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西本体的演变及其差异对比,西方哲学史论文本体论一词为西语ontology的翻译名,最早由日本学者翻译而来,逐步影响到中国人。20世纪30年代以后,日本学者已逐步放弃本体论而采用存在论一词,大约从50年代至今便几乎完全用存在论代之,本体论这一术语已经消失。而中国沿用至今。最近几年关于本体论的争论成为学界的一大讨论热门,对西语ontology的译名及其合理性进行质疑,而这些质疑者以为中国没有如ontology所蕴含的本体论意义,因而中国哲学没有本体论。中国到底有没有本体论,所谓的本体论是何种意义上的本体论?该怎样理性地对待?对此,我们有必要在中西本体的演变中进行一番讨论。一、中国哲学中的本体释义本体一词作为双音节词是由单音节词本和体二者结合而成的,关于本和体与本体是有一个先后的发展经过的。关于本,出如今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大雅〕云: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本为树木的根、干,此为本字的最初始义。转而为事物的根本义,如(论语学而〕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钦。本又与末相对,如(易系辞〕云: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在中国哲学中,本的概念在先秦时期又称本根.意为宇宙中最根本者,庄子外篇云:惛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万物畜而不知,此之谓本根。但最初的本根并非一义,张岱年先生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总共总结了三项意谓,除上之外另有:1.始义。如(老子下篇〕曰: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老子则阳〕曰:万物有乎生,而莫见其根;有乎出,而莫见其门。(老子列御寇〕曰:若是者迷惑于宇宙形累,不知太初。凡此即是宇宙之始之义,即为本根。2.统摄义。意谓万物固然纷冗杂多,看似杂乱无章,毫无眉目,但事实上是有一宗主统摄的,此统摄一切无而所不赅者即为本根。张岱年先生讲此三项意谓中,在先秦时期以始言根本比拟常用,发展到后来很多人开场怀疑始的观念,以为宇宙实无始义。发展到后来,宋明理学时期始的观念渐渐地很少提及了。关于体的意思比拟多,最初义为人的身体,(论语微子〕有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之讲,故体首先与人的直接体验有关。又如荀子讲:万物同宇而异体这里的体指形体而言.王弼讲: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老子注〕第十四章〕这里体的概念便由详细义进一步发展到抽象义了。本体一词作为一个合成词的出现最早见于晋代。张岱年先生指出,本体一词,始于晋代,并举西晋司马彪解释(庄子骄拇〕而侈于性一句时讲性,人之本体也以为证明。然而,本体固然由本和体演变而来,但本体却有另外的意义。本体的最初的意义为本来面目、本然状态。后来又衍生出根本根据、根本性状、根本源泉等意义。如西晋司马彪在(庄子注〕中讲:性,人之本体也。此本体即为以上义。而本体二字开场大量连用似乎是在宋明理学中。由于以往的本或体已不具备当时理论思维的发展程度。如邓晓芒先生讲:宋明理学在形而上学的抽象理论方面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大的飞跃,他们开场意识到,单用一个本字或体字已缺乏于表示出形而上的最高哲学含义,由于它们单独来看都具有相对性。把本体一词提出来以区别单个的本和体的必要性,它表示出的是作为根本的体.那么这个根本的体到底是什么?张载以为,事物的存在都是由气构成的,他讲: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同书太和〕〕这里的太虚作为气之本体,张载的学讲可称为气本论,肯定世界统一于气,气为万物之本。但又以为太虚是气之本体,这所谓本体能够讲是本之本.宋明时期的理学家朱熹讨论了性之本体、形器之本体、天理自然之本体,性者人所受之天理,天道者天理自然之本体,其实一理也〔(论语集注公冶长〕〕;又讨论了心之本体,虚灵自是心之本体〔(朱子语类卷五〕〕.朱熹以为理是本,气是具,即以为抽象的理是万事万物生成的根据或本原,而气则是事物生成的材料、物质。朱熹还用理一分殊来解释事物的本质与现象的关系,已经深切进入到本体论哲学的底蕴。明代心学家王守仁作为心学的集大成者,提出心外无理、心外无物论证了心即理也的观点,否认了心外有理的观点。他讲: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而必曰穷天下之理,是犹析心与理而为二。又论证了心之本体即是良知.他讲: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会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传习录上〕〕宋明时期心学的地位之所以高于程朱理学,以致晚明时期几乎被取代,关键就在于理学的本体地位逐步被心学的本体地位所占据,可见当时心学的影响程度。由此可见,本体一词在中国哲学发展中的重要性,其作为最根本、最高、最普遍之义影响着中国哲学的发展变化。二、西方本体思想的发展哲学上给本体论最早定义的是德国哲学家沃尔夫,见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定义如下:本体论,阐述各种抽象的,完全普遍的哲学范畴,如是以及是之成为一和蔼慈善。在这个抽象的形而上学中进一步产生出偶性,实体,因果,现象等范畴。(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是这样定义的:本体论在西方哲学史和中国哲学史中分别具有各自的含义,在西方哲学史中,指关于存在及其本质和规定性的学讲。综上,本体论是关于是的学问,或者讲,本体论是关于是的哲学,是以是为核心而建立起的理论系统。但是,对于是的发展经过中却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理论形态,而这多种多样的形态无疑又使哲学的发展更具丰富性。为此,我们有必要将西方本体哲学发展经过中的一些代表性理论做扼要的阐述。本体论一词出现的较晚,但是关于是、存在的学问却出现的很早,最早的世界本原讲就是关于本体问题的探寻求索。关于本原,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解释,即关于万物从之而来,毁坏灭亡后又回之而去,一切皆变唯其不变的始基,它是宇宙最原始的开场和主宰。世界本原之观念在古希腊自然哲学中被表示出成始基,始基就是万变之中不变的本原,是整个自然界变化经过的基础。如泰勒斯提出的水本原、赫拉克利特提出的火本原、阿那克西美尼提出的气本原、恩培多克勒提出的火、气、水、土四根讲,这些都是最初的典型本体论形态。在泰勒斯提出的水本原学讲中,他以为水能滋润万物,万物由于水才能生长,水就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用洞察到的一的思想原则的普遍去超越感性直观的杂多,泰勒斯的矛盾在于:作为普遍概念的水与感性存在的水之间的矛盾,即思想上的普遍原则与感性的有限形式之间的矛盾。后来赫拉克利特提出的火本原以及阿那克西美尼提出的气本原都好像泰勒斯的水本原学讲一样,大都局限于用物质来解释世界本原,相比于本体论作为一种理性化的思维形式来解释世界,它显然是落后了,但是人类试图解释这个世界的冲动却是哲学不断发展的动力之源。巴门尼德提出存在,将存在作为世界唯一不变的本原,从此,将存在作为本体成为这一时期研究的主题。后来,亚里士多德哲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实体,以为实体或主体是超越其他哲学的第一哲学,而这一哲学就是关于本质、共相、个体事物的研究。至此,本体论转入了一般与个别、共相与殊相、本质与现象的研究之中。康德一反古希腊本体论哲学感性直观的思维特点,以存在作为哲学研究的基本对象,进而使本体论哲学的研究进入了纯粹思辨的领域。黑格尔在唯心主义基础之上提出了认识论、本体论与逻辑学统一的原则,并从纯存在的概念出发建立了存在本身辩证发展的逻辑体系。近当代的哲学家以为由于之前的自然主义、理性主义以及非理性主义都暗含着某种不可靠的理由,于是产生了以英美语言分析哲学为代表的流派,他们试图通过语言与存在的关系来研究本体的问题。语言分析的方式方法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以为语言和世界是对应的,因而,通过逻辑对日常语言进行改造,由此构成的逻辑语言反映了世界的本原及其逻辑构造,其代表人物是早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分析的第二种立场是:语言和世界并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但是语言中蕴含的范畴和构造却是我们认识实在的思维框架。如此风格悬殊的种种本体论学讲,在怀疑与激辩中使哲学的发展更具生命力。作为西方哲学的本体学讲与中国所谓的本体学讲之间究竟存在着如何的差异?这在研究中西哲学中具有重大意义。为此我们有必要在二者之间进行一番比拟。三、中西本体比拟从中西哲学的比拟中,我们从根本上将两者之间的特点概括出大概两点:一是在对语言的态度上,中国哲学诉诸自我的内心体验而忽视语言,而西方哲学将语言作为建立和讨论本体论的主要线索。中国先秦时期的(易系辞〕中最早就有言不尽意,书不尽言的讲法,以为语言是无法表示出真正的思想内容的,语言在这里只是一种表示出工具,(庄子外物〕讲:言者所以在得意,得意而忘言。语言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同样忽视语言的作用而以内心体验为主。而西方哲学的建立正是根据语言的功能,通过范畴的逻辑推演而建立起来的范畴体系。二是对人的理解上,中国哲学将人理解为凭本身内部的原始体验,即诚、尽心,扩展到宇宙天体,进而到达与天人合一的境界;而西方哲学则将人理解为须靠自个的能动作用与别人、社会乃至神达成一致才能实现自我的意志自由。中西哲学都强调最高范畴的普遍性,但是中国哲学强调自我内心的原始体验,直接由自我体验出来,而不需要与别人沟通就到达的一种境界。如孟子讲的尽心知性而知天,老子讲的道可道,非常道,王阳明讲的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等都是自我的内心体悟。而西方哲学成认只要发挥自我的能动性,与别人辩驳进而到达一致,才能实现自我的意志自由。以上对中西哲学本体思想从词源及发展进程上做了一番大致的比拟,难免粗浅,但通过比拟将有助于今后的哲学本体研究,进而进一步加强中西文化之间的沟通与沟通。[以下为参考文献][1]刘立群。本体论译名辩正[J].哲学研究,1992〔12〕.[2]郭庆藩。庄子集释〔第二册〕[M].王孝鱼,整理。北京:中华书局,1961.[3]杨学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门前马路施工方案
- 墙纸防水施工方案
- 坟地迁移施工方案
- 管片预制施工方案
- 仿生Murray纳米纤维单向导湿面料的制备及在纸尿裤上的应用
- 功能化铜-配体催化剂催化乙炔二聚及机理研究
- 嵌入视角下居民对外来商家支持度的影响机制-基于乡村旅游情境研究
- 广东省阳山县4-9年级农村留守儿童身体活动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Morita环上模的Gorenstein同调理论
- 环境规制、绿色信贷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 电商仓储外包合同协议
- 近三年小升初试卷及答案
- 江苏连云港市金灌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灌南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招聘笔试题库2025
- 消防管道支架制作安装标准2017.喷淋
- 曲柄连杆机构拆装教学教材课件
- 合格供应商年度评审计划
- 培训考试汇总金属胶接工艺简介
- Q-RJ 557-2017 航天型号产品禁(限)用工艺目录(公开)
- ZGM95G-1型中速辊式磨煤机使用和维护说明书
- SZ系列GPS标准时间同步钟使用说明
- 服装工艺(各工序)单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