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二语文必修一教案模板_第1页
2023年高二语文必修一教案模板_第2页
2023年高二语文必修一教案模板_第3页
2023年高二语文必修一教案模板_第4页
2023年高二语文必修一教案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语文必修一教案模板【#高二#导语】高二本身的学问体系而言,它主要是对高一学问的深化和新学问模块的补充。以数学为例,除去不同学校教学进度的不同,我们会在高二接触到更为深化的函数,也将开头学习从未接触过的复数、圆锥曲线等题型。我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语文必修一教案模板》盼望对你有所关心!

1.高二语文必修一教案模板

(一)学问与力量:

1、了解《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

2、了解《滕王阁序》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的缘由。

3、观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4、培育同学观赏古代散文的力量。

5、训练同学能将名句改写成美丽片段散文的力量。

(二)、过程与方法:

1、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争论讨论法、形象描述法、利用网络筛选信息法、总结归纳法

2、讨论创新的方法:形象描述法、改写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是同学体会山川美景,观赏千古名句,感受音韵美感,领受美的熏陶。

2、培育同学喜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情怀

教学方法:

1、争论讨论法、形象描述法、网络信息筛选法、总结归纳法、改写法

2、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教材处理:

《滕王阁序》是一篇记述盛会的序文。是初唐文学家王勃一挥而成的千古名篇。王勃在探望父亲途中,到达洪州,正好赶上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滕王阁成,宴请来宾,阎都督听说王勃之才,因此邀请王勃参与。用生动的文笔,由地理风貌到自然、人文景观,再到宴会,层层铺叙,突现了滕王阁的壮美,描绘出欢饮消遣的场景;并且即景生情,抒发了他的理想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在表现技巧上,文章的词藻极为丰富华美,其中不乏精辟之句,受到时人和后人的欣赏。文章多用典故,简练含蓄。结构也很紧凑,前后相互呼应,脉络非常清晰。

《滕王阁序》能成为千古传颂的文章,自然有它的独到之处,缘由许多,但是短短的一学时的课堂教学设计不行能面面俱到的分析,因此确立本课时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为:

1、观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2、观赏千古名句,体会名句之美。

2.高二语文必修一教案模板

学问目标:

1、把握本文的字、词、句的意义及用法。

2、学习本文严谨的谈论结构。

3、学习本文布局谋篇的特点。

4、本文是史论,是借古讽今之作,理解文中阐发的“盛”“衰”;“得”“失”;“成”“败”;“损”“益”;“兴”“亡”的道理。

力量目标:

培育同学阅读理解力量。理解文章的思路,学习本文的论证法:例证法,正反对比论证法。

德育目标:

1、明白“忧劳兴国,逸豫之身”的道理。

2、理解“谦受益,满招损”“祸害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句的深刻含义的启示。

教学重点:

1、文中关键字、词、句。

2、文章谈论思路。

3、如何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内容与题目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引申法

课时支配: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举出所学过的欧阳修的文章。(《醉翁亭记》)。

2、与《醉翁亭记》对比导出《伶官传序》(假如说《醉翁亭记》通过写醉翁亭的秀丽风光,通过勾画太守与民同乐的画面来抒发的政治抱负的话,那《伶官传序》则是通过写后唐庄宗接受和执行其父亲遗命等一串故事,通过总结宠幸伶人这一教训,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我们就来学习欧阳修的《伶官传序》。)

3、由同学介绍欧阳修。

4、关于序。

5、背景介绍。

二、学习新课。

1、朗读课文:同学朗读,老师正音。

2、共同研讨:共同翻译全文,解释个别词,字义,说明特别用法,疏通文意。

3、再次齐读课文,老师指导:

①读出重音,体现这种强调的意义来。(岂非人事哉,“得失”“人事”等)

②读出节奏,体现出文气的急迫舒缓来。(“方其”领起下面分句一气贯穿,有声势,不行一世的气概。)

③读出对比,体现出文章的抑扬变化来。

④读出玉器,体现出的感情倾一直。

三、研讨本文严谨的思维线索。

1、思索,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用现代汉语表述。(虽由天命,岂非人事哉?——盛衰成败,由于人事。)

2、为了证明中心论点,采纳了什么论据?怎样过度到分析中去的?(论据: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史实。过度:庄宗之所以……可以知之矣)

3、简述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

4、从论证角度看,采纳了什么论证方法?(正反对比论证)

5、从庄宗得天下的史实中得到了怎样的结论?(“皆自于人”,“忧劳兴国,逸豫之身”“祸害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6、用现代汉语将的这些结论说说。(“谦受益,满招损”,“防微杜渐”“以史为鉴”“力戒骄奢”“励精图治”“居安思危”)

7、小结:本文在论证结构上有一条严谨的思维线索,它根据“提出论点——例证分析——得出结论”的方式进行谈论,中心突出,结构严谨。

8、处于北宋时期的欧阳修,为何要写《伶官传》呢?并冠以短序?

9、师结:以古喻今,告戒当时的统治者,要吸取历史的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意于表面的富强。

四、课堂延长:

1、思索:你学了这篇课文后,从庄宗这一史实和这篇文章中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小事不小,玩物丧志,事在人为,以古为镜)

2、总结:古人说得好:以铜味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要谨记:忧劳兴国,逸豫之身的道理,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再重复古人的悲剧!

3、课后作业:

①把握课文中特别的文言句式。

②把握关键字、词。

③背诵此文。

3.高二语文必修一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力量

1.进一步了解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特色。

2.要参照课文解释,大体读懂诗意。

3.把握诗歌情感基调,走进诗歌奇妙的艺术世界。

4.运用诵读技巧,朗诵诗歌。

(二)过程与方法

1.讲授法:关心同学疏通诗意。

2.诵读法:兼顾诵读技巧和诗歌感情基调。

3.合作探究:训练同学问题意识,培育合作力量。

4.启示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同学的想象力和感悟力。

5.借助教材和多媒体等教学设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诗人所描写的蜀道之难及其载负的情感。

2.进一步领会李白诗歌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1.诗歌中新颖的意象及意境。

2.多种艺术手法的分析,比如夸张、想象、比方等。

3.诗歌主旨的分析。

三、课型

新授课。

四、课时

1课时。

五、课文概述

《蜀道难》是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其次单元第四课,其次单元是唐诗单元,《蜀道难》是开篇,在讲解中要兼顾教学目标和单元目标,同时要涉及诗歌诵读技巧,为接下来几篇诗歌的讲解作铺垫;《蜀道难》是李白的成名之作,在描写蜀道之难的过程中,以丰富的想象,卓越的艺术构思,纵横飞扬的辞采,制造出了一个奇妙的艺术世界,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值得师生鉴赏其魅力。

4.高二语文必修一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熟悉“争论”这种口头交际活动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意义及作用。

2.借助情境理解“争论”这一语文活动中应培育的主要的语文力量。

3.通过争论演练体会“争论”中的角色任务,练习有效地争论。

4.在争论活动中,提升对生活的熟悉,促进德能共长。

教学重点

1.熟悉“争论”的意义在于沟通、共享信息,达成共识,建构新意,提高熟悉。

2.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擅长倾听,灵敏应对”是语文学习的重点。

3.能否把握“争论”的基本要求,擅长倾听,在沟通中捕获重要的信息,有针对性地表达自己地观点,提高合作意识,是“争论”学习的评价标准。

教学思路

“争论”的理性熟悉——“争论”的策略把握——“争论”的力量训练

主要教学方法

以实践为主,以动态的语文活动为主,在争论中学会争论,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理性的、才智得、策略的争论,让同学通过一堂课的学习,提高对这一语言活动的.理性熟悉和操作力量。

教学资源

教材“争论”专题短文

剪辑央视关于“读书争论”的录像片

设计争论话题:1)关于校内评比班花、班草的校内话题;2)关于语文教材大换血的社会话题。

教学过程预设(分课时写)

课时环节

老师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

同学活动

(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共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以名家语录导入课题:

友以成德也,人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德不能成矣。

——《论语》

读书使人充实,思索使人深邃,沟通使人糊涂。

——富兰克林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各得意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相互交换,各得意到两种思想。

——萧伯纳

谈谈自己对“争论”的熟悉

1.引发对课题的爱好。

2.回顾对“争论”这一沟通方式的已有认知。

二、“争论”的理性认知

提出问题,组织争论,明确答案:

1)“争论”的特点:共同话题——集中性;各自发表看法——多元性;公平沟通——互动性。

阅读教材短文,思索沟通:何为争论?其意义何在?

在原有的认知水平上,加强对“争论”的理性熟悉。

思索——

1)争论的意义

2)争论的特点

三、“争论”的策略把握

2)“争论”的规章:遵守话题——明确目的——履行职责——体现素养

3)作为一名争论的“参加者”,应具备哪些素养?

归纳:事先预备,擅长倾听,乐观发言,文明得体

4)其中应具备的语文核心力量是什么?

归纳:“倾听能抓住对方发言的要点”,“发言要观点鲜亮、条理清晰、论据充分”还要不离话题,有针对性,灵敏应对。

看央视录像片段思索:

1)录像中三人围绕什么争论?两位嘉宾观点、理由分别是什么?

2)录像中三人分担怎样不同的职责?共同表现出怎样的素养?

3)作为一名争论的“参加者”,应具备哪些素养?

了解——

3)争论的规章

4)争论应具备的素养

5)争论所应具备的语文力量

四、争论”的实战演练(在争论中学会争论):

【演练一】

组织活动,评价同学表现。明确答案。

争论演练:在一些人气较高的中同学网络论坛,评比“班花”、“校花”的帖子颇为喧闹,尤其是在高一新生中,同学们乐此不疲地评比各自班级、学校的“花花草草”。你如何看待中学校内中的这种现象?

争论的职责:组织者——准时归纳,奇妙引导

参加者——专心倾听,坦诚沟通

记录者——专心倾听,记录梗概

汇报者——归纳要点,择要陈述

1)任选一小组绽开争论,其余同学观看;

2)同学评价各成员体验角色的表现。

理性地参加、评价“争论”活动,在争论中提高口头交际力量和对事物的辨析力量。

【演练二】

组织争论活动,评价同学表现。

争论演练:以武侠取代经典,用现代作品替代文言作品。对于高中语文教材这样的“大换血”,舆论一片哗然,支持者有,担忧者有。你的看法呢?

1)全班同学分组争论;

2)小组陈述争论概况。

理性地参加、评价“争论”活动,在争论中提高口头交际力量和对事物的辨析力量。

五、沟通共享

小组争论时,假如发觉自己的看法与前面的发言者基本全都怎么办?当对方提出一种观点,而你不赞成时,该怎么办?小组争论气氛沉闷,组员多保持缄默,主持者该怎么办?

小组争论中有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使别人没有时间发表自己的见解,主持者该怎么办?

小组争论中遇到看法不统一时,汇报者该怎么办?大会沟通时,某组汇报者发觉本组意思和另一组汇报意思大致相同,请问这组汇报者该怎么办?大会沟通时,某组的汇报者发觉本组汇报的意思与前一组的汇报意思完全不同,请问该组汇报者该怎么办?

以抽签的方式,选择争论话题。

各小组向全班汇报争论结果。

沟通共享学习成果

5.高二语文必修一教案模板

一、学情分析

《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散文,也是一篇抒情散文,以朴实、高雅、布满诗意的语言将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奇妙地结合起来,突出优雅、朦胧、幽静的物境之美,在写景中抒发出淡淡的忧愁和淡淡的喜悦之情。同学是简单入景的,但入情即难,而且对语言和景物层次的精妙之处难以感悟,因此在教学时先具体叙说文章写作的时代形势和的简单心境,让同学通过联想产生历史的想象,再紧扣情感的变化揣摩语言的运用和意境的美。

二、教学目标

1、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

2、观赏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品尝精练精确     、清爽隽永、美丽动人的语言

三、教学重点

1、结合语境揣摩词语、语句的含义,体会作品语言精练美丽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2、感悟景语和情语浑然一体的妙处。

四、教学过程

课前:

①同学查阅有关时代背景的资料;

②同学认真阅读文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课堂:

①分小组争论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认真思索文章的文眼、线索及全文的感情脉络

②重点分析课文四五六自然段,品尝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

课后:

①整理课堂笔记

②做《导学和同步训练》上的有关题目

③仿写: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博喻写一段写景的文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内容:

1、自读课文,精确     认读

2、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背景

3、全文写景状物的特点

导入新课

1、我们对朱自清这个名字并不生疏,学校时学过他的什么散文名篇?

《背影》、《匆忙》、《春》

2、理清脉络,整体感知

时间、地点、人物、大事、感受

明确:线索:的行踪变化+情感变化

3、文眼:颇不安静

为什么?——结合背景

文眼:心里颇不安静

脉络:心里颇不安静——觉得是个自由的人——我什么也没有——想起采莲的事

分析思想感情:

对黑暗现实不满——寻求超脱、不愿同流合污——回到现实——对美妙追求的寄予

4、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写“观荷缘起”(情)

其次部分(第2—6段)写“荷塘月色”(景)

第三部分(第7—8段)写“景中人”(情)

5、行文线索

从以上结构分析,可体会到全文写景是为抒情服务,而贯穿全文的是一条,前后心情变化的思绪线索。情—景—情,这正似乎一条经线,而对荷塘景色的描写如同一条纬线。因此,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明一暗。

明线:游踪(带上门——荷塘上的月色——月色下的荷塘——江南旧俗——回家)

暗线:情感(心中颇不安静——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思乡愁——不安静)

6、语句赏析

1、全文首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安静”。

起笔的目的是什么?可联系撰文时间启发同学讲讲有关*失败状况,说明思想状况,弄清他为什么要写荷塘月色之美,发思古之幽情。

2、第3段,在路上一段抒情独白(“路上只我一个人……这是独处的妙处”)此段抛开了写景,是否偏离了文章的中心呢?抛开了写景直抒胸臆也反映了痛楚心态,蕴含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实际上,这“情”离不开“景”,正是在那幽僻路上,抒发“独处”之情。

(十)小结本课内容

(十一)布置作业:重点阅读课文四、五、六自然段,体会情景交融的特点

其次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背诵第4段(集体背诵、提名背诵)

2、答问:第4段依次写了哪些景物,依怎样挨次写的?

景物描写

(一)解析第4段:怎样从多角度描摹荷塘美景?

1、按观看的角度,视线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的空间挨次:茂密荷叶→多姿荷花→缕缕荷香→叶花抖动→流水

2、深味匠心:

抓静态与动态的结合笔下景物都是“动”的,“静”不过是“动”的瞬间表现。抓可见与可想的结合,写出散文神韵。荷叶田田,满遮塘面,塘水看不到,却断定叶下的水“脉脉”有情,这由叶子的“风致”引起的想象。

熟悉“通感”:通感”指“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悟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即把一种可感的形象转化为另一种可感的形象的方法。其特点是“感觉的转移”。相像处:断断续续,若有若无,捉摸不定。作用:用“歌声”比“荷香”真实、新颖。荷香本是嗅觉的可感形象,却把它比作“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使其转化为听觉的形象,把视觉、嗅觉、听觉交织在一起,启迪读者更加深远地想象和联想。)

这也恰恰说明“人在景中”。再引出第5、6段中“通感”的句子,也可引导鉴赏5、6段中比方、拟人句。(此环节可采纳争论式)

(二)分析第五自然段:

1、月光如流水一般,悄悄地泻(若换用“淌”字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析:“泻”表明月上中天,月光自上而下,有更强的动感与立体感;“淌”虽也有往下流的意思,但一般是表示水、泪或汗等顺着或依附着某物流下来,而月光是从空中照下的,并无依附任何事物。)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2、薄薄的青雾浮(若换用“飘”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析:“浮”描写出青雾与叶花既相互贴近相互衬托又若即若离的层次感和动感,又可描写出青雾似动而静、似静而动的轻柔含蓄之态;“飘”虽与“薄薄”相呼应,但既“飘”便“散”、便“逸”,虽有轻柔之态而无含蓄静谥之美,而且“雾”之所以“青”是由于雾贴近田田、密密的叶子而成,飘高飘远了,便无“青”的感觉。)起在荷塘里。

3、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牛乳”和“轻纱”的本体是什么?梦的本体又是什么?析:薄薄的青雾;叶子和花)

4、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行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本句描写了哪两种树影的哪些特点?“画”字对表现这些特点有何作用?析:灌木——参差的斑驳的黑影;杨柳——稀疏的倩影;“画”说明树影的错落有致、浓淡和谐是恰到好处的,象是出自名画家之手,也让读者更易联想和想象到荷塘月色的诗情画意)

5、塘中的月色并不匀称;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本句运用比方和通感的修辞格,本体和喻体分别是什么?它们之间的相像点是什么?是从哪两种感觉的相互转移?析:本体——月色;喻体——名曲;相像点:和谐;是视觉与听觉的互换。)

(评:这一段写荷塘上的月色,有正面描写,如流水,泻;也有用景物进行反衬,如写青雾、叶子和花、黑影、倩影等;写出了光与影虽不匀称,却和谐如名曲,光与影融为一体,荷塘与月色融为一体,心境与物景融为一体,整个天地浑然一体,如梦似幻,如诗如画,令与读者如痴如醉,心中流露出的依旧是淡淡的喜悦。)

(三)分析第六自然段

1、荷塘的四周,远远近近,高凹凸低都是树,(“远远近近”、“高凹凸低”描写出树的哪些特点?析:连绵成片、凹凸错落,层次分明)而杨柳最多。

2、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在总体写树中又着重写了杨柳的丰姿,这是一种怎样的写法?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