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下半年惠州市语文统招专升本三轮冲刺题目【带答案】_第1页
2021下半年惠州市语文统招专升本三轮冲刺题目【带答案】_第2页
2021下半年惠州市语文统招专升本三轮冲刺题目【带答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下半年惠州市语文统招专升本三轮冲刺题目【带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0题)1.下列作品中属于游记散文的是()

A.《故都的秋》B.《拣麦穗》C.《香市》D.《爱尔克的灯光》

2.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作者是()

A.李清照B.秦观C.李煜D.晏殊

3.下列哪个作品描写了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

A.《汉宫秋》B.《长恨歌》C.《西厢记》D.《桃花扇》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是()

A.被后人称作三苏的作家是苏洵、苏轼、苏辙

B.济南二安指的是李清照和辛弃疾

C.苍凉悲壮是曹操诗歌的主要艺术风格

D.曹雪芹是我国明代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

5.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出自于()

A.《秋水》B.《论语》C.《老子》D.《诗经》

6.王维《山居秋暝》中,流露出隐居山中之意的诗句是()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C.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7.早年受江西诗派熏陶,后又取法李白、杜甫,终于自成一家的诗人是()

A.杨万里B.陆游C.范成大D.辛弃疾

8.下列作品以战争为题材的是()

A.《废园外》B.《故都的秋》C.《听听那冷雨》D.《秦腔》

9.公文处理工作的时限性体现在公文处理工作的()

A.发文阶段B.每一个具体环节C.收文阶段D.管理阶段

10.李斯《谏逐客书》所奏请的皇帝是()

A.秦穆公B.秦孝公C.秦惠王D.秦始皇

11.陶渊明《饮酒》(其五)在表现方法上的总体特点是()

A.通过写景来说理B.通过写景来抒情C.融抒情、说理、写景于一体D.通过抒情来说理

12.《山居秋暝》的主要抒情手法是()

A.借景抒情B.借典故抒情C.借事抒情D.直抒胸臆

13.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并发展了楚辞这一新的诗歌样式的伟大诗人是()

A.陶渊明B.陆游C.曹操D.屈原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无论干部和群众,毫不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B.她因为不堪忍受雇主的歧视和侮辱,便投诉《人间指南》编辑部,要求编辑部帮她伸张正义,编辑部对此十分重视

C.艺术家下乡巡回演出,博得了各界观众的热烈欢迎,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D.他从不教训人,他鼓励你,安慰你,慢慢地使你的眼睛睁大,牵着你的手徐徐朝前走去,倘若有绊脚石,他会替你踢开

15.下列作品集属于散文集的是()

A.鲁迅《呐喊》B.冰心《春水》C.茅盾《话匣子》D.老舍《茶馆》

16.下列哪项属于压迫性萎缩()

A.石膏固定后引起的肢体萎缩B.脊髓损伤后引起的肌肉萎缩C.脑积水后引起的脑组织萎缩D.恶病质患者的全身性萎缩

17.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出自()

A.柳宗元之手B.苏轼之手C.刘禹锡之手D.韩愈之手

18.下列诗歌中属于律诗的是()

A.高适《燕歌行》B.陆游《关山月》C.李白《行路难》(其一)D.王维《山居秋暝》

19.()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国别史

A.《春秋》B.《国语》C.《左传》D.《尚书》

20.《稼轩长短句》的作者是()

A.辛弃疾B.苏轼C.李煜D.晏殊

二、阅读理解(10题)21.下列对本文理解错误的是()

A.本文是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的演说

B.本文主要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主题突出,针对性强

C.本文语言采用文言文,古朴典雅

D.本文情理并重,既以理服人,又以情动人,既有痛心的指陈,又有设身处地的忠告

22.从这段话中可以判断出造成这种落后心态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23.这支曲子主要使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24.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暗含作者哪些方面的伤感?

25.选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A.比喻B.排比C.反诘D.拟人

2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

请回答

本段描写了哪两种景象?

27.我与地坛(节选)

史铁生

儿子想使母亲骄傲,这心情毕竟是太真实了。以致使想出名这一声名狼藉的念头也多少改变了一点形象。这是个复杂的问题,且不去管它了罢。随着小说获奖的激动逐日暗淡,我开始相信,至少有一点我是想错了: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并不就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年年月月我都到这园子里来,年年月月我都要想,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到底是什么。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如果以一天中的时间来对应四季,当然春天是早晨,夏天是中午,秋天是黄昏,冬天是夜晚。如果以乐器来对应四季,我想春天应该是小号,夏天是定音鼓,秋天是大提琴,冬天是圆号和长笛。要是以这园子里的声响来对应四季呢?那么,春天是祭坛上空漂浮着的鸽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杨树叶子哗啦啦地对蝉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冬天是啄木鸟随意而空旷的啄木声。以园中的景物对应四季,春天是一径时而苍白时而黑润的小路,时而明朗时而阴晦的天上摇荡着串串杨花;夏天是一条条耀眼而灼人的石凳,或阴凉而爬满了青苔的石阶,阶下有果皮,阶上有半张被坐皱的报纸;秋天是一座青铜的大钟,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曾丢弃着一座很大的铜钟,铜钟与这园子一般年纪,浑身挂满绿锈,文字已不清晰;冬天,是林中空地上几只羽毛蓬松的老麻雀。以心绪对应四季呢?春天是卧病的季节,否则人们不易发觉春天的残忍与渴望;夏天,情人们应该在这个季节里失恋,不然就似乎对不起爱情;秋天是从外面买一棵盆花回家的时候,把花搁在阔别了的家中,并且打开窗户把阳光也放进屋里,慢慢回忆慢慢整理一些发过霉的东西;冬天伴着火炉和书,一遍遍坚定不死的决心,写一些并不发出的信。还可以用艺术形式对应四季,这样春天就是一幅画,夏天是一部长篇小说,秋天是一首短歌或诗,冬天是一群雕塑。以梦呢?以梦对应四季呢?春天是树尖上的呼喊,夏天是呼喊中的细雨,秋天是细雨中的土地,冬天是干净的土地上的一只孤零的烟斗

《我与地坛》中,母亲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这样的人物描写方法是()

A.语言描写B.行为描写C.心理描写D.细节描写

28.这段环境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9.这段话中最能表现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的场景是哪一句?

30.阅读朱光潜《选择与安排》节选,回答下列问题。

第二是轻重分明。文章不仅要分层次,尤其要分轻重。轻重犹如图画的阴阳光影,一则可以避免单调,起抑扬顿挫之致;二则轻重相形,重者愈显得重,可以产生较强烈的效果。一部戏剧或小说的人物和故事如果不分宾主,群龙无首,必定显得零乱芜杂。一篇说理文如果有五六层意思都平铺并重,它一定平淡无力,不能说服读者。艺术的特征是完整,完与整是相因的,整一才能完美。在许多意思并存时,想产生整一的印象,它们必须轻重分明。文章无论长短,一篇须有一篇的主旨,一段须有一段的主旨。主旨是纲,由主旨生发出来的意思是目。纲必须能领目,目必须附丽。于纲,尊卑就序,然后全体自能整一。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一篇文章的主旨应有这种气象,众星也要分大小远近。主旨是着重点,有如照相投影的焦点,其余所有意思都附在周围,渐远渐淡。在文章中显出轻重,通常不外两种办法:第一是在层次上显出。同是一个意思,摆的地位不同,所生的效果也就不同,不过我们不能指定某一地位是天然的着重点。起头有时可以成为着重点,因为它笼盖全篇,对读者可以生先入为主的效果;收尾通常不能不着重,虎头蛇尾是文章的大忌讳,作家往往一层深一层地掘下去,不断地引起读者的好奇心,使他不能不读到终了,到终了主旨才见分晓,故事才告结束,谜语才露谜底。中段承上启下,也可以成为着重点,戏剧的顶点大半落在中段,可以为证。一个地方能否成为着重点,全看作者渲染烘托的技巧如何,我们不能定出法则,但是可以从分析名著(尤其是叙事文)中探得几分消息。其次轻重可以在篇幅分量上显出。就普遍情形说,意思重要,篇幅应占多;意思不重要,篇幅应占少。这不仅是为着题旨醒豁,也是要在比例匀称上现出一点波澜节奏,如同图画上的阴阳。轻重倒置在任何艺术作品中都是毛病。不过这也不能一概而论,名手立论或叙事,往往在四面渲染烘托,到了主旨所在,有如画龙点睛,反而轻描淡写地掠过去,不多着笔墨

文章为什么要分轻重?作者认为分轻重的方法有哪两种?

三、解释划线词(10题)31.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

没揣

32.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

取应

33.我决起而飞,抢榆枋。

34.举酒属客。

35.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36.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37.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38.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39.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东蒙主

40.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四、现代文阅读(2题)41.在文章结尾,我的泪水为什么会潸然而下?

42.阅读下文,完成第27—29题。

依偎——重庆街景

依偎这个词,是很难用在眼前这位年轻人身上的。他显然来自农村,靠在肩上的那截比身高略长的竹筒,系在竹筒上的那团比他指头还粗的绳索,标明了他的山城棒棒军的身份。可是他毕竟太年轻了一点,充其量十六七岁。而他那弱小的身躯所必须承受的,却是生活的重担。当他背着城里的冰箱摇摇晃晃爬上一幢宿舍的顶楼的时候,他气喘吁吁,他大汗淋漓,他青筋鼓胀,他牙关紧咬。依偎这个词的柔软情调已经离他而去了,远远地,久久地。他所面对所经历的情感只能是与依偎截然相反的东西,比如说昂首挺立,比如说身腰佝偻,总之,在那褴褛衣着的遮掩下,在那蓬头垢面的裸露中,即令在那心理承受能力最为脆弱的地方,也只能剩下那副近乎残忍的铁石心肠了。

然而,此时此刻,他确实依偎在一位农村老汉的怀里。那是在一个雷雨交加的中午,当路上的行人纷纷躲进沿街的一个窄小的屋檐下的时候,我在一个角落里看见了他。他坐在潮湿的地上,靠在肩上的,依然是那截比身高略长的竹筒,系在竹筒上的,依然是那团比他指头还粗的绳索。有所不同的是,他此刻的表情是平静的、顺从的,从那歪着的脏兮兮的脖子和那翘着的毛茸茸的鼻孔望去,他似乎睡着了。而这位老农也坐在地上,从年龄,从长相,更从为了不致惊动对方而久久不得动弹的双腿去看,他无疑是怀中孩子的父亲。他是什么时候进城来的,他怎么会在这里找到孩子,我一无所知。深信不疑的,便是他是怀揣着担心与不安,不计旅途之苦专程前来看望孩子的。现在好了,孩子的一切他都看到了。让他欣慰的是,孩子长高了一点,长壮了一点,而且突然变得懂事多了,没有再去调皮捣蛋,没有再去贪耍玩闹,孩子顽强的生存能力证明,他的家庭甚至他的家族已经升起了一颗希望之星。那么,明天就要回到乡下去了,地里发黄了的麦子等他回去收割,在这样的时候,父亲能够为孩子再说点什么或再做点什么呢?该说的也许已经说了,比如要吃饱穿暖,比如要早睡早起,有了病一定要吃药,医院进不起就进药店,西药吃不起就吃中药。哦哦,这孩子不讲卫生的坏习惯进了城也没有改好,喏,手指甲这么长这么脏了,要是等到他自己来剪,还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呢?

于是,在我的注目之下,这位老农抖抖颤颤地从衣兜里摸出一把小剪刀,开始为依偎在怀里的孩子剪手指甲。小剪刀生了点锈,刀口也钝了,他剪得有些吃力,却剪得格外认真,剪着剪着,伴着口中的喃喃自语,在那布满皱纹的嘴角竟绽出来几丝幸福的笑容。而孩子调皮的天性此时复活了,他的脑袋使劲朝父亲的怀里钻,一只手臂索性搭在了父亲的肩头,那稚气与娇气一并显现的时候,简直像一个待哺的婴儿,贪婪地享受在母亲的怀抱之中。

我被眼前的这一幕愣怔住了,尽管这父子两人如入无人之境,于周围的任何目光全然不顾。不知怎的,随着屋檐水的哗哗滴落,我的泪水亦潸然而下。老实说,我多么希望这场雷雨不要停止,以便让人世间这幕难得一见的街景,得以框定,得以永恒……

(有删改)

请概括本文中作者所见街景

五、作文题(1题)43.越是忙碌,就越会有闲暇。——海斯利特

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西塞罗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1.AA《故都的秋》是郁达夫赞美北京秋天的游记散文。《拣麦穗》是张洁的一篇记事散文;《香市》是茅盾的一篇记事散文;《爱尔克的灯光》是巴金的一篇抒情散文

2.A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出自李清照的《醉花阴》,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了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

3.BB白居易的《长恨歌》是根据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写成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4.DD曹雪芹是我国清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5.C题干中的这句话出自《老子》第二十二章

6.D

7.BB陆游生平作诗近万首,早年受江西诗派熏陶,后又取法李白、杜甫,终于自成一家。其诗风格多样,以雄浑豪放为主,想象丰富,语言明快

8.A

9.B

10.DD《谏逐客书》是李斯写给秦始皇嬴政的一篇奏章,文章立意高深,始终围绕大一统的目标,从秦王统一天下的高度立论,正反论证,利害并举,说明任用客卿使国家强大的重要性

11.C

12.AA王维《山居秋暝》的主要抒情方式是借景抒情

13.DD屈原创造并发展了楚辞这一新的诗歌样式

14.DDA项复句关联词使用错误,应为无论干部或群众;B项宾语指向错误,她要投诉的是雇主,而非编辑部,应为便向《人间指南》编辑部投诉;C项主语暗换,艺术家下乡巡回演出,博得了各界观众的热烈欢迎主语中心语是演出,然而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的主语只能是相关领导或观众,进而主语不连续,造成搭配不当

15.C鲁迅的《呐喊》是一部小说集,冰心的《春水》是一部诗歌集,老舍的《茶馆》是一部话剧。茅盾的《话匣子》是一部散文集,他的散文多篇幅短小,善于截取社会生活的片断,理清线索,有条不紊地组织起来,揭示重大的社会意义,形成一篇篇内容饱满、形式完整的作品

16.CC脑积水后引起的脑组织萎缩属于压迫性萎缩;石膏固定后引起的肢体萎缩属于失用性萎缩;脊髓损伤后引起的肌肉萎缩属于去神经性萎缩;恶病质患者的全身性萎缩属于营养不良性萎缩

17.DD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出自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生,以辟佛为己任,晚年上《论佛骨表》,力谏宪宗迎佛骨入大内,触犯人主之怒,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便写于这一时期

18.DD《山居秋暝》是一首五言律诗

19.B《国语》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国别史,记载周王朝及鲁、齐、晋、郑、楚、吴、越各国史实

20.AA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其余三个选项中,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诗文有《东坡文集》等,词有《东坡乐府》。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号钟隐、莲峰居士,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史称李后主。有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作品。晏殊,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主要作品有《珠玉词》

21.CCC项,本文语言亦文亦白,将文言的简练与口语的通俗明快融为一体

22.专制暴力

23.对仗(鼎足对)、用典、比喻、排比

24.由北雁南飞想到自己因国破寓居南方,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由鸿雁传书想到丈夫早逝,表达了对亡夫的怀念之情

25.ABCABC选段首先运用比喻来阐明主旨,然后运用了排比和反诘的修辞手法

26.黄河水涨和北海无边无际

27.CC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最常用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母亲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这是作者对母亲心理活动的描写,突出表现了文章的中心:对无私母爱的歌颂

28.反衬、烘托和铺垫

29.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30.原因:一可避免单调,二有利于突出重点。方法:一是从层次上显出,重要的内容放在重要的层次;二是从篇幅分量上显出,重要的内容应多占篇幅

31.没揣:没有料到

32.取应:应试

33.抢:突过,穿越

34.属:倾注,引申为劝酒

35.遁:逃走,逃避

36.置:拥戴

37.骤:骤然,立即

38.与:在此作助解

39.东蒙主:主持蒙山祭祀的人

40.语:谈论

41.①孩子虽然年轻却勇敢地承担起了养家的重任,作者对他充满了同情和敬意。②父亲舐犊情深,孩子柔情依恋,情感真挚,催人泪下

42.重庆街头下着暴雨,屋檐下,一个弱小的十六七岁的年轻人依偎在坐在地上的父亲的怀中安静地睡着了,肩头靠着系有绳索的竹筒,他父亲坐在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