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15 文言文训练-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第八单元 15 文言文训练-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第八单元 15 文言文训练-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第八单元 15 文言文训练-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第八单元 15 文言文训练-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4646页,共=sectionpages4646页必修下第八单元第15课文言文训练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谏议大夫王珪对曰:“臣闻木从绳则正,君从谏则圣。是故古者圣主必有诤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太宗称善,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贞观十七年,太宗问谏议大夫褚遂良曰:“昔舜造漆器,禹雕其俎,当时谏者十有余人。食器之间,何须苦谏?”遂良对曰:“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太宗曰:“卿言是矣。比见前史,或有人臣谏事,遂答云‘业已为之’,或道‘业已许之’,竟不为停改。此则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节选自《贞观政要·论求谏》)(二)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节选自《谏太宗十思疏》)1.下列实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承天景命

景:美景 B.能克终者盖寡克:克制

C.惟君臣相遇

惟:也许 D.将有作

作:兴建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

B.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

C.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

D.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3.下列对有关词语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是对《春秋》较为详细的描述,记录了先秦春秋时期的大量历史史实,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B.《史记》中“本纪”记述帝王,“世家”记述诸侯,“列传”记述在某方面有成就的人物。项羽虽未称帝,但勇猛善战、号令诸侯,因此将其列入“本纪”。

C.贞观,唐玄宗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辛亥革命之后,中华民国废除年号纪年,而改用民国纪年。

D.韦、弦:韦,柔软的皮;弦,弓弦。《韩非子》有言“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心缓,故佩弦以自急。”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2)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5.魏征在劝谏李世民的过程中,希望李世民能戒除自己哪些人性中的弱点,请根据原文用自己的话概括。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二)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千名,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敝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又闻昔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公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节选自司马光《训俭示康》)6.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固其根本

固:使……稳固

B.永保无疆之休

休:休止

C.乃簪一花

簪:簪子,活用动词,插

D.顾人之常情

顾:只是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B.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C.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D.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神器,指神秘莫测、威力无穷的器物。泛指兵器或借指帝位、政权;本文指“兵器”。

B.科名,指古代选拔官吏后备人员的科举考试,本文为考取了进士的名分。

C.域中,指天地间,语出《老子》“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

D.掌书记,指节度掌书记,是唐代官名,掌管一路军政、民政的机关中的僚属。9.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魏文借助“水”与“木”,用了比喻及对比论证,警示太宗“忘本”“忘危”的严重后果。

B.司马光通过多个“生活实例”来对比论证,为结尾告诫子孙“勤俭持家”提供了依据。

C.《训俭示康》主要从自己对待物质生活的态度,来论述“奢俭”与事业成功与失败的道理。

D.《谏太宗十思疏》论述“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君主才能实现“垂拱而治”的局面。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2)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魏征,字玄成,魏州人。少孤,有大志,通贯书术。初为武阳郡丞元宝藏典书檄,继为李密所召。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自请安辑山东,乃擢秘书丞,驰驿至黎阳。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隐太子引为洗马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

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当是时,河北州县素事隐太子者不自安,往往曹伏思乱。征白太宗:“不示至公,祸不可解。”帝乃使征安喻河北。使还,帝说,日益亲,或引至卧内,访天下事。征亦自以不世遇,乃展尽底蕴无所隐,凡二百余奏,无不剀切当帝心者。由是拜尚书右丞,兼谏议大夫。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因问:“为君者何道而明,何失而暗?”征曰:“君所以明,兼听也;所以暗,偏信也。秦二世隐藏其身,以信赵高,天下溃叛而不得闻;梁武帝信硃异[注],侯景向关而不得闻;隋炀帝信虞世基,贼遍天下而不得闻。故曰,君能兼听,则奸人不得壅蔽,而下情通矣。”郑仁基息女美而才,皇后建请为充华,典册具。或言许聘矣。征谏曰:“陛下处台榭,则欲民有栋宇;食膏梁,则欲民有饱适;顾嫔御,则欲民有室家。今郑已约昏,陛下取之,岂为人父母意!”帝痛自咎,即诏停册。贞观十年,为侍中,后幸洛阳,次昭仁宫,多所谴责。征曰:“隋惟责不献食,或供奉不精,为此无限,而至于亡。故天命陛下代之,正当兢惧戒约,奈何令人悔为不奢。若以为足,今不啻足矣;以为不足,万此宁有足邪?”帝惊曰:“非公不闻此言。”十七年,疾甚。及薨,帝临哭,为之恸,罢朝五日。谥曰文贞,陪葬昭陵。(节选自《新唐书·列传二十二》,有删减)【注】硃异:硃异深得梁武帝信任,擅自把关于魏国降将侯景叛乱的奏折扣押,未上报朝廷。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隐/太子引为洗马/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

B.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隐太子引为洗马/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

C.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隐太子引为洗马/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

D.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隐太子/引为洗马/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男:即男爵,中国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中的一个爵位。

B.奏:即奏章,封建时代臣子对皇帝陈述意见或说明事情的一种文体,与“疏”同义。

C.谏议:古代一种官职,专掌议论。历史上比较著名的谏议大夫有魏征、司马光等。

D.谥:古代帝王、公卿大臣死后,朝廷依据其生平事迹给予褒贬善恶的一种称号。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学贯古今,但一开始没有得到重用。他追随过李密,侍奉过窦建德,跟从过太子,最后才被唐太宗所重用。

B.魏征敢于直言劝谏,他侍奉唐太宗十几年,上呈奏章200多次,每次都能切中帝心,符合帝意。

C.魏征劝谏颇有方法,或以史为鉴,或以理晓之。魏征以隋朝为鉴,劝谏唐太宗出巡洛阳不要铺张浪费。

D.魏征深得唐太宗的器重,魏征病重离世,唐太宗为之痛哭,罢朝五天,让他葬在昭陵里。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2)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15.请参照《谏太宗十思疏》中“十思”的语言形式概括选文中魏征的三个谏议。阅读下文,完成各题甲①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②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般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节选自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乙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节选自清·蒲松龄《促织》)16.可填入甲文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且 B.岂 C.其 D.而17.对甲文第②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称呼尊敬,多用“人君”“元首”等词语,突出对方地位,既表敬畏,也是提醒。

B.多用反问,设问人君为何功成后不易守功业,表现出勇于批评唐太宗失德的气概。

C.善用类比,文中出现“载舟覆舟”、“胡越一体”等一系列类比事物,形象易懂。

D.采用“立论”,为了劝谏唐太宗居安思危、积德守成,明确提出观点,语重心长。18.对甲文第②段君主取易却守难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主很难坚持到底 B.处在深重的忧虑中 C.放纵性情傲视一切 D.治理百姓严刑威吓19.对乙文画横线句的用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凸显人物命运变化巨大 B.揭露官贪吏虐的黑暗

C.批判以虫致富的无情 D.讽刺当时畸形的社会20.《谏太宗十思疏》中问“其可忽乎”,《促织》中言天子“不可忽也”,请结合选文分析“不可忽”的原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秋,七月,丁未,以尚书仆射谢安为司徒,安让不拜;复加侍中,都督扬、豫等五州诸军事。以桓冲都督江、荆等七州诸军事,领荆州刺史。桓冲以秦人强盛,欲移阻江南,奏自江陵徙镇上明,使冠军将军刘波守江陵,咨议参军杨亮守江夏。王蕴固让徐州,谢安曰:“卿居后父之重,不应妄自菲薄,以亏时遇。”蕴乃受命。初,中书郎郗超自以其父愔位遇应在谢安之右,而安入掌机权,愔优游散地,常愤邑形于辞色,由是与谢氏有隙。是时朝廷方以秦寇为忧,诏求文武良将可以镇御北方者,谢安以兄子玄应诏。超闻之,叹曰:“安之明,乃能违众举亲;玄之才,足以不负所举。”众咸以为不然超曰吾尝与玄共在桓公府见其使才虽履屐间未尝不得其任是以知之玄募骁勇之士得彭城刘牢之等数人。以牢之为参军,常领精锐为前锋,战无不捷。时号“北府兵”,敌人畏之。壬寅,散骑常侍王彪之卒。初,谢安欲增修宫室,彪之曰:“中兴之初,即东府为宫,殊为俭陋。苏峻之乱,成帝止兰台都坐,殆不蔽寒暑,是以更营新宫。比之汉、魏则为俭,比之初过江则为侈矣。今寇敌方强,岂可大兴功役,劳扰百姓邪!”安曰:“宫室弊陋,后世谓人无能。”彪之曰:“凡任天下之重者,当保国宁家,缉熙政事,乃以修室为能邪?”安不能夺其议,故终彪之之世,无所营造。十二月,临海太守郗超卒。初,超党于桓氏,以父愔忠于王室,不令知之。及病甚,出一箱书授门生曰:“公年尊,我死之后,若以哀惋害寝食者,可呈此箱;不尔,即焚之。”既而愔果哀惋成疾,门生呈箱,皆与桓温往反密计。愔大怒曰:“小子死已晚矣!”遂不复哭。(节选《资治通鉴·晋纪二十六》,有删改)2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众咸以为不然/超曰/吾尝与玄共在桓公府见/其使才/虽履屐间未尝不得其任/是以知之/玄募骁勇之士/得彭城刘牢之等数人/

B.众咸以为不然/超曰/吾尝与玄共在桓公府/见其使才/虽履屐间未尝不得其任/是以知之/玄募骁勇之士/得彭城刘牢之等数人/

C.众咸以为不然超/曰/吾尝与玄共在桓公府见/其使才/虽履屐间未尝不得其任/是以知之/玄募骁勇之士/得彭城刘牢之等数人/

D.众咸以为不然超/曰/吾尝与玄共在桓公府/见其使才/虽履屐间未尝不得其任/是以知之/玄募骁勇之士/得彭城刘牢之等数人/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领,指兼任官职,一般是兼任较低的职务,与摄、权、假、署、行等词意思相近。

B.右,指上位。古代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故右指上位。

C.参军,官名。东汉末年,有参丞相军事之称,掌参谋军务,权位颇重,至隋唐时兼为郡官。

D.壬寅,古代干支纪年法,其中,“寅”为天干之一,“壬”为地支之一,文中为干支纪日。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蕴对于让自己接任徐州事务很不满,坚持辞让,但谢安认为他不应妄自菲薄,损害一时恩遇,力劝王蕴,于是他接受任命。

B.郗超虽然和谢氏有嫌隙,但听说谢安举荐自己的侄子谢玄接受朝廷诏命后,他依然对谢安的贤明和谢玄的才能大加赞赏。

C.谢玄作战时身先士卒,经常统领精锐部队作为前锋出战,战无不胜,当时的人称其部队为“北府兵”,敌人都十分害怕他们。

D.郗超去世后,他的父亲先是哀痛惋惜,甚至因此患病,但后来大怒,是因为看到了郗超与桓温秘密谋划的往来信件。2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愔优游散地,常愤邑形于辞色,由是与谢氏有隙。(2)凡任天下之重者,当保国宁家,缉熙政事,乃以修室为能邪?25.谢安想要增修宫室,王彪之对此持反对意见,他不赞同的原因与魏征给唐太宗十条建议中有哪些相同?请用《谏太宗十思疏》原句回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太宗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有言征阿党亲戚者,御史大夫温彦博案验无状,奏曰:“征为人臣,须存形迹,不能远避嫌疑,遂招此谤。虽情在无私,亦有可责。”帝令彦博让征,且曰:“自今后不得不存形迹。”征入奏:臣闻君臣协契义同一体不存公道唯事形迹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则邦之兴丧或未可知帝瞿然改容:“吾已悔之。”征再拜曰:“愿陛下使臣为良臣,勿使臣为忠臣。”帝曰:“忠、良有异乎?”征曰:“良臣,稷、契是也;忠臣,龙逢、比干是也。良臣使身获美名,君受显号,子孙传世,福禄无疆;忠臣身受诛夷,君陷大恶,家国并丧,空有其名。以此而言,相去远矣。”帝纳其言。太宗宴丹霄楼,酒酣,曰:“魏征、王珪,昔在东宫,尽心所事,诚亦可恶。我能拔擢用之,以至今日,足为无愧古人。然征每谏我不从,发言辄即不应,何也?”征对曰:“臣以事有不可,所以陈论,若发言辄应,便恐此事即行。”帝曰:“但当时且应,更别陈论,岂不得耶?”征曰:“昔舜诫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若臣面从陛下,方别陈论,此即‘退有后言’。”帝大笑曰:“人言魏征举动疏慢,我但觉妩媚,适为此耳。”征拜谢曰:“陛下导臣使言,所以敢然;若不受,臣敢数批逆鳞哉!”(摘编自《旧唐书》)文本二: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壁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选自《谏太宗十思疏》)26.下列对文本一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君臣协契义/同一体/不存公道/唯事形迹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则邦之兴丧/或未可知/

B.臣闻君臣协契/义同一体/不存公道/唯事形迹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则邦之兴丧/或未可知/

C.臣闻君臣协契义/同一体/不存公道/唯事形迹/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则邦之兴丧/或未可知/

D.臣闻君臣协契/义同一体/不存公道/唯事形迹/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则邦之兴丧/或未可知/27.下列对文本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党,结党营私,徇私枉法。文中是指有人举报魏征偏袒亲戚,有违法之嫌。

B.东宫,太子住的地方。文中代指李建成,魏征在被太宗重用之前曾经侍奉他。

C.三驱,王者田猎之制。指田猎的时候设三面网,留一面不设,以便捕获猎物。

D.垂拱,垂衣拱手,不亲理事务。文中指国君无须多费力气,就可治理好天下。28.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彦博查办魏征被谤之事,尽管查无实据,他依然认为魏征行为失当,理应受责。太宗先接纳了温彦博的意见,后经魏征辩驳,才醒悟过来。

B.魏征希望做良臣而不做忠臣。在他看来,良臣不仅有美名,而且使国君显扬;忠臣却难逃身死国灭、徒留空名的下场。太宗认可了他的观点。

C.面对太宗“发言辄即不应”的质疑,魏征引用舜的话进行回应,认为“退有后言”不合先贤要求,太宗虽然认为他举止轻慢但还是称赞他。

D.魏征向太宗谏言,治国应当“十思”,弘扬“九德”,让臣子各尽其能,才能达到垂拱而治的境界,这体现了魏征直言敢谏、公忠体国的品格。29.把文本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陛下导臣使言,所以敢然;若不受,臣敢数批逆鳞哉!(2)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30.太宗与魏征为何能形成和谐的君臣关系?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臣观自古帝王受图定鼎①,皆欲传之万代,贻厥孙谋。故其垂拱岩廊②,布政天下。其语道也,必先淳朴而抑浮华;其论人也,必贵忠良而鄙邪佞;言制度也,则绝奢靡而崇俭约;谈物产也,则重谷帛而贱珍奇。然受命之初,皆遵之以成治;稍安之后,多反之而败俗。其故何哉?岂不以居万乘之尊,有四海之富,出言而莫己逆所为而人必从公道溺于私情礼节亏于嗜欲故也?语曰:“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所言信矣。

(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注】①受图定鼎:受天命,定首都。②岩廊:比喻朝廷。3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人君当神器之重(

(2)所言信矣(

32.把《谏太宗十思疏》中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33.为《十渐不克终疏》画波浪线部分断句(限三处)。出言而莫己逆所为而人必从公道溺于私情礼节亏于嗜欲故也?3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

多反之而败俗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必竭诚以待下

C.臣虽下愚

虽董之以严刑 D.而况于明哲乎

必先淳朴而抑浮华3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必固其根本”的“固”相同的一项是(

)A.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B.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C.则重谷帛而贱珍奇 D.屈己从人,恒若不足36.上面语段中,魏征都以历史上的君王为例展开说理,请辨析其作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选自《谏太宗十思疏》(乙)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丙)贞观十一年,太宗谓魏征曰:“比来所行得失政化,何如往前?”对曰:“若恩威所加,远夷朝贡,比于贞观之始,不可等级而言。若德义潜通,民心悦服,比于贞观之初,相去又甚远。”太宗曰:“远夷来服,应由德义所加。往前功业,何因益大?”征曰:“昔者四方未定,常以德义为心。旋以海内无虞,渐加骄奢自溢。所以功业虽盛,终不如往初。”太宗又曰:“所行比往前何为异?”征曰:“贞观之初,恐人不言,导之使谏。三年已后,见人谏,悦而从之。一二年来,不悦人谏,虽黾勉听受,而意终不平,谅有难色。”太宗曰:“诚如公言,非公无能道此者。人皆苦不自觉,公向未道时,都自谓所行不变,及见公论说,过失堪惊。公但存此心,朕终不违公语。”(选自《贞观政要·论纳谏第五》)3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

B.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

C.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

D.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38.下列句子对古代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疏,奏文的一种。作为文体,是古代官员向皇帝进言以使下情上达的进谏文书。比较著名的如贾谊的《论积贮疏》、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等。

B.太宗,中国古代帝王谥号。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开国皇帝的谥号通常为“太祖”或“高祖”,第二代帝王的谥号多为“太宗”。

C.神器:指“帝位”,古时认为“君权神授”,所以称帝位为神器。

D.三驱,指古代圣贤之君田猎时设网三面,留一面不设,从而体现圣人的好生之仁。另一种解释是田猎活动以一年三次为度。3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作者概括了历代统治者能善始却不能善终的历史教训,得出了“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的结论。

B.乙文中唐太宗说对于守成之难,现在应当慎之又慎,房玄龄听了之后拜服,改变了自己“创业难”的观点。

C.丙文中魏征认为当时的唐王朝恩泽声威比贞观初年要大,但是在德行仁义方面却不如贞观初年,唐太宗对此很不理解。

D.三篇短文围绕治理国家阐述了主张,甲文作为奏疏,言辞诚恳急切;乙文和丙文利用对话,塑造了进谏和纳谏的典型形象。4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2)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41.丙文中唐太宗听了魏征的话之后说自己“过失堪惊”,“过失”指什么?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谏太宗十思疏【唐】魏征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虽臣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二)答司马谏议书【宋】王安石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4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豫游,指出游,游乐。帝王春天出巡为“豫”,秋天出巡为“游”。

B.三驱,田猎时设网三面,留一面不设,指田猎有度,体现人们的“好生之仁”。

C.“昨日蒙教”,“蒙教”指的是承蒙您赐教(指来信),是一种谦辞。

D.“见恕”,请对方原谅自己。类似的表达还有“见教”“见谅”“见外”。4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谏太宗十思疏》第二段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将君和民的关系比作舟与水的关系,发人深省。

B.《谏太宗十思疏》第三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十思”的核心是正己安人。文章最后从正面论述做到“十思”的好处,描绘出“垂拱而治”的政治理想。

C.《答司马谏议书》首先交代写信的原因,言语委婉有致;接着进行合情合理的辩驳,有理有据,层层深入;最后表明态度,不失赠答之礼。

D.《答司马谏议书》第三段紧承“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从历史角度表现出作者坚持改革、绝不为流言俗语所动摇的立场和决心。44.为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选自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A.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B.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C.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D.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4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2)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3)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46.王安石引用“盘庚之迁”的事例有什么作用?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材料二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讟既作,离叛亦兴。朕每思此,不敢纵逸。”谏议大夫魏征对曰:“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陛下所明,实同古义。”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曰:“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对曰:“天地草昧,群雄竞起,攻破乃降,战胜乃克。由此言之,草创为难。”魏征对曰:“帝王之起,必承衰乱,覆彼昏狡,百姓乐推,四海归命,天授人与,乃不为难。然既得之后,志趣骄逸,百姓欲静而徭役不休,百姓凋残而侈务不息,国之衰弊,恒由此起。以斯而言,守成则难。”太宗曰:“玄龄昔从我定天下,备尝艰苦,出万死而遇一生,所以见草创之难也。魏征与我安天下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今草创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节选自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4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与我安天下/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今草创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

B.魏征与我安天下/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今草创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

C.魏征与我安天下/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今草创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

D.魏征与我安天下/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今草创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4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神器,指帝位,古时认为“君权神授”,所以称帝位为神器。

B.胡越,即胡与越,是古代分别居于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各民族。

C.贞观,唐太宗的年号,这一时期曾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

D.谏议大夫,官职名,秦代开始设置,职责是侍从规谏帝王。49.下列对以上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开篇运用排比句,通过“木固其根”“水浚其源”的比喻,使抽象的道理具象化,说明人君安国当积德义的道理。

B.材料二中唐太宗说君主想要安定天下,必须先端正自身,这一说法得到了魏征的肯定,认为它与古人所讲的道理相同。

C.两则材料都谈到民心向背与国家安危的紧密关系,阐述了百姓可以“载舟覆舟”的重要作用,警示君主治国要先存百姓。

D.两则材料都通过列举具体的事例,强调君主理国“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直至今天仍有较大的借鉴价值。5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2)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51.对于唐太宗提出“创业和守成哪件事更难?”的问题,房玄龄和魏征的观点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述其理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一)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二)太宗答魏征省频抗表,诚极忠款,言穷切至。披览忘倦,每达宵分。非公体国情深,启沃义重,岂能示以良图,匡其不及!朕闻晋武帝自平吴已后,务在骄奢,不复留心治政。何曾退朝谓其子劭曰:“吾每见主上不论经国远图,但说平生常语,此非贻厥子孙者,尔身犹可以免。”指诸孙曰:“此等必遇乱死。”及孙绥,果为淫刑所戮。前史美之,以为明于先见。朕意不然,谓曾之不忠,其罪大矣。夫为人臣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所以共为治也。曾位极台司,名器崇重,当直辞正谏,论道佐时。今乃退有后言,进无廷诤,以为明智,不亦谬乎!危而不持,焉用彼相?公之所陈,朕闻过矣。当置之几案,事等弦、韦[注],必望收彼桑榆,期之岁暮,不使“康哉良哉”,独美于往日,若鱼若水,遂爽于当今。迟复嘉谋,犯而无隐。朕将虚襟静志,敬伫德音。【注】韦、弦:韦,柔软的皮;弦,弓弦。当年西门豹曾身佩软皮,董安于佩戴强弓。在这里韦、弦代指有益的规劝。5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人君当神器之重

当:处于 B.永保无疆之休

休:休息

C.纵情以傲物

物:事物 D.此非贻厥子孙者

厥:相当于“其”5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为人臣/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所以共为治也

B.夫为人/臣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所以共为治也

C.夫为人臣/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所/以共为治也

D.夫为人/臣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所以共为治也5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谏太宗十思疏》的上奏,正值繁荣的贞观之治时期,作者以其敏锐的眼光洞察到唐太宗逐渐滋长的贪图享乐、喜好骄奢的思想,并且敢于犯颜直谏。

B.《谏太宗十思疏》先譬喻论证“积德义”之重要;后数“竭诚”之善,明“傲物”之恶,彰“载舟覆舟”之力,强调“积德义”之必要;再分条列出“十思”之内容。

C.《谏太宗十思疏》以“居安思危”为总绳,以劝谏太宗“十思”为目的;内容如高山流水,势贯始终;论证环环相连,无懈可击;通篇骈俪工整,华美流畅。

D.从《太宗答魏征》可见唐太宗从谏如流,这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美政,也证明了魏征奏疏的成功。55.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2)及孙绥,果为淫刑所戮。前史美之,以为明于先见。56.唐太宗在回答魏征的诏书中认为晋朝的何曾“不忠”“罪大”,唐太宗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请根据原文用自己的话概括。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选自《谏太宗十思疏》(乙)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丙)贞观十一年,太宗谓魏征曰:“比来所行得失政化,何如往前?”对曰:“若恩威所加,远夷朝贡,比于贞观之始,不可等级而言。若德义潜通,民心悦服,比于贞观之初,相去又甚远。”太宗曰:“远夷来服,应由德义所加。往前功业,何因益大?”征曰:“昔者四方未定,常以德义为心。旋以海内无虞,渐加骄奢自溢。所以功业虽盛,终不如往初。”太宗又曰:“所行比往前何为异?”征曰:“贞观之初,恐人不言,导之使谏。三年已后,见人谏,悦而从之。一二年来,不悦人谏,虽黾勉听受,而意终不平,谅有难色。”太宗曰:“诚如公言,非公无能道此者。人皆苦不自觉,公向未道时,都自谓所行不变,及见公论说,过失堪惊。公但存此心,朕终不违公语。”(选自《贞观政要·论纳谏第五》)57.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傲物:对待事物满不在乎②能克终者盖寡

盖:大概③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

臣:使……称臣④比来所行得失政化

比来:比较起来⑤若德义潜通,民心悦服

潜:暗中⑥公但存此心

但:只要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③④⑥5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

B.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

C.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

D.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5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作者概括了历代统治者能善始却不能善终的历史教训,得出了“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的结论。

B.乙文中唐太宗说对于守成之难,现在应当慎之又慎,房玄龄听了之后拜服,改变了自己“创业难”的观点。

C.丙文中魏征认为当时的唐王朝恩泽声威比贞观初年要大,但是在德行仁义方面却不如贞观初年,唐太宗对此很不理解。

D.三篇短文围绕治理国家阐述了主张,甲文作为奏疏,言辞诚恳急切;乙文和丙文利用对话,塑造了进谏和纳谏的典型形象。6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2)旋以海内无虞,渐加骄奢自溢。所以功业虽盛,终不如往初。61.丙文中唐太宗听了魏征的话之后说自己“过失堪惊”,“过失”指什么?

答案和解析1~5.【答案】D、A、C、【参考答案】(1)想到君位高而险,就要想到谦虚,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惧怕骄傲自满,就要想到大江大海居于百川之下。

(2)所以谏净之臣必须在事情的开端就进谏,等到已做完,再劝谏也不起作用了。、【参考答案】戒奢侈;戒骄傲自满;戒纵欲;戒小人;戒赏罚不公。【解析】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承天景命”意思是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景:大。

B.“能克终者盖寡”意思是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克:能够。

C.“惟君臣相遇”意思是只有正直的君主和忠直的大臣相处共事。“惟”,只有。

故选D。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明镜;一国之主要想知道自己的过失,一定要借助于忠臣。至于像隋炀帝残暴淫虐,臣下都把嘴闭起来不讲话,最后终于因为听不到自己的过失而导致灭亡。

“必须”,一定要有,“必”修饰“须”,不能断开,另外“必须明镜”与“必借忠臣”结构一致,排除BC;

“臣下钳口”是主谓句,排除D。

故选A。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C.“唐玄宗年号”错,贞观为唐太宗年号。

故选C。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谦冲”,谦虚;“自牧”,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下”,居于……之下。

(2)“渐”,开端;“及”,等到;“复”,再。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结合“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概括出:戒奢侈。

结合“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概括出:戒骄傲自满。

结合“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概括出:戒纵欲。

结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概括出:戒小人。

结合“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概括出:戒赏罚不公。

参考译文:(一)

贞观初年,太宗曾对公卿们说:“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明镜;一国之主要想知道自己的过失,一定要借助于忠臣。至于像隋炀帝残暴淫虐,臣下都把嘴闭起来不讲话,最后终于因为听不到自己的过失而导致灭亡。前事不远,你们今后每当看到事情有不利于百姓的,必须直言规劝谏诤。”

贞观元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只有正直的君主和忠直的大臣相处共事,如鱼得水,那么天下才可以平安无事。”谏议大夫王珪回答说:“我听说木材弹上墨线就能锯得笔直,君主听从规谏就能成为圣明。所以古代圣明的君主必须设诤臣七人,说的话如不被接受,就一个接一个地以死相谏。”太宗称赞他说得好,下诏规定今后宰相入宫商量处理国家大事,必须让谏官跟着进来,参与听一听如何处理政事,有进言上谏的内容,皇上一定虚心采纳。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问谏议大夫褚遂良说:“从前虞舜制作漆器,夏禹雕饰祭器,当时劝谏的有十多人。饮食器皿一类的小事,何必苦谏?”褚遂良回答说:“首创奢侈淫逸,就是危亡的开端。有了漆器不满足,必然要用黄金来做。有了金器还不满足,必然要用玉石来做。所以谏诤之臣必须在事情的开端就进谏,等到已做完再劝谏也不起作用了。”太宗说:“你讲得很对。近来我翻阅前朝史书的记载,有时臣下进谏,君主就回答说‘已经做了',或者说'已经同意做了',终究不肯停止改正。这样下去危亡的灾祸在一反手之间就会到来。”(二)

(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大功告成之后国君的品德就开始衰微了。国君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过去夺取天下时力量有余,现在守卫天下却力量不足,这是为什么呢?通常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成功,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虽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结成一家,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疾驰的马车却用腐烂的绳索驾驭,怎么可以疏忽大意呢?

做国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约束,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君和大臣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得像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寿,皇上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明亮的耳、眼,减损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

6~10.【答案】B、D、A、C、【参考答案】(1)不想居安思危,不戒除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

(2)你不但本身应当履行(节俭),(还)应当以(节俭)教诲你的子孙,使他们了解前辈的(生活)作风习俗。【解析】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B.休,喜庆、福禄。句意为:永保永无止境的福祉。

故选B。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断句的能力。

句意:如果有人不这样做,人们(都)争着非议他,认为(他)没有见过世面,舍不得花钱。因此不跟着习俗顺风倒的(人),(就)少了。

“然”在句中为代词,意为这样,不是连词,因此在“然”后面断开,排除A、C。

“故”为连词,非名词,在“故”前面断开,排除B。

故选D。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神器”在文中不是指兵器,而是借指帝位,国家权力。

故选A。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主要从自己对待物质生活的态度”表述不全面。从文章看,他是从个人(吾家本寒)、现实(近岁)和历史(又闻昔)的角度,来论述“奢俭”的。

故选C。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1)处,处于、保持;胜,克服。

(2)非,非但,不但;训,教育、教诲。

文言译文:(一)

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基;想要河水流得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要使国家稳定,一定要积聚它的民心。源头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像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应该)推崇皇权的高峻,永保永无止境的福祉,不想居安思危,不戒除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就像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所有君主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无不是在深深的忧虑中就治道显著,而一旦功成名就于是道德衰退。……君主,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想到该知足来警惕自己……。总括这十思,扩大这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些有智慧的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就会竭尽他们的威力,仁爱的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文臣武将都能(被)重用,君王大臣之间没有什么事情(烦心),可以尽享游玩的快乐,可以颐养像松、乔两位神仙的长寿。(皇上)垂衣拱手(不亲自处理政务),不必多说,老百姓就可以被教化。(二)

我本来(出身在)贫寒的家庭,一代一代都凭借清白(的家风)相继承,我生性不喜欢豪华奢侈,从做婴儿(时起),长辈把饰有金银的华美的衣服加(在我身上),(我)总是害羞地扔掉它。二十(岁那年)忝列在(进士的)科名(之中),(参加)闻喜宴(时),只有(我)不戴花,与我同一年中举的人说:“(花是)君王赐戴的,不能违反(不戴)。”(我)才(在帽檐上)插上一枝花。(我)一向衣服(只)求抵御寒冷,食物(只)求饱肚子,也不敢(故意)穿肮脏破烂(的衣服)以违背世俗常情,(表示与一般人不同)求得名誉,只是顺着我的本性(行事)罢了。

许多人都把奢侈浪费看作光荣,我心里独自把节俭朴素看作美德。别人都讥笑我固执,不大方,我不把这作为缺陷。古人把节俭作为美德,现在的人却因节俭而相讥议,(认为是)缺陷,嘻,(真)奇怪呀!

近年风气尤其奢侈浪费,当差的大都(穿)士人的衣服,农夫穿丝织品做的鞋。我记得天圣年间,(我的)父亲作群牧司判官(时),客人来了未尝不摆设酒席。当时士大夫人家都这样,人家(并)不讥笑非议。近来士大夫家庭,酒(如果)不是(照)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的),水果、下酒菜(如果)不是远方的珍贵奇异之品,食物(如果)不是(很)多品种,食具(如果)不是(摆)满桌子,(就)不敢约会招待客人朋友。(为了约会招待)往往(先要用)几个月(的时间)准备,然后(才)敢发请柬。如果有人不这样做,人们(都)争着非议他,认为(他)没有见过世面,舍不得花钱。因此不跟着习俗顺风倒的(人),(就)少了。唉,风气败坏得像这样,居高位有权势的人虽然不能禁止,(难道能)忍心助长这种恶劣风气吗?

又听说从前张文节当宰相(时),自己生活享受如同(以前)当河阳节度判官时(一样),亲近的人有的劝他说:“您现在领取的俸禄不少,可是自己生活享受(却)像这样(节俭),您虽然自己知道(自己)确实(是)清廉节俭,(但是)外人(对您)很有讥评,说您如同公孙弘盖布被子那样矫情作伪,您应该稍稍随从众人(的习惯做法才好)。”(张文节)公叹息说:“我今天的俸禄(这样多),即使全家(穿)绸缎的衣服,(吃)珍贵的饮食,还怕不能做到(吗)?但是人们的常情,由节俭进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进入节俭(却)困难(了)。我今天的(高)俸禄哪能长期享有(呢)?(我)自己(的健康)哪能长期保持(呢)?(如果)有一天(我罢官或病死了,情况)与现在不一样,家里的人习惯于奢侈生活已经很久,不能立刻节俭,(那时候)一定会(因为挥霍净尽而)弄到饥寒无依。”唉!大的有道德才能的人深谋远虑,哪里(是)凡庸的人所(能)比得上的呢!其他因为节俭而立下(好)名声,因为奢侈而自招失败的事例(还很)多,不能统统列举,姑且举几个人用来教诲你。你不但本身应当履行(节俭),(还)应当以(节俭)教诲你的子孙,使他们了解前辈的(生活)作风习俗。

11~15.【答案】B、B、B、【参考答案】(1)太子失败后,秦王责备魏徵说:“你为什么让我们兄弟互相争斗?”

(2)左右近臣有人诋毁魏徵偏袒亲戚朋友,太宗派遣温彦博讯问此事,与事实不符。、【参考答案】虑壅蔽,则思兼听以明情;见可欲,则思知止以恤人;惧奢侈,则思兢惧以戒约。【解析】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时逢窦建德攻陷黎阳,抓获魏徵,授予伪职为起居舍人。建德失败后,隐太子引荐他任太子洗马。魏徵见秦王功高,暗地劝说隐太子早定对策。

“获”的宾语是“征”,应在“征”后断句,排除CD;

“隐太子”是一个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

故选B。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与‘疏’同义”错误,二者虽均为封建时代臣子对皇帝陈述意见或说明事情的一种文体,但二者并非同义。“疏”的特点是分条陈述。

故选B。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B.“上呈奏章200多次”错误,“凡二百余奏”的意思是“共上奏二百多项提议”,并非“200多次”。

故选B。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得分点:“王责谓曰”,省略句,秦王责备魏徵说;“阋”,使……争斗;“奈何”,为什么。

(2)得分点:“左右”,左右近臣;“党”,偏袒;“按讯”,审问。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及仿写句子的能力。

“征曰:‘君所以明,兼听也;所以暗,偏信也。秦二世隐藏其身,以信赵高,天下溃叛而不得闻;梁武帝信硃异,侯景向关而不得闻;隋炀帝信虞世基,贼遍天下而不得闻。故曰,君能兼听,则奸人不得壅蔽,而下情通矣。’”是劝谏太宗“兼听则明”。

“郑仁基息女美而才,皇后建请为充华,典册具。或言许聘矣。征谏曰:‘陛下处台榭,则欲民有栋宇;食膏梁,则欲民有饱适;顾嫔御,则欲民有室家。今郑已约昏,陛下取之,岂为人父母意!’”是劝谏太宗要体恤百姓。

“征曰:‘隋惟责不献食,或供奉不精,为此无限,而至于亡。故天命陛下代之,正当兢惧戒约,奈何令人悔为不奢。若以为足,今不啻足矣;以为不足,万此宁有足邪?’”是劝谏太宗要戒奢侈,谨慎戒惧,约束自己。

然后仿照“十思”的语言形式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魏征字玄成,是魏州人。幼丧双亲,胸怀大志,学贯古今。最初武阳郡丞元宝藏起兵响应李密,让魏征典掌文书。后被李密任用。魏征向李密献上十条计策,李密不能采用。后来随同李密来到京师,很长时间也没出名。魏征便请求安抚山东地区,朝廷升任他为秘书丞,他便驾乘驿车急驰至黎阳。时逢窦建德攻陷黎阳,抓获魏征,授予伪职为起居舍人。建德失败后,隐太子引荐他任太子洗马。魏征见秦王功高,暗地劝说隐太子早定对策。太子失败后,秦王责备魏征说:“你为什么让我们兄弟互相争斗?”魏征回答说“:太子早些听我的话,就不会死于今天的祸事了。”秦王器重他敢于直言,没有怨恨之意。秦王即帝位后,拜魏征为谏议大夫,封为巨鹿县男。这时,河北州县曾侍奉过隐太子与巢王的人自觉不安,往往藏匿谋乱。魏征告知太宗说“:不示以至公之意,祸患就不能解除。”太宗说:“你去安抚晓谕河北人士吧。”出使回来,太宗很高兴,和他日益亲近,有时引至卧室,询问天下之事。魏征也认为这种赏识是不世之遇,便说尽心中想法而毫无隐讳,共上奏二百多项提议,全都切实可行合乎太宗之意。由此任职为尚书右丞,兼任谏议大夫。左右近臣有人诋毁魏征偏袒亲戚朋友,太宗派遣温彦博讯问此事,与事实不符。太宗接着问“:做君主的人怎样做才能明,犯何过失才会暗?”魏征说:“君主之所以明,在于多方听取意见;之所以暗,在于偏听偏信。秦二世身居深宫,偏信赵高,天下散乱而不得闻;梁武帝偏信朱异,侯景即将攻城而不得知;隋炀帝偏信虞世基,盗贼四起而不知晓。所以说,君主如能多方听取意见,奸臣就蒙蔽不了君主,下情就能上达朝廷。”郑仁基女儿既漂亮又有才华,皇后建议娶她进宫为充华,典册都已具办。有人说她已定下婚约。魏征进谏道:“陛下居于楼台,就应让百姓有居室;吃美食,就应让百姓吃饱饭;看到身边的侍妾,就应让百姓有室家。如今郑女已许配人家,陛下娶她进宫,难道是为民父母的意思吗!”太宗沉痛地责备自己,立即停止册封之事。贞观十年,魏征被任命为侍中。后来太宗出巡洛阳,进驻昭仁宫,对地方官多所谴责。魏征说:“隋朝因为责备郡县不进食物,或是供物不够精美,为此事而无节制,以致灭亡。所以上天命陛下取而代之,正应谨慎戒惧,约束自己,怎能让人因供应不奢侈而悔恨呢!如认为充足,如今就很充足了;如认为不足,比这多一万倍也会不知满足!”太宗吃惊地说:“没有你,我听不到这样的话。”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重。等到魏征去世,太宗亲临哭吊,为他悲痛,停止朝会五天。赐谥号文贞,让魏征陪葬昭陵。(节选自《新唐书•列传二十二》,有删减)

统治天下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非常注意加强自我修养,谦虚出世、自律言行,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君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得像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寿,皇上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明亮的耳、眼,减损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6~20.【答案】D、B、B、C、【参考答案】《促织》结尾“异史氏曰”揭露了天子一时的嗜好引发各级官员为讨好皇帝,从而搜刮贡物,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正因为一举一动皆关乎天下百姓的命运,更要审慎入微。

《谏太宗十思疏》第二段论证了人君的重要作用,人君治国出现怠惰疏忽之意,国政就会面临危机,需要保持对自身的反思,时时殷忧,才能保持圣明。百姓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为民心向背对于国家安危有着重要作用。君主应警惕和克制权位和欲望,不能劳民伤财。

立论相近,《促织》以批判和讽刺为主,《谏太宗十思疏》以劝谏和勉励为主。【解析】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结合前后文内容分析,“臣虽下愚,知其不可”与“况于明哲乎?”之间为递进关系。且要与“况”搭配,应为“而”。而况,连词,表示更进一层。

ABC都不能与“况”搭配,且BC不表示递进。

故选D。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表现出勇于批评唐太宗失德的气概”错。结合“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可知,劝谏对象是“凡百元首”,即所有的君主;且主要不是为了批评指责,而是为了劝谏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故选B。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结合“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可知,“处在深重的忧虑中”是君主“取易”的原因,而不是“守难”的原因。

故选B。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

C.“批判以虫致富的无情”错。作者对底层百姓的遭遇充满了深刻的同情,并非对成名一家得以富贵有讽刺和批判之意。

故选C。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主要观点的能力。

《促织》通过主人公成名从悲到喜、喜极生悲、悲极复喜,祸福转化的奇特故事情节,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统治者“宫廷”的骄奢淫逸,以及各级官吏的媚上责下“假此科敛丁口”等等罪责,同时也提示了封建社会制度本身的黑暗和腐朽性。结尾评论说“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意思是“皇帝偶尔使用一件东西,未必不是用过它就忘记了;然而下面执行的人却把它作为一成不变的惯例。加上官吏贪婪暴虐,老百姓一年到头抵押妻子卖掉孩子,还是没完没了。所以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老百姓的性命,不可忽视啊!”正因为一举一动皆关乎天下百姓的命运,更要审慎入微。

《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