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与日本枯山水_第1页
禅宗与日本枯山水_第2页
禅宗与日本枯山水_第3页
禅宗与日本枯山水_第4页
禅宗与日本枯山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禅宗与日本枯山水艺术摘要计。概括禅宗与枯山水园林的设计理念和方法,提出枯山水园林的艺术特色。关键词:禅宗、园林设计、枯山水艺术ZenandJapanwitheredlandscapeartAbstract:theattentiontoJapanesezengardendesignwitheredlandscapegardenintheimpactofdesign,throughanalysisandcomparisonofzenandwitheredlandscapeartofsimilaritiesbetweenaszen,summarizesthedesignconcept,principlesandmethodsoflandscapedesign.Summarizedwitheredlandscapegardenzenandthedesignideaandmethod,theproposedwitheredlandscapegardenartcharacteristics.引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日本的宗教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本的自然条件,日本远离大陆,是一个多山的国家,自然资源极其贫乏,海洋性气候明显,又处于太平洋地震带上,经常突发台风、海啸、地震等自然灾害,即使再美丽的事物也会因自然灾害的降临而瞬间消逝,这种人力无法抗衡的自然之力潜移默化的助长了日本民族的无常感和宿命感,他们深深的感悟到再美丽的事物也只是一瞬的存在,都是昙花一现。日本民族热爱樱花,但樱花的花期只有短短的七天,落花缤纷的美是一种让人心醉更是让人心碎的凄凉的美。伤感的日本民族,总是把它与人生苦短、世事无常联系起来。同时,大量的自然灾害使日本民族感到生命的压抑、自身的渺小。台风、火山、地震这些自然灾害也因其不可征服而让日本民族更加崇拜自然之力,这种无常感和孤寂感渗入日本民族的审美意识中,使人产生一种解脱和超越的渴望,所以日本本土的神道教有着浓厚的自然本位的思想。约11世纪以后,以一木一石写天下之景为指导思想的写意式庭园在日本得到发展,并且以枯山水艺术为最高峰,经久不衰。造园艺术的枯山水是在室町时代禅宗精神广为传播之后,从禅宗冥想的精神中构思出来,在禅的空寂思想的激发下,而形成的一种最具象征性的庭院模式,表现空相、无相的境界。枯山水以石头、白砂、苔藓为主要材料。以砂代水,以石代山,用绵软的白砂和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石头来突出大自然和生命的主体。历史概况:公元538年,日本开始接受佛教,并委派一些学生和工匠前往古代中国,学习内陆艺术文化。13世纪,源自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宗派“禅宗”在日本流行,它使日本园林设计更趋于会纷扰人的沉思。因此,禅宗园内的造景元素多具有静止、不变的色调,如常绿树、苔藓、沙、砾和石等。在枯山水庭园内,常常将一幅风景画的细节缩减至寥寥数笔。营造出一种增之一分则不多,减之一分则太少的园林景观。灌木、小桥、岛屿,甚至水体等常用的造园要素均被剔除,仅留下岩石、天空和土地等,运用及其简单的材料,而能创造出不凡景观,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产生极大的心灵震撼,着实令人赞叹。它如同日本绘画、文学一样,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哲理,而其中的理念便来自禅宗道义。这就是典型的日本枯山水庭院。枯山水的特点:1、范围较小,有明显的边界线。枯山水庭园的面积较小,一般不超过1000平方米,所以被叫做庭院或庭园。大都建成在平坦的长方形地面上,且通常由一道篱笆与外界隔开。枯山水庭园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又是通过周围的围墙加以突出的。2、无水,多沙砾。以砂代水,以石代山。用以表现他们所追求的那种永恒不变的东西。3、无高大树木,多植灌木。受禅宗道义的影响,枯山水庭园中设计的树木和灌木必须经过严格修剪,以保持其形状不变。4、通常不能进入。传统的枯山水庭园是专门供人从寺院的阁楼或是高处观看的,一般不可以进入园内游览。5、含义深邃。枯山水庭园是受禅宗影响而设计的园林,虽内容简单,甚至匮乏,只是砂、砾、苔藓等,但其对人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常给人一种空灵神秘之感。构园要素:1、主石:石在日本有宗教象征意义。日本人视石为神祭拜,石庭园便成为一处神圣场所。而岩石的选择及配置自然在枯山水庭园中有特殊重要性。岩石则采用的花岗岩、片魔岩等有个性的石种,还有浅色系的沉淀性岩石,如岩石或火山岩等。岩石的设计布局要经过反复推敲,一般设置多为单数,三五块岩石为一组,注重大小搭配,造型生动而富有整体韵律感。由于石块呈不规则状,铺设时要加强石块之间的呼应与协调。2、卵石:直径常在50-150毫米,它适于表达一条弯曲的枯河道或水滨轮廓。也可以铺砌在屋顶檐口下方的地面,既防止滴落的雨水溅起泥土并破坏地面,又成为庭园内部的一条装饰带。3、砂砾:日本枯山水庭院中多用一层细石覆盖面积较大的裸土,以保持地表干爽、清洁,同时,这些砂石也可作为设计作品的一幅背景。因为,禅宗修行者看来,留在地表的每一脚印都很刺眼。所以,枯山水庭园多选料细砂石,或粗解后的花岗岩,或直径6、7毫米的碎石,也可用直径约12毫米的碎石。这类砂石会有多种颜色,从黄褐色到蓝色到近乎黑色,而造园的最佳颜色是浅灰白色或浅灰色,以为主石和植物的深色调提供一种中色背景。经过仔细耙制,这些砂砾可形成各式纹路,通常情况下,质问可喻静水,小波纹可喻轻缓溪流,大波纹可喻急流,“z”形折纹可喻海中撒网,同心圆纹可喻雨水溅枯山水庭园的精神内涵:日本是一个海岛国家,国土面积小,资源少,因此,日本的枯山水园林,无论是面积还是构成要素,都体现“小”的特点。唯其小,便于精雕细琢、匠心独运,将每一处细节做到极致。日本人在园林的构造中力求用很小的要素、很少的物体来表现意味深长的东西。枯山水就是极力的追求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的大的意象。白砂为水,避免了水体的变幻莫测,除去了花草树木的交替枯荣,在枯山水中,一切都是恒定的,所以枯山水最根本追求的是美的永恒与凝固。造园艺术的枯山水是在室町时代禅宗精神广为传播之后,从禅宗冥想的精神中构思出来,在禅的空寂思想的激发下,而形成的一种最具象征性的庭院模式,表现空相、无相的境界。枯山水以石头、白砂、苔藓为主要材料。以砂代水,以石代山,用绵软的白砂和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石头来突出大自然和生命的主体。《造园记》中规定在没有池子、缓慢起伏的山峦,或造成山中村落等形象。以白砂的不同波纹,通过人的联想、顿悟赋予景物以意义,它的美更多的需要靠禅宗冥想的精神构思。因而具有禅的简朴、枯高、自然、幽玄、脱俗等性格特征。它不单是一种表现艺术,更是一种象征的艺术和联想的艺术。块石根部,耙成环形,好似惊涛拍岸。如果点缀花木,也是偏爱使用矮株,尽量保持它们的自然形态,这种以凝思自然景观为主的审美方式,典型地表现了禅宗的美学观念,所造之境多供人们静观,为人们的冥想提供一个视觉场景,人们只能通过视线进入它的世界。从这一点上来说,与中国古典园林可游、可居相比,它更像是一幅立体的水墨山水画,是在三维空间中追求的二维效果。枯山水抽象、纯净的形式给人们留出无限遐想的空间,它貌似简单而意境深远,耐人寻味,能于无形之处得山水之真趣,这正是禅宗思想在造园领域的凝聚。名园赏析:1、大德寺大仙庭园:大德寺位于京都,建于1819年,其中的大仙院为该寺方丈古岳宗亘所居,建于1518年,院中的主要建筑有正厅、书院和环绕书院而建的8个小庭园,其中最重要的是一个平面呈曲尺形的庭园,面积约100平方米,以石为主景,石景背后衬以松树和黄杨,地面铺满白砂,象征水体。石块的点布与构图都非常讲究,寓意深刻,其中主要的12等的配列构成“枯泷”,即无水的瀑布,象征着佛教的彼岸世界,前面的桥石寓意接引众生,达摩石为达摩面壁的象征,佛盘石似在讲述着佛祖说法的故事,布置在白砂中本上是按照直线与三角形相结合的规律,以三石为一组进行抽象立体构图,创造了无山之山、无水之水的禅宗山水意境。2、龙安寺石庭:龙安寺位于京都西郊山坡上,是京都的一所著名寺院,建于1488年。寺院周围是茂密的山林,寺中的方丈院石庭传说为禅师宗阿弥的作品,石庭位于禅室前,东西长28米,南北宽12米,三面是两米左右高的围墙,构成了一个336平方米的矩形空间。石庭地面全部覆盖着白砂,并耙制成水纹形状象征大海;在白砂上布置了15块精选的石头,按5、2、3、2、3分成五组,象征5个岛群。在岛群周围的白砂耙制成美丽的环形,似乎是海水撞击礁岛形成的涟漪,这些石块绝妙的配置使人联想到浩瀚的大海和孤寂的岛屿,以及对宇宙秩序的想象。暗的背景与亮的地面对比,光和影的对比,突出了石庭的空间效果,而白砂的反光更加强了空间的浩瀚感,表现出一种无限的永恒与有限的生命之间的对比,也表现了禅宗对宇宙的独特体验和审美观。这座形式洗练的庭园以其高度概括的构图技巧、以少胜多的意境被公认为日本枯山水园林的最杰出的代表。结语:枯山水庭园有一种不做作、无需装饰的抒情景观,体现一种自然自在的格调。自枯山水的产生开始,它便与佛教禅宗密切关联。作为参禅悟道者的心灵活动场所,它重在简洁、抽象,且一丝不苟。庭园的象征之物亦源自于自然,如海、岛、河、溪等,引人从中领略大自然,感悟天地和宇宙。枯山水庭园的作者荟萃了具有较高艺术修养的文化人士,如僧侣、画家、连歌师等,看似简单的“山水”布局实则经过了反复的选材、比较、推敲及精心制作。这即如同现代的抽象艺术设计,它可以将众多待表达的语素凝缩为一笔,同时又于“过白”处留下无尽的耐人寻味的空间。枯山水庭园表达的是一种枯与寂的意念,是一种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在永恒的时间面前,再绚丽的美都是虚妄的幻象,是万物轮回中的短暂一现。当美好的事物趋于消亡却又得到永恒的时候,这种美丽又是多么的绚烂旖旎,多么的哀婉虚幻。枯山水园林无异于一种精神园林,它对人精神的震撼力是不能用语言所形容的。参考文献:1、M19922、张劲农,《日本园林——枯山水》,20073、铃木大拙,《禅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