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场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停车场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停车场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停车场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停车场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停车场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PAGE停车场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 61.1项目概况 61.2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 71.3可行性研究编制原则 71.3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81.4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81.5项目研究目的及范围 81.6可行性研究结论 9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102.1项目建设背景 102.2建设的必要性 13第三章项目选址条件分析 153.1某县界市镇概况 153.2界市镇用地布局规划 173.3项目选址 193.3项目拟建地址建设条件 22第四章建设内容和规模 244.1建设内容 244.2建设规模 24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 265.1项目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265.2设计依据及规范 265.2.1设计依据 265.2.2设计规范 265.3总平面设计 275.4出入口通道 285.5停车位设计 295.6道路工程 305.6.1停车场内部道路 30.路基设计 30路面设计 305.6.2市政道路 35标准路路幅断面设计 35路基设计 36路面设计 375.7排水工程方案 385.7.1设计依据 385.7.2工程概况 385.7.3设计标准 395.4.4管径设计 395.8给水工程方案 405.9绿化工程方案 405.10照明设计 415.10.1采用规范及手册 415.10.2道路照明标准 415.10.3供电电源 415.10.4配电线路 425.10.5照明控制 425.10.6照明布置及光源 425.10.7防雷与接地 435.11其他 43第六章劳动安全卫生 446.1雨季施工 446.2辅助配套设施 446.3劳动安全与卫生 456.4安全控制目标 466.5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47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 497.1概况 497.2法律法规 497.2.1法律、法规 497.2.2技术规范 497.2.3技术文件 507.2.4评价标准 507.3环境影响分析评价 507.3.1评价范围 507.3.2环境现状 507.3.3环境影响初步分析 517.3.4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 527.4结论及建议 54第八章节能措施 558.1设计依据 558.2能耗状况与指标分析 558.2.1能耗使用 558.2.2项目能耗分析 558.2.3能耗指标分析 578.3节能措施 578.3.1采用节能设备 578.3.2加强施工节能 578.3.3加强节能管理 588.4节水措施 58第九章招标方案 599.1招标范围 599.2组织形式 599.3招标方式 599.4评标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和资格要求 609.5评标方法 609.6招标备案 61第十章项目组织与管理 6210.1组织机构 6210.2项目的组织管理 64第十一章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6711.1施工条件 6711.2项目实施进度 6711.3实施进度横道图 68第十二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6912.1投资估算的依据与说明 6912.1.1编制依据 6912.1.2说明 6912.2投资估算方法 7012.3投资估算 7012.4资金筹措 7412.5投资计划 7413.6相关说明 74第十三章风险分析及对策 7513.1建设方的筹资垫资的融资风险。 7513.2建设期间风险 7513.3主要社会风险 78第十四章社会效益分析 8014.1项目的社会效益和影响评价 8014.2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8114.3社会评价结论 81第十五章结论和建议 8215.1结论 8215.2建议 82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某北部新城停车场建设工程项目1.1.2建设地点本项目位于某县界市镇。项目所在位置1.1.3项目业主界市镇人民政府。1.1.4项目建设性质新建项目。1.1.5建设期限本项目建设期为12个月: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征地拆迁应该在项目开工前完成。以上为设想的施工进度,实际状况宜根据现场施工量、天气情况及项目建设单位与施工方默契程度等因素适当做出调整。1.2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2、《四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3、《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划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5、《某县界市镇总体规划》(2008);6、《某县北部新城(界市镇)总体规划(2011-2030)说明书》;7、《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8、《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国家发改委、建设部)第三版;9、其他相关政策文件;10、业主提供的项目有关资料;11、编制人员收集的相关资料。1.3可行性研究编制原则1、应符合规划条件。2、在满足规划总体要求的前提下,考虑周边实际情况,充分结合已建成和在建项目的建设情况,减少废弃工程。3、按近远期结合原则,考界市镇发展的状况,合理确定实施时序。4、确定采用技术和指标时,遵循实用、美观、适度超前、留有余地的原则。1.3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本项目为某北部新城停车场、道路以及配套的给排水、电力、通信、绿化、路灯、安全防护设施等附属配套设施的建设。项目建设规模表名称单位数量备注规划总用地面积m220846.10约31.269亩一、停车场规划用地m212315.07约18.45亩绿化m22022乔木、灌木、草坪等道路m25338沥青混凝土(6米宽道路长620米,6.5米宽道路100米,8米宽道路121米路面)汽车车位m24523.75嵌草砖铺装,329个车位摩托车车位m2231.32嵌草砖铺装出入口及岗亭m22003处给水及消防管网m1000排水管网m1000二、道路规划用地面积m28531.03约12.819亩其中:横向道路m24531.03长226.55米,宽20米竖向道路m24000长200米,宽20米1.4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本项目共计投资2913.18万元。资金来源为业主自筹。1.5项目研究目的及范围我公司受界市镇人民政府的委托,对“某北部新城停车场建设工程项目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并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主要研究范围包括: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项目选址条件分析、建设内容及规模、建设方案、环境影响评价、节能措施、项目实施进度、招标方案、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组织及管理、风险分析及对策、社会效益分析、财务分析、结论及建议。并提出结论意见,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1.6可行性研究结论某北部新城停车场建设工程项目项目是在《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某县界市镇总体规划》(2008)、成渝高铁某站建设以及国家宏观经济背景下提出。成渝高铁的修建将加大成都、重庆核心城市对高铁沿线城镇辐射作用的发挥,加快沿线的城镇化与产业化进程,对沿线的城镇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历史契机。位于界市的某站一方面是界市和某以致其周边乡镇人员外出的重要快速通道,另一方面也是其他地区,如成都、重庆及沿线城市等进入某的前沿“门户”。本项目属于某北部新城配套工程,也是成渝高铁某站的配套工程,通过完善成渝高铁某站配套设施,推动某北部新城建设进程。项目建设有利于城市资源整合,优化城市产业结构,方便车辆停放,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保障城市安全运行、改善城市绿化环境、提升城市承载水平、增加城市容量和发展后劲、发挥城市功能、实现城市稳定协调发展等均具有重要作用。是承载某县界市镇发展的需要。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是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的,具体操作上也是可行的。建议建设单位按照总体规划,依据基本建设程序分步实施,确保项目的顺利建成。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2.1.1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经过

“十一五”发展,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进入推进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的新阶段,正处于抢抓机遇、攻坚克难、乘势突破的关键时期。“十二五”时期,面临国家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位置、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进一步支持地震灾区发展振兴、大力扶持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跨越发展等重大机遇,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同时,“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仍然是四川最大的省情,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初级阶段特征明显仍然是四川最大的实际,发展不足、发展水平不高仍然是四川最大的问题。四川省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区域发展竞争加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等压力和挑战。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努力实现四川经济跨越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2.1.22011年,在中国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和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时刻,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是国家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部署,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战略定位: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深化内陆开放的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和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保障区。明确了成渝经济区发展的近期目标到2015年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远期目标到2020年,成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成渝经济区的确立,对区域内的城镇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历史机遇。在规划中明确了“双核五带”布局结构,界市镇位于“五带”之一的“成内渝发展带”上,是以成渝铁路和高速路为纽带,联接双核(成都、重庆大都市区)的重要经济带。2.1.3成渝高铁的建设2008年起我国正式进入了高铁发展与建设的时代。高铁以其安全、快速、大容量、节能环保而备受各国的重视,近几年来取得飞速发展。在中国高速铁路网规划中,提出近中期即2010年至2040年,用30年的时间,规划建设“五纵六横七连线”,将全国主要省市区连接起来,形成国家网络大框架。成渝高铁于2010年3月20日动工,全长308.59公里,设计最高时速350公里/小时,西起成都,东至重庆市渝中区,北经成都与拟建的成绵乐客运专线相连,南经重庆与拟建的重庆至万州客运专线连接。成渝高铁将成都和重庆的时空距离缩短到一个小时之内,形成川渝地区城际客运骨干网,将对沿线城镇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2.1.4成渝高铁的建设对界市镇的影响界市镇位于某县域北部,南距某城区13公里,东北与荣昌县大建乡、盘龙镇相邻,西北与内江市东兴区永东乡、顺河镇接壤,南面与本县普润乡毗邻。成渝高铁作为客运专线,为界市带来的主要是人流的集聚与疏散及其产生的需求与服务方面的影响。规划中的某站不仅是界市对外联系的主要“窗口”,也是某县城对外联系的北部“门户”,其服务范围不仅包含周边乡镇,如普润乡、周兴镇等,还包含某城区及快速规划中的干道沿线乡镇,甚至与界市相邻的永东乡、盘龙镇等也可受其辐射影响。因此,位于界市的某站一方面是界市和某以致其周边乡镇人员外出的重要快速通道,另一方面也是其他地区,如成都、重庆及沿线城市等进入某的前沿“门户”。从影响时序来看,作为某“门户”的界市,首先是人流集聚与疏散之处,产生的是对居住与服务的大量需求,从而将影响并带动以房地产业和商贸为主的第三产业在界市的迅速发展,使界市有可能成为高铁沿线环境优美的居住目的地以及区域的商贸和休闲中心。同时,随着界市经济基础的增强、地位的提升以及投资环境的改善,将吸引来自沿线经济中心产业的转移,有可能成为高铁沿线的工业转移与承接的可选基地之一。因此,从近期来看,主要是以房地产、商贸为主带动起来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从中远期来看,随着界市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以及影响力的提升,将作为经济中心城市和沿线大中城市产业转移的目的地之一,承接工业企业的集聚。2.2建设的必要性2.2.1项目的建设是实现某县界市镇“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步。根据《界市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城建美镇战略,着力建设成渝两地幸福宜居区。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建设,规范化管理,拉开城市框架,做大城市规模,将场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相结合,打造“一站、一轴、一中心、一环”工程,即:依托高铁某北站,以快速通道为轴打造休闲观光旅游走廊,以5平方公里的界市风格民居场镇为中心,涵盖现代商贸、生态居住、公共服务、观光旅游、新型产业、高铁综合服务等六大功能区,辐射周边5平方公里的林、渔、果业环形区。高标准建设车站及广场,重点实施主体街道、场镇过境段、环镇公路等道路的改(扩)建及界隆街、工商街、和谐家园二期工程、市中街、文化街的旧城改造,在2015年前旧城改造全部完工。全力打造商业步行街、湿地公园、行政办公中心和文体活动中心,全面实施场镇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创新城市管理理念,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快速建成“生态、宜居”的北部新城。2.2目前某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近期2015年城镇人口规模为18000人,远期2030年城镇人口规模为55000人,根据规划综合考虑各方要素及政府发展思路,确定界市的城镇性质为:某县域北部片区服务中心,某城市北部门户,以发展居住、商贸、旅游和绿色新兴产业为主的生态宜居高铁新城。公共停车场是一种社会便民性质的社会服务。它是当代城市居民生产生活保障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下,在公共车场极具缺乏的情况下,通过投资修建公共停车场,用以解决市民生活中的诸多不便和一些社会生活问题,从而提高城市市民的生活工作质量;增强市民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当地区域的整合和总体机制功能,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一定贡献。因此,随着某北部新城的不断建设,某北部新城停车建设是势在必行的。2.2城建是城市升级的马达、道路是城市建设的动脉。国内外城市发展的经验表明: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改善了城市经济圈的交流条件,加快了区域内的经济循环,带动了城市经济圈的开发和建设,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城市道路交通在提高城市资源整合度、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促进城市化进程,满足物流业、商贸业特别是对旅游文化产业将产生了积极的作用。2.2.4加强城市区域公共停车场建设和管理,规范停车秩序,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市容市貌,有利于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随着城市的发展,该片区也必将成为未来的商圈之一,该项目有利于增强区域吸引力和经济活力,提升形象,增强对周边的辐射力。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第三章项目选址条件分析3.1某县界市镇概况某处于成渝两大都市中部,距成都市210公里、重庆市138公里;位于内江、自贡、宜宾、泸州和永川五个中等城市中间,距内江37公里、自贡81公里、宜宾124公里、泸州60公里、永川83公里,素有“川南门户”之称。坚持以巩固深化“试验示范区”建设为总揽,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联动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商贸多元化,全县各产业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2011年,共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5.71亿元,增长15.4%,人均GDP达到3531美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1.49亿元、99.39亿元和34.83亿元,分别增长4.3%、20.2%和9.4%,全县经济呈“二、三、一”的经济结构模式,二产业占GDP的比重高达63.8%。其中工业经济对GDP的贡献率为79.3%,拉动经济增长12.2个百分点。界市镇位于某县域北部,南距某城区13公里,东北与荣昌县大建乡、盘龙镇相邻,西北与内江市东兴区永东乡、顺河镇接壤,南面与本县普润乡毗邻。内隆路穿镇而过,是全镇与外界联系的主要对外交通,为成渝高速公路的支线,是全镇的交通动输大动脉。另外有乡道3条,分别为界永路(界市—内江东兴区)、界周路(界市—周兴镇—重庆荣昌县)、界天路(界市—天华—重庆荣昌县)。建设中的成渝高铁从镇区北侧经过,并设有站点。图3-1界市镇在某县市的位置3.1.1地理概况1、地质、地貌界市镇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350米左右,谷宽100-180米之间,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是春早、夏长、秋凉多绵雨、冬暖而多雾。光、雨、热同季,无霜期长,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0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800-1000毫米,分布不均,夏旱年频率高,日照时数年均1450小时,平均太阳辐射94.40千卡/C米,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2、水文界市镇地处盆地内浅丘中谷,土壤以白善灰棕色为主,水利设施有某县较大的红旗水库和王家寺水库,刘家桥水库、包家山水库、水桶湾水库等小型水库以及塘堰319口。2007年末全镇蓄水600万方,灌溉面积约12000亩,设有电灌站6处,配套水渠27.2千米,能基本解决界市、蔡家浅丘区农田灌溉用水,境内矿产资源除天燃气外,极度贫乏。3.1.2界市镇幅员面积69.31平方公里,境内有界市、天华和蔡家寺三个场镇,镇政府驻地设在界市场镇。界市镇现辖2个城镇型社区、31个行政村。2010年底全镇总人口4882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530人,镇区常住人口约6000人。2010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2.98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8万元,一产业增加值1.26亿元,二产业增加值1亿元,三产业增加值724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69元,三产比重为42:34:24。3.2界市镇用地布局规划3.2.1居住用地布局规划1.现状界市城镇规划范围内现有居住用地15.46公顷,占建设用地36.60%,人均居住用地25.76平方米2.快速路西侧在老镇区的基础上形成三个居住组团;东侧新增两个居住组团。沿快速路两侧居住用地在建设时可考虑与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相互兼容,混合建设一定量的商业设施。规划居住用地189.70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37.88%,人均居住用地34.49平方米。3.2.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1.现状界市城镇规划范围内现有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主要为镇政府、中小学、镇卫生院等,总用地3.79公顷,占建设用地8.97%,人均6.32平方米。2.规划本次规划中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包含行政办公用地、文化设施用地、教育科研用地、医疗卫生用地、体育用地等。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主要分布于站前综合服务组团及规划区中心,相对集中分部,形成新城公共设施中心。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总用地面积为72.70万平方米,占规划建设总面积的14.52%,人均13.26平方米。3.2.3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1.现状界市城镇规划范围内现有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主要为商业设施及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等,用地1.74公顷,占建设用地4.12%,人均2.90平方米。2.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包含商业设施用地、商务设施用地、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等。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面积为45.37万平方米,占规划建设总面积的9.04%,人均8.25平方米。3.2.4工业用地布局1.现状界市城镇规划范围内现有工业用地1.90公顷,占建设用地4.5%,人均工业用地面积3.17平方米2.规划界市镇规划工业用地22.86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4.56%,人均工业用地面积4.15平方米。参照“两化”和“三集中”的发展要求,逐步取缔现状布局散、环境差、污染大的企业,集中建设产业园区。3.2.5交通设施用地布局镇区交通设施用地包括交通站场用地、综合交通枢纽用地、城市道路用地。规划交通设施用地面积为120.53万平方米,占建设用地面积的24.07%。综合交通枢纽用地为成渝高铁某站点用地,位于城镇北端,用地规模11.64公顷。交通站场用地为公交首末站、客运站及镇区内设置的八处停车场,总用地7.12公顷。道路用地包括镇区内各主次干道和支路,用地规模101.77公顷。3.2.6公用设施用地布局界市镇规划公用设施主要为消防站、配气站、变电站、污水处理厂等,用地2.08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0.42%,人均市政设施用地0.38平方米。3.3项目选址3.3.1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四川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3、《某县界市镇总体规划》(2008);4、《某县北部新城(界市镇)总体规划(2011-2030)说明书》;5、关于发布《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的通知(建村[2000]36号)6、关于下发《四川省村镇规划编制与审批办法》的补充规定的通知(川建委发[95]204号)3.3.21.土地具有巨大的升值潜力选择区位要有超前意识,虽然目前界市镇的周边环境、交通状况还存在很多不足,但成渝高铁某站的建设、市政设施的投入、城市环境的改善、土地用途的转换等,必将引起土地的增值。加上目前该地区多为农田、菜田、苗圃和村落,征地费用与某县城相比十分有优势,因此,其升值潜力巨大,政府的收益也可以达到最高。2.环境条件较好,无大型污染源,便于形成优美的城镇景观环境界市地处山区丘陵地区,境内低山丘陵绵延,沟谷、水塘镶嵌,竹木成林,已建成了万亩竹海生态基地,环境优美,风景宜人。3.起步建设条件较好界市作为成渝经济区腹地的成内渝经济带上中心城市——某的北大门,是某实施融入成渝发展战略的前沿,而高铁站点的设置更增强了界市在承接区域产业转移中的“桥头堡”地位。依托人力和财力资源,并可由此快速的形成新区面貌,聚集人气,达到引导和带动城镇产业调整、职能升级、形象重塑的作用。3.31.经济基础相对较差。界市整体经济水平在县域内处于中游水平,与临近的周兴镇、普润乡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2.资源优势不突出界市主要是以传统农业发展为主,镇域传统农业发展虽然具有一定基础,形成了万亩麻竹生态基地,为竹笋的主要产区,但各项资源与产业的比较优势都不突出,缺乏资源特色,并且具有与周边城镇的同质化现象。3.内外交通不发达界市镇的对外交通主要依靠内隆路,道路等级不高,且路面状况较差,对外交通部发达。内部交通体系不完善,仅有三条乡道,交通网络性差。3.3.41.停车场选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城市环境保护及防火等要求。

2.应临近城市道路。

3.考虑合理的服务半径,与主要服务对象的距离在城市一般地区不宜大于300米,市中心地区不宜大于200米。4.避开地质断层及可能产生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不良地区。

3.3应选择抗震有利的场地和地基,严禁在断裂、滑坡等危险地震地带和由于地震可能引起火灾、水灾等次生灾害的地区选址,宜避开软弱粘性土、液化土、新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层的地段;需作专门勘察,并对地基进行必要的处理,消除液化沉陷,严格执行现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划的道路、旷地、绿地、基础设施系统及生命线系统,在建设时均应考虑震时的疏散、避震、救灾时使用。对供水、供电、供气、通讯、交通、医疗、治安、粮食、商业、环卫、水利等生命线工程及设施,应针对其抗震薄弱环节加强管理,制定出抗震防灾规划和应急救灾措施,严格执行。对有次生灾害发生隐患的单位和设施要严格定点加强管理,防止地震时次生灾害的发生和蔓延。经过以上分析,选址位于界市镇成渝高铁以南、界隆快速路以西,客运站对面。所在区域不利因素通过一系列措施,包括完善当地配套设施、有效整合土地资源等都能得到妥善解决。因此拟建项目选址结果位置是合理的。项目所在区域3.3项目拟建地址建设条件3.3.1地理因素分析本项目所处位置地势较为不平坦,根据周边历史地质相关资料和现场踏勘情况,建设场地未发现崩塌、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质裂缝等不良地质现象。但尚需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3.3.2基础设施具备的条件拟建项目区域位于界市镇场镇边缘,规划有在建的成渝高铁某站、某北部新城汽车站、界隆快速路等,规划实施后道路畅通,交通条件便捷,市政供电、给水、排水管网完善。界市镇基础设施方面已建成了天燃气配气站,自来水厂,污水处理设施、电管站,邮政、电信大楼、公共汽车站等。由于某北部新新城已开始建设,本项目建设所需的现场施工用电,必备的给水系统等能满足均能满足现场施工建设需要。3.3.3项目其他建设条件1、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社会环境项目所在地及周边社会稳定,治安状况良好,可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2、政策法律条件四川省具有完备的建设施工法律及规范,本项目建设均符合相关规定,并得到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3.3.4工程前期工作情况项目的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已完成项目区域内部分征地拆迁工作,本项目用地与规划的汽车站、站前广场用地共涉及拆迁户数25户,人口91人,拆迁房屋建筑面积4344平方米。目前正着手进行方案设计以及办理前期各项报建手续。综上所述,项目建设条件已具备。第四章建设内容和规模4.1建设内容本项目为某北部新城停车场、道路以及配套的给排水、电力、通信、绿化、路灯、安全防护设施等附属配套设施的建设。4.2建设规模本项目处于某北部新城成渝高铁站附近,为车站的配套工程,车站属于公共停车场性质,由于高铁站附近规划有商场、酒店等,吸引客流基本都是小汽车出行,本停车场主要面向于车站旅客、商业物业、酒店等客户停车需求。根据《城市公共停车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28-2010)、《某县北部新城(界市镇)总体规划(2011-2030)》以及本项目用地情况,依据某北部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和城市停车规划,在综合考虑周边用地情况、停车需求、路网承载力的基础上,确定本项目为大型停车场。表4-1城市公共停车场规模分类停车场类型停车位数量(个)特大型停车场大于500大型停车场301-500中型停车场51-300小型停车场小于等于50注:停车位数量以小型停车位为标准车位。同时,根据项目用地位置及规划,在停车场北面和西面修建配套的市政道。本项目预计挖方量17510立方米,填方量54935立方米。建设规模如下:表4-2项目建设规模表名称单位数量备注规划总用地面积m220846.10约31.269亩一、停车场规划用地m212315.07约18.45亩绿化m22022乔木、灌木、草坪等道路m25338沥青混凝土(6米宽道路长620米,6.5米宽道路100米,8米宽道路121米路面)汽车车位m24523.75嵌草砖铺装,329个车位摩托车车位m2231.32嵌草砖铺装出入口及岗亭m22003处给水及消防管网m1000排水管网m1000二、道路规划用地面积m28531.03约12.819亩其中:横向道路面积m24531.03长226.55米,宽20米竖向道路面积m24000长200米,宽20米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5.1项目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1、贯彻国家的有关政策、法令,严格执行国家的设计规范、标准。2、合理进行功能分区,组织交通流线,达到通顺便捷,互不干扰,并充分利用自然通风,以利于节能。3、遵守国家相关政策、法令和规程,合理进行防火分区和消防通道设置以及组织疏散通道。4、积极合理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5、注重环境保护,充分满足环保要求和噪声控制要求,采用低噪声设备,土建方面采取隔声、吸音措施。6、根据功能要求,在充分满足使用前提下,合理控制停车场标准和造价。5.2设计依据及规范5.2.11、《某县北部新城(界市镇)总体规划》(2011-2030);2、项目资料及总体控制资料;5.2.2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2.《城市公共停车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28-2010)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4.《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5.《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6.《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7.《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8.《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11)9.《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10.《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1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12.与设计内容有关的各规范及设计标准5.3总平面设计本项目用地大致呈矩形,西面、北面为规划的市政道路,南面为规划的酒店,东面规划为某北部新城汽车站。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停车场及停车场西面、北面的市政道路。本项目停车场主要采用广场式矩形平面布置。总平面应按功能分区,由出入口、停车场场区道路、停车位(含摩托车停车位)、绿化区等组成。根据项目所在位置以及周边规划建筑、路网情况,在项目用地西面设置主出入口,同时分别在用地北面和南面设置出口和入口一处。出入口的视距图5.4出入口通道由于项目用地面积较大,停车车位数达300个以上,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规定,大于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口和入口应分开设置。停车场出入口应位于次干道上,距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道路红线交点的距离不应小于70m。本项目出入口分开设置,设置一个主出入口,一个次出口,一个次入口。出入口通道宽度按双车道考虑,设计为6.0m。本项目停车场出入口通道的最小平曲线半径和出入口通道最大纵坡度(%)按下表小型汽车标准执行。表5-1停车场出入口通道的最小平曲线半径表5-2停车场出入口通道最大纵坡度(%)本项目停车场出入口通道与场外道路连接的道路纵坡度以0.5%-2%为宜。5.5停车位设计停车位的大小和停车的车型有关。考虑到本项目实际停车类型,主要按照微型车、小型车车型外廓尺寸考虑停车位。表5-3车辆类型及基本尺寸场区内行车通道采用双车道,道路宽度不低于6米。交通组织特点:随时驶入,随时驶出设置每个停车位宽度2.5米,长度5.5米。车辆停放方式:垂直式垂直停车方式停车位面层采用嵌草砖铺装。具体为8cm透水透气环保嵌草砖铺装+3cm砂垫层+15cm天然砂砾石或级配碎石。5.6道路工程5.6.1停车场内部道路.路基设计路基采用土质路基,必须密实、均匀、稳定。(1)路基土压实度标准(填方高度小于80厘米及不填不挖地段按照挖方执行)表5-4填、挖类型深度范围(厘米)压实度(重型击实)%填方0~8093>8090挖方0~3093路基范围内管道沟槽回填土必须达到上表所列填方区压实度要求。根据施工规范,深度150厘米以下的路基土压实度要求不应小于87%。(2)路基处理结合道路纵断面路基设计高程,得出道路路床除位于杂填土或素填土土层中,其地基承载力及天然密度达不到道路路基要求,应对其进行换填处理。具体为道路全线清除设计路床下60厘米杂填土或素填土采用砂砾石换填至路床顶面。路床施工应按照相关施工规范要求及标准执行,达到设计要求。路面设计路面结构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道路路面结构具体为:12厘米沥青混凝土面层(5厘米SBS改性沥青砼AC-13C+7厘米AC-20C)+6mm改性乳化沥青封层+ES-2稀浆封层(0.6cm)+16厘米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16厘米级配砂砾石下基层+20厘米级配碎石垫层。道路纵断面最大纵坡2%。材料要求:1.面层:(1)基质沥青:采用A级道路石油沥青,沥青标号采用70号。其技术要求如下表:表5-5指标单位沥青指标试验法针入度(25℃,5s,100g)0.1mm60~80T0604针入度指数PI-1.5~1.0T0604软化点(R&B)不小于℃46T060660℃动力粘度不小于Pa·s180T062010℃延度不小于cm15T060515℃延度不小于cm100T0605蜡含量(蒸馏法)不大于%2.2T0615闪点不小于℃260T0611溶解度不小于%99.5T0607质量变化不大于%±0.8T0610或T0609残留针入度比不小于%61T0604残留延度(10℃)不小于cm6T0605SBS改性沥青技术要求(I-D):表5-6指标单位沥青指标试验法针入度(25℃,5s,100g)0.1mm40~60T0604延度5℃5cm/min不小于Cm20T0605软化点(R&B)不小于℃60T0606135℃运动粘度不大于Pa·s3T0625T0619闪点不小于℃230T0611溶解度不小于%99T0607质量变化不大于%±1.0T0610或T0609残留针入度比25℃不小于%65T0604残留延度(5℃)不小于cm15T0605(2)沥青面层材料:粗集料:粗集料包括碎石、破碎砾石、钢渣等。应使用石质坚硬、具有棱角、表面粗糙、形状接近立方体、有良好嵌挤能力的破碎石料。其质量应符合我国沥青路面抗滑表层用石料的技术要求,并应具有更高的抗压碎能力。集料成品不得堆放于泥地上。具体质量技术要求详见下表:表5-7指标单位技术要求石料压碎值不大于%26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28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6吸水率不大于%2.0与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级5坚固性不大于%12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15水洗法<0.075㎜颗粒含量不大于%1软石含量不大于%3石料磨光指不小于BPN42具有一定破碎面颗粒的含量1个破碎面不小于2个或2个以上破碎面不小于%%10090细集料:细集料包括天然砂、机制砂、石屑。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其质量应符合下表要求。表5-8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5坚固性不大于%12砂当量不小于%60含泥量不大于%3棱角性不小于s30填料:填料必须采用由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矿粉必须保持干燥,能从矿粉仓中自由流出。为改善沥青结合料与集料的粘附性,当使用消石灰粉和水泥时,其用量不宜超过填料总量的40%。其质量技术要求详见下表表5-9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表观密度不小于t/m32.5含水量不大于%1粒度范围<0.6㎜<0.15㎜<0.075㎜%10090~10075~100外观无团粒结块亲水系数不小于1塑性指数不大于%4(3)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级配范围见下表:表5-10(4)粗型和细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的关键性筛孔通过率:关键性筛孔通过率见下表:表5-11混合料类型公称最大粒径(mm)关键性筛孔(mm)粗型密级配细型密级配名称通过率(%)名称通过率(%)AC-1313.22.36AC-13C<40AC-13F>40AC-20194.75AC-20C<45AC-20F>452.基层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和级配砂砾。水泥应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强度不低于42.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中碎石的压碎值应≤30%,砂砾石基层中碎石的压碎值应≤30%。基层材料压实度(按照重型击实标准)及其7d(25℃条件下湿养6d、浸水1d)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按下表检测。表5-12:类型压实度(%)抗压强度(MPa)水稳碎石≥98≥3.0砂砾石≥96表5-13基层各层材料集料的级配范围:类型通过下列筛孔(㎜)的质量百分率(%)液限塑指4031.5199.54.752.375水稳10068~8638~5822~3216~288~150~3<28<9筛孔尺寸37.531.526.5199.54.775砂砾石-10090~10075~9050~7030~5515~3510~204~10<28<63.面层材料混合料技术要求:表5-14沥青混合料性能要求试验项目改性AC-13C击实次数(次)双面各击75稳定度(KN)不小于8流值(0.1mm)15~40空隙率(%)90mm以内空隙率(%)90mm以下4~63~6沥青饱和度(%)65~75矿料间隙率(%)不小于13.5残留稳定度(48h)(%)不小于85冻融劈裂强度比(%)不小于80动稳定度(次/mm)不小于2800马歇尔试验密实度(%)97试验项目普通AC-20C击实次数(次)双面各击75稳定度(KN)不小于8.0流值(0.1mm)15~40空隙率(%)90mm以内空隙率(%)90mm以下4~63~6沥青饱和度(%)65~75矿料间隙率(%)不小于13残留稳定度(48h)(%)不小于80冻融劈裂强度比(%)不小于75动稳定度(次/mm)不小于1000马歇尔试验密实度(%)974.表面层抗滑技术指标横向力系数SFC60≥50构造深度TD(mm)≥市政道路标准路路幅断面设计20m主干路=3.0m(人行道)+7m(机动车道)+7m(机动车道)+3.0m(人行道)路基设计1、路基宽度路基宽度与道路红线宽度一致。2、设计高程设计高程为道路中心线路面高程。3、路拱横坡路拱横坡采用2.0%,路拱曲线采用改进二次抛物线。4、路堤设计当路堤填筑高度小于8m时,边坡坡度采用1∶1.5;当填筑高度大于8m时,则在每级高度8m处设置不小于2m宽的护坡道,一级边坡坡度采用1∶1.5,二级边坡坡度采用1∶1.75,三级边坡坡度采用1∶2。路基压实标准按重型压实标准执行,路基填筑前应视情况清除耕植土,填方应分层铺筑,均匀压实。路面设计(1)土基模量:路线经过地区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区划V2区,路基以干燥、中湿类型为主,对于低洼地段路基采取换填等措施提高土基强度。参考《四川省高等级公路路面典型结构研究报告》,土基回弹模量设计值取30Mpa。(2)各结构层材料设计参数(见表1):设计参数取值表表1结构层20℃抗压回弹模量(Mpa)15℃抗压回弹模量(Mpa)15℃劈裂强度(Mpa)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140020001.4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120018001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110011000.5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水泥含量4.5%)100010000.3土基30(3)结构厚度计算结果:采用多层弹性体系理论编制的专用设计程序,进行结构厚度计算(见表2)结构厚度计算结果表表2结构层机动车道上面层4cmAC-13C下面层5cmAC-20C封层0.8cm改性乳化沥青封层基层18cm二灰稳定碎石底基层36cm水泥稳定碎石(水泥含量4.5%)5.7排水工程方案道路及停车场路面水通过设置在路面最低点处及路面边缘的雨水进水井汇集后排入道路下设置的雨水管道中排出。雨水管网沿场区内道路单侧铺设。5.7.1设计依据(1)《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一册、第二册);(2)《室外排水设计规划》GBJ50014-2011;(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5)《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6)《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7)《室外给水排水和煤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5.7.2工程概况(1)根据总体规划,污水量按给水量的80%计,经过计算,规划区内污水总量为15400立方米/天。道路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就近排入雨水主干管,污水排入污水主干管,经收集后,引至下游污水处理厂处理。(2)雨水口间距:道路纵坡小于0.5%时,间距为15m,道路纵坡大于或等于0.03%时,雨水口间距为40m。(3)检查井间距:横向污水管检查井间距按40米设置。纵向雨水管检查井间距:当道路纵坡大于0.3%时,按40米设置;当道路纵坡小于0.3%时,按30米设置。5.7.3设计标准雨水量计算本次规划采用内江市暴雨强度公式,规划区内雨水量按下列公式计算:Q=φ·F·q式中,Q为管道的设计流量(L/s),F为管段设计汇水面积(ha),q为管段的设计降雨强度L/(s·ha),φ为综合平均径流系数,在建成区取0.6,公共绿地取0.15。p—设计重现期,一般地区选用1年,低洼、易涝区选用2—5年;t—降雨历时(米in),由地面集水时间t1和雨水在上游管内的流行时间t2组成,t=t1+米t2;米为延缓系数,暗管米=2,明渠米=1.2。5.4.4管径设计=1\*GB2⑴雨水管=1\*GB3①市政道路工程双侧布置钢筋砼承插管d300—d800。约900米。=2\*GB3②停车场厂区内布置钢筋砼承插管d300—d600。约1000米。=2\*GB2⑵污水管市政道路工程:单侧布置d400钢筋砼承插管(支管);d800钢筋砼承插管(主管)。约500米。停车场内不需要布置。5.8给水工程方案本项目停车场给水主要考虑值班、绿化用水和消防用水。由规划的市政给水管网引入,消防用水管网设置DN100PE配水管,值班及绿化用水管径为DN25PE配水管。本道路市政给(配)水管道随同道路改造建设同步实施。根据自来水公司的供水需求,本项目道路设置给水干管规格主要为(D900),配水管规格为(D600)。本工程给配水管道随同道路改造建设同步实施,沿人行道一侧布置。5.9绿化工程方案本项目绿化工程主要包括停车场内和道路人行道的绿化,停车场绿化包括停车场周界绿化和场区内车位分隔绿化;道路绿化主要为人行道绿化。绿化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保护环境、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减低噪声以及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等作用。停车场绿化要重视遮荫效果,同时避免阻挡行车视线,创造优美的绿化景观。根据当地生长环境,停车场树种主要有小叶榕、天竺桂、杜英等,胸径12cm左右。结合《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规定,停车场行道树株距设计为4米,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最小距离宜为0.75m。绿地应适度搭配高中低层植物和地被植物,选择季相变化较大的乔木作为主干植物,如小叶榕、天竺桂、杜英等,胸径12cm左右等,分枝点可稍低,配合灌木的栽植,以满足遮挡机动车眩光的功能。乔木层按照每株间距4米布置。再搭配低矮的小灌木和地被植物,以形成线型流畅、大方,局部色彩鲜明的绿化效果,从而达到绿化层次的丰富多样。在路口处应调整绿化带高度,以不遮挡行车视线为宜。小灌木层包括金叶女贞、红花继木等。小灌木层按照每株间距1.2米布置。在宽度满足条件的前提下,可在人行道上设置种植带,一般宽不小于1.5m,植一行大乔木和树篱,如宽度适宜,则可分别植两行或多行乔木与树篱,树下铺设草皮等。本项目树种采用如下:乔木:小叶榕、天竺桂、杜英等。灌木:南天竹、金叶女贞、红花继木、春鹃等。其他:混播草坪。5.10照明设计5.10.11、国家有关设计规范,技术要求,标准图集,图册。2、《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GJJ45-2006)。3、《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JJ89-2001)4、《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5.10.2线路路面照度(最小均匀度)路面照度(维持值lx)停车场及道路0.4305.10.31、本道路照明并由箱变低压出线将低压电缆引入相应的照明配电箱,照明配电箱馈出多路照明回路至各路灯具。2、每个照明回路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方式,各相均衡搭接负荷,尽量使三相负荷平衡。3、本道路照明电源由城市电网提供,配电箱内设置直读式电度表,以便于计度收费,该电度表由供电部门安装。4、配电箱安装在人行道内(或其它适当位置),照明配电箱位置可适当调整。5.10.41、路灯照明配电线路采用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稀护套铠装电力电缆直埋敷设,穿越车道等情况时,须穿φ150热镀锌钢管保护。φ150镀锌钢管壁厚为3mm,内径150mm。2、采用五芯(带PE)电力电缆,沿人行道直埋敷设,为便于施工及运行,有的地方需设人孔井或手孔井。3、配电箱进线电缆与路灯配电线路沟槽同槽附设。4、电力电缆埋置深度为:0.7米,电缆采用粗砂垫层,埋设后采用粗砂回填。5.10.5照明电源由箱变提供至照明配电箱,并预留回路,由照明配电箱自控(时间路灯控制仪)或手动控制路灯起、闭。5.10.61、灯具布置方式:在绿化带上设置单挑镀锌喷塑灯杆,灯具高度均为5米,灯杆均布置在绿地内。所有灯具均采用高压钠灯节能型电感镇流器,高压钠灯均采用半截光型灯具。对路灯灯具考虑控制光线投射角度,以防治对场所意外的环境造造成光的干扰。2、灯具内光源均采用高压纳灯,灯具光源功率为150W。3、每盏灯均要求配补偿电容器,功率因数须达到:COSΦ≥0.90,每灯须装设相应的熔断器,灯具防护等级≥IP65以上。5.10.71、本工程采用TN-S接地系统,将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联在一起,形成联合接地体,其工频实测接地电阻应小于4欧姆。本工程沿直埋电力电缆须同沟敷设一根Φ10镀锌圆钢作为防雷接地线。2、配电箱电源引入处设置重复接地装置,配电箱金属外壳须可靠接地,由此引出保护接地线(PE线);每个配电箱设一组接地装置每个照明回路的末端设一组接地装置,金属灯杆工作门内设有专用接地螺栓。3、注意做好金属灯杆的防雷接地,金属灯杆与Φ10镀锌圆钢焊接,灯杆及照明配电柜的金属外露部分均须与保护线可靠连接。4、进出配电箱及灯杆的电缆金属带(金属铠装)须可靠接地。配电箱母线上装设电涌保护器,抑制雷电及操作过电压。5.11其他为确保进出安全与交通疏散,提高停车场使用效率。在交通组织上尽量简洁、方便,避免使交通组织复杂化。通过在停车场内设置必要的交通标志标线以作为指示停车位置和行驶通道的范围。同时根据需要配置停车场收费管理系统一套和岗亭3个。第六章劳动安全卫生本项目在建设中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范标准,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并努力改善工作条件和现有环境,严格执行劳动法和采取劳动安全保护措施,以确保项目建设人员、居民身体健康,维护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6.1雨季施工界市镇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350米左右,谷宽100-180米之间,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是春早、夏长、秋凉多绵雨、冬暖而多雾。有可能在项目施工中出现连续性阴雨、洪涝的情况。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施工人员的雨季施工培训工作,根据雨季施工项目编制雨季施工措施,所需材料要在雨季施工前准备好。检查施工现场及生产生活基地的排水设施,疏通各种排水渠道,清理雨水排水口,保证雨天排水通畅。建筑物周围一定范围内不要堆放物品,且高度不宜超过1.5m,保证视野开阔,道路畅通。雨季施工所需材料、设备和其他用品,如水泵、塑料布、草袋等由材料部门提前准备及时组织。水泵等设备应提前检修备用。加强天气预报工作,可以选派一人负责收听和发布天气情况。防止暴雨突然袭击,合理安排每日的工作。晴天派专人进行开窗通风换气,以防室内潮气过大。6.2辅助配套设施项目配套设施应结合《某县北部新城(界市镇)总体规划(2011-2030)》及本项目自身特点做出以下规划:6.2.1远期水厂实际供水规模扩建到6000吨/日,界市水厂供水范围含界市镇区及周边村镇,另外在天华社区、蔡家寺社区分别建2座集中供水站。6.2.2排划在城镇西侧井场村的邓家院子处规划1座设污水处理设施用地,处理镇西片区生活污水,另外在镇东的五里冲附近规划预留1处污水处理设施用地,处理镇东片区生活污水。天华、蔡家寺2个一般集镇可采用新型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6.2.3电力由界市镇现状供电由普润35千伏变电站供电,远期规划在镇区南侧入口处新建1座35千伏变电站。界市城镇规划建模块局、邮政支局各1所,电话汇接通过某县综合电信局,电话交换容量为1.0万门,天华、蔡家寺分别建电信所、邮政所。6.2.4界市镇区建中压配气站。天华、蔡家寺2个一般集镇可从镇区接入天然气管道供气。6.3劳动安全与卫生6.3.11、施工组织设计应与施工安全设计同时编制一般情况下,当施工图纸和城镇规划图确定后,施工单位就开始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但施工安全很少提到或一笔带过,使建筑事故隐患从一开始就埋下。此时再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产生大量费用以及对施工进度造成影响。因此在编制建筑施工组织设计时,对设计就要统一安排,整体部署。广泛征求多方意见,尤其需要安全的人员参加。2、实施多样性的职工安全教育由于目前建筑施工队伍人员来源复杂,文化水平参差不齐。针对建筑施工低素质的人员较多,胆大、冒险蛮干等心理特点,为提高这个群体素质,增强自防自救能力,应十分重视岗前的安全教育培训,并把各种教育方法结合起来,实施安全教育培训,注重适用性。反对脱离本岗位、本工地实际的泛泛的、雷同式地进行教育,使职工感到安全教育多而不厌。3、建立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项目安全管理重点在责任的落实上,建立一整套从项目经理到工地公章、班组长、现场安全检查人员及全体施工人员层层分解落实、层层责任清晰的管理制度。针对本项目的施工特点,各单位工程、分项工程严格按施工顺序进行,合理科学地组织施工,加强人员安全施工教育,并制定出奖罚办法。6.3.21、设有足够的出入口和疏散通道,以便在发生意外事故时,人员能够及时疏散。2、制订防护用具使用、清洁、保养安全制度,以确定装置的有效性、安全性,防止职业病发生。6.4安全控制目标1、生产安全事故杜绝重伤(含)以上事故,重伤事故为“零”、死亡事故为“零”。2、火灾事故杜绝重大(含)以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