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课件_第1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课件_第2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课件_第3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课件_第4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岳阳楼记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课件全套

岳阳楼本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张说在此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1044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到了第二年,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被贬在邓州做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岳阳楼作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本文借景抒情,通过对迁客骚人登楼时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1.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2.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范仲淹在本文中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也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为此,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潜形(qiǎn)谪守(zhé)薄暮冥冥(míng)B.属予(zhǔ)若夫(fū)阴风怒号(háo)C.汀兰(tīng)嗟夫(jiē)浩浩汤汤(tāng)D.淫雨(yín)偕忘(xié)一碧万顷(qǐng)D【解析】A项“qiǎn”应为“qián”;B项“fū”应为“fú”;C项“tāng”应为“shāng”。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1)越明年()(2)薄暮冥冥()(3)前人之述备矣(

)(4)而或长烟一空(

)(5)把酒临风()

(6)去国怀乡()(7)宠辱偕忘(

)(8)吾谁与归()到迫近详尽有时持、执离开一起归依3.下列各项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前人之述备矣B.览物之情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D.属予作文以记之【解析】D项为代词,代指这件事;A、B、C三项均为语气助词“的”。D4.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B.政通人和

北通巫峡C.南极潇湘

此乐何极D.先天下之忧而忧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解析】A项,观看/景象;B项,顺利/通向;C项,到达/穷尽;D项,担忧。D5.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古今异义。(1)增其旧制古义:

今义:(2)至若春和景明

古义:今义:(3)越明年

古义:今义:规模制度日光景物第二年今年的下一年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为什么呢?(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3)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4)商旅不行,樯倾楫摧。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7.理解性默写。(1)体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

。(2)对洞庭湖景观总评价的句子是

。(3)全文的主旨句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界的阴晴明暗,还是社会环境的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范仲淹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意义。3.本文的立意和构思有什么特点?①《岳阳楼记》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②范仲淹借作记之机,含蓄委婉地规劝滕子京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好友。③课文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自然结合起来,既有对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对湖光水色的描写;既有精辟深刻的议论,又有惆怅悲沉的抒情。记楼,记事,更寄托自己的心志。

关于“爱国忧民”的诗句◆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杜牧《泊秦淮》)◆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4)文中描写水面月光的句子是

;描写水中月影的句子是

。(5)(杭州中考)不管是在荣誉面前,还是受到不公正对待,作为一名老党员,他都能泰然处之,“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8.下列对句子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运用对比、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洞庭湖湖光山色变化无穷,为下文具体写洞庭湖一阴一晴景象作伏笔。B.“衔远山,吞长江”运用比拟、对偶的修辞手法,赋予洞庭湖以生命、以气势,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C.“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把一动一静时的光影色态写得十分生动形象,给人以美感。D.“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是实写之景,渲染出一种悲凉凄惨的氛围,烘托了登楼者的伤感之情。D9.综合性学习。(1)巧联妙对。对联是我国语言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既有“冰清对玉润”的工整典雅之美,也有“狗尾草,鸡冠花”的诙谐机智之趣。试根据括号内的提示把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①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

到心头。(岳阳楼对联)②千里马,五更鸡,龙眼对马蹄。行踽踽,色匆匆,文竹对

。(《水浒》人物)忧乐武松(2)诗词雅苑。江南三大名楼天下闻名,唐代诗人以此为题材,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请用三大名楼的名称填空。①“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描绘了王勃站在

上所见的如画的美景。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烘托了崔颢登上

远眺而生的思乡愁绪。③“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杜甫把

浩瀚无边的八百里湖水的壮观景象描写了出来。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阅读《岳阳楼记》,回答问题。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连月不开()(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4)先天下之忧而忧()天气放晴曾经指朝廷在……之前11.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属予作文以记之

不以物喜B.浊浪排空

而或长烟一空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增其旧制D.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C【解析】A项,用来/因为;B项,天空/消散;C项,都是代词;D项,有时/也许。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2)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至于春意融融,日光明丽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13.下面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课文《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的《范文正公集》。B.文中“进”指的是“居庙堂之高”,“退”指的是“处江湖之远”。C.作者在文中虽未谈及自己,但隐含着他与滕子京都不属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类的人。D.范仲淹在友人重修岳阳楼之际,作此文借以表达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解析】作者与滕子京都属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类的人。C14.“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反问句,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仁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强烈而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及对朋友的期望之情。(黄冈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甲】《岳阳楼记》(文略)【乙】齐田氏①祖②于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如响③。鲍氏之子年十二,预于次,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④也。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⑤相食,非相为而生⑥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⑦为人生之?且蚊蚋(读音ruì,吸血昆虫)噆(读音zǎn,叮咬)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选自《列子·说符》)

【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②祖:祭祀(天地鬼神)之义。③响:回响,回声。④类:种类;物类。⑤迭:交替地,轮流地。⑥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⑦本:本来,原本。15.解释加点的实词。(1)增其旧制()(2)或异二者之为()(3)众客和之如响()(4)中坐有献鱼雁者()规模不同,不同于应和,同意同“座”,座位16.下列语句中“于”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B.天之于民厚矣C.齐田氏祖于庭D.预于次【解析】ACD项中的“于”都是“在”的意思,B项中的“于”翻译为“对”。B1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人类把能够食用的物类拿来食用,难道是上天本来为了人类才生出这种物类的吗?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就替君主担忧。18.【甲】文段抒写了范仲淹“

”的报国情怀(用原文中语句填写)。【乙】文中鲍氏之子的可贵品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附【乙】译文:齐国田氏在庭院中设祭祀,(设宴)招待的客人有上千人,座中有献赠鱼雁的客人。田氏看着鱼和大雁,于是感叹道:“上天对于人类真是优厚啊!繁殖五谷杂粮,生长鱼类鸟类,用来给人类食用。”在座的客人好像回声一样地应和着主人的说法。敢于向权威提出不同意见而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一个姓鲍的少年,才十二岁,参与席中,坐在末座,这时进言道:“(实际道理)和您的说法不相同。天地之中生存的万物,和我们人类都是共生并存的,只是种类不同而已。物类没有贵贱之分,只是因为智慧和力量的大小不同而相互制约,交替、轮流地互相食用,并不是为了对方才生存的。人类把能够食用的物类拿来食用,难道是上天本来为了人类才生出这种物类(供人食用)的吗?再如蚊蚋叮咬人的皮肤,虎狼食肉,并不是上天本来为了蚊蚋而孕育出人、为虎狼而孕育有肉的生物啊。”11醉翁亭记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改革,得罪了当权派,被贬为滁州知州。被贬后,他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文章通过描写醉翁亭秀丽的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抒发了被贬之后悠然自得的旷达情怀。

1.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①写亭的环境:从远到近。②写朝暮之景:从早到晚。③写四时之景:从春到冬。④写宴饮场面:从外到内。2.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描写景物时又着眼于一个“醉”字,作者是怎样把“醉”与“乐”统一起来的?

①“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苍颜(cāng)野蔌(shù)蔚然(wèi)繁阴(fán)B.伛楼(lǚ)辄醉(zhé)翼然(yì)林壑(hè)C.酒洌(liè)酿泉(niàng)觥筹(gōng)琅琊(yá)D.环滁(chú)提携(xié)喧哗(xuān)颓然(tuì)C【解析】A项“shù”应读“sù”;B项“楼”应为“偻”;D项“tuì”应读“tuí”。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2)蔚然而深秀者()(3)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4)太守谓谁()(5)林壑尤美()(6)往来而不绝者(

)(7)晦明变化者(

)(8)野芳发而幽香(

)居高面下茂盛的样子离开为,是特别、尤其断昏暗开花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B.作亭者谁

水落而石出者C.山之僧曰智仙也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D.而年又最高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A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均属“唐宋八大家”,他们的作品我们学过的有《小石潭记》《醉翁亭记》《记承天寺夜游》等。B.《送友人》《望岳》的作者分别是被誉为“诗仙”的李白和被誉为“诗圣”的杜甫,李白、杜甫被后人合称为“李杜”。C.我国古代有一些特殊称谓,如“垂髫”指代儿童,“布衣”指代平民,“夫子”指代老师,“令尊”指代对方的父亲。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中描写的清明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其习俗有吃寒食、扫墓、插柳、踏青、登高等。D【解析】登高是重阳节习俗。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3)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而不知道游人的乐趣。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背东西的人在途中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②写山中朝暮和四时之景并点出“乐亦无穷”,但这种“乐”趣,是人人都能体会到的,还不算奇。待到“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时,“乐”的内涵就加深了。因为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表现了“与民同乐”的境界,所以太守“醉”在其中。③文中用“太守醉”结束欢乐场面,说明“醉翁之意”何止“在乎山水之间”,同时也在于一州之人。到全文结尾处,更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画龙点睛般地勾勒出全文的主旨。3.全文用了21个语气助词“也”字,有什么特殊作用?用“也”字贯串全文,加强了语调的节奏感和委婉的抒情气氛,使文章别有情趣。欧阳修虚心求教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被贬滁州任太守。此后,他时常闲游山水,并与附近琅琊寺的智仙和尚结为好友。为便于他游览,智仙和尚带人在山腰盖了座亭子。亭子建成那天,欧阳修前去祝贺,为之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文章写成后,欧阳修张贴于城门,征求修改意见。开始大家只是赞扬,后来,有位樵夫说开头太啰嗦,便叫欧阳修到琅琊山南门上去看山。欧阳修一看,便恍然大悟,于是提笔将开头“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一串文字换上“环滁皆山也”五个字。如此一改,则文字精练,含义倍增。6.根据下面的提示,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1)奠定全文抒情基调,将写景与抒情联系起来的千古名句是:

。(2)欧阳修在文中把游览山水的乐趣寄托在宴饮之中的句子是:

。(3)写太守自号“醉翁”原因的句子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_________________(4)制裁“中兴”通讯公司,美国政府显然是“_________________”,他们真正的目的是为了阻止中国高科技发展的步伐。醉翁之意不在酒7.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段介绍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听觉置换视觉,一“回”一“转”,方见亭子。B.第三段太守颓然与众宾喧哗相映衬,既照应首段太守“饮少辄醉”,又暗含众人不知太守忧乐之意,凸显了作者被贬滁州后的愁苦和愤懑。C.本文语言精美,运用了大量的骈偶句,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而”和“也”字的巧妙运用,把整齐的句子断开,让它带上了散文的韵味。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点睛之笔,“醉翁”之“醉”,不仅因太守酒量浅,更有沉醉于山水美、滁人和、吏政清等多重含义。【解析】B项,作者被贬虽有抑郁和落寞,但本文重点表述的是与民同乐的政治情怀,愁苦和愤懑言之过重。B8.学习《醉翁亭记》一文后,某校九年级(3)班准备开展一次以“谁不说俺家乡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为烘托活动气氛,请拟写一则宣传标语。示例:赞家乡,绘山水新貌。(2)央视《朝闻天下》中有一则关于滁州的广告语:山水醉城,亭好滁州。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这则广告语的妙处。(3)请你用一组优美的排比句来描述家乡的美景,以推介给读者。示例:XX城宁静而富饶,美丽而典雅,古朴而不乏现代气息,汉江犹如玉带一般围绕在她身上,更平添了她的尊贵气质。示例:把名篇《醉翁亭记》与滁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加深观众对滁州的印象,有力地提升了城市的美誉度。(一)阅读《醉翁亭记》,回答问题。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名之者谁()(2)杂然而前陈者(

)取名,命名纷繁杂乱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佳木秀而繁阴

蔚然而深秀者B.太守自谓也

太守谓谁C.云归而岩穴暝

吾谁与归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D【解析】A项,茂盛/秀丽;B项,称谓/是;C项,聚拢/归依;D项,离开。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人们只知道跟太守游山有乐趣,却不知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12.《醉翁亭记》中极力渲染“乐”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3.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乐,这给你怎样的启?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面对困难和挫折要豁达乐观、恬然自适、积极向上、有所作为。(二)(安徽中考)阅读下面两文,回答问题。【甲】《桃花源记》(文略)【乙】《醉翁亭记》(文略)1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阡陌交通(

)(2)悉如外人()(3)泉香而酒洌()(4)杂然而前陈者()交错相通都清摆开,陈列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2)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16.两段选文分别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请简要概括。《桃花源记》:《醉翁亭记》:土地平坦宽广,房屋规则整齐。到溪水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没有压迫、剥削和战乱,民风淳朴,人人自由平等,安居乐业的社会理想。百姓生活太平祥和,官员能与民同乐的社会理想。

游东坡陆游十九日早,游东坡①。自州门而东,冈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东起一垄颇高,有屋三间。一龟头②曰“居士亭”,亭下面南一堂颇雄,四壁皆画雪。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③是为雪堂④。堂东大柳,传以为公手植。正南有桥,榜曰“小桥”,以“莫忘小桥流水”之句得名。其下初无渠涧,遇雨则有涓流耳。旧止片石布其上,近辄增广为木桥,覆以一屋,颇败人意。东一井曰“暗井”,取苏公诗中“走报暗井出”之句。泉寒熨齿,但不甚甘。又有“四望亭”,正与雪堂相直。在高阜上,览观江山,为一郡之最。(节选自《入蜀记》)

【注释】①东坡:苏轼被贬黄州时,开辟了一处荒地,名为东坡。②龟头:形容龟头昂起,上建小亭,有如龟头。③筇杖:竹枝。④雪堂:苏轼在东坡建筇室时,天下大雪,于是在堂壁绘雪,题堂名为“雪堂”。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自州门而东()(2)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3)亭下面南一堂颇雄()(4)为一郡之最()向东走空而开阔面向是18.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断3处)堂

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1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扩建成木桥,还在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20.根据选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陆游游东坡,从居士亭开始,以“______”为游览中心,踏访有纪念意义的景物,一直到“四望亭”,仿佛跟随苏轼的足迹而行。一路走来,他感慨良多,写下这篇游记,字里行间蕴含着对苏轼的______之情。雪堂仰慕【参考译文】十九日早晨,游览东坡。从州门向东,冈垄高低不平,到了东坡就地势平旷开阔起来。最东面的一垄地很高,上有三间屋。有一个亭子高高昂起,像龟头,叫“居士亭”,亭子下面的南面有一座堂屋很雄伟,屋子四壁都像雪一样白。堂屋中有苏公像,戴着黑色帽子,穿着紫色衣服,横按邓竹杖,这就是雪堂。堂屋东边有一棵大柳树,相传是东坡亲手种植。正南面有座桥,书中说叫“小桥”,以“莫忘小桥流水”的句子被命名。桥下面最初没有沟渠,遇到下雨就有涓涓的细流。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扩建成木桥,还在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东面有一口井是“暗井”,从苏东坡诗中“走报暗井出”的句子中来的。泉水冰凉,口感很好,只是不很甜。又有“四望亭”,正与雪堂相对。站在高山上,可以纵观江水山景,是一郡中最高点。12*湖心亭看雪“湖心亭”是指杭州西湖湖心亭,交代了赏雪的地点;“看”是欣赏、观赏的意思,“看雪”点明了主要事件。这个题目简洁概括,展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湖心亭看雪》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作者把对故国往事的怀念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如,从文中所用的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可以看出在他心目中明朝始终是没有灭亡的。

本文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达他幽远脱俗的闲情雅致。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明朝)的怀念之情。1.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自相矛盾?这里并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而是有意为之。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反映出他作为文人雅士的孤傲。其实更表现出他孤傲独立的情怀。2.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衬托作者赏雪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崇祯()雾凇()铺毡()沆砀()拏()更定()zhēnsōnɡzhānhànɡdànɡnáɡēnɡ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湖中人鸟声俱绝()(2)余拏一小舟()(3)及下船()(4)拥毳衣炉火()(5)独往湖心亭看雪()(6)惟长堤一痕()消失撑(船)等到裹、围独自只有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古今异义。(1)余住西湖

古义:

今义:(2)是日更定矣

古义:

今义:我多余、剩余止,停

不可变更的4.下面句中的加点字与“客此”的“客”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一童子烧酒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C.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D.有两人铺毡对坐【解析】C项相同,“客”的用法是名词用作动词,通过辨析发现只有C项中的“军”是名词用作动词,“驻扎”。C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与云与山与水与余舟一芥B.是日更定矣

是金陵人C.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D.余拏一小舟

上下一白A【解析】A项,连词,和;B项,这/是;C项,语气词,罢了/表承接,就;D项,数量词/全。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湖心亭看雪》是我国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写的一篇山水游记。山水游记主要是写登山临水的见闻观感,擅用白描手法刻画形象。B.《醉翁亭记》的作者是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南宋著名文学家。C.由于“柳”和“留”、“丝”与“思”谐音,所以古代有折柳相赠来表示对远行人留恋之情的风俗,离别诗中多出现柳树的身影。D.对联,言简意赅,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B【解析】欧阳修是北宋文学家。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个人影罢了。(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3)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4)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大雪接连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等的声音都消失了。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8.根据提示默写句子。(1)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使人想起柳宗元《江雪》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描写西湖的诗句很多,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苏轼笔下的雨后西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白居易眼中的初春西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杨万里心中的夏日西湖。西湖的确是个迷人的地方。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_____________________9.作者描写雪景的顺序是什么?

从整体到局部。在整体描写时,采用了由上到下的顺序;在局部描写时,又采用了由大到小、由近及远的顺序。10.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舟子的话)的理解。示例:反映出作者极度迷恋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逸致。11.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中“绝”字妙在从听觉写出大雪后一片寂静,湖山封冻,人、鸟都不敢外出,仿佛连空气也冻结了。B.本文作者张岱观察雪景,从“大雪三日”到“上下一白”,最后看到“舟中人两三粒”,采用的是定点观察的方法。C.本文写景句采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景物描写更形象、更富有魅力。D.文章写景句语言自然质朴,不事雕琢,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清新淡雅的雪后场景,表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闲情雅致。【解析】以移步易形换景的不同视角,写出不同的雪景。B12.学校正开展“传统文化伴我成长”的语文实践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活动一】观点论述。文化论坛活动中,大家对习近平总书记就古代经典的一番话展开了热议。请阅读下面材料,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去中国化”将会带来怎样的后果。新闻链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参观时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得不到有效的传承和发扬;青少年的成长就缺少营养丰富的文化食粮;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就会有所缺失。【活动二】精品点评。阅读下面材料,根据画线文字,简要说说你在表达技巧上学到了什么。在央视《星光大道》的一期节目中,面对最后一关的两位选手,嘉宾梁宏达点评说:“我想做一下比较,3号的歌就像老家东北小烧一样,喝下以后浑身发热;6号的歌跟你老家山西杏花村汾酒一样,刚入口时挺绵的,但是后劲儿挺大。如果说3号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6号就是‘洞庭波涛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示例:在说话或写作中要恰当地引用诗文名句,使语言富有内涵和美感。【活动三】建言献策。请你就如何更好地传承文化这个话题,向学校李校长提一条建议。你会怎么说呢?示例:李校长,您好!我建议学校开展“传统文化伴我成长”主题征文活动,这对同学们学习传统文化会有促进作用,您看行吗?(南昌中考)阅读《湖心亭看雪》,完成问题。1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是日更定矣()(2)客此()这客居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余住西湖上下十余里间B.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C.是日更定矣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D.及下船

及郡下,诣太守D【解析】A项,我/多;B项,白色/代指酒杯;C项,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还;D项,等到。15.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湖中人鸟声俱绝哀转久绝B.是金陵人,客此

此皆良实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乃记之而去D.问其姓氏

其妻献疑曰B【解析】A项,消失;B项,此地/他们;C项,表承接关系,然后;D项,代词,他的。16.翻译下面的句子。(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空与云层与远山与湖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要说相公您痴,还有跟您一样痴的人。在湖中怎么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17.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埋下伏笔。B.“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C.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景,“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解析】应是侧面烘托。D18.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不多余。因为写湖心亭上的两个金陵人对坐饮酒,“余”被邀喝三杯的情景,为文章开出另一境界,给人一种欣逢知己的惊喜,同时也是“看雪”行动的延伸。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①,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②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注释】①勒:抑制。②夕舂(chōnɡ):夕阳的代称。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竟不忍去()(2)石篑数为余言(

)(3)与杏桃相次开发()(4)其实湖光染翠之工()离开多次一个接着一个精巧,精妙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2)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我这时被桃花迷住了,竟然不忍心离开湖上。这种快乐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忙于功名利禄的人述说呢!21.本文标题为《晚游六桥待月记》,通篇却在写花写人,有何作用?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参考译文】西湖景色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夜。一天里最美的是早晨的烟雾,是傍晚山间的山光。那年春雪很多,梅花被寒气所抑制,和杏花、桃花次第开放,景观更是奇特。本文描绘西湖花开之盛,游人之炽,大力铺陈渲染,烘托了西湖月景的“尤不可言”,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以及独以山水为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

石篑多次告诉我:“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是张功甫玉照堂中的旧物,应该赶快去观赏。”我这时被桃花迷住了,竟舍不得离开湖上。从断桥到苏堤一带,绿柳迎风飘拂如绿烟,桃花盛开如红雾,弥漫二十多里。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带粉香的汗水如雨流淌,穿着各色丝织品的游客比堤畔的草还多,真是艳丽极了。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之间。其实湖光翠绿之美,山岚颜色之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才最浓艳。月景之美更是难以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这种快乐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凡夫俗子述说呢!13诗词三首

《行路难(其一)》诗人以行路难来描写人生路上的坎坷,抒写了怀才不遇的愤懑,同时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同时也表现了他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水调歌头》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写中秋月下所引起的人生感触。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乐观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2.《水调歌头》中作者为什么会向往月宫呢?

因为政治上的失意,现实的冷漠使他得不到安慰和满足,因此产生“我欲乘风归去”的奇想。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金樽()投箸()珍羞()沧海()歧路()侧畔()宫阙()凄凉()琼楼()婵娟()zūnzhùxiūcāngqípànquèqīqióngchán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多歧路,今安在()(2)直挂云帆济沧海(

)(3)暂凭杯酒长精神()(4)千里共婵娟()哪里横渡增长,振作月亮3.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C.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D.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D【解析】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4.默写。(1)闲来垂钓碧溪上,

。(李白《行路难(其一)》)(2)

,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4)我们常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诗句“

”来表明自己胸怀远大志向,坚持理想,敢于胜利的信心。忽复乘舟梦日边巴山楚水凄凉地月有阴晴圆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5)(黔西南州中考)《行路难(其一)》中运用典故,写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的句子是:

。(6)(福州中考)《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作者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发出了“

”的感慨,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7)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对天下离别之人美好祝愿的诗句是: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苏轼,字子瞻,号青莲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B.《行路难(其一)》用“冰塞川”和“雪满山”作喻,说明自己的仕进之路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C.《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凄凉地”一词,写出了作者贬谪生活的痛苦。D.《水调歌头》的上阕写词人“欢饮”时的想象,刻画了一个空灵澄澈的境界,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A【解析】号东坡居士。6.学完《诗词三首》后,班级拟开展主题为“诗海泛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面的问题。(1)请仔细品读下面的两组诗句,根据诗句的内容完成后面的对联。第一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第二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上联:品王孟寄情碧水田园下联:读李杜吟唱壮志情怀(2)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阅读古诗的感受,请你结合语境,在横线处补写句子。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你能

;你能

;你能欣赏花的姿容,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灿烂盛开

。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聆听水的旋律,有的婉转低回,有的澎湃激昂(3)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段结束语。(要求:至少引用一句古诗,不少于50字)示例: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举行的“诗海泛舟”活动圆满地结束了。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表现得很踊跃,最后我用一句古诗与大家共勉吧:“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希望大家能用自己的勤奋和汗水浇灌自己的理想之花,独领风骚。(一)阅读《行路难(其一)》,然后答题。7.(广州中考)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像姜尚垂钓碧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乘船经过日边。”诗人借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希望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和任用,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思想感情。8.(徐州中考)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古诗主要抒发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情,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B.诗歌以叙事开篇,第一二句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三四句急转直下,“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抑郁和苦闷。C.第五六句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仕途的艰难,形象化的语言中蕴含无限的失意;第七八句诗人巧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进一步抒发了政治失意的悲愤之情。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冲开险阻,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解析】C项,第七八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表现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对从政仍有所期待,表现了诗人不甘心消沉,希望能重新得到任用。C9.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A【解析】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二)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然后答题。10.(荆门中考)诗的颔联借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闻笛赋”表达了诗人怀念友人之情;“烂柯人”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B.颔联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惆怅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C.颈联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D.尾联写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解析】C项,表现了诗人在时代的变迁、仕途的沉浮中所表现出来的豁达和振奋的精神。C12.下面对诗歌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作者为答谢白居易而作的。B.“二十三年弃置身”写出了作者遭贬谪时间之长。C.诗的颔联用两则典故写出了人事的变迁。D.诗的颈联作者以“沉舟”和“病树”自比,以“千帆”和“万木”比喻白居易。【解析】“千帆”和“万木”不是比喻白居易,是刘禹锡对未来的希望。D(三)阅读《水调歌头》,然后答题。13.这首词中“

”一词照应小序中的“欢饮达旦”。全词带有人生哲理的意味,词人问天,问月,归根到底是问

。无眠人生14.(玉林中考)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A.“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丙辰”指干支纪年法的丙辰年,“不胜寒”意为“忍受不了寒冷”“何似”意为“怎么比得上”,“何事”意为“为什么”,“但愿”是“只希望”之意。B.词的上片词人由赏月抒发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但他最终不愿“归去”,是因为在“天上宫阙”里,自己会有“高处不胜寒”的不适,而无在人间“起舞弄清影”的欢乐。BC.词的下片由月写到人,由自己联想到兄弟,由抱怨圆月到理解月圆,由月圆月缺的自然规律到悲欢离合的人生规律,由对生活的无奈到对生活的祝福,表现了词人理性的生活态度和豁达乐观的精神境界。D.中秋与明月是美好的时节和事物,离别与亲情是千古传承的无奈与温馨,如同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给自己给亲人也是给我们留下的美好祝愿。【解析】B项,词人写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实为衬托对人间生活的热爱。15.下列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交代写作缘由。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转”“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C.“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词中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D.“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这两句设想,暗示了中秋之夜月色的明丽,夜气的清寒,又体现了作者一心想离开人间的心情。【解析】透露了作者对人间终不忍弃绝的复杂心情。D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夜宿七盘岭

沈佺期①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芳春平仲②绿,清夜子规啼。浮客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注释】①沈佺期:唐代诗人。②平仲:银杏的别称。③浮客:游子。诗人自指。16.“夜宿七盘岭”中“宿”字的意思是17.“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示例:围绕“山月近得仿佛就在窗前,银河低得好像要流进房门”回答。(意对即可)住宿,住;过夜。_______________1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这首诗通过描写旅途夜宿七盘岭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独宿异乡的愁思(失意、惆怅的情绪),流露了对故乡的依恋。

分析诗歌思想情感三步法(链接本课第10题)第一步:明确诗人所写的景物对象。因为自然景象或意象往往是诗人感情的载体,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第二步:抓住关键句,明确主旨。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第三步:结合以上两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诗歌中表达的情感概括如下:思乡、哀怨、激愤、憎恶、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欣喜、欢快、向往、迷恋、闲适、仰慕、坚守节操等。第三单元写作指导议论要言之有据【文题展示】论语·为政》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自古就是一种美德。欺诈、造假等不讲诚信的现象历来为人们所深恶痛绝。请以《谈诚信》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审题指导】对于这个作文题,我们先要搞清“诚信”的含义。那什么是诚信呢?简单地说,“诚”就是诚恳、诚实,不弄虚作假,“信”是讲信用、信任,不欺诈坑弱,做到诚恳待人,以信用取信于人。也就是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谈诚信”就是要谈一谈对诚信的看法和认识。关于“诚信”,可说的角度很多。可以谈诚信的重要性,可以谈人类社会对诚信的认识了解的过程,可以谈诚信与我们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可以谈不讲诚信会带来哪些影响等。要深入思考,选定一个角度,形成一个明确的观点。围绕这个观点,选取恰当的材料,分析论证。【技法点拨】议论文论据的运用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1.明确的目的性。论据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即材料与论点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能完全支撑论点,这就是通常说的“观点与材料的统一”。2.选择的典型性。论据典型,能收到以少服多的效果。生活中的偶然性的个别事例,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也就不能作为论据,否则就会导致论点的谬误。避免从同一个角度举多个论据,再贴切,也只能代表一个方面的普遍意义。如能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选择论据,避熟就生,典型性和信息量就会增加,就有利于阐述道理,会令人耳目一新。

3.运用的精练性。写议论文占用材料要多多益善,而选用材料要沙里淘金,精益求精。4.材料的新颖性。论据的新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所引用的材料是新的,如新事例、新人物、新思想、新理论、新观念等,有时代特色,有新鲜感。二是旧材料的新做法,在运用的过程中要力求用旧材料写出新意,让人感到材料虽然是熟悉的,但你这样运用这样处理仍让人感到不同凡响。

【佳作示例】

谈诚信人总是在成长的,成长中,我们离不开诚信。《墨子·修身》篇写着这么一句话:“志不强者智不达,人不信者行不果。”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意志不坚强,就不会充分发挥他的聪明才智;说话不守信用,他所做的事就不会成功。可见,诚信决定着一切。诚信是一种真实不欺的美德。要求人们修道做事,必须效法天道,做到真实可信。说真话,做实事,反对欺诈、虚伪。我们人类经历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现代社会,时代的变迁,且也不能改变人们所拥有诚信这种美好品德。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乱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情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无人试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五十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搬到北门。商鞅立即赏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里树立了威信,接下来的变法,在秦国推广开来,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

商鞅“立木为信”,使之后的变法成功,但早在400年前,却发生了一件令人可笑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妃子叫褒姒,周幽王为博她一笑,下令在都城的附近烽火台上点起烽火。众诸侯见到烽火,忙带兵赶到,却得知是君王为博妃子一笑,愤然离去。褒姒见平时威武的将军此时却手足无策,终于笑了。五年后,西夷大戎大举攻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台,却无人前来营救,结果周幽王自刎,褒姒被俘。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亡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起到了关键作用。

还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与他建立深厚友谊。当时甚至还有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朋友不被重金诱惑,冒着灭九族的危险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到多助,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点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得到实惠,实际上这么做已毁掉了自己的名誉。所以,千万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

《墨子》中的话虽然在很早之前就有了,但它积极的意义仍值得我们学习。诚信,对人不遮掩,不说谎,朴实,安安分分。就这样,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与诚信牵手,与诚信相伴。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一)月夜忆舍弟

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恰逢白露时节,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原文】

(二)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译文】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只留下万古不变的悲哀。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原文】【译文】一篇谏书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州去。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呢!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在白雪厚积的蓝田关外,马也停住脚步。知道你远道而来定会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收殓我的尸骨。(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原文】(四)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原文】【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铛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晖;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野雁,正嬉戏在边沿曲折的池塘。一、古诗词默写(一)直接默写。1.露从今夜白,

。2.

,怜君何事到天涯!3.

,肯将衰朽惜残年!4.云横秦岭家何在?

。5.鸡声茅店月,

。【对接训练】月是故乡明寂寂江山摇落处欲为圣明除弊事雪拥蓝关马不前人迹板桥霜(二)理解性默写。6.《月夜忆舍弟》中,感叹离乱所造成的亲人离散的诗句是:

。7.《月夜忆舍弟》中作者表达感物伤怀、思念家乡的两句诗是:

。8.《长沙过贾谊宅》写贾谊故宅萧条冷落景象的句子是: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