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选择题专项指导(老高考旧教材)_第1页
2023届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选择题专项指导(老高考旧教材)_第2页
2023届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选择题专项指导(老高考旧教材)_第3页
2023届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选择题专项指导(老高考旧教材)_第4页
2023届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选择题专项指导(老高考旧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择题专项指导专题一2023高中总复习优化设计GAOZHONGZONGFUXIYOUHUASHEJI题型一化学与STSE一、化学与环保例1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2.5×10-6m)的细小颗粒物,PM2.5与空气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B.实施绿化工程,可以有效地防治PM2.5污染C.汽车尾气中含有的氮氧化物,是汽油不完全燃烧产生的D.对于某些白酒中混有的少量塑化剂,可通过过滤的方法除去B解析:胶体是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100

nm的分散系,A项错误;实施绿化工程,能够降低空气中污染物的含量,可以有效地防治PM2.5污染,B项正确;汽车尾气中含有的氮氧化物,是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的,C项错误;少量塑化剂可溶于白酒中,不能通过过滤的方法除去,D项错误。解题指导

化学在改善人类生活方面是较有成效的科学,人类生活的各方面都渗透着化学。要注意积累化学原理的实际应用,并注意理解常见的化学概念,如石油的分馏与裂化、裂解,煤的干馏等。方法拓展

解答这类题目应注意以下几点: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而不是指空气中的胶体粒子,更不是指空气中的有毒物质。2.误认为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一定是CO2,其实CH4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的

气体。3.误认为pH<7的雨水就是酸雨;酸雨是指pH<5.6的雨水,正常雨水中由于溶解了CO2而使pH<7。4.CO2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但不能认为CO2是大气污染物。5.误认为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实际上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污染,是“防止污染”而不是“治理污染”。对点训练1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燃料燃烧产物CO2是温室气体之一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C解析:CaO可以与SO2反应生成CaSO3,CaSO3被O2氧化成CaSO4,可以减少硫酸型酸雨。CaO也可以与CO2反应生成CaCO3,但是CaCO3在高温下分解仍生成CO2,所以不会减少CO2的排放,即不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C项错误。2.(2022福建三明高三质量测试)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在汽车尾气排放系统中安装催化转化器可减少污染B.向天然水中加入明矾可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C.载人飞船返回舱外表面使用的高温结构陶瓷,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

材料D.北京冬奥会采用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比传统氟利昂制冷更加节能环保B解析:在汽车尾气排放系统中安装催化转化器,可以将尾气中的氮氧化物等转化为氮气等无毒物质,减少污染,A项正确;明矾在净水过程中起到絮凝的作用,可以将水中的小颗粒凝聚成大颗粒沉降,没有杀菌消毒的作用,B项错误;高温结构陶瓷是硬度大、熔点高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C项正确;北京冬奥会采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该技术无毒无害,比传统氟利昂制冷更加节能环保,D项正确。二、化学与生产、生活例2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化学性质实际应用AAl2(SO4)3和小苏打反应泡沫灭火器灭火B铁比铜的金属性强FeCl3腐蚀Cu刻制印刷电路板C次氯酸盐具有氧化性漂白粉漂白织物DHF与SiO2反应氢氟酸在玻璃器皿上刻蚀标记B解题指导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日趋密切,生活中的化学知识随处可见。高考化学试题对这方面知识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考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包括无铅汽油、可降解饭盒、无磷洗衣粉、含氟牙膏的使用,旧电池的回收,食用含碘盐,明矾净水及各种消毒剂的使用,钢铁腐蚀,各种新型电池等。解决这类问题关键在于知识的积累和化学原理的应用。方法拓展

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问题的考查角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环境污染问题;(2)能源问题;(3)材料问题;(4)食品安全问题。考生在考前要对这四类问题综合归纳整理。对点训练2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氯气作水的杀菌消毒剂B.液氨用作制冷剂C.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D.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B解析:氯气作水的杀菌消毒剂是由于Cl2+H2OHClO+HCl,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A不符合题意;由于氨气易液化,且液氨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故液氨用作制冷剂,整个过程均为物理变化,B符合题意;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是二氧化硫与某些有色物质化合成无色不稳定的化合物,故发生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是由于肥皂水呈碱性,中和了蚊虫叮咬处的酸,发生酸碱中和反应,D不符合题意。题型二有关NA的计算与应用一、NA与物质的聚集状态例1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L苯中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5NAB.标准状况下,11.2LCH3CH2OH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0.5NAC.常温常压下,22.4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不是2NAD.常温常压下,22.4LNO2和CO2的混合气体含有2NA个氧原子C解析:标准状况下苯和CH3CH2OH不是气体,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A、B项错误;常温常压不是标准状况,气体摩尔体积不是22.4

L·mol-1,C项正确,D项错误。解题指导

首先分析物质的聚集状态和气体体积是否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然后判断各选项的正误。方法拓展

解答此类问题应注意以下两点:1.物质的聚集状态与所处状况有关,在标准状况下,溴、H2O、HF、苯、CCl4、CH2Cl2、CHCl3、CH3OH、CH3CH2OH,分子中碳原子数大于4的烃、SO3等物质均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2.气体的体积与所处的状况有关,22.4

L某种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物质的量是1

mol,而在非标准状况下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

mol;故在非标准状况下,不能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对点训练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0.1molKHSO4晶体中含有H+数为0.1NAB.标准状况下,5.6LSO3分子中含有的电子总数为10NAC.33.6gFe与足量的水蒸气加热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1.6NAD.5.6gFe投入100mL3.5mol·L-1硝酸中,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总数为0.3NAC解析:KHSO4为离子化合物,晶体中含有K+和

,不含有H+,故A错误;标准状况下,SO3为固态,无法计算5.6

L

SO3的物质的量和含有的电子总数,故B错误;高温下,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反应消耗3

mol

Fe,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3

mol=8

mol,33.6

g

Fe的物质的量为

=0.6

mol,则0.6

mol

Fe与足量的水蒸气加热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1.6NA,故C正确;5.6

g

Fe的物质的量为

=0.1

mol,100

mL

3.5

mol·L-1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35

mol,若0.1

mol

Fe完全转化为Fe3+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4

mol,若完全转化为Fe2+消耗硝酸

mol,则0.1

mol

Fe与0.35

mol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和硝酸亚铁的混合物,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总数小于0.3NA,故D错误。二、NA与粒子的组成例2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6g由O2和O3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氧原子数目为0.1NAB.0.012kg14C所含的原子数为NAD.常温下,16gCH4含有NA个C—H共价键A解析:1.6

g

O2和O3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氧原子为0.1

mol,即氧原子数为0.1NA,A项正确;0.012

kg

14C所含的原子数小于NA,B项错误;苯分子中不含

键,C项错误;16

g

CH4为1

mol,每个CH4分子中含4个C—H共价键,故1

mol

CH4分子中含4NA个C—H共价键,D项错误。解题指导

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分析物质的组成,特殊物质的摩尔质量或分子中的粒子数、分子中含化学键的数目等。方法拓展

1.物质组成中分子数、原子数或离子数的准确判断是解答A选项这类问题的关键。高考常涉及的物质有:①稀有气体、臭氧(O3)、白磷(P4)分子中的原子数;②Na2O2、KO2中的阴、阳离子个数比;③混合气体中原子数的判断。如烯烃与环烷烃的混合物中碳原子数或氢原子数的判断。2.关注特殊物质的摩尔质量及分子中所含的中子数、质子数是分析B选项这类问题的关键。如D2O、T2O的摩尔质量分别为20

g·mol-1、22

g·mol-1,1个分子中所含中子数分别为10、12。3.准确判断物质中化学键的数目是避开C、D选项这类陷阱的有效方法。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中学常见物质中的化学键数目为:1

mol

H2O中含有2

mol

O—H,1

mol

NH3中含有3

mol

N—H,1

mol

CH4中含有4

mol

C—H,1

mol

SiO2中含有4

mol

Si—O,1

mol

P4中含有6

mol

P—P,1

mol晶体硅中含有2

mol

Si—Si,1

mol石墨中含有1.5NA个C—C,1

mol

CnH2n+2中含有(2n+2)NA个极性键、(n-1)NA个非极性键,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对点训练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18g

中所含的电子数为10NAB.5.6g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0.3NAC.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若产生2g氢气,则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NAD.28gC3H6与C2H4的混合物完全燃烧可生成CO2分子数为2NAB三、NA与化学反应例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室温下,1LpH=3的NH4Cl溶液中,由水电离的H+数目为10-11NAB.0.1molNa2O2与足量水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C.标准状况下,6.0gNO和2.24LO2混合,所得气体的分子数目为0.2NAD.pH=2的NaHSO4溶液中

的数目为0.01NAB解析:pH=3的NH4Cl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10-3

mol·L-1,故1

L该溶液中由水电离的H+数目为10-3NA,A项错误;标准状况下,6.0

g

NO为0.2

mol、2.24

L

O2为0.1

mol,根据2NO+O2══2NO2,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2

mol

NO2,但存在反应:2NO2N2O4,故所得气体分子数目小于0.2NA,C项错误;D项所给溶液没有提供NaHSO4溶液的体积,故

的数目无法计算,D项错误。解题指导

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对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影响、可逆反应的特征、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电子的数目等。方法拓展

解答此类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3.特殊化学反应中转移电子数目的求算错误,是这类考题常设的陷阱。熟知中学化学中一些特殊反应,有助于避开陷阱。高考常涉及的化学反应有:(1)Na2O2与水(或CO2)的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即为参加反应的Na2O2的物质的量,或生成O2物质的量的2倍。(2)Cl2与碱的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即为参加反应的Cl2的物质的量。(3)变价金属铁(或铜)与Cl2、S的反应,Cl2与变价金属反应时均生成高价态的金属氯化物,而S与变价金属反应时生成的是低价态的金属硫化物。(4)MnO2与浓盐酸反应,Cu与浓硫酸反应,Cu与浓硝酸反应,均需要考虑浓度的降低对反应的影响及对转移电子数目的影响。对点训练3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0g20%NaOH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5NAB.标准状况下,11.2L乙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NAC.2molSO2与1molO2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容器中的分子总数为2NAD.用铜作电极电解饱和NaCl溶液,当电路中通过0.2mole-时,阴、阳两极产生的气体分子总数为0.2NAB解析:100

g

20%

NaOH溶液中NaOH的质量为100

g×20%=20

g,其物质的量为0.5

mol,溶剂水的质量为80

g,水中还含有氧原子,因此该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大于0.5NA,故A错误;乙烷和乙烯在标准状况下均为气体,且二者的分子中所含的碳原子数均为2,因此标准状况下,11.2

L

乙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

×2NA

mol-1=NA,故B正确;SO2与O2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O22SO3,因此2

mol

SO2与1

mol

O2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容器中的分子总数大于2NA,故C错误;用铜作电极电解饱和NaCl溶液时,阳极为铜单质失去电子生成Cu2+,阴极为H+得到电子生成H2,其电极反应为2H++2e-══H2↑,因此当电路中通过0.2

mol

e-时,阴、阳两极产生的气体分子总数为0.1NA,故D错误。题型三离子反应一、离子共存问题例1下列关于离子共存或离子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C解题指导

判断离子共存的“五大注意”(1)注意判断离子共存的情况:“能”“不能”“一定能”“可能”“一定不能”。(2)注意溶液酸碱性:酸性溶液应考虑H+的存在,碱性溶液应考虑OH-的存在。(3)注意溶液颜色:溶液无色时,有色离子不能存在。(4)注意水的电离程度:当由水电离出的c(H+)或c(OH-)小于1×10-7

mol·L-1时,水的电离受到抑制,溶液可能为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当由水电离出的c(H+)或c(OH-)大于1×10-7

mol·L-1时,水的电离受到促进,溶液可能为弱酸盐溶液或弱碱盐溶液。(5)注意正确理解“透明溶液”,不能认为“有色”就不透明。如NaCl溶液、KOH溶液为无色透明溶液,CuSO4溶液、FeCl3溶液是有色透明溶液。对点训练1(2022重庆一模)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环境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C解析:含有Fe3+的溶液呈黄色,Fe3+会水解使溶液显酸性,澄清透明的中性溶液中不可能存在铁离子,故A项错误;能使pH试纸变深红的溶液为酸性溶液,酸性溶液中铬酸根离子会转化为重铬酸根离子,重铬酸根离子会与碘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B项错误;Na+、Cl-、

四种离子在pH为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发生反应,能大量共存,故C项正确;c(OH-)<的溶液为酸性溶液,酸性溶液中亚硝酸根离子和醋酸根离子能与氢离子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D项错误。二、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例2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B解析:A项,不符合电荷守恒,错误;C项,OH-、H+和H2O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应为2,错误;D项,漏写

与OH-的反应,错误。解题指导

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要抓住四个“两”方法拓展

酸式盐与碱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少定多变”法(1)“少定”就是把相对量较少的物质定为“1

mol”,若少量物质有两种或两

种以上离子参加反应,则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物质组成比相符。(2)“多变”就是过量的反应物,其离子的化学计量数根据反应实际需求量来确定,不受化学式中的比例制约,是可变的。如少量NaHCO3与足量Ca(OH)2溶液的反应:对点训练21.(2022陕西汉中高三二检)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D解析:泡沫灭火器的原理是碳酸氢钠与硫酸铝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产生沉淀和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Al3+══3CO2↑+Al(OH)3↓,A项错误;氯气通入石灰乳制漂白粉的离子方程式:2Ca(OH)2+2Cl2══2ClO-+2Ca2++2Cl-+2H2O,B项错误;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中不但发生酸碱中和反应,铁离子还与碘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项错误;向NH4HSO4溶液中滴加少量Ba(OH)2溶液,氢氧根离子只与氢离子反应,不与铵根离子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Ba2++2OH-+2H++

══BaSO4↓+2H2O,D项正确。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D三、离子推断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气体甲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B.沉淀丙一定属于纯净物C.沉淀丁是Al(OH)3D.原溶液X中可能含有Na+、I-和D解题指导

离子推断题的解答在于掌握离子的特征反应及离子间的共存

情况。方法拓展

离子推断过程中的“四原则”B.原溶液中一定存在K+,可能存在Cl-C.是否存在K+只有通过焰色试验才能确定D.若原溶液中不存在Cl-,则c(K+)=0.1mol·L-1C题型四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一、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转化例1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C解析:A项,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错误;B项,S与O2反应生成SO2,错误;C项,CaCO3高温分解生成CaO和CO2,碱性氧化物CaO与酸性氧化物SiO2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CaSiO3,正确;D项,NO与H2O不反应,错误。解题指导

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物质间的转化类题的关键。方法拓展

物质之间常见的转化关系1.常见的连续变化。(2)价态不变型:2.不能完成的“一步转化”。在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的转化关系中,不能一步完成的有:①SiO2不能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H2SiO3。②S不能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SO3。③N2不能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NO2。①能溶于水的碱[如:NaOH、KOH、Ca(OH)2、Ba(OH)2]可通过一步反应实现氧化物到碱的转化。②难溶于水的碱[如Cu(OH)2等]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氧化物到碱的转化。对点训练1(2022河北唐山高三二模)甲、乙、丙、丁为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水作为溶剂未在图上标出),下列组合不能实现图示转化的是(

)。选项甲乙丙ACO2NaHCO3Na2CO3BFeFeCl2FeCl3CH2SSSO2DAlCl3Al(OH)3NaAlO2B解析:过量的CO2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HCO3,NaHCO3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2CO3,Na2CO3与CO2、H2O反应生成NaHCO3,可以实现图示转化,故A项不符合题意。若丁是氯气,Fe与氯气反应生成FeCl3;若丁是盐酸,Fe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FeCl2与盐酸不反应,不能实现图示转化,故B项符合题意。H2S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燃烧生成S和水,S与氧气点燃生成SO2,SO2与H2S反应生成S和水,可以实现图示转化,故C项不符合题意。AlCl3与少量氢氧化钠反应生成Al(OH)3,Al(OH)3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AlO2,NaAlO2与AlCl3、H2O反应生成Al(OH)3,可以实现图示转化,故D项不符合题意。二、无机物与性质有关的综合题例2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有关现象和解释均正确的是(

)。选项足量气体A甲中试剂乙中试剂现象解释ACO2Na2SiO3BaCl2甲浑浊、乙澄清酸性:HCl>H2CO3>H2SiO3BCl2紫色石蕊Fe(SCN)2开始均变红Cl2溶于水显酸性CSO2品红KMnO4均褪色SO2具有漂白性DNH3AgNO3AlCl3现象相同NH3·H2O电离出OH-A解析:利用强酸制弱酸原理知:CO2与Na2SiO3溶液反应生成H2SiO3沉淀,而CO2与BaCl2不反应,A项正确;Cl2通入Fe(SCN)2溶液中溶液变红是因为Cl2将Fe2+氧化为Fe3+生成Fe(SCN)3而使溶液呈红色,B项错误;SO2使KMnO4溶液褪色是因为其具有还原性,C项错误;NH3通入AgNO3溶液中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NH3通入AlCl3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现象不同,D项错误。解题指导

本题以实验为载体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关注物质性质的同时注意实验原理的运用以及不同物质性质上的差异性。方法拓展

以元素化合物为载体的图表题类型:①因果关系考查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性质与保存;②类比关系考查物质性质的相似性与差异性;③根据相关实验现象考查物质的性质,并进行解释;④根据性质考查物质的制备实验中药品的选择;⑤根据特性对物质(或离子)进行鉴别。对点训练2下列“类比”合理的是(

)。A.Fe与S反应生成FeS,则Cu与S反应生成Cu2SB.C在足量的O2中燃烧生成CO2,则S在足量的O2中燃烧生成SO3C.Cl2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则F2与水反应生成HF和HFOD.Na2O2与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则Na2O2与SO2反应生成Na2SO3和O2A解析:S的氧化性比较弱,S与变价金属Fe反应产生FeS,与Cu反应产生Cu2S,A正确;C在足量的O2中燃烧生成CO2,而S在足量的O2中燃烧生成SO2,B错误;Cl2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但F2与水反应却生成HF和O2,C错误;Na2O2与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由于Na2O2具有强氧化性,SO2具有还原性,则Na2O2与SO2反应生成Na2SO4,不会生成Na2SO3和O2,D错误。题型五元素周期表及周期律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例1现有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A、B、C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如表所示。A、B、C三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之和为32,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

B

A.元素D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立体构型一定是正四面体B.A、B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均能与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发生反应,且反应类型相同C.在DB2、BC6、DC4的分子中,每个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D.四种元素形成的气态氢化物中,C元素形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D解析:设A的质子数为n,由A、B、C的位置关系可知,B的质子数为n+9,C的质子数为n+2,即n+(n+9)+(n+2)=32,解得n=7,可知A、B、C分别是N、S、F;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D为碳元素(C)。碳元素的氢化物有多种,如CH4、C2H6、C2H4,不一定是正四面体,A项错误;NH3与HNO3发生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H2S与浓硫酸发生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B项错误;CS2、CF4均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SF6中的硫(S)原子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C项错误;由于氟元素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其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D项正确。解题指导

解答此类题目关键在于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①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一周期只有H和He两种元素,H所在的第ⅠA

族为元素周期表的左侧边界,第ⅠA族左侧无元素分布;②He为0族元素,0族元素为元素周期表的右侧边界,0族元素右侧没有元素分布;③第ⅡA族和第ⅢA族中间间隔10列,分别位于周期表的第2列和第13列。对点训练1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遇W的气态氢化物变蓝色。含X、Y和Z三种元素的化合物R有如图转化关系(已知酸性强弱:HClO3>HN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Y>Z>W>XB.加热单质甲与品红溶液反应所得的“无色溶液”,可变成红色溶液C.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WD.常温下,向蒸馏水中加入少量R,水的电离程度可能减小C解析: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可以形成强碱的是Li、Na元素,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可能是SO2、Cl2,单质甲为Cl2;W的气态氢化物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说明W为氮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Y元素不可能为Li,所以强碱戊为NaOH;电解氯化钠水溶液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故R可能是NaClO或NaClO3。综上所述,W为N元素,X为O元素,Y为Na元素,Z为Cl元素。Cl-、N3-、O2-、Na+的半径依次减小,A说法错误;单质甲为Cl2,由于次氯酸漂白后较稳定,加热“无色溶液”,溶液不变色,B说法错误;X为O元素,W为N元素,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O>N,H2O的热稳定性比NH3强,C说法正确;NaClO属于强碱弱酸盐,能够发生水解,可促进水的电离,NaClO3是强酸强碱盐,对水的电离没有影响,D说法错误。二、元素的“位”“构”“性”的关系例2W、X、Y、Z是短周期元素,其部分性质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W单质是淡黄色固体X在地壳中的含量居第二位YY+与

的质子数、电子数均相等Z第三周期原子半径最小的金属A.Z的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B.离子半径:Z>W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Y>ZD.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WC解析:根据题目信息判断,W、X、Y、Z分别为S、Si、Na、Al。Al2O3是两性氧化物,A项错误;r(Al3+)<r(S2-),B项错误;碱性:NaOH>Al(OH)3,C项正确;热稳定性:SiH4<H2S,D项错误。解题指导

解题时应关注原子序数之间的关系,如Z(Mg)=[Z(O)+Z(S)],Z(O)=Z(S),Z(O)+Z(N)=Z(P);关注几个最: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为O、居第二位的是Si,空气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为N。关注元素周期律中的特殊性,F无正价等。方法拓展

元素推断题的答题流程(1)寻找突破口——元素推断的关键:抓住题中的关键信息,把握解题的突破口。(2)推断元素——正确解题的基础:应根据题目中的信息,结合突破口找出关键元素,根据元素周期表片段和元素位置关系推出所有元素,充分利用元素周期律,结合所求解的问题解答。①周期表结构:熟练掌握短周期片段。②原子结构特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特别是有特性的规律。③元素周期性递变规律。④相应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特性等。⑤化学键与物质类别的关系:记忆特殊物质的化学键,如Na2O2中既含离子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H2O2中既含非极性共价键又含极性共价键。(3)明确选项问题,分析正误。对点训练2(2022四川宜宾高三三诊)短周期元素X、Y、Z、M、W、Q、R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元素代号XYZM原子半径/nm0.1860.1430.1040.099主要化合价/价+1+3+6,-2+7,-1元素代号WQR原子半径/nm0.0700.0660.032主要化合价/价+5,-3-2+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Z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ⅥA族B.由X、Y、Z、Q四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Y3+<X+<Q2-<Z2-C.W和R、Q和R均能形成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18e-化合物D.由Z、W、Q、R四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离子化合物,其水溶液显强酸性,1mol该化合物的晶体中所含的离子数是3NA(设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D解析:已知题述7种元素为短周期元素,由表中数据可知,Q的主要化合价为

-2价,应为O;Z的主要化合价为-2价和+6价,且Z的原子半径大于O,则Z是S;R的主要化合价为+1价,原子半径小于O,则R是H;M的主要化合价为-1价和+7价,则M是Cl;W的主要化合价为-3价和+5价,原子半径小于Cl,则W是N;X的主要化合价为+1价,原子半径大于Cl,则X是Na;Y的主要化合价为+3价,原子半径大于Cl,则Y是Al。Z是S,S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ⅥA族,A项正确。X是Na,Y是Al,Z是S,Q是O,它们形成的简单离子分别是Na+、Al3+、S2-、O2-,S2-有3个电子层,而Na+、Al3+、O2-只有2个电子层。离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当离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时,离子的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四种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Y3+(Al3+)<X+(Na+)<Q2-(O2-)<Z2-(S2-),B项正确。W和R形成的18电子粒子是N2H4;Q和R形成的18电子粒子是H2O2,在N2H4和H2O2分子中都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C项正确。由S、N、O、H四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离子化合物,其水溶液显强酸性,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H4HSO4,NH4HSO4晶体中含有

两种离子,则1

mol该化合物的晶体中所含的离子数是2NA,D项错误。三、元素周期律与化学键例3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已知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所在周期数的2倍,X单质在Y单质中充分燃烧生成其最高价化合物XY2,Z+与Y2-具有相同的电子数,W与Y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W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ⅣA族B.X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Y的强C.由X、Y、Z三种元素组成物质的水溶液一定呈碱性D.由Y、Z两种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其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不一定为2∶1C解析: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所在周期数的2倍,符合题意的元素有C、S,但S充分燃烧不能得到最高价化合物,故X为C,Y为O,Z+与Y2-具有相同的电子数,故Z为Na,W与Y同主族,且为短周期元素,故W为S。S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ⅥA族,A项错误;CH4的热稳定性比H2O的弱,B项错误;X、Y、Z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为Na2CO3或Na2C2O4,水溶液呈碱性,C项正确;Y、Z两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为Na2O或Na2O2,其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均为2∶1,D项错误。解题指导

本题依据元素周期表“位”“构”“性”的关系推断元素,然后根据相关的规律作答。方法拓展

1.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比较化合物类型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定义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构成微粒阴离子和阳离子原子或分子微粒间的主要相互作用离子键共价键或分子间作用力实例NaCl、KOH、Na2SO4、CaO等H2O、HNO3、SO2、NH3、H2SO4、SiO2等(1)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如NaOH、Na2O2等,共价化合物中只含有共价键,不可能含有离子键。(2)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AlCl3为共价化合物。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为共价化合物,如NH4Cl为离子化合物。2.失电子难的元素得电子能力不一定强,如稀有气体元素。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绝对值相等的元素不一定是第ⅣA族元素,如H。绝大多数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和它的最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之和等于8,但H、O、F等例外。对点训练3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a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b的M层上有1个电子,a与c同主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b>c>dB.简单氢化物稳定性:a>cC.简单阴离子还原性:d>cD.a、b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C解析:a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则a为O元素;b的M层上有1个电子,则b为Na元素;a与c同主族,则c为S元素;再结合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可知d为Cl元素。Na、S、Cl为同周期主族元素,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则原子半径Na>S>Cl,故A正确;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氢化物越稳定,O的非金属性比S强,则H2O比H2S稳定,故B正确;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还原性越弱,Cl的非金属性比S强,则S2-还原性比Cl-强,故C错误;Na和O形成的Na2O2,是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故D正确。题型六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一、用键能计算反应热例1已知C(s,金刚石)的燃烧热为395kJ·mol-1,下表是部分化学键的键能数据,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x=794.5B.x=1142.5C.1molC(s,金刚石)的能量一定比1molCO2能量高D.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s,金刚石)+O2(g)══2CO(g)

ΔH=-790kJ·mol-1A解析:金刚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s,金刚石)+O2CO2,1

mol

C(s,金刚石)含2

mol

C—C,根据燃烧热定义,可得2x

kJ·mol-1-(348

kJ·mol-1×2+498

kJ·mol-1)=395

kJ·mol-1,解得x=794.5,A项正确,B项错误;1

mol

C(s,金刚石)和1

mol

O2具有的总能量比1

mol

CO2能量高,C项错误;因生成的是CO,无法计算反应的反应热,D项错误。解题指导

解答这一类题目需理清两个重要关系:1.反应物、生成物的键能与反应热的关系,并掌握其计算方法。2.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与反应热的关系。方法拓展

这一类题考查的是反应热比较和计算的问题:1.Δ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具体对应关系为:ΔH<0→反应放热→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ΔH>0→反应吸热→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2.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计算物质中共价键的个数时要结合物质的结构,如1

mol

晶体硅中含2

mol

Si—Si,1

mol

SiO2中含4

mol

Si—O。3.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物质的键能越大越稳定。对点训练1(2022河南濮阳高三质量检测)氯胺是由氯气与氨气反应生成的一类化合物,是常用饮用水的二级消毒剂,主要包括一氯胺、二氯胺和三氯胺(NH2Cl、NHCl2和NCl3)。已知部分化学键的键能和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表和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化学键N—HN—ClH—Cl键能/(kJ·mol-1)391.3x431.8A.NH3(g)+2Cl2(g)══NHCl2(g)+2HCl(g)

ΔH=-22.6kJ·mol-1B.反应过程中的ΔH2=+1405.6kJ·mol-1C.选用合适的催化剂,可降低反应过程中的ΔHD.表中的x=191.2答案:D解析:根据图中物质转化关系可知,热化学方程式为NH3(g)+Cl2(g)══NH2Cl(g)+HCl(g)

ΔH=+11.3

kJ·mol-1,设Cl—Cl键键能为y

kJ·mol-1,则有1

416.9

kJ·mol-1=3×391.3

kJ·mol-1+y

kJ·mol-1,解得y=243。再根据11.3

kJ·mol-1=1

416.9

kJ·mol-1-2×391.3

kJ·mol-1-x

kJ·mol-1-431.8

kJ·mol-1,解得x=191.2,D项正确;化学方程式为NH3(g)+2Cl2(g)══NHCl2(g)+2HCl(g),则ΔH=3×391.3

kJ·mol-1+2×243

kJ·mol-1-(391.3

kJ·mol-1+2×191.2

kJ·mol-1+2×431.8

kJ·mol-1)=+22.6

kJ·mol-1,A项错误;Δ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可得生成物总键能为1

416.9

kJ·mol-1-11.3

kJ·mol-1=1

405.6

kJ·mol-1,气态原子成键形成1

mol

NH2Cl气体和1

mol

HCl气体放出能量,则反应过程中的ΔH2=-1

405.6

kJ·mol-1,B项错误;选用合适的催化剂,可降低反应过程中的活化能,但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没有改变,故不改变ΔH,C项错误。二、盖斯定律的应用例2通过以下反应可获得新型能源二甲醚(CH3OCH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C(s)+H2O(g)══CO(g)+H2(g) ΔH1=akJ·mol-1②CO(g)+H2O(g)══CO2(g)+H2(g) ΔH2=bkJ·mol-1③CO2(g)+3H2(g)══CH3OH(g)+H2O(g)

ΔH3=ckJ·mol-1④2CH3OH(g)══CH3OCH3(g)+H2O(g)

ΔH4=dkJ·mol-1A.反应①②为反应③提供原料气B.反应③也是CO2资源化利用的方法之一C.反应CH3OH(g)

══

CH3OCH3(g)+H2O(l)的ΔH=kJ·mol-1D.反应2CO(g)+4H2(g)══H2O(g)+CH3OCH3(g)的ΔH=(2b+2c+d)kJ·mol-1C解析:A项,反应①生成CO(g)和H2(g),生成的CO(g)继续发生反应②生成CO2(g)和H2(g),反应③的原料为CO2(g)和H2(g),正确;B项,反应③可将温室气体CO2转化为燃料CH3OH,正确;C项,反应④中生成的H2O为气体,选项所给反应中生成的H2O为液体,故选项中反应的ΔH≠kJ·mol-1,错误;D项,依据盖斯定律:反应②×2+反应③×2+反应④,可得热化学方程式2CO(g)+4H2(g)══CH3OCH3(g)+H2O(g)

ΔH=(2b+2c+d)

kJ·mol-1,正确。解题指导

要明确ΔH的“+”“-”与反应热的关系,熟悉常见的吸热和放热反应,特别是熟练地运用盖斯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方法拓展

在比较反应热和运用盖斯定律解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比较反应热大小。(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物质的气、液、固三态的变化与反应热的关系。(2)ΔH的符号:比较反应热的大小时,不要只比较ΔH绝对值的大小,还要考虑其符号。2.运用盖斯定律。(1)当热化学方程式乘以或除以某数时,ΔH也应乘以或除以相应的数。热化学方程式进行加减运算时,ΔH也同样要进行加减运算。(2)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对点训练2在1200℃时,天然气脱硫工艺中会发生下列反应:则ΔH4的正确表达式为(

)。

A解析:通过观察已知反应的物质、状态、在方程式中的计量数,找出它们与所求方程式的关系,利用盖斯定律求解。题型七电化学基础及其应用一、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例1某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2Ag+Cl2══2Ag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为AgCl+e-══Ag+Cl-B.放电时,交换膜右侧溶液中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C.若用NaCl溶液代替盐酸,则电池总反应随之改变D.当电路中转移0.01mole-时,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约减少0.02mol离子D解析:原电池的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Cl2+2e-══2Cl-,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Ag+Cl--e-══AgCl,阳离子交换膜右侧无白色沉淀生成;若用NaCl溶液代替盐酸,电池总反应不会改变;当电路中转移0.01

mol电子时,负极消耗0.01

mol

Cl-,右侧正极生成0.01

mol

Cl-,左侧溶液中应有0.01

mol

H+移向右侧,约减少0.02

mol离子。解题指导

首先确定该电池的正、负极,然后再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判断各选项的正误。方法拓展

解答这类试题应注意以下几点:(1)分析元素化合价变化情况,依据化合价变化情况确定氧化还原反应,进而确定原电池的正、负极。如上例中Ag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AgCl/Ag极为负极。(2)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溶液和盐桥中的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如上例中H+移向右侧(正极区)。(3)书写或判断电极反应式时,先分析出负极上的氧化产物和正极上的还原产物,再考虑氧化产物或还原产物与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是否发生反应。如上例中对A、B两项的判断和对燃料电池的判断。(4)有关电极产物的计算关键是找到电子转移的量与电极产物的量的关系。对点训练1(2020天津卷)熔融钠-硫电池性能优良,是具有应用前景的储能电池。下图中的电池反应为2Na+xSNa2Sx(x=5~3,难溶于熔融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二、电解池原理及其应用例2下面是利用电渗析法由海水获得淡水的原理图,已知海水中含Na+、Cl-、Ca2+、Mg2+、

等离子,电极为惰性电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阳离子交换膜为AB.通电后阳极区的电极反应式为4OH--4e-══O2↑+2H2OC.阴极区电极上产生气泡,溶液中生成少量白色沉淀D.通电后

向右侧移动C解题指导

首先根据外加电源确定该电解池的阴、阳极,然后再根据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作答。方法拓展

解答这类试题应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判断阴、阳极,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是阴极,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是阳极;或者依据外加电源的正、负极确定阴、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极为阳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极为阴极。(2)书写或判断电极反应式时,在考虑溶液中阴、阳离子放电顺序的同时,也要注意电极本身发生的反应及电极反应产物与溶液中的离子发生的反应。(3)溶液中离子浓度和pH的计算应注意溶液体积的变化。对点训练2厨房垃圾发酵液可通过电渗析法处理,同时得到乳酸的原理如图所示(图中HA表示乳酸分子,A-表示乳酸根离子,乳酸的摩尔质量为90g·mol-1)。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B.H+从阳极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向阴极移动C.A-通过阴离子交换膜从阴极进入浓缩室D.400mL10g·L-1乳酸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浓度上升为145g·L-1(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阴极上产生的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4.48LC三、原电池、电解池原理综合应用

有关上述两种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A.锂离子电池放电时,Li+向负极迁移B.锂硫电池充电时,锂电极发生还原反应C.理论上两种电池的比能量相同D.上图表示用锂离子电池给锂硫电池充电B解析:放电时为原电池,阳离子向正极迁移,A项错误;充电时,锂电极作阴极,发生还原反应,B项正确;两者同质量产生的电量不相同,C项错误;锂离子电池为电解池,锂硫电池为原电池,D项错误。解题指导

首先分析充、放电过程中,各电极的反应情况,再分析并确定D项中连接是否正确。方法拓展

锂离子电池总反应中的LixC其实不是化合物,可将其中的碳理解为载体。对点训练3(2022湖南湘潭高三模拟)镁-空气中性燃料电池比能量大,成本低。实验小组以该燃料电池为电源制备PbO2,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采用多孔电极有利于增大接触面积和氧气扩散B.工作时,电源的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C.工作时,Pb2+在石墨I电极上失去电子D.外电路中流过1mole-,理论上生成1molPbO2D解析:采用多孔电极增大了富氧空气中氧气与电极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增大氧气扩散,故A项正确;由分析可知,工作时富氧空气中的氧气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故B项正确;由分析可知,铅离子在石墨Ⅰ电极上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铅,故C项正确;铅离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铅,由得失电子

数目守恒可知,外电路中流过1

mol

e-,理论上生成0.5

mol

二氧化铅,故D项错误。题型八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一、用数据信息进行有关计算和判断例1将一定质量的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某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①NH4I(s)NH3(g)+HI(g)②2HI(g)H2(g)+I2(g)5min后达平衡时,c(H2)=0.5mol·L-1,c(HI)=4mol·L-1,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NH3表示反应①的速率为1mol·L-1·min-1B.体系中颜色不再变化时,可判断反应均已达平衡C.该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的值为20D.加压时反应②的平衡不会移动D解析:平衡时c(H2)=0.5

mol·L-1,则①中生成的c(NH3)=(0.5×2+4)mol·L-1=5

mol·L-1,等于平衡时NH3的浓度,则有v(NH3)==1

mol·L-1·min-1,A项正确;I2(g)有颜色,且颜色不再变化表示c(I2)不变,可判断反应均已达平衡,B项正确;反应①的平衡常数=c(NH3)·c(HI)=20,C项正确;加压时,反应①会逆向移动,使c(HI)减小,则反应②也会逆向移动,D项错误。解题指导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内容,需掌握几个基本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的有关计算和比较、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应用、分析平衡的移动等。此题应依据题中所给的平衡时的数据信息作答。方法拓展

解决此类问题的各基本知识点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是用某物质浓度的变化量而不是物质的量,当信息是以物质的量给出时,应注意容器的体积。2.比较化学反应速率时应注意将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转化成用同一物质比较,并且单位要统一。3.不能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三个标志:(1)恒温、恒容条件下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混合气体的压强或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如2HI(g)I2(g)+H2(g)。(2)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且反应前后体积不变的反应,体系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如2HI(g)I2(g)+H2(g)。(3)全部是气体参加的反应,恒容条件下体系的密度保持不变。4.化学平衡常数会随着化学反应的方向、化学计量数的改变发生相应变化,对于一个具体的反应,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C二、化学平衡图像分析例2已知:2SO2(g)+O2(g)2SO3(g)

ΔH<0且压强p1<p2,下列图像中曲线变化正确的是(

)。B解析:根据已知热化学方程式可知,温度高时先达到平衡,且温度升高时平衡逆向移动,c(SO2)增大,A项错误;温度升高时平衡逆向移动,SO3的质量分数减小,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SO3质量分数增大,B项正确;压强增大,平衡常数不变,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C项错误;升高温度,v(正)、v(逆)均增大,D项错误。解题指导

根据一具体可逆反应给出各物理量之间的对应曲线,在分析图像时需明确反应特点,结合横、纵坐标的含义来综合分析。方法拓展

在分析这一类图像时,应抓住以下几个方面:对点训练2COCl2(g)CO(g)+Cl2(g)

Δ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改变一种反应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A.①表示随温度升高,平衡常数的变化B.②表示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C.③表示恒压条件下,反应物的转化率随充入惰性气体体积的变化D.④表示CO的体积分数随充入Cl2的变化D解析: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K值变大,A项错误;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应瞬时增大,B项错误;恒压下通入惰性气体,V增大,浓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故反应物转化率增大,C项错误;通入氯气平衡逆向移动,CO体积分数降低,D项正确。题型九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一、溶液中的“四大平衡常数”的计算或应用

例125℃时,将浓度均为0.1mol·L-1、体积分别为V(HA)和V(BOH)的HA溶液与BOH溶液按不同体积比混合,保持V(HA)+V(BOH)=100mL,V(HA)、V(BOH)与混合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a(HA)=10-6mol·L-1B.B点时,c(B+)=c(A-)+c(HA)D.A→C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始终增大C解题指导

根据图像纵、横坐标的含义,找出相关数据,结合常数表达式计算;判断相应选项时,应结合平衡常数来判断正误。方法拓展

溶液中“四大平衡常数”的有关计算及规律(1)Qc与K的关系:两者表达式相同,若Qc<K,平衡正向移动;若Qc=K,平衡不移动;若Qc>K,平衡逆向移动。(2)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升高温度,Ka、Kb、KW、Kh均增大。(4)对二元酸的Ka1、Ka2与相应酸根离子的Kh1、Kh2的关系式为Ka1·Kh2=KW,Ka2·Kh1=KW。(5)Qc与Ksp的关系:当Qc>Ksp时,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直至溶液饱和,达到新的平衡;当Qc=Ksp时,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当Qc<Ksp时,溶液不饱和,无沉淀析出,若加入过量难溶电解质,难溶电解质溶解直至溶液饱和。对点训练1Cu2+与NH3可结合生成多种物质,在水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向某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浓氨水,实验测得含Cu粒子的物质的量分布分数(δ)与溶液中游离氨的lgc(NH3)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解析:由图可知,当lg

c(NH3)较小时,曲线a代表粒子的物质的量分布分数最大,说明曲线a表示Cu2+,随着c(NH3)逐渐增大,c(Cu2+)逐渐减小,则可推出曲线b表示[Cu(NH3)]2+,曲线c表示[Cu(NH3)2]2+,曲线d表示[Cu(NH3)3]2+,曲线二、电解质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关系例225℃时,0.1molNa2CO3与盐酸混合所得的一组体积为1L的溶液,溶液中部分微粒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B解题指导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的判断。(1)两个理论依据。①弱电解质电离理论:发生电离粒子的浓度大于电离生成离子的浓度。②水解理论:发生水解粒子的浓度大于水解生成离子的浓度。(2)三个守恒关系。①电荷守恒: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

②物料守恒:物料守恒也就是元素守恒,变化前后某元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