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一等奖
1、《毫米的熟悉》教学设计一等奖
复习内容:书本第101——102页期末复习第9——12题。
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分米、毫米等长度单位的感性体验。会确定位置,从而稳固学生已有的对平面图形的直观体验。
2、通过观看、测量、语言描述等,进一步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的有用性和重要性,并培育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索习惯。
复习重点:长度单位的适中选择和方位确实定。
复习难点:能流畅地用语言描述路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谈话:小朋友,在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是和数学有关的。比方区分东、南、西、北这些地理位置,比方上学的.路线,比方物体的测量等。今日的复习就和这些内容有关。
二、方位复习
互动1:书本第101页第8题
1、叙述:小华、小军、冬冬、小芳住在同一个城市。他们的家如下图。
出示“期末复习”第8题的情境放大图。
2、指一指图中的八个方位。
认清了八个方位,认一认图上有哪些地方?
3、能说说小朋友家与学校的关系吗?
谈话:看来小朋友对方位把握的不错。你们能说说其他地方相互间的关系吗?谁来说,说对了,全班小朋友送给他掌声。
4、方位都搞清晰了,四个小朋友上学的路线比会说吗?小组里可以先说一说,过会我们全班沟通。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路线,全班沟通。
评价:说得真不错。
三、长度单位复习
互动2:书本第101页第9题
1、提问: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学了些什么长度单位吗?
(1)依据学生说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
(2)我说一个长度单位,你们能很快用手势表示它的长度吗?
(3)你们知道这些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说各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谈话:明确了这些长度单位的长度,我们要选用这些长度单位来填空了。有什么要提示小朋友们留意的吗?
2、出示书本第101页第9题:
一块橡皮厚12(),一张方桌高8(),旗杆高9(),一枝钢笔长16()。
学生独立填写,全班核对。并说明理由。
3、小结:在填写长度单位的时候,肯定要在脑海中回忆这件物品的实际模样,再从米、分米、厘米、毫米中选择适宜的单位。
四、测量复习
互动3:书本第102页第10题
1、谈话:看来小朋友们对长度单位已有所把握,那么请你们观看这两幅图。
出示第10题,瓷砖和课桌图。
2、提问:你在图中观看到了什么?能不能直接把你观看到的数据填入括号?
3、自己先独立完成,并想想为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沟通。
4、汇报。
评价:小朋友们不仅自己会填,还能用理由来说服人,真不错。
五、画线段练习
互动4:书本第102页第11题
1、谈话:小朋友们会填了,会说了,你们会画吗?请你们先画一条4厘米的线段,再画一条35毫米的线段,画完后同桌相互检查。
2、学生操作,同桌检查。
提问:画线段时有什么要提示大家留意的吗?
3、观看:哪一条线段比拟长?
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为什么4厘米的线段要比35毫米的线段长些吗?
六、数角、找角练习
互动5:书本第102页第12题
1、出示第12题第一小题。
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共有几个角?
2、你能为图中的直角画上标记吗?
学生操作,全班沟通。
3、提问:有几个角?
你是怎么知道的?
其余两个角是什么角?
4、教师出示其次小题。
现在你能用三角尺找出图中的三个直角吗?
5、学生操作,教师巡察。
6、教师依据实际状况赐予评价。
七、学习归纳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毫米的熟悉》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内容:第70页“毫米的熟悉”,练一练,练习十五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悉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实际长度的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使学生能用毫米作单位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以及用毫米作单位画线段。
教学重、难点:用综合法思路分析应用题。
教学具预备:每人预备直尺一把或三角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让学生口答。
2、提问: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1米=()分米
1分米=()厘米
1米=()厘米
下面请同学们用尺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
学生动手得出结论(缺乏1厘米)
3、引入新课
我们要量比拟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拟准确时,可以用一个新的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毫米。
(板书课题:毫米的`熟悉)
二、教学新课
1.指出直尺上的厘米刻度
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到1厘米的刻度线,并且用拇指和食指示范出1厘米的长度。
2.熟悉毫米
(1)提问:在这1厘米中间还有没有刻度线?它们之间的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是多少呢?
学生答复(1毫米)
(2)请同学们再看一看,直尺上表示的1毫米有多长?
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的长度是多少。
用手指比划一下,1毫米有多长。
3.熟悉1厘米=10毫米
(1)1厘米是这么长,1毫米是这么长,(教师比划),你们知道1厘米和1毫米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我们借助直尺来看一看。
1厘米是几毫米?我们只要数一数1厘米里面有几小格,那么它就等于几毫米。
请同学们拿着铅笔,用铅笔尖指着尺上的小格数一数,看看1厘米等于几毫米。
(学生数,然后答复)
(教师领读一遍)
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总结:到现在为止我们熟悉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知道了毫米是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1厘米=10毫米。
4.教学例1
(1)教学例1
a.请同学们拿出一根自动铅笔的笔芯,平放在课桌上。
b.要求大家用尺量一量这根笔芯的长是多少毫米,然后告知教师。
(要求把0刻度线对准笔芯左端,看右端对准多少毫米的刻度。教师巡察辅导)
请同学们看一看课本第70页的例1,你的量法和书上的一样吗?
数一数课本上笔芯的长度是多少毫米,并填在书上。
5.画线段
(指导画线段的方法:先画什么?用直尺上的0刻度对准这一点?要画多长就画到多少毫米为止,最终还要留意什么?)教师示范。
请同学在练习本上画一条42毫米的长的线段。
让同桌相互量一量,看看画的是不是42毫米长的线段。
小结:用毫米作单位量物体和画线段,都要把直尺的哪一刻度对准左边端点,然后看哪边的刻度确定长度?
三、稳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请同学们拿出一枚1分硬币,量一量看看它的厚度是多少?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的花边和回形针各是多长,把结果填在括号内。
3.做“练习十五”第1题
请同学们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
4.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
让学生先量然后提问答复。
5.做“练习十五”第3题
分2人小组争论,得出结果真后指名答复。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一毫米有多长?请大家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用毫米作单位量长度或者画线段要怎样做?
五、作业
练习十五第4题。
3、《毫米的熟悉》教学设计一等奖
【学习内容】
新课程人教版第21-22页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二年级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在这节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这局部学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节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根底,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力量和实践力量制造了条件。
【设计理念】
鉴于学生的熟悉,课堂上教师应尽量引导他们自己去发觉问题,鼓舞他们通过自己的观看、思索、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融入其中,体验到动脑的乐趣;联系生活实际培育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熟悉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培育学生的估测意识,会用毫米作单位进展测量。
2、过程与方法:采纳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形式,自我体验达成目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实际操作中,增加学生合作沟通意识,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动手操作力量和空间想象力量。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仔细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教学重点】
帮忙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单位,形成表象,并应用概念正确表示物体的长度。知道1厘米=10毫米。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把握用毫米量的方法,依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预备】课件、直尺。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教师:信任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吧!《西游记》里面猴哥孙悟空有一样特别厉害的”法宝,你们还记得是什么吗?
教师:对了,就是他的金箍棒,他的金箍棒吖,不但可以变长,还可以变短。现在猴哥一声令下:“变长!”,就变成了1米,1米=100厘米。猴哥说:“变短!”这是多长啊?金箍棒变短,变成1厘米。
金箍棒再变短,变成1毫米,但用尺子量,还没到1厘米,这毕竟是多长呢?开头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毫米。
二、观看实践,探究新知。
1、介绍毫米: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就要用比厘米小的单位——毫米来表示。字母表示为:mm
2、学习毫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教师: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
教师: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那么小1厘米是多少毫米?(由于1厘米中间有1,2,…,10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所以1厘米是10毫米。)所以1厘米=10毫米
3、即使做练习:金箍棒再变长,让学生看看数数现在是多长。
4、在生活中找一找1毫米,介绍我找的身份证的厚度,内存卡的厚度,1元硬币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5、借助手势,帮忙学生1理解毫米的长度单位。
师:怎样用手表示1毫米?
6、动手操作:(1)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厚
(2)测一测数学书的长、宽、厚
三、稳固与提高
1、量一量:回形针,钉子
方法:想对准0刻度,再看终点刻度。
2、故事:小狗弄断了尺子,没有0刻度时,应当怎样测量呢?
测量时,假如始端刻度不是0,测量结果则要用末端刻度减去始端刻度。
3、测量薄荷糖盒的长度。
四、回忆总结,加深理解。
1、当测量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厘米间每1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2、厘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1厘米=10毫米
3、测量时,要用末端刻度减去始端刻度。
五、课后练习
【反思】
毫米是在孩子们二年级熟悉厘米之后的又一个长度单位的熟悉。本节课的故事引入能吸引学生的留意力。在微课中让学生通过观看、猜想、测量建立表象,然后结合他们在生活中的实际事物对他们的熟悉进展检测,进一步稳固毫米在他们脑中的影象。
4、《毫米的熟悉》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受观看、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熟悉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展测量,并能把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展简洁的换算。
2、借助详细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力量,能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进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建立较为精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预备:
教师预备:、米尺;
学生预备: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提醒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量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沟通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提醒课题“毫米的熟悉”。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学问?(学生思索、沟通)
②在学生沟通的根底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沟通。
提醒:为了看得更清晰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演示)
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索: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厘米=10毫米
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预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教师供应一些资料)
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应。
2、画线段。(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留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
A、利用刻度尺先画出3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7毫米。
B、在刻度尺上输出37毫米(3厘米=30毫米),然后画线段。
学生操作,教师巡察引导,留意线段从“0”刻度开头画和不从“0”刻度开头画的画法区分。
三、实践应用,稳固新知
1、学生依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1、2题。
第1题让学生依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测量的物体长度。明确先1厘米1厘米地鼠,不满1厘米的再1毫米1毫米地数,这样的方法更加的快捷便利。学生读数,再指名汇报。
第2题让学生先估算,再测量,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理由。
2、完成“练习五”第2题。
以毫米为单位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长。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你用手势表示1毫米大约有多长。
5、《毫米的熟悉》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揭题示标
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百宝箱)大家想不想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吗?(想)但是教师临时还不能告知你们,不过看大家这么得意,教师可以向你们透露一点儿内幕,这里面的全部珍宝都和今日学的新学问《毫米的熟悉》有关,(板书课题)那还等什么,我们赶快一探毕竟吧!请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知道毫米是长度单位,并知道1毫米有多长。
2、能正确使用毫米这个长度单位。
3、会说出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齐读)(大家有没有信念完成?)(有)
要完成我们的学习目标,那就需要大家仔细的自学,下面我们一起进入今日的自学指导。
自主探究。
自学指导(1)
自学课本21面,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内容并思索以下问题:
1、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厚大约是多少厘米?
2、用尺子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宽、厚,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
3、在什么状况下,要用毫米作单位?
(时间3分钟,比一比,看谁自学的又快又好!)
现在开头!好,停!谁来答复第1个问题,那么谁能说一说用尺子量出的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用毫米表示)用字母表示。
大家真会自学!学的这么好,那让我们乘胜追击,请看自学指导(2)。
自学指导(2)
自学课本22面,再次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内容并思索以下问题:
1、观看尺子,找到1厘米,数一数1厘米被平均分成了几小格?其中的1小格就是()。
2、数一数,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你发觉厘米和毫米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3、1毫米有多长?同桌相互用手比一比,说一说。
4、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
(自学时间:4分钟)
二、合作提升
自学完了,自学效果怎么样呢?现在我们就来检测一下。
拿出我们的尺子,结合仔细的数一数。
0~1是1厘米,中间有()个小格
1~2是1厘米,中间有()个小格
2~3是1厘米,中间有()个小格
你发觉了什么?
1厘米被平均分成了10小格且每一小格的长度相等,即: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那么1毫米有多长呢?首先,我们自己先在尺子上找一找,比一比,然后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也帮教师找一找,比一比。(演示)
假如我们不用尺子,你能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吗?
(两个手指之间很小的缝隙就是1毫米,全班伸出小手演示)
好!现在就让1毫米的长度深深的留在我们的脑海里,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睁开眼睛,再次用手势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
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呢?自己想一想,说一说。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物品呢?现在就到教师的百宝箱揭秘的时候了,
(展现银行卡、小明星、身份证、五角硬币、钥匙、尺子、快餐杯等物品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我们熟悉了毫米,那么毫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我们先在尺子上数一数1厘米里有多少个1毫米?
(1厘米里有10个1毫米)
我们一块对着再数一数。(1厘米里有10个1毫米)
那么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是:
1厘米=10毫米
三、稳固运用
同学们,我们已经熟悉了毫米并且知道了1厘米=10毫米,那你们下面敢不敢承受教师的挑战?
1。读出下面图形的长度。(出示)
你们会用毫米读出长度,那你们会用毫米测量长度吗?我们来检测一下。
下面的几种测量方法正确吗?为什么?(出示)
我们来实际操作一下,看谁量的又快又准!
2。量一量。(出示)
3.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谁拥有一双像孙悟空那样的火眼金睛,请你阅读明明的一篇日记,找出日记中用错了的单位,并比一比,说一说与实际状况是否相符。
20xx年9月17日星期四天气:晴
今日早晨,我从2厘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3厘米高的卫生间,拿起了12毫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赶忙忙地洗脸,吃早饭。我跑步到学校,看到180米高的教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抓紧从书包里翻出16毫米长的钢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仔细做起笔记。
我们一块用正确的单位把明明的日记读一遍。
4、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出示)
5、在括号里填上适宜的长度单位,再用一句完整的话表示出图的意思。(出示)
四、总结解惑
通过我们的沟通学习,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怀疑吗?
6、《毫米的熟悉》的教学反思
毫米的熟悉长度单位认知的扩展。让学生练习生活,感悟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不够用的,在实际测量中,还有许多东西是不到1厘米的。因此,熟悉毫米是实际的需要,由此产生一种学习的动机和需求来。
一、复习引入。
1、T:同学们,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到长度单位。你们还记得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吗?(米、厘米)
2、T:它们之间的进率还记得吗?(1米=100厘米)
3、T:请大家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大约有多长?
T:真能干!今日我们连续学习测量。
【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打下根底。】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1。
(1)T:今日是新学期的第一天,你们手里都有一本崭新的数学书,喜爱吗?那你能估量一下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吗?在小组里说说!
学生小组沟通,沟通完后教师组织全班沟通。
(2)T:刚刚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不同的长度,究竟哪些同学估量对了呢?请你们自己量一量吧!
学生动手测量,教师留意提示学生测量的方法,并要求学生尽量测得精确一点,为毫米的熟悉做铺垫。
(3)T:把你测量的结果在小组里说说!
(4)T:谁来说给大家听?……刚刚哪些同学估量的数比拟接近你测量出的实际数据的,请举手!真不错!
(5)T:刚刚教师听到有几位同学说出了“比15厘米多一点”、“不到14厘米,还差2格”……这样的话,证明这些同学测量得特别认真,观看得特别仔细。同学们,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呢?……今日我们就来熟悉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从已有学问过渡到新知的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6)教师在屏幕上出示放大的1厘米图。
T:瞧:这是放大的1厘米,有的同学刚刚就已经发觉了,1厘米被分成了很多小格,那其中的1小格表示多长呢?谁知道?
T:对,其中的一小格就表示“1毫米”!数数,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小格?
T:对,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也就是1厘米=10毫米(板书)
自己读读!
【引导学生主动观看,得出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7)T:用手指比比,1毫米大约有多长?谁来说说?
T:出示书上的图:1毫米大约有1分硬币那么厚,你们桌上有硬币,自己感受一下1毫米的长度。
(8)T:一起比比,1毫米也许有多长?那你能说出测量生活中的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做单位吗?
(9)教师小结:量比拟短的物体长度或者要求测量得特别准确时,可以用毫米做单位。
2、完成“做一做”。
屏幕出示做一做得3幅图。
T:请同学们精确的读出这三种物品的长度各是多少,然后完成下面的填空!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三.稳固练习。
1、练习一第2题。
2、活动:用毫米量。
毫米的单位很小,学生要建立起毫米的长度概念有肯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在设计的时候注意以学生的学问阅历为根底,充分让学生观看和动手实践,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并发觉毫米与厘米的关系。同时,多样的数学活动,不仅让学生建立了毫米的长度概念,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亲密联系。
7、《分米和毫米的熟悉》的教学反思
1.问题设计过细、过碎,牵引的痕迹还是很明显。
教学中设计的问题小而详细,是依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但细细思索还是觉得所设计的问题过细、过碎,有教师领着走之感,学生的思索空间较小,可能会影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有效建构。
在上面“熟悉毫米”这一环节中,不到1厘米,究竟是多少?要想准确地知道它的长度,有什么好方法吗?只用厘米这个单位还能不能准确地表示出它的长度?那怎么办?比厘米小的单位是什么呢?有知道的吗?毫米藏在哪儿?这把尺子上怎么没见到?假如想把毫米从这每个厘米间表示出来,你想用什么方法?你能不能按你的想法在尺子上0—1之间把毫米给表示出来?你能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吗?通过刚刚我们真正地接触这1毫米,你有什么感受?”课后我思索是否可以把上面的这些问题适当整合一下,拓宽学生的思索活动空间,课堂上可能会有更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竹篱墙施工方案
- 直击隐患现场安全生产违章行为解析
- 大学课件高等数学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
- 2025广东广州劳动合同模板
- 细化知识点的证券从业资格证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景观设计合同补充协议书
- 2024年农作物种子繁育员资格考试经典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师考试答题技巧与常见题型分析试题及答案
- 产业关联度分析重点基础知识点
- 2024农业植保员考试的创新点和试题及答案
- 2024全新第五版FMEA培训教材
- 电信电源专业应急预案
- 人工智能在智能工厂中的应用
- 上市公司固定资产减值研究 -以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 运动会运营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 雷达原理(第6版) 习题及答案汇总 丁鹭飞 ch01-ch09
- 完整版供应商质量审核检查评分表(供应商审核表)
- 公司接待流程图
- 常用急救技术-环甲膜穿刺、切开术(急救技术课件)
- 新团员入团仪式PPT模板
- 铁粒幼细胞贫血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