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邮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初学情调研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1页
江苏省高邮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初学情调研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2页
江苏省高邮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初学情调研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3页
江苏省高邮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初学情调研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4页
江苏省高邮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初学情调研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高邮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初学情调研语文试题逐题解析--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初学情调研测试

语文试题

2022.9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马歇尔麦克卢汉有一句著名的警句:“媒介即信息。”我相信他继承了奧威尔和赫胥黎的传统,对未来进行了预言。我对他的理论坚信不疑。他认为,深入一种文化的最有效途径是了解这种文化中用于会话的工具。最早激发我对这个观点产生兴趣的是一位比麦克卢汉更伟大,比柏拉图更古老的预言家。我年轻时研究过《圣经》,在其中我获得了一种启示:媒介的形式偏好某些特殊的内容,从而能最终控制文化。这种启示来自“十诫”中禁止以色列人制作任何具体形象的第二诫:“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什么形象,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和很多其他人一样,我那时很疑惑,为什么上帝要规定人们应该或不应该怎样用符号表现他们的经历。除非颁布训诫的人认定人类的交际形式和文化的质量有着必然联系,否则把这种禁令归于伦理制度之中的做法是不可理喻的。我们可以冒险做一个猜测:那些如今已经习惯于用图画、雕塑或其他具体形象表达思想的人,会发现他们无法像原来一样去膜拜一个抽象的神。犹太人的上帝存在于文字中,或者通过文字而存在,这需要人们进行最精妙的抽象思考。运用图像是亵渎神衹的表现,这样就防止了新的上帝进入某种文化。我们的文化正处于从以文字为中心向以形象为中心转换的过程中,思考一下摩西的训诫对我们也许是有益的。我相信,某个文化中交流的媒介对于这个文化精神重心和物质重心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语言不愧为一种原始而不可或缺的媒介,它使我们成为人,保持人的特点,事实上还定义了人的含义。但这并不是说,除了语言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媒介,人们还能够同样方便地以同样的方式讲述同样的事情。我们对语言的了解使我们知道,语言结构的差异会导致所谓“世界观”的不同。人们怎样看待时间和空间,怎样理解事物和过程,都会受到语言中的语法特征的重要影响,所以,我们不敢斗胆宣称所有的人类大脑对于世界的理解是一致的。如果我们考虑到,在语言之外还有如此丰富多样的会话工具,我们就不难想象,不同文化在世界观方面会存在多大的分歧。

虽然文化是语言的产物,但是每一种媒介都会对它进行再创造——从绘画到象形符号,从字母到电视。和语言一样,每一种媒介都为思考、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的方式提供了新的定位,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话语符号。这就是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即信息”。但是,他的警句还需要修正,因为这个表达方式会让人们把信息和隐喻混淆起来。信息是关于这个世界的明确具体的说明,但是我们的媒介,包括那些使会话得以实现的符号,却没有这个功能。它们更像是一种隐喻,用一种隐蔽但有力的暗示来定义现实世界。不管我们是通过言语还是印刷的文字或是电视摄影机来感受这个世界,这种媒介——隐喻的关系帮我们将这个世界进行分类、排序、构建、放大、缩小和着色,并且证明一切存在的理由。

——(摘自波兹曼《娱乐至死》)

材料二: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波兹曼没有预想到互联网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这一媒介进一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印证着“娱乐至死”的当下。在这里,剽窃、拼凑的手法更为高超,碎片化信息组合的能力更加强大。抄袭者或谣言传播者可能是一个人,可能是一个团队、一众人,也可能是一个指令,甚至可能只是一个机器思维系统,它利用大数据,制造人们可能感兴趣的话题。这样,信息的制造者和接受者都没有明确的主体性可言,因为他们的价值观都是被大环境阉割掉了的“残次品”,或是衍生出来的千篇一律的“复制品”。意义不再完整,从形式糜烂至思维深处。信息处理方式的拼凑法与内容的碎片化所产生的结果就是,智力的功能只是知道很多事情,而不是真正理解它们。人该有的“富有逻辑的复杂思维、高度的理性和秩序、对于自相矛盾的憎恶、超长的冷静与客观以及耐心等”特质统统被抛弃了。人们不再低头沉思,而是在歇斯底里中跌入娱乐的深渊。

当图像开始占据文化中心之时,就意味着人们在对事物给予关注时,将重心从大脑的深度思考转向了肤浅表面的感官享受。詹姆逊表明,“新潮作者在拼凑之余,的确还能设法使我们身处的日常文化现象浸透着一份幽默感。”而这份“幽默感”就是文化的娱乐先行主义。大众在“自我陶醉的映像世界中”,迫使文化逻辑从严肃转向戏谑,使自我理性让位于情感的过度狂欢。当一切都以娱乐为原则,严肃的公众话语将会失去价值、失去信服力。背后牺牲的是文化的历史使命感和理性批判精神,而所谓的娱乐至死就是物极必反,个人的理性让位于情感的狂欢,最终“自我”不复存在,真正的情感无所寄托。

(摘编自张雯雯《波兹曼中的后现代文化逻辑演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国人要想深入了解中华文化,有必要学习不同于西方语言系统的汉语。

B.《圣经》十诫中规定:不允许为自己雕刻偶像。这可以防止信仰中注入新内容。

C.图画、雕塑、互联网同语言一样,都可以被认定是我们感知这个世界的媒介。

D.媒介通过创造话语符号来直接说明这个世界的存在方式,并证明这个世界存在的理由。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互联网为会话工具必然会影响到我们感受和定义这个世界的方式,从而影响我们的文化。

B.语言在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过程中不可或缺,它用隐喻的方式帮我们理解和构建这个世界。

C.互联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戕害了公共话语的严肃性,消解了公共价值观和理性精神。

D.如果文化的中心被图像占据,人们关注事物的重心会转向感官享受,这是一种娱乐化倾向。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2013年故宫博物院推出《胤祺美人图》APP让大众了解藏品信息和背后故事。

B.2020年《新闻联播》推出的短视频作品《主播说联播》频频引发网络热议。

C.退役解放军大校包明在互联网平台发布视频作品,纵谈国际关系,评论国家大事。

D.2021年15岁寻亲男孩刘学州遭遇蜂拥而至的网暴,最终在海边服药自杀。

4.材料一中,围绕“媒介对文化的影响”,作者是如何逐步展开论述的?

5.赫胥黎担心:“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与此相似,有人认为我们将毁于如今这场新媒体狂欢。作为互联网的使用者,我们应如何应对?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D2.C3.D4.①首先表明自己研究《圣经》获得的启示:媒介的形式偏好某些特殊的内容,从而能最终控制文化;

②接着具体阐述获得启示的过程,得出结论:交流中的媒介对文化的精神重心和物质重心的形成有着决定性影响;

③再以语言作为一种媒介对世界观的影响为例,进一步证明“媒介影响文化”的观点;

④最后论述每一种媒介都是以隐喻的方式影响着文化。5.①警惕新媒体对我们文化精神重心和物质重心的形成产生影响;

②规范使用互联网,杜绝剽窃拼凑,不做抄袭者和传谣者;

③远离碎片化阅读,理性看待互联网海量信息,保持自身的主体性和理性思考能力;

④拒绝“娱乐现行主义”,保持文化的历史使命感和理性批判精神。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通过创造话语符号来直接说明”错误。由原文“信息是关于这个世界的明确具体的说明,但是我们的媒介,包括那些使会话得以实现的符号,却没有这个功能。它们更像是一种隐喻,用一种隐蔽但有力的暗示来定义现实世界。不管我们是通过言语还是印刷的文字或是电视摄影机来感受这个世界,这种媒介——隐喻的关系帮我们将这个世界进行分类、排序、构建、放大、缩小和着色,并且证明一切存在的理由”可知,媒介用一种隐蔽但有力的暗示来定义现实世界,并且证明一切存在的理由。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互联网……戕害了公共话语的严肃性,消解了公共价值观和理性精神”错误。由原文“而这份‘幽默感’就是文化的娱乐先行主义。大众在‘自我陶醉的映像世界中’,迫使文化逻辑从严肃转向戏谑,使自我理性让位于情感的过度狂欢。当一切都以娱乐为原则,严肃的公众话语将会失去价值、失去信服力。背后牺牲的是文化的历史使命感和理性批判精神”可知,戕害公共话语的严肃性,消解公共价值观和理性精神的并不是互联网,而是文化的娱乐先行主义。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是说当下“娱乐至死”的危害。

D.15岁寻亲男孩刘学州遭遇蜂拥而至的网暴致死就是说的网络“娱乐至死”的危害。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第一段首先引用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名言,并且指出自己对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名言深信不疑,而最早激发自己对这个观点产生兴趣的是《圣经》,自己在其中获得了一种启示,即媒介的形式偏好某些特殊的内容,从而能最终控制文化。

接着说到自己的这一启示来自来自“十诫”中禁止以色列人制作任何具体形象的第二诫,说到当时自己很疑惑,接着冒险做一个猜测,而我们的文化正处于从以文字为中心向以形象为中心转换的过程中,思考一下摩西的训诫对我们也许是有益的,最终得出结论。也就是具体阐述获得启示的过程,得出结论:交流中的媒介对文化的精神重心和物质重心的形成有着决定性影响

第二段说到语言这一不可或缺的媒介,语言的差异会导致所谓“世界观”的不同,不同文化在世界观方面会存在很大的分歧,从而进一步证明“媒介影响文化”的观点。

文化是语言的产物,但是每一种媒介都会对它进行再创造,媒介和信息是不同的,媒介用一种隐蔽但有力的暗示来定义现实世界,影响着文化。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由原文“某个文化中交流的媒介对于这个文化精神重心和物质重心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可知,我们要警惕新媒体对我们文化精神重心和物质重心的形成产生影响。

由原文“这一媒介进一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印证着‘娱乐至死’的当下。在这里,剽窃、拼凑的手法更为高超,碎片化信息组合的能力更加强大。抄袭者或谣言传播者可能是一个人,可能是一个团队、一众人,也可能是一个指令,甚至可能只是一个机器思维系统,它利用大数据,制造人们可能感兴趣的话题”可知,我们要规范使用互联网,杜绝剽窃拼凑,不做抄袭者和传谣者。

由原文“从形式糜烂至思维深处。信息处理方式拼凑法与内容的碎片化所产生的结果就是,智力的功能只是知道很多事情,而不是真正理解它们。人该有的‘富有逻辑的复杂思维、高度的理性和秩序、对于自相矛盾的憎恶、超长的冷静与客观以及耐心等’特质统统被抛弃了。人们不再低头沉思,而是在歇斯底里中跌入娱乐的深渊”可知,我们要远离碎片化阅读,理性看待互联网海量信息,保持自身的主体性和理性思考能力。

由原文“而这份‘幽默感’就是文化的娱乐先行主义。大众在‘自我陶醉的映像世界中’,迫使文化逻辑从严肃转向戏谑,使自我理性让位于情感的过度狂欢。当一切都以娱乐为原则,严肃的公众话语将会失去价值、失去信服力。背后牺牲的是文化的历史使命感和理性批判精神,而所谓的娱乐至死就是物极必反,个人的理性让位于情感的狂欢,最终‘自我’不复存在,真正的情感无所寄托”可知,我们要拒绝“娱乐现行主义”,保持文化的历史使命感和理性批判精神。

(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少安吆着牛走近田二身边时,老汉正在路边的水沟里弯腰寻找什么破烂,他怔了一会儿,大概才认出这是一个“熟人”。

少安对他说:“二叔,快回去吃饭!”

田二神秘对他微笑着,嘴里嘟囔说:“世事要变……”说完就又低头在水沟的碎柴烂草中翻搅起来。

少安心里随意感叹地想:如果我活成他这个样子,早就上吊死了!随即他又笑了,想:问题是活成他这个样子,往往连死都不懂了……田二父子俩是他队里的社员。他同情这两个不省人事的人。每当路上看见顽皮的村童欺负他们时,他总要把孩子们撵跑。田二的憨小子他干脆打发到大队的基建队上——那里劳动的人比较集中,好照看他。

现在,少安吆着牛已经进了村。

他正准备把牛吆到田家圪崂的饲养室里,二队长金俊武担一担粪,从东拉河的列石上走过来,招呼他说:“少安,你等一下……

金俊武四十来岁,腰圆膀粗。此人是金家族里的一条好汉,精明且强悍。金家三兄弟,老大金俊文,杀猪、泥窑、垒锅灶,匠工活里都能来两下;老三金俊斌老实得快成了傻瓜。但因为有金俊武,这个大家庭里的所有成员在村里谁也不受气。俊武对长辈很有礼貌,做事在大面子上很宽阔,私人交往中不计较一些小亏小损,而且象少安一样,从不欺负村里的弱者,因此在金、田两族一般人中都有些威望。在村里的强人中间,包括田福堂在内,俊武都有点不服气,但他比较尊重和佩服比自己小好多岁的少安。这后生和他一样,精明得谁也哄不了,而且一身男子气,小小年纪就能独当一面,把一队搞得比他二队还好。他尽管和少安关系不错,但两个人心里也常在撬劲:看谁把自己的生产队搞得好。一年下来,他往往都败在少安的手下……

少安扯住牛缰绳站在公路边,等俊武从河道里上来。

“怎的,俊武哥?有啥事要给我说?”少安问金俊武。

“你不知道?”俊武看着他问。

少安确实什么也不知道。

“你姐夫让公社拉到咱村,在你家后面的工地上劳教着哩。昨天晚上,还拉在学校院子里批判了一通!”

少安脑子里“嗡”一声。“为啥?”

“听说是贩了几包老鼠……”

俊武不好意思看少安的脸。他担起粪担说:“你快回家去看看!听说你姐引着两个娃娃也到你家里来了……”

少安脸上显出不在乎的样子。“算个屁事!多不了白受几天苦,还能定成个反革命?你先忙去吧。”

金俊武点点头,担着粪走了。

少安匆匆地把牛吆到饲养室,折转身就向家里赶去。

孙少安不愿意在金俊武面前表示任何慌乱,叫这个强人笑话他。但他现在内心中充满了焦躁和不安。对于他们这样的家庭来说,一件小事就可能导致灾难性的混乱,甚至使一切陷于瘫痪。而眼前发生的又并不是一件小事。姐夫不仅使一家人蒙受耻辱,而且他家的生活越烂包,他这里的家庭也就要烂包的更快些——因为他和父亲绝对不可能丢开姐姐和两个孩子不管。他更知道,家里出了这样的大事,一家人都指靠他来解决。他一路往家里走,脑子里已经开始飞快地判断各种情况。

是的,这是公社出面搞的事;如果是本村,他就会立即去在各种人际关系中穿插,先找俊山叔,再找金俊武,然后找二爸,最后找田福堂……当然,还有许多人。而且他还不会都直接出面,各种交错制约的力量,就可能使问题得到解决。在双水村,他还是有些能耐的。

可姐夫是罐子村的,而这事又是公社搞的,和双水村没一点关系。他现在的能力看来无法解决这事。

怎么办?他上自家院子的土坡时,脑子里还象乱麻一般没有头绪。只有一点已经清透了:要解决这事,非要通过石圪节公社不可。可公社里那些领导,他也没有什么交情啊……

到了院子的时候,他把所有这些思绪暂时斩断。因为他首先要应付家里人的情绪。

他在家门口站了一下,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尽量轻松一些地推开了门。

他妈,他姐,他妹,他奶,老少四个女人一见他回家来,都又惊又喜,高兴得咧开嘴笑着,一个个泪流满面,就好像久盼的大救星突然从天而降。

少安为这场面感动得忍不住鼻子一酸。是呀,这些至亲至爱的人们,都把他看作是全家人的靠山。家里出了任何不幸事,他们都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他怎么能辜负亲人们的期望呢?

刹那间,一种强悍的男性豪气在这个二十三岁青年的身上汹涌地鼓涨起来!

他平静地问母亲:“我爸出山去了?”

他妈“嗯”了一声,便撩起围裙揩干脸上的泪痕。

他姐兰花头一下伏在大弟的肩上,又出声哭起来了。

少安安慰她说:“姐姐,你不要急躁,事情总有我哩!你看你眼睛都肿了。千万不敢伤身子,你还要拉扯猫蛋和狗蛋……那两个娃娃哩?”

“叫少平引到外面去……”兰香说道。

这阵儿,少安他奶坐在后炕头上,张开没牙的嘴只顾笑着。

少安从一个毛巾缝成的小布袋里,掏出一包从米家镇买来的蛋糕,拿出来放在奶奶的被子旁。他从里面捡了一块软点的,递到奶奶手里,说:“奶奶,你吃这!软的,能咬动哩!”老祖母接过这块蛋糕,指着旁边其余的,说:“叫猫蛋狗蛋吃……”

少安看家里人的情绪缓和下来以后,就一个人从窑里出来,转到了院畔上。到现在,他对姐夫的事,心里还是没有一点主意。

唉,他一个普普通通的庄稼人,能有多少本事呢!他急躁地在院畔上走来走去。

他看见,院子东头那棵碗口粗的杏树,已经绽开了一树白粉粉的花朵。这树是他们家搬到这里时栽下的。往年,收麦的时候,总能在这棵树上摘一两筐金黄的甜杏子。除过一家人大饱一顿口福外,好心的母亲还要给村里一些人家的娃娃分一点。但这两年不行了,他的两个馋嘴小外甥早早就侵害完了。少安十分疼爱两个活泼的外甥,因为姐夫无能,他对这两个孩子担当着责任。他想,就是为了这两个孩子,他也要把姐夫的事有个平和的解决……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听说姐夫出事,孙少安脸上仍旧显出不在乎的神情,这是因为他好强,但他内心还是感到耻辱的。“匆匆”“赶”等词语,表现出他内心的焦躁与不安。

B.孙少安疼爱活泼可爱的外甥,所以才想着竭力把姐夫的事情平和地解决,但这件事情牵涉到公社,他现在的能力不足以解决这件事。

C.选文最后一段有关院子里杏树开花的情景描写以及孙少安对于往事的回忆,虚实结合,既增加了画面感,又丰富了意蕴。

D.选文语言朴实自然,很多词语和人物对话都富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和典型的时代印记,如“撬劲”“公社”“烂包”“拉扯”“猫蛋狗蛋”等。

7.关于选文中的次要人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田二神秘地微笑,嘴里嘟囔“世事要变了”,看似随意,实则别具匠心,暗示下文孙少安家中出了事。

B.金俊武的出场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有关他的插叙文字,丰富了文章内容,也在对比衬托中丰满了孙少安的形象。

C.孙少安的姐夫贩卖老鼠药而被劳教、批判,一家人因此感到耻辱,这反映了特殊时代人情冷漠的主题。

D.女人们“高兴得咧开嘴笑着,一个个泪流满面”的神态描写,既写出了她们内心的惊喜和激动,又显示出孙少安在家里顶梁柱的地位。

8.结合选文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孙少安得知家中出事后心理变化过程。

9.有人评价《平凡世界》中孙少安是一个集“忍、韧、仁”于一身的人。请结合选文情节,谈谈这三个字在孙少安身上的具体表现。

【答案】6.B7.C8.①得知姐夫被劳改,内心焦躁不安却不愿被人察觉;

②心乱如麻,飞快判断各种情况,思考解决对策;

③平复内心面对家人,被家人感动,内心油然而生一种豪情;

④尽管因没有主意而焦躁,但想到外甥,内心又无比坚定。9.①忍,尽管为姐夫的事内心焦躁不安,但努力克制,在外人和家人面前表现平静;

②韧,面对烂包的家庭、突发的不幸,不抱怨,甘作家人的靠山;尽管解决姐夫的事情困难重重,但他内心坚定,积极思考对策,解决问题;

③仁,孝敬长辈,疼爱外甥,深爱家人;从不欺负村里的弱者。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B.“孙少安疼爱活泼可爱的外甥,所以……”分析片面;根据文章“姐夫不仅使一家人蒙受耻辱,而且他家的生活越烂包,他这里的家庭也就要烂包的更快些——因为他和父亲绝对不可能丢开姐姐和两个孩子不管”可知,孙少安竭尽全力解决这件事最根本的原因是姐姐一家牵涉这自己的整个家庭,一荣俱荣,一毁俱毁。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次要人物作用和重要情节语段作用的能力。

C.“反映了特殊时代人情冷漠的主题”分析错误。孙少安的姐夫贩卖老鼠药而被劳教、批判,一家人之所以感到耻辱,是因为全家除了姐姐意外,对姐夫的评价不高,认为他是一个不成器的人。根据文中“还能定成个反革命?”可知,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如果被打上“走资派”的政治标签,就有可能成了反革命,这可能会毁了整个家庭。而且结合后文孙少安准备营救姐夫的做法,也可以看出人情冷漠的说法是错的。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主要人物形象之心理变化过程的能力。

根据“孙少安不愿意在金俊武面前表示任何慌乱,叫这个强人笑话他。但他现在内心中充满了焦躁和不安”可知①得知姐夫被劳改,内心焦躁不安却不愿被人察觉;

根据“对于他们这样的家庭来说,一件小事就可能导致灾难性的混乱,甚至使一切陷于瘫痪。而眼前发生的又并不是一件小事。姐夫不仅使一家人蒙受耻辱,而且他家的生活越烂包,他这里的家庭也就要烂包的更快些——因为他和父亲绝对不可能丢开姐姐和两个孩子不管。他更知道,家里出了这样的大事,一家人都指靠他来解决。他一路往家里走,脑子里已经开始飞快地判断各种情况”可知②心乱如麻,飞快判断各种情况,思考解决对策;

根据“到了院子的时候,他把所有这些思绪暂时斩断。因为他首先要应付家里人的情绪”“少安为这场面感动得忍不住鼻子一酸。是呀,这些至亲至爱的人们,都把他看作是全家人的靠山。家里出了任何不幸事,他们都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他怎么能辜负亲人们的期望呢?”“刹那间,一种强悍的男性豪气在这个二十三岁青年的身上汹涌地鼓涨起来!”可知③平复内心面对家人,被家人感动,内心油然而生一种豪情;

根据“到现在,他对姐夫的事,心里还是没有一点主意”“他急躁地在院畔上走来走去”“他想,就是为了这两个孩子,他也要把姐夫的事有个平和的解决”可知④尽管因没有主意而焦躁,但想到外甥,内心又无比坚定。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主要人物形象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1)忍:即把感情按住不让表现。根据“少安脸上显出不在乎的样子”“孙少安不愿意在金俊武面前表示任何慌乱,叫这个强人笑话他。但他现在内心中充满了焦躁和不安”可知,尽管为姐夫的事内心焦躁不安,但努力克制,在外人和家人面前表现平静,可见其“忍”的一面;

(2)韧:即韧性。受外力作用时,虽然变形而不易折断。根据“少安脑子里‘嗡’一声”可知,当得知姐夫闯祸之后,孙少安就已经预感到可能会给家庭带来的灾难。根据“他一路往家里走,脑子里已经开始飞快地判断各种情况”“姐姐,你不要急躁,事情总有我哩”“就是为了这两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