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北京西城初一(下)期末历史含答案_第1页
2020北京西城初一(下)期末历史含答案_第2页
2020北京西城初一(下)期末历史含答案_第3页
2020北京西城初一(下)期末历史含答案_第4页
2020北京西城初一(下)期末历史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2020北京西城初一(下)期末历史2020.7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0页,共两部分,29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学号。3.试题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须用2B铅笔将选中项涂黑涂满,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5.考试结束时,将本试卷、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本部分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有人说:中国有两条巨龙,一条是盘踞在高山峻岭上的长城,一条是横跨五大水系的大运河。大运河这条巨龙最早出现于A.战国时期 B.秦朝 C.隋朝 D.元朝2.某校学生研究唐朝历史,内容涉及:繁荣的经济、和睦的民族关系、多彩的文学艺术、开放的社会风气等。他们研究的主题是A.民族交融 B.经济繁荣 C.文化昌盛 D.盛唐气象3.下侧是学生整理的读书摘要,据此判断它们与下列哪位皇帝有关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4.“开元盛世”的出现把唐朝推向全盛。当时执政的皇帝是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5.“水击轮转,众筒兜水,次地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物。”请判断材料中所说的是A.曲辕犁 B.耒耜 C.筒车 D.耧车6.有学者说:这个国家巨大魅力之一,是它大量移植并保留了中国唐代文化,包括它的建筑风格、相当苦涩的绿茶、漂亮的碗和所遵循的精细仪式,都完完全全是那个时代从唐代的中国学来的。这个国家是A日本 B.印度 C.新罗 D.波斯7.下列人物中,对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的是①鉴真②司马光③玄奘④华佗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8.小丽在学习《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后做了如下总结。其中③属于A历史原因 B.历史意义 C.历史过程 D.历史结论9.学生们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以下论文。由此可知,他们研究的主题是①《泉州湾宋代海船发掘与研究》②《宋代瓷器五大名窑艺术审美研究》③《略论宋代茶叶的生产与流通》④《宋代农作物品种发展研究》A.精巧的手工技艺 B.繁荣的宋代经济C.繁盛的商品贸易 D.发达的农业生产10.小夏在查阅宋代航海的史书中看到这样的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为缺漏的内容,你判断这部分内容应是A.象限仪 B.经纬仪 C.指南针 D.航海图11.位于北京府学胡同的文天祥祠,曾是元朝囚禁文天祥的土牢。文天祥的名句是A.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C.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D.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12.下侧是小夏拟办历史手抄报的素材,据此推断其反映的历史时期是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13.史料中记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宣政院主要负责管辖的地方是A.台湾 B.新疆 C.西藏 D.乌里雅苏台14.年代尺有助于历史记忆。下列所示年代尺上的“?”处应填入A.朱元璋称帝 B.蒙古灭金C.李自成起义 D.签订《尼布楚条约》15.史实与结论一致是历史理解的基础,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唐太宗被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表明了少数民族地位卑微B.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C.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完成了全国的统一D.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加强了大将的兵权16.下图是位于北京孔庙院内的《进士题名碑》。它们可印证我国古代实行的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17.古代中国科技体系中有农学、医学、天文学、算学四大学科,下列各项中属于“农学”著作的是A.《九章算术》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18.历史事件发生在特定的时空之中。与下图对应准确的历史事件是A.马可•波罗来华 B.靖难之役 C.郑和下西洋 D.黄巢起义19.同学们就明长城的功能展开如下讨论。其中,表述正确的是A.由关隘、军队等组成的军事防御体系 B.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C.长城附近建立了许多农牧交易场所 D.布局规划合理,设施完善20.依据下侧材料判断,“闯王”是A.陈胜 B.张献忠 C.张角 D.李自成21.下列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大统一的封建王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秦朝②隋朝③西晋④元朝A.①③②④ B.①④②③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22.从文物中获取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当我们研究中国古代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地区关系时,可以从如下图所示哪件文物中获得有效信息()A.B.C.D.23.中华民族历来崇尚民族英雄。下表“?”处与人物相对应的事件是A.抗击沙俄B.收复台湾C.起兵抗元D.收复新疆24.《中国历史十五讲》中写到: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对外商的活动和进出口货物的数量进行限制。由此可见,清朝实行的政策是A.闭关锁国 B.开放海禁 C.轻徭薄赋 D.重农抑商25.下侧内容是某同学梳理的明清时期文化成就。其中“第三类”的“_____”处应填入的内容是A.《齐民要术》 B.《兰亭集序》 C.《三国演义》 D.《梦溪笔谈》第二部分材料分析题(共50分)26.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制度是秦以后政治制度典型特征。【君主专制】皇帝大权在握,是政权架构的核心。皇帝日常工作主要有:上朝、批阅文件、学习、巡视地方。材料一在古代,交通条件太差,出门非常辛苦劳累,大部分皇帝都是“宅男”。出远门较多的皇帝,首推秦始皇和隋炀帝。隋炀帝在位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四处巡游。607年北巡,征发十余郡丁男凿太行山,以通驰道;征发丁男百余万筑长城。609年西巡,亲征平定吐谷浑,用计使西突厥泥橛处罗可汗降隋,设置鄯善等四郡,加强对丝绸之路的控制,使隋的疆域西边远及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尔羌河之西。炀帝每次游幸,“从行宫掖,常十万人,所有供须,皆仰州县”。——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整理(1)依据材料一,说说你对隋炀帝巡视地方的看法。材料二自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先后八日间,内外诸司送到皇宫里的章奏,共有一千一百六十件。每件奏章里,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三千二百九十一件事。——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2)从材料二可见,明太祖日均批阅奏章145件,非常辛苦忙碌。这与他采取的一项政治措施密切相关,这项措施是什么?目的何在?【中央集权】中央政府架构的基本原则是中央对地方“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宋太祖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人将这些措施图示如下:(3)结合上述图示和所学知识,说明宋太祖是如何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的?官僚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吏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创举,也是官僚制度的完善。材料三(4)依据材料三,概括科举制的作用。(5)古代中国政治制度还有很多值得探究的人和事。比如,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完善了科举制。请从忽必烈、康熙帝、雍正帝中任选一位,围绕上述三个特征,写出相关措施及其作用。27.博物馆拟举办“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专题展,请你参与完成这项任务。任务一(1)第一小组同学就上述文物,协助工作人员布展。任务二(2)第二小组同学就图文资料进行解析。判断这幅地图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海外贸易状况?并说明判断依据。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任务三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按用重法邪?——节选自《贞观政要》(3)第三小组同学就文献典籍进行解读。指出材料中君主为了“存百姓”,在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任务四(4)结合这次布展经历,谈谈影响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28.节日·习俗·传承某中学同学对节日进行研究时找到了以下图文资料:(1)请你结合以上图文资料,将下面表格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同学们在搜集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撰写了有关节日起源的小论文,以下是四位同学的论文资料:(2)依据上述资料,说出传统节日习俗的来源与哪些因素有关?(3)中国的节日文化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从2008年1月1日起,国家新增加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三个中国传统节日为全民公假。结合自己在传统节日中的体验,说一说你可以为传承与发扬节日文化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29.古都·记忆·风貌【古都别称】材料一诗文中对北京的称呼(1)从材料一中摘抄出有关北京地区的旧称。写出元朝时北京的称呼。【古都风情】材料二以元朝都城为中心兴盛了一种戏剧表演形式甲:构(注:勾)栏里看杂技去来。乙:去时怎么得入去的?甲:一个人与他五个钱时,放入去。有诸般唱词的;也有弄棒的:一个高卓儿上脱下衣裳,赤条条的仰白着卧,一托来长短、停柱来粗细、油红画金棒子,放在脚心上转……。有诸般把戏的,那好看的什么没!——转引自季国平《元杂剧发展史》(2)材料二描述的戏剧表演形式是什么?写出元代最优秀的戏剧作家及他的一部代表作。材料三晚清画师沈容圃绘制的工笔写生戏画像《同光十三绝》(3)观察材料三,画作再现了哪一剧种的艺术成就?写出这一剧种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古都建筑】材料四明朝的北京城于1420年基本建成(4)阅读材料四,概括明朝北京城在布局和构成方面的特点。依据材料,说出紫禁城古今功能的变迁。【古都文物】材料五北京地区出土的部分文物(5)从材料五的①、③中任选一件文物,依据范例,写出其历史研究价值。『范例』文物②,可以用来研究米芾的书法艺术。

2020北京西城初一(下)期末历史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详解】隋朝大业年间,隋炀帝动用百万百姓,疏浚之前众多王朝开凿留下的河道,修了隋朝大运河。此后,唐、北宋长期开凿、疏浚、整修隋朝大运河,使得隋唐大运河可以继续使用,故排除ABD,C符合题意。故选C。2.【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繁荣的经济”体现了经济繁荣,“和睦的民族关系”体现了民族交融,“多彩的文学艺术”体现了文化昌盛,“开放的社会风气”体现了唐代的社会状况,这些均反映了历史上空前强大的唐帝国文治武功极盛的盛唐气象,故D符合题意;ABC的描述并不全面,排除。故选D。3.【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吸取隋朝灭亡教训,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和“贞观之治”,结合所学,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减轻百姓的负担。唐太宗的年号贞观,他在位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快速,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其统治为“贞观之治”,故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4.【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政绩,还注意节俭,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所以D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C三项均不是“开元盛世”时的皇帝,排除。故选D。5.【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水击轮转,众筒兜水,次地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物。”可知,材料中所说的是筒车。唐朝农民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筒车又叫水转筒车,随水流自行转动,竹筒把水由低处汲到高处,便于灌溉,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是耕地工具,排除;B项是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的农具,排除;D项是汉代的播种工具,排除。故选C。6.【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它大量移植并保留了中国唐代文化”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个国家是日本。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称为“遣唐使”。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由于日本大规模吸收中国文化,以促进本国文化发展的经验,日本人把移植外来文化视为当然的事情,只要能够适应形式,任何需要的东西都可以从海外引进,既无顾虑也不以为耻。7世纪中期,日本开始了一场以学习和模仿中国隋唐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这就是日本历史上的大化改新,所以A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7.【答案】B【解析】【详解】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和佛学,玄奘往天竺求取佛经,都对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故①③符合题意;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和历史学家,华佗是东汉名医,排除②④。故选①③组合,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8.【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这是对安史之乱作出的一个评价,属于安史之乱的历史结论,D项符合题意;A项历史原因是开元末年以后,唐朝政治日趋腐败,排除;B项安史之乱完全是一场内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地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如果说其历史意义那就是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历史过程: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最终于763年平定叛乱,排除。故选D。9.【答案】B【解析】【详解】《泉州湾宋代海船发掘与研究》反映的是宋代的造船业和对外贸易,《宋代瓷器五大名窑艺术审美研究》反映的是宋代的制瓷业,《略论宋代茶叶的生产与流通》反映的是宋代的茶叶的发展,《宋代农作物品种发展研究》反映的是宋代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体现的是繁荣的宋代经济,B正确,ACD排除。故选B。10.【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当为指示方位的仪器。结合所学,宋代航海已经装备有指南针,故C符合题意;象限仪是主要用于测定天体在地平上的或天顶距的天文仪器,排除A;经纬仪是一种根据测角原理设计的测量水平角和竖直角的测量仪器,排除B;航海图是用于舰船航线设计、定位导航和系泊,保证航行安全的海图,排除D。故选C。11.【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276年,元灭南宋。抗战派大臣文天祥继续抗元,不久兵败被俘。宁死不屈,最后被杀,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著名诗句,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与黄巢有关,排除;C项与岳飞有关,排除;D项与戚继光有关,排除。故选B。12.【答案】C【解析】【详解】行省制始于元朝,元朝在地方设置十大行省,首都大都汇集各国使团和商人。元朝时期,形成新的民族—回族,故排除AB,C符合题意;明朝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排除D。故选C。13.【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元朝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军政要务,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排除;B项元朝设立北庭督元帅府管理西域,排除;D项是清代统领漠北诸部的军政机构,排除。故选C。14.【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大明王朝,年号洪武。故A正确;1234年,蒙古灭金,故排除B项;1627年,李自成起义,故排除C项;1689年,《尼布楚条约》签订,故排除D项。故选A。15.【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了驻藏大臣,明确规定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驻藏大臣的设置,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唐太宗被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是因为唐太宗采取了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了各少数民族的拥戴,并不是表明少数民族地位卑微,排除;C项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只是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并未完成全国的统一。全国统一的标志是元朝灭亡南宋,排除;D项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解除了禁军将领的兵权,加强了皇权,并不是加强大将的兵权,排除。故选B。16.【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进士……”可知,这体现了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科举制,故C符合题意;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均是不同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17.【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属于农学著作”,结合课本所学可知,明朝农学家徐光启的代表作《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的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D正确;《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数学专著,是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种,A排除;《天工开物》是一部科技巨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B排除;《本草纲目》是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C排除;故选D。18.【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图片信息“刘家港”“三宝垄(三宝是郑和的小名)”“满剌加(今马来西亚马六甲一带)”“占城(今越南中南部)”并结合所学可知,图片对应准确的历史事件是郑和下西洋。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为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1405—1433年,郑和率领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先后七次下西洋,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今天的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等国家都曾访问过,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所以C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D三项均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故选C。19.【答案】A【解析】【详解】明长城由关隘、军队等组成的军事防御体系,体现了长城的军事功能,故A符合题意;B是对明长城的起点和终点的界定,不属于长城的功能,故B错误;C体现了长城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D是对长城的评价,不符合题意,排除CD。故选A。20.【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明末农民战争中,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受到人民的欢迎,他沉重打击明朝统治,被称为“闯王”,建立大顺政权,故D符合题意;陈胜是秦末农民起义领导人,故A不符合题意;张献忠建立大西政权,故B不符合题意;张角是东汉末年农民起义领导人,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21.【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于公元前221年建立;隋朝建立于581年;西晋建立于266年;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由此可知,①③②④符合题意;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22.【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乾隆皇帝制定“金瓶掣签”制度,规定喇嘛教活佛转世的人选,必须用中央颁发的金奔巴瓶抽签决定,并由驻藏大臣监督。这种制度的实施,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23.【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领战舰数百艘,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台湾西海岸,在当地人民支持下,经过激烈战斗,终于在1662年初打败了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怀抱,郑成功被誉为中华民族民族英雄,所以与人物相对应的事件是收复台湾,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24.【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控制海外贸易.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是解题关键,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控制海外贸易。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25.【答案】C【解析】【详解】《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故C符合题意;《齐民要术》是北魏郦道元的农学著作,《兰亭集序》是东晋王羲之的作品,《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时间不符,排除ABD。故选C。第二部分材料分析题(共50分)26.【答案】(1)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统治。隋炀帝巡视地方,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加重了人民的负担。(2)废除丞相制度。为了强化皇权。(3)宋太祖安排文臣担任知州等,并且三年一换。在各州府设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利,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税收归中央。(4)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科举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5)本题答案不唯一,从忽必烈、康熙帝、雍正帝中任选一位,围绕题干三个特征,写出相关措施及其作用即可。如选忽必烈,为了对辽阔的疆域实行有效统治,忽必烈实行行省制度。【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的“607年北巡,征发十余郡丁男凿太行山,以通驰道;征发丁男百余万筑长城。609年西巡,亲征平定吐谷浑,用计使西突厥泥橛处罗可汗降隋,设置鄯善等四郡,加强对丝绸之路的控制,使隋的疆域西边远及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尔羌河之西。”可知隋炀帝巡视地方,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统治。依据材料一的炀帝每次游幸,‘从行宫掖,常十万人,所有供须,皆仰州县’”可知隋炀帝巡视地方,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加重了人民的负担。(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日均批阅奏章145件,非常辛苦忙碌。这与他采取的废除丞相制度的措施有关。为了强化皇权,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3)依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宋太祖安排文臣担任知州等,并且三年一换。在各州府设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税收归中央。(4)依据材料三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和“中国历代官员的基本队伍,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可以概括科举制的作用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依据材料三的“奖进之工具,即科举也”可以概括科举制的作用有:推动了教育的发展。(5)本题答案不唯一,从忽必烈、康熙帝、雍正帝中任选一位,围绕题干三个特征,写出相关措施及其作用即可。如选忽必烈,1271年建立元朝,1276年灭南宋,后统一全国。为了对辽阔的疆域实行有效统治,忽必烈实行行省制度。27.【答案】(1)农业展区:②⑥;手工业展区:①⑤;商业展区:③④。(2)南宋;依据:临安(南宋都城);原因:统治者重视和鼓励海外贸易;经济重心南移;科技发达(或指南针的应用,造船技术的提高)。(3)措施:减轻劳动人民的负担,轻徭薄赋,发展生产。(4)因素:统治者的政策和重视;发达的交通;农业工具的进步;人民的辛勤劳动。【解析】【详解】(1)依据所学可知,①“唐三彩骑驼乐舞俑”是唐代陶瓷业发展的表现,属于手工业展区;②“清代开荒执照”说明了清代鼓励垦荒,耕地面积增加,属于农业展区;③“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反映了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商业发展的结果,属于商业展区;④“清代《盛世滋生图》”,十分细腻地刻画出了江南的湖光山色、田园村舍、阊胥城墙、古渡行舟、沿河市镇、流水人家、民俗风情官衙商肆,描绘了苏州城郊百里的风景和街市的繁华景象,形象地反映了18世纪中叶苏州风景秀丽、物产富饶、百业兴旺、人文荟萃的繁盛景象,属于商业展区;⑤“汉代素纱襌衣”体现了汉代丝织业的发展,属于手工业展区;⑥“唐代壁画《雨中耕作图》”反映了唐代农业发展的状况,属于农业展区。故本题填:农业展区:②⑥;手工业展区:①⑤;商业展区:③④。(2)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幅地图反映的是南宋的海外贸易状况;判断依据:图片中的临安(南宋都城);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有:统治者重视和鼓励海外贸易,在重要港口设立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逐渐赶上并超过北方;科技发达(或指南针的应用,造船技术的提高)也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3)依据材料“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并结合所学可知,李世民就是唐太宗,年号“贞观”。唐太宗为了“存百姓”,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是注意减轻劳动人民的负担,轻徭薄赋,发展生产。(4)结合这次布展经历可知,影响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有:统治者的政策和重视;发达的交通;农业工具的进步;人民的辛勤劳动。28.【答案】(1)①端午节;②踏青、扫墓;③交流亲情伦理,团圆美满,避灾祈福。(2)农业的发展;神话传说;图腾崇拜;历史典故(对英雄的崇拜)。(3)宣传传统和节日;拒绝过洋人的节日;按照节日习俗和家人一起去做;做到遵守国家对传统节日的要求,与时俱进等。【解析】【详解】(1)依据表格内容,①由习俗吃“吃粽子、悬艾草”可知是端午节;②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出去扫墓、上坟,祭奠先人;也会去踏青,欣赏到处生机勃勃的景象;人人都要戴柳,家家户户门口插柳枝,还有一些地方则要举行斗鸡、蹴鞠、打马球等;③春节的习俗:“拜年”亲朋好友之间交流问候,有利于交流亲情伦理;“吃团圆饭”全家老小围坐一起热热闹闹的聚餐,象征团圆美满;“放鞭炮”寄予了劳动人民避灾祈福的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