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21北京高一(上)期末历史汇编:两宋的政治和军事_第1页
2012-2021北京高一(上)期末历史汇编:两宋的政治和军事_第2页
2012-2021北京高一(上)期末历史汇编:两宋的政治和军事_第3页
2012-2021北京高一(上)期末历史汇编:两宋的政治和军事_第4页
2012-2021北京高一(上)期末历史汇编:两宋的政治和军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82012-2021北京高一(上)期末历史汇编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一、单选题1.(2020·北京平谷·高一期末)依据所学,判断图示朝代是A.宋 B.元 C.明 D.清2.(2016·北京怀柔·高一期末)宋太祖在各州所设立的通判的主要职责是A.征收地方赋税 B.处理地方案件 C.征发国家徭役 D.监督地方官员3.(2021·北京丰台·高一期末)在宋朝,(武官)即使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文人)状元登第。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大力提倡文治,崇文抑武 B.军队扩编,军费上升C.边防压力巨大,岁币沉重 D.机构重叠,官员冗滥4.(2017·北京西城·高一期末)史料记载:某个历史人物“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该材料应出自A.《汉书》 B.《宋史》 C.《元史》 D.《明史》5.(2021·北京丰台·高一期末)下面材料是史书记载的时人对于王安石变法的看法,材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A.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B.造成统治集团内部分裂C.加重了普通百姓的负担 D.导致了北宋的迅速灭亡6.(2021·北京平谷·高一期末)中国历史上某个朝代可以用“强干弱枝”“守内虚外”“重文抑武”等词来概括它的特点,这个朝代最有可能是A.汉 B.唐 C.宋 D.元7.(2019·北京怀柔·高一期末)如图是某历史时期的局势演变图,图中“?”处应填写A.匈奴 B.辽 C.吐蕃 D.元8.(2012·北京朝阳·高一期末)从制度角度来看,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问题的朝代是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北宋9.(2020·北京丰台·高一期末)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变化,对政治制度影响甚大。下列各项为宋初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措施的是A.推行三公九卿制 B.确立三省六部制 C.增设三司 D.设立行省10.(2020·北京通州·高一期末)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C.专制皇权得到加强 D.相权对皇权形成制约11.(2020·北京西城·高一期末)《宋史》云:“艺祖(太祖)革命,首用文吏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自时厥后,子孙相承。”由此反映出宋朝治国的特点是A.无为而治 B.设置南、北面官 C.崇文抑武 D.强化君主专制12.(2018·北京东城·高一期末)对地方采取了“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措施的皇帝是A.秦始皇 B.汉高祖 C.唐太宗 D.宋太祖13.(2021·北京怀柔·高一期末)“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A.分散宰相权力 B.加强皇权C.加强军事实力 D.增加财政收入14.(2016·北京东城·高一期末)北宋政府规定,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小部分外,其余运往京师开封或其它指定地点,由中央掌管。这一措施的政治作用是A.保证京师的财政供应 B.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C.防止农民起义 D.抵抗少数民族的进攻15.(2020·北京东城·高一期末)北宋初年设立的某官职的职责为:“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该官职名称及设置目的分别是A.知县减轻地方军费 B.转运使增加地方财政开支C.通判加强中央集权 D.枢密使提高地方行政效率16.(2021·北京西城·高一期末)北宋中期,“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虽有武臣,盖仅有也”。这体现出当时A.崇文抑武 B.守内虚外 C.藩镇割据 D.无为而治17.(2021·北京海淀·高一期末)宋代名将狄青虽官至枢密使,却因出身行伍而备受歧视,共事的韩琦对他多次羞辱。狄青慨叹,“韩枢密功业官职与我一般,我少一进士及第耳”。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宋朝A.“冗官”“冗兵”严重 B.“崇文抑武”国策C.宰相权力被严重削弱 D.理学观念影响政治18.(2021·北京西城·高一期末)五代的建立者如下表所示。针对这样的历史现象,北宋建立者采取的措施有政

权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建立者朱温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郭威身

份原任梁王、宣武节度使原任晋王、河东节度使原任河东节度使原任北平王、河东节度使原任邺都留守将军①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②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

③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④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政务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9.(2020·北京昌平·高一期末)下如图是某朝代的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此朝代是A.东汉 B.唐朝 C.北宋 D.明朝二、材料分析题20.(2020·北京平谷·高一期末)中国古代文明光辉灿烂材料一(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要说明秦朝为巩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新措施。材料二汉高祖刘邦为了巩固统治“汉承秦制,有所损益(减少和增加)有人这样评价汉武帝“内强皇权,外服四夷”(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汉承秦制具体指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哪些政治制度,并说明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内政外交上采取的措施。材料三唐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宋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后来又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唐朝设立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与唐朝相比宋朝的宰相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1.(2021·北京怀柔·高一期末)唐、宋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两座高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初,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长官共议朝政,均为宰相。李世民即位前任尚书令,为避讳,就以仆射为尚书省长官。唐代皇帝认为宰相品位尊崇,不应轻易授人,常以他官居宰相职并假借他官之称。例如魏征以秘书监身份参与朝政,称“参知政事”,也是宰相之职……太宗还以李洵为太子詹事(东宫百官之长),特加“同中书门下三品”之衔号,使其与侍中、中书令共同参与宰相职事。从此就有了“平章事”与“同三品”的衔号。无论品位多高,不加此衔,就不能行使宰相职权。只有三公三师及中书令例外……安史之乱后,宰相名号又发生了变化,因中书令和门下侍中升为正二品,所以就废除了“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宰相名衔。唐后期宰相的名号基本上就是“同平章事”。——摘编自刘珲春《中华文明史话·宰相史话》材料二

宋代文化是唐代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唐代所存在的三省六部、科举、均田等制度,已经标志着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中枢大臣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代宰相制度变革呈现的主要特点。(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政治制度上“相互制衡”的表现。

参考答案1.A【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宋代在地方设置通判监督同级行政长官,故选A;“通判”这一官职与元明清不符,排除。故选A。2.D【详解】试题分析: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知州,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因此选D.【考点】北宋中央集权加强【点评】北宋中央集权加强的措施:①军事: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②行政: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③财政:设转运使,转运地方钱粮。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3.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的治国政策是“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因此文官地位显赫,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4.B【详解】根据材料“通判”、“三司度支”,结合所学知识,宋代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并设通判负责监督,中央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职权,这些措施加强了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所以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ACD错误。5.C【详解】根据“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数十百事交举并作”等信息可知这段材料认为,王安石变法举措众多,搅动了社会秩序,实际上是加重了百姓负担,故选C;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王安石变法最终失败,没有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但也没有导致北宋迅速灭亡,而且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排除AD;材料没有涉及统治集团内部变化的信息,排除B。6.C【详解】宋朝吸取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实行重文轻武、守内虚外、强干弱枝的国策,C项正确;汉、唐、元并没有题干所列的特征,排除A、B、D项。故选C项。7.B【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与两宋割据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先后有辽、西夏、金等。由此可知,图中“?”处应填写辽,故B正确;匈奴是秦汉时期的游牧民族,故A错误;吐蕃是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政权,故C错误;元是取代南宋的全国性统一政权,故D错误。8.D【详解】北宋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政权收归中央,用文臣管理地方,中央与地方分权的问题得到解决,D正确;其他朝代不符合题意,排除ABC。9.C【详解】北宋实行二府三司制,在三省六部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化相权,分别由参知政事、枢密院和三司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财政,故C正确;A是秦朝时期实行,排除;B是隋唐时期实行,排除;D是元代实行的地方制度,排除。故选C。10.C【详解】宋朝时期把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分别由参知政事负责行政、枢密院负责军事、三司负责财政,宰相权力的分割体现出专制皇权的加强,C正确;材料中宰相的权力被分割,A错误;材料体现出的是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不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错误;材料中体现出相权的削弱,并不是对皇权形成制约,D错误。【点睛】分割宰相的权力目的是为了加强皇权的统治。11.C【详解】根据材料,太祖“首用文吏夺武臣之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治国的特点是崇文抑武,C选项正确;太祖革命与无为而治矛盾,A选项错误;南北面官制是契丹政权的制度,B选项不符合史实;宋代“首用文吏,夺武臣之权”,与君主专制得到强化无关,D选项不符合题意。12.D【详解】结合所学,“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体现了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排除ABC,选D。13.D【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低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可以分析出王安石初期的变法是为了增加政府的收入的,故本题答案选D项。分割宰相权力不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A项不选;题干中没有涉及皇权的变化,B项不选;材料中体现的是财政,不是加强军事实力,C错误。【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王安石变法·重点内容【点睛】王安石变法的目的①直接目的:为了富国强兵,改变积弱的局面。②根本目的: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王安石变法的内容:①富国之法:为改变积贫的局面——政策、措施: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等。②强兵之法:为改变积弱的局面——措施: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和设军器监。③取士之法:关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措施: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本题是从王安石变法中增加财政收入角度考查的,通过材料的解读选出正确答案不难。14.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书本基础知识的掌握。从题意可以看出通过这一措施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15.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之一就是派遣文官到地方做知州,并设置通判对知州进行监督,因此史书描述通判的职责是“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C正确;AB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16.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中期,官员多为读书人,选官多以“文词进”,武臣不受重视等,体现出当时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宋朝实行守内虚外的政策,B项错误;宋朝并未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C项错误;无为而治是西汉初期的治国思想,D项错误。17.B【详解】宋代名将狄青虽官至枢密使,却因出身行伍而备受歧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宋朝“崇文抑武”国策,故B正确;“冗官”“冗兵”严重、宰相权力被严重削弱、理学观念影响政治和这一现象无关,故ACD错误。18.A【详解】材料反映的是五代的藩镇割据的现象,宋代为解决这一问题,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①②③A项正确;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政务是指元朝的行省制度,④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19.C【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宋朝通过二府三司削弱相权,中书门下是管辖行政,枢密院管辖军事,三司使管辖财政,因此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宋朝中央权力分配,C项正确;宋朝时期中书门下管行政、枢密院管军事,三司管财政,因此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宋朝,而不是东汉,A项错误;唐朝主要实行三省六部制,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宋朝中央体制,而不是唐朝,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宋朝的二府三司体制,与明朝无关,D项错误。20.(1)中央: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地方上:推广郡县制度。(2)继承: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措施:政治上实行推恩令,建立中朝,实行察举制,设立刺史制度,镇压豪强地主势力;对外上北击匈奴,设立河西四郡,派遣张骞开辟丝绸之路。(3)作用: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提高了行政效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变化:宰相的权力在三省六部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化,由参知政事负责行政,枢密院专掌军政以及三司专掌财政。【详解】(1)依据材料一“皇帝”可知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