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方案设计与实施,力学论文_第1页
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方案设计与实施,力学论文_第2页
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方案设计与实施,力学论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方案设计与实施,力学论文内容摘要:文章以某高层建(构)筑物为例,具体阐述了建筑物沉降观测的方案设计、监测施行、数据分析、监测报告等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以期为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工作施行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关键词语:建筑物;沉降观测;监测报告;应用研究;Abstract:Takingahigh-risebuildingasanexample,thispaperexpoundsindetailtheapplicationandresearchofthekeytechnologiesofbuildingsettlementobservation,suchasschemedesign,monitoringimplementation,dataanalysis,monitoringreportandsoon,inordertoprovidesomereferencefortheimplementationofsettlementobservationofbuildings(structures).随着社会对高层建筑物的安全性要求不断提高,建筑物沉降观测也越来越被重视,因而,根据建筑物的情况设计一个合理的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方案尤为重要[1]。准确和可靠的观测成果能够保证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的安全[2]。固然变形监测分为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但牵涉高层建筑物的主要是垂直位移,即建筑物的沉降观测。1方案设计1.1基本技术要求工作开场前,应收集建〔构〕筑物及周围相关的地质资料,针对建筑物的特点、测区条件以及任务要求,设计沉降观测方案,包括监测网点布设,监测等级、监测周期〔确保每期的观测要求一样〕、项目预警值以及仪器设备确实定,监测施行等。1.2监测等级及精度变形监测的等级及精度要求决定于建筑物设计时确定的变形允许值大小,只要建〔构〕筑物的沉降值不超过变形允许值,才能确保工程的安全。变形监测中的观测值中误差应小于变形允许值的1/10~1/20,而建筑物的设计一般都要求变形允许值,但也有例外。因而,我们要严格执行(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21〕,高层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变形测量级别为二级,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为0.5mm。1.3监测网点布设1.3.1变形监测网点(1〕基准点,是变形监测的基准,必须布设在变形影响区域外且稳固可靠的位置。(2〕工作基点,是能直接测定观测点的控制点,在一个周期内应保持稳定,可选在便于使用且稳固的位置。(3〕变形监测点,布设在建〔构〕筑物的基础构造等能反映变形特征的敏感位置,观测标志采用隐蔽式沉降观测标志。1.3.2监测基准网监测〔高程〕基准网由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组成,每半年要复测一次。当对监测成果的可靠性产生怀疑时,应及时检核基准网。高程基准网,采用二级〔等〕水准测量方式方法观测,布设成内部闭合环。1.3.3变形监测网变形监测网由部分基准点、工作基点和变形观测点组成。变形观测点要布设在各建〔构〕筑物变形比拟敏感的部位。1.4监测周期确定监测周期确实定应根据建〔构〕筑物的沉降特征、沉降速率、观测精度及外界影响因素等综合确定。监测经过中,建〔构〕筑物发生显著变化时,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2变形监测施行2.1技术道路利用已有测绘成果资料或在测区内选取高程基准点,水准网联测进行二级〔等〕水准测量建立高程基准网,然后利用精致细密水准仪〔LeicaDNA03电子水准仪〕通过测量各变形监测点的高差等观测值来测定变形,进而完成对工作基点、变形观测点的周期性观测。2.2高程基准网测量2.2.1高程基准点的埋设本文以某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为例,在高层建筑物区域外、位置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区域埋设4个高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埋设的基准点应该易于安装标尺,便于进行水准测量。2.2.2水准观测(1〕水准观测根据二级水准测量的观测方式,有关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2的规定:表1水准观测的要求表2水准观测的限差(2〕水准记录采用仪器内置的专业水准记录软件,实现电子记录。(3〕外业观测要求。二级水准的观测方式方法根据二等水准的观测方式方法,各测段均进行往返测,返测与往测观测顺序相反。往测时:奇数站为后-前-前-后顺序、偶数站为前-后-后-前顺序;返测时:奇数站为前-后-后-前顺序、偶数站为后-前-前-后顺序。一般观测要求根据规范执行。假如在各期监测经过中发现的相邻监测点之间的高差变动大、附近建筑物基础、墙体等出现裂缝等情况,应做好巡查记录,立即向甲方报告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2.2.3基准点高程计算(1〕因观测区域范围较小,计算时在观测的测段高差中不参加任何改正,取各次观测平均值。(2〕利用已有成果或选择一个基准点作为起算数据,用平差易2005软件录入水准测量观测数据进行平差计算,得到各基准点高程。2.3变形监测点测量2.3.1变形观测点的埋设要求(1〕变形观测点应布置在便于观测和长期保存的位置。(2〕变形观测点的埋设:主要建〔构〕筑物的每个敏感位置均布设一个沉降观测点,标志埋设在主要建〔构〕筑物墙体内,标心采用长150mm20mm的圆钢制作而成,外露50-70mm。(3〕甲方需协助乙方完成工作基点和变形监测点的设置安装工作,同时保证工作基点和变形监测点不能被毁坏,还应保证乙方的监测人员顺利进入现场以及工作时的安全。2.3.2监测点观测方式方法高层建筑物监测点观测按二级变形测量的精度要求施测,观测要求与2.2高程基准网测量一致。沉降观测点采用LeicaDNA03型电子水准仪,配合条码尺,采用水准测量方式方法进行外业观测作业。水准道路以高程基准点作为起始点,经各沉降观测点,回到原高程基准点,组成闭合环。测站的观测在本站各项限差不超限时,继续下一站观测。对水准数据进行平差处理,获得各监测点的高程值。某高层建筑物的成果数据见表3。表3某高层建筑物的成果数据图1某高层建筑物的沉降值曲线图3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3.1观测数据处理每期变形观测结束后,剔除有粗差的观测数据,检查作为起算点的基准点稳固情况,确保观测数据、起算点准确无误。采用严密的平差计算方式方法,对获取的观测数据进行平差处理,再计算各种变形量。利用变形量数据,进行变形分析,可以建立变形模型,对引起变形的原因做出分析和解释,对变形的发展趋势进行预估。3.2监测资料分析(1〕作图分析,将观测数据按时间顺序绘制成经过线。(2〕统计分析,用统计方式方法计算各观测物理量,分析观测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周期性、相关性和发展趋势。(3〕比照分析。将监测网的周期观测数据、观测成果进行汇总,然后用Excel处理,计算监测点的高程,将每次观测数据与上次观测数据、初次观测数据比照,以及周期间的叠合分析,得到各监测点的垂直沉降值,绘制沉降值曲线图,以便更好的反映各期下沉情况,对其进行相关分析,确定变形经过和趋势[3]。图1是某高层建筑物的沉降值数据以及沉降值曲线图。4监测报告监测报告是反映建筑物沉降观测结论性的报告,对建筑物的施工及运营安全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监测报告主要有项目的工程大概情况、技术标准、采用基准、监测项目、监测等级及精度、监测方式方法、监测成果质量评价、各监测项目的变形监测成果、结论与建议。华而不实,结论与建议是监测报告中最重要的一环,本文中建筑物沉降观测的结论能够如下描绘叙述:由各期变形监测数据成果可知:在4月15日-12月1日的监测经过中,所有变形监测点最后100d最大沉降速率:0.017mm/d。由上述数据可知,所有监测项目的变形监测点最后100d的最大沉降速率均小于0.04mm/d。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21〕中建筑沉降到达稳定状态可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断定。当最后100d的最大沉降速率小于0.04mm/d时,可以为已到达稳定状态[4]。因而,经断定得出结论:该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点的变形〔沉降〕已到达稳定状态。5结束语本文阐述了在高层建〔构〕筑物沉降观测中的方案设计、监测施行、数据分析、监测报告等关键技术应用研究,已在多个项目中实际应用,以其为沉降观测工作施行提供一定的参考。以下为参考文献[1]李秀峰.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及工程应用结果分析[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