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北京高一(上)期末历史汇编: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2_第1页
2019北京高一(上)期末历史汇编: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2_第2页
2019北京高一(上)期末历史汇编: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2_第3页
2019北京高一(上)期末历史汇编: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2_第4页
2019北京高一(上)期末历史汇编: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2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52019北京高一(上)期末历史汇编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2一、单选题1.(2019·北京·临川学校高一期末)刘邦建立的政治制度与秦朝相比,最大的差别是A.三公九卿制 B.地方行政制度C.皇帝制度 D.赋税制度2.(2019·北京·临川学校高一期末)下图为闽南地区王氏宗祠“世飨堂”的两块牌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体现聚族而居的宗法观念 B.具有激励族人的教化功能C.强调尊宗敬祖的文化认同 D.反映重利轻义的价值取向3.(2019·北京·临川学校高一期末)《三字经》中写到:“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朝延续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①禅让制

②分封制

③宗法制

④中央集权制度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4.(2019·北京·临川学校高一期末)《史记集解》记载:“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A.秦朝时人们以金玉为印 B.皇权至上,皇帝独尊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D.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5.(2019·北京·临川学校高一期末)历史遗迹是研究史前历史的重要证据来源,某原始人墓葬群遗址考古发掘出大量私人陪葬品,社会贫富分化明显。据此判断该遗址处于A.旧石器时代 B.原始人群社会 C.母系氏族社会 D.父系氏族社会6.(2019·北京·临川学校高一期末)史学家吕思勉的《中国制度史》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其中构成“郡县时代”的主要制度是A.分封制和宗法制 B.内外服制度 C.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7.(2019·北京·临川学校高一期末)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领地国家”与“税收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一定义,下列中国古代王朝中属“领地国家”的是A.唐 B.秦 C.西周 D.清8.(2019·北京昌平凯博外国语学校高一期末)据《史记》记载,周公旦灭古国唐国,成王得到消息后用刀削下一片桐叶,与弟弟叔虞开玩笑说:“用此桐叶作为珪(象征爵位的玉器)赏你”.史官因此请成王择日封赏礼.遂封叔虞于唐.此则故事反映出A.成王分封时授予爵位 B.成王分封时以桐叶为封国之名C.成王分封时要举行仪式 D.成王分封时是整国授予的9.(2019·北京昌平凯博外国语学校高一期末)“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

)A.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B.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10.(2019·北京·临川学校高一期末)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又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天人合一 B.建筑功能齐全C.皇权至上 D.国家大一统11.(2019·北京·临川学校高一期末)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五伯不同法而霸,三代不同礼而王……”。上引言论应该是A.对夏商两朝历史经验的总结B.旧贵族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C.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D.商鞅用以支持自己变法的依据12.(2019·北京师大附中高一期末)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A.井田制度松动 B.世袭制度解体C.抑商政策弱化 D.礼乐制度崩坏

参考答案1.B【详解】试题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能力。汉承秦制,中央机构、皇帝权力、根本目的都基本上相同,只是在地方上有所不同,秦是郡县制,西汉是郡国并行制。故B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秦汉制度比较2.D【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中的宗祠牌匾就形式而言反映了宗法血缘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就内容来说体现了尊宗敬祖的文化认同心理和激励族人的教化功能,所以ABC三项表述符合题意和史实,D项材料中并未直接体现,故答案选D。【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宗法制【点】中国古代宗法制的具体内容:本题主要考察宗法制的具体内容,解题的关键就是必须牢固掌握教材中有关宗法制的相关内容,对于宗法制内容的考察,高考中主要侧重于以下两个方面,宗法制的内容和影响,尤其是影响与现当代生活还紧密相关,例如,祭祖,同姓寻根等。3.A【详解】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①禅让制、④中央集权制度均不是周朝的制度,②分封制、③宗法制才是周朝的制度,并且这两个制度的确是周朝延续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周朝延续最长久的制度保障4.B【详解】材料指出,秦以前,民众都喜欢用金玉制印,但秦朝统一后,只能皇帝印玺用玉。由此可知玉玺成为皇权的象征,B项正确;A项秦朝时人们以金玉为印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A项;C项与民共享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D项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5.D【详解】根据“发掘出大量私人陪葬品,社会贫富分化明显”,结合所学可知,父系氏族社会贫富分化和不平等现象开始出现,故选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6.C【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实行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故选C;“封建时代”指西周时期,西周的政治制度包括分封制和宗法制,排除A;内外服制度是商朝的政治制度,商朝没有实行郡县制,排除B;三省六部制是唐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排除D。7.C【详解】略8.D【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其为上海真题。成王分封时授予爵位,是属于分封制的内容,但和题目联系不是太紧密,故A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成王分封时以桐叶为封国之名,题中不能反映,故B项错误;成王分封时要举行仪式,不能全面反映题中的信息,故C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史官因此请成王择日行封赏礼”体现了分封是国家的意志,故D项是最佳选项。【考点】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封邦建国体制的内容9.A【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天下共主”说的是分封制,能够被分封的都是贵族,分封制下,各诸侯国在自己的疆域内还可以自己再分封;而天下“独主”是指皇权独尊,中央官员和地方官员的任命都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所以这体现的是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演变。故答案为A项。B项,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D项,题干体现的是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没有体现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10.C【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北京紫禁城的相关知识点。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又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皇权至上,故选C。11.D【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材料信息““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五伯不同法而霸,三代不同礼而王……”等反映的是变法要随着时间和事态的变化进行,属于与时俱进的思想,主要是用以支持自己变法的依据。故选D项。【考点】历史上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