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伺服系统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市场需求前景分析_第1页
我国伺服系统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市场需求前景分析_第2页
我国伺服系统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市场需求前景分析_第3页
我国伺服系统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市场需求前景分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伺服系统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市场需求前景分析

我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占比达到30%。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统计数据,2016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超过29万台,中国销量达到8.7万台,占全球总销量的29.6%,同比增速为27%,从2013年开始中国已经连续四年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最多的国家,2010-2016年全球销量CAGR为20%,而我国2010-2016年销量CAGR高达42%,远超全球平均增长水平。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还存在较大增长空间。一是目前国内工业机器人密度还比较低,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统计,2015年韩国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达到531台/万人,新加坡398台/万人,日本、德国密度均在300台/万人以上,世界平均密度在69台/万人,而中国仅为49台/万人,相比全球平均水平低29%,相比美国低72%,相比德国、日本等智能制造强国达到84%以上的差距,由此可见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还存在巨大的增量空间;二是下游需求快速释放,我国已经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推进工业机器人发展,2015年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到2020年、2015年国产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要分别达到50%和70%以上,2020年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要超过50%,2030年超过80%,根据“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要达到150台/万工人的水平。除政策支持外,我国劳动力人口红利消失、制造业工资增长较快等因素都使得工业机器人经济性已然体现,根据国家统计局城镇制造业人员平均工资的增长情况,并假设每个工业机器人可以替代4名工人,且均价以每年5%的速度下降,则我们计算到2018年工业机器人的成本回收期将不足1年,最后,我国包装、纺织等传统制造业的设备升级趋势已定,电子制造等智能制造行业的兴起将进一步支撑工业机器人的庞大市场。全球各国工业机器人密度(台/万工人)资料来源:IFR,2015年机器人成本回收期(年)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立鼎产业研究中心整理工业机器人内部包含一台运动控制器,每个关节处都会配备一套伺服驱动和伺服电机进行电气传动,在机械臂处一般还会安装传感器,伴随工业机器人供需双侧崛起,以上工业机器人内部核心部件的市场规模将得到快速提升,尤其是应用数量较多的伺服系统。我们预计未来我国工业机器人年销量增速能够保持在30%左右,2019年前后我国工业机器人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