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TOC\o"1-2"\h\z\u1编制依据 12工程概况 12.1设计说明 12.2工程地质 12.3水文情况 22.4周边环境条件 23施工现场布置及施工资源配制 33.1施工场地布置 33.2人员配置 33.2.1管理组织结构 33.2.2班组人员组织 33.3主要机械设备配置 43.3.1主要施工设备表 44工艺流程及施工进度 54.1工艺流程 54.2施工进度 55土方开挖 65.1开挖原则 65.2开挖技术参数 65.3开挖流程 65.3.1基坑开挖竖向流程 65.3.2基坑开挖纵向流程 75.4开挖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75.4.1分段、分层 75.4.2土方开挖注意事项 86支撑施工 116.1混凝土支撑施工 116.2钢支撑施工 136.3施工监测及信息化施工 156.3.1施工监测组织 156.3.2监测内容 156.3.3施工监测 167地基加固 187.1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187.1.1施工工艺及参数 187.1.2旋喷工艺及加固范围 187.1.3施工注意事项 197.2施工方法 198降水 208.1设计说明 208.2疏干井设计 218.3疏干井构造 228.4降水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 238.4.1管井点布置 238.4.2疏干井施工流程图 238.4.3管井成井施工方法 238.5降水运行施工方法 248.5.1试运行 248.5.2降水运行 248.5.3降水运行的注意事项 258.6降水井封井施工 258.6.1疏干井封井施工 259质量保证措施 269.1基坑开挖质量保证措施 269.2钢支撑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279.3地基加固质量保证措施 289.3.1各工序质量保证措施 289.3.2应急处理措施 299.4降水质量保证措施 2910安全保证措施 3010.1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3010.2施工防火安全措施 3110.3地下管线及其它地上设施的安全及加固措施 3110.4施工机械安全管理措施 3110.5施工用电安全管理措施 3211环保措施 3212应急预案 3312.1工程风险分析 3312.2应急处理组织机构 3412.3救援小组职责 3512.4应急处理工作流程 3512.5应急处理措施 361编制依据⑴XX轨道交通XXX站土建工程施工图纸;⑵现行有效的国家、江苏省及有关地下工程设计、施工规范和规程等;⑶多年从事类似工程所积累的施工经验和成熟的施工工艺;⑷我公司现有的施工机械设备及施工技术力量;⑸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业主相关要求。2工程概况2.1设计说明XX市轨道交通XXX站位于XXX与XXX丁字型交叉路口地下,为1号线和2号线的换乘车站。其中1号线车站主体沿XXX方向布置;2号线车站主体沿XXX方向布置,并略有倾斜;两线间联络线设于西北角,XXX站设有6个出入口,5个风亭,1个非机动车库。其中3、4号风亭与主体合建。本次施工方案涉及XXX站所有出入口、物业出入口、风亭、非机动车库,详见附图《附属结构施工总平面布置图》。2.2工程地质本标段场地所处地域为广阔的冲湖积平原,站体穿越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①1杂填土层;①2填土层;③1粘土层;③2粉质粘土层;④1粉土层;④2粉细砂层;⑤粉质粘土层。咬合桩桩底位于第⑤层(粉质粘土层)内,附属结构底板位于第④1层(粉土层)内。各层土层地质概况层号重度r(KN/m3)渗透系数土质概况垂直水平KV10-6(cm/s)KH10-6(cm/s)⑴-118.5500⑴1杂填土:褐灰~灰色,松散。该层填料较复杂,由粉质粘土混大量碎砖、碎石填积,局部夹有块石,填料不均匀。层厚0.7~2.9m。⑴-219.420⑴2素填土:褐灰~灰色,局部褐黄色,呈软~可塑状,由粉质粘土混少量碎砖石填积,仅局部分布。层顶埋深1.3~3.2m,层厚0.7~2.9m。⑶-6⑶1粉质粘土层:灰黄色,可塑,局部硬塑,夹粘土,切面较光滑,无摇振反应,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高。层顶埋深1.3~3.2m,层厚0.4~2.5m。承载力特征值fak=190kPa。⑶-219.40.270.41⑶2粉质粘土层:灰黄色,下部渐变为灰色,可~软塑。切面较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韧性中等。层顶埋深3.1~6.2m,层厚1.4~6.3m。承载力特征值fak=150kPa。⑷-119.2200300贝壳碎片。光泽反应弱,摇振反应迅速,干强度、韧性低。层顶埋深6.0~7.6m,层厚1.0~4.0m。承载力特征值fak=120kPa。⑷-219.510001200⑷2粉砂层:灰色,稍密~中密为主,夹细砂、粉土和薄层粉质粘土,含少量云母片和贝壳碎片。层顶埋深6.0~10.0m,层厚4.1~8.0m。承载力特征值fak=140kPa。⑸19.11020⑸粉质粘土:灰色,软塑~流塑,夹稍密状态粉土,局部为粉土与粉质粘土交互层,均质性差,夹有软塑~可塑状态粉质粘土和淤泥质粉质粘土,稍有光泽反应,摇震反应不明显,韧性较低,干强度中等。层顶埋深13.8~16.1m,层厚5.5~9.8m。承载力特征值fak=100kPa。⑹-1200.010.03⑹1粉质粘土:绿灰色~灰色,可塑~硬塑,夹粘土。切面较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韧性中等~高。层顶埋深22.9~25.6m,层厚1.4~4.0m。承载力特征值fak=240kPa。2.3水文情况第一层微承压水:由⑷-1层粉土、⑷-2层粉砂和⑸层软~流塑粉质粘土夹粉土构成含水层。该含水层埋藏较浅,厚度较大。其中,⑷-2层赋水性较好,透水性较强,水量较丰富,为基坑开挖深度主要出水地层,亦为对结构及运营影响较大的含水层。第二层承压水:由⑺层粉土、粉砂和⑻层流塑~软塑粉质粘土组成含水层。该含水层埋藏较深(层面埋深33.9~44.2m),⑺层粉土、粉砂赋水性较好,透水性较好(属弱透水),但透水性不均匀;⑻层粉质粘土赋水性一般,透水性弱,给水性较差。该含水层厚度较大,含水较丰富,埋藏较深。但附属结构离该承压水层较远,影响不大。2.4周边环境条件周边建筑:附属结构基坑四周存在大量房屋,均为多层居民楼,北侧5号风亭和物业2号出入口距基坑边缘约2米有一栋6层居民楼和干休所2层别墅,南侧1号出入口、2号出入口、物业1号出入口(距基坑边缘约3米)有三栋6层居民楼。周边管线:平行XXX有一根DN700的给水管,一根DN300的给水管,一根1500x1200的电力管,一根DN300的燃气管,两根d450的雨水管,两根d500的污水管。平行于XXX方向有一根d600雨水管,一根DN200的给水管,两根d200的燃气管,在车站范围内除五号风亭有一根国防光缆需进行保护,其他所有管线均已完成拆迁。道路交通情况:车站位于XXX与干将西路交叉路口地下,XXX为东西向的城市主干道(双向六车道),XXX为南北向的城市次干道(双向四车道),人口密集,车流量大,交通极为繁忙。目前交通疏解将XXX北侧进行封闭,仅留20m做临时行车通道。待北侧5号风亭和物业2号出入口施工完成后,将南侧封闭,施工物业1号出入口、1号出入口及2号出入口,北侧留20m做行车通道。3施工现场布置及施工资源配制3.1施工场地布置施工现场布置按照文明施工的总体安排,并根据现场实际条件布置,现场设置钢支撑堆料场、拼装场、钢筋加工场、钢筋堆料场、氧气库、乙炔库、杂物间、排水沟、沉淀池、洗车台等。3.2人员配置3.2.1管理组织结构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建立强有力的管理组织机构,从施工技术、施工安全、施工现场、施工内业资料上监督管理,组织领导现场施工。现场施工管理机构图见《XX轨道交通XXX站主体结构基坑施工组织机构图》。3.2.2班组人员组织主要工种安排如下表:工种数量(人)工长5人电焊工15人钢筋工20人木工15人砼工10人电工4人杂工20人汽车司机20人机械操作人员12人指挥起吊人员2人起吊、架设支撑10人降水作业人员6人地基加固人员6人安全员2人环保员10人门卫(冲洗出入车辆)4人合计161人3.3主要机械设备配置3.3.1主要施工设备表XXX站车站基坑开挖工程机械设备配备见《主要施工机具配备表》。主要施工机具配备表序号机具名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用途1挖掘机PC-60台4坑内挖土2长臂挖掘机台2坑外挖土3自卸汽车30t台10土方运输4起重履带吊50t台1吊装支撑5电焊机台4支撑钢筋焊接6液压千斤顶台1预应力施加7氧气、乙炔套5支撑切割8钻机KC-22台2降水井成孔9泥浆泵4ZS—12台2循环泥浆10潜水泵扬程≥30m台20坑内降水11SJ-37×2台1地基加固4工艺流程及施工进度4.1工艺流程4.2施工进度序号部位计划开始计划完工备注15号风亭围护结构2010.6.22010.10.125号风亭主体结构2010.10.12010.11.10围护桩已完3物业2号出入口主体结构2010.7.22010.9.254物业2号出入口主体结构2010.9.252010.11.10新增工程围护桩已完51号出入口(含1号风亭)围护结构2011.4.52011.7.9二建在2011年3月31日之前占用此场地61号出入口(含1号风亭)主体结构2011.7.92011.8.2472号出入口围护结构2011.3.52011.6.12011.3.1~2011.4.20XXX南侧回填、管线迁改、路面施工、XXX向南改移(二期)82号出入口主体结构2011.6.12011.7.159物业1号出入口围护结构2011.3.52011.6.1新增工程10物业1号出入口主体结构2011.6.12011.7.1911物业3号出入口围护结构2011.3.52011.5.27新增工程12物业3号出入口主体结构2011.5.272011.7.1213非机动车库围护结构2011.4.212011.7.15新增工程14非机动车库主体结构2011.7.152011.10.315土方开挖5.1开挖原则基坑开挖在降水施工效果明显后开始,车站基坑开挖总体原则按照“纵向分段、竖向分层、平衡对称、先支后挖、限时”进行施工。基坑开挖时根据支撑竖向布置进行分层开挖,根据支撑平面布置间距进行分步开挖,在基坑采用挖掘机对称开挖,保证围护结构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受力平衡,土方开挖时备足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保证在规范要求时间内完成每一层土方开挖,达到“快撑快挖”的效果,减少基坑暴露变形时间。5.2开挖技术参数基坑土方开挖必须在井点降水进行20天后,水位降低至开挖面以下3m后方可进行。1、开挖表层土,由于基坑面积较小,一次性到位。2、基坑开挖应分层分段进行,每个纵向分段内分小段分层均匀开挖,每层不得超过3.0m,严禁挖成锅底状。第一层土每段开挖长度视环境条件而定,但不超过12m,第二道及以下各道支撑的土层开挖中,每小段长度不超过6m。小段土方的挖掘,钢支撑的安装和预应力的施加必须要在16h内完成。在开挖到坑底设计标高以上300mm处,应进行基坑验收,并改用人工开挖至基底;基坑底面的垫层同样应分段快速浇筑,及时封底,以尽量减少对基底地基土体的扰动,确保基坑安全。3、本工程基坑开挖放坡根据现场条件,纵坡尽量满足局部1:3以上,整体坡度1:4以上,坡顶面设置截水沟,下雨期间坡面上采用彩条布覆盖,以减少雨水冲刷。5.3开挖流程5.3.1基坑开挖竖向流程附属结构开挖平均深度约8.7m、最深处为11.8m,因此车站竖向开挖按照支撑设置情况从上至下分层开挖,分层原则为:以临时支撑面为分界点,每次开挖现施工至支撑底面下50cm处,进行支撑的架设,支撑达到规定强度并形成支撑体系后方能进行下一层土体的开挖。车站基坑标准段竖向开挖分为3层开挖,表层、负一层、负二层。基坑分层按支撑竖向布置划分,表层为地面至第一道支撑设计底;负一层土方为第一道支撑底至第二道支撑底;负二层为第二道支撑底至基底。局部设有第三道支撑,且第二道支撑至第三道支撑底不足3m(挖机最小操作高度),负二层土方直接挖至第二道支撑底3m处;负三层土方至基底。5.3.2基坑开挖纵向流程基坑纵向开挖分段按照支撑平面布置及内部结构段划分,基坑开挖由浅至深依次推进,纵向开挖采用临时放坡开挖,纵向边坡在合适高度设置台阶,每一开挖层边坡坡脚设置一横向截水沟及集水坑,基坑开挖时排水采用明沟截流排水。开挖时遵循阶梯状开挖施工顺序,“从上到下,分层、分块,留土护坡,阶梯流水开挖,垫层及时浇筑”的总原则。确保按时完成基坑土方开挖,为附属主体结构施工创造条件。5.4开挖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因附属结构基坑开挖深度不深,且土方绝大多数均处于粉土粉砂层,固开挖采用小型履带挖掘机加长臂挖掘机的模式进行开挖。由于附属结构临近建筑物,操作空间狭窄,为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小型挖掘机在一个平台上完成挖掘后,由一个履带挖掘机起运至长臂挖掘机位置,再利用长臂挖掘机直接取土至土方运输车上。在整个开挖过程中派专人监控和指挥挖掘机司机的操作,以免在土方开挖施工过程中,机械臂碰撞已架设好的钢支撑,危及围护结构的安全。5.4.1分段、分层附属结构施工土方竖向共分三层开挖:第一层竖向高度为1.87m,开挖至第一道砼(钢)支撑底面,施工第一道砼(钢)支撑、冠梁;第二层竖向高度约4.16m,开挖至第二道砼(钢)支撑底面,施工第二道砼(钢)支撑、围檩;第三层竖向高度约3m,开挖第至坑底。在开挖施工中储备足够的钢支撑以备开挖时应急使用。附属结构基坑开挖分层图5.4.2土方开挖注意事项1)基坑开挖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好支撑材料和浇筑砼支撑的机械设备、施加支撑轴力的液压装置。基坑支撑采用钢支撑时,施加支撑轴力采用两台(一台备用)250t的液压千斤顶。布置测量网点。在基坑开挖前,先布置好每个基坑的测量网点,放出各轴线位置及地面标高。以保证支撑的及时浇筑和控制挖土标高。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在基坑施工前,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全体施工人员熟悉并掌握本车站所执行的各项技术措施和技术标准。检查井点降水效果和地基加固龄期。基坑开挖前应检查井点降水效果和地基加固龄期,当井点降水持续20天以上,地下水位已降至坑底3m以下;基底加固土体已达设计强度时,方可进行基坑开挖施工。2)基坑开挖的截排水措施根据基坑内水源情况,在基坑四周或中部分别设置排水明沟,在转角或每隔20~30m设一集水井,使地下水汇集于集水井内,再用水泵将地下水排出基坑外。排水沟深度应始终保持比挖土面低0.4~0.5m。集水井应比排水沟低0.5~1.0m,或深于抽水泵的进水阀的高度以上,并随基坑的挖深而加深,保持水流畅通,地下水位低于开挖基坑底0.5m。小面积基坑排水沟深0.3~0.6m,底宽应不小于0.2~0.3m,水沟的边坡为1.1~1.5,沟底设有0.2%~0.5%的纵坡,使水流不至阻塞。抽水应连续进行,直至基坑施工完毕,回填土后才停止。3)纵向边坡稳定的技术措施及控制在车站基坑开挖中保证纵向土坡的稳定是至关重要的,为围护纵向土坡的稳定,确保安全生产,在深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特采取以下措施:基坑纵向放坡不得陡于安全坡度。安全坡度应根据地质情况、地下水情况和施工中的监测反馈信息确定和调整。在开挖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人工修坡,并应对暴露时间较长或可能受暴雨冲刷的纵坡采用篷布覆盖等坡面保护措施。每一小段的土方开挖中,严禁挖成3~4m高的垂直土壁或陡坡,以免坍方伤人,并严防坍方而导致的横向支撑失稳。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对纵向土坡应加强监测,并将结果及时反馈指导施工,确保纵向边坡的稳定。雨季施工时,纵坡面采用彩条防水布覆盖,每一个开挖台阶设置一个排水截水沟,每两个台阶设置一个汇水井以抽排积水。见《纵坡防护措施示意图》。纵坡防护措施示意图4)土方开挖技术要求在基坑土方开挖前20天进行降水。基坑开挖时,采取架设支撑和安装拉杆等措施保证降水井管的正常工作。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对围护结构表面渗漏水要及时封堵。基坑周边应开挖排水沟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同时应充分准备好排除基坑积水的排水设备。每一小段开挖前备好出土、运输和弃土条件。保证在基坑开挖过程中连续高效率地出土,并及时用泥土车运走,严禁在基坑周围堆放大量土方。同时加快支撑速度,减少基坑暴露时间,确保各施工参数能满足基坑允许变形的要求。基坑开挖接近坑底时,为保证坑底平整并控制超欠挖,对基坑设计标高以上30cm的土方,采用人工开挖修整,对局部的洼坑采用砂压实、填平。为有效控制基坑超挖量,当人工挖至设计标高后,立即测量最后一道支撑中间底部至坑底的高度,仔细测出此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做好记录。从中判断出为保证浇注底板垫层混凝土达到设计标高而需要的基坑开挖量。开挖基坑最后一层土方时,应在每小段开挖完成后,在8~16小时以内浇筑混凝土垫层。要预先将混凝土垫层及浇筑混凝土底板的材料、设备人力等施工准备工作全部做好,以便在基坑挖好后立即进行各道工序施工,确保在五天以内完成结构施工分段钢筋混凝土底板。5)实行信息化施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紧跟每层开挖支撑的进展,对围护结构变形和地层移动进行监测。主要包括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和垂直沉降,周围建筑、构筑物及周围地下管线的垂直沉降和水平位移,基坑外地表沉降,土体倾斜,支撑轴力,基坑内地下水位,基坑回弹观测等。并将监测结果与警戒值进行对比,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针对性改进措施进行处理,控制变形,确保施工正常。基坑分三个台阶放坡开挖,每个台阶放坡坡率为1:2,总坡率为1:3。每个台阶平台宽度为6~8m。标准段基坑开挖分为三个开挖层组织开挖。6)平衡、对称、限时对称、平衡:基坑土方开挖由中心向两侧对称抽槽开挖,两侧的开挖高度基本保持一致,以中心向两侧每台阶放坡坡率为1:2。起到两侧保证咬合桩均匀受力和及时架设支撑的作用。限时:基坑每一个开挖分段分层的最大开挖土方量660m3,按机械设备配备每小时最大开挖量60m3/h,每小段开挖时间不超过12小时,以达到监测目的。7)标准段开挖a、表层土开挖:主要采取层挖法施工。安排一台或两台PC-60挖机,采用退挖法向指定出土点装车外运,每段开挖宽度12m左右,每挖完一小段立即浇筑或架设该段支撑,直至第一层土挖完。b、负一层土开挖:安排长臂挖掘机取土装车外运,PC-60负责翻挖基坑内土体,每层挖土挖深以支撑中心以下1米,每施工小段挖宽度为6~8m。待支撑浇筑结束后,达到设计强度,再施工下一层开挖。c、负二层土开挖:施工时安排长臂挖掘机直接取土装车外运,安排一台PC-60挖机负责翻挖基坑土,另安排一台PC-60挖机负责翻挖第三层土及清底,坑底20cm厚土体由人工扦土。6支撑施工车站基坑支撑系统以钢支撑为主,局部第一道设圈梁并施工砼支撑。本方案涉及的出入口采用两道钢支撑(φ609mm,t-16mm/t-12mm),部分较深处设置第三道钢支撑。基坑四周设计有冠梁、围檩与咬合桩共同作水平方向支撑点。转角位置设置30cm厚砼(钢)角撑。6.1混凝土支撑施工1、砼支撑施工工艺流程砼支撑施工工艺流程见《砼支撑施工工艺流程图》。砼支撑施工工艺流程图 2、砼支撑施工方法a基坑开挖基坑按常规施工方法用机械直接开挖,凿除桩顶超灌的混凝土,人工捡底夯实至设计混凝土支撑底面标高,铺设底模。b钢筋制作安装钢筋加工场内制作好的半成品钢筋,人工运至施工现场,在基坑内绑扎成型,并确保钢筋位置的准确性,特别是要保证支撑钢筋与咬合桩内钢筋的连接,钢筋必须伸过围护桩中心,上排钢筋必须设弯锚,确保砼支撑与围护结构成为整体。钢筋连接采用机械连接或者单面焊接,焊接接头必须50%错开,且钢筋接头不宜设置在受力薄弱处,上排钢筋不宜设置在支座处,应设置在1/3跨内,下排钢筋不宜设在跨中。c支立模板木模就位之后,采用螺栓拉杆固定,扣件式钢管加固成型,确保模板体系定位准确、加固牢靠,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不跑模、不变形。d浇筑混凝土混凝土由商品砼公司提供,砼运输车运输至施工现场,天泵或地泵输送砼入模。砼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砼浇注完成并抹平收光,达到初凝强度后立即在其表面铺设草袋并洒水养护。6.2钢支撑施工1、钢支撑架设工艺流程钢支撑架设与基坑土方开挖是深基坑施工密不可分的两道关键工序,支撑架设极具时间性和协调性,支撑架设的时间、位置及预加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深基坑稳定的成败,支撑架设必须严格满足设计工况的要求。钢支撑采用基坑外拼装,两点同时起吊整根安装。钢支撑架设工艺流程见《钢支撑施工工艺流程图》。钢支撑施工工艺流程图2、钢支撑架设方法每节段分层开挖至支撑架设工况的高度后,立即由测量放出支撑位置。在咬合桩上钻孔安装钢牛腿,并在咬合桩表面凿平作为钢腰梁的支撑面,钢腰梁安装好后再用混凝土填充钢腰梁与围护结构间的空隙,使钢腰梁与围护桩接触密贴;在咬合桩围护结构上安装钢垫板,墙面与钢垫板间填充砂浆。按基坑宽度组拼成一端固定,一端活动的钢支撑,长度根据断面宽度暂定,微调采用特制钢楔块。用吊车和卷扬机等机械配合吊放钢支撑到钢牛腿上,并用固定端旋转法使活动端较宽位置支撑于钢腰梁或钢垫板上。端部斜支撑的架设安装方法与标准段相同,但必须在围护结构焊好端面与斜支撑轴线垂直的三角钢板撑座,并保证其强度可靠。3、预加轴力施加支撑起吊采用二点起吊,并系上防晃绳,做到安全、平稳、精确吊装。钢支撑吊装到位,不要松开吊钩,将两端活络头子拉出放在牛腿上,再将2台200T液压千斤顶放入活络头子顶压位置,并注意保持千斤顶行走一致。预应力施加到位后在活络头子中锲紧垫块,并固定牢固,然后回油松开千斤顶,解开起吊钢丝绳,完成该根支撑的安装。支撑施加预应力时参照下表,应考虑到操作时的应力损失,故施加预应力值应比设计预加轴力增加10%,并对预应力值作好记录备查。预应力复加支撑应力复加以环境监测数据检查为主,以人工检查为辅。环境监测主要是测量支撑轴力变化,假若轴力值减小,应及时复加预应力。人工检查的目的是控制支撑每一单位控制范围内单根松动的支撑轴力(以榔头敲击无控制点的支撑活络头塞铁,视其松动与否决定是否复加)。复加位置应主要针对正在施加预应力的支撑之上的一道支撑及暴露时间过长的支撑,监测数据支撑轴力某一阶段连续低于预应力值的支撑,应复加预应力。根据支撑轴力监测数据检查须复加预应力的,复加应力的值应不超过设计上限为准。6.3施工监测及信息化施工施工监测是深基坑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合理、及时、准确的施工监测将为制定施工方法和保证施工安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使施工过程完全处于信息化控制中。6.3.1施工监测组织附属结构采用明挖顺筑法施工,周边(高层)建(构)筑物多,且工程地质条件差,地下水较丰富,对施工安全及建筑物影响较大。因此,经理部成立专业监测领导小组,从组织措施上保证监测任务得以顺利进行。监测领导小组具体职能分配见《监测领导小组职能分配图》。监测领导小组职能分配图6.3.2监测内容为了及时收集、反馈和分析周围环境及围护结构在施工中的变形信息,实现信息化施工,确保施工安全。根据施工现场环境条件、车站设计单位确定的监测内容要求,确定本车站设置以下几方面监测内容:1)咬合桩的水平位移,主要了解基坑开挖过程中墙体在不同深度的水平位移情况;2)围护结构顶部垂直位移,了解基坑开挖期间墙顶的竖直沉降情况;3)钢支撑轴力,了解钢支撑受力情况;4)坑外地下水位,了解基坑围护结构的止水效果情况;5)坑周地表沉降,了解基坑周围土体的变位情况;6)地下管线监测,了解在基坑开挖期间周围地下管线的沉降和位移情况;7)建筑物的沉降、倾斜,了解基坑施工对周边建筑物、构筑物的影响情况。监测项目设置表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单位数量咬合桩水平位移在围护墙内预埋测斜管,与围护墙深度相同,每40m左右至少有一组墙体变形的监测点,基坑每边都保证有监测测点。孔25桩顶水平和垂直位移应沿基坑周边每20m左右布置一组测点,且每边不少于3个测点。孔25支撑轴力采用钢筋计,测试截面选择在不产生拉应力的截面布置,一般沿基坑纵向每2个开挖段一组。组(个)20(30)基坑周围地表沉降采用围护结构顶同一观测断面布置,量测1~2倍基坑深度范围内的地表沉降。组(个)24(69)地下水位地下水位观测孔沿基坑长边布置,保证每侧至少布设2孔,环境要求较高时可适当加密;孔15建(构)筑物沉降及倾斜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型式确定观测点,一般布置在建筑物的角点、中点及体型转换处。具体根据施工现场作适当调整。栋现有5栋25点。地下管线安全监测测点布置在基坑施工影响范围内的管线处,选择典型断面监控,间距不大于30m。管线监测主要针对刚性结构物,对柔性结构物管线不监测,具体根据施工现场作适当调整。个10不同监测项目及监测频率见《监测项目、监测频率表》。监测项目、监测频率表项目观测频率地下墙顶水平位移基坑开挖及主体施工过程中每2天测1次,雨天每天2次地下墙主筋应力达到每次开挖面后,测度3次,开挖至设计深度后2周测度1次。地下墙变形基坑开挖及主体施工过程中每2天测1次,雨天每天2次。支撑轴力每2天测1次,至主体结构完成且稳定为止。地下水位开挖阶段每3天测1次。水土压力开挖阶段每3天测1次。建筑物沉降、倾斜开挖阶段每2天侧1次监测中若发现监测值突然增大或达到预警值,立即通知施工现场,引起注意;若达到警戒值时应及时调整施工参数。6.3.3施工监测1)监测控制网的布置a监测控制网主要用于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围护墙顶的位移及围护结构测斜等方面的监测。监测控制网分两部分:①、平面控制网:用于各水平位移监测项目的平面控制基准;平面控制点计划布设4个,编号为P1-P4,控制区域为整个监测区,为使测距、测角误差在横、纵坐标上均匀分布,网形为闭合导线网,引测外方向为施工用平面控制网。点位设在稳定、安全的地方,有条件可采用固定观测墩;通常在地面埋设钢钉点,顶上刻划“+”字。②、水准控制网:用于各垂直位移监测项目(即沉降监测)的高程控制基准。水准控制点计划布设3个,编号为BM1-BM3。建立闭合环与施工高程控制点联测。控制点具体布设情况将在进场后根据现场条件进行布设。b测量仪器设备选用平面控制点测量用LeicaTC1800全站仪,其标称精度为:测距3+1ppm,测角1。水准测量用苏光DSZ2精密水准仪及相应的铟钢水准标尺,读数精度为0.01mm。c控制测量精度要求①、按国家一等水准要求进行。各项技术指标《水准控制网技术指标表》水准控制网技术指标表等级读数基附差测站附合差路线闭合差备注一等水准0.3mm0.5mm±2mmL为公里数②、一般水平变形监测的等级确定为二级。其控制网主要技术要求见《水平变形控制网技术要求表》:水平变形控制网技术要求表等级相邻控制点点位中误差(mm)平均边长(m)测角中误差(〃)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主要作业方法和观测要求Ⅱ±3.0〈150〉±1.8≤1/70000按三等三角测量进行注:在测量过程中固定观测人员和仪器,测量成果必须严密平差。2)测量精度施工期间,地表的沉降、隆起观测,建筑物的沉降监测、倾斜监测等,都严格按照国家二等测量规范(GB12897)的精度进行。其余量测项目参照国家相关规范确定量测精度。各项监测项目的精度见《监测精度表》。监测精度表监测项目精度墙顶水平位移±1.0mm墙顶垂直位移±0.1mm地面沉降±0.1mm墙身水平位移(变形)±1.0mm混凝土支撑轴力±1.0%FS地下水位±1.0mm建筑物及地下管线±1.0mm3)技术措施a为了确保各项监测项目的精度,投产的仪器必须按规定内容检查标定其主要技术指标,仪器检查合格后方能使用,并做记录归档。遇特殊情况(如受震、受损)随时检查、标定。不合格仪器坚决不能投入使用。b水准测量采用附合路线观测方法。c尽量做到测量定人,定仪器;观测数据不得随意涂改,测量数据有疑问时,应做到反复观测寻找问题原因。d各监测项目变形量或测量值接近或到达报警值时,应及时发出预警报告或报警,并提请业主及有关单位注意。7地基加固7.1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7.1.1施工工艺及参数根据地质及设计、质量等要求,采用直径80cm旋喷桩,按纵横60cm交错布置,其它参数如下:1)注浆管:提升速度18-20cm/min;旋转速度10~20r/min。2)浆液压力:≥25Mpa;流量:≥70L/min。3)水灰比:1:1,采用P.O32.5水泥,单桩每米水泥用量为280kg。7.1.2旋喷工艺及加固范围1)、桩位应严格按照图纸要求,偏差不得大于50mm,钻机安放在设计的孔位上并应保持垂直,施工时旋喷管的允许倾斜度不得大于1%。2)、施工中分为两个工作流程,即先下钻后喷射:首先下钻到设计加固底面以下约10cm处,然后开动高压注浆泵开始喷射,按照规定的速度开始提升,必须保证喷浆压力及水泥浆水灰比,施工中通过严格控制提升速度及注浆量,确保每米桩水泥掺量和加固质量。3)、喷射施工完毕后,应把注浆管等机具设备冲洗干净,管内机内不得残存水泥浆。通常把浆液换成水,在地面上喷射,以便把泥浆泵、注浆管和软管内的浆液全部排除。4)、移动机具将钻机等机具设备移到新孔位上。7.1.3施工注意事项1)、在旋喷桩施工区采用按次序施工。2)、旋喷机就位时机座要平稳,立轴或转盘要与孔位对正,倾角与设计误差一般不得大于0.5°。3)、喷射注浆前要检查高压设备和管路系统。设备的压力和排量必须满足设计要求,管路系统的密封圈必须良好,各通道和喷嘴内不得有杂物。4)、喷射注浆作业后,由于浆液析水作用,一般均有不同程度收缩,使固结体顶部出现凹穴,所以应及时用水灰比为0.6的水泥浆进行补灌,并要预防其它钻孔排出的泥上或杂物进入。5)、为了确保固结体尺寸,避免固结体尺寸减小,可以采用提高喷射压力、泵量或降低回转与提升速度等措施,也可以采用复喷工艺:第一次喷射(初喷)时,不注水泥浆液,初喷完毕后,将注浆管边送水边下降至初喷开始的孔深,再抽送水泥浆,自下而上进行第一次喷射(复喷)。6)、在喷射注浆过程中,应观察冒浆的情况,以及时了解土层情况,喷射注浆的大致效果和喷射参数是否合理。喷射注浆时,冒浆量小于注浆量20%为正常现象,超过20%或完全不冒浆时,应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若系地层中有较大空隙引起的不冒浆,可在浆液中掺加适量速凝剂或增大注浆量,如冒浆过大,可减少注浆量或加快提升和回转速度,也可缩小喷嘴直径,提高喷射压力。7)、对冒浆应妥善处理,及时清除沉淀的泥渣。在砂层中注浆旋喷时,可以利用冒浆进行补灌已施工过的桩孔。8)、在砂层旋喷时,喷头的外径不宜大于注浆管,否则易夹钻。9)、在开钻前根据管线图摸清管线位置及走向,遇有不明管线应及时向上级汇报。7.2施工方法搅拌桩成桩工艺采用“二次喷浆、四次搅拌”工艺,一般的施工方法如下:1就位对中移动深层搅拌机到达指定桩位、对中,对中误差不大于2cm,搅拌至设计深度后,再将深层搅拌机边搅拌边提升垂直度偏差不大于0.5L%(L为搅拌桩桩长)。2预搅下沉待深层搅拌机的冷却水循环正常后,启动深层搅拌机,使深层搅拌机沿导向架搅拌下沉,下沉速度由电气控制装置的电流监测表控制,工作电流不大于额定电流,如果下沉速度太慢,可从输浆系统补给清水以利钻进。3制备水泥浆深层搅拌机预搅下沉的同时,后台按设计确定配合比拌制水泥浆液,搅拌桩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掺量分别为15%(207.8Kg/m)、7%(97Kg/m)及5%(69.3Kg/m),每次投料后拌合时间不得少于3min,待压浆前将浆液倒入集料斗中。4提升搅拌喷浆深层搅拌机下沉到设计深度后,开启灰浆泵,待浆液到达喷浆口,再严格按设计确定的提升速度边喷浆边提升深层搅拌机。5二次搅拌提升喷浆深层搅拌机喷浆提升至设计顶面标高时,关闭灰浆泵,再次将深层搅拌机边搅拌边下沉到设计深度,然后二次喷浆。6清洗机具、管路向集料斗中注入适量清水,开启灰浆泵,清洗全部管路中残的水泥浆,直至基本干净,并将粘附在搅拌头的软土清洗干净。7移位重复上述1~6步骤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8降水8.1设计说明V号风亭标准段基坑开挖深度约9m,咬合桩入土深度约为17m,墙底距离由⑷-1层粉土、⑷-2层粉砂和⑸层软~流塑粉质粘土夹粉土构成承压水层还有2-3m差值,围护结构完全隔断⑷层微承压水与外部的水力联系。物业I号出入口标准段基坑开挖深度约9m,咬合桩入土深度为17m,墙底距离由⑷-1层粉土、⑷-2层粉砂和⑸层软~流塑粉质粘土夹粉土构成承压水层还有2-3m差值,围护结构完全隔断⑷层微承压水与外部的水力联系。物业II号出入口标准段基坑开挖深度约9m,咬合桩入土深度为17m,墙底距离由⑷-1层粉土、⑷-2层粉砂和⑸层软~流塑粉质粘土夹粉土构成承压水层还有2-3m差值,围护结构完全隔断⑷层微承压水与外部的水力联系。物业III号出入口标准段基坑开挖深度约9m,咬合桩入土深度为17m,墙底距离由⑷-1层粉土、⑷-2层粉砂和⑸层软~流塑粉质粘土夹粉土构成承压水层还有2-3m差值,围护结构完全隔断⑷层微承压水与外部的水力联系。I号出入口标准段基坑开挖深度约9m,咬合桩入土深度为20m,墙底距离由⑷-1层粉土、⑷-2层粉砂和⑸层软~流塑粉质粘土夹粉土构成承压水层还有5-6m差值,围护结构完全隔断⑷层微承压水与外部的水力联系。II号出入口标准段基坑开挖深度约9m,咬合桩入土深度为20m,墙底距离由⑷-1层粉土、⑷-2层粉砂和⑸层软~流塑粉质粘土夹粉土构成承压水层还有5-6m差值,围护结构完全隔断⑷层微承压水与外部的水力联系。非机动车库标准段基坑开挖深度约10m,咬合桩入土深度为20m,墙底距离由⑷-1层粉土、⑷-2层粉砂和⑸层软~流塑粉质粘土夹粉土构成承压水层还有5-6m差值,围护结构完全隔断⑷层微承压水与外部的水力联系。1号疏散出入口标准段基坑开挖深度约10m,咬合桩入土深度为17m,墙底距离由⑷-1层粉土、⑷-2层粉砂和⑸层软~流塑粉质粘土夹粉土构成承压水层还有2-3m差值,围护结构完全隔断⑷层微承压水与外部的水力联系。8.2疏干井设计1V号风亭V号风亭基坑面积约为310m2,结合土质情况和一期实际情况等综合因素,V号风亭基坑布置2口疏干井,设计井深(考虑开挖深度、降水过程中水力坡度的影响):V号风亭疏干井长度13.5m。2物业I号出入口物业I号出入口基坑面积约为420m2,结合土质情况和一期实际情况等综合因素,物业I号出入口基坑布置4口疏干井,设计井深(考虑开挖深度、降水过程中水力坡度的影响):物业I号出入口疏干井长度17.5m。3物业II号出入口物业II号出入口基坑面积约为220m2,结合土质情况、出入口狭窄和一期实际情况等综合因素,物业II号出入口基坑布置5口疏干井,设计井深(考虑开挖深度、降水过程中水力坡度的影响):物业II号出入口疏干井长度17.5m。4物业III号出入口物业III号出入口基坑面积约为350m2,结合土质情况、出入口狭窄和一期实际情况等综合因素,物业III号出入口基坑布置5口疏干井,设计井深(考虑开挖深度、降水过程中水力坡度的影响):物业III号出入口疏干井长度17.5m。5I号出入口I号出入口基坑面积约为260m2,结合土质情况、出入口狭窄和一期实际情况等综合因素,I号出入口基坑布置5口疏干井,设计井深(考虑开挖深度、降水过程中水力坡度的影响):I号出入口疏干井长度17.5m。6II号出入口II号出入口基坑面积约为200m2,结合土质情况和一期实际情况等综合因素,II号出入口基坑布置3口疏干井,设计井深(考虑开挖深度、降水过程中水力坡度的影响):II号出入口疏干井长度17.5m。7非机动车库非机动车库基坑面积约为2000m2,结合土质情况和一期实际情况等综合因素,非机动车库基坑布置14口疏干井,设计井深(考虑开挖深度、降水过程中水力坡度的影响):非机动车库疏干井长度19.0m。8I号疏散出入口I号疏散出入口基坑面积约为50m2,结合土质情况和一期实际情况等综合因素,I号疏散出入口基坑布置1口疏干井,设计井深(考虑开挖深度、降水过程中水力坡度的影响):I号疏散出入口疏干井长度17.5m。8.3疏干井构造疏干井设计钻孔直径为600mm,井管直径300mm,填砂厚度150mm,井管由实管、滤水管和沉砂管组成,疏干井井口至井口以下1.5m为实管,井管与井壁间填充粘土;井口1.5m以下~井底1.5m以上井管为滤水管,填充中粗砂,井管底部1.5m为沉砂管(端口封闭)。疏干井构造示意图详见《疏干井构造图及地质示意图》。部位数量(口)疏干井长度(m)井底位置(m)外露地面(m)沉沙管长度(m)滤水管长度(m)V号风亭417.5开挖底面下8m0.51.515.5物业I号出入口417.5开挖底面下8m0.51.515.5物业II号出入口517.5开挖底面下8m0.51.515.5物业III号出入口517.5开挖底面下8m0.51.515.5I号出入口517.5开挖底面下8m0.51.515.5II号出入口317.5开挖底面下8m0.51.515.5非机动车库1419.0开挖底面下8m0.51.517.0I号疏散出入口117.5开挖底面下8m0.51.515.58.4降水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8.4.1管井点布置结合XXX站地质条件及控制中心实际情况,根据群井效应和类比工程施工经验以及考虑围护结构的挡水作用(本工程围护结构为咬合桩,采用高压旋喷桩作为止水帷幕),考虑井点布置。详见《附属结构疏干井平面布置图》。8.4.2疏干井施工流程图管井施工工艺流程8.4.3管井成井施工方法1)成孔管井成孔采用GPS-120型回转钻机正循环钻进成孔,孔径为600mm,泥浆护壁。泥浆的浓度严格控制,既保证在钻孔过程中泥浆的护壁作用,又能满足清孔过程中的浓度要求。钻孔过程中要控制孔的垂直度。2)下放井管在沉放井管前要进行清孔,下放时要保护好滤网和保证井管连接牢固,不能出现松扣现象,在下放过程中要保证井管的垂直度。下放到位后,及时用中粗砂滤料在滤网和井管周围进行回填,井口1m深范围用粘土回填夯实。3)洗井在滤管四周填滤料后进行洗井,清除停留在孔内和透水层中的泥浆与孔壁的泥浆。疏通透水层,并在井周围形成良好反滤层。采用泥浆泵冲清水与小空压机相结合的办法洗井,以便破坏孔壁泥皮,并把附近土层内遗留下来的泥浆吸出。洗井前后两次抽水涌水量相差应小于15%,且洗井后井内沉渣不上升或基本不上升。4)安装潜水泵及试抽在安装水泵前应量测井深和井底沉淀物厚度,以及洗井等符合要求后用缆绳将潜水泵吊入井管预定深度。潜水电机、电缆和接头应有可靠绝缘,并配置保护开关控制。安装完毕后应进行单井试验性抽水,以确定单井出水量和降水深度,并检查降水设备是否正常,满足要求后转入正常工作。5)排水在进行基坑降水之前先在施工场地内设置好排水沟,在降水开始后直接将疏干井内的水排放到场地内的排水沟,然后经过沉淀池排入市政排水系统。8.5降水运行施工方法8.5.1试运行1)试运行之前,准确测定各井口和地面标高、静止水位,然后开始试运行,以检查抽水设备、抽水与排水系统能否满足降水要求。2)在疏干井的成井施工阶段须一边施工疏干井,一边对已经施工结束的疏干井进行抽水,即完成一口投入降水运行一口,力争在基坑开挖前,将主体基坑内地下水降到基坑底开挖面以下1.00m深。水位降到设计深度后,即暂停抽水。8.5.2降水运行1)在基坑正式开挖时,基坑内的疏干井须在基坑开挖前20天进行抽水,保证水位在开挖面3米以下,做到能及时降低咬合桩内基坑中的地下水位;2)坑内疏干井抽水时,潜水泵的抽水间隔时间自短至长,每次抽水井内水抽干后,立即停泵,以免电机烧坏。对于出水量较大的井每天开泵的抽水的次数相应增多。3)抽水需要每天24小时派人现场值班,并做好抽水记录,记录内容包括疏干井涌水量Q和水头降S,并在现场绘制流量Q,观测孔(点)水位降、各监测点的观测资料、理论计算资料和施工进程(开挖深度)与时间的相关曲线,以掌握动态,指导降水运行达到最优。4)整个降水过程中备有双电源,以最快速度交换电源的线路开关装置,以确保降水连续进行。如电源供电无法保证会造成井底突涌,后果不堪设想。5)降水结束提泵后及时将井注浆封闭,补好盖板。8.5.3降水运行的注意事项1)做好基坑内的明排水准备工作,以防基坑开挖时遇降雨能及时将基坑内的积水抽干。2)井管口设置醒目标志,做好标识工作,做好井管保护工作。3)内疏干井井管保护技术措施。4)位尽可能靠近支撑边,沿支撑的垂直向离支撑约80cm~100cm。5)管口设置醒目标志,做好标识工作。6)着基坑开挖深度的不断加深,井管的暴露长度不断加大,井管沿纵向与每道支撑要及时焊接钢筋加固。7)同各施工作业组与挖机施工人员做好井管保护工作。8)制好疏干井出水量,时刻观测降水对周围建筑物影响,若达到报警值,应立即在基坑外部的回灌井注入适量的水。9)在基坑内按一定密度插入PVC管来时刻观察水位线。8.6降水井封井施工8.6.1疏干井封井施工底板混凝土浇筑时,在抽排潜水的管井处(消浮排水口)预留1.5m×1.5m的预留孔口。该预留口在结构施工完成后,再进行封闭处理,预留孔口的封堵采取以下措施,以确保一次施工成功和防水质量。1)除抽水机,将直径为50mm的注浆管插入,用瓜子片回填疏干井至底板底面上0.2m处。在底板位置安装带止水法兰板。详见《疏干井口封堵图》。疏干井口封堵图2)用注浆管向疏干井压浆至底板底面上0.2m处。3)止水法兰板置于底板地面上0.5m处并加以固定,利用遇水膨胀止水条将止水法兰板密封。4)去上部多余钢管,将钢盖板置于疏干井顶部,并以橡胶圈加以密封,用8颗φ18的螺栓将其拧紧。5)后将微膨胀混凝土浇筑至底板顶面加以密封。9质量保证措施9.1基坑开挖质量保证措施 1)于围护结构咬合桩的防水作用及基坑土体渗水性能,基坑内积水主要为原地层含水及工程用水。每段基坑开挖时均应超前设置一个1.0×1.0×1.5m的集水坑,将基坑内水汇入集水坑,用抽水机抽排至基坑外的截水沟排放到沉淀池,充分备好排水设备,确保基坑开挖面不浸水,保证开挖作业顺利进行。2)坑开挖过程中及时架设支撑,保证基坑正常开挖及在加载卸载过程中围护结构的受力符合设计。3)保证坑底平整,控制超欠挖,基坑开挖到设计坑底标高以上30cm时,采用人工开挖找平,局部洼坑用砂填平、压实,同时设置集水井排除坑底积水,并立即进行结构垫层施工。4)基坑开挖及时围护桩间局部渗漏水用湿固性环氧树脂或水溶性聚氨脂、双快水泥等封堵或导管引排。5)立监测体系,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在开挖过程中对支撑体系的稳定性、地表沉降、排桩位移、水位变化、钢支撑轴力变化等派专人监测,并作好观测记录,出现异常立即处理。6)施工时,每次施工完后对开挖面采用彩条布覆盖处理,以防止雨水冲刷边坡,造成边坡坍塌。7)向边坡根据土层技术参数及实际情况放坡,长时间边坡喷设混凝土护坡,保证边坡稳定。8)工过程中严禁碰撞钢支撑、钢围檩及临时支撑立柱桩、梁等构件,确保钢支撑受力状况良好。9.2钢支撑施工质量保证措施1)准备开挖前需备齐合格的带有活络接头的支撑、支撑配件、施加支撑预应力的油泵装置(带有观测预应力值的仪表)等安装支撑所必须的器材。2)按数量及质量要求配置支撑地面上有专人负责检查和及时提供开挖面上所需的支撑及其配件,试装配支撑,以保证支撑长度适当,每根支撑弯曲不超过20mm,并保证支撑、土体及接头的承载能力符合设计要求的安全度。严禁出现某一块土方开挖完毕却不能安装支撑的现象。3)安装钢支撑安装按图纸设计要求,所有支撑拼接必须顺直,每次安装前先控制水平标高,以支撑的轴线拉麻线检验支撑的位置。斜撑支撑轴线要确保与钢牛腿或托架端成水平垂直,其垂直度误差不大于2%。4)准确施加支撑预应力每道支撑安装后,及时按设计要求施加预应力,预应力施加至设计要求加钢楔(塞铁)顶紧后,方可拆除千斤顶。支撑下方的土在支撑未加预应力前不得开挖。考虑所加预应力损失10%,对施加预应力的油泵装置要经常检查,使之运行正常,所量出预应力值准确。每根支撑施加的预应力值要记录备查。施加预应力时,要及时检查每个接点的连接情况,并做好施加预应力的记录;严禁支撑在施加预应力后由于和预埋件不能均匀接触而导致偏心受压;在支撑受力后,必须严格检查并杜绝因支撑和受压面不垂直而发生突变,从而导致基坑挡墙水平位移持续增大乃至支撑失稳等现象发生,如因轴力测试感应器引起的失稳、变形,应及时进行纠正。5)所有的焊缝宽度不得小于8mm,对受拉承受剪力的焊缝必须敲掉药皮检查,防止虚假焊。6)所有钢支撑的安装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要求操作。7)使用螺栓接拼钢支撑,必须穿向一致,两次旋紧,螺栓外露不得少于二牙。8)焊缝满焊,焊缝表面要求焊波均匀,不准有汽孔、夹渣、裂纹、肉瘤等现象,严格执行焊接质量记录验收制度,每道工序完成后,必须清渣自检,经过巡检后,由施工负责人通知有关人员检查验收。9.3地基加固质量保证措施9.3.1各工序质量保证措施1)在铺设好道轨或滚管后,应测出桩机底盘标高,以此确定搅拌桩机悬吊提升及下降的起止位置,控制桩顶、桩底标高。2)施工前应清除搅拌桩范围内的一切障碍,以防止施工受阻或成桩偏斜。3)机架垂直度是决定成桩垂直度的关键,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垂直度偏差应控制在1%以内。4)水泥应采用不受潮、无结块合格的水泥,拌制时应注意搅拌时间、水灰比及外掺剂的掺量,严格称量下料。严格把好原材料进场关,不合格材料不准验收,保证使用的材料全部符合工程质量的要求。每项材料到工地应有出厂检验单,同时在现场进行抽查,来历不明的材料不用,过期变质的材料不用,消除外来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5)在施工前应做工艺试桩。通过试桩,熟悉施工区的土质状况,确定施工工艺参数。6)控制下沉及提升速度一般预搅下沉的速度控制在0.8m/min,喷浆提升速度不宜大于0.5m/min,重复搅拌升降控制在0.5~0.8m/min。7)严格控制喷浆速率与喷浆提升速度的关系确保水泥浆沿全桩均匀分布,并保证在提升开始时同时注浆,在提升至桩顶时,该桩全部浆液喷注完毕,控制好喷浆速率与提升速度。喷浆和搅拌提升速度的误差不得大于0.1m/min。8)防止断桩施工中发生意外中断注浆或提升过快现象,应立即暂停施工,重新下钻至停浆面或少喷浆桩段以下0.5m的位置,重新注浆提升。9)钻头及搅拌叶检查经常性、制度性地检查搅拌叶磨损情况,当发生过大磨损时,应及时修补钻头,严重者要更换钻头。钻头直径偏差不超过3%。10)成桩记录施工过程中必须及时做好成桩记录备查。9.3.2应急处理措施1)遇孤石的处理措施在水泥搅拌桩施工过程中,对埋深较浅的地段的大孤石采用开挖的部分,取出孤石。对埋深较深的大孤石,经现场确认无法施工时,采用补桩措施,补桩与原设计桩径桩长水泥含量等同,桩心间距保持不变。2)垂直度控制及纠斜措施桩机就位时,确保其钻杆中心与桩中心在一个垂直面上。其钻杆垂直度,符合施工要求,若在施工发生桩位倾斜现象,则应重新定位桩机,根据需要采取补桩措施。3)意外停机时的应急措施为防止施工中发生意外停机事件,每台桩机配备一台发电机。打桩过程因故中断而续打时,为防止断桩或缺浆,应使搅拌轴下沉至停浆面以下50mm,待恢复供浆后再继续喷浆提升,对于由于意外事件造成桩机停机时间较长的,则需采用补桩措施。4)断桩、开叉等的补救措施开挖后发现搅拌桩有断桩、开叉现象,则立即采取补强措施。即在断桩、开叉部位的桩身处,采取在开挖面侧向桩内注浆,加固土体。9.4降水质量保证措施基坑分段分层开挖时基坑内疏干井中的水位处于基坑开挖底面标高3m以下。降水的方向同基坑开挖的方向。1)管井降水在基坑开挖20天以前进行,将水位降至基坑开挖面以下1.5m,确保基坑开挖无水作业。2)管井使用时,基坑内两侧管井应对称同时抽水,使水位差控制在要求限度内,并派专人值班,负责抽水,并作抽水记录。降水采用分级降水,一次降低水位控制在5m以内,稳定24小时后再进行下次降水,直到水位降到设计水位高度。3)管井降水时进行水位观测,当水位差超过警戒要求时,立即采取减少部分管井抽水或回灌水等补救措施。4)靠近建筑物的深井,确保建筑物下与附近水位差保持不大于1m,以免造成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出现裂缝。为此,加强水位观测,当水位差过大时,立即采取回灌等措施补救。5)在基坑分层开挖过程中,加强对降水管井的保护,以免填塞管井,影响降水效果,并将露出开挖面以上部分管井进行分节拆除。6)潜水泵在运行过程中经常观测水位变化情况,检查电缆线是否和井壁相碰,以防磨损后水沿电缆芯渗入电动机内。同时,还定期检查密封的可靠性,以保证正常运转。7)土方开挖过程中,随开挖拆除暴露部分井管,并采取措施防止泥土落入管井中造成堵塞。8)井管使用完毕,井管拆除后所留孔洞用砾砂填充、捣实,并预留注浆管。在基坑封底后,从注浆管内向孔洞压注水泥浆,确保降水管井不成为渗漏点。9)认真做好地层记录,确保地层记录的准确。10)严格控制泥浆比重,确保水井有足够的出水量。11)务必每天记录相关出水量,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调整。12)务必每天巡视降水、降压井情况,对被损坏的井要进行及时修补。13)务必保证每天定期检查每口疏干井的泵、电箱等相关设备是否正常使用。10安全保证措施根据我单位的一贯制度,在本工程施工中,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及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精神,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贯彻执行国家颁发的《建筑安装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实行我单位多年来的安全责任制,作好安全生产日记,建立安全保证体系。10.1安全生产保证措施1)在施工中严格遵守《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2)执行《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3)做好农民工进场培训和三级教育,对农民工进行安全技术交底。4)施工机械须挂好安全操作牌,操作人员持证上岗。5)现场职工应佩带好各色安全帽及职别标志。6)施工时做好原始记录,施工日志、桩构件、质保书、测量复核、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技术核定单收集保存。7)工地应根据季节特点制定防火、防盗、防强风、防暴雨等相应措施。8)施工人员和遵守劳动纪律,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9)各工区在进出口处设置保安值勤人员,严格控制进出场人员。10)土方开挖由工程部签发每天开挖任务单,严禁出现超挖、乱挖等现象。11)项目部成立巡查小组,24小时对基坑进行巡查,并做好巡查记录。10.2施工防火安全措施1)本工程防火负责人为工程负责人,防火负责人应全面负责施工现场的防火安全工作。2)现场消防器材由专人维护、管理、定期更新,保持完整有效。3)焊割作业点与氧气瓶、乙炔等危险物品的距离不得小于10米,与易爆物品的距离不得小于30米,如达不到上述要求的应另外执行持动火审批制度,并采取有效的安全隔离措施。4)乙炔发生器和氧气瓶的存放之间距离不得小于2米,使用时,两者的距离不得小于5米。5)氧气瓶、乙炔发生器焊割设备上的安全附件应完整有效,否则不准使用。6)施工现场的动火作业,必须执行审批制度。7)下班前要认真检查现场,包括现场办公室、休息室、生活集装箱,熄灭一切明暗火种,切断所有机械设备电源。10.3地下管线及其它地上设施的安全及加固措施1)施工前,配合业主,与电信、市政、供水、供电等城管部分取得联系,详尽了解地下和地上管线和建筑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加固方案,报业主、监理、当地城管部门批准后实施。如不能避开地下建筑或障碍而影响桩位,应配合监理和业主,申请修改设计。2)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密切注意周围管网的安全,遇到不明地下障碍物,立即停止施工,在探明清楚后方可继续施工。3)对于在土方开挖后,有可能波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化围栏施工协议范例
- 2024年门面房使用权转租协议样式
- DB11∕T 1708-2019 施工工地扬尘视频监控和数据传输技术规范
- 2024年度酒店早餐外判协议示例
- 2024城区鼠害防治协议范本
- 2024年企业员工劳动协议条款细则
- 文书模板-《校企学生三方协议书》
- 2024砼业班组劳务承揽协议
- 2024年智能家电销售协议模板
- 2024年建筑工程信息保护协议
- 嵌入式课程设计实训
- 第三单元综合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 土方开挖和回填专项施工方案
- 中型直升机交易协议(2024年)版
- 专题08 向量的运算(上海中考特色题型)30题(解析版)
- 2024市场营销知识竞赛题库(试题及答案169题)
- 四级劳动关系协调员题库+答案
- 2024年银行外汇业务知识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含各题型)
- 2022年高考数学试卷(上海)(春考)(解析卷)
-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形考任务4-国开-参考资料
- 2-1、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