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2021届⾼三第⼆次模拟考试语⽂试卷(5⽉17⽇)⼀、现代⽂阅读(35分)(⼀)现代⽂阅读I(本题共5⼩题,19分)阅读下⾯的⽂字,完成下⾯1~5题。材料⼀:最近,北上⼴深等⼀线城市⼏乎同时推出了以落户优惠主导的⼈才政策,其意图显然在于吸引各类优秀⼈才。毫不夸张地说,在这些城市之间正进⾏着⼀场空前的“抢⼈⼤战”。近年来,总有⼈觉得北上⼴深这些⼀线城市实在是太⼤了,甚⾄主张控制城市的⼈⼝规模。但实际上,中国的⼀线城市不是偏⼤⽽是偏⼩了。就⼈⼝⽽⾔,世界上最⼤的城市是东京,有3700万居民;⾸尔都市圈有2300万居民,⽽且还在增长过程中。中国的⼈⼝是⽇本的10倍,韩国的27倍。然⽽,中国最⼤的两个城市上海和北京,分别只有2400多万⼈和2100多万⼈。对于中国这样⼀个⼈⼝⼤国的创新中⼼来说,这样的规模实在太⼩了。未来应该以上北⼴深为中⼼发展连⽚的3个都市圈,形成京津都市圈、上海—杭州湾都市圈和⼴深珠都市圈。同时也应该让⼆线城市⼤幅度扩容,这样才能把集聚效应充分发挥出来。整体⽽⾔,中国城市⼈⼝占⽐越来越⾼已成为必然趋势。未来会有更多的⼈⼝从农村流向城市,以及从⼩城市流向⼤城市。⽬前出现的“抢⼈⼤战”,会导致更多的优秀⼈才集中到⼀起,然后在创新创业等领域内形成良好的集聚效应。对此,我们完全可以报以乐观的态度。但另⼀⽅⾯,正当“抢⼈⼤战”进⾏得如⽕如荼之际,各地对于集聚效应和⼈⼝规模的意义却未必有充分认识。就在努⼒争取⾼端⼈才的同时,却还存在着⽤⾏政指令来限制特⼤城市⼈⼝规模的做法,给⼈以⼀种⾃相⽭盾的感觉。⽽且,⽬前抢⼈的城市⼤都侧重于争夺顶端的⼈才,但城市不仅需要位于⾦字塔尖的⼈⼒资源,也需要⼤量的普通劳动者。⾦融和⾼科技⾏业离不开餐饮、保洁、安保、快递等服务业的⽀撑。要知道,中国⽬前的现实⼈⼝分布距离理想状态还有很⼤差距,⼀⼆线城市也还存在很⼤的发展空间。限制⼤城市发展的做法,⾮但不符合经济规律,还可能导致⾼房价、留守⼉童等⼀系列问题。当然,城市的不断扩容,也不能只是从外部吸引⼈才,更需要在根本上提⾼⽣育率。中国现在的⽣育率只有1.3左右,这个数据意味着每代⼈减少40%的⼈⼝规模。长此以往,以后⽆论⼀⼆线城市都将⾯临⽆⼈可抢的困境,中国在⼈⼝规模和集聚效应⽅⾯的优势也会被不断减弱。(摘编⾃梁建章、黄⽂政《从“抢⼈⼤战”看中国城市发展格局》)材料⼆:⼈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放眼世界,⼈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的竞争;纵观国内,⼈才竞争更是城市实⼒的竞争,谁拥有⼈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2017年以来,国内⼈才竞争持续升温,由“新⼀线”城市率先发起,随后蔓延⾄全国⼏⼗个城市。这些城市先后颁布⼈才新政,为争夺⼈才出台⼀系列优惠政策,掀起了⼀场空前的“⼈才争夺战”。尤其是党的⼗九⼤以后,⼈才竞争愈加激烈,各地⽅政府拿出“真⾦⽩银”“珠宝软⽟”表达对⼈才的满腔热情和强烈渴求。在这场席卷全国的“⼈才争夺战”中,是否该去“争夺”⼈才?“争夺”什么样的⼈才?“争夺”来的⼈才能留得住吗?该如何⽤和留?这都是值得各地政府深⼊思考和认真研究的问题。政策的激励与吸引带来的是短期效应,⽽引进⼈才是⼀个系统⼯程,只有建⽴长效的⼈才⼯作机制,才能使“⼈才争夺战”的积极效应更好地发挥出来,城市才能获得长远发展优势。⼈才政策不能流于表⾯,做表⾯⽂章,先把⼈引进来再说,⽽应该科学、精准地规划⼀系列可持续的政策措施。⼈才⼯作也不应是政绩⼯程,在短时间内吸引⼤批⼈才不是最终⽬标,不应⽤⼈才引进的绝对数量来衡量“⼈才争夺战”的战果和成效,在关注⼈才引进数量的同时还应关注⼈才贡献率。应该看到学历落户并不等同于获得了相应的就业⼯作岗位,新增就业岗位数量是否与新落户⼈才数相匹配、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与新落户⼈才的专业特长是否对⼝等,还需要就业市场的进⼀步检验。的就业岗位与新落户⼈才的专业特长是否对⼝等,还需要就业市场的进⼀步检验。⼀些地⽅政府在制定⼈才政策时,过于强调户籍政策和各类补贴,认为拿出户⼝、房⼦和待遇才能引进⼈才,⽚⾯地将⼈才与⾦钱、住房等物质利益挂钩,扭曲了⼈才政策的本质,偏离了⼈才引进的初衷。事实上,本⼟⼈才对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起主要推动作⽤,要摒弃“只有外来和尚才会念经”的观念。在精准引进外来⼈才的同时,要善于发现、发掘、培养和使⽤本⼟⼈才,整合优化已有的存量⼈才。要以平等的原则对待外来⼈才与本⼟⼈才,将本⼟⼈才的各项保障⼯作做好、做到位,注意不要过于拉⼤两者之间收⼊、住房等待遇的差距,造成不公平感⽽引起本⼟⼈才的流失,或因内部排挤导致外来⼈才留不住。只有内外兼顾,才能充分调动本⼟⼈才和引进⼈才的积极性,达到互补互持的双赢效果。总之,如⽕如荼的“⼈才争夺战”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风向标,是地⽅政府在内外因的双重推动下谋求⾃我发展的必然选择。⼈才竞争,关键不在于出台多少政策,⽽在于政策的速度与温度。对于城市来说,引才政策起催化作⽤,城市经济起强化作⽤,⽣态环境起固化作⽤,三者有机结合,才能让⼈才⾃由有序流动,才能使⼈才为城市发展所⽤。(摘编⾃张晓明等《“⼈才争夺战”之冷思考》)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3分)A.中国的城市⼈⼝规模还不太理想,因此要⼤⼒发展以上北⼴深为中⼼的三⼤都市圈,并让⼆线城市⼤幅扩容。B.各地对于集聚效应和⼈⼝规模的意义认识均不⾜,表现为有的地⽅只注重引进⾼端⼈才,忽视了普通的劳动者。C.各地“⼈才争夺战”的战果和成效如何评价,并不看⼈才引进的数量,⽽是要看引进⼈才的贡献率。D.⼈才引进要与培养本⼟⼈才统筹兼顾。如果将其与⾦钱、住房等物质利益挂钩,扭曲了政策的初衷。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3分)A.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仍在推进,更多优秀⼈才将因“抢⼈⼤战”⽽集中,推动创新创业领域内形成良好的集聚效应。B.限制⼤城市发展会加剧⾼房价、留守⼉童等系列问题。城市需要不断扩容,在发展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C.⼈才已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它不仅决定着城市竞争⼒,更关乎综合国⼒的竞争,这是材料⼆的论述背景。D.材料⼀列举了我国当前⼈⼝⽣育率的数据,既直观具体,提⾼了可信度,⼜有预见性地指出了⼈⼝危机对城市发展的制约。3.下列各项所述措施中,不符合材料⼆作者主张的⼀项是()(3分)A.安康市某医院根据⾼层次⼈才特点和承担任务情况,探索实⾏协议⼯资制、年薪制、项⽬⼯资制等灵活多样的分配⽅案。B.深圳市某街道办辖区内⾼新企业较多,对⾼层次⼈才的需求迫切,录⽤了多名来⾃清华⼤学、北京⼤学等知名⾼校的研究⽣。C.余杭区根据⼈才特长、专业背景安排岗位,制定“⼀⼈⼀策”培养⽅案:到职⼀年后,组织部门通过考察,再根据个⼈意愿作⼆次分配。D.浙江某⾼校在招聘公告中特别注明:讲师岗位“同等学历条件下,有海外著名⾼校留学经历者优先,薪酬上浮20%”。4.材料⼀的⼆、三两段是如何使⽤驳论这种论证⽅法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5.同样是探讨“抢⼈⼤战”,材料⼀与材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现代⽂阅读II(本题共4⼩题,16分)阅读下⾯的⽂字,完成下⾯6~9题。阅读下⾯的⽂字,完成下⾯6~9题。⼗⼋岁出门远⾏(节选)余华柏油马路起伏不⽌,马路像是贴在海浪上。这年我⼗⼋岁,我在这条路上⾛了整整⼀天,可是我⼀点也不累。黄昏就要来了,但是我还没⾛进⼀家旅店。公路⾼低起伏,那⾼处总在诱惑我,诱惑我没命奔上去看旅店。这⼀次我看到了,看到的不是旅店⽽是汽车。汽车是朝我这个⽅向停着的,停在公路的低处。司机的脑袋我看不见,他的脑袋正塞在车头⾥。车箱⾥⾼⾼堆着箩筐,我想着箩筐⾥装的肯定是⽔果。我兴致勃勃地跑了过去,向司机打招呼:“⽼乡,你好。”司机好像没有听到,仍在弄着什么。“⽼乡,抽烟。”这时他才使了使劲,将头从⾥⾯拔出来,并伸过来⼀只⿊乎乎的⼿,夹住我递过去的烟。我赶紧给他点⽕。他将烟叼在嘴上吸了⼏⼝后,⼜把头塞了进去。于是我⼼安理得了,他只要接过我的烟,他就得让我坐他的车。不⼀会他修好了车,就盖上车盖跳了下来。我赶紧⾛上去说:“⽼乡,我想搭车。”不料他⽤⿊乎乎的⼿推了我⼀把,粗暴地说:“滚开。”我⽓得⽆话可说,他却慢悠悠地打开车门钻了进去,然后发动机响了起来。我知道要是错过这次机会,将不再有机会。于是我跑到另⼀侧,也拉开车门钻了进去。我准备与他在驾驶室⾥⼤打⼀场。然⽽他却笑嘻嘻地⼗分友好地看起我来,这让我⼤惑不解。我舒服地坐在座椅上,看着窗外,和司机聊着天。现在我和他已经成为朋友了。我已经知道他是在个体贩运。这汽车是他⾃⼰的,箩筐⾥的苹果也是他的。现在我根本不在乎什么旅店,这汽车这司机这座椅让我⼼安⽽理得。可是这汽车抛锚了。于是他⼜爬到车头上去了,脑袋⼜塞了进去。过了⼀会他把脑袋拔了出来,把车盖盖上。“修好了?”我问。“完了,没法修了。”他说。我想完了,“那怎么办呢?”我问。“等着瞧吧。”他漫不经⼼地说。我仍在汽车⾥坐着,不知该怎么办。眼下我⼜想起什么旅店来了。司机这时在公路中央做起了⼴播操,他从第⼀节做到最后⼀节,做得很认真。我在⾥⾯也坐不住,于是,打开车门也跳了下去。我在想着旅店和旅店。这个时候我看到坡上有五个⼈骑着⾃⾏车下来,每辆⾃⾏车后座上都⽤⼀根扁担绑着两只很⼤的箩筐。那五个⼈骑到我跟前时跳下了车,我很⾼兴地迎了上去,问:“附近有旅店吗?”他们没有回答,⽽是问我:“车上装的是什么?”我说:“是苹果。”他们五⼈推着⾃⾏车⾛到汽车旁,有两个⼈爬到了汽车上,接着就翻下来⼗筐苹果,下⾯三个⼈把筐盖掀开往他们⾃⼰的筐⾥倒。我⼀时间还不知道发⽣了什么,那情景让我⽬瞪⼝呆。我明⽩过来就冲了上去,责问:“你们要⼲什么?”他们谁也没理睬我,继续倒苹果。我上去抓住其中⼀个⼈的⼿喊道:“有⼈抢苹果啦!”这时有⼀只拳头朝我⿐⼦上狠狠地揍来了,我被打出⼏⽶远。爬起来⽤⼿⼀摸,⿐⼦软塌塌地不是贴着⽽是挂在脸上了,鲜⾎像是伤⼼的眼泪⼀样流。司机此刻正在慢慢地散步,我朝他喊:“你的苹果被抢⾛了!”可他根本没注意我在喊什么,仍在慢慢地散步。这时候,坡上⼜有很多⼈骑着⾃⾏车下来了,每辆车后都有两只⼤筐,骑车的⼈⾥⾯有⼀些孩⼦。他们蜂拥⽽来,⼜⽴刻将汽车包围。他们都发疯般往⾃⼰筐中装苹果。才⼀瞬间⼯夫,车上的苹果全到了地下。那时有⼏辆⼿扶拖拉机从坡上隆隆⽽下,跳下⼀帮⼤汉开始往拖拉机上装苹果,那些空了的箩筐⼀只⼀只被扔了出去,所有⼈都像蛤蟆似地蹲着捡苹果。我⼤声骂着:“强盗!”扑了上去。于是有⽆数拳脚前来迎接,我全⾝每个地⽅⼏乎同时挨了揍。我想叫唤⼀声,可嘴巴⼀张却没有声⾳。我开始⽤眼睛去寻找那司机,这家伙此刻正站在远处朝我哈哈⼤笑。那个时候我连愤怒的⼒⽓都没有了。我只能⽤眼睛看着这些使我愤怒极顶的⼀切。我最愤怒的是那个司机。坡上⼜下来了⼀些⼿扶拖拉机和⾃⾏车,他们也投⼊到这场浩劫中去。我看着他们将车窗玻璃卸了下来,将轮胎卸了下来,⼜将⽊板橇了下来。轮胎被卸去后的汽车显得特别垂头丧⽓,它趴在地上。我看着地上越来越⼲净,⼈也越来越少。现在只有⼀辆⼿扶拖拉机还停在趴着的汽车旁。有⼏个⼈在汽车旁看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拿⾛。看了⼀阵后才⼀个⼀个爬到拖拉机上,于是拖拉机开动了。这时我看到那个司机也跳到拖拉机上去了,他在车⽃⾥坐下来后还在朝我哈哈⼤笑。我看到他⼿⾥抱着的是我那个红⾊的背包。他把我的背包抢⾛了。背包⾥有我的⾐服和我的钱,还有⻝品和书。可他把我的背包抢⾛了。我看着拖拉机爬上了坡,然后就消失了,我这时⼜饥⼜冷,可我现在什么都没有了。天⾊完全⿊了,四周什么都没有,只有遍体鳞伤的汽车和遍体鳞伤的我。我打开车门钻了进去,座椅没被他们撬去,这让我⼼⾥稍稍有了安慰。我就在驾驶室⾥躺了下来。我闻到了⼀股漏出来的汽油味,那⽓味像是我⾝内流出的⾎液的⽓味。外⾯风越来越⼤,但我躺在座椅上开始感到暖和⼀点了。我感到这汽车虽然遍体鳞伤,可它⼼窝还是健全的,还是暖和的。我知道⾃⼰的⼼窝也是暖和的。我⼀直在寻找旅店,没想到旅店你竟在这⾥。我躺在汽车的⼼窝⾥,想起了那么⼀个晴朗温和的中午,那时的阳光⾮常美丽。我记得⾃⼰在外⾯⾼⾼兴兴地玩了半天,然后我回家了,在窗外看到⽗亲正在屋内整理⼀个红⾊的背包,我扑在窗⼝问:“爸爸,你要出门?”⽗亲转过⾝来温和地说:“不,是让你出门。”“让我出门?”“是的,你已经⼗⼋了,你应该去认识⼀下外⾯的世界了。”后来我就背起了那个漂亮的红背包,⽗亲在我脑后拍了⼀下,就像在马屁股上拍了⼀下。于是我欢快地冲出了家门,像⼀匹兴⾼采烈的马⼀样欢快地奔跑了起来。⼀九⼋六年⼗⼀⽉⼗六⽇6.下列对⼩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3分)A.⼗⼋岁的“我”初次出门远⾏,⾯对陌⽣的环境,涉世不深的“我”容易被眼前新鲜的事物所吸引,出门对“我”⽽⾔是⼀件快乐的事情。B.汽车抛锚,哄抢苹果的⼈打伤了阻拦的“我”,苹果的真正主⼈——司机漠不关⼼,还拿⾛我的⾏李离去,“我”孤零零地站在汽车前,遍体鳞伤。C.在遭遇世界给“我”的残酷的成⼈礼之后,“我”坐回汽车,孤独⽽⼜痛苦,⼗分想念家中的温暖,这是⼀场失去所有的、失败的旅程。D.⼩说通过“我”的经历和思考,揭⽰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以及成长的艰⾟,⽣动地揭⽰了世界的荒诞⽆常和青年⼈在这种荒谬⼈⽣⾯前的迷惘。7.下列对⼩说艺术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3分)7.下列对⼩说艺术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3分)A.⼩说开头写“我”出门远⾏后,⾛在⼀条起伏不⽌的马路上。这条路象征着⼀条荒芜迷茫的⼈⽣路,“我”在路上孤独⾏⾛,⽆⼈能询问、依靠,象征了青年初踏⼊社会时的⽆助。B.⼩说以出门远⾏的所见所感为线索,⽤了倒叙的⼿法,把故事的起因放在了结尾,除了与前⽂对照外,也给了⼩说⼀抹亮⾊——少年新的成长之路,现在才刚刚开始。C.⼩说中青春初旅的兴奋欢快与荒诞⼈⽣的阴暗丑陋构成鲜明的反差和剧烈的碰撞,使⼩说具有很强的审美张⼒。D.⼩说没有过于华丽的词藻,不带有过于强烈的感情⾊彩,但就是这种简单的⽅式,这种趋近虚⽆的状态,使得他的⽂字有了⽆限的可能。8.出门远⾏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不合情理的事?这种荒诞性的描写,有何作⽤?(6分)9.“我”找到⼀直在找寻的“旅店”了吗?“旅店”在⼩说中有什么象征意义?(4分)⼆、古代诗⽂阅读(35分)(⼀)⽂⾔⽂阅读(本题共5⼩题,20分)阅读下⾯的⽂字,完成下⾯10~14题。三习⼀弊疏(清)孙嘉淦事当极盛之际,必有阴伏之机。其机藏于⾄微,⼈不能觉。⽽及其既著,遂积重⽽不可退。此其间有三习焉,不可不慎戒也。主德清则⾂⼼服⽽颂,仁政多则民⾝受⽽感。出⼀⾔⽽盈廷称圣,发⼀令⽽四海讴歌。在⾂民原⾮献谀,然⽽⼈君之⽿,则熟于此矣。⽿与誉化,匪誉则逆,故始⽽匡拂者拒,继⽽⽊讷者厌,久⽽颂扬之不⼯者亦绌矣。是谓⽿习于所闻,则喜谀⽽恶直。上愈智则下愈愚,上愈能则下愈畏。趋跄谄胁,顾盼⽽皆然。免冠叩⾸,应声⽽即是。在⾂⼯以为尽礼,然⽽⼈君之⽬,则熟于此矣。⽬与媚化,匪媚则触。故始⽽倨野者斥,继⽽严惮者疏,久⽽便辟之不巧者亦忤矣。是谓⽬习于所见,则喜柔⽽恶刚。敬求天下之⼠,见之多⽽以为⽆奇也,则⾼⼰⽽卑⼈。慎办天下之务,阅之久⽽以为⽆难也,则雄才⽽易事。质之⼈⽽不闻其所短,返之⼰⽽不见其所过。于是乎意之所欲,信以为不逾,令之所发,概期于必⾏矣。是谓⼼习于所是,则喜从⽽恶违。三习既成,乃⽣⼀弊。何谓⼀弊?喜⼩⼈⽽厌君⼦是也。今夫进君⼦⽽退⼩⼈,岂独三代以上知之哉?虽叔.季.之主,临政愿治,孰不思⽤君⼦。且⾃智之君,各贤其⾂,孰不以为吾所⽤者必君⼦,⽽决⾮⼩⼈?乃卒于⼩⼈进⽽君⼦退者,⽆他,⽤才⽽不⽤德故也。德者君⼦之所独,才则⼩⼈与君⼦共之,⽽且胜焉。语⾔奏对,君⼦讷⽽⼩⼈佞谀,则与⽿习投矣。奔⾛周旋,君⼦拙⽽⼩⼈便辟,则与⽬习投矣。即保事考劳,君⼦孤⾏其意,⽽耻于⾔功,⼩⼈巧于迎合,⽽⼯于显勤,则与⼼习⼜投矣。⼩⼈挟其所长以善投,⼈君溺于所习⽽不觉,夫⾄于⼩⼈合⽽君⼦离,其患岂可胜⾔哉!今欲预除三习,永杜⼀弊,不在乎外,惟在乎⼼。治乱之机转于君⼦⼩⼈之进退进退之机握于⼈君⼀⼼之敬肆能知⾮则⼼不期敬⽽⾃敬不见过则⼼不期肆⽽⾃肆。敬者君⼦之招,⽽治之本。肆者⼩⼈之谋,⽽乱之阶也。然则沿流溯源,约⾔蔽义,惟望常存不敢⾃是之⼼,⽽天德王道,举不外于此矣。10.下列对⽂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3分)A.治乱之机/转于君⼦⼩⼈之进退/进退之机/握于⼈君⼀⼼之敬肆/能知⾮/则⼼不期敬⽽⾃敬/不见过/则⼼不期肆⽽⾃肆/B.治乱之机/转于君⼦⼩⼈之进退/进退之机/握于⼈君/⼀⼼之敬肆能知⾮/则⼼不期敬/⽽⾃敬不见过/则⼼不期肆⽽⾃肆/C.治乱之机/转于君⼦/⼩⼈之进退/进退之机/握于⼈君/⼀⼼之敬/肆能知⾮/则⼼不期敬/⽽⾃敬不见过/则⼼不期肆⽽⾃肆/D.治乱之机/转于君⼦/⼩⼈之进退/进退之机/握于⼈君⼀⼼之/敬肆能知⾮/则⼼不期敬⽽⾃敬/不见过/则⼼不期肆⽽⾃肆/11.下列对⽂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A.疏,有分条陈述之意,⽂中指⾂⼦呈给皇帝的奏章。古代的奏章还可以称为奏折、折⼦、奏帖或折奏等。B.四海,古代认为中国四周环海,因⽽称四⽅为“四海”,泛指天下各处,与“宇内”“六合”意思接近。C.叩⾸,也叫“叩头”。古代的叩拜之礼很有讲究。空⾸多为国君回礼⾂下之拜,顿⾸常⽤于地位相等者互相之拜。D.叔季,在⽂中的意思是弟辈。古⼈常⽤伯、仲、叔、季表⽰兄弟排⾏,伯是⽼⼤,仲是第⼆,叔是第三,季是第四。12.下列对原⽂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A.《三习⼀弊疏》鞭辟⼊⾥,层层深⼊。先剖析“三习”——喜谀恶直、喜柔恶刚、喜从恶违的形成及其后果,后指出解决办法。B.孙嘉淦敢⾔直谏。敢于指出⽬前朝廷治理存在的陋习和弊病,直⾔皇帝积习成弊“喜⼩⼈⽽厌君⼦”的现实问题,⾔辞犀利。C.《三习⼀弊疏》从理性、⼈性的⾓度,⼏乎可以说把⼩⼈、君⼦和当权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做了⼀个很好的总结,值得借鉴。D.孙嘉淦善于思考。洞悉“三习”是⽇积⽉累形成的,从君王个⼈修养的⾓度讨论⽤⼈之道,曾国藩盛赞其有“绝⼤智慧”。13.把⽂中画横线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于是乎意之所欲,信以为不逾,令之所发,概期于必⾏矣。(2)且⾃智之君,各贤其⾂,孰不以为吾所⽤者必君⼦,⽽决⾮⼩⼈?14.推究“三习”的内涵,你认为“三习”中最核⼼的是什么?并简要说明理由。要想⾰除此“习”,⽂中给出了怎样的建议。(3分)(⼆)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题,9分)阅读下⾯这⾸宋词,完成15~16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王沂孙残雪庭阴,轻寒帘影,霏霏⽟管春葭。⼩贴⾦泥,不知春在谁家。相思⼀夜窗前梦,奈个⼈、⽔隔天遮。但凄然,满树幽⾹,满地横斜。江南⾃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怎得银笺,殷勤说与年华。如今处处⽣芳草,纵凭⾼、不见天涯。更消他,⼏度春风,⼏度飞花。【注】周草窗,即周密,是词⼈的好友,他们经常结伴游越地⼭⽔。宋亡后周密湖州故家毁于兵⽕,终⾝寄寓杭州。古代根据季节⽓候的变化,⽤合于⼗⼆律的箫管⼗⼆,分别置芦苇(葭)灰于孔中,封闭室内,⽤罗縠蒙上,哪⼀节⽓到了,哪⼀律管葭灰就飞出。⼩贴⾦泥:古时习俗,在⽴春⽇贴泥⾦纸的帖⼦,上书“宜春”或诗句。15.下列对这⾸诗的赏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A.庭院背阴处尚存残雪,风也不时吹动门帘,⽟管中的葭灰飘然飞出。虽已⽴春,但处处充满残冬的寒意。B.“满树”⼆句化⽤“疏影横斜⽔清浅,暗⾹浮动⽉黄昏”,暗喻“个⼈”即诗⼈⽣活虽凄凉但性情⾼洁。C.“江南⾃是离愁苦”三句表明诗⼈与友⼈同是羁旅天涯,尚不如飞雁可归平沙,隐隐带有亡国之恨。D.“⼏度春风,⼏度飞花”采⽤“反复”这⼀⼿法抒写诗⼈深婉⽽沉郁的思想情感,韵律感强,值得玩味。16.陈廷焯评价王沂孙的词“感时伤事,缠绵温厚”,结合本诗,请分析作者表达了哪些丰富的情感。(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欧阳修《醉翁亭记》中“,”两句,描写了滁州⽼⽼少少的⾏⼈纷纷出游的热闹场⾯。(2)荀⼦《劝学》中“,”两句以雕刻为喻,说明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最终有所成就。(3)在许多古典诗⽂中,猿通常以叫声哀婉的形象出现。如“,”。三、语⾔⽂字运⽤(20分)(⼀)语⾔⽂字运⽤I(本题共3⼩题,9分)阅读下⾯⽂字,完成18~20题。歌德有⼀句名⾔:“⽣活之树常青,⽽理论往往是灰⾊的。”这道出了⼀个颠扑不破的真理,()。美学要回归⼤众丰富多彩的⽣活实践,不能单纯追求脱离现实⽣活的⾼头讲章和抽象体系。只有这样,美学才能接地⽓,获得源源不断的滋养,具有强⼤⽣命⼒。当代中国的美学理论与⼈们⽇新⽉异的艺术和审美实践还有距离,与现实⽣活的贴近度仍不够,还有⼀些需要改进之处。当代西⽅美学已出现了“⽣活转向”,即突破单纯聚焦于艺术的局限,转向⾃然与⽣活的关注,由此展开了“环境美学”“⽣活美学”的新潮。虽然西⽅的情况与我们并不完全⼀样,但美学⾛进⽣活确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美育是其中重要⼀环。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朵云在⼤⼈眼中是⼀团⽔汽,在孩⼦眼中是⼤象、城堡乃⾄⼀整个奇异世界,⽽美育就是回归对孩⼦⽣命直觉的引导,⽤美来温润孩⼦的眼睛和⼼灵。成功的美育,能让孩⼦们感受到什么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什么是中国画的“远⼭如黛、近⽔含烟”,什么是诗词书画背后的⼈⽣际遇、家国情怀。也正是在这种可感可知的审美中,引导孩⼦领略古今中外的艺术瑰宝,让美进⼊⽇常⽣活,进⽽在审美中感受我们的历史与⽂化。18.下列填⼊⽂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项是()(3分)A.那就是任何理论包括美学理论如果只满⾜于体系建构和逻辑⾃洽,⽽不关⼼现实⽣活及其变化,其结果只能是灰⾊的。B.那就是美学理论包括任何理论如果不关⼼现实⽣活及其变化,⽽只满⾜于体系建构和逻辑⾃洽,其结果只能是灰⾊的。C.如果任何理论包括美学理论只满⾜于体系建构和逻辑⾃洽,那就是不关⼼现实⽣活及其变化,其结果只能是灰⾊的。D.如果美学理论包括任何理论不关⼼现实⽣活及其变化,那就是只满⾜于体系建构和逻辑⾃洽,其结果只能是灰⾊的。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使⽤的修辞⼿法相同的⼀项是()(3分)A.⾦樽清酒⽃⼗千,⽟盘珍羞直万钱。B.⼀⽔护⽥将绿绕,两⼭排闼送青来。C.遥望洞庭⼭⽔翠,⽩银盘⾥⼀青螺。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20.⽂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语⾔⽂字运⽤II(本题共2⼩题,11分)阅读下⾯的⽂字,完成21~22题。天下棉花看中国,。新疆长绒棉因产量稀少、纤维柔长、洁⽩光泽、弹性良好,以及世界顶级品质等特性,长年供不应求。随着新疆棉花种植⾯积的不断扩⼤,种植技术的不断升级,。2013~2014年,新疆棉花的总产量达到450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6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的18左右。截⾄2020年,新疆棉花总产、单产都连续26年位居全国第⼀。早在2018年,。100亩地的棉花,以前需要10个采棉⼯⾟苦两个⽉,现在采棉机只需三个⼩时便可完成采摘。最新资料显⽰,新疆⼀台采棉机效率超过500个劳动⼒,采净率达到93。21.请⽤两个⽐喻句点赞“新疆棉花”,每句不超过20个字。(5分)22.在上⽂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庄⼦·逍遥游》中记载了这样⼀个故事。有⼀次,惠⼦对庄⼦说:我有⼀棵⼤树,⼈们都叫它樗。它的树⼲疙⾥疙瘩,树枝弯弯扭扭,不符合绳墨取直的要求。虽然⽣长在道路旁,⽊匠却看都不看它⼀眼。这棵树虽⼤,却是不材之⽊,⼈们只会鄙弃它。庄⼦微微⼀笑:先⽣实在是不善于使⽤东西啊!把它栽种在旷野之中,⼤树因为不成材,不会遭到⼑斧砍伐。你也可以悠然⾃得地徘徊于树旁,逍遥⾃在地躺卧于树下,还有什么值得困扰呢?材料⼆: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把垃圾资源化,化腐朽为神奇,是⼀门艺术。读了以上材料,你有哪些感触和思考?请以“有⽤与⽆⽤”为话题,写⼀篇⽂章。要求:选好⾓度,确定⽴意,⾃拟标题;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信息;不少于800字。语⽂参考答案1.A(B项“认识均不⾜”表述有误,原⽂说的是“各地对于集聚效应和⼈⼝规模的意义却未必有充分认识”;C项“并不看”不妥,原⽂“不应⽤⼈才引进的绝对数量来衡量“⼈才争夺战”的战果和成效,在关注⼈才引进数量的同时还应关注⼈才贡献率”意在强调⼆者的结合,不能单看绝对数量;D项原⽂说的是“⽚⾯地将⼈才与⾦钱、住房等物质利益挂钩,扭曲了⼈才政策的本质,偏离了⼈才引进的初衷”,并⾮否定以⾦钱、住房等优惠吸引⼈才这种做法。)2.B(B项“限制⼤城市发展会加剧⾼房价、留守⼉童等系列问题”表述有误,原⽂表述为“限制⼤城市发展的做法,⾮但不符合经济规律,还可能导致⾼房价、留守⼉童等⼀系列负⾯影响”。)3.D(D项中的措施对于本⼟⼈才⾮常不公平,不符合“以平等的原则对待外来⼈才与本⼟⼈才”的做法,将挫伤本⼟⼈才的积极性。)4.先直接驳斥认为中国城市规模太⼤⽽应当控制⼈⼝规模的观点;然后列举国内外翔实的数据,对⽐论证,从⽽指出中国城市规模不是太⼤⽽是太⼩。3最后⽴论,认为要发展三⼤都市圈,并⼤幅扩容⼆线城市。5.材料⼀侧重于论述“抢⼈⼤战”对城市扩容的积极影响,同时也指出要关注普通劳动者,提⾼⽣育率。材料⼆侧重于探讨建⽴⼈才⼯作的长效机制,平等对待本⼟⼈才与引进⼈才。6.C(“我感到这汽车虽然遍体鳞伤,可它⼼窝还是健全的,还是暖和的。我知道⾃⼰的⼼窝也是暖和的。我⼀直在寻找旅店,没想到旅店你竟在这⾥。”由此可以看出,这次的经历,“我”是有认识和收获的,是对“你已经⼗⼋了,你应该去认识⼀下外⾯的世界了”的呼应。这并不是⼀次失去所有的失败的旅程。最后对家的回忆是在思考⽗亲让他出门的⽬的。)7.B(⼩说的线索是寻找旅店。⼩说也并⾮倒叙,结尾部分理解为补叙更合理。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段提到⽂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先后发展顺序进⾏叙述。补叙,也叫追叙,是⾏⽂中⽤三两句话或⼀⼩段话对前边说的⼈或事作⼀些简单的补充与交代。)8.不合情理的事:1司机对我乘车态度的转变;2司机在汽车抛锚后的举动;3在⼀个找不到来路和去路的地⽅,抢劫者们的到来;4司机对抢劫者的⽆动于衷;5司机也加⼊了抢劫者的队伍。(答出任意三点给3分)作⽤:1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司机对我乘车态度的转变,预⽰着后⾯将有不同寻常的事情发⽣;汽车的抛锚,也为下⽂的突变作了⼀定的铺垫。2塑造了以司机、抢劫者为代表的成⼈世界。他们唯利是图,冷漠⽆情,象征着恶俗的世态。3揭⽰主题。在荒诞性的描写中,呈现出强烈的冲突,“我”在与成⼈世界、外部世界的冲突中,遭遇到挫折与打击,从⽽获得成长。(可从情节、⼈物、主题上分析,⾓度清晰,⾔之有理即可。)【解析:⼩说的“荒诞”⾊彩初露端倪,⾸先表现在司机突然转变的态度上,他“笑嘻嘻地⼗分友好地看起我来”。到后来,种种“不合情理”的场景不断出现,给整篇⼩说蒙上⼀层荒诞的⾊彩。司机的举动成为“荒诞”的先兆。他在汽车抛锚后“漫不经⼼”修了⼀阵后,⼜在公路中央“很认真”地做起了⼴播体操。接着,五个骑⾃⾏车的农民到来,他们似乎是毫⽆理由地抢劫车上的苹果,并把试图阻拦的“我”打倒在地。让⼈不可思议的是,那个司机却⽆动于衷。⼩说的荒诞⾊彩越来越浓。更让⼈不可思议的是,当“我”被第⼆批来抢苹果的⼈打得坐在地上再也爬不起来时,司机也参加到抢劫者的⾏列中去,把“我”的背包也抢⾛了。这个时候,⼩说的“荒诞”性达到了⾼潮。“我”与抢劫者和司机的冲突,这是“我”与成⼈世界的冲突,更是“我”与外部世界的冲突,司机与其他⼈⼀起形成了“我”不能理解、给予“我”狠狠打击的“世界图景”。正因为其“荒诞”,从某⼀⽅⾯把“真相”浓缩了,使之更醒⽬地展现在“我”的眼前,寓⽰着“我”出门远⾏遇到的挫折是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荒诞的情节显⽰了荒诞社会中荒诞的⽣活。】9.找到了。“我⼀直在找寻旅店,没想到旅店你竟在这⾥。”1象征漂泊的灵魂的栖息地,是⼀种暂时或长久的寄托地。2象征了“我”⼼中的希望和⼒量,是⼀个⼈在成长的路途中必需的动⼒。(能从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作答,即答出“⾝体和精神的栖息地”即可给全分)【解析:“我”遭到抢劫后,躺在汽车⾥有⼀番感想——“外⾯风越来越⼤,但我躺在座椅上开始感到暖和⼀点了。我感到汽车虽然遍体鳞伤,可它⼼窝还是健全的,还是暖和的。我知道⾃⼰的⼼窝也是暖和的。我⼀直寻找旅店,没想到旅店你竟在这⾥”。这⼀段描写表明“我”在遭受挫折后并没有失去希望,“我”还能感受到⼼底的“暖和”,⽽且最重要的是“我”明⽩了,“我”寻找的“旅店”其实就是⾃⼰的“⼼窝”。“旅店”本来是“我”⼀直要寻找的歇息的地⽅,象征着漂泊灵魂的栖息地。此时的“旅店”就被赋予了另⼀层象征意义,它象征着“我”⼼底的希望和⼒量,这是⼀个⼈在成长路途中必需的动⼒。】10.A11.D(⽂中“叔季”的意思是“没落,末世”。季指排⾏最后的,不⼀定就是第四。)12.B(“敢于指出⽬前朝廷治理存在的陋习和弊病,直⾔皇帝积习成弊‘喜⼩⼈⽽厌君⼦’的现实问题”不对,依据原⽂“今欲预除三习,永杜⼀弊”,作者只是提出国君未来可能⾯临的问题,并预先提出⾃⼰解决⽅案。)13.(1)这样以后⼼⾥想要的,就以为确实没有逾越常规,号令发出后,总是期望⼀定要执⾏。(“逾”译为“超过,越过”,“不逾”译为“没有越过(常规、情理)”1分;“概”译为“总是,⼀概”1分,句意2分)(2)况且⾃以为明智的君主,都认为⾃⼰的⼤⾂很贤良,哪⼀个不认为⾃⼰⽤的⼈⼀定是君⼦⽽必定不是⼩⼈?(“贤”译为“认为……贤良”,1分;“决”译为“必定、⼀定”,1分,句意2分)14.⼼习(1分),任⽤⼈才、治理天下的关键不在外⼒⽽在于君主的⼼思。(1分)时刻保持警惕,常存不敢⾃以为是的⼼态。(1分)15.B(“个⼈”并⾮诗⼈,当指周密)16.思念友⼈的离愁之苦。“相思⼀夜窗前梦,奈个⼈、⽔隔天遮。”写思念杭州如⼀帘幽梦,但醒来却是⽔隔绝,天遮断,直接表达了对友⼈的⽆限思念。感念故国的亡国之悲。“更难消,⼏度春风,⼏度飞花”以景结情,在离愁别绪中传达出好景不长的感慨,与“不知春在谁家”呼应,抒发故国破亡之悲。春光逝去的伤时之叹。“怎得银笺,殷勤与说年华”感慨时光易逝,年华易⽼。⽆所依托的羁旅(漂泊)之愁。“江南⾃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江南春⾊⾃是最让⼈感受到离愁之苦的,更何况此时的我客居他乡,⽆家可归,羁旅之愁满怀。(每点2分,答对3点得满分)17.(1)伛偻提携,往来⽽不绝者。(2)锲⽽不舍,⾦⽯可镂。(3)⽰例⼀: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例⼆:风急天⾼猿啸哀,渚清沙⽩鸟飞回。18.A(“美学理论包括任何理论”不合逻辑,可排除BD。C项,“如果……那就是……其结果”主语不⼀致,存在语病。结合上下⽂,最恰当的应是A项。)19.C(远⼭如黛,黛即青⿊⾊,古语中常形容眉⽑如黛。远⼭含黛就是远⼭的颜⾊宛若⼥⼦黛⾊的眉。近⽔含烟,近处的⽔⾯像是附着了⾬⽔,烟雾袅袅。此处运⽤了⽐喻的修辞。A项,使⽤了夸张的修辞。B项,使⽤了拟⼈的修辞。C项,“遥望洞庭⼭⽔翠,⽩银盘⾥⼀青螺”意为在皓⽉银辉之下,洞庭⼭愈显青翠,洞庭⽔愈显清澈,⼭⽔浑然⼀体,望去如同⼀只雕镂透剔的银盘⾥,放了⼀颗⼩巧玲珑的青螺。使⽤了⽐喻的修辞⼿法。D项“帆”为借代的修辞。)20.“转向”后加“对”;“展开”修改为“掀起”。(正确的句⼦:即突破单纯聚焦于艺术的局限,转向对⾃然与⽣活的关注,由此掀起了“环境美学”“⽣活美学”的新潮。答对1处1分,答对2处满分)21.新疆棉花是棉中贵族;新疆棉花是⽩⾊黄⾦;新疆棉花洁⽩如雪。(该题答题依据来⾃⽂本第⼀段内容“新疆长绒棉因产量稀少、纤维柔长、洁⽩光泽、弹性良好,以及世界顶级品质等特性,长年供不应求”,据此可概括新疆棉花的优点“稀少珍贵、纤维柔长、洁⽩有光泽、弹性好、具备世界顶级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梅兰芳蓄须》精美课件
- 2024年青岛客运资格证仿真考试题
- 算法设计与分析 课件 5.6.2-动态规划应用-最长公共子序列-动态规划求解
- 2024年客运驾驶员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 2024年天津驾驶员客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试题
- 2024年海南考客运资格证实操考的是什么内容
- 2024年武汉道路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
- 2024年深圳道路旅客运输驾驶员继续教育试题
- 2023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题(县级卷)【原卷版】
- 吉首大学《教育技术应用》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橡胶部分作业指导书
- (完整)仪表检修规程(DOC)
-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安全管理措施
- 膈肌保护性通气策略专家共识
- 保健食品进销台帐、经营目录
- 运输公司货物托运单
- 气体吸收操作-吸收的基本原理认知(化工单元操作课件)
-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标准化图集
- 刑事案件聘请律师辩护风险告知书
- 车辆租赁合同纠纷民事起诉状
- GB 29743.1-2022机动车冷却液第1部分:燃油汽车发动机冷却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