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杂粮病害杂粮作物主要包括玉米、高梁、粟、马铃薯及甘薯等,其
中,玉米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水稻和小麦而居第三位。
在长江流域,玉米和甘薯的种植面积较大。杂粮病害分布
广,在生产上危害大。在我国,玉米病害有数十种,造成
的产量损失约为10%。危害较重玉米病害主要有小斑病、
大斑病、瘤黑粉病、顶腐病、霜霉病、丝黑穗病、纹枯病、
粗缩病及矮花叶病等。高梁病害主要有丝黑穗病、散黑穗病
和高梁花黒粉病等。马铃薯病害主要有环腐病、晚疫病、早
疫病、茎基腐病、根腐病、病毒病等。甘薯的主要病害有黑
斑病、茎线虫病、根腐病、甘薯瘟病及储藏期的软腐病等。第一页,共五十八页。第一节玉米大、小斑病玉米上常见的病害发生最普遍的是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这两种
病
在全国玉米产区均有分布,随着品种的频繁更换,在某些地区有
加重的趋势。
玉米大斑病又称“煤纹病”、“青枯病”、
“条斑病”。
小斑病又称“斑点病”.前期症状有时易混淆。
第二页,共五十八页。一、症状(symptom)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也可危
害叶鞘、苞叶、果穗和籽粒。大斑病在叶片
上表现纺锤形的病斑,小斑病一般为椭圆形
小班。两病发生危害要点比较如下:
第三页,共五十八页。病害名称大斑病小斑病发病部位主要在成株叶片幼苗和成株叶片病斑形态梭型椭圆型病斑色泽初水渍状小点斑灰褐至橘黄,边缘暗褐,重者青枯淡褐色水渍状透明斑椭圆褐色斑,赤褐同心纹,边缘紫色病斑大小大而少小而多发生时期生长中后期全生育期病
征后期在病斑上易产生黒褐色绒毛状霉层潮湿气候下,病斑上生黒褐色绒毛状霉层第四页,共五十八页。第五页,共五十八页。第六页,共五十八页。二、病原物(pathogen)
玉米大斑病:
有性态:在自然界尚未发现。
无性态:半知菌亚门玉米大斑凸脐蠕孢菌Exseroturcicum(Pass.)Leonard&Suggs;
第七页,共五十八页。玉米小斑病:
无性态:半知菌亚门玉蜀黍平脐蠕孢菌(Bipolarismaydis)
有性态:子囊菌门旋孢腔菌属.
Cochliobolusheterostrophus
(Drechsler)Drechsler
第八页,共五十八页。玉米大、小斑病菌形态特征比较
大斑病菌小斑病菌形
态
特
征
分生孢子梗单生或2-6根丛生,2-8隔膜,褐色。
分生孢子圆筒形,两端略尖,脐点明显突出于基细胞外,隔膜多4-7个。
分生孢子梗单生或2-3根束生,隔膜3-15个,尖端略细,色淡,下端较粗,色深。
分生孢子长椭圆形,中间细胞稍宽,两端钝圆,多向一端弯曲,脐点凹陷于基细胞内,隔膜3-13。
第九页,共五十八页。1.大斑病菌
2.小斑病菌第十页,共五十八页。玉米大斑病菌
玉米小斑病菌第十一页,共五十八页。三、发病因素(epidemicfactor)
1.气候条件:高温、高湿、时晴时雨是大小斑病最适合的发病条件.大斑病20-25℃适宜,超过28℃抑制;小斑病25℃以上发生严重。2.菌源基数:连作发病重,秋玉米地若离重病田的夏玉米地较近则发病较重.3.品种因素:品种单一化发病重.4.生育期与长相:抽穗前后最易感病;植株生长健壮,叶色深不易感病.
第十二页,共五十八页。四、病害循环
(diseasecycle)
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的侵染循环基本上相同,两种病害的初侵染源主要来自于在病残体上越冬的病原物,条件适宜时,病菌萌发,侵染玉米,发病部位产生的分生孢子经气流传播,在田间反复侵染,导致病害流行。
第十三页,共五十八页。第十四页,共五十八页。五、防治(control)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的病害循环、发病规律基本相同,因此,两病的防治应采取以选用抗病品种为主,结合消灭菌源,加强栽培措施和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治理策略。
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适合当地种种植的丰
产抗病品种。2.消灭菌源:清除病残体,减少初侵染源。3.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抗性。4.及时摘除病叶,减少再侵染源。5.药剂防治
第十五页,共五十八页。第二节玉米瘤黒粉病和丝黑穗病
玉米瘤黒粉病和丝黑穗病是我国部分玉米产区的重要病害。瘤黒粉病可危害玉米植株地上部各器官,受害部位形成大小不等的肿瘤,最后呈黒粉,丝黑穗病主要危害玉米的果穗(雌穗、雄穗),受害果穗完全呈黒粉,仅剩下丝状纤维组织,故名“丝黑穗”。
第十六页,共五十八页。
一、症状
玉米瘤黒粉病和丝黑穗病症状比较病害玉米瘤黒粉病玉米丝黒粉病症
状
特
点
局部侵染,在玉米全生育期任何地上部分的幼嫩组织均可受害。叶片受害常出现成串排列的病瘤,外膜破后散出黑粉(冬孢子).雄穗受害时,大部分或个别小花形成长囊状或角状病瘤,雌穗被侵染后多在果穗上半形成病瘤,严重时全穗形成大的病瘤.
系统性病害,只侵害雌穗和雄穗.雄穗受害,颖片增长呈叶片状,不能形成雄蕊,小花基部膨大形成菌瘿,外包白膜,破裂后散出黑粉(冬孢子),发病重的整个花序被破坏变成黑穗。雌穗受害,成熟时苞叶开裂散出黑粉,寄主的维管束组织呈丝状。
第十七页,共五十八页。
第十八页,共五十八页。
第十九页,共五十八页。
第二十页,共五十八页。第二十一页,共五十八页。二、病原物(Pathogen)
玉米瘤黒粉病玉米丝黑穗病玉蜀黍黑粉菌Ustilagomaydis(DC)
Corda
担子菌门黑粉菌属。冬孢子球形或椭圆形,暗褐色,厚壁,表面有细刺。孢子堆外面没有膜包围,冬孢子散生,不结合成孢子球;冬孢子萌发产生4个无色纺锤形的担孢子。有再侵染.Sphacelothecareiliana
担子菌门轴黑粉菌属.冬孢子球形或近球形,黄褐色至黑褐色,表面有细刺。冬孢子(厚垣孢子)分散,不结合成团,由菌丝体组成的包被包围在孢子堆外面,孢子堆中间有由寄主维管束残余组织形成的中轴。无再侵染.第二十二页,共五十八页。第二十三页,共五十八页。三、病害循环
(Diseasecycle)
瘤黑粉病:
第二十四页,共五十八页。丝黑穗病:第二十五页,共五十八页。四、发病因素(Epidemicfactors)瘤黑粉病:
1.气候条件:高温多湿有利于冬孢子的萌发,同时寄主组织生长柔弱,容易受害。
2.栽培措施及栽培条件:多年连作发病重,在干旱少雨的地区,在缺乏有机质的砂性土壤中发病较重。3.品种抗性:一般杂交种较抗病。硬粒玉米较抗病,马齿型次之,甜玉米较感病。第二十六页,共五十八页。四黑穗病:玉米丝黑穗病无再侵染,发病程度取决于品种的抗性、菌源数量及环境条件等因素。
1.品种抗性:品种间抗性差异大(但无免疫品种)。2.菌源数量:连作地发病重,因连作土壤中的菌量会迅速增加。3.环境条件:播种至出苗期间的土壤温、湿度条件与发病有密切的关系。病菌萌发侵入的适宜温度为25℃左右,土壤含水量20%时侵染最适。第二十七页,共五十八页。五、防治方法(Controlmethods)
1.选用抗病品种
:因地制宜地培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避免偏施氮肥,及时灌溉。
3.减少菌源: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进行翻地。重病田进行2-3年轮作。及时摘除病病瘤携出田外销毁。
4.药剂拌种
:推荐药剂:粉锈宁、羟锈宁等;
用401抗菌剂1000倍液浸种48小时或种子重量0.2%的硫酸铜液拌种。
第二十八页,共五十八页。第三节马铃薯晚疫病
Potatolateblight
晚疫病是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世界上凡栽培马铃薯的地方均有发生,晚疫病最早源于南美,16世纪传入欧洲。
我国马铃薯产区晚疫病也很严重。我省山区发生较为普遍。据调查,常年因晚疫病造成损失20—30%,雨水多的年份达50%,甚至无收。第二十九页,共五十八页。一、症状(symptom)叶片:一般从叶尖或叶缘开始。病斑初为水渍状褪绿斑,潮湿时迅速扩大,可扩展到叶的大半甚至全叶。无明显的病健交界线,扩展后病斑腐败变黑,病斑边缘有一圈白色稀疏的霉层,叶背霉层更加明显。干燥时,病斑干枯呈褐色,不产生霉层。
易与“早疫病”相混,但早疫病的症状特点是:初呈褐色小点→近圆形同心轮纹病斑→后生绒毛状黑霉,严重时叶片枯萎。下部叶片先发病,渐往上扩展。后期干枯时易混淆可采取保湿培养加以区别。第三十页,共五十八页。茎杆:叶片上的病斑可顺叶柄一直扩展到茎部。茎上形成褐色条斑,可引起茎上部的枝叶萎焉下垂,而变褐色枯死。
薯块:块茎症状为局部的浅层干腐,薯块表面呈凹陷淡褐色病斑,病斑下面的薯肉有不同深度的褐色坏死。干燥时病部变硬。保湿培养2—3天可生白霉。
第三十一页,共五十八页。第三十二页,共五十八页。第三十三页,共五十八页。第三十四页,共五十八页。第三十五页,共五十八页。第三十六页,共五十八页。第三十七页,共五十八页。第三十八页,共五十八页。二、病原物(pathogen)
致病疫霉(Phytophthorainfestans(Mont.)deBary),鞭毛菌亚门疫霉属。
菌丝无隔,在寄主细胞间扩展,孢囊梗束生从气孔伸出。上部3-4分枝,顶端膨大成孢子囊。主梗与分枝成粗细不均。孢子囊圆形、无色,有乳突,能产生肾形游动孢子,游动孢子有鞭毛,从乳突处释放。病菌寄主范围窄,自然情况下只侵染马铃薯和番茄。
第三十九页,共五十八页。第四十页,共五十八页。绪
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
马
铃
薯
晚
疫
病
菌第四十一页,共五十八页。三、发病因素(epidemicfactor)病害的发生流行与气候条件、品种抗性、栽培管理等关系密切。
1.气候条件:
晚疫病的流行与气候条件的关系极为密切,条件适宜时病害可迅速暴发。
日夜温差大,阴雨或多雾的气候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因为:病菌孢子囊萌发和侵入要求15℃左右,而菌丝体的生长要求在23℃左右最适。侵入同扩展紧密配合,从而导致病害的大流行。
第四十二页,共五十八页。2.品种因素:
①从叶形看,凡叶片大,叶肉薄而且叶面光滑的品种感病;反之抗病。②从株型看,一般直立型较披散型抗病:单位叶面气孔数目多较感病。③生育期:马铃薯不同生育期对病菌抗性有差异。一般生长前期抗病,后期感病。
3.栽培管理:
合理施肥,沟垄栽培,地下水位低,植株生长健壮,有利于增强植株抗性,减轻病害发生。第四十三页,共五十八页。四、病害循环
(diseasecycle)
晚疫病菌主要以菌丝潜伏在种薯内越冬,带菌种薯直接引起苗期发病,病部产生的孢子囊经气流和雨水在田间反复侵染地上部组织和地下薯块,导致病害流行。双季马铃薯栽培区,上季遗留在田间的病残体,也可成为下季的侵染源。
第四十四页,共五十八页。
马铃薯晚疫病病害循环简图第四十五页,共五十八页。五、防治(control)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应以选用无病种薯为基础,推广抗病品种为重点,加强栽培管理,及时药剂防治为辅助的综合治理策略。
1.选育推广抗病品种:选用适合本地种植的抗病良种。
2.选留无病种薯:注意收获、贮运和播种三个环节,不用病薯、伤薯留种。
3.加强栽培管理:垒行栽培,及时清沟排水,合理施肥。
4.药剂防治:在搞好病情调查的基础上,及时“扑灭”发病中心,根据病情发展,进行大面积化学防治。
第四十六页,共五十八页。第四节马铃薯病毒病
Potatovirusdiseases
马铃薯种性退化是指随着马铃薯种植年限的延长,其生长势逐渐衰弱,产量逐渐降低,薯块质量变劣,造成明显的经济损失。
马铃薯退化与病毒有内在联系。在病毒充分侵染的条件下,高温起主导作用。
马铃薯病毒病的种类很多,我国分布较普遍的是普通花叶病、条点病毒病和卷叶病为主。第四十七页,共五十八页。一、症状和病原病害名称普通花叶病条点病毒病卷叶病症
状病叶沿叶脉呈浓绿和淡绿相间的轻微花叶花叶斑纹→黑色坏死条斑。叶缘瓢形或管状,叶片小而脆,叶脉硬化病
原PVXPVYPLRV鉴别寄主千日红叶片发生灰色边缘的红色圆形坏死斑20℃以下在酸浆上引起坏死斑
第四十八页,共五十八页。
马铃薯病毒病第四十九页,共五十八页。第五十页,共五十八页。
马铃薯皱缩花叶病坏死型症状
第五十一页,共五十八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孕期春梦的健康宣教
- 《设寻租理论王》课件
- 社会媒体营销的总结与展望计划
- 线上艺术教学的创新尝试计划
- 科学管理班级时间的有效方式计划
- 如何实现部门间的年度协同目标计划
- 森林防火安全培训
- 制定财务风险控制的措施计划
- 如何分析企业财务数据计划
- 头孢类抗菌药物相关行业投资规划报告
- 【MOOC】中西文化对比与交流-中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大学生职业规划课件
- 2024年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监督抽查考试题库(含答案)
- 中医与诊断-学做自己的医生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军事理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2024年贵州贵安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贵州燃气集团贵安新区燃气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中医诊疗设备种类目录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上《数学广角-集合》单元集体备课及全部课时教学设计
- 《高考工艺流程题》教案及反思陈慧
- 中药材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文件目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