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

5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第11课 《辽宋夏⾦元的经济与社会》

——从唐宋⽐较中认识新变化

教学理念

本课以唯物史观为引领,以培养学⽣的思维能⼒和历史学科核⼼素养为⽬标,通过唐宋⽐较研究,引导学⽣认识辽宋夏⾦元时期经济与社会的新变化。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的第11课,上承辽宋夏

⾦元时期的政治建设,下启辽宋夏⾦元时期的⽂化发展,是辽宋夏⾦元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的前三个⼦⽬主要介绍经济之变,从农业、

⼿⼯业、商业和商业、经济重⼼南移进⾏阐述,第四个⼦⽬介绍社会之变,从⻔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国家控制相对松弛等进⾏介绍。内容体现经济之变引发社会之变,符合唯物史观下的知识逻辑关系。

学情分析

⾼⼀学⽣处于新课学习阶段,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态度端正。但由于这届学⽣历史并未中考,初中缺乏重视,导致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因此,课堂进步不宜过快,要考虑的学⽣的实际情况,利⽤好课堂时间,调动学⽣积极性,关注历史学科核⼼素养的⽣成。

学习⽬标

1.通过探究宋朝出现“钱荒”现象的原因,从中了解宋朝商业的繁荣情况,感受宋朝国际地位之⾼,形成⺠族⾃豪感。

2.通过唐与宋的对⽐,认识辽宋夏⾦元时期经济与社会的新变化;运⽤唯物史观分析宋元的⽣产关系,认识唐宋之变的实质是封建社会

内部的变⾰,形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

2.梳理本单元政治之变、经济之变、社会之变与思想之变的逻辑关系,锻炼历史学科思维能⼒,形成单元知识体系。

重难点分析

重点:了解辽宋夏⾦元时期经济和社会新变化的具体表现。难点:认识辽宋夏⾦元时期新变化的实质与对统⼀多⺠族国家发

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以美国课程研究专家格兰特·威⾦斯和杰伊·⻨克泰格的逆向教学设计为理论基础,以教学⽬标为出发点,实施“以终为始”的教学设计,⼤体思路如下:

⾸先,确定教学⽬标。在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学⽣的特点,制定本课的学习⽬标,为实施有的放⽮的教学活动提供明确的⽅向。

其次,重视教学过程。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教学⽬标为导向,采⽤情境化策略、整体化策略、意义化策略等,在对⽐中认识辽宋夏

⾦元时期经济与社会的新变化;运⽤“五种社会形态理论”分析变化的实质,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

最后,关注学业质量⽔平的达成情况。主要通过教学评价来体现,

⼀种是课中评价,主要结合课堂问题的回答情况,及时进⾏反馈评价;

⼀种是课后评价,主要结合学⽣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来开展,重点关注学⽣素养的达成⽔平。

教学过程

导⼊新课:

(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宇宙⻛⽓,其变之⼤者有三。鸿

荒⼀变⽽为唐、虞,以⾄于周,七国为极。再变⽽为汉,以⾄于唐,

五季为极。宋其三变,⽽吾未睹其极也。”

钱穆《中国⽂化史导论》:“古今之变最主要在宋代,宋代是最关键的变化时期。”

设问:辽宋夏⾦元时期经济与社会到底发⽣了哪些新变化?变化的实质是什么?我们应当如何认识这些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材料创设学术情景,激发学⽣的探究热情,引出本课主题——“唐宋之变”。

⼀、经济之变

设问:观察《宋朝经济示意图》(右图),并结合教材P60-61内容,关于宋朝经济,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农业的发展

⼀年多熟,稻⻨复种,经济作物出现,新作物推⼴,边疆农业发展

(⼆)⼿⼯业的进步

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冶矿业,印刷业

(三)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四)经济重⼼南移

【设计意图】引导学⽣阅读地图史料,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提

⾼学⽣的读图能⼒,形成时空观念;学⽣将地图信息与课本叙述进⾏互证,进⾏归纳整体,初步形成对宋朝经济之变的认识,培养史料实证素养。

(三)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1.商业的繁荣

⼤宋——⼀个经常闹“钱荒”的朝代

材料宋时平均每年的铸币数量为13

万⾄31万贯,10世纪晚期达到88万贯,到了11世纪⾼达183万贯,但即便如此仍是供不应求。

——摘编⾃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北宋交⼦ 元朝宝钞

设问:宋朝为何会闹“钱荒”?反映商业⽅⾯有何新变化?

【设计意图】宋朝⼀⽅⾯铸币数量庞⼤,另⼀⽅⾯却频繁出现的

“钱荒”现象,以这种反差激起学⽣探究的热情。材料1

材料2

《清明上河图》(局部)

——林⽂勋《略论宋朝钱币向边疆⺠族地区的流动》

材料3“宋朝的最⾼统治者认为:市舶之利最丰,若措置合宜,

所得辄以万计,岂不胜取之于⺠?”

——徐晓望《福建⺠间信仰源流》南海Ⅰ号出⼟的宋钱

材料4销熔⼗两得精铜⼀两,造作器⽤,获利五倍。

——《宋史.⻝货》

材料52010年12⽉,陕⻄华县发现的

钱窖,经确认为宋代古币窖藏,约有4吨宋代古钱币出⼟。

设问:从钱荒问题可看出,宋朝商业有哪些新变化?

【设计意图】借助多⻆度史料,指导学⽣准确阐释“钱荒”现象出现的原因,培养学⽣“论从史出”的历史研究⽅法。运⽤逻辑推理,发现商业⽅⾯的新变化,认识宋朝在世界的重要地位,培养⺠族⾃豪感。

2.城市的发展

设问:商业的繁荣推动了城市的发展,请结合材料概括辽宋夏⾦元时期城市有何新变化?

材料1凡市,以⽇中击⿎三百响,⽽众以会;⽇⼊前七刻,击钲三百

声,⽽众以散。

——《唐六典》卷⼆⼗

材料2“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三更尽,才五更⼜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盖都⼈公私荣⼲,夜深⽅归也。”

——【宋】孟元⽼《东京梦华录》材料3《清明上河图》局部图

【设计意图】通过唐与宋的城市对⽐,学⽣⾃主归纳宋朝城市之变;通过图⽚展示,使学⽣直观感受宋朝商业的繁荣景象,形成⺠族

⾃豪感。

6

(四)经济重⼼的南移材料1

PAGE

9

《隋唐⼤运河示意图》 《元朝运河、海运图》

材料2北宋科举⼊朝做官的官员统计

前期

中期

后期

⼈数

⽐例

⼈数

⽐例

⼈数

⽐例

北⽅

278

84.5%

274

63.9%

121

40.3%

南⽅

51

15.5%

155

36.1%

179

59.7%

材料3⼤中祥符七年(1014年),开封府落榜⼠⼦揭发,本年度开封府取中举⼈25⼈,有13⼈系“寄籍取中”,其中10⼈来⾃两浙路苏州府。“寄籍”案在两宋⼤量存在,屡禁不⽌。

——据《宋史·太祖纪》

材料4“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设问:经济重⼼南移带来怎样的影响?

——《宋史》

【设计意图】运⽤史料进⾏解读,从多⻆度分析经济重⼼南移的

影响,掌握⼀分为⼆的辩证分析⽅法,提升思维能⼒。

⼆、社会之变

设问:请根据教材P64-65材料,分析唐宋之际科举制有何变化?对社会观念有何影响?与经济有何逻辑关系?

材料1唐世科举之柄,专付之主司,仍不糊名。⼜有交朋之厚者为之助,谓之“通榜”。故其取⼈也,畏于讥议,多公⽽审。亦或胁于权势,或挠于亲故,或累于⼦弟,皆常情所不能免者。

——洪迈《容斋随笔·四笔》材料2窃以国家取⼠之制,⽐于前世,最号⾄公。盖累圣留⼼,

讲求曲尽,以谓王者⽆外,天下⼀家,故不问东⻄南北之⼈,尽聚诸路贡⼠,混合为⼀,⽽惟材是择。⼜糊名、誊录⽽考之,使主司莫知

为何⽅之⼈、谁⽒之⼦,不得有所憎爱薄厚于其间。故议者谓国家科

场之制,虽未复古法,⽽便于今世。其⽆情如造化,⾄公如权衡,祖宗以来不可易之制也!

——欧阳修《⽂忠集》材料3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

期。《⼗三经》和《⼗七史》的印⾏,地⽅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时期。

⽽学术的复兴⼜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量印⾏。

据⽅志记载,宋代进⼠姓名可考者有29000⼈,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500种,该五路即占80%。反之,夔州路仅有进⼠103⼈,⽽所印之书只有2种。

——摘编⾃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化中的作⽤》

【设计意图】引导学⽣阅读教材史料,充分重视教材的运⽤。学

⽣通过对⽐唐与宋的科举制度,理解“印刷术进步→读书成本降低→科举制发展→⻔第观念淡化”的逻辑关系,深化学⽣思维。

设问:请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宋朝⼟地政策是什么?对社会成员地位有何影响?与经济有何逻辑关系?

材料4宋代统治阶层的⼈曾说过:“富室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材料5宋太宗时,京师有⼀名市⺠击登闻⿎,起诉其家奴丢失了他家的⼀头猪,要求家奴赔偿损失。太宗下诏,“赐千钱偿其值”。这是中国社会史的⼀个标志性案件:意味着从魏晋到隋唐的奴婢制已经瓦解,主家与奴婢从此都是法律上的主体。双⽅如果有了纠纷,可以通过诉讼解决!

——吴钩《从身份社会到契约社会》

【设计意图】学⽣通过史料解读,梳理“农业⽣产⼒提⾼→政府不抑兼并→契约关系普遍→⼈身束缚松弛”的逻辑关系,形成⽤唯物史观分析问题的能⼒。

三、认识新变化

思考:材料反映出辽宋朝经济变化还有何特点?这些变化是否带来社会转型?这些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何意义?

材料宋代的农业⽣产,如果以淮⽔划界,则北不如南,⽽以峡州为中轴,南⾄海南岛,北⾄秦岭商锥⼭区,划⼀南北线,则⻄不如东。宋代⼿⼯业⽣产,也同样地表现了这⼀⽣产发展的不平衡性,当然还有它⾃⼰的⼀些特点。

——漆侠《宋代经济史》

【设计意图】引导学⽣运⽤唯物史观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来否定此观点,认识唐宋之变本质上仍属于封建社会内部的变⾰,形成学

⽣“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培养批判性思维。理解经济的交流与发展,促进了⺠族交融,加速了各⺠族的封建化进程,推动了统⼀多⺠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四、课堂练习

设问:结合本单元内容,请画简明图示来呈现政治之变、经济之变、社会之变、思想之变的逻辑关系?(⽤唯物史观分析)

【设计意图】受⻩牧航教授教学⽅式的启发,学⽣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梳理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主绘制逻辑图,层层推演,深化思维,构建起单元知识体系。

五、本课⼩结

辽宋夏⾦元时期在政治、经济、社会、思想等⽅⾯都发⽣了巨⼤

PAGE

11

变化,对推动统⼀多⺠族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其本质仍然是封

建社会内部的变⾰,我们在分析问题时需“透过现象看本质”。

六、课后作业(⻅习题⽂档)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的标准:是以历史学科新课程标准关于核⼼素养的四个维度进⾏评价。

评价的⽅式:⼀种是课堂评价,结合课堂问题的解答情况,及时进⾏反馈评价;⼀种是课后评价,主要结合学⽣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来开展,重点关注学⽣素养的达成度。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优点:本课设计以逆向教学设计为理论基础,关注学⽣的学业质量⽔平达成情况,⽬标明确,效果良好。教学实施中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