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及监控措施编制人:二零一七年一月TOC\o"1-3"\h\u第一章矿井概述 4第一节位置与交通 4第二节自然地理 5一、地形地貌 5二、气象 6三、水文 6四、地震 6五、场地稳定性 6第三节矿井概况 7一、矿业权设置 7二、开拓开采现状 7第二章区域地质概况 8第一节区域地层 8第二节区域构造 10第三节区域水文地质 12第三章矿区地质概况 15第一节地层 15第二节构造 17第三节煤层 18第四节煤质 19第五节含隔水层 20一、含水层 20二、隔水层 21第六节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21第四章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22第一节工程地质 22第二节环境地质 22第三节瓦斯 22第四节煤尘爆炸危险性与煤层自燃倾向性 22第五节地温与冲击地压 22第五章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及监控措施第一节本次检测工作方法 20第二节重大危险源类型第三节瓦斯富集区检测、评估一、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情况 21二、瓦斯含量及赋存情况 24三、瓦斯涌出量评估 24四、影响瓦斯富集的因素 25六、瓦斯富集区 27第四节瓦斯监控防治措施 28一、矿井瓦斯防治现状 28二、瓦斯防治措施 28第五节地质、顶板危险源检测、评估一、断层、裂隙和褶曲检测、评估 33二、陷落柱检测、评估 33三、顶底板检测、评估 33第六节顶板危险源的监控、防治措施 33矿井概述第一节位置与交通茶园煤矿位于达县县城181°方向、直距21km处的中山矿区金刚、桐子湾井田内,行政区划属达县马家乡肖家河村。矿区地理坐标:东经107°28′24″~107°30′50″,北纬30°58′44″~31°00′57″。从茶园煤矿沿矿区公路南西行2Km至马(家)~平(滩)乡级公路,沿马平(马家乡-平滩乡)公路北西行5Km到马家乡与国道210相接,沿210国道北行3Km到达渝高速公路的百节站,再北行17Km到达县城区,交通较方便,详见图1-1。图1-1交通位置图第二节自然地理一、地形地貌矿区位于中山山脉的中段,为一NE~SW向的长条形山脊,山脊一般标高600m左右,最高点在矿区南边东侧的黑湾之上,高程743.8m,矿区一般标高400-500m,最低侵蚀基准面为矿部外西侧,标高300m左右,相对高差约为444m。区内为顺向斜坡地形,地形坡度为10°-20°,属构造剥蚀为主的浅切割低山地貌。图1-2茶园煤矿卫片图二、气象矿区位于达县境内,据达县气象站多年观测:该区历年平均气温为17.2℃,极端最高气温达42.3℃,极端最低气温-4.7℃;历年来平均年降水量为1208.3mm,最高年降水量达1565.1mm,最低年降水量仅829.7mm,综上所述,本区属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三、水文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仅在矿区北侧有一条横穿山脉的树枝状幼年期的“V”字型横向冲沟,地表迳流条件较好,地表水流出矿区外汇入铜钵河,在达县金垭乡附近流入州河,属渠江水系。四、地震本区挽近期地壳运动以间歇性大范围抬升为主,属四川盆地弱活动构造区。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周期值为0.35s,地震基本烈度为Ⅵ级,区域稳定性好。五、场地稳定性本次调查,矿区范围内未发现滑坡、泥石流、崩塌、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矿井主井、副井、风井工业场地布置区域均为缓坡地带,附近岩(土)体基本稳定,井口及工业场地位置相对较高,工业场地内布置的变电所、排矸场地等设施不受洪水威胁。第三节矿井概况一、矿业权设置茶园煤矿矿业权历经多次调整,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达州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批复》(川办函[2007]1221号),茶园煤矿调整扩大后的矿区范围由15个拐点坐标圈闭(拐点坐标详见表1-1),开采外连和内连煤层,开采深度+425~0m标高,矿区走向长约4.2km,倾向宽0.5~2.2m,平均宽约1.2km,矿区面积5.1384km2。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07°29′26″,北纬31°00′08″。表1-1矿井拐点坐标及开采标高(西安1980坐标系统)拐点号坐标(m)拐点号坐标(m)XYXY134288253645018023429043364496883343049336450351434319603645113153432893364515166343217536453586734301553645300083430349364524829343097536452680103431570364523301134316503645213012343119536451775133431260364516421434310003645136015342946236450492开采煤层外连、内连开采标高+425m~0m二、开拓开采现状茶园煤矿始建于1969年,1970年10月试投产,初期生产能力30kt/a,原属国营企业,现为私营独资企业年生产规模90kt/a,平硐+暗斜井开拓。本矿井共有三个井筒出露于地表,即主平硐、副平硐和回风平硐,+329.109m主平硐:长5800m,主要担负煤炭、矸石、材料、设备、敷设管道、电缆及进风等任务,并兼作安全出口。铺设22kg/m钢轨,单轨布置。+363.00m副平硐:长193m,主要担负进风任务,并兼作安全出口。+405.072m回风平硐:顺内连煤层底板布置,担负矿井生产时期回风,敷设消防洒水管道等任务,并兼作安全出口。井口装备主要通风机和防爆门。表1-2井筒特征表名称主平硐副平硐回风平硐井口坐标X(m)3429020.4283431692.003431259.175Y(m)364497620036451803.394井口高程(m)+329.109+363.00+405.072井筒方位角(0)112°112°92°井筒倾角(0)///井筒长度(m)5800193(2)水平及采区划分矿井东西两翼均采用两个水平开采,东翼为+170m水平和0水平,西翼为+200m水平和+76m水平。矿井划分为两个采区开采,即西翼+76m~+200m为一个采区,东翼0m~170m为一个采区。2、矿井通风矿井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风方式,采煤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3、矿井供电双回路电源供电,一回电源取自国家电网平滩35/10kV变电站,从该站架设一趟10kV的LGJ-70型架空输电线路接入本矿井地面10kV变电所,线路长4km;另有自建装机容量为2000KW的水力发电站,从该电站以6kV的LGJ-50型架空输电线两趟接入本矿井地面10kV变电所,线路长0.4km。第二章区域地质概况第一节区域地层按《四川省区域地层表》划分,本区处于四川盆地分区中的万县小区,除泥盆系、白垩系、第三系缺失外,从寒武系至第四系皆有不同程度的发育,尤以中生界侏罗系、三叠系地层出露最广,区域地层发育特征见表2-1。表2-1区域地层简表界系统组代号主要岩性与化石类别厚度(m)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Qh近代河漫滩冲积物:上部亚砂土、下部砂质砾岩层不详更新统Qp残积粘土、破积角砾、河床阶地冲积物不详中生界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3p粉砂质泥岩夹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石英。>677遂宁组J3sn粉砂质泥岩夹长石石英砂岩、具波痕、泥裂及虫迹、斜层理发育。289中统上沙溪庙组J2s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水云母粉砂质泥岩、长石岩屑石英砂岩。1575下沙溪庙组J2xs粉砂质泥岩夹岩屑长石砂岩,顶为灰绿色叶肢介页岩。269新田沟组四段J2x4粉砂质泥岩,含钙粉砂质团块,夹薄至厚层状岩屑亚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56~169三段J2x3水云母页岩、水云母粉砂质页岩、长石砂岩互层。100~155二段J2x2水云母页岩夹中厚层含钙质岩屑石英砂岩、亚岩屑砂岩及少许介壳灰岩。68~106一段J2x1杂色泥岩、含钙质结核、夹云母石英粉砂岩、灰岩砾岩、岩屑石英砂岩。32~42中下统自流井组三段J1-2z3水云母页岩夹生物碎屑灰岩及灰白色厚层状结晶生物碎屑灰岩。78~100二段J1-2z2灰色粉砂质水云母页岩夹杂色泥岩及中厚层含钙粉砂岩。57~92一段J1-2z1灰黑色页岩、灰色粉砂质水云母页岩,夹介壳页岩、介壳灰岩、介壳粉砂岩。34~41三叠系下统珍珠冲组二段J1z2灰黄色粉砂质页岩、含粉砂质水云母页岩、紫红色泥岩、粉砂岩。102~208一段J1z1灰色中至厚层状岩屑石英砂岩夹粉质页岩、炭质页岩、煤线。29~93上统须家河组上亚段T3xj2灰色块状岩屑砂岩夹硅质岩透镜体、粉砂质页岩、水云母页岩、煤。162~337下亚段T3xj1粉砂质页岩、炭质页岩、煤及厚层状钙质长石岩屑砂岩;145~293中统雷口坡组T2l钙质页岩夹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115~186下统嘉陵江组T1j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泥质灰岩425~591飞仙关组T1f灰岩夹鲕状灰岩、泥质灰岩、钙质页岩>230第二节区域构造矿区所在区域在构造上属新华夏系四川沉降带川东褶皱带中山背斜(又称“铜锣峡背斜”)北段。该背斜西侧有华蓥山-铁山背斜,东侧依次有峨层山背斜、明月峡背斜等,轴向北北东,彼此呈线状平行展布(见图2-1)。背斜紧密,向斜平缓开阔,组成典型的隔档式构造,区内主要构造特征如下:1、华蓥山背斜位于华蓥山隆褶带西部边缘。轴向北10°~25°东轴部地层为上二叠统长兴组及三叠统飞仙关组、嘉陵江组,两翼地层为雷口坡组,须家河组至侏罗系下沙溪庙组。轴部地层平缓,两翼不对称。北西翼陡、地层倾角30°~80°,南东翼缓,倾角30°~40°,背斜轴面倾向南东,为狭长半箱状斜歪背斜。2、铜锣峡(中山)背斜位于华蓥山隆褶带中部,是此隆褶带的三条主干背斜之一。轴线呈舒缓波状,总轴向北30°东。背斜枢纽多次波状起伏,形成轴部小的隆起高点。每个小隆起轴线两端分别向南、北偏转,而成小“S”形,微显雁列。轴部出露最老地层为嘉陵江组,分布于各隆起高点部位。其余为雷口坡组组成轴部。北段仙女山以北开始缓慢倾伏,陆续由须家河组,珍珠冲组,自流井组,新田沟组构成背斜轴部。两翼地层为须家河组至下沙溪庙组。轴部地层平缓,两翼不对称。图2-1区域构造图3、亭子铺向斜位于东林河、亭子铺,景市庙一带,该向斜向北扬起而消失于区外的宣汉县城附近,南向消失于铜锣峡背斜与七里峡背斜鞍状相连部位。全长60余公里。轴向北20°东。北段开阔平缓,地形高耸,轴部保留了较大面积的蓬莱镇组,遂宁组。两翼地层近于对称,倾角10°~25°,南向因铜锣峡与七里峡背斜逐渐靠拢而变窄,岩层变陡,两翼倾角15°~40°,形如漏斗,全由上沙溪庙组成。4、七里峡(峨层山)背斜位于亭子铺向斜以东,南端倾伏于永兴场附近与铜锣峡背斜成斜鞍相连。全长60公里。轴向北20°东,轴线微有弯曲,南端倾伏部位偏转较大,为北30°~40°东,北段与凉风垭复背斜反接部位遭到破坏,形成小的弧形弯曲。背斜轴部狭窄尖棱,并受断层破坏。出露最老地层为雷口坡组,两翼为须家河组至下沙溪庙组。两翼岩层不对称:南东翼陡40°~80°,常有直立倒转,倒转倾角85°~40°;北西翼稍缓40°~60°,个别地段达80°,偶见倒转。为线性不对称背斜。第三节区域水文地质 区内为一系列相到骈行或雁行错移的背斜山地间隔向斜丘陵地形,这种独特的平行峡谷与盆腹的红层丘陵有着截然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同时本区水文地质条件受构造控制特征明显。一、地下水类型 按地下水成因类型,区内地下水又可分为岩溶裂隙水、基岩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1、岩溶裂隙水三叠系中下统碳酸盐岩类分布于高背斜轴部,因受两侧碎屑岩所构成中低山岭山脊夹峙,形成了川东特有的隆脊型岩溶槽谷。岩溶特征与岩性、地貌条件密切相关,岩溶水运动和富集则受地质构造控制。2、基岩裂隙水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砂页岩主要位于背斜翼部和轴部,具有形成承压水的良好储水构造条件,尤其是缓翼,为典型的自流斜地;侏罗系各组的砂泥岩地层,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岩石风化裂隙和构造裂隙中。3、松散岩类孔隙水按含水层和赋存条件划分为埋藏于河谷阶地砂砾石层中的潜水和埋藏于山间平原砂层中的承压水。但分布零星,水量较小,另有基本无水的冰水堆积层。二、含隔水层区内灰岩和各级粒度的砂岩裂隙相对较发育,各具一定储水空间,为含水层;泥岩、粉砂质泥岩、砂质泥岩等泥质岩类结构致密,裂隙和孔隙不甚发育,不具储水空间,为相对隔水层。根据其含水介质及隔水性能,含隔水层特征见表2-2。表2-2区域含隔水层简表界系统组代号主要岩性厚度(m)岩层富水性新生界第四系Q5~55弱中生界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3p砂岩夹泥岩,构造裂隙水为主,上部普遍为风化裂隙水。>477弱遂宁组J3sn砂质泥岩夹砂岩风化裂隙水为主,泉水流量一般为0.03-0.1升/秒。272中等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砂岩互层,主要分布于向斜轴部及构造复合带部位,构造裂隙水为主,上部普遍为风化带裂隙水,1844~1879弱新田沟组J2x第四系下覆地区地下水较丰富,单井涌水量100-500日。256~472中等中下统自流井组J1-2泥岩页岩夹灰岩,泉水流量0.1-13.3升/秒,169~233中等~强下统珍珠冲组J1z以泥、页岩为主,砂岩层薄,水量较小。131~301中等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砂岩为主,夹泥岩、页岩含煤层,水量较小。307~630中等中统雷口坡组T2l泥岩、页岩夹薄层灰岩,为碳酸盐岩、碎屑岩互层岩溶裂隙水。125~186强下统嘉陵江组T1j灰岩、白云质灰岩,角砾状灰岩、含石膏,为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425~591强飞仙关组T1f灰岩、泥灰岩、页岩互层,为碳酸盐岩、碎屑岩互层裂隙溶洞水。178~237强第三章矿区地质概况第一节地层矿区范围出露和矿井揭露的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J1zh)、中下统自流井组(J1-2z)、中统新田沟组(J2x),现由新到老分述如下:一、三叠系1、上统须家河组(T3xj)为矿区含煤地层,厚500m左右。按岩石组合及旋回特征本组可分为七个岩性段,自下而上,第一、三、五、七段为含煤段,岩性主要为深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粉砂岩、细粒砂岩及煤层;第二、四、六段为砂岩段,由厚、巨厚层状中粒砂岩组成。第一段(T3xj1):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偶夹煤线,含黄铁矿结核。该段地层厚度变化大,厚0-11m,一般8m。第二段(T3xj2):浅灰色厚层状细粒砂岩和中粒砂岩,上部夹少许灰色泥岩和粉砂质泥岩,底部见煤包体。一般厚l75m。第三段(T3xj3):灰~深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中部夹粉砂岩和薄层细粒砂岩,上部有不稳定的泥灰岩。含煤3~5层,仅上部的K1煤层偶尔可采。一般厚48m。第四段(T3xj4):灰白~浅灰色厚层状中粒砂岩,下部夹透镜状砾岩1~2层。一般厚65m。第五段(T3xj5):该段为矿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俗称“中煤组”,一般厚95m。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及煤层赋存情况,本段在区内分为三个亚段。一亚段(T3xj5-1):灰~深灰色泥岩和粉砂质泥岩,中部夹薄层灰色粉砂岩和细粒砂岩。含煤3~5层,厚度小且变化大,偶达可采厚度。本亚段一般厚35m。二亚段(T3xj5-2):灰色细粒砂岩,含较多岩屑,结构致密坚硬。中下部夹薄层泥岩,偶见菱铁矿结核。一般厚221n。三亚段(T3xj5-3):以灰~深灰色泥岩和粉砂质泥岩为主,间夹薄层泥质粉砂岩和粉砂岩,上部有一层细粒砂岩。含煤5~10层,其中K7煤层为区内主要可采煤层之一,一般厚43m。第六段(T3xj6):白色厚层状细粒砂岩和中粒砂岩,粒度有由下部向上部变细的趋势,含较多的白云母片,泥质胶结,结构较疏松。上、下部夹薄层透镜状泥岩和粉砂质泥岩,局部含煤包体和泥质包体,近底部含较多砾石。一般厚65m。第七段(T3xj7):第七段是区内主要含煤段,俗称上煤组,按岩性自下而上分三个亚段:一亚段:深灰色泥岩夹灰色粉砂质泥岩,粉砂,含外连、内连煤层,平均厚15m。二亚段:灰、深灰色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下部含较多岩屑,俗称芝麻砂岩,平均厚17m。三亚段:灰、深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泥质粉砂岩和粉砂岩,局部加煤线,平均厚12m。二、侏罗系1、下统珍珠冲组(J1zh)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数层厚度不等的粉砂岩和细粒砂岩。底部为厚约17m的浅灰、灰白色厚层状细、中粒砂岩。一般厚160m。2、中下统自流井组(J1-2z)按岩性特征由老至新可分为三段(东岳庙段、马鞍山段、大安寨段);东岳庙段(J1-2z1):灰、深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中下部夹生物碎屑灰岩、泥质粉砂岩,底部夹菱铁矿层。厚约35m。马鞍山段(J1-2z2):灰、黄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泥质粉砂岩。厚约74m。大安寨段(J1-2z3):灰色厚层状石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夹粉砂质泥岩。中下部为深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薄层石灰岩。厚约86m。3、中统新田沟组(J2x)为紫色、黄灰、深灰色泥岩夹薄层状粉砂岩、细粒砂岩。矿区内该地层出露不全,厚度不详。矿井揭露的地层为须家河组第六段(T3xj6)至自流井组东岳庙段(J1-2z1)。图3-1煤系地层综合柱状图第二节构造矿区位于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川东弧形褶皱带的中山背斜北段,该背斜东与峨层山背斜相望,西与华蓥山背斜相邻(见图2-1)。中山背斜轴向呈N25°E展布,以3°-5°向北倾伏,为轴部宽缓、两翼大致对称的背斜,背斜轴部倾角不超过15°,两翼倾角约为25°-38°。矿区内未见次级褶皱,在矿井内见一隐伏断层(f4)。断层位于矿区北部东翼,浅部各水平巷道均有揭露,该断层走向SE,倾向NE,倾角35°,最大落差为60m左右,对矿区内外连、内连煤层开采有一定影响。矿区总体为一简单背斜,有少量断层破坏煤层,地质构造较简单。图3-2矿区构造纲要图第三节煤层区内含煤地层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批准开采外、内连煤层。现将矿区内可采煤层分述如下: 1、外连煤层 位于须家河组第七段一亚段(T3xj7-1)中部,上距须家河组第七段二亚段(T3xj7-2)砂岩一般3-6m。煤层总厚0.60-1.44m,采用厚度0.15-1.17m。该煤层一般含夹矸一层(在矿区北边浅部CK9号孔中含夹矸2层),夹矸厚0.06-0.45m,夹矸岩性为深灰色泥岩。外连煤层除矿区西翼的南部走向长约400m不可采外,其余均可采,一般0.40-0.70m,属大部分可采的较稳定煤层,煤层顶底板岩性均为深灰色泥岩。 2、内连煤层位于须家河组第七段一亚段(T3xj7-1)中部,上距外连煤层一般1.70m,下距须家河组第六段(T3xj6)砂岩一般5-7m。该煤层为单一煤层,煤厚0.15-0.60m,内连煤层属大部份可采的较稳定煤层,可采范围主要分布在矿区东翼,一般0.40m;根据巷道揭露在西翼仅浅部(330m标高以上)和深部(200m标高以下)可采,煤厚约0.33m,其余均不可采。顶底板岩性均为深灰色泥岩。表3-1可采煤层特征表煤层煤层厚度(m)煤层倾角顶板岩性层间距(m)容重(t/m3)成煤时期煤层赋存情况底板岩性外连0.4~0.78~36深灰色泥岩1.71.35三叠系简单深灰色泥岩0.5521内连0.15~0.68~36深灰色泥岩1.35三叠系复杂0.421深灰色泥岩第四节煤质一、煤的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1、外连煤层颜色黑色,条痕黑褐色,玻璃光泽,线理状及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参差状及平坦状断口,上部常见钙质薄膜及少许黄铁矿薄膜,硬度较大,成块性好。上部为暗煤夹线理状亮煤,硬度大,俗称硬炭,属暗淡型煤。下部以亮煤为主夹暗煤和镜煤条带及透镜体,属半暗半亮型煤。2、内连煤层颜色深黑色,条痕黑褐色,玻璃及油脂光泽,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参差状及平坦状断口,有少许星散状黄铁矿和细脉状方解石。以亮煤为主,夹镜煤及暗煤条带,属半亮型煤。二、煤的化学性质及工艺性能根据《四川省达县桐子湾井田茶园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各煤层煤质主要指标见下表:表3-2煤质分析指标表分析项目煤层名称Ad(%)Vdaf(%)St,d(%)Y(mm)Qgr,daf(MJ/Kg)外连原煤22.34/0.53/27.0精煤7.5832.800.5716.335.2内连原煤14.72/0.53/29.8精煤5.7832.550.7013.635.3外连煤层属中灰、低硫的高热值煤,内连煤层属低灰、低硫的特高热值煤。煤类:外、内连煤层均属1/3焦煤,均可作为炼焦用煤或炼焦配煤。三、煤的工业用途根据煤质分析成果,并结合相邻矿井所生产的煤炭的用途,外连煤层中煤含量为18.90%,属中等可选煤;内连煤层为6.34%,属易选煤;内、外连煤层混合样为9.91%,也属易选煤,灰分均在10%以下。该矿生产的煤炭,目前未经加工,直接销售原煤到达竹石板洗选厂,洗成精煤后炼焦,作炼焦用煤。第五节含隔水层一、含水层区内对开采煤层有影响的含水层主要为煤层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即须家河组第七段二亚段(T3xj7-2)砂岩段,1、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第七段二亚段(T3xj7-2)砂岩裂隙含水层岩性为灰色中厚层状细~中粒砂岩,为煤层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厚约18m.该段地层除在3号地质剖面线背斜轴部呈天窗式小范围出露外,在地表都未出露,因此补给条件较差。含水层中的地下水主要赋存、运输在砂岩裂隙中,砂岩中裂隙不发育,具有随深度增加裂隙发育程度减弱的规律。通过地面和井下观测,这些含水层岩体致密、裂隙不发育。金刚井田16、23号孔,桐子湾井田12号孔分别对各含水层稳定流正式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均小于0.1L/s.m,富水性弱。2、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第六段(T3xj6)砂岩裂隙含水层厚约65m,岩性为灰色中厚层状细~中粒砂岩,富水性弱~中等,为开采煤层底板充水含水层。二、隔水层含水层之间的隔水层均为泥岩、粉砂质泥岩组成,岩体致密,隔水性能良好,含水层之间一般不会发生水力联系。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第七段(T3xj7)隔水层:厚约44m,其一亚段(厚约15m)及第三亚段(厚约12m)为灰色薄层状砂质泥岩,含煤线,属隔水层。第六节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区内无较大的水库、堰塘等地表积水体,地表水系也不发育,地表迳流条件较好,大气降水主要顺地形流入明月江及铜堡河,分别在达县小河咀和金垭乡附近流入州河,属渠江水系。大气降水是区内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水源,因该区坡陡谷峡,不利地表水的汇集和储存,大气降水大部分以片流的形式自然排泄至汇水盆地而进入水系流走,少部分以下渗的形式补给地下水。经过多年的开采,矿坑已成为矿区地下水的主要排泄点。第四章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第一节工程地质现矿井开采的外、内连煤层顶底板岩性均为泥岩,岩体稳定性差,顶板易垮塌,不易管理。运输巷现布置在内连煤层底板岩层中,位于须家河组第六段(T3xj6)厚层状中粒砂岩中顶部,无片邦、变形、底鼓现象,井巷岩体稳定性较好,易于维护管理。第二节环境地质矿区范围内居民和耕地都少,且分散分布,经本次调查矿区内植被发育,覆盖率达85%。矿区内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地面工业广场及井口标高均高于当地最高洪水位,矿区地质环境良好。由于矿井工业广场为顺向坡地形,注意因开挖等引起岩土的顺层滑坡。第三节瓦斯根据达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文件(达市安监(2016)354号)核准的瓦斯鉴定结果该矿井为低瓦斯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5.19m3/t,绝对瓦斯涌出量1.007m3/min;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7.47m3/t,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1.451m3/min。第四节煤尘爆炸危险性与煤层自燃倾向性一、煤尘爆炸根据矿井2012年委托重庆市煤炭质量监督检验站对外、内连煤层煤样所做的煤尘爆炸性鉴定,各煤层均属无煤尘爆炸性危险。二、煤层自燃根据矿井2012年委托重庆市煤炭质量监督检验站对外、内连煤层煤样所做的煤自然发火倾向性等级鉴定,鉴定结论为三类,均属不易自燃煤层。该矿及相邻矿井均未做煤层自燃发火期检测,该矿井及相邻矿井开采的近二十年来从未发生过煤层自燃。第五节地温与冲击地压一、地温区内未开展过地温相关实测工作,煤矿开采至今,未发现过地温异常现象。二、冲击地压以往地质资料中未提供冲击地压的相关资料,该矿井及周边矿井亦未有冲击第五章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及监控措施第一节本次检测工作方法图5-1本次普查流程图本次重大危险源检测,工作方法以调查访问和井上下调查为主,并结合以往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基本查明矿井范围内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并对其致灾程度进行评价,本次普查工作流程见图5-1。第二节重大危险源类型我矿经安全现状评价对矿井重大危险源确定为瓦斯、顶板两项。我矿经检测确定矿井重大危险源确定为瓦斯、顶板两项。第三节瓦斯富集区检测、评估一、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情况根据矿井近几年部分瓦斯等级鉴定成果,相对瓦斯涌出量4.6~5.2313m3/t,绝对瓦斯涌出量0.94~1.079m3/min;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5.52~6.183m3/t,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1.13~1.275m3/t,均属低瓦斯矿井。为了更有效的反映茶园煤矿瓦斯等级特征,本次搜集了矿井所在桐子湾井田及相邻磨子沟井田、新华井田、金刚井田及何家湾井田部分煤矿的瓦斯等级鉴定成果见表5-3,从表5-3可以看出,矿井所在井田附近煤矿均为瓦斯矿井。表5-3临近部分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成果表相对位置井田名称煤矿名称绝对瓦斯涌出量(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m3/t)瓦斯等级井田南部磨子沟石埂子煤厂0.33.8低瓦斯矿井磨子沟达昌煤矿0.66.0低瓦斯矿井新华刘家沟煤厂0.33.9低瓦斯矿井所在井田桐子湾井塘河煤厂0.35.4低瓦斯矿井桐子湾下风井煤矿0.22.1低瓦斯矿井桐子湾石拱门煤矿0.45.0低瓦斯矿井井田北部金刚金刚煤矿8.16.7低瓦斯矿井何家湾寿田嘴煤矿0.56.9低瓦斯矿井何家湾保康煤矿1.36.5低瓦斯矿井二、瓦斯含量及赋存情况1、煤层瓦斯含量统计煤层瓦斯含量是决定煤与瓦斯突出的重要因素,是矿井瓦斯涌出量的主要来源,矿井瓦斯含量的高低对安全生产及生产投入多少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历史原因,茶园煤矿无瓦斯压力、煤层瓦斯含量、瓦斯含量梯度等实测数据,为了对瓦斯含量进行评估,本次瓦斯含量评估采用临近矿井瓦斯含量类比法进行。收集了重庆煤科院于2007对邻近达竹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金刚、斌郎、小河嘴煤矿采用间接法(即在现场测定煤层瓦斯压力基础上,取煤样在实验室作吸附实验,应用朗格缪尔公式进行计算)计算得出的瓦斯含量(表5-4)。从统计表来看,埋深629.5m以内,瓦斯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最低为2.02m3/t,最高8.5m3/t。表5-4茶园煤矿临近矿井煤层瓦斯含量统计表井田名称位置测试位置原煤瓦斯含量/m3/t标高/m埋深/m金刚井田412二甩200.23002.02412配风巷126.84252.73211一甩263.72752.20211配风巷128.83503.78311+250石门2504252.75311排水巷129.85603.69斌郎井田±0水平18.23629.58.2023.17622.37.88221采区225.6346.82.95298.3308.62.32101采区167.8368.22.44116.1415.73.32达县井田402采区0北运输大巷(标高0m)05154.42402采区+60西石门(标高+60m)604683.85201轨道下山下平巷(标高0m)05404.532、瓦斯含量评估统计表5-4中瓦斯含量和埋深数据,得出煤层瓦斯含量(y)与埋深(x)呈线性关系(图5-5),满足线性回归方程:y=0.0154x-2.7854,相关性系数R=0.8133。图5-5煤层瓦斯含量与埋深关系图上式瓦斯含量与埋深的线性关系未考虑瓦斯风氧化带的影响,假设煤层风氧化带深度为xm,瓦斯风氧化带以下瓦斯含量与埋深关系可转变为:Y=a(X-x)+b(X埋深m,Y瓦斯含量m3/t,a斜率常数m3/t/m,b常数m3/t,x深度常数m)。据《四川省达县桐子湾井田茶园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数据,茶园煤矿外连、内连煤层均属于焦煤(表5-5),根据矿井瓦斯涌出量评估方法(AQ1018-2006),焦煤瓦斯风氧化带下部边界瓦斯含量qCH4=2.0~2.5m3/t,因此本次对瓦斯含量qCH4=2.0~2.5m3/t之间实测数据进行统计发现,瓦斯含量与埋深呈线性分布,满足线性回归方程:y=0.003x+1.237(图5-6),瓦斯含量qCH4=2.0m3/t对应深度为254.33m。表5-5煤质主要指标综合成果表分析项目煤层名称灰分Ad(%)挥发分Vdaf(%)硫分St,d(%)胶质层厚度Y(mm)发热量Qgr,d(MJ/Kg)类型外连原22.34/0.53/27.0JM精7.5832.800.5716.335.2内连原14.72/0.53/29.8JM精5.7832.550.7013.635.3图5-62~2.5m3/t煤层瓦斯含量与埋深关系图取瓦斯含量qCH4=2.0m3/t作为瓦斯风氧化带的底界,通过上式求得风氧化带深度为254.33m。据此得到瓦斯含量与埋深的关系式为y=0.014(x-254.33)+2(X为埋深m,Y为推测瓦斯含量m3/t),相关性系数R=0.733。由实测数据直接线性推算qCH4=2.0m3/t对应埋深为310m(图5-6)。保守起见,本次取埋深相对较小的254.33m作为瓦斯风氧化带底界,按照瓦斯含量与埋深的关系式为y=0.014(x-254.33)+2进行茶园煤矿煤层瓦斯含量类比评估,评估结果见表5-6。表5-6茶园煤矿瓦斯含量趋势评估表瓦斯含量趋势值(m3/t)对应埋深/m2254.334397.196540.058682.9010825.76三、瓦斯涌出量评估据2009年《四川达县茶园煤电有限公司(茶园煤矿)水平延深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矿井设计生产能力90kt/a,2008年进行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时,开采标高为+170m,对应地表高程+459m,煤层埋深289m,相对瓦斯涌出量为5.2313m3/t。由于该矿无瓦斯压力、煤层瓦斯含量、瓦斯含量梯度等实测数据,为了对该矿煤层瓦斯涌出量进行预测,本次以2008年煤层瓦斯等级鉴定为基础,采用矿山统计法对矿井煤层瓦斯涌出量进行预测。根据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AQ1018-2006)5.2.3,焦煤瓦斯风氧化带下部边界可参照采用瓦斯压力P=0.1~0.15MPa或相对瓦斯涌出量取qCH4=2.0~3.0m3/t或瓦斯含量qCH4=2.0~2.5m3/t。据瓦斯含量预测qCH4=2.0m3/t对应瓦斯风氧化带埋深254.33m。焦煤瓦斯风氧化带相对瓦斯涌出量取qCH4=2.0~3.0m3/t,本次取中间值2.5m3/t。据2008年进行了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相对瓦斯涌出量为5.2313m3/t,绝对瓦斯涌出量1.079m3/min。计算得瓦斯风氧化带埋深254.33m。2008年进行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时,开采标高为+170m,对应地表高程+459m,煤层埋深289m,相对瓦斯涌出量随开采深度的变化梯度a值为:a===12.69m/(m3•t-1)据2008年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标高+170m水平,根据AQ1018-2006规定,采用矿山统计法外推范围沿垂深不超过200m,因此,预测范围为矿井开采+0m~+37m之间的瓦斯涌出量,按深度计算则为煤层埋深在89-489m之间的涌出量,故本次预测深度为489m以浅。茶园煤矿煤层瓦斯相对涌出量预测结果见表5-7。矿井设计生产能力90kt/a,每月工作28日,平均月产量8152t,依据上述相对瓦斯涌出量预测结果,得到绝对瓦斯涌出量预测公式:其中Y为瓦斯绝对涌出量m3/min,x为埋深m。据此式计算埋深489m以内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均小于5m3/min。埋深489m处的瓦斯绝对涌出量为4.24m3/min。表5-7茶园煤矿煤层瓦斯相对涌出量预测表相对瓦斯涌出量趋势值(m3/t)对应埋深/m2.5254.334279.716305.098330.4710355.8512381.2314406.6116431.9918457.3720482.75四、影响瓦斯富集的因素(一)埋深煤层埋藏深度的增加不仅会因地应力增高而使煤层和围岩的透气性降低,而且瓦斯向地表运移的距离也增大,这两者的变化均朝着有利于封存瓦斯、而不利于放散瓦斯方向发展。研究表明:在同一地质构造单元内,当煤层埋藏深度不大时,煤层瓦斯含量随埋深的增大基本上成线性规律增加。如斌郎井田在埋深为629.5m的±0水平测得煤层瓦斯含量为8.20m3/t,而在埋深346.8m的211采区测得的煤层瓦斯含量仅为2.95m3/t。茶园煤矿构造位置为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川东褶皱带铜锣峡背斜(又称中山背斜)的北部桐子湾井田内,煤层瓦斯含量随煤层埋深的增大而增大。(二)构造地质构造是影响矿区煤层瓦斯赋存的主要因素。目前总的认为,封闭型地质构造有利于瓦斯封存,开放型地质构造有利于瓦斯排放。中山背斜狭窄,地质构造简单,茶园煤矿位于背斜核部桐子湾井田,桐子湾井田以南遭受剥蚀,造成煤层出露地表,为煤层瓦斯的排放提供了良好的通道,煤层露头附近瓦斯含量低及瓦斯成分均较低。自桐子湾井田往北背斜向北倾伏,煤层隐伏未出露,煤层瓦斯失去煤层露头这一排放通道,煤层瓦斯含量有所增大。通过对四川达竹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六对矿井瓦斯涌出量与其所处构造位置分析得出:自背斜轴部向两侧翼部,上覆基岩逐渐变厚,煤层瓦斯含量和涌出量也逐渐增大,显示出背斜对区内瓦斯赋存的控制作用。北部隐伏F4逆断,易于瓦斯积聚。小构造及断层发育区域为煤层瓦斯易富集区域。(三)顶底板岩性煤层顶、底板岩层的透气性可以控制煤层瓦斯的运移和赋存条件,煤层与围岩的透气性好,有利于瓦斯的运移和排放,瓦斯含量小;反之,煤层与围岩的透气性差,则有利于瓦斯的保存。一般来说,当煤层顶板岩性为致密完整的岩石,如泥岩、砂质泥岩时,煤层中的瓦斯容易被保存下来;而当顶板多为孔隙或者脆性裂隙发育的岩石,如砾岩、砂岩时,瓦斯容易逸散。此外,在一定范围内的岩性组合以及变形特点对瓦斯赋存也有影响。茶园煤矿主采煤层外连煤层、内连煤层顶板岩性均为深灰色泥岩;泥岩致密性好、孔隙度小,排驱压力大、透气性差,形成了相对较好的盖层,瓦斯封闭条件较好,对煤层瓦斯的储存较为有利。且受褶皱影响局部挤压带、小构造带内容易造成瓦斯积聚。(四)煤层厚度煤层是瓦斯产生的物质基础及赋存条件,煤层厚度对瓦斯富集具有重要意义,通常煤层厚度越大,产生的瓦斯量越多,煤层赋存的瓦斯也就越多。另外,煤层瓦斯的逸散以扩散方式为主,空间两点之间的浓度差是其扩散的主要动力,煤层厚度越大,扩散时间就越长。茶园煤矿批准开采外、内连煤层,外连煤层煤层总厚0.60-1.44m,采用厚度0.15-1.17m,矿区西翼的南部走向长约400m不可采;内连煤层煤厚0.15-0.60m,内连煤层属大部份可采的较稳定煤层;可见茶园煤矿可采煤层厚度较小,煤层稳定,煤层厚度不利于瓦斯所的产生和富集,但在煤层厚度厚薄转换地带、突然变薄及尖灭地带、受断层影响带等部位容易造成瓦斯积聚及富集。(五)煤质煤质反映煤层形成的沉积环境及煤的变质演化程度,茶园煤矿煤类为焦煤,变质程度中等,产生及赋存瓦斯能力一般,另外连煤层灰分含量22.34%、内连14.72%,灰分低到中等,对瓦斯赋存影响一般。六、瓦斯富集区在煤化过程中产生的瓦斯,并非都能保存下来。由于不同部位的地质经历不同,因此保存的瓦斯数量也不同。瓦斯的形成和保存、运移与富集,同地质条件有密切关系,并受到地质条件的制约。含煤岩系的沉积环境,岩性组合特征,煤层顶、底板岩性及其隔气、透气性能,煤的变质程度,区域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岩浆作用,以及埋藏深度等因素分析均对瓦斯赋存的影响。总体来讲茶园煤矿瓦斯富集具有以下特点:1、煤层埋藏深度:矿区范围内煤层瓦斯含量随埋深增加而增加,煤层埋深越深越不利于瓦斯排放,即煤层深部地区易造成瓦斯聚集,故在深部开采过程中应进行瓦斯基础参数的实测及瓦斯地质相关工作的推近,遇到问题及时处理,防患于未然。2、煤层倾角:受构造影响,铜锣峡(中山)中山背斜轴向呈N25°E展布,以3°~5°向北倾伏,为轴部宽缓、两翼大致对称的背斜,背斜轴部倾角不超过15°,两翼倾角约为25°~38°。煤层倾角8°~36°,倾角大的部位瓦斯容易逸散,在倾角变换部位容易产生瓦斯聚集。3、构造对瓦斯含量的影响较大:茶园煤矿位于桐子湾井田范围内,桐子湾井田以南遭受剥蚀,造成煤层出露地表,为煤层瓦斯的排放提供了良好的通道,煤层露头附近瓦斯含量低及瓦斯成分均较低。自桐子湾井田往北背斜向北倾伏,煤层隐伏未出露,煤层瓦斯失去煤层露头这一排放通道,煤层瓦斯含量有所增大。且北部隐伏F4逆断层,易于瓦斯积聚。4、煤层的围岩条件:煤层是瓦斯的良好储集层,围岩的性质直接影响到煤层瓦斯含量的大小。煤层的顶、底板岩性亦与煤层的瓦斯含量有密切关系。当顶板为泥岩且完整时,透气性差,不利于瓦斯的逸散,瓦斯含量往往较高;当顶板为砂岩且裂隙发育时,透气性较好,有利于瓦斯的逸散,瓦斯含量往往较低。从煤层顶、底板岩性看,本矿开采煤层顶、底板岩性均为深灰色泥岩,透气性较差,有利于瓦斯的富集。总结:茶园煤矿为瓦斯矿井,瓦斯风氧化带254.33m;在预测深度以内(+168m标高,埋深630m以浅)瓦斯含量、瓦斯涌出量较低,瓦斯含量均小于8m3/t,绝对瓦斯涌出量小于5m3/min;总体上矿井构造不利于瓦斯赋存,煤层埋深越深瓦斯含量越大,顶底板岩性、煤厚、煤质对瓦斯富集影响较小。虽然茶园煤矿总体上瓦斯含量较低,瓦斯突出危险性较小,但随着煤层埋深的增加,瓦斯富集区将主要集中于废弃的井巷、采空区、独头上山及局部小构造、煤层厚度突变等部位。矿方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生产活动,开展瓦斯地质工作,进行瓦斯参数的测试,编制矿井瓦斯地质图并及时对瓦斯地质图信息进行更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严防瓦斯中毒窒息,瓦斯爆炸等事故的发生。第四节瓦斯监控防治措施一、矿井瓦斯防治现状茶园煤矿历年瓦斯等级鉴定均属瓦斯矿井,矿井成立了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设置了通风瓦斯管理职能科室,配备了专职瓦斯检查员和安全检查员,建立了系列瓦斯管理规章制度。矿井目前主要采用以风排瓦斯的方式对井下瓦斯进行治理,矿井采用机械抽出式通风方法、分列式通风方式,回风平硐为2台FBCDZ-8-№20型防爆对旋轴流式主要通风机,配电机功率2×160kw。采煤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掘进工作面利用FBD№5.0(2×5.5kW)型防爆对旋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按规定安装了KJ101NA型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井下各作业点安设了相应的瓦斯传感器,采煤工作面实行后退式开采、全风压通风方式,掘进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目前矿井在瓦斯治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1、矿井无瓦斯含量、瓦斯压力实测资料,不便于掌握瓦斯赋存及瓦斯分布规律。2、矿井瓦斯管理制度执行不严,人员瓦斯灾害防范意识淡薄。3、西翼+76m水平为瓦斯裂隙带,要求必须按照高瓦斯矿进行管理。二、瓦斯防治措施(一)加强通风管理,防止瓦斯积聚1、加强主扇风机管理,严禁无计划停风;保证主风机正常工作,严禁私自停止运行,采用自然通风;加强主风机的维护,保持始终处于良好运转状态;主风机必须设专人管理和维护,严格按管理制度及操作要求轮流使用;备用风机及线路要经常处于完好状态;每个月倒台运行一次,轮换运行一个月;主扇风机辅助设施必须符合下列要求:(1)地面风硐、防爆门、隔离门、风门升降装置等必须保持灵活、严密,漏风率不得超过5%,防爆门每隔6个月维护检修一次。(2)“三表、两计”安装齐全、完好、灵敏、可靠;风机开停、负压及轴承温度传感器必须安装齐全、运行正常。(3)反风设施齐全、完好、灵敏、可靠,必须能在10分钟内改变风流方向;反风后,风量不小于正常风量的40%。反风设施每季度至少检查一次。(4)为满足矿井救灾需要,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反风演习。2、矿井必须建立测风制度,10天进行1次全面测风。对采掘工作面和其他用风地点,应根据实际需要随时测风,每次测风结果应记录并写在测风地点的记录牌上。矿井应根据测风结果采取措施,进行风量调节。3、采、掘工作面应实行独立通风。局部地区布置独立通风有困难时,可以采用串联通风,但必须满足《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一十四条要求。4、加强通风巷道检查和维护,施工材料必须指定地点整齐码放,严禁堵塞巷道断面1/3以上;及时清理巷道中的杂物,消灭高阻巷道和失修巷道,保持所有巷道有效断面满足通风要求,不得出现3棚以上支架损坏或严重变形现象。5、井下所有通风构筑物必须按质量标准化要求修筑,并定期维护,漏风率不得超过5%,确保通风设施齐全、完好、坚固,无损坏现象。6、巷道内风门毎组不得少于两道,且为双向风门,经常处于关闭、完好状态,一组风门必须连锁,行人或行车时,确保有一道风门必须关闭,防止风流短路。7、及时编制“一通三防”计划和措施,并根据生产地区安排及时调整井下通风设施和风量,确保井下各地区有足够的风量,风速及供风质量满足《煤矿安全规程》要求。8、井下临时停工地点,不得停风,否则必须经过矿总工程师批准,并切断停风区的电源,设置栅栏、警示牌和设专人警戒,严禁人员入内;因停电或检修导致停风时,恢复通风前必须先检查瓦斯,并按排放瓦斯措施排放瓦斯后,方可恢复正常通风。9、井下所有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实行“双风机、双电源,三专两闭锁和自动倒台”,备用局扇电源来自同时带电的另一电源,当工作局扇发生故障时,备用局扇能立即投入运行。如两趟线路中的一趟为生产线时,正常情况下必须使用专用线路供电,遇检修专用线路而使用生产线时,必须停止掘进工作面的所有工作,只保持正常通风。10、局部通风机必须安装在距回风口距离大于10m的进风流中,风机离地高度不低于0.3m,风机进风口必须安设防止杂物吸入风机的隔离设施;局部通风机和风筒必须明确专人看管和维护,严禁随意开停局部通风机;风筒必须使用抗静电、阻燃风筒,风筒必须接口严密,及时吊挂,不得出现拖地、反接头、漏风现象,拐弯必须使用过渡弯头,严禁急转弯,风筒末端距掘进工作面距离不得超过6m;每10天进行一次瓦斯风电闭锁试验,每天进行一次局扇自动切换试验,试验时不得影响局部通风,试验结果存档备查。11、遇无计划或有计划停风恢复供电前,必须先和监控室、瓦斯检查员联系,检查瓦斯浓度,确认风流及回风流瓦斯浓度均小于1%时,方可人工启动局部通风机;否则必须按瓦斯排放制度和措施进行瓦斯排放后,方可恢复正常通风。12、机电硐室深度超过6m必须有独立回风巷道,采煤工作面上下隅角的风流必须保证能吹散积存了的有害气体。两巷贯通时,必须制定专项贯通措施,停工巷道也必须保持正常通风,贯通后合理进行风流调整。(二)加强瓦斯检查和监测监控1、井下每个采、掘工作面必须设置1名专职瓦斯检查员,矿井应另配备不少于2名专职瓦斯巡回检查员,按规定路线巡回检查井下各地区瓦斯浓度。矿井一般地区每班检查不得少于2次,特殊地区要固定专人检查,次数不少于3次。井下所有工作地点必须进行检查,严禁空班漏检、误检和假检,每次都要准确填写瓦斯记录牌板和检查手册,并通知现场人员;各采掘地区必须悬挂便携式瓦斯报警仪。若瓦斯浓度超限要按《规程》规定撤人,汇报并进行处理。2、各采掘工作面及硐室应按《煤矿安全规程》和《AQ1029-2007》规定安设各种瓦斯监测监控设施,并进行严格管理。瓦斯检查员每班必须用光干涉瓦斯检定仪对瓦斯传感器、便携式报警仪进行对照检查,若三种方式检查数据误差超限,先以读数较大者为依据,采取安全措施并必须在8h内对设备调校完毕。并向调度室值班领导汇报,尽快派人调整校验,确保仪器数据的准确性,始终保持瓦斯监测三道防线安全。3、通风、瓦斯检查仪器、仪表、设施等必须定期送有资质的部门进行检校,保证测量精度。4、瓦斯报表要及时填写,并分送通风科、矿长和矿总工程师审阅。5、安全监控设备必须具有故障闭锁功能,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必须具备甲烷断电仪和甲烷风电闭锁装置的全部功能;当主机或系统电缆发生故障时,系统必须保证甲烷断电仪和甲烷风电闭锁装置的全部功能;当电网停电后,系统必须保证正常工作时间不小于2h;系统必须具有防雷电保护、断电状态和馈电状态监测、报警、显示、存储、打印报表及双机热备功能;中心站主机应不少于2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6、安装断电控制系统时,必须根据断电范围要求,提供断电条件,并接通井下电源及控制线。安全监控设备的供电电源必须取自被控制开关的电源侧,严禁接在被控开关的负荷侧。拆除或改变与安全监控设备关联的电气设备的电源线及控制线、检修与安全监控设备关联的电气设备、需要安全监控设备停止运行时,须报告矿调度室,并制定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安全监控设备必须定期进行调试、校正,每月至少1次。甲烷传感器、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等采用载体催化元件的甲烷检测设备,每15天必须使用校准气样和空气样调校1次。每15天必须对甲烷超限断电功能进行测试。7、安全监控设备发生故障时,必须及时处理,在故障期间必须制定安全措施。安全监控系统中心站必须实时监控全部采掘工作面瓦斯浓度变化及被控设备的通、断电状态。安全监控系统的监测日报表必须报矿长和技术负责人审阅。8、必须设专职人员负责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的充电、收发及维护,发放前必须检查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的零点和电压或电源欠压值,不符合要求的严禁发放使用。9、甲烷传感器报警浓度、断电浓度、复电浓度、断电范围及传感器的设置必须满足《煤矿安全规程》要求。(三)及时处理聚积的瓦斯1、如果巷道顶部有瓦斯聚积,应在顶板下面加导向板或风筒,必要时用充填法清除瓦斯(此项工作应在通风科通风技术员指导下进行,并把瓦斯含量变化情况向主管矿长和总工程师汇报)。2、打开密闭或恢复停工窝头施工时,必须按《规程》要求和瓦斯排放措施及程序进行排放,防止瓦斯大量涌出造成事故。3、其它:井下掘进头局扇必须实现“三专、两闭锁”,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倒台,做到停风即停工、停电,来电后先按规定排放瓦斯,再送风、最后送电。地面安全监控室要设专人值班,及时准确掌握井下各地区瓦斯情况,若出现断电超限报警情况,要立即汇报,回风巷要设置风速、温度传感器、CO传感器,实现全矿井瓦斯及矿井气候条件的综合监测。(四)防止瓦斯引燃1、防止明火:加强出入井口验身制度,入井人员严禁携带烟草及点火工具下井,严禁井下拆卸、敲打矿灯,严禁使用明电、明火放炮。井口、风机房周围20m内严禁有明火。在井下、井口房进行电气焊和喷灯时,应有严格的报批手续和专项措施,并遵照《规程》中有关规定严格执行。2、防止电火花:井下电器设备必须使用防爆型或本质安全型。所有电气设备的安装和使用,必须符合《规程》规定,并定期检查加强维护,使之处于完好状态,严格做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新型物业管理安全服务协议范本
- 2024项目部全职员工聘用协议简化
- 2024年度公司借贷协作协议样本
- 2024-2025学年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天桃实验学校九年级(上)月考数学试卷(10月份)
- 2024年常用公司担保协议样式
- 2024金融借款协议法律答辩文件
- 2024专用工程预拌干粉砂浆购销协议
- 2024年协议延期条款详细协议样例
- 幼儿饺子课件教学课件
- 航模科普课件教学课件
- 成都彩星化工有限公司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 ICU纤支镜的使用与配合.ppt
- 波谱解析试题(卷)与答案解析
- 标记有丝分裂百分率法计算
- HCGE2P孕三项化验单模板
- SMW工法桩施工监理质量控制要点
- 贵人登天时表
- QA软件过程检查单(XXJSTZPPQAChecklist)
- NY_T 1832—2009 温室钢结构安装与验收规范
- 基因工程—工具酶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工程所有
- 汽车钢板弹簧设计计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