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方法和路径_第1页
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方法和路径_第2页
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方法和路径_第3页
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方法和路径_第4页
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方法和路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方法和路径

如何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立德树人功能,是一个时代的课题,通过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全面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是一个重要举措。这对于推动“四史”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国民素质,建设文化强国,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理念和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理念以及当前思政课教学方法的革新,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着手,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实施有效内容供给,编写红色文化精神谱系文本,精确识别学生需求,构建红色文化特色的新型思政课堂,以达到强基固本、壮骨铸魂的育人功能。思政课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工作的灵魂课程,一直以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一、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是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

从世界形势看,当前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突出,国际矛盾和斗争的尖锐性日益凸显,国际格局的演变呈现出深刻的复杂性,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任重道远,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整体复苏艰难曲折,国际范围内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更加广泛,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白热化。从国情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当前面临国内频发带来的多重考验,经济发展面临较多困难和挑战”。国内外的形势决定了我们要进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思政课作为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更是需要加强,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以提升教学质量更是必要,必须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是新形势下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更加需要大力弘扬红色文化,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

2、思政课融入红色文化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需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建设文化强国的历史新征程中,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红色文化在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大力弘扬红色文化,着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真正做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利用思政课这个重要渠道弘扬红色文化,可以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3、思政课融入红色文化是弘扬建党精神的需要

建党精神是红色文化精神谱系的核心内容。“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所以,在思政课当中融入红色文化精神是弘扬建党精神,砥砺民族品质,激发全民族在历史的洪流中奋勇向前的不竭动力。

二、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方法和路径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在理念和方法上发生了转变。所以,随着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的变化,根据学生认知规律融入红色文化,围绕学生发展需求融入红色文化,体现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第一,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理念发生的变化和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理念的革新,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针对教学关系由教师主体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多元主体转变,就要以学生为中心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针对教学形式由学生被动接受向师生互动、学生主动参与转变,就要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让学生主动参与;针对教学环节由课堂教学为主向理论与实践结合、课上与课后交融互补转变,就要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要与课下实践相结合;针对教学目的由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向重点提高思想政治素养转变,就要通过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提高学生的红色文化素养;针对教学评价由侧重评教的形成性评价向评教评学相结合的发展性评价转变,就要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纳入评教评学的发展性评价。

第二,适应当前思政课教学方法的转变,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采取互动式、参与式、探究式、现场式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开展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二是采取“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各种新兴教学手段,以大数据融媒体为支撑的智慧教学模式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三是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四是采取“互联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

第三,进行红色文化核心精神元素逻辑性阐释,形成红色文化精神谱系文本。具体来说就是要收集红色文化资源,包括人物传记、革命回忆录等革命历史资料,梳理出红色文化精神谱系,绘制出图谱和精神元素以及对应的典型人物故事和事件,形成红色文化精神谱系文本。将该文本作为大中小学实现红色文化核心价值精神融入各级各类学校思政课教学的红色资源。红色文化精神谱系文本编写依据建党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建党精神主要包括: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伟大建党精神、抗战精神、红岩精神、照金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南泥湾精神、张思德精神等。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两路”精神、老西藏精神(孔繁森精神)、西迁精神、王杰精神等。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丝路精神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价值观、民主价值观、文明价值观、和谐价值观;自由价值观、平等价值观、公正价值观、法治价值观;爱国价值观、敬业价值观、诚信价值观、友善价值观。核心精神元素有:乐生、乐业、乐学、乐观,理性、勤奋、自强、创新,仁爱、立义、平等、包容,尊礼、忠诚、担当、感恩,爱智、自信、真诚、崇信,坚毅、勇敢、斗争、牺牲,气节、爱国、奉献、正义精神等;追求真理、崇尚自由、顾全大局、遵守纪律、维护团结、淡泊名利、埋头实干、大公无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锲而不舍、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等精神。

第四,以红色文化精神谱系文本为依托,构建“教材+核心精神元素逻辑性阐释+典型案例史实性叙事+多媒体直观性体验+自反式实践性讨论+信息化+教学方法优化”的教学模式。结合思政课教材内容,选取红色文化人物故事或事件,让学生进行多媒体直观性体验,以多媒体方式呈现红色文化人物故事或事件,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开展学生自反式实践性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观看红色文化人物故事或事件影视或视频资料进行讨论,畅谈自己的心得和体会,进行课堂发言。然后进行信息化手段检测,教师就学习的知识点与红色文化故事结合的效果设计测试题,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测试或竞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方法,教师就章节内容与学生学习特点实际设计教学方式,例如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个性化、项目化、合作化、体验式、实践式、综合式教学等。通过该教学模式将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实现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看得见、摸得着、可操作、具体化的效果,给广大教师呈现一个思政课教学入脑入心、学生喜闻乐见的有力工具,以实现淘汰“水课”、打造“金课”,为学生创造力的释放提供竞技平台与课堂环境,将静听式课堂、知识灌输式课堂、教师主唱式课堂向对话探究式课堂、智慧启迪式课堂、学生主场式课堂深刻转变。实现学生知识生成、能力培养、思想交流、价值提升、启迪智慧、成长成才,做好学校德育工作。选择优秀的教师,打造精品课程,将该教学模式制作成微课、慕课(MOOC),形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课程的微课、慕课(MOOC),利用有关网络平台,建立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在线开放课程,打造精品资源共享课平台。

三、结语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立德树人功能是时代的课题,通过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全面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无疑是这个时代课题的破解路径,这将熔“四史”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提升国民素质、建设文化强国于一体。切实从我国高等教育理念和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理念以及当前思政课教学方法的革新入手,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着手,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编写红色文化精神谱系文本,精确识别学生需求,实施有效内容供给,构建红色文化特色的新型思政课堂,实现思政课教学与学生兴趣、爱好、生活、成长共生,激发学生好奇心、探究欲、成就感,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实现教学可视化、共享化、实践性,以达到强基固本、壮骨铸魂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2][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