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民族音乐学讨论的新视角――读臧艺兵著?民歌与安魂―武当山民间歌师与社会、历史的互动?一书有感
笔者最近读到臧艺兵先生著?民歌与安魂―武当山民间歌师与社会、历史的互动?高校博士论文的根底上修改而成的。从该著的整体结构上看,全书共分为九局部。综观全书,笔者认为,该著是我国第一部“尝试将口述史方法引入民族音乐学领域〞的音乐学专著。为此,笔者谈谈自己的粗浅感受。
1.运用民族音乐学和音乐史学为主的双重讨论视角,兼涉相关人文学科方法论,绽开对
民间歌师的多维考察与讨论
首先,综观该著整体的理论架构,主要运用了赖斯的“关于重构民族音乐学〞[①]的“历史构成〔HistoricalConstruction〕―社会维护〔SocialMaintenance〕―个人体验与制造〔IndividualCreationandExperience〕〞三重理论讨论方法。“将一个民间歌师的个人体验和制造的各个生活侧面,置于社会和历史的坐标中,动态考察他的音乐观念、音乐行为、音乐声响〔民歌〕,并以此探究人类音乐同整个人类生存状态之间更加广泛的联系和意义。〞〔第33页〕如第四章的“外乡特色:对吕家河歌师的多方位考察〞讨论呈现歌师的身份是如何在文化历史、社会现实中的详细场合及表演过程中形成的;民间歌者如何实施音乐文化的学习、传递、沟通和共享;民歌表演活动如何赐予歌声和个人社会角色的文化意义〔第128页〕讨论对象,将其置于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空间维度,用赖斯理论模式来观照和端详,从而诠释出歌师的文化历史身份、民歌的习得及其表演之间表达出的关联性文化含意。因此,理论框架的运用特别科学、合理。
其次,以音乐史学的讨论视角,对吕家河歌师进行全方位观看与讨论。笔者认为,上述方法的运用,除了适应讨论讨论〞、“歌者在表演中的状态〞等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化细致的文献梳理与讨论,足以表达讨论特别必要的。但圆满的是,至少过去的欧洲音乐史以及中国音乐史写作,都未能赐予应有的重视。任何一部综合的音乐历史,应当包含民间器乐演奏和民间歌者等一般的音乐制造者。〞〔第280页〕讨论方法的别有用意,及该著表达出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②]〔symbolicinteractionism〕,“以民歌文化现象作为声音符号中介,探求个体―民间歌者与社会、历史的互动过程。〞如第五章的“以民歌为纽带:歌师与社会的互动〞讨论中,“从三个视角描述歌师姚启华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从演唱民歌的角度描述姚的社会亲缘关系;从民歌传承的角度描述民间歌者的社会音乐活动;以歌师个人的亲历描述歌师效劳社会的详细过程。〞〔第2830页〕〞推断,而是寻求一种文化理解与沟通责任。通过细致的田野考察和个人理解,将某一种他文化的学问体系有条理地表达出来,并阐释呈现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如在第一章“地脉与文脉:吕家河民歌与地域文化〞讨论〞犹如文化,队、工匠以及朝拜者的迁徙民文化,?诗经?采集地的远古遗风汉江流域文化,楚文化的中腹之地等等编织在一起,构成了该地区宽广深厚的文化生态。〞〔第60页〕讨论是一门复合型、交叉性的人文学科,很多用音乐本体分析和阐述所解释不清的内容,可以借鉴诸如人类学、符号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来弥补以上的缺陷。
总之,笔者认为,该著建立在扎实的田野考察根底之上,结合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对吕家河歌师在其整体的社会、历史互动开展语境中的一种深度阐释。通过一个小的“微观〞个案的讨论〔姚启华歌师〕,“以小析大〞,进而解构出湖北省丹江口市的吕家河民歌与当地所处地域文化历史互动性关系。尽管拉德克利夫―布朗曾认为,小个案不会出大的理论,只有通过对众多个案进行机械提炼,才能得出人类社会的一般构成。[③]而综观该著的讨论讨论对象的详细社会历史开呈现状,启发出以赖斯的“重构民族音乐学模式〞为主要理论框架,并结合“诠释社会学〞、“符号互动理论〞等人文学科的讨论方法,特别得当、圆融地表征了武当山民间歌师与社会、历史之间的互动性关系。为此,笔者曾想起周楷模教授的一句话〔笔者理解根底上的转述〕:她认为,在面对理论框架的取舍时,应遵循以下思路:在面对详细的讨论对象时,我们不能先选取理论框架,然后强塞硬套,而应结合数次的田野实践,来催生和印证其理论框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只有这样,我们的讨论理论才能真正实现和讨论对象到达一种嵌入式的文化表征〔笔者加〕。而该著学术理论的运用模式恰恰是做到了这一点。
2.以“口述史[④]〞方法作为主要表述方式,是该著的一大特色
本书的写作主要“尝试将口述史方法引入民族音乐学领域,因此,主体的材料是由姚启华及其妻子的口述史文本构成。〞讨论个案,在缺乏其文字文献记录的逆境下,引入“口述史〞的讨论方法作为讨论主体的材料,对“武当山民间歌师与社会、历史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综合性的多维考察与端详。“通过对一位汉族民间歌手个人命运的描述和阐释,讨论这位外乡‘歌师’六十年,个人与社会、与历史、与音乐之间互为建构的历程。〞如在其次章讨论经受’、‘爱情、家庭及婚姻’、‘姚启华的’等角度,来让读者真实了解在唱歌之外的真实的生存状态。〞〔第63页〕这种独特的文本表述方式,是该著讨论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其实,以Richard.Widdess为代表的“历史民族音乐学[⑤]〔HistoricalEthnomusicology〕〞讨论中,特别注意对口传资料的搜集、记录和解读。他指出:“每一类音乐及每一类社会都是绵延的历史过程的现代结局,这种过程对于表演者可有可无,但对于来自局外的观看者却至关重要〞讨论对象时,在缺乏文字文本的状况下,着重关注其民歌的“活着状态〞〞作为讨论的主体材料,着重探讨其民间歌师与社会、历史三者之间的互动性的关系。笔者认为,这种独具特色的讨论视角,在我国民族音乐学讨论领域中实属是一个全新的思维方式。特殊是在中国传统音乐学讨论中,在面对所要考察的文字资料匮乏时,引入“口述文本〞作为讨论的主体,不失为一种可行的讨论方法。其实在我国民族学讨论讨论少数民族英雄史诗时〔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就实行了这种以“口述〞的表述方式,为准时爱护中国少数民族英雄史诗,做出过很重要的奉献。因此,作为一种民族学与音乐学相互交融的一门人文学科,针对不同的讨论对象,准时调适讨论视角,寻求一种恰当、科学的表述方式,是为了多维地诠释和解读其讨论对象所具有的深层文化内涵。
3.结合仪式音乐民族志的讨论理论,将歌师放入外乡的民间仪式活动中,综合地、动态
地加以考察
我们知道,在中国传统音乐讨论中,多关注其艺术形态的层面,很少对其“上下文〞赐予特殊详细的仪式文化空间场域中综合性的全方位来考察,也是该著的又一特色。如本书的第四章“外乡特色:对吕家河歌师的多方位考察〞的后半局部讨论中的描述与阐释的方法,将歌师放在当地三种不同的民间仪式〔搬家仪式、葬礼仪式、婚礼仪式〕活动中,对吕家河歌师在武当山地域文化中所扮演的文化角色,进行综合地、动态地加以考察与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一位歌师身份形成的过程是外乡民歌开展连续的过程;吕家河人传统的唱歌场合,除了阴歌不能在没有丧事的屋内唱,其它没有什么特殊的法规;通过对唱者社会背景中唱歌状态的考察描述,使我们更加理解民歌文化行为的一个重要途径;从整体的状况看,当地歌者是以唱民歌建构着一种生活方式,几乎是全部的民间仪式中都有唱歌活动,由于有唱歌,仪式活动变得更加丰富〔第229230页〕。因此,笔者认为,针对一个讨论事项,不能只关注其艺术层面,而是应通过其承载的文化语境来多视角、动态地观看其隐含的社会历史功能。
4.结语
综观全书,可以看出该著以“口述材料〞缺乏之处。如作为重点章节的第四章,应当对讨论对象进行理论和形态的深度诠释和解读。但反观后半局部,有点重描述〔包括对民歌谱例的讨论〕、轻阐释的现象,带有一种传统音乐民族志的写法。其次,在有关吕家河民歌的音乐形态分析上略显薄弱圣地武当山〞之间的文化关系时,没有进一步绽开来做深化讨论。但是笔者认为,以上缺乏不会掩盖该著所应有的学术价值。那就是:在缺乏讨论对象的文字文本时,将“口述史〞引入民族音乐学的讨论,对民间活态的音乐文本进行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综合讨论,是一个切实可行的讨论完善结合下的一部重要的学术结晶。
注释:
[①]有关此理论参见TimothyRiceed.:“TowardsaRemodelingofEthnomusicology,〞Ethnomusicology,1987(3):p.479.另参见汤亚汀?关于重建民族音乐学的模式?,载?中国音乐学?1991年第2期,及其著译的?音乐人类学:历史与方法论?,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第109页。
[②]又称象征相互作用论或符号互动主义。一种主见从人们互动着的个体的日常自然环境去讨论人类群体生活的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理论派别。该理论源于有用主义哲学家W.詹姆斯和G.H.米德的著作。但最早使用符号互动这一术语的是社会学家H.G.布鲁默。参见://baike.baidu/view/905383.htm
[③]见[英]拉德克里夫―布朗著,梁粤译:?安达曼岛人?,广西师范高校出版社2005年版,第4页。
[④]口述史,亦称口碑史学。即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讨论历史的一种方法。从某个角度说,口述史是重视下层民众历史的产物,由于后者的活动和心理很少见诸文献,为了讨论他们,必需借助口头资料或口碑;从方法上说,口述史是历史学与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等注意田野工作的学科相结合的产物,由于口述史学家必需通过调查采访等直接手段,从特定主题的当事人或相关人那里了解和收集口述资料,以其为依据写作历史。〔详细参见://baike.baidu/view/113010.htm?fr=ala0〕
[⑤]历史民族音乐学所重视的此类物象包括早期的声音记录、口传历史、文字和乐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城市煤气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可逆锤式粉碎机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可编程电源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双氯丁唑(CAS 75736-33-3)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原子荧光光谱仪(AFS)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医疗服务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医用激光纤维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制造业财务工作总结与效率提升计划
- 2025-2030中国冷冻水产品行业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小学师生心理健康促进计划
- 2025年临床医师定期考核必考复习题库及答案(900题)
- 人力资源外包投标方案
- 国家旅游局新版团队出境旅游合同模板
- 装修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表excel模板
- 一元立木材积表
- 4S店三表一卡标准模板
-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学课件
- 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9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1 新人教版 素材
- 高中生物竞赛 第九章 染色体畸变课件
- 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整理和复习
-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对比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