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教案6篇_第1页
五年级下册教案6篇_第2页
五年级下册教案6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年级下册教案6篇

五年级下册教案篇1

设计说明

本节课复习的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学问,留意引导学生构建学问网络,加强学生动手操作力量的培育,把所学学问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复习课的数学课堂鲜活而精彩。

1.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构建学问网络。

复习整理重在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学问,并梳理成学问网络,构建良好的学问体系。由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问点众多,各概念之间的联系非常严密,学生简单混淆,因此尝试让学生回忆相关学问点,列出复习纲要,利用表格的形式分别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外表积和体积的意义等学问进展整理,建构学问网络,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构造。

2.注意学问间的融会贯穿。

在练习的过程中,假如要将长方体和正方体全部的学问点一一进展练习,那么明显题型过多,题量过大,不利于学问间的比拟。因此,本节课在练习时利用“鱼缸”这个素材,把一个个学问点系统地贯穿起来,让学生围绕“鱼缸”这一情境提出相关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各学问点之间的联系与贯穿,还能培育学生敏捷运用学问的力量。

课前预备

教师预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直接引入,回忆学问

1.直接提醒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及确定位置的复习。

2.整理学问点。

(1)展现整理要求:

①想一想关于长方体、正方体及确定位置的相关学问点。

②概括出各学问点,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示出来,尽量做到简洁明白,便于记忆。(提示:可以用图表法、树形图法或列举法表示)

(2)小组沟通,要求:组长和组员相互介绍自己整理了哪些学问点。比拟一下谁整理得简洁明白,便于记忆。

(3)展现学生的学习成果。(投影展现)

长方体和正方体

确定位置必备的要素:确定观测点和方向,同时还要量出距离和角度。

设计意图:复习本节课的重要目的是学问的综合化,因此,复习时要留意对学问进展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构建学问网络。

归纳整理,系统复习

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一样点和不同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怎样整理才能让人很清晰地看出它们之间的异同与联系呢?

(1)学生小组合作整理表格。

(2)展现沟通,构建学问网络。

(1)关于外表积、体积和容积,你都知道些什么?你能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把这些学问进展整理吗?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体积、容积。

(2)学生独立整理。

(3)展现沟通,构建学问网络。

五年级下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问与力量

(1)熟悉6个字,学会11个字,积存“激情四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闹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受彝族火把节的热闹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帮忙学生在自读、品读、有感情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闹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

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关键:通过搜集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受彝族火把节的热闹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并把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存词语。

2.合作探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介绍火把节,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火把节”:同学们,这个节日你们肯定不生疏吧!能用你们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介绍一下吗?(引导学生反应搜集到的资料,加深对火把节的了解。)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进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给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2.教师谈话,导人:同学们,彝家人的火把节就特别有特色。他们也热忱地邀请我们去欢庆他们的传统节日――火把节!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彝家人的火把节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课前广泛地搜集有关的资料,在资料的搜集和阅读中,丰富对火把节的熟悉和了解。再通过课堂的反应、沟通,进一步稳固学生对火把节的整体认知。同时培育学生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力量和借助资料学习课文的习惯。)

二、提纲导路,合作学习

1.学习并把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和同学沟通在读和书写生字上的留意要点。

2.从文中找出以下词语,并依据图片、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解释以下词语的意思。

头帕披毡山寨强健摔跤妒忌蝗虫

激情四溢数不胜数不屈不挠兴高采烈不约而同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主要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闹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4.给课文分段。

(设计意图: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力气,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沟通。通过小组自读,化难为易,简洁的内容自己学,简单的问题大家一起争论。这样不仅可以克制学生独立学习的畏难心情,还能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培育学生团结协作的力量。)

三、检查反应,理清条理

1.检查生字新词。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2)全班读一读。

(3)教师:这一课的生字比拟多,而且有些字还比拟难写。你能不能给同学提个醒呢?(指名反应,教师强调:“毡、寨、嫉”三字。)

(4)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检查课文读通的状况。

2.指名反应“激情四溢”等词语的位置以及意思。

激情四溢:布满着剧烈的、具有爆发性的情感。

数不胜数;本课指蝗虫多得数不清。

不屈不挠:不屈服。

强健:强壮有力。

妒忌:忌妒。

3.指名反应: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主要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闹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4.教师:如何分段?

第一局部(1~3):讲彝家人做好各种预备欢庆火把节。

其次局部(4~9):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闹场面。

第三局部(10~12):写彝族火把节的来历。

第四局部(13):邀请人们和彝家人欢庆火把节。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反应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丰富学生的词语积存,加强学生语言感知力量的培育。通过集体的沟通,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使学生感受到合作探究的乐趣。)

四、初谈写作方法,感受彝家人的热忱

1.教师:在这个布满民族风情的节日里,我们到处感受到彝家人的热忱。

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2.学生画出相关段落.自由朗渎。

3.指名沟通;

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庆火把节!

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参与这三天三激情四溢的盛典。

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庆祝这个极具纪念意义的节日。怎么样?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庆火把节!

4.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5.学生依据朗读自由抒发自己的感受。

6.教师小结:课文运用了照应的手法。文章开头、文章中间、文章结尾相互照应,对同一内容“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庆火把节!”反复强调,使文章的感情更加剧烈,让人们迫切地想到大凉山欢庆火把节。同时使文章的首尾构造具有一种回环之美。

7.再次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这种手法的好处。

(设计意图:通过品读语句,了解课文写作上的特点,体会彝家人的热忱好客,为进一步学习打下感情根底。)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剧烈地感受到彝家人的热忱好客。下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凉山,和彝家人一起欢庆火把节,去感受彝族的民族风情。

六、作业布置

1.抄写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组词。

矫()幕()瞪()跤()搏()陪()

娇()暮()蹬()狡()博()赔()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闹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沟通关于火把节的传奇的感想。

3.总结课文,赞扬彝族人民的优良美德。

教学预备

抄有文中关键语句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稳固,导入新授

1.听写以下词语。

头帕披毡山寨强健摔跤妒忌嘉奖蝗虫

激情四溢数不胜数不屈不挠兴高采烈不约而同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闹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剧烈地感受到彝家人的热忱好客。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彝家人一起欢庆火把节,感受火把节喧闹的场面,感受彝族人民的民族风情。

二、品读词句,想象场面。

(一)学习课文第一局部。

1.教师:为了欢庆火把节,人们要做好充分的预备。做什么预备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来。

2.学生在文中画出。

3.集体沟通

砍好蒿枝扎好火把(板书:扎火把)

彩衣与头帕披毡和花包(板书;民族服饰)

杀好鸡鸭宰好牛羊买来美酒和水果(板书:美酒佳肴)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局部。(热忱地、希望地、兴奋地)

五年级下册教案篇3

教学内容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106~107页的内容及第109~110页练习二十六的第4~9题)。

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

使学生熟悉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依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展简洁的分析和猜测。

过程与方法

培育学生分析问题的力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数学学问之间的亲密联系,引导学生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分。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统计的理解。

教具预备

投影片,小黑板、等。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沟通的学习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投影出示课本第106页例2的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见课本图形)

观看两图中数据,你得到了哪些数据?

学生答复后,教师讲解: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的社会。尤其是上海,早在上世纪70年月末就已进入了老龄化。诞生人口和死亡人口数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怎样才能更便利地比拟上海的诞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呢?

生答:我们可以把这两幅图画到一起就好比拟了……

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内容(板书:复式折线统计图)。

【新课讲授】

1.怎样才能更清晰地表示出两条不同的折线呢?

教师用电脑演示画图过程(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并用图例说明)。

2.学生在课本中画出死亡人口折线后。提问: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着重强调要用不同的线段来分别连结两组数据中的数。也就是制作复式统计图时,先要画出图例。

3.引导学生答复教材例2中的问题,从而进一步熟悉到两条折线变化的趋势。

【课堂作业】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六第4题。

这题是让学生进一步熟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练习时,教师让学生结合甲、乙两地月平均气温的复式统计图,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包含的信息,从而了解甲乙两地的不同气候特点,然后由学生解决3个问题,再全班反应。

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六第5题。学生看图回答下列问题,得出7~15岁男生、女生平均身高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但13岁之后的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稳,增长速度比男生慢。

3.课余时间完成第6题。

【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日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会画复式折线统计图,而且还能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得很多信息,并依据这些信息解决生活中的简洁问题。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复式折线统计图

五年级下册教案篇4

教材分析

本文通过由“独钟情”到“动心”,写胡杨在恶劣的环境中具有的坚韧生命力,抒发了对胡杨坚韧生命力的赞美,表达了对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人的鄙视之情。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8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钟情于胡杨的缘由,感受胡杨坚韧的生命力和悄悄奉献的精神。

3.能用简短的语言写出四、五、七段的意思,背诵喜爱的段落。

4.体会反复运用“千年……千年……千年”的排比句式在文章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胡杨坚韧的生命力和悄悄奉献的精神,激发学生对胡杨的崇敬之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文眼

1.师:在茫茫的大沙漠,当黄沙袭来的时候,全部的生命都折服于沙漠的肆虐的时候,河流退却了,人群退却了,就连那宏伟的城郭也被掩埋了……有一个绿色的精灵,以不屈的精神与沙漠抗衡,与风暴搏斗,生生不息。它就是——胡杨。(出示胡杨组图)

2.师:人们崇敬胡杨,留下了很多赞美的文字。(提醒课题,齐读)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感知文章内容,了解钟情于胡杨的几个方面。

2.用简短的话概括4、5、7自然段的意思。

三、紧扣文眼,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指导??

读读这篇赞美的文字,看看钟情于胡杨的哪些地方?

2.生自主读文三遍(出示阅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连贯、流利。

(2)同桌读(齐读,分段读),订正字音,联系上下文沟通新词的意思,说说每段的意思。

(3)自主默读,思索:钟情于胡杨的哪些地方?

3.汇报初读状况。

(1)指名分段朗读,订正字音,师相机引导学生用简短的话说出4、5、7段的意思。

(2)问:钟情于胡杨的哪些地方?(师相机板演:无人照顾弓腰驼背粗茶淡饭悄悄奉献)

四、自主品读,披文入情

1.过渡:钟情于无人照顾的胡杨,弓腰驼背的胡杨,粗茶淡饭的胡杨,悄悄奉献的胡杨,读了课文,你对怎样的胡杨动情了,请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把你动情的缘由写下来,再动情地读一读。

2.生自主阅读,勾画、作批注,有感情地朗读。

3.同桌沟通感受体会,有感情地朗读。

其次课时

学习目标

1.精读课文,探究钟情于胡杨的缘由,感受胡杨坚韧的生命力和悄悄奉献的精神。

2.背诵喜爱的段落,用自己的话赞美胡杨,激发学生对胡杨的崇敬之情。

3.体会反复运用“千年……千年……千年”的排比句式在文章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流程

一、词语引入,回忆内容

1.抄写词语:钟情、无人照顾、弓腰驼背、粗茶淡饭、悄悄奉献。

2.师:钟情于无人照顾的胡杨,弓腰驼背的胡杨,粗茶淡饭的胡杨,悄悄奉献的胡杨,才写下这赞美的文字——胡杨赞。

二、沟通体会,精读感悟

1.过渡:为何对这样的胡杨情有独钟?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去探寻这些词语背后的意思。

2.汇报沟通,朗读感悟

(1)无人照顾的胡杨(第3段)。

抓住“眼泪”一词,引导“胡杨的眼泪是什么”“它为何要流泪”,体会胡杨受了伤就流出“泪”来为自己包扎伤口,是为了连续生长,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

(2)弓腰驼背的胡杨(第4段)。

可从“惨不忍睹”一词入手,引导说说“什么叫惨不忍睹”“胡杨长相为何如此惨不忍睹”,体会胡杨弓腰驼背的长相是为了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它有着较强的适应力量和极强的生命力。

(3)粗茶淡饭的胡杨(第5段)。

①抓住“粗茶淡饭”一词,“粗茶淡饭在生活中是用来形容什么的?这里呢?”(生长条件极其恶劣)“胡杨粗茶淡饭的生长环境是怎样的?”

②“它是在夏季炎热……只有粗茶淡饭”,引导:读这个句子,你想说什么?(板演:坚韧的生命力)

③能把这种坚韧的生命力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4)悄悄奉献的胡杨(第7段)。

①“它的树干木质坚硬……从来没有索取。”引导:你读懂了什么?

②“彻底”说明什么?(体会胡杨对人类的奉献是毫无保存的。)

③让我们把胡杨毫无保存的奉献精神读出来。(齐读)

3.小结:无人照顾的胡杨,弓腰驼背的胡杨,粗茶淡饭的胡杨,这些词都在给我们传递一个信息:它的生命是那样的(坚韧),所以,它才会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腐!(板演:千年……千年……千年)这样的胡杨,怎不叫人动心,不叫人爱呢?

4.问:为了表达自己的爱,几次用到了“千年……千年……千年”?这样写有怎样的好处?

三、升华情感,书写敬意

1.过渡:多么坚韧的生命力,它感动了,又用隽永的文字感动着我们。你对哪段文字感受最深,请你尽情读一读,赞一赞。

2.生自主朗读,背诵。

3.出示背景音乐,胡杨组图,指名背诵。

4.师:我们感动于胡杨,感动于它坚韧的生命,感动于它毫无保存的奉献精神。此时此刻,你心中肯定也有话想说,想赞一赞这西域的漂亮风景——胡杨。赶快写一写,赞美赞美胡杨吧!

5.生自主写话。

6.出示背景音乐,胡杨组图,指名读出学生的赞美。

五年级下册教案篇5

一、学问梳理

1.关于圆,你了解了哪些学问?

(学生同桌相互说说,再指名说说0

2.画一个直径6厘米的圆,并标注圆各局部的名称。

学生独立画圆,教师巡察。

1.你会求出自己刚刚画得那个圆的周长和面积吗?

学生独立练习,2人板演,讲评。

(教师依据学会的答复,整理板书)

二、稳固练习

1.(1)书本117页20题中的1

学生独立画圆,教师巡察检查。

(2)书本117页20题中的2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动手操作,教师巡察。

沟通时说说数对是什么意义?

(3)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书本117页第21题

(1)学生独立填表,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得到的?

(2)全班沟通,教师板书公式。

3.书本117页22题

(1)学生读题理解,说说要求钢丝的长,必需先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讲评

4.书本117页23题

(1)学生读题后问:“什么是废料?”

(2)那么要求剩下的废料该如何计算呢?

(3)沟通时明确:用正方形的面积-圆的面积

(4)图2中的圆面积该怎么求?图3呢?

(5)学生独立计算,教师辅导。

(6)集体讲评

引导学生发觉:由于正方形中圆的面积和是相等的,所以每张铁皮剩下的废料也是相等的。

思索:你能像这样在正方形中剪下一些同样大小的圆,并能使剩下的面积一样吗?

学生尝试练习。

三、全课总结

四、作业布置

五年级下册教案篇6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育学生发觉、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2.熟悉本课7个生字,能用详细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难点

感悟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育学生发觉、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