66.潮汐能潮汐能

67.生态系统

68.巩固时期

69.初级(第一性)初级(第一性)

70.5.6

71.A

72.Y

73.B

74.N

75.A

76.N生态学研究的具体情况视研究目的而定,有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等。

77.Y

78.A

79.A

80.N

81.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有:①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②生态因子的主导因子作用;③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④生态因子的阶段性作用;⑤生态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可补偿性;⑥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限制因子、李比希最小因子律、谢尔福德耐性定律)。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有:①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②生态因子的主导因子作用;③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④生态因子的阶段性作用;⑤生态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可补偿性;⑥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限制因子、李比希最小因子律、谢尔福德耐性定律)。

82.①胞吞泡的大小不同:胞饮泡直径为150nm,吞噬泡直径大于250nm;②胞饮作用是一个连续发生的作用,吞噬作用是一个信号触发过程;③胞吞泡形成机制不同:胞饮泡的形成需要网格蛋白或这一类蛋白的帮助,吞噬泡的形成需要有微丝及其结合蛋白帮助。

83.(1)风对植物生长的影响①强风能造成植物矮化降低植物的生长量;②强风能形成旗形树冠;台风、龙卷风等能毁坏农田作物、树林等;③风能传播花粉、果实和种子。(2)植物对风的适应①形态结构上的适应:叶小而坚硬、树皮厚、根系发达;②适应于风媒特征:花小数目多、花丝长、柱头发达、花粉粒小而轻有的先花后叶;③适应风力传播的种子一般小而轻常有翅和毛等;风滚型传播体随风滚动传播种子。(1)风对植物生长的影响①强风能造成植物矮化,降低植物的生长量;②强风能形成旗形树冠;台风、龙卷风等能毁坏农田作物、树林等;③风能传播花粉、果实和种子。(2)植物对风的适应①形态结构上的适应:叶小而坚硬、树皮厚、根系发达;②适应于风媒特征:花小数目多、花丝长、柱头发达、花粉粒小而轻,有的先花后叶;③适应风力传播的种子一般小而轻,常有翅和毛等;风滚型传播体随风滚动,传播种子。

84.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转化,严格遵循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1)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其含义是:能量既不能消失,也不能凭空产生。它只能以严格的当量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2)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为能量衰变定律或能量逸散定律。它是指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转换、流动过程中总存在衰变、逸散的现象,即总有一部分能量要从浓缩的有效形态变为可稀释的不能利用的形态。也就是说,在一切过程中,必然有一部分能量要失去做功能力而使能质(能的质量)下降。

85.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1)水平结构:其中包括镶嵌性、复合性、群落交错区。(2)垂直结构。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1)水平结构:其中包括镶嵌性、复合性、群落交错区。(2)垂直结构。

86.生态农业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把现代科技成果与传统农业技术精华结合起来而建立的具有高功能、高效益的农业系统。生态农业的优点如下:①生态农业按照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大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②有利于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