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北京农大附中高一(下)期末语文(教师版)_第1页
2021北京农大附中高一(下)期末语文(教师版)_第2页
2021北京农大附中高一(下)期末语文(教师版)_第3页
2021北京农大附中高一(下)期末语文(教师版)_第4页
2021北京农大附中高一(下)期末语文(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2021北京农大附中高一(下)期末语文2021.07出题人:衣方杰审题人:宋涛定稿人:衣方杰一、实用类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一年365天,我们为什么要把归乡的日子选择在春节?这个问题,牵涉到中国时间的秘密。过去二十年,我一直在研究中国古代历法中节日的排列。最后我发现了中国古代人时间生活的秘密:原来中国古人按照阴阳观念思考问题,依照阴静阳动的原则,他们给自己的时间生活划分出了鲜明的节奏。这节奏就体现在节日安排上:一年之中,前半年为重;半年之中,前三个月为重;12个月当中,奇数月份为重;一月之中,前半月为重。这个排列有两个变例:一是八月份,宋代开始,中秋节成长为大节;另一个变例就是十二月,十二月是偶数月,但节日分量很重,并且集中在后半月,这和来年一月份的前半月结合在一起,构成中国古代时间生活最大的一个节期。当这一规则具体展开于一年的农业生活中时,我们会看到,中国古代节日具有怎样鲜明的内在节奏!一月之中,当人们为前半月的节日忙碌过后,后半月的平静生活显得非常可贵。当后半月的生活显得过于平静,下一个月新的节日期已经来临。当一个节日较多的月份结束后,到来的是一个节日相对较少的月份。然后到来的又是一个节日相对较多的月份。我们还可以看到,一年之中,当万物萌生的春季这样一个节日繁多的季节结束后,是稳定的成长,是夏季这样一个节日相对减少的季节。而当收获的金秋来临,同时到来的是又一个节日的盛季。而那之后是冬季,是一个特殊的过渡时期,节日排列由相对减少到伴随着新年即将来临而转入迎新的准备期。一年中节日的最高潮将在这之后如期到来。这一切构成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节日生活的内在节奏。一月又一月,一年复一年,这一内在节奏,与大自然的四季变迁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与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节日传说结合在一起,为我们先民的时间轨迹雕上了美丽的刻度。这一内在节奏,有如万象喧然与处子般宁静的契合,有如一曲美丽的乐曲。一个个月份如一节节平稳流畅的乐章,八月中秋则是中间华美的变奏,而⼗二月后半的节日集中期与来年正月前半月合而为一,构成一年中澎湃激扬的节日高潮。这就是中国时间的乐章,它既葆有摇曳多姿的变化又井然成序,既内容丰富多彩又快慢张驰有度,它是我们先民时间生活的内在的旋律。而“年”是我们一年时间生活的顶点和高潮,在中国人的时间生活中,它占有绝对性地位。而这个地位,是千百年从事农业生产的中国人文化积累的结果。早在殷商代,已经有了近似于“年”的观念。人们在年终会开展大型祭祀活动,祭祀天地山川和祖先神灵。到了周代,尽管“年”的日期和今天有所不同,但过法已经有很多相似之处。从那个时代起,年已经是一家人、一族人欢聚一起共度良辰的日子。两千年多少朝代兴替,两千年多少世事沧桑;“年”却一直留下来,并且不断生长,成为民族的传统被继承和发展,最终形成了中国人的节日传统。它渗透进了中国人的血液里,成为中国文化的根,中国人无论如何不肯放弃的传统。(取材于刘晓峰《家与年:解读中国文化的深层密码》)材料二《红楼梦》里,元宵、清明、端午、中秋,哪个节日都过得神采飞扬,唯独说到过年,要么是一带而过,要么就写得很无聊。前八十回里,两处写到过年,一处是元春省亲前,“朱批准奏:‘次年正月十五上元之日,恩准贾妃省亲。’贾府领了此恩旨,益发昼夜不闲,年也不曾好生过的。”一句话就把个新年打发掉了。到了五十三回,曹公正儿八经要写一回过年了,细细地写贾府里祭祀、焚香、吃年酒、进宫朝贺,写得排场极大,像一幅画儿,画上的每一个人,做的都是规定动作,不像其他节日里,欢声笑语间,便凸显了各自的性情。两处描写加起来,可以凑成曹公对于过年的感觉,这是一个既乏味又充满繁文缛节的节日。假如我们认同《红楼梦》是一部自传体小说的话,这也基本上是贾宝玉的春节印象,他是不喜欢过年的。贾府里其他节日大都是自家人在一起吃饭,贾宝玉深受宠爱而如鱼得水,但除夕就不一样了,他要见到的人不只是亲人,还有亲戚。一些老妯娌,是贾府旁支亲眷,宝玉也该上前喊一声奶奶。她们坐在一起,会聊些什么呢?书里没说,二十九回里,倒有个样本。那个无聊的张道士,见了贾母,先是夸老太太气色好,又赞宝玉发福了,然后自然而然地就说到宝玉的婚事上,提起前日在哪个人家见到一位小姐生得好模样,要给宝玉做个媒。大年下,与贾母握手相见的老太太们,大抵也是按照这个格式走。提亲话题之外,她们还喜欢问你在社会上的定位、现状和前程;还有那些来拜年的叔伯,他们会问得更仔细。这让逃避学堂成天跟姊妹们混得不亦乐乎的“无业游民”贾宝玉情何以堪?贾政在家的日子,虽时常把宝玉骂个狗血喷头,但亦有当父亲的虚荣心,没准儿会像某些章节里曾有过的那样,把他拎出来,让他当众做首诗什么的。总而言之,那些不快乐的记忆,贾宝玉或者说曹公都曾体验过,让他懒得再提。说到底,是新年这节日太主流,跟非主流的贾宝玉犯呛。最初,“年”是个吃人的怪物,人们要用鞭炮、用喧天锣鼓去驱逐它。这也许可以说明,年,原本自恐惧而来,来自对生命与岁月的恐惧,所以,人们要用狂欢把那恐惧压下去。驱逐恐惧的另外一种做法,是确定自己的坐标,在“适当”的年龄做“适当”的事,会让人觉得把握住了光阴,心里踏实。所以,在新年的各种仪式里,人的自我被抽离,变成一个个符号:在祖宗灵牌前虔敬的后代,与鬼神巧妙周旋的凡人,必须融入欢乐海洋的一分子;还有,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在生命坐标上不偏不倚稳稳立住的那个点。可是,对于曹公来说,哪有什么适当与不适当,只有我想与我不想。家财万贯可能瞬间成空,不能与心爱的人在一起,举案齐眉又如何?新年只是时间的节点,而非人生的节点,何必这样欢天喜地又禁忌重重地去制造噪声、垃圾和狂欢后的虚空呢?清清静静地过自在流年。这样的新年,想来才能让宝玉心生欢喜。(取材于闫红《我们就是那个不爱过年的宝玉》)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中国时间”特点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思考问题的阴阳观念。B.节日安排节奏符合古人所持阴静阳动原则。C.严格遵循节日数量逐月恒定更替的内在规律。D.节日安排有如变化多姿而又井然成序的乐章。2.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把归乡的日子选在春节原因的一项是()A.年是我们一年时间生活的顶点和高潮。B.年在我们的时间生活里占绝对性地位。C.年作为家人、族人欢聚的日子是古已有之的传统。D.年处在春之初,是合家商定全年计划的最佳时刻。3.根据材料二,下列不属于宝玉“不喜欢过年”原因的一项是()A.过年充满繁文缛节,十分乏味。 B.被提亲,被关注地位和打探前程。C.成为长辈满足虚荣⼼的应景人。 D.重要的时间节点,恐惧生命流逝。4.材料二“是新年这节日太主流,跟非主流的贾宝玉犯呛”一句中,“主流”和“非主流”分别指什么?5.材料二引用了了《红楼梦》第二十九回张道士给宝玉说亲的例子。其实二十九回中还有一个有趣的情节:张道士捧了一盘子贺物,其中有一块赤金点翠的麒麟,贾母忘掉是谁带的,宝钗急忙笑告____(姓名)有这样的物件,因此引起了_________(姓名)的冷嘲热讽:“他在别的上还有限,惟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由此我们还可以想到《红楼梦》中两个经典的“姻缘配”:一个前世的_____,一个现实的_______。6.下列对《红楼梦》中的女性人物,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熙凤: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是贾府的世纪施政者,最终却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下场。B.林黛玉:绛珠仙草转世,性格孤高傲世,《葬花吟》中“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写出了她的悲剧人生。C.薛宝钗:举止端庄,天资聪慧,博学多才,有广博知识和深厚的修养,对文学、艺术、历史等都有广泛涉猎。D.晴雯:风流灵巧,又口齿伶俐,自幼因父母娇生惯养,养成得理不饶人的性格。故姿容俏丽,仍“寿夭多因诽谤生”。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0分)智者之举事必因时,时不可必成,其人事则不旷①。成亦可,不成亦可,以其所能托其所不能,若舟之与车。鲍叔、管仲、召忽,三人相善,欲相与定齐国,以公子纠为必立。召忽曰:“吾三人者于齐国也,譬之若鼎之有足,去一焉则不成。且小白②则必不立矣,不若三人佐公子纠也。”管子曰:“不可。夫国人恶公子纠之母,以及公子纠;公子小白无母,而国人怜之。事未可知,不若令一人事公子小白。夫有齐国,必此二公子也。”故令鲍叔傅公子小白,管子、召忽居公子纠所。外物则固难必;虽然,管子之虑近之矣。若是而犹不全也,其天邪!人事则尽之矣。晋文公欲合诸侯,咎犯曰:“不可。天下未知君之义也。”公曰:“何若?”咎犯曰:“天子避子带之难③,出居于郑,君奚不纳之,以定大义,且以树誉。”文公曰:“吾其能乎?”咎犯曰:“事若能成,继文之业,定武之功,辟土安疆,于此乎在矣;事若不成,补周室之阙,勤天子之难,成教垂名,于此乎在矣。君其勿疑!”文公听之,遂与草中之戎、骊土之翟,定天子于成周。于是天子赐之南阳之地,遂霸诸侯。举事义且利,以立大功,文公可谓智矣。此咎犯之谋也。出亡十七年,反国四年而霸,其听皆如咎犯者邪?管子佐齐桓公举事,齐之东鄙人有常致苦者。管子死,易牙用,国之人常致不苦,不知致苦。卒为齐国良工,泽及子孙。(取材于《吕氏春秋》)【注】①旷:荒废,耽误。②小白:即齐桓公,公子纠同父异母弟弟。③子带之难:周襄王的同父异母弟弟子带联合外族攻周,致使周襄王流亡郑国。7.下列对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智者之举事必因时因:凭借B.晋文公欲合诸侯合:迎合C.勤天子之难勤:为……尽力D.齐之东鄙人有常致苦者致:表达8.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吾其能乎信者效其忠 B.若是而犹不全也是又在六国下矣C.此咎犯之谋也割膏腴之壤 D.公子小白无母,而国人怜之赂秦而力亏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要想成就大事,就要把握有利时机,同时认识到自身不足并努力弥补。B.管子考虑到民情对国事的影响,对谁将会担任齐君的预判不同于召忽。C.咎犯预见到晋文公想要称霸,就劝他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去平定戎和翟。D.管子辅佐齐桓公注重尽人事,他愿意倾听民生疾苦,有利于安邦治国。10.本篇文章逻辑严谨,论证充分。在首段提出“不旷人事”的观点之后,文章第二段以______________为例,突出“不旷人事”______________。第三段以______________为例,突出“不旷人事”应该义利兼顾,以成就大事。最后一段以管仲成为良相为例,突出“不旷人事”______________。三、诗歌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13分)(一)(共7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乌江项王庙严遂成云旗庙貌拜行人,功罪千秋问鬼神。剑舞鸿门能赦汉,船沉巨鹿①竟亡秦。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②原来是逐臣。江上楚歌最哀怨,招魂③不独为灵均④。【注】①巨鹿:项羽曾率各路义军在巨鹿大破秦军。②韩信:刘邦开国大将。投奔项羽,未得重用,转而投奔刘邦。③招魂:《楚辞》中有《招魂》诗,据传是宋玉为屈原而作。④灵均:屈原字灵均。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自己看见项王庙得到后人拜祭,以此引出对项羽功过是非的叩问。B.颔联借用“赦汉”和“亡秦”,突出了项羽的一些作为对时势的巨大影响。C.颈联以范增和韩信为例证,对项羽在楚汉之争中的得与失作了全面评价。D.尾联说江面的楚歌切合了招魂的情绪,从中也可见出作者对项羽的态度。12.同样是凭吊项羽,下面这首《夏日绝句》与《乌江项王庙》所抒发的情感有相近之处,又有不同之处。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夏日绝句注。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注】此诗作于宋室南渡之后。宋汴京沦陷后,康王赵构带着臣僚南逃,偏安于临安(今杭州)。(二)(共4小题,请任选3题,每题2分,共6分)13.经典名句积累。(1)春水初融,春风拂面,让人不禁想起《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为我们描绘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时,在春天到来之际,人们总是像这样沐浴祈雨,冀望一年的风调雨顺。(2)《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秦”与“人”并提,强调“人同此心”的道理,对秦统治者的挥霍无度、残民自肥做出了有力的抨击。(3)《六国论》中,苏洵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薪不尽,火不灭”,准确形象地说明了赂秦的严重危害。(4)登高望远,杜甫借“_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写出了登楼看到洞庭湖恢弘气势,隐喻时局之动荡不安;王安石则登上金陵城头,欣喜于“画图难足”的优美意境,“彩舟云淡,___________”,为下阕感叹六朝兴亡张本。五、散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浙江的感兴我很想追怀自己在浙江的童年,却只记起了一些片段:随着母亲去一个庙里看初期的电影,去曹娥江头看潮水,随着小舅舅到河埠头石桥边的馆子里吃馄饨,那样好吃的馄饨,后来似乎再也没有吃过。如此等等,连不起来,而且越来越模糊了。于是我怀疑自己是否配称浙江人。这一次到杭州,住在西湖旁边,又有幸去了绍兴,看到鲁迅故居,还在咸亨酒店里喝了加饭酒,并且站在门外吃了一串油豆腐,上面涂了厚厚一层辣酱,吃着吃着,心里感到不管配不配,我是喜欢这乡土的。这里主要的色泽是黑与白,黑的瓦顶,白的粉墙,冲洗得发白的石板路,连木柱子也是黑的,严谨、素净,然而空间是庞大的,人有足够的地方可以移动,物件也是厚实可靠的,像那件大大的厨房里的那口大大的腌菜缸,在朴质的生活里有温厚的人情,正如那三味书屋里,既有严厉老师的戒尺,又有那顽皮学童的小小乐园,在门前的石板路下则是潺潺的流水。水是浙江灵秀所在,是音乐,是想象力。在鲁迅的艺术素描里不是也有这样的黑泥、白石和绿水的配合么?多么朴质,又弥漫着多大的温情!你看他用笔何等经济,总是短短几句话就勾画出一个实实在在的人生处境,而同时他又总是把这处境放在一片抒情的气氛之内。他是最严格的,又是最温情的,这就使得他最平常的叙述也带有余音,富有感染力——他的闰土成了我们一切人记忆中的童年好友,他的乌篷船成为我们每个人梦里的航船,他的忧郁、愤怒和向往也成为几代读者难以排遣的感情。看着绍兴的街道、店铺和水乡景色,我以为我对这位大作家多一点了解了。回到杭州,又是另一番景色。1981年我第一次来,忙于游览名胜,但也抽时间陪一位老友去追寻他少年时代的踪迹,走了一个旧的市区。像是有一家过去很有名的布鞋店,那里依然卖着素净而又雅致的黑面白底的舒服鞋。接着进入一家咸肉店,面前是一条长长的洗的白白的木柜台,上面摆着十几块干干净净的咸肉,随你挑选。这铺子的旧式建筑有高的屋顶,店堂里空空荡荡的,没有现代肉店那种血淋淋的屠场味道,人们从容选肉。大刀切下去,一股醇厚的咸肉香随之而起。这次重来,我很想再出去看看那些犹有南宋遗风的街道和店铺,却始终不得空儿,只在汽车里匆匆看了一下中心区的主要街道,在我游历过的城市里,我总觉得杭州是最富于中国人情味的,即使车站旁边的闹市也闹而不乱,人行道上人来人往却不拥挤,同时有一些老铺子老字号还以传统的礼貌待客。杭州难分市区与郊外,环湖的大道既是闹市,又因西湖在旁而似乎把红尘洗涤了。任何风尘仆仆的远来人也是一见湖光白色而顿时感到清爽。在阳光下,西湖是明媚的,但更多的时候显得清幽,这次因为就住在湖岸上,朝朝夕夕散步湖畔,总算把湖的各种面容看了一个真切,清晨薄雾下,黄昏夕照里,湖的表情是不同的,沉沉夜色下则只见远岸的灯火荡漾在黑黑的湖水里,千变万化,没有太浓太艳的时候,而是素描淡妆,以天然而不是人工胜。在湖岸散步的时候,抬起头来,看到了环湖的群山在天边耸起,也是淡淡的那抹青色,然而它们都引人遐想,给了西湖以厚度和重量。没有人能把西湖看的轻飘飘的,它是有性格的,从而我也看到了浙江的另一面:水固然使它灵秀,山却给于它骨气。(取材于王佐良的同名散文)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勾勒出一副融汇了自然山水、风土人情、历史传承等因素的江南图景。B.作者书写的是对故乡的追忆和游历,感物寄兴,表达了对浙江性格的体悟。C.作者插叙初次游览杭州经过,揭示了这座城市日常生活中的传统特征。D.“水”既是浙江灵秀风景的精髓,也是本文组织结构展开叙述的核心线索。15.文中说:“看看绍兴的街道、店铺和水乡景色,我以为我对这位大作家多一点了解了。”结合原文,回答下面问题①作者从鲁迅的故乡环境中看出了哪些特色?②作者对鲁迅又多了哪些了解?16.作者从湖光山色中感受到西湖哪些特点?六、写作(48分)17.如果你要参加一次辩论会,围绕“落实垃圾分类,主要靠法律强制,还是教育引导”展开辩论。请确定你的立场,阐明你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150左右。大作文:请从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在答题纸上填涂相应的题号。(40分)18.生活中,人们崇拜的偶像不尽相同,对于“选择谁做偶像”、“怎样追偶像”的问题也常有自己的见解。处于青春期的你,对此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呢?写一篇议论性文章。要求:思想健康,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700字。19.作文。鞠躬,从古至今始终承载着丰富的内涵。不同的场合,有不同意味的鞠躬。谢幕领奖时,它意味着感谢和自信;道歉认错时,它意味着个人的悔恨和勇气、集体的重新定位;葬礼上,它意味着尊重和肯定、眷恋与自豪;庆典中,它意味着敬畏与认可……请以“鞠躬”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可写实,可想象。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一、实用类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一年365天,我们为什么要把归乡的日子选择在春节?这个问题,牵涉到中国时间的秘密。过去二十年,我一直在研究中国古代历法中节日的排列。最后我发现了中国古代人时间生活的秘密:原来中国古人按照阴阳观念思考问题,依照阴静阳动的原则,他们给自己的时间生活划分出了鲜明的节奏。这节奏就体现在节日安排上:一年之中,前半年为重;半年之中,前三个月为重;12个月当中,奇数月份为重;一月之中,前半月为重。这个排列有两个变例:一是八月份,宋代开始,中秋节成长为大节;另一个变例就是十二月,十二月是偶数月,但节日分量很重,并且集中在后半月,这和来年一月份的前半月结合在一起,构成中国古代时间生活最大的一个节期。当这一规则具体展开于一年的农业生活中时,我们会看到,中国古代节日具有怎样鲜明的内在节奏!一月之中,当人们为前半月的节日忙碌过后,后半月的平静生活显得非常可贵。当后半月的生活显得过于平静,下一个月新的节日期已经来临。当一个节日较多的月份结束后,到来的是一个节日相对较少的月份。然后到来的又是一个节日相对较多的月份。我们还可以看到,一年之中,当万物萌生的春季这样一个节日繁多的季节结束后,是稳定的成长,是夏季这样一个节日相对减少的季节。而当收获的金秋来临,同时到来的是又一个节日的盛季。而那之后是冬季,是一个特殊的过渡时期,节日排列由相对减少到伴随着新年即将来临而转入迎新的准备期。一年中节日的最高潮将在这之后如期到来。这一切构成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节日生活的内在节奏。一月又一月,一年复一年,这一内在节奏,与大自然的四季变迁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与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节日传说结合在一起,为我们先民的时间轨迹雕上了美丽的刻度。这一内在节奏,有如万象喧然与处子般宁静的契合,有如一曲美丽的乐曲。一个个月份如一节节平稳流畅的乐章,八月中秋则是中间华美的变奏,而⼗二月后半的节日集中期与来年正月前半月合而为一,构成一年中澎湃激扬的节日高潮。这就是中国时间的乐章,它既葆有摇曳多姿的变化又井然成序,既内容丰富多彩又快慢张驰有度,它是我们先民时间生活的内在的旋律。而“年”是我们一年时间生活的顶点和高潮,在中国人的时间生活中,它占有绝对性地位。而这个地位,是千百年从事农业生产的中国人文化积累的结果。早在殷商代,已经有了近似于“年”的观念。人们在年终会开展大型祭祀活动,祭祀天地山川和祖先神灵。到了周代,尽管“年”的日期和今天有所不同,但过法已经有很多相似之处。从那个时代起,年已经是一家人、一族人欢聚一起共度良辰的日子。两千年多少朝代兴替,两千年多少世事沧桑;“年”却一直留下来,并且不断生长,成为民族的传统被继承和发展,最终形成了中国人的节日传统。它渗透进了中国人的血液里,成为中国文化的根,中国人无论如何不肯放弃的传统。(取材于刘晓峰《家与年:解读中国文化的深层密码》)材料二《红楼梦》里,元宵、清明、端午、中秋,哪个节日都过得神采飞扬,唯独说到过年,要么是一带而过,要么就写得很无聊。前八十回里,两处写到过年,一处是元春省亲前,“朱批准奏:‘次年正月十五上元之日,恩准贾妃省亲。’贾府领了此恩旨,益发昼夜不闲,年也不曾好生过的。”一句话就把个新年打发掉了。到了五十三回,曹公正儿八经要写一回过年了,细细地写贾府里祭祀、焚香、吃年酒、进宫朝贺,写得排场极大,像一幅画儿,画上的每一个人,做的都是规定动作,不像其他节日里,欢声笑语间,便凸显了各自的性情。两处描写加起来,可以凑成曹公对于过年的感觉,这是一个既乏味又充满繁文缛节的节日。假如我们认同《红楼梦》是一部自传体小说的话,这也基本上是贾宝玉的春节印象,他是不喜欢过年的。贾府里其他节日大都是自家人在一起吃饭,贾宝玉深受宠爱而如鱼得水,但除夕就不一样了,他要见到的人不只是亲人,还有亲戚。一些老妯娌,是贾府旁支亲眷,宝玉也该上前喊一声奶奶。她们坐在一起,会聊些什么呢?书里没说,二十九回里,倒有个样本。那个无聊的张道士,见了贾母,先是夸老太太气色好,又赞宝玉发福了,然后自然而然地就说到宝玉的婚事上,提起前日在哪个人家见到一位小姐生得好模样,要给宝玉做个媒。大年下,与贾母握手相见的老太太们,大抵也是按照这个格式走。提亲话题之外,她们还喜欢问你在社会上的定位、现状和前程;还有那些来拜年的叔伯,他们会问得更仔细。这让逃避学堂成天跟姊妹们混得不亦乐乎的“无业游民”贾宝玉情何以堪?贾政在家的日子,虽时常把宝玉骂个狗血喷头,但亦有当父亲的虚荣心,没准儿会像某些章节里曾有过的那样,把他拎出来,让他当众做首诗什么的。总而言之,那些不快乐的记忆,贾宝玉或者说曹公都曾体验过,让他懒得再提。说到底,是新年这节日太主流,跟非主流的贾宝玉犯呛。最初,“年”是个吃人的怪物,人们要用鞭炮、用喧天锣鼓去驱逐它。这也许可以说明,年,原本自恐惧而来,来自对生命与岁月的恐惧,所以,人们要用狂欢把那恐惧压下去。驱逐恐惧的另外一种做法,是确定自己的坐标,在“适当”的年龄做“适当”的事,会让人觉得把握住了光阴,心里踏实。所以,在新年的各种仪式里,人的自我被抽离,变成一个个符号:在祖宗灵牌前虔敬的后代,与鬼神巧妙周旋的凡人,必须融入欢乐海洋的一分子;还有,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在生命坐标上不偏不倚稳稳立住的那个点。可是,对于曹公来说,哪有什么适当与不适当,只有我想与我不想。家财万贯可能瞬间成空,不能与心爱的人在一起,举案齐眉又如何?新年只是时间的节点,而非人生的节点,何必这样欢天喜地又禁忌重重地去制造噪声、垃圾和狂欢后的虚空呢?清清静静地过自在流年。这样的新年,想来才能让宝玉心生欢喜。(取材于闫红《我们就是那个不爱过年的宝玉》)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中国时间”特点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思考问题的阴阳观念。B.节日安排的节奏符合古人所持阴静阳动原则。C.严格遵循节日数量逐月恒定更替的内在规律。D.节日安排有如变化多姿而又井然成序的乐章。2.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把归乡的日子选在春节原因的一项是()A.年是我们一年时间生活的顶点和高潮。B.年在我们的时间生活里占绝对性地位。C.年作为家人、族人欢聚的日子是古已有之的传统。D.年处在春之初,是合家商定全年计划的最佳时刻。3.根据材料二,下列不属于宝玉“不喜欢过年”原因的一项是()A.过年充满繁文缛节,十分乏味。 B.被提亲,被关注地位和打探前程。C.成为长辈满足虚荣⼼的应景人。 D.重要的时间节点,恐惧生命流逝。4.材料二的“是新年这节日太主流,跟非主流的贾宝玉犯呛”一句中,“主流”和“非主流”分别指什么?5.材料二引用了了《红楼梦》第二十九回张道士给宝玉说亲的例子。其实二十九回中还有一个有趣的情节:张道士捧了一盘子贺物,其中有一块赤金点翠的麒麟,贾母忘掉是谁带的,宝钗急忙笑告____(姓名)有这样的物件,因此引起了_________(姓名)的冷嘲热讽:“他在别的上还有限,惟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由此我们还可以想到《红楼梦》中两个经典的“姻缘配”:一个前世的_____,一个现实的_______。6.下列对《红楼梦》中的女性人物,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熙凤: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是贾府的世纪施政者,最终却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下场。B.林黛玉:绛珠仙草转世,性格孤高傲世,《葬花吟》中“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写出了她的悲剧人生。C.薛宝钗:举止端庄,天资聪慧,博学多才,有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修养,对文学、艺术、历史等都有广泛涉猎。D.晴雯:风流灵巧,又口齿伶俐,自幼因父母娇生惯养,养成得理不饶人的性格。故姿容俏丽,仍“寿夭多因诽谤生”。【答案】1.C2.D3.D4.主流:社会的主体趋势。这里指的是过年所体现出来的,以“在适当的年龄做适当的事”来换取内心的踏实,忽视真正自我的特点。非主流:不属于主流的事物。这里指的是宝玉迥异于别人的,不考虑适当与否,只顺随自己的内心,过清静自在生活的态度。5.①.史湘云②.林黛玉③.木石前盟④.金玉良缘6.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C项,“严格遵循节日数量逐月恒定更替的内在规律”过于绝对,理解错误,有原文“这就是中国时间的乐章,它既葆有摇曳多姿的变化又井然成序,既内容丰富多彩又快慢张驰有度,它是我们先民时间生活的内在的旋律。”可知,节日数量有摇曳多姿的变化又谨然成序,既内容丰富多彩又快慢张驰有度,而非有严格的内在规律。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注意选项是否能在原文找到依据。A项,由原文“而‘年’是我们一年时间生活的顶点和高潮”可知“年是我们一年时间生活的顶点和高潮”正确;B项,由原文“在中国人的时间生活中,它占有绝对性地位。而这个地位,是千百年从事农业生产的中国人文化积累的结果”可知“年在我们的时间生活里占绝对性地位”正确;C项,由原文“‘年’却一直留下来,并且不断生长,成为民族的传统被继承和发展,最终形成了中国人的节日传统。它渗透进了中国人的血液里,成为中国文化的根,中国人无论如何不肯放弃的传统”可知“年作为家人、族人欢聚的日子是古已有之的传统”正确;D项,“年处在春之初,是合家商定全年计划的最佳时刻”于文无据,错误。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注意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寻找相关信息,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注意张冠李戴、于文无据等情况。A项,由原文“两处描写加起来,可以凑成曹公对于过年的感觉,这是一个既乏味又充满繁文缛节的节日”可知“过年充满繁文缛节,十分乏味”正确;B项,由原文“提亲话题之外,她们还喜欢问你在社会上的定位、现状和前程;还有那些来拜年的叔伯,他们会问得更仔细”可知“被提亲,被关注地位和打探前程”正确;C项,由原文“贾政在家的日子,虽时常把宝玉骂个狗血喷头,但亦有当父亲的虚荣心,没准儿会像某些章节里曾有过的那样,把他拎出来,让他当众做首诗什么的”可知“成为长辈满足虚荣心的应景人”正确;D项,由原文“这也许可以说明,年,原本自恐惧而来,来自对生命与岁月的恐惧,所以,人们要用狂欢把那恐惧压下去”可知和贾宝玉无关,故D错误。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此类题首先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理解词义。指代性词语要明确指代内容,比喻象征的词语要指出本义,概括性词语要具体化阐释,抽象性词语要直白化阐释;关注词语的表层含义;深层含义(联系主旨,发掘其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双关义等);有时还要考虑这个词语表达的情感和作者的写作目的。本题,要求理解“说到底,是新年这节日太主流,跟非主流的贾宝玉犯呛”中“主流”和“非主流”的意思,“主流”表面意思为社会的主体趋势,根据上下文语境,这里指过年期间应该随俗,做和节日有关的事情,不能过分顾及自身的感受;“非主流”和主流的意思相反,代表一小部分人的心理,本文指贾宝玉和别人不同,只想着自己过亲近自在的生活,讨厌繁文缛节等形式主义。【5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的能力,此类题对基础扎实的学生来说并不难,做好这类题主要靠学生平时的积累和识记。本题要求答出《红楼梦》二十九回中“张道士捧了一盘子贺物”的情节和两个经典的“姻缘配”的内容,清虚观打醮一回,张道士所献的一盘子贺物中,有个赤金点翠的麒麟,宝钗看后脱口而出,史大妹妹有一个,比这个小些。黛玉闻言冷笑刻薄,她在别的上还有限,唯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这里“史大妹妹”就是指史湘云;冷嘲热讽薛宝钗的便是林黛玉。“木石前盟”是指《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木”是指黛玉前世为绛珠仙草,“石”是指宝玉前世是女娲补天余下的一块顽石。神瑛侍者用甘露灌溉绛珠草,使其得换人形,名唤绛珠仙子。为了报恩,绛珠仙子情愿随神瑛侍者下凡历劫,将一世的眼泪还他。可是一个与此事毫不相干的顽石插足,错领绛珠之泪,以致于绛珠泪尽而逝。金玉良缘是指薛宝钗和贾宝玉之间的婚姻,象征是薛宝钗的“金锁”和贾宝玉的“通灵宝玉”。小说第三十四回薛蟠对薛宝钗说的:“从先妈和我说,你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你留了心,见宝玉有那劳什骨子,你自然如今行动护着他。”金玉相配,金和玉,都是一种稀有的物质,人们正是从物质角度认定金玉相配是好姻缘,是良缘的。【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的能力。考生对必考篇目要熟悉,明确每部名著的主要内容、人物、故事情节、文章的主旨,明确每部著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本题主要考查对名著中人物形象的理解,注意人物形象概括是否准确,同时也要关注一些细节是否与原著相符。D项,“自幼因⽗母娇生惯养”说法错误,晴雯从小被卖给赖大家做丫鬟,本是赖妈妈家的丫鬟,因得贾母喜爱,又被赏赐给了宝玉,连父母的乡籍姓氏都无从可知。怡红院里,貌美、口齿伶俐、针线活尤好的晴雯,颇受宝玉的喜爱,因宝玉对她的纵容,让她养成了得理不饶人的泼辣、直爽性格。所以D错误。故选D。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0分)智者之举事必因时,时不可必成,其人事则不旷①。成亦可,不成亦可,以其所能托其所不能,若舟之与车。鲍叔、管仲、召忽,三人相善,欲相与定齐国,以公子纠为必立。召忽曰:“吾三人者于齐国也,譬之若鼎之有足,去一焉则不成。且小白②则必不立矣,不若三人佐公子纠也。”管子曰:“不可。夫国人恶公子纠之母,以及公子纠;公子小白无母,而国人怜之。事未可知,不若令一人事公子小白。夫有齐国,必此二公子也。”故令鲍叔傅公子小白,管子、召忽居公子纠所。外物则固难必;虽然,管子之虑近之矣。若是而犹不全也,其天邪!人事则尽之矣。晋文公欲合诸侯,咎犯曰:“不可。天下未知君之义也。”公曰:“何若?”咎犯曰:“天子避子带之难③,出居于郑,君奚不纳之,以定大义,且以树誉。”文公曰:“吾其能乎?”咎犯曰:“事若能成,继文之业,定武之功,辟土安疆,于此乎在矣;事若不成,补周室之阙,勤天子之难,成教垂名,于此乎在矣。君其勿疑!”文公听之,遂与草中之戎、骊土之翟,定天子于成周。于是天子赐之南阳之地,遂霸诸侯。举事义且利,以立大功,文公可谓智矣。此咎犯之谋也。出亡十七年,反国四年而霸,其听皆如咎犯者邪?管子佐齐桓公举事,齐之东鄙人有常致苦者。管子死,易牙用,国之人常致不苦,不知致苦。卒为齐国良工,泽及子孙。(取材于《吕氏春秋》)【注】①旷:荒废,耽误。②小白:即齐桓公,公子纠同父异母弟弟。③子带之难:周襄王的同父异母弟弟子带联合外族攻周,致使周襄王流亡郑国。7.下列对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智者之举事必因时因:凭借B.晋文公欲合诸侯合:迎合C.勤天子之难勤:为……尽力D.齐之东鄙人有常致苦者致:表达8.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吾其能乎信者效其忠 B.若是而犹不全也是又在六国下矣C.此咎犯之谋也割膏腴之壤 D.公子小白无母,而国人怜之赂秦而力亏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要想成就大事,就要把握有利时机,同时认识到自身不足并努力弥补。B.管子考虑到民情对国事的影响,对谁将会担任齐君的预判不同于召忽。C.咎犯预见到晋文公想要称霸,就劝他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去平定戎和翟。D.管子辅佐齐桓公注重尽人事,他愿意倾听民生疾苦,有利于安邦治国。10.本篇文章逻辑严谨,论证充分。在首段提出“不旷人事”的观点之后,文章第二段以______________为例,突出“不旷人事”______________。第三段以______________为例,突出“不旷人事”应该义利兼顾,以成就大事。最后一段以管仲成为良相为例,突出“不旷人事”______________。【答案】7.B8.A9.C10.①.管仲等安定齐国②.应该周详考虑,以应对变局③.晋文公实现霸业④.应该关心民生,以造福社会【解析】【分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合”解释为“迎合”有误,应解释为“盟会”或“会盟”。译文:晋文公打算盟会诸侯。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副词,表反问,大概;代词,他们的。B.均为代词,这,这样。C.均为助词,的。D.均为连词,表因果关系,因而。故选A。【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C.“就劝他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去平定戎和翟”分析有误,据原文“文公听之,遂与草中之戎、骊土之翟,定天子于成周”可知,是让晋文公跟戎族人、翟族人一起把周天子安置在成周,而不是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去平定戎和翟。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审清题干要求,然后找到相关内容,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仔细概括。“不旷人事”的意思是不可废弃人为的努力。围绕这样的观点,在第二段中例举了鲍叔、管仲、召忽三人的例子,当召忽建议三人都辅佐公子纠时,管仲提议他们三人分别辅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虑事周全,最后是公子小白夺得了王位,突出“不旷人事”应该周详考虑,以应对变局。在第三段中将的是晋文公建立霸业的例子,咎犯建议晋文公要确立大义,树立声誉。文中说到“举事义且利,以立大功,文公可谓智矣”,突出“不旷人事”应该义利兼顾,以成就大事。在最后一段中讲的是管仲治理国事时关心百姓疾苦,文中说“管子佐齐桓公举事,齐之东鄙人有常致苦者”,终成一代贤相,突出“不旷人事”应该关心民生,以造福社会。参考译文:明智的人做事情一定要依靠时机,时机不一定能得到,但人为的努力却不可废弃。得到时机也好,得不到时机也好,用自己能做到的弥补自己不能做到的,就象船和车互相弥补其不足一样。鲍叔、管仲、召忽三个人彼此很友好,想一起安定齐国,认为公子纠一定能立为君主。召忽说:“我们三个人对于齐国来说,就如同鼎有三足一样,少一个也不成。况且公子小白是一定不会立为君主了,不如三个人都辅佐公子纠。”管仲说:“不行,齐国人厌恶公子纠的母亲,因而连及到公子纠,公子小白没有母亲了,因而齐国人很爱怜他。事情如何尚未可知,不如让一个人去侍奉公子小白。将来享有齐国的,一定是这两位公子中的一个。”因此让鲍叔做公子小白的老师,管仲、召忽留在公子纠那里。公子纠在外边,不能说一定成为齐国的君主,虽说如此,管仲的考虑还是差不多的。这样做了如果还不能完备,那大概是天意吧。人为的努力总算是用尽了。晋文公打算盟会诸侯,咎犯说:“不行,天下人还不了解您的道义啊。”文公说:应该怎么做?”咎犯说:“天子躲避叔带的灾难,流亡在郑国。为何不送他回去,以此确立大义,而且借此树立自己的声誉。”文公说:“我怎么能做到?”咎犯说:“事情如果能做成,那么继承文侯的事业,确立武公的功绩,开拓土地,安定边疆,就全在此一举了,事情如果不能做成,那么弥补周王室的过失,忧虑周天子的灾难,成就教化,留名青史,也全在此一举了。您还是不要犹豫了。”文公听从了他的主张。于是就跟戎族人、狄族人一起把周天子安置在成周。天子赐给他南阳那里的土地,文公从而称霸诸侯。做事情既符合道义又有利,因而立了大功,文公可以算做明智了。这都是咎犯的计谋啊!文公出亡十七年,回晋国四年就能称霸诸侯,他听信的大概都是咎犯那样的人吧?管仲辅佐齐桓公治理国事时,齐国东方边境地区的人有经常向上反映困苦情况的。管仲死了,易牙掌权,国内的人经常向上反映不困苦的情况,不敢反映困苦的情况。管仲终于成为齐国的优秀人物,他的恩泽施及子孙后代。三、诗歌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13分)(一)(共7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乌江项王庙严遂成云旗庙貌拜行人,功罪千秋问鬼神。剑舞鸿门能赦汉,船沉巨鹿①竟亡秦。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②原来是逐臣。江上楚歌最哀怨,招魂③不独为灵均④。【注】①巨鹿:项羽曾率各路义军在巨鹿大破秦军。②韩信:刘邦开国大将。投奔项羽,未得重用,转而投奔刘邦。③招魂:《楚辞》中有《招魂》诗,据传是宋玉为屈原而作。④灵均:屈原字灵均。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自己看见项王庙得到后人拜祭,以此引出对项羽功过是非的叩问。B.颔联借用“赦汉”和“亡秦”,突出了项羽的一些作为对时势的巨大影响。C.颈联以范增和韩信为例证,对项羽在楚汉之争中的得与失作了全面评价。D.尾联说江面的楚歌切合了招魂的情绪,从中也可见出作者对项羽的态度。12.同样是凭吊项羽,下面这首《夏日绝句》与《乌江项王庙》所抒发的情感有相近之处,又有不同之处。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夏日绝句注。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注】此诗作于宋室南渡之后。宋汴京沦陷后,康王赵构带着臣僚南逃,偏安于临安(今杭州)。【答案】11.C12.两首诗中都流露出对项羽的赞美。严诗中还包含有对项羽功业未竟的惋惜;李诗中还包含着对苟安于一隅的南宋朝廷的讽刺。【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对项羽在楚汉之争中的得与失作了全面评价”表述错误;颈联只写了项羽不重视人才的一面,只写了失,也并不全面。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从“功罪千秋问鬼神”“剑舞鸿门能赦汉,船沉巨鹿竟亡秦”可见,诗人对项羽功业的赞美之意,与“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同样,是赞美之意;但“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原来是逐臣。江上楚歌最哀怨,招魂不独为灵均”中,也包含了对项羽爱恨交织,他虽然建立起伟大的功业,却也在楚汉之争中决策错误,导致功业未竟,但作者仍旧愿意为他招魂,足见作者对他的怀念、推崇;而李清照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则是对南宋朝廷渡江后偏安一隅的讽刺。【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二)(共4小题,请任选3题,每题2分,共6分)13.经典名句积累。(1)春水初融,春风拂面,让人不禁想起《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为我们描绘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时,在春天到来之际,人们总是像这样沐浴祈雨,冀望一年的风调雨顺。(2)《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秦”与“人”并提,强调“人同此心”的道理,对秦统治者的挥霍无度、残民自肥做出了有力的抨击。(3)《六国论》中,苏洵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薪不尽,火不灭”,准确形象地说明了赂秦的严重危害。(4)登高望远,杜甫借“_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写出了登楼看到的洞庭湖恢弘气势,隐喻时局之动荡不安;王安石则登上金陵城头,欣喜于“画图难足”的优美意境,“彩舟云淡,___________”,为下阕感叹六朝兴亡张本。【答案】①浴乎沂②.风乎舞雩③.秦爱纷奢④.人亦念其家⑤.以地事秦⑥.犹抱薪救火⑦.吴楚东南坼⑧.星河鹭起【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有:沂、舞雩、奢、秦、犹、抱薪、坼、鹭。五、散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浙江的感兴我很想追怀自己在浙江的童年,却只记起了一些片段:随着母亲去一个庙里看初期的电影,去曹娥江头看潮水,随着小舅舅到河埠头石桥边的馆子里吃馄饨,那样好吃的馄饨,后来似乎再也没有吃过。如此等等,连不起来,而且越来越模糊了。于是我怀疑自己是否配称浙江人。这一次到杭州,住在西湖旁边,又有幸去了绍兴,看到鲁迅故居,还在咸亨酒店里喝了加饭酒,并且站在门外吃了一串油豆腐,上面涂了厚厚一层辣酱,吃着吃着,心里感到不管配不配,我是喜欢这乡土的。这里主要的色泽是黑与白,黑的瓦顶,白的粉墙,冲洗得发白的石板路,连木柱子也是黑的,严谨、素净,然而空间是庞大的,人有足够的地方可以移动,物件也是厚实可靠的,像那件大大的厨房里的那口大大的腌菜缸,在朴质的生活里有温厚的人情,正如那三味书屋里,既有严厉老师的戒尺,又有那顽皮学童的小小乐园,在门前的石板路下则是潺潺的流水。水是浙江灵秀所在,是音乐,是想象力。在鲁迅的艺术素描里不是也有这样的黑泥、白石和绿水的配合么?多么朴质,又弥漫着多大的温情!你看他用笔何等经济,总是短短几句话就勾画出一个实实在在的人生处境,而同时他又总是把这处境放在一片抒情的气氛之内。他是最严格的,又是最温情的,这就使得他最平常的叙述也带有余音,富有感染力——他的闰土成了我们一切人记忆中的童年好友,他的乌篷船成为我们每个人梦里的航船,他的忧郁、愤怒和向往也成为几代读者难以排遣的感情。看着绍兴的街道、店铺和水乡景色,我以为我对这位大作家多一点了解了。回到杭州,又是另一番景色。1981年我第一次来,忙于游览名胜,但也抽时间陪一位老友去追寻他少年时代的踪迹,走了一个旧的市区。像是有一家过去很有名的布鞋店,那里依然卖着素净而又雅致的黑面白底的舒服鞋。接着进入一家咸肉店,面前是一条长长的洗的白白的木柜台,上面摆着十几块干干净净的咸肉,随你挑选。这铺子的旧式建筑有高的屋顶,店堂里空空荡荡的,没有现代肉店那种血淋淋的屠场味道,人们从容选肉。大刀切下去,一股醇厚的咸肉香随之而起。这次重来,我很想再出去看看那些犹有南宋遗风的街道和店铺,却始终不得空儿,只在汽车里匆匆看了一下中心区的主要街道,在我游历过的城市里,我总觉得杭州是最富于中国人情味的,即使车站旁边的闹市也闹而不乱,人行道上人来人往却不拥挤,同时有一些老铺子老字号还以传统的礼貌待客。杭州难分市区与郊外,环湖的大道既是闹市,又因西湖在旁而似乎把红尘洗涤了。任何风尘仆仆的远来人也是一见湖光白色而顿时感到清爽。在阳光下,西湖是明媚的,但更多的时候显得清幽,这次因为就住在湖岸上,朝朝夕夕散步湖畔,总算把湖的各种面容看了一个真切,清晨薄雾下,黄昏夕照里,湖的表情是不同的,沉沉夜色下则只见远岸的灯火荡漾在黑黑的湖水里,千变万化,没有太浓太艳的时候,而是素描淡妆,以天然而不是人工胜。在湖岸散步的时候,抬起头来,看到了环湖的群山在天边耸起,也是淡淡的那抹青色,然而它们都引人遐想,给了西湖以厚度和重量。没有人能把西湖看的轻飘飘的,它是有性格的,从而我也看到了浙江的另一面:水固然使它灵秀,山却给于它骨气。(取材于王佐良的同名散文)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勾勒出一副融汇了自然山水、风土人情、历史传承等因素的江南图景。B.作者书写的是对故乡的追忆和游历,感物寄兴,表达了对浙江性格的体悟。C.作者插叙初次游览杭州的经过,揭示了这座城市日常生活中的传统特征。D.“水”既是浙江灵秀风景的精髓,也是本文组织结构展开叙述的核心线索。15.文中说:“看看绍兴的街道、店铺和水乡景色,我以为我对这位大作家多一点了解了。”结合原文,回答下面问题①作者从鲁迅的故乡环境中看出了哪些特色?②作者对鲁迅又多了哪些了解?16.作者从湖光山色中感受到西湖哪些特点?【答案】14.D15.(1)①色泽特点黑、白、绿,严谨、素净。②空间庞大,物件厚实可靠,朴质的生活里有温厚的人情。③水灵秀,朴质,温情。④食物好吃。(任意答出三点就可)(2)①绍兴的街道、店铺和水乡景色严谨、素净,物件厚实可靠,朴质的生活里有温厚的人情。②鲁迅的艺术素描朴质,温情!③他用笔经济,勾画实在处境,有抒情气氛。④平常的叙述也带有余音,富有感染力5.他的严格而宽厚,充满深情,是魅力之源。16.①西湖清爽,洗涤红尘,让人感到清爽。②西湖多变,西湖是明媚,更显清幽。③西湖淡雅天然,素描淡妆,以天然而胜。④西湖性格厚重,富有厚度和重量。水使它灵秀,山却给它骨气。【解析】【分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也是本文组织结构展开叙述的核心线索”错误。结合“水是浙江灵秀所在”“从而我也看到了浙江的另一面:水固然使它灵秀,山却给于它骨气”分析,可说“水”既是浙江灵秀风景的精髓,但不是描写杭州日常生活的核心线索,属于以偏概全。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1)要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先找出答题区间,然后从文章中找出与鲁迅故乡相关的语段,筛选出相关语句,提炼性的概括作答。根据“这里主要的色泽是黑与白,黑的瓦顶,白的粉墙,冲洗得发白的石板路,连木柱子也是黑的,严谨、素净,然而空间是庞大的,人有足够的地方可以移动,物件也是厚实可靠的,像那件大大的厨房里的那口大大的腌菜缸,在朴质的生活里有温厚的人情”可知,色泽是黑、白、绿,严谨、素净;空间庞大,物件厚实可靠,朴质的生活里有温厚的人情。“在门前的石板路下则是潺潺的流水。水是浙江灵秀所在,是音乐,是想象力”可知,水灵秀,朴质,温情。“看到鲁迅故居,还在咸亨酒店里喝了加饭酒,并且站在门外吃了一串油豆腐,上面涂了厚厚一层辣酱,吃着吃着,心里感到不管配不配,我是喜欢这乡土的”可知,食物好吃。(2)根据“严谨、素净,然而空间是庞大的,人有足够的地方可以移动,物件也是厚实可靠的,……在朴质的生活里有温厚的人情”可知,绍兴的街道、店铺和水乡景色严谨、素净,物件厚实可靠,朴质的生活里有温厚的人情。根据“在鲁迅的艺术素描里不是也有这样的黑泥、白石和绿水的配合么?多么朴质,又弥漫着多大的温情”可知,鲁迅的艺术素描朴质,温情。根据“你看他用笔何等经济,总是短短几句话就勾画出一个实实在在的人生处境,而同时他又总是把这处境放在一片抒情的气氛之内”可知,他用笔经济,勾画实在处境,有抒情气氛。根据“他是最严格的,又是最温情的,这就使得他最平常的叙述也带有余音,富有感染力——他的闰土成了我们一切人记忆中的童年好友,他的乌篷船成为我们每个人梦里的航船,他的忧郁、愤怒和向往也成为几代读者难以排遣的感情”可知,他平常的叙述也带有余音,富有感染力;他的严格而宽厚,充满深情,是魅力之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中物象特点的能力。西湖的湖光山色描写是在文章后三段,抓住与西湖景色相关的语句,修饰性的词语可直接提取,描述性的词语可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结合“杭州难分市区与郊外,环湖的大道既是闹市,又因西湖在旁而似乎把红尘洗涤了。任何风尘仆仆的远来人也是一见湖光山色而顿时感到清爽”分析,西湖清爽,洗涤红尘,让人感到清爽。结合“在阳光下,西湖是明媚的,但更多的时候显得清幽,这次因为就住在湖岸上,朝朝夕夕散步湖畔,总是把湖的各种面容看了一个真切,清晨薄雾下,黄昏夕照里,湖的表情是不同的,沉沉夜色下则只见远岸的灯火荡漾在黑黑的湖水里,千变万化,没有太浓太艳的时候,而是素抹淡妆,以天然而不是人工胜”分析,明媚但更显清幽、素淡,以天然而不是人工胜。结合“看到了环湖的群山在天边耸起,也是淡淡的那抹青色。然而它们都引人遐想。给了西湖以厚度和重量”分析,西湖性格厚重,富有厚度和重量。水使它灵秀,山却给它骨气。六、写作(48分)17.如果你要参加一次辩论会,围绕“落实垃圾分类,主要靠法律强制,还是教育引导”展开辩论。请确定你的立场,阐明你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150左右。【答案】要落实垃圾分类,主要靠法律强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家首先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条文,而且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让对垃圾分类处理的意识深入人心。“立法”是个“驱动力”,可以让大家清楚深刻地意识到,垃圾分类也需要走上法制化道路,能更好的落实垃圾分类这一利国利民的好事。【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从表达方式看,可以把微写作分为六大类:记叙类、描写类、说明类、议论类、应用类、抒情类。微作文指的是文字较少,但逻辑清晰、结构完整、表达准确的作文。贵在“精炼”,对用词造句要求更高。本题要求围绕“落实垃圾分类,主要靠法律强制,还是教育引导”的辩论阐明观点。属于议论性微写作。此类微写作一般先叙述现象或引用材料,然后明确论点,接着分析材料,用合适的论证方法,或举事例,或引名言,围绕现实和自身论述自己的观点。结尾再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强化中心,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考生要阐述“落实垃圾分类,主要靠法律强制”,就要阐明这样做的必要性,还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点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大作文:请从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在答题纸上填涂相应的题号。(40分)18.生活中,人们崇拜的偶像不尽相同,对于“选择谁做偶像”、“怎样追偶像”的问题也常有自己的见解。处于青春期的你,对此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呢?写一篇议论性文章。要求:思想健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