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民歌《弥渡山歌》的艺术特色分析报告前言 1第一章弥渡山歌概述 21.1弥渡山歌的起源 21.2《小河淌水》的创作背景 2第二章弥渡山歌的艺术风格 32.1弥渡山歌具有婉约含蓄的音乐特点 32.1.1自由延长音的特点 32.1.2切分节奏的巧妙运用 32.2弥渡山歌具有精简而完整的曲式结构布局 32.3弥渡山歌旋律线条起伏有序、错落有致 4第三章弥渡山歌的演绎风格 43.1弥渡山歌歌词较为口语化 53.2弥渡山歌注重咬字、吐字及行腔的正确运用 5结论 6参考文献 7前言云南地区物产丰厚,少数民族众多。在云南西部高原上的弥渡地区孕育着极富地方特色的艺术瑰宝——弥渡山歌。该地区民歌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在旋律、曲式结构、语言、咬字、吐字、行腔的运用上也比广西、贵州等地的民歌更丰富多彩。当地少数民族保留着原始古老的音乐艺术传统,同时也吸收着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小河淌水》是弥渡山歌的典型代表,在创作背景、演唱风格等方面颇具特色。长期以来,无数音乐家和音乐工作者从弥渡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获取艺术灵感,创作出了众多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如《放马山歌》《耍山调》《赶马调》《小河淌水》《弥渡山歌》《大河涨水沙浪沙》等。相比其他地区的音乐作品,由尹宜公于1947年整理创作的《小河淌水》形成了创新的演唱特色,有着较自由、舒展、高昂、奔放的音乐风格特征,它是这些少数民族歌曲中的典型代表,并以其优美的旋律、典型的东方元素享誉中外,甚至被中外乐坛誉为“东方小夜曲”。《小河淌水》的演唱多采取对唱的形式,也可独唱。在对唱时,由于演唱双方的距离较远,为了能引起对方的注意,在演唱前都要加一个较有激情的“引唱”,这也是云南弥渡山歌与其他地方歌曲相比魅力之所在。第一章弥渡山歌概述云南地区是一个极具民族特色的地区,孕育着诸多的艺术瑰宝,其中西部高原上的弥渡地区在山歌的传承和演绎上则更是经典。此地区民歌无论是在歌词、旋律、结构上,还是在行腔、曲调、吐字上,都比相毗邻地区的广西、贵州等地精彩。其中就以人们所熟知的《小河淌水》为典例,风格特征自由而舒展、高昂而奔放,被称之为“东方小夜曲”。1.1弥渡山歌的起源云南弥渡是滇西古城,今属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滇西高原,北接云岭、怒山,南倚哀牢山、无量山,临近大理石林和洱海。弥渡地区山清水秀,当地人与高山为伴、与自然为友。这里民风纯朴,人们善歌善舞,性格温柔多情,山歌形式多样。弥渡是滇西古地,历经唐、宋、元、明的兴衰更替以及清朝、民国的覆灭,南北人流的更换,形成中华22个民族的和谐共存和南北文化的相互交融与渗透,对弥渡地区的民俗、语言和艺术产生了诸多重大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其地区独有的、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弥渡处于云南西部高原上,其“九山一坝”的地形与“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自然环境形成了弥渡地区民族所特有的山歌调子,花灯曲调自娱风俗。1.2《小河淌水》的创作背景《小河淌水》的诞生并仅仅是作为一首单一的云南民歌,而是多个民族的音乐特色的结合体,在中国的音乐领域具有“典型大于形象”的艺术魅力。而《小河淌水》这样的超然地域环境的人性追求之美,则主要是源于其诞生的充满人文艺术魅力的土壤——弥渡。《小河淌水》作为弥渡山歌的一种代表作,主要讲述了青年男女互诉情谊及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这部作品是对年轻男女之间爱情完美的展示。在当地有一个古老而又感人的传说:一个善歌的阿妹住在马尾山脚下,青山绿水养育着这位美丽的姑娘,阿哥是众多马帮成员中最能歌的年轻人。某日,阿哥随着马队路过马尾山时遇到了美貌的阿妹,两人一见钟情,在山涧中对歌整日,彼此心印相通许下誓言等来日相约再见。可是,那个海誓山盟的阿哥走后就没有再回来,而痴情的阿妹在每个月圆的夜晚都会在两人相遇的山涧等待阿哥的到来。《小河淌水》就是在阿妹焦急忧虑、不断渴盼中唱出的心曲。这首歌感动了后来的许多年轻人,常常在求亲对歌时男女对唱,彼此告知白首莫离的心情,从而形成了弥渡山歌所特有的悠扬婉转、细腻多情的音乐曲风。第二章弥渡山歌的艺术风格2.1弥渡山歌具有婉约含蓄的音乐特点音乐是根植在现实生活土壤中盛开的花朵,艺术作品只有在生活中汲取养分才能更绚烂的绽放。在《小河淌水》中,作曲家通过自如、恰到好处的运用切分音与自由延长符号,对歌曲中内在婉约、羞涩含蓄的情感表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将地方音乐独特的风格特色尽显无遗。2.1.1自由延长音的特点自由延长音的使用在民歌的运用,多表现出一种自由自在的奔放式情感的抒发。《小河淌水》从一开始就将呼喊式的自由长音纳入,如:由弱渐强的(p-f)的衬词“哎——”音,是一种对当地民歌特色的一种展现,而且在接下来的歌曲结构中几乎都会出现自由延长现象。其次这样的自由延长音在歌曲中的多次添加,不仅没有生硬突兀的感觉,反而会显得亲切自然,听歌者会在情深意长的曲调变化中延伸出无限美好的想象意境。2.1.2切分节奏的巧妙运用起初《小河淌水》的旋律制定并不像今天人们所听的这般富于变化、宛转悠扬。后期的改变主要得益于一位老人对《放养调》节奏的切分。进行适当延长音的添加,并合理的进行切分,会将原先歌曲中情感的跌宕起伏表现的情真意切。于是作者对《小河淌水》中的自由延长音进行了巧妙地节奏切分,使歌曲情感中的含蓄之情尽显无疑,从而有效地提升了作品的艺术特色。如,“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和“想起我的啊妹”的“妹”字音符“sol”为切分节奏。整个乐句共14小节的旋律中自由延长、切分音的运用多达15处,缓慢自由的节奏不但没有破坏语气和语言上的正常运用,没有使整个作品显得凌乱无序,反而在节奏上对音乐进行了充实,更能体现出弥渡女孩的柔情似水,加强和延伸了歌曲的涵义,让人们听起来有一种“余音绕梁而三日不绝”的情意连绵不断的感觉,突显了弥渡地方音乐在情感与曲调上的绵延与巧妙补充的风格。2.2弥渡山歌具有精简而完整的曲式结构布局《小河淌水》是两段体结构,两段的曲式简单明了。第一乐句是将四个音颠倒使用,并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地把时值延长并加以重复,在重复中变化。第二乐句是在第一乐句的下五度进行自由模进构成第一个乐段。乐句与乐句之间一问一答,交相辉映。用一个自由延长小节的“引子”为第一乐段的展开做铺垫,而第二乐段是以经过句的形式引出来的,并且所用的音乐材料是第一乐段的重复,内容相连,环环相扣,以此构成了整个段落的统一,也构成了歌曲中最简单、最基本的曲式结构。这样一来,既加强了弥渡山歌所特有的音乐色彩的变化,又使曲式结构更加饱满,令人回味无穷、意犹未尽。2.3弥渡山歌旋律线条起伏有序、错落有致山歌的历史悠久、分散广布、种类繁多,每个地方的民风与民歌特点各异。北方的风格较粗犷豪放,而南方的风格则比较细腻婉转。弥渡当地把山歌叫做“调子”。《小河淌水》作为云南地区传唱最多、最早的现代山歌,被当地山区人民起名为“弥渡山调子”。“弥渡山调子”具有明显的起伏有序、错落有致的旋律风格。《小河淌水》在旋律的运用上加强了南方少数民族歌曲的特点。歌曲是用民族羽调式写成的,整体的旋律线条起伏有序、错落有致。全曲速度变化不大,节奏宽松自由,把云南弥渡山区民歌真挚、柔美的音乐特色展现的淋漓尽致。乐曲开始部分4拍子的“la”音用意味深长的“哎”作“引子”,把人们带进空旷清澈的溪流山涧,从而引入音乐的主体部分。旋律线条优美流畅、回环,整个旋律主线是以la、do、re、mi这四个基音的变化来展现的,如:上下五度模进、五声音阶级进、四音列的逆行和四度跳进的发展手法,将调式主音“羽”作为每个乐句的开头,使各个乐句在音乐基调上的联系更加紧密、张弛有节,像是那静静流淌的小河在反复诉说着弥渡姑娘的心声。这4小节在节奏上只作稍微变化,在旋律中采用反复三遍演唱“哥啊,哥啊,哥啊,啊”,力度由“f”到“ff”一步步增强,与开始的“6---”音遥相呼应,以层层递进的旋律把《小河淌水》的整个情感元素推向了最高潮,动人心扉的乐音引人深思,把对情哥哥的呼唤与深情发自内心最深处,对阿哥情感的流露与抒发炽热而强烈,更有效地诠释出弥渡女孩的痴情。第三章弥渡山歌的演绎风格在演唱弥渡山歌时,不单只注重技术层面的要求,还要加强与提高各方面的艺术修养与文化底蕴。对待每一首歌曲,不仅对曲目要有较高的演唱技巧,还要准确地把握歌曲的曲风,以及地方语言风格、咬字、行腔与情感的处理,才能真正做到歌与声、情与意的统一。3.1弥渡山歌歌词较为口语化弥渡山歌《小河淌水》与其他少数民族地区民歌显著的区别是歌词较口语化,由于与当地的生活环境及文化内涵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每个地区的地方性口语也不尽相同。语言是歌曲的灵魂,形象化的语言是歌唱的基础,语言的正确表达对整个音乐的把握至关重要。创作者在写作歌词时是建立在对当地语言文字深刻理解与掌握的基础上,歌唱者也只有真正领悟和把握地方语言特点,才能把歌词通过音乐富有感情的表达出来。各地方的民歌歌词内容一般都是由感而发、借景抒情、即兴创作,从日常生活中感悟而来,反映当地文化特点、生产生活方式和情感色彩。《小河淌水》的曲调采用的就是能够表达女子思念恋人的山调俚曲,歌曲的演唱在声调的变化上与当地的方言有重要的联系。其中,“你[咯]听见……”中“咯”是云南地区少数民族留存彝族当地的语气词,在汉语里的意思就是“你真的可以听到吗?”。《小河淌水》歌词中“亮汪汪”“清悠悠”就像《兰花花》中“青线线”“蓝线线”一样,女声用当地的这种方言来演唱能自然的表达出一种爱怜、娇柔的情感……像初生的太阳一样的“亮”,透出的是从里到外鲜活的“真”;像水一样的“清”,透出的情感是金子般的“纯”,少女生命中所律动的“美”。《小河淌水》把妙龄少女对爱情的向往融入到歌词中,娓娓细语又声声传情,把弥渡山歌地方语言风格运用得恰如其分。3.2弥渡山歌注重咬字、吐字及行腔的正确运用歌曲风格不同,演唱时咬字、吐字也不尽相同。在演唱进行曲式的歌曲时,吐字一般要坚定有力的吐出;在演唱欢快、跳跃式的歌曲时,吐字一定要轻巧、迅速;抒情性较强的《小河淌水》第一句呼唤性的“哎”自由延长,在发声前像闻到早晨清新的空气时一样缓缓吸气把气沉至丹田和后腰,同时用打哈欠的感觉把喉部放下、笑肌提起,把韵母“a”咬的轻巧、柔和,富有张力,随着舒缓的气息,感觉把“a”咬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后再归韵到“ai”上,力度由“p”到“f”<(渐强)唱出来,把那种恬静、空旷、呼唤的情感表现到位。“唱曲之妙,全在顿挫,宛然如见,方是曲之尽境。”“如喜悦之处,一顿挫而和乐出;伤感之处,一顿挫而悲愤出。”这些都表现了抑扬顿挫在行腔运用上的重要作用。歌唱者在演唱时把各种强弱音合理巧妙地运用到位,才可使行腔有序、分明。《小河淌水》这首歌曲的曲调柔美,高中音区之间相互依存、呼应,逻辑清晰,在行腔的运用方面,演唱时要做到柔和、细腻、连贯等几个方面,把曲调的悠扬抒情和情感的委婉充分地表达出来。乐句中如“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哥像月亮天上走,天上走”,语言的运用自然清雅,演唱时要把“月亮出来亮汪汪”和“哥像月亮天上走”中的每个字用稍弱的行腔慢慢吐出,在反复唱的“亮汪汪”和“天上走”时用较强的力度发出“亮”和“天”,这样演唱的层次感就非常鲜明、突出,情感也十分贴切到位。只有把握好行腔的运用,歌声才动听,才能把音乐形象表现的栩栩如生,才能感染听众,刻画出完美弥渡山歌的艺术意境。结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民族音乐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要想让民族歌曲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就必须要求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弥渡山歌正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中的典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市级名校2024-2025学年初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物理试题含解析
- 二手房屋交易定金合同范本
- 济宁市金乡县2025年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应收账款质押合同
- 特许经营合同与市场监管
- 2025年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中考三模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 健身房转让协议
- 幼儿舞蹈表演形式
- 影视后期特效项目教程课件 项目1 不忘初心青春无悔
- 第三章第三节海陆变迁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 广西玉林市容县十里中学九年级化学 酸碱盐复习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 30电导率仪作业指导书
- 给水厂毕业设计正文(全)
- 初高中生物衔接课课件
- KET词汇表(英文中文完整版)
- JJF(闽)1097-2020总溶解固体(TDS)测定仪校准规范-(现行有效)
- 推拉门定制安装合同协议书范本
- 麦迪床边重症系统操作指南
- 机械完整性专题知识讲座
- 《生态环境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 DB43∕T 1817-2020 公路货运车辆不停车超限超载检测系统建设与使用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