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告状行为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含提纲)》_第1页
《幼儿告状行为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含提纲)》_第2页
《幼儿告状行为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含提纲)》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告状行为的指导策略研究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一、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目的:中国教育部网站2012年10月15日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防止和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提供了具体方法和建议,但随着幼儿生活范围逐步扩大,幼儿的独立性增强,好奇心、探索欲望和参加实践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导致幼儿的告状行为极为普遍,给教师的管理和教育带来了难度。对此,本文将对幼儿告状行为的成因进行分析,以便帮助教师找出针对性的教育指导策略,解决教师的管理难题,进一步提升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意义:实践意义:本文的研究将有利于帮助教师灵活应对幼儿的告状行为,进一步帮助幼儿形成解决简单的交往问题,提升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探索和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理论意义:由于目前有关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较少,研究还不够全面深入,本文的研究将为幼儿教育提供实践化的理论支持,改善当前幼儿教育过程中告状问题频繁,教师应对不暇的现状,进一步丰富幼儿教育理论,为幼儿心理学和行为学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研究现状(概述与本选题有关的观点,本栏目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篇幅)国外研究现状:康拉德.劳伦茨(Lorentz,1982)认为,攻击是人类和动物的本能,它和喂食、生殖、逃跑构成了动物与人类的四大本能系统。他指出,攻击是具有生物保护意义的生的本能的体现,是人类生活不可避免的组成部分。人和动物攻击的驱力来自于有机体的内部,和外界的刺激无关。当个体攻击能量在有机体内不断地积累着,就一定要借助于某些外部刺激来周期性地进行释放。但把这一定义用于人类的攻击行为却存在着问题。主要表现为对攻击的界定比较宽泛,没有考虑人类自身发展的规律,缺少了对引起攻击的条件、伤害意图、动机的限定。这种定义过于强调本能因素在动物与人类攻击中的作用,对学习因素不够重视。人类的攻击,不仅受先天生物因素制约,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的作用,也会受人的信念和意识支配或调节。国内研究现状李兴(2011)认为,攻击是指个人或者团体有意地攻击或伤害他人身体、精神或损害他人财物的反社会行为。不仅幼儿,甚至成年人都会出现这种行为。柯海霞(2016)认为,攻击性行为在心理学上的定义为他人不愿接受的出于故意或者有工具性目的的行为。而工具性的攻击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非攻击的目的而伤害他人的行为。张胜芳、丁艳云(2012)认为,攻击也称为侵犯,指有意伤害他人的任何行为。攻击性的界定要满足四个条件,即行为的有意性、潜在的伤害性、受害者的厌恶性、以及身心的唤醒性。梁玉华、苏丽(2012)认为,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应对策略包含教师主导策略、幼儿主导策略和放任策略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应对策略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也各不相同。教师应对策略更应该多为幼儿提供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幼儿独立的思考。要区别对待不同动机的攻击性行为,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此外,加强对幼儿交往技能的指导也是十分必要的。综上所述幼儿的告状属于攻击的一种形态,他的本质是为了自身得到重视以及自身的报复的身心愉悦感,这会导致幼儿的心理产生扭曲,对此,据资料显示教师主导策略、幼儿主导策略和放任策略三种策略进行针对的策略进行。所以我国对这个告状行为的研究,集中体现在幼儿告状行为的攻击性想法。研究内容(论文框架,要求列示一、二级标题及简要说明)绪论 选题来源 研究目的及意义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包含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二、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一)幼儿“告状”的含义 (二)幼儿“告状”的种类及分析 三、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现状调查 (一)调查对象 (二)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现状调查结果 三、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分析 (一)幼儿自身的原因 (二)教师评价标准的影响 四、幼儿“告状”行为的指导策略 (一)教师方面的指导策略 (二)家长方面的指导 五、总结 参考文献 研究重点及难点在所在城市的幼儿园进行调查,反映幼儿告状的问题,找出问题所在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可以实施的解决办法。难点:因为调查的对象多为幼儿,可能会出现部分误差,以及因为是幼儿额研究,部分父母的溺爱可能不会认为孩子有错,导致调查不顺利。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问卷调查,更好的更直观的进行数据的反映,更好的帮助发现问题的存在。文献法:通过大量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有关中班幼儿告状行为及家庭成因和相关教育等方面的报刊,文章、书籍、硕博论文,在了解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多种不同观点,归纳多种信息,提出自己的观点与意见。观察法:连续3天对90名幼儿进行观察统计出大班幼儿三天告状行为日发生率(即每天发生告状行为幼儿数占受观察幼儿总数的百分比),以及一天内发生告状行为次数较多的幼儿人数,数据能更直接的反映当下的状况。研究进度第一阶段:选题、定题阶段,及任务书下达:2021-11-15—2021-12-15;第二阶段:搜集资料、形成论文提纲、撰写开题报告:2021-12-16—2022-03-05;第三阶段:撰写论文,中期检查:2022-03-05—2022-05-05;第四阶段:论文的评阅及答辩工作:202-05-05—2022-06-05;第五阶段:毕业论文资料的整理归档:2022-06-05—2022-06-10;主要参考文献1.朱桑丽.浅谈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及指导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191.2.张娇.幼儿告状行为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观察,2020,9(20):46-48.3.王梦亚.学前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与应对策略[D].河北师范大学,2020.4.徐文,吴艳鸿.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类型、表现及影响因素分析[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0,36(02):44-50.5.朱志远.小班幼儿告状行为原因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J].才智,2019(23):153.6.湛美.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对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6):160-161.7.黄晓月.幼儿告状行为分析及策略[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