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应用研究》结题报告_第1页
《高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应用研究》结题报告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应用研究》结题报告课题负责人:柯志清课题组成员:魏文斌蒋美玲摘要:信息技术的运用无疑为传统的数学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将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寓于直观而形象的感性素材中,使得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富有特有的数学魅力,从而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实现了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一、研究的背景《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做了具体的说明,这一说明为高中一线数学教师指明了探究方向,坚定了大家推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决心和信心。它鼓励教师去探索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程有机融合起来,切实的提高教学有效性;开发适合高中学校的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的综合主题活动与实际案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对利用网络进行数学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并得到具体的实施方案;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数学教学实践活动课程,为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开展建立一个信息平台。二、课题界定高中数学教学:主要是指基于国家课程标准中规定的代数和几何内容的教学。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

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三、国内外研究现状1988,英国的教育和科学大臣贝克爵士提交了《教育改革法案1988》(theEducationReformAct1988),该法案增加了一门新的附加课程信息技术;代表着信息技术正式走上英国教育的历史舞台。1995年,英国正式把信息技术(IT)作为一门国家基础课程,从技术与艺术科目中分化出来,成为与历史、地理同等地位的课程;2000年,英国制定了《信息技术能力——2000课程标准》(InformationTechnologyCapabilityCurriculum2000),这是指导小学展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大纲,是指导小学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文件。另外,自90年代以来,世界各个国家都在积极地进行着将发展的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中来的研究。1997年,由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中心北京部的潘懋德老师最先以研究课题的形式在全国推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想法,从此以后,各部门和各学校在这一课题上都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与实验。1996年,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推广了软件“几何画板”,它是一个数学、物理通用的教学软件,能够提供丰富而方便的创造功能,使教师可以随心所欲地编写出自己需要的教学课件。随后,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是著名的数学家、数学教育家、计算机科学家、科普作家的张景中教授主持策划,由李传中教授设计开发了“Z+Z”智能教育平台,其中包括了与北师大新世纪版数学教材配套使用的教学资:库以及《初中代数课件锦集》、《超级画板100实例》、《三角函数课件锦集》、《平面几何课件锦集》,这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两千年10月,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代表政府首次提出“课程整合”的思想,提出要“努力推进其他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从此,全国性以及全民性的课程整合热开始了。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当中再次强调:促进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逐步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为学生提供实用方便的学习工具以及有趣可行的教育环境,从而利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发展[2];近几年我国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也十分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还不能够深层次、全面、系统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构建有效教学,还有很多问题有待实践和研究。四、研究内容(一)通过调查,获取教师们使用信息技术的现实状况;(二)通过实践,将信息技术运用到高中教学中;(三)通过同课异构,观察学生学习状况,统计学生学习效果,对比分析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与普通课堂的差异性。五、研究过程(一)现状调研我国《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理念部分指出“课程设计与实施应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不少中小学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频率大大提高,也陆续建成了一批的教育技术示范学校,但是我们仍旧发现在很多学校信息技术的使用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状况。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是一所享誉全国的优质高中,更是湖北省政府命名的全省唯一“窗口学校”,作为数学实习老师,我们对于这所学校的数学教学有了较全面的了解,我们佩服这里的老师,他们大都具有高尚的师德和优异的教研能力。然而,我们也观察到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仍然很有限,课堂授课中我们很少看到有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我们禁不住疑惑,难道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的课堂实际教学中真的无用武之地。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涉及华师一附中高一、高二、高三3个年级共约40名数学老师。2.调查时间及方式2013年11月14日至11月16日,我们采用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另外和几位教师进行了交流。3.调查内容调查共分八个方面(1)基本信息;(2)高中数学教师对信息技术发展的认识;(3)高中数学教师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要求;(4)高中数学教师对教学中信息技术作用的认识;(5)求高中数学教师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及培训情况;(6)教师对网络环境下进行教与学的态度;(7)对政府、学校以及教师自身的建议;(8)关于高中数学教师对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其它建议。(二)调查结果及分析1.基本信息本次调查共收回26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21份。教师性别男教师15名,女教师6名;从教师年龄看20-29岁和50岁以上最少,各有2人,30-39岁以及40-50岁分别为10人以及7人;从教龄看,从教15年以下及以上的各占一半;从学历看,大多数为本科,共15人,另外硕士研究生有6人。2.高中数学教师对信息技术发展的认识考察教师对于信息技术发展的认识,我们主要从8个问题着手,对于第1题,教师对于网络学习的认识,85.71%的老师选择认识程度一般,认为自己非常了解的只有2人。对于第2小题,针对有学校将iPhone、iPad用于教学的情况,只有一位老师表示赞同,其他均选择不赞同或无所谓,另外在调查过程中,个别年纪较大的教师问调查者:“这道题是什么意思?”虽然这些教师身处大城市的重点中学,但利用iPhone、iPad的教学是新生事物,不了解也是符合他们认知的。问题3关于华师一附中新上线的校内数字资源门户,很多老师可能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培训,但恰恰是因为这一点,考察此项更能从侧面反映出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看法,结果此题有占23.81%的教师选择对于教学很有用,并经常使用,47.62%的教师选择“偶尔去,因为对教学帮助不大”,其他答题者选择“很少去”或“从不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对于数字资源门户的认识不够深入,使用很有限。第4题问及教师在课堂中使用PPT情况,回答者中76.19%选择“偶尔使用”,经常使用的只占4.76%,第5题关于数学教学软件几何画板或超级画板的看法,选择“偶尔使用”和“几乎不使用”的老师几乎占了全部。华师一附中的网络(包括无线网)已经覆盖所有教室,在第6题中教师选择“在课堂中经常使用网络”的只有1人,占4.76%,绝大部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使用网络。在现实生活中,网络实现了资源共享、信息交换,已成为高中教师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第7题中教师使用网络学习的情况如图所示:可见教师使用最频繁的是利用搜索引擎查找课件等学习资源,达到95.24%,另外约有三分之一的教师使用过中国知网查找电子文献、上网了解教育新闻以及浏览教育博客,而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上网参与网络教研或利用博客发表观点的很少,可见,中学数学教师利用网络学习的情形比较集中,课件搜索占很大比例。结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信息技术在以下11个方面运用的比较多:1、画函数图象,探索、理解函数性质,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3、形象地呈现几何图形、空间几何体,4、帮助学生掌握程序框图、算法语句,5、处理数据,用统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6、探索参数变化对三角函数的影响,7、展示动点的运动轨迹,8、实现解一次不定方程,9、了解计算机在自动推理和数学证明中的作用,10、进行迭代计算,11、与学生加强交流、增进感情。调查结果如图所示:我们发现使用比例较高的四项是“画函数图像,探索理解函数性质”、“展示动点的运动轨迹”、“形象呈现几何图形、空间几何体”以及“探索参数变化对三角函数的影响”,分别达到80.95%、80.95%、66.67%、47.62%,其他如“计算机自动推理”、“迭代计算”以及“解一次不定方程”运用很少,只有1到2人使用过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3.高中数学教师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要求信息技术的使用不仅是教师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参与,那么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的程度怎样呢,问卷表明“经常要求”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只占4.76%,选择“很少要求”和“从不要求”的几乎占了全部,可见教师对于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要求是极低,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可能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4.高中数学教师对教学中信息技术作用的认识现在普遍认为,信息技术对于课堂教学具有如下几项作用:1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2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3、有利于呈现教学内容,4、有利于师生课堂互动,5、有利于评价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6、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7、有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8、有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增进感情。在问卷的结果统计中,有超过一半的教师“非常同意”1和3,分别达到52.38%和61.9%,另外28.57%的教师“非常同意”4,而其他选项选择“非常同意”的教师均不超过20%,可见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主要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呈现,同时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有意思的是,52.38%的教师“比较不同意”6即不认为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5.高中数学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需求及培训情况本题从高中数学教师的软件需求情况考察他们对于信息技术的需求,这些软件主要有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等),数据处理软件(如Excel、SPSS等),网络通讯软件(如Email、QQ等)等,调查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可见基本办公软件Word、PPT、Excel及网络通讯软件QQ、Email等,大部分教师都已掌握,但是像数学绘图软件几何画板,超过一半的教师需要培训,更专业的软件如Mathematica、Maple,分别有61.90%和47.62%的教师选择了“不需要”。6.教师对网络环境下进行教与学的态度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或许会成为将来教学的趋势,那么教师们怎么看待这一问题呢,结果95.24%的教师认为网络环境下教学可以作为数学教学的辅助方式,但不能替代传统数学教学方式。另外,选择“当前,在课余时间或是在常规课上我愿意尝试网络教与学”的教师占28.57%,而23.81%的教师承认“我并没有主动使用网络教与学的愿望”。说明教师们对于这一问题的看法趋于保守,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还停留在理论阶段。7.教育信息化建设依赖于政府、学校还有教师的共同努力关于对政府的建议中,超过一半的教师认为政府应建立和开发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库、网络学习平台,并且向高中数学教师免费提供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资源,占比为61.9%,还有33.33%的教师认为针对教师需求,政府应该有效组织信息技术培训,持其它意见的教师则不多。对于学校的建议中,也有超过一半的教师认为需要加强信息化教学软硬件建设,建立健全校园信息化平台,而且学校应出台措施支持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和研究,鼓励教师用网络发表观点等。在对教师自身的建议中,76.19%的教师认为教师应该尽快转变教学观念,积极迎接信息技术的到来,及时学习新课程理念,与时俱进,此外42.86%的教师认为,在日常教学中,尽量多使用信息技术,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技术和教学水平。可见教师们认为教学观念的改变对于促进信息化教学十分重要。8.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对于高中数学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现状还提出了其他宝贵意见和建议,如有教师认为“应该多使用信息技术来备课,获取资源,另外课堂教学要根据实际需要而定,不要为追求技术而用技术”、也有的教师实事求是地指出“高中数学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很少,建议学校和政府多倡导数学老师在适当的教学中,尽量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多提倡,多培训,鼓励老师的使用;给出时间,要求老师必须经常使用”,尤其是一位特级教师指出两点“一、教师尽最大努力掌握信息技术的工具,越多越会越熟越好;二、要恰当辅助使用,不要为使用而使用”。可以看出教师们总体是支持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并且给出了很好的建议,另外他们很清醒的指出课堂教学要根据实际需要而定,不要为了追求技术而使用技术,可谓一针见血。(三)调查总结从最初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疑惑到下定决心实施教育调查,从上网查阅资料到得到几位专业人员的大力协助,我们感到很庆幸,因为我们的小调查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和理解,尤其是各位调查对象,华师一数学组的多位老师们,他们挤出时间耐心的协助我们完成了问卷,真的是感谢他们。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的使用现状到底是怎样,鉴于我们自身能力有限,我们很难从专业视角分析它的内涵或者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是我们认为教师作为使用信息技术的一线人员,他们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态度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能否得到快速发展的重中之重!另外华师一附中是一所享誉全国的中学,他们在这方面的努力具有前瞻性和代表性,华师一的教师们也是教师群体中出类拔萃的,所以本次调查核心的目的也就是想得到该中学教师对这一问题的态度,以期能够“管中窥豹”。从调查中,我们得到结论: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很少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主要是由于:一、学校的支持力度不大,没有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很多软硬件实际上已成为摆设;二、教师的教学观念和信息素养与实际需求脱节;三、此外,由于我国的教学改革大多是由上而下进行推进,我们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和政府对这一问题的态度是最大的影响因素,如果政府能够积极稳健的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或许会改变目前的情况。一次小小的教育调查我们很难得到更多更深入的结论,虽然教育信息化建设必将是个趋势,但是信息化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如此有限,还是与信息化在社会其他方面的广阔应用极不相称!可以说,目前我们的政府、学校还有教师没有真正行动起来,我们很难说清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是观念,是政策,抑或是其他?希望这些问题能够带给阅读过本报告的读者以启发,我们的调查目的也就达到了。(二)实践教学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在多个领域进行了实践探索,下面以回归分析为例,以下为教学设计。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学习目标1.通过典型案例的探究,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2.了解线性回归模型,通过探究使学生体会有些非线性模型通过变换可以转化为线性回归模型。3.会用相关指数,残差图评价回归效果.4.了解常用函数的图象特点,选择不同的模型建模,并通过比较相关指数对不同的模型进行比较.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复习教材必修(3)p84—p93预习教材选修2—3p80—p89)1:函数关系是一种关系,而相关关系是一种关系.2:回归分析是对具有关系的两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建立回归模型的步骤:.____________3用相关系数r可衡量两个变量之间关系.计算公式为r=r>0,相关,r<0相关;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接近于1,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关系,它们的散点图越接近;,两个变量有关系.R2如何表示相关程度:4excel中如何得到回归直线方程及相关系数。二、学习探究展示(一)线性回归分析复习例1从某大学中随机选取8名女大学生,其身高/cm和体重/kg数据如下表所示:编号12345678身高165165157170175165155170体重4857505464614359问题:画出散点图,求根据一名女大学生的身高预报她的体重的回归方程,并预报一名身高为172cm的女大学生的体重.解:由于问题中要求根据身高预报体重,因此选自变量x,为因变量y.其中解释变量为______,预报变量为____________.(1)做散点图:从散点图可以看出和有比较好的相关关系.(2)==于是得到回归直线的方程为(3)身高为172cm的女大学生,由回归方程可以预报其体重为练习:从计算机中提取相关数据对期中考试的我们班的相关科目进行分析(二)随机误差分析及预报中要注意的问题。问题:身高为172cm的女大学生,体重一定是上述预报值吗?1残差的定义:2残差图的画法及意义残差分析:通过来判断拟合效果.通常借助图实现.残差图:横坐标表示,纵坐标表示.残差点比较均匀地落在的区的区域中,说明选用的模型,带状区域的宽度越,说明拟合精度越,回归方程的预报精度越.3R2分析的规定(三)非线性回归模型模拟方法例一只红铃虫的产卵数和温度有关,现收集了7组观测数据列于下表中,试建立与之间的回归方程.温度21232527293235产卵数个7112124661153251根据收集的数据,做散点图2求回归方程(1)线性回归方程及R2(2)转化为对数后求线性回归方程回归x21232527293235y711212466115325作散点图(描点)由上表中的数据得到回归直线方程因此红铃虫的产卵数和温度的非线性回归方程为(3)用二次函数模拟(4)计算机中直接模拟各种模型拟合效果比较。结论三小结及作业1小结一般地,建立回归模型的基本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明确解释、预报变量;2、画散点图;3、确定回归方程类型(用r判定是否为线性);4、求回归方程;5、评价拟合效果.作业(一)1.在画两个变量的散点图时,下面哪个叙述是正确的()A.预报变量在x轴上,解释变量在y轴上B.解释变量在x轴上,预报变量在y轴上C.可以选择两个变量中任意一个变量在x轴上D.可选择两个变量中任意一个变量在y轴上2.回归直线必过()A.B.C.D.3.两个变量y与x的回归模型中,分别选择了4个不同模型,它们的相关指数如下,其中拟合效果最好的模型是().A.模型1的相关指数为0.98B.模型2的相关指数为0.80C.模型3的相关指数为0.50D.模型4的相关指数为0.254.在回归分析中,残差图中纵坐标为().A.残差B.样本编号C.xD.5.已知回归直线方程,则时,y的估计值为.6.在研究身高与体重的关系时,求得相关指数,可以叙述为“身高解释了的体重变化,或者说:(二)教科书p89习题3.11,2六、研究结论与反思(一)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进行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要整合进教学的学习内容,比如在函数问题、动态演示、几何问题特别是空间立体几何、数形结合问题等的教学上进行整合,使其发挥作用?,要整合进学习对象,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要整合进教学目标,将信息技术有机的融合进教学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三维教学目标中;要整合进教学模式,让以前教师满堂灌的模式转变成探究协作性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要在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资源上教学融为一体,成为课程和谐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利用信息技术创建全新的教学方式和理想的学习环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感激励工具和认知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索、资源共享、多重交互的学习环境。(二)树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数学教育的主导方向是应试教育,过分强调考试的分数,教学过程只关注数学知识的传授和习题的训练,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活动,教师用统一的、自己的思维方式教授学生,把自己的思维简单地强加于学生,不关心学生学习中产生的疑问,始终是“教题型、背题型、考题型”教学和升学的模式,学生机械、被动、消极地学习,缺乏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遍形成“高分低能”的现象[19]。教师不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不是学生的学习个性和潜在的能力,只以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所有的知识和习题釆用“填鸭式”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传输给学生,以图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为最终目的,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认知和实践活动的主体这一重要的教育理念;传统的教学评价也存在着严重的功利性,对教师的评价以学生最后的考试成绩为标准,侧重于教师本人的教学态度、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应用、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语言的运用和教学中的应变能力,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感受,课堂教学不是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目的,其出发点是片面地追求教学过程的天衣无缝,教学环节的完美无缺。(三)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中,教师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发展的敏感性,对信息技术的理解,熟练和应用都影响着教学的效杲,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实际选择恰当的信息技术设备,再设计出有效的,便于实施的教学设计方案,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学习环境,并能根据教学的发展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发挥信息技术的力量,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过程中,我们需要教师在认真研究课程特点的基础上,高水平的设置问题、设计教学过程,使教学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实践性,使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的内容、教学过程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水乳交融,水到渠成,混为一体,提供让学生自己运用信息技术动手操作,然后观察分析、抽象概括、探索研究,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思维交流、讨论、碰撞的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署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釆取科学的方法,有效的策略,加强理论学习,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关键是教师,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又是教学行为改变的前提。在信息膨胀、知识爆炸的现代,学校传授的知识极其有限,通过这节课我们发现学生们对相关内容非常感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同学们切实体会到数学与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切实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作用于生活,感受到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经受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作出决策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锻炼,培养学生数学地思维,同时也认识到学好数学的必要性。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经验世界对同一问题形成不同的看法和见解然后自主探索,也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工具比如网络聊天室、QQ聊天、BBS论坛等与同伴或者老师进行问题的探讨和研究,整个过程中,同学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积极主动,使计算机技术成为学生手中的利器,成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索解决问题时的工具,很好的实现了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实践能力,发展创新意识的教学目的。在学习过程中,同学和同学之间体现了竞争、协调、伙伴、角色的关系,当学生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可以通过网络向其他同学询问,在这个沟通互动的过程中,学生锻炼整理和表达自己的见解的能力,学会龄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思路,学会相互辩论、接纳和欣赏。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管理者身份随时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进程,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既可以对个别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又可以对一部分或者全班同学提出共同的问题,引导学生快速的投入到问题的研究中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统一课本的指导下,教师一般较难实现对学生的个性要求,但是在该教学模式下,这个问题得到了进一步的尝试和解决,实现了高中新课程标准理念所强调的“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参考文献:[1]李美娟.高中数学与信息技术[C].少年智力开发报,2012(31)[2]张晓艳.高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思考[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3)

附:调查问卷高中数学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现状的调查问卷我国《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理念部分指出“课程设计与实施应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可以说对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数学课程领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据此我们设计本问卷,以分析高中数学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使用和需求。感谢您对本调查的支持,我们为耽误您宝贵的时间感到抱歉!问卷设计人员:华师大数统学院实习组:金黎李凯李操指导者:华师一资源中心魏文斌华中师大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中心石映辉博士基本信息您的性别()A男B女您的年龄()A20—29B30—39C40—49D50以上您的教龄()A0-3年B4-5年C6-15年D15年以上您的学历是()A专科B本科C硕士研究生D博士研究生及以上你所教年级是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高中数学教师对信息技术发展的认识您对网络学习的认识()A不了解B一般C非常了解您怎么看待有些学校将iPhone、iPad用于教学()A赞同,将会提高教学质量B不赞同,会干扰正常教学秩序C无所谓您对于华师一附中校内数字资源门户的看法()A对于教学很有用,经常去B偶尔去,对教学帮助不大C去的很少,感觉可有可无D从不你在课堂教学中使用PPT()A几乎每节课都使用B经常使用C偶尔使用D几乎不使用你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数学教学软件(如几何画板、超级画板等)()A几乎每节课都使用B经常使用C偶尔使用D几乎不使用你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网络()A几乎每节课都使用B经常使用C偶尔使用D几乎不使用网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交换,已成为高中教师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借助网络学习主要通过如下八种途径:①利用搜索引擎查找课件等学习资源②利用中国知网等查找电子文献③参与网络教研活动④上网浏览教育博客⑤利用博客、空间等发表观点、看法⑥利用贴吧、论坛寻找问题答案⑦利用E-mail、QQ等向专家、同行等请教⑧上网了解教育新闻其中,您经常使用的有()使用少,但是接触过的有()未使用过的有()结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信息技术在以下十一个方面运用的比较多,分别是①画函数图象,探索、理解函数性质②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③形象地呈现几何图形、空间几何体④帮助学生掌握程序框图、算法语句⑤处理数据,用统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⑥探索参数变化对三角函数的影响⑦展示动点的运动轨迹⑧实现解一次不定方程⑨了解计算机在自动推理和数学证明中的作用⑩进行迭代计算EQ\o\ac(○,11)与学生加强交流、增进感情在以上内容的授课中:您使用过信息技术手段(即用PPT、教学软件、网络等)进行教学的有()没有使用过信息技术手段(即用PPT、教学软件、网络等)进行教学的有()感觉能明显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感觉没有提升教学效果的有()高中数学教师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要求信息技术的使用不仅是教师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参与,那么您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的程度是()A经常要求B较少要求C从不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对教学中信息技术作用的认识普遍认为,信息技术对于课堂教学具有如下几项作用:A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B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C有利于呈现教学内容D有利于师生课堂互动E有利于评价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F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G有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H有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增进感情其中,您非常同意的有()比较同意的有()不确定的有()比较不同意的有()非常不同意的有()高中数学教师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及培训情况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等)()A不需要,已会B需要,但不会C不会,也不需要数据处理软件(如Excel、SPSS等)()A不需要,已会B需要,但不会C不会,也不需要网络通讯软件(如Email、QQ等)()A不需要,已会B需要,但不会C不会,也不需要课件制作工具(如PPT、Flash等)()A不需要,已会B需要,但不会C不会,也不需要绘图工具(如几何画板等)()A不需要,已会B需要,但不会C不会,也不需要数值计算工具(如M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