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农业生态观光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循环农业生态观光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循环农业生态观光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循环农业生态观光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循环农业生态观光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循环农业生态观光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1章总论 4§1.1项目概况 4§1.1.1项目名称 4§1.1.2项目承办单位 4§1.1.3法人代表 4§1.1.4项目地址 4§1.1.5建设性质 4§1.1.6建设规模 4§1.1.7投资估算 5§1.1.8资金筹措 5§1.1.9建设期 5§1.1.10主要技术指标表 5§1.2报告编制单位简介 5§1.3报告编制依据 6§1.4报告编制原则 6§1.5报告编制范围 7第2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8§2.1项目建设背景 8§2.1.1我国对农业的大力支持 8§2.1.2我国农业发展现状 10§2.1.3项目地区农业发展现状 11§2.2项目建设必要性 13§2.2.1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 13§2.2.2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14§2.2.3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 15§2.2.4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15第3章市场及需求分析 17§3.1市场现状 17§3.2需求分析 18§3.2.1市场需求 18§3.2.2社会需求 19§3.2.3生态改善 19§3.2.4旅游需求 20§3.2.5经济发展的需要 20第4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21§4.1场址选择 21§4.2建设条件 21§4.2.1地理位置 21§4.2.2气候条件 22§4.2.3地形地貌 23§4.2.4水文条件 23§4.2.5环境质量 24§4.2.6交通通讯及投资环境 25第5章工艺技术方案 26第6章建设规模与方案 30§6.1建设目标 30§6.2规划原则与指导思想 30§6.3建设内容 30§6.4整体规划方案 31§6.4.1功能分区 31§6.4.2配套设施建设 31§6.5建筑方案 32第7章环境保护 37§7.1执行标准 37§7.2执行原则 37§7.3环境影响分析 38§7.3.1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38§7.3.2化肥对环境的影响 38§7.3.3农用塑料地膜对环境的影响 39§7.3.4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40§7.4环境保护措施 40§7.4.1农药污染的防治措施 40§7.4.2化肥污染的防治措施 42§7.4.3残留农膜污染的防治措施 42§7.4.4农业废弃物污染的防治措施 42§7.4.5其他污染防治措施 43§7.5结论 43第8章项目组织机构与管理 44§8.1工程项目管理 44§8.1.1实施投资项目法人制 44§8.1.2组织机构 45§8.2人力资源 45§8.3员工培训 45第9章项目实施进度与招投标方案 46§9.1项目实施进度 46§9.1.1建设工期 46§9.1.2项目实施进度表 46§9.2项目招投标 46§9.2.1招投标原则 46§9.2.2招投标方案 47第10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0§10.1投资估算 50§10.2主要建构筑物投资 50§10.3设备投资估算 51§10.4资金筹措 52第11章财务分析 53§11.1费用估算 53§11.2销售收入分析 53§11.3效益分析 53第12章经济及社会效益分析 54§12.1经济效益分析 54§12.2社会效益分析 54第13章结论与建议 57§13.1结论 57§13.2建议 57附表附件附图 59附表 59附件 59总论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循环农业生态观光园区项目项目承办单位法人代表项目地址建设性质新建建设规模园区规划面积1258.9亩,其中水面400亩,园区内建筑面积共计70636平方米,包括温室大棚53336平方米,猪舍1500平方米,牛舍200平方米,农家四合院8000平方米,水上游戏城4000平方米,培训基地用房400平方米,新农业科技研究推广服务站600平方米,无公害产品检验室200平方米,垃圾无害化处理厂用房600平方米。投资估算本项目总投资20000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3079.25万元设备购置及安装费2689.82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11269.47万元预备费用461.53万元铺底流动资金2500万元。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2亿元。申请国家财政投入7000万元,其余部分通过邀请合作开发或争取银行贷款解决。建设期工期3年。报告编制单位简介报告编制依据(1)##省农业现代化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专项规划;(2)##省国土规划管理办法;(3)##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4)项目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报告编制原则(1)遵守国家有关循环农业建设的法律、法规,贯彻国家发展农业事业的技术经济方针和政策,正确处理现状与发展,需要与可能的关系,要考虑到未来发展。(2)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真正实现“低开发、稿利用、低排放、再利用”。(3)符合国家及所在地区城市建设规划和农业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农业资源,避免过度开发。(4)科学合理、节约用地、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减少能耗。(5)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等规定。报告编制范围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1)项目单位情况调查;(2)项目的建设背景、必要性;(3)项目需求分析;(4)项目建设的场址选择及用地区域情况;(5)项目建设方案;(6)项目工艺技术方案;(7)项目组织管理及实施进度安排;(8)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9)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分析等。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00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一号文件”提出了一个新名词“循环农业”。循环型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生态技术学原理及其基本规律作为指导的农业经济形态,通过建立农业经济增长与生态系统环境质量改善的动态均衡机制,将农业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的各种资源要素视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加以统筹协调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循环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与常规农业发展模式相比,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效益。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而言,循环农业正日益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主导型模式。项目建设背景我国对农业的大力支持中国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的国家,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国家每年都向农业投入大量资金、技术与政策支持,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一共下发十一个针对农业发展的一号文件。尤其是从2004年至今,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6年的一号文件,都是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发展,保障农民生活提出意见及相关政策,大力解决“三农”问题。2004年1月,针对近年来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增长缓慢的情况,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第六个“一号文件”。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即第七个“一号文件”200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即第八个“一号文件”。这份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显示,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将迈出有力的一步。2007年2008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十个一号文件。《意见》共分8部分,约150002009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做好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我国农业发展现状我国农业长期沿用粗放式的经营模式,导致农业资源破坏严重,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呈现出不断递减和下降的趋势,生态问题日益突出。从耕地资源来看,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而且由于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等原因,不断地吞噬着耕地面积。据国土资源部的数据显示。1996年~2006年末,10年间我国的耕地面积净减1.24亿亩,人均耕地面积已降到1.39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25%;全国已有666个县(区)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确定的人均0.8亩的警戒线。同时,由于长期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导致耕地质量不断下降,目前我国的中低产田已经占到了总耕地面积的2/3。从水资源来看。目前,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200立方米,不足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3,是全球人均最缺水的20个国家之一,水污染和浪费现象进一步加剧了我国水资源匮乏的程度。据统计,我国87%的江河湖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而农业落后的灌溉方式使水的利用率不足50%。此外,作为农业生态基础的动植物资源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威胁。我国的大面积森林被砍伐,植被遭到破坏;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现象严重;生物多样性锐减,已有15%-20%的动植物种类受到威胁。多种农业资源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项目地区农业发展现状利用自然地理优势积极发展农业,突出城郊型农业特点,已经形成蔬菜、畜牧、林果三大支柱产业和菜、肉、蛋、奶、果、花六大商品基地。全区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以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认真落实文件精神,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有力推动了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健康发展。(1)农业方面:以区农经局牵头,林业局、水利局、动监办、科技局为成员单位的现代农业组,在区农经局的组织协调下,发挥部门优势,组织实施农业产业项目,加快特色农业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建设,努力拓宽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该组积极围绕我区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使“果、菜、菌、肉、蛋、粮、药、蚕”全面发展,目前已形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户,其中市级龙头企业5户,各类型农产品加工厂36户,种畜种禽试验供给型9户,年产值达亿元的企业3户,千万元的13户,500万元的7户,300万元以下的27户,龙头企业的发展,对优化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农业产业链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加强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和设施农业建设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全区现有特色农业示范园区10个,园区内实有面积5000亩,辐射面积10000余亩,同兴杜鹃花园区,九连城窑沟村的农业生态园区以种、养、加、销为一体,带动了周边农户增加了农民收入。在扶持政策的鼓励下全区今年春季建成了400栋日光温室,当年可生产鲜菜600吨,全区无公害生产面积逐步扩大,现有31000亩。全区养殖业小区预计今年可达15个,肉类年产量可达16000吨,奶类产量可达4200吨,禽蛋产量可达4000吨,使农民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水利局投入资金2721万元,解决全区农村农田灌溉工程、治涝工程和人畜饮水工程。林业局新发展“四位一体”生态户200户,建大中型沼气池8处,多功能高效节能灶2100铺,太阳能采暖房21000平方米。(2)村镇建设方面:由城建局牵头,市国土资源局一分局配合的村镇建设组,结合我区实际积极开展编制村镇建设规划,村屯整治规划,指导农村小城镇建设等工作。今年已对汤山城镇等7个镇(街)全部编制了小城镇总体规划,中心村建设规划,村庄整治规划等,经检查目前已有98%以上村庄达到要求,在制定规划的同时,他们还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争取省市资金270万元,区财政投入70多万元,并为贫困户减免建设审批费10多万元。(3)政策方面:以区委办牵头,财政局、市信用联社为成员单位的政策研究组。在区委办的带领下,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结合我区实际研究制定了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政策。目前已完成七项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一是退耕还林补助政策,二是对种粮农民直补政策,三是菜篮子工程建设补贴政策,四是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五是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政策,六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七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前我区财政已支付552.7万元资金直接惠农。项目建设必要性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我国的传统农业是以自身需求为中心、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生产方式。在种植业发展初期,劳动力与土地紧密结合在一起,利用简单的技术。生产、生活所需要的农产品。属于低层次阶段的农业发展模式。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发展模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一方面,利用现代工业化的成果,即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农业机械、化肥和农药,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另一方面,大量的毁林开荒。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农业机械等的广泛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对环境的破坏;过多使用化肥、农药。造成土壤质量下降;农产品农药残留量过大,食品安全受到威胁。因此。农业发展已由最初的低层次生产方式转变为以“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为特征的运行模式,但农村经济的增长是以消耗大量自然资源和能源及大规模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无法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循环农业则遵循循环经济的“3R”原则,是一种“资源—生产—流通—消费—可再生资源”的运行模式。相对与传统农业,它实现了“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再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使农村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此外,循环农业还具有自身的特点:一是农业活动中参与循环的产品以生态食物链的形式循环,循环的主体互补互利,共生性很强;二是在农产品生产中,注意化肥、农药的施用,强调食品安全;三是农业的主副产品在消费完后同归大自然;四是能有效保护土壤和水资源;五是污染排放物能得到较好处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国的农业自然资源严重短缺,其中人均耕地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水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草地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森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人均能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7。资源不足必然影响和制约农业的发展,而且我国农业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主要表现在:(1)农业资源使用粗放单一,使用率和产出率低,没有充分发挥其效用。(2)农作物秸秆未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一些村民用秸秆烧火做饭,燃烧的热效率极低;有的秸秆被粉碎直接还田,肥效不佳;还有大量秸秆被抛弃在田间地头、沟渠路边或直接焚烧,造成严重浪费。(3)畜禽粪便未能有效利用。在农村,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粪便和冲洗污水,大多未进行集中管理、无害化处理和科学利用,而直接作肥使用,既浪费又污染环境。(4)大量使用化肥不但导致土地板结、肥力下降、地表水体受到污染,而且增加了生产化肥的能源(煤、天然气)和矿产资源(磷、钾等)的消耗。总之,我国农业资源人均拥有量少,且利用率低,浪费严重,造成农业资源的日益紧缺,而这种情况是与传统农业发展模式有着内在联系的。因此,我们必须转变发展模式,通过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永续利用.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农村生活污水和未经处理的畜禽粪污均能对地表水、浅层地下水造成污染,并孳生蚊蝇,污染空气;人为焚烧秸秆污染大气;大量使用化肥引起土地板结,地力下降,并且大量氮、磷、钾元素流失进入水体,影响水质;以柴草作生活燃料,砍伐林木割草破坏了植被,加上过度开垦和放牧。导致水土大量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等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而农业跟自然生态又有着天然的联系,可以说农业就是一种生态产业。特别是现代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变动、生态资源丰富程度的依赖越来越强,农业的经济效益在环境生态日益严重中相对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日益明显,并且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已敲响警钟,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增产、农民增收,因此发展循环农业,减少生态环境对农业的影响势在必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循环农业要摒弃粗放式的经营方式,根据3S原则,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这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要求和目标是一致的。发展循环农业,实行集约化经营,增加农产品的生产品种,深化农产品的加工,进行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开发,防治污染。采用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都会增加和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带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既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创业门路和就业机会,又能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也为农民增收,走向富裕开辟出新的途径。市场及需求分析市场现状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之一,资源约束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人均耕地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淡水资源量仅达世界平均水平的25%,人均森林占有面积仅为20%。但是,我国农业资源的利用水平并不高。灌溉水利用率为43%,低于国际先进水平30%;降水利用率约为45%,仅相当于世界先进水平的25%。每年化肥施用量超过860亿斤,是世界上肥料用量最多的国家,然而氮肥当季利用率仅为30%,每年氮肥损失近400亿元。全国农药年使用量超过130万吨,但有效利用率只有30%。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导致有限的农业资源浪费严重,而且使本来日趋恶化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更加突出。加快发展循环农业,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循环农业。我市循环农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尚有很大距离。建设循环农业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基础工程,引导农业尽快走上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良性循环,将为促进我市社会农村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市正进入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新时期。政府要加快转变发展理念,农业生产的指导思想要进一步强调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走“优质、高产、高效、可持续”的道路,以长期规划发展为目标,以年度计划实施为步骤,切实搞好循环农业发展工作。在政策措施上采取有利于循环农业发展的政策取向。加快转变农村经济主体生产经营理念,树立符合循环农业发展观念,鼓励企业和农民积极参与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设。研究制定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政策。综合运用财政、投资、信贷、税收、价格等手段,调节和影响市场主体行为,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我们在规划新农村和乡镇工业小区时不应片面追求大,对农民住宅用地和企业用地要严格按实际需要进行审批。通过市场化配置土地资源,促进节约用地、优化用地结构和提高土地利用率。坚持“控制增量,盘活存量”的原则,消化闲置土地,盘活存量土地,充分利用旧宅基地、山坡地、废弃厂区等非耕地进行开发,达到节地挖潜的目的,实现土地资源的循环利用。加快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建设,通过实施山上林下产业开发、海洋河流资源开发、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外向型创汇农业“四大工程”建设,努力壮大四个经济优势区,打造特色农产品基地。立足资源特点,搞好农业区域布局,推进北部山区林地经济优势区、中部丘陵出口经济优势区、南部滨海平原优质稻米优势区、沿江和沿海水产养殖优势区建设,重点发展稻米、浆果、烟草、花卉、出口菜、食用菌、贝类、淡水鱼、板栗、红松种材、中药材、柞蚕、绒山羊、肉鸡等优势农产品,建立特色农业生产基地。需求分析市场需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小城镇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尤其是党对“三农”政策支持的力度规模空前。给发展循环型农业,生态型农业,园艺型农业,示范型农业,观光型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给今后农业发展发展方向。科技水平的提高给农业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无公害水果,有机蔬菜,花卉,水产品的需求旺盛提供了市场保证。现在水果产量在30万吨左右,水产品产量22.7万吨,无公害蔬菜产量3万吨左右,即使这样,依然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那么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产无公害水果,有机蔬菜,花卉,水产品就显得尤为重要。社会需求随着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旅游游客的倍量增长,以及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给了循环型农业,生态型农业,园艺型农业,示范型农业,观光型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人们在充分享受大自然美景的同时还可以吃到无污染,无公害的新鲜水果,有机蔬菜,各种鲜活;也为城市提供了绿色空间,改善都市生态条件,美化都市环境;更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提供载体。生态改善循环农业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农业已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主潮流和趋势,是21世纪的农业发展战略的选择。该园区扩建完成后,植被状况良好,森林资源丰富,具有水资源涵养保护,调节气候,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达到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生态效果,为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生态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本项目建成后,植被状况良好,森林资源丰富,具有水资源涵养保护、调节气候、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达到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生态效果。旅游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年游客达280万人次,旅游产业渐成规模,旅游目的地选择上突出新、奇、怪、特,对旅游产品的创新性要求高。随着旅游范围的无限扩大和产品样式的日益丰富,游客的旅游经历越来越丰富,口味越来越刁,对新东西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循环农业生态观光园去的建立能满足旅客文化性、求知性,同时使休闲娱乐与增长见识相结合,有必要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园区扩建完成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将大幅度的提高,科技示范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旅游产业的内容将更加丰富,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近千人,带动果农,华农,菜农,渔民,带动旅游业及其它产业收入近亿元。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场址选择建设条件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文条件环境质量交通通讯及投资环境工艺技术方案生态农业园是基于循环经济的理论对农业从生产到消费的环节进行设计,在既定的农业资源存量、环境容量以及生态阈值综合约束下,从节约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运用循环经济学的方法组织的农业生产活动以及农业生产体系,通过末端物质能量的回流形成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的闭环农业生产系统。循环农业生态观光园的循环模式为能源综合利用模式(1)太阳能的综合利用在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太阳能以满足大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要求,可以大大减少其他传统能源的使用,同时太阳能作为清洁能源,因此既可以在一定上缓解能源危机,同时又可以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2)沼气资源的使用(3)生态养殖模式的建立循环农业的技术核心是生态农业,因此,生态养殖工程是循环农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直接决定着循环农业的效果甚至成败。目前比较常见的模式包括农牧结合的畜禽养殖模式、稻田生态养殖模式和高效集约式养殖和健康养殖模式等。(4)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1)加工废弃物集中利用模式农产品加工废弃物集中利用的循环模式,就是在一个某类加工废弃物较多的地区,建设一个规模较大、技术水平较高的农产品资源化基地,利用某项现代生物工程和高效提取技术,专业从事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的综合利用。2)加工废弃物就地利用模式对于易腐败或附加值较低的农产品固体废弃物、液体废弃物,则宜采用就地利用的循环模式。(5)绿色和有机农业模式1)农业内部产业循环模式的建立2)农副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模式①农林牧加复合型生态工程模式②玉米深加工生态工程3)农牧渔加复合型农业模式种植业农产品出售加工旅游资源种植业农产品出售加工旅游资源肥料废渣采摘欣赏废渣成品出售肥料养殖建设规模与方案建设目标循环农业生态观光园的建设目标是“城市的肺、百姓的胃、农民的惠、游客的醉”。尤为重要的是,把党对农村的政策落到实处;把循环型农业、生态型农业、园艺型农业、示范性农业、观光型农业所带来的巨大社会变化和科技致富的丰硕成果展现给世人。规划原则与指导思想(1)农林牧副渔并举,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2)遵循因地制宜,培植精品,效益兼顾的原则;(3)科学的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准确的旅游形象定位,增加项目的观光性,提升项目生态示范作用以及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性;(4)将项目建成一个“生态农业示范园”,“观光农业旅游园”,“绿色食品生产园”及“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园”,最终实现生态园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和可持续发展。建设内容项目占地1258.9亩,其中水面面积400亩,其余为土地。其上建设农家乐,培植区,水上游戏区,钓鱼池,果树及蔬菜种植区,农事实践基地,标准养殖场等。整体规划方案功能分区按照功能及各部分的性质对本项目进行划分,本项目共分为四大功能区:(1)生态农业示范区此区进一步细化,分为花卉种植区,鲜果种植、采摘区,特产及新品种植区,葡萄园采摘区,蔬菜种植区及养殖区。(2)休闲娱乐区建设农家“四合院”一条街,迪斯尼乐园及利用水面建设水上娱乐垂钓区。(3)实习培训区包括温室大棚农事实践基地,培训基地,培植区和种植区。(4)生态保护区鸟雨林保护区配套设施建设(1)道路工程园区内的道路形成纵横交错的道路网,由三纵四横形成道路主线,田间作业道做为联系各主路的纽带,把园区划分为各分区及规则形状的地块以利于规划管理和耕种。建设柏油路用于生态观光园与外界的沟通联系,主路宽14米;水泥路做为园区内各功能分区的联系通道;另建设田间作业道以方便各种植区间的沟通联系。(2)引排水工程生态园以生产有机农产品为主,园内农业生产需要有完善的灌溉系统,同时考虑到环保及游人、园工的饮用需水,所以进行给水排水系统的规划。规划中主要利用地势起伏的自然坡度和暗沟,将雨水排入附近的水体;一切人工给水排水系统,均以埋设暗管为宜,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和园林景观;农产品加工厂和生活污水排放管道接入城市活水系统,不得排入园内地表或池塘中,以避免污染环境。(3)液肥供应系统建设液肥供应系统,充分到达污染零排放的目的,满足循环农业及环境保护的需要。(4)供暖系统建设统一的供暖系统满足日照不足时日光温室的热量需求及园区内生活区的采暖需要。(5)供电系统园区内建立统一的供电系统,电力由外网接入园区内后经由配电箱进行统一分配使用,满足用电负荷及用电安全。(6)绿化美化项目本身为循环农业,土地大部分为农作物或温室大棚所覆盖,园区内裸露的地面均以树林和草地覆盖,以减少风化对土地及园区内植被的破坏。建筑方案(1)各分区占地各分区占地详表序号名称规模备注1生态农业示范区296.9亩1.1花卉日光温室20亩1.2花卉种植区14亩1.3无土栽培区22亩1.4鲜果种植、采摘区100亩1.5葡萄园采摘区12亩1.6蔬菜种植区98.9亩1.7标准养猪场15亩1.8标准养牛场15亩2休闲娱乐区580亩2.1四合院一条街60亩2.2迪斯尼乐园50亩2.3水上游戏城100亩2.4钓鱼池300亩3实习培训区322亩3.1温室大棚农事培训基地40亩3.2培训基地2亩3.3实习基地60亩3.4培植区170亩3.5种植区20亩3.6特产及新品种植区30亩4生态保护区130亩4.1鸟雨林保护区130亩(2)主要建构筑物主要建构筑物表序号名称数量备注1辽东一号棚50栋,33335平方米每栋占地1亩,100延米长,7.5-8米宽,机器卷帘,每个棚内有一口井2花卉日光温室20栋,13334平方米3日光温室10栋,6667平方米农事实践基地用4标准化养猪场1座占地15亩,猪舍1500平方米,存栏1000头,养猪场内地面全部硬覆盖,并包含污水及污物处理系统5标准化养牛场1座占地15亩,建构筑物2000平方米,存栏300头,地面全部硬覆盖,并包含污水及污物处理系统6葡萄回形长廊20007农家四合院8000平方米8水上游戏城4000平方米9沼气工厂1座2000平方米10培训基地用房400平方米11新农业科技研究推广服务站600平方米12无公害农产品检验室200平方米13垃圾无害化处理厂6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0636平方米14停车场24000平方米15道路167861平方米15.1柏油路117503平方米15.2水泥路16786平方米15.3田间作业道33572平方米16绿化41965平方米(3)主要设备表主要设备表序号设备名称数量备注1日光温室用设备30套2花卉园艺设备1项3养猪场用设备1项4养牛场用设备1项5水上游戏城用设备1套6沼气工厂用设备1套7能源供给系统1项8引排水系统1项9液肥供应系统1项10供暖系统1项11供电系统1项12无公害农产品检测系统1项13垃圾无害化处理厂系统1项14其他设备1项环境保护执行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执行原则(1)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和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谁利用谁补偿的原则;(2)把农业环境保护作为管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职能之一,将农业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3)建立耕地保护制度,对基本农田依法实行特殊保护;(4)根据当地农业资源和农业环境状况,合理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产品结构,促进农业经济与农业环境保护相协调;(5)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水、森林、草原、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能、沼气、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生态农业,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6)保养耕地,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增加使用有机肥料,采用先进技术,保护和提高地力,防止农用地的污染、破坏和地力衰退。环境影响分析农药对环境的影响(1)农药对大气的污染田间施用农药首先是造成大气的污染。喷洒农药时,仅有10%左右的药剂附着在植物体上;喷施液体农药时,也仅有20%左右附着在植物体上,1%~4%接触到目标害虫,其余40%~60%降落到地面,5%~30%的药剂漂游于空中,造成对大气的污染。(2)农药对水体的污染、和农田土壤农药对水体的污染主要通过施药时,空气中的农药通过降水返回陆地;散落在田间的农药,随着降水和灌溉水在地表流失,或随下渗水进入含水层,污染地下水,随灌溉水或雨水的冲刷,流入河道、湖泊和海洋。(3)农药对农田土壤的污染农药对土壤的污染,主要是施药时,大部分农药降落于地表,附着在作物体表的农药,也会因风吹雨打降落于地表。另外,药剂浸种、拌种等施药方式,则使农药直接进入土壤中,除草剂的土壤处理,杀菌剂的土壤消毒等,也是直接施药于土壤中,大气中的农药,也会随雨水降落而污染土壤。化肥对环境的影响化肥可以大幅度地增加作物产量,同时也可能导致环境的污染。近几年来,由于农业上化肥用量的增加,化肥已成为农业环境中一种主要污染物质。施入土壤中的各种肥料只有一部分为作物吸收,大量的营养物质有的从土壤中淋失,有的转化为“难效态”而残留在土壤中,有的则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挥发到大气中。各种作物对肥料的平均利用率,氮为施用量的40%-50%,钾为30%-40%,磷为10%-20%;对作物不合理的大量施肥,不仅导致营养物质的损失,降低肥料中营养元素的利用率,而且还造成对环境的污染。(1)氮素肥料对环境的污染氮素的损失中,有一部分发生脱氮反应,变成毒性强的氮氧化物(NOx),动物吸入(NOx)引起中毒症状。目前,人们更重视的是氮素的硝酸态变成亚硝酸态,亚硝酸与各类胺反应,生成亚硝胺,亚硝胺是强致癌的物质。氮素肥料的损失,还能形成化学烟雾,破坏臭氧气层和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化学氮素肥料污染途径主要表现在氨的挥发,硝化-反硝化脱氮和硝酸盐的淋失三个方面。(2)磷素肥料对环境的污染由于生产磷肥的磷矿石,除了含有营养元素的成份外,往往同时含有对作物有害的元素,如砷、镉、汞、铅等。据日本分析,砷在磷矿石中的含量平均为24PPm。而磷酸钙中为104PPm,重过磷酸钙则增至273PPm。磷矿石中镉含量因产地而异,镉在磷肥中的含量约为10-20PPm,长期施含镉量高的磷肥,能引起镉在土壤中的积累,在肥料中含量一般在0.5PPm以下,而铅在磷矿石中平均含量17PPm,磷肥平均10PPm。由于氟磷矿石含氟量较高,在磷矿石或过磷酸钙中,一般含氟2-4%,随磷肥进入土壤中的氟可以在土壤里和植物体内蓄积,造成不良影响,人长期饮用或食用含氟高的水和食物会导致氟骨症。农用塑料地膜对环境的影响农用资料地膜的覆盖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已经在农业生产中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然而,由于地膜强度低,在田间不易回收,同时,地膜又是高分子的碳氢化合物。在自然条件下难以降解,所以也随着地膜覆盖栽培面积的扩大,使用年份增加,耕地土壤中的残膜量不断增加。残留地膜主要分布在上层耕作层,根据抽样调查,0-10厘米的上耕作层残膜重量点总残膜量的85.8%;10-20厘米下耕作层残膜量占总残膜量的14.2%。据调查,我国使用地膜覆盖栽培的耕地,普遍存在着地膜残留的问题;有的残留量很高;无疑给农田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此外,还有许多地方将残膜堆在田头地边、房前屋后,一遇刮风,残膜到处飘扬,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农业废弃物包括粪肥和秸秆等,粪尿产生的恶臭性气体,释放于空气中。粪尿中的部分水自然流到低凹处,形成臭水塘,或经雨水冲刷排入河流。污水中含大量腐败性有机物,在细菌作用下,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水体变成厌氧分解,使水体变黑变臭。自然堆放的畜禽类便除使堆放场所空气恶臭以外,并招致蚊蝇的孳生。环境保护措施农药污染的防治措施(1)淘汰高毒农药,发展绿色化学农药绿色农药包括生物农药(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基因工程农药和激素等)、化学合成类绿色农药及半合成类生物农药。今后化学农药的发展方向是化学合成类绿色农药,即绿色化学农药,其特点是:①超高效,药剂量少而见效快;②高选择性,仅对特定有害生物起作用;③无公害,无毒或低毒且能迅速降解。(2)加强技术培训,科学施用农药农民是农药的使用者,也是直接的受益者或受害者。农民对农药知识和植保技术的缺乏,以及自我保护意识的淡薄,是造成农药危害的主要原因。通过技术培训,传授农药应用技术,提高农民素质,做到科学用药。加强对安全、合理使用和轮换使用农药的指导,从农药剂型、用量和喷撒方法、技术、药械等进行系列改进,提高农药的有效利用率,降低农药在非靶标环境中的投放量。(3)提高测报水平,合理选用农药加强基层植保部门的工作力度,尤其要重视对新的虫害发生和防治技术的研究,密切注视害虫发生趋势动态,及时准确发布害虫发生趋势短期预报。根据对有害生物监测预报,针对有害生物的生育、生理特点、生活习性及其薄弱时段,抓住防虫的有利时机,适时对症下药,选择高效、安全、生物活性高的新型农药,以提高防效。(4)组织实施综防技术应用推广,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实施从选用良种、健康栽培、改制到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安全新农药、新技术等综合防治农作物病虫草鼠的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危害。例如:在棉花上以推广杀虫灯、抗虫棉、保护利用天敌和科学合理交替使用农药的综合治理技术;在水稻上推广杀虫灯、稻鸭共作、科学合理交替使用农药的综合治理技术;在蔬菜上推广杀虫灯、实行轮作、大力推广生物农药和科学合理交替使用化学农药的综合治理技术。联合国《21世纪议程》明确指出,病虫害综合防治(IPM)有利于农业持续发展,此后在1995年的可持续发展会议上又特别强调“在IPM中要注意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方法的运用”。(5)修复和预防并用一是通过调整作物品种,种植不进入食物链的植物而达到修复目的;二是选择一些污染物超积累植物从土壤中吸取污染物,然后集中处理,或利用微生物吸附积累污染物,从而修复被污染区域环境。化肥污染的防治措施严格控制化肥的施用量,提高磷肥、钾肥的用量,适当控制氮肥用量;推广实施沃土工程,提倡秸秆过腹还田,施用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以农家、生物肥料来增加土壤肥力。大力推广应用有机肥,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因地制宜推广多种秸秆还田实用技术;以作物专用肥为载体,重点开发应用配方肥、专用肥、掺混肥、生物肥等新肥料,示范、推广平衡施肥等科学施肥技术。在耕地上套种绿肥(红花草),不仅能提高土壤有机肥力和土壤有机质含量,还能有效减少土壤中的化肥、农药等的残留,加快土壤转换进程,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其中每亩需红花草种子用量为2—2.5公斤。残留农膜污染的防治措施对农膜等污染物及时清理,并加强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通过废膜回收、加工利用的方法,变废为宝,化害为利,达到消除污染、净化田间的目的。农业废弃物污染的防治措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重视推广秸秆还田、秸杆的过腹还田、利用秸秆加工饲料、秸秆气化、加工有机肥,秸秆栽培食用菌等综合利用措施。标准化养猪场及标准化养牛场内建设污水及污物处理系统,并且其场址远离居民区500米以上,远离交通干线1000米以上,以避免气味、牲畜粪便及洗刷用水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其他污染防治措施积极引导农村发展农牧、渔牧、果牧相结合的多形式种养模式,提高生产过程中废物循环利用水平;根据农作物不同生育期进行间(套)种,如果粮间作、果瓜间作等,以短养长,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综合效益。结论通过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鼓励使用生物农药、易降解地膜,增加使用有机肥,及时回收农用薄膜,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农用化学物质等一系列措施,可较好的防治农业生产活动对土壤、水体及农产品的污染和破坏,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项目组织机构与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系统工程有其内在的规律,需要通过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管理程序、管理方法、管理技术去实现。就是说,需要有专门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为之服务。这种组织应该有与项目管理相应的功能、机构、程序、方法和技术;有相应的资质、人才、经验,能够为业主提供最优秀的项目管理服务,能够为业主创造最大限度的效益。

实施投资项目法人制1992年国家计委颁发了《关于建设项目实行业主责任制的暂行规定》,并随后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今年国家十五计划纲要又指出:全面实行投资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健全投资约束机制。这使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体制改革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业主是项目的投资主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最大的决策权,能否正确决策取决于业主的素质。业主不一定必须是项目管理专家,但作为工程建设项目的业主应该具备必要的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应该了解项目管理费用、进度、质量三大控制,应该懂得项目的费用不一定越低越好,费用低到不能保证工程质量的程度,工程就会出质量事故。进度也不一定越快越好,建设周期压缩到不合理程度,就会不得不增加费用或影响质量;质量也不一定越高越好,质量的标准应是适宜和合格,质量过剩是一种浪费。组织机构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和逐级管理,逐级考核的直线分层次管理体系。依靠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坚持自主管理,以人为本,以质量为中心,以责任为纽带,鼓励不断创新,走中外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管理之路。人力资源总经理由董事会批准任命,中层管理人员采取按条件在社会择优招聘办法解决。营业人员及服务人员从市区下岗职工按规定考核择优录用。员工培训主要管理人员由单位组织外地考查学习和培训,工作人员由公司统一组织培训学习。项目实施进度与招投标方案项目实施进度建设工期项目建设工期为3年。项目实施进度表时间项目2009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2-56-121-121-121-56项目前期主要建筑工程基础设施建设验收交付使用项目招投标招投标原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第3号令及地方有关工程招标文件的规定,该项目拟采用公开招标形式确定施工单位和生产供应商。招投标方案该项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省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必须进行招标投标。其招标方式为公开招标,通过公开招标,可在较广的范围内择优选择信誉良好、技术过硬、具有专业特长及经验丰富的施工单位和生产供应商,以保证工程的质量,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项目的社会效益和影响。招标组织形式拟采用委托招标方式,委托其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代理招标。

招标基本情况表招标范围招标组织形式招标方式不采用招标方式招标估备注算金额全部部分自行委托公开邀请(万元)招标招标招标招标招标招标勘察√设计√建筑工程√√√3079.25设备√√√2689.82安装工程√√√监理√√√57.69重要材料√√√其他建设单位盖章年月日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投资估算本项目总投资20000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3079.25万元设备购置及安装费2689.82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11269.47万元预备费用461.53万元铺底流动资金2500万元。主要建构筑物投资主要建构筑物投资估算表名称数量单价(元)总价(万元)备注辽东一号棚50栋60000300花卉日光温室20栋60000120日光温室10栋6000060标准化养猪场1座200200标准化养牛场1座200200葡萄回形长廊200040080农家四合院8000平方米13001040水上游戏城4000平方米300120沼气工厂1座200002培训基地用房400平方米100040新农业科技研究推广服务站600平方米110066无公害农产品检验室200平方米110022垃圾无害化处理厂600平方米110066小计2316停车场24000平方米4096道路167861平方米587.51黑色路面117503平方米40470.01水泥路16786平方米3050.36田间作业道33572平方米2067.14绿化41965平方米1979.73小计763.25合计3079.25设备投资估算主要设备投资估算表名称数量单位单价(万元)价格(万元)备注养猪场用设备1项200200养牛场用设备1项240240水上游戏城用设备1套200200沼气工厂用设备1套200200无公害农产品检测系统1项120120垃圾无害化处理厂系统1项200200供暖系统66636万元/万㎡60399.82供电系统1项200200引排水系统1项150150能源供给系统1项400400液肥供应系统1项180180其他工程1项200200合计2689.82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2亿元。申请国家财政投入7000万元,其余部分通过邀请合作开发或争取银行贷款解决。财务分析费用估算(1)人工及福利费:本项目定员40人,工资按1500元/月,此项费用合计40×1500×12×1.14=82万元(2)电力费用估算:30万元/年(3)农资购置费: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