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秋药理课程学习_第1页
药学秋药理课程学习_第2页
药学秋药理课程学习_第3页
药学秋药理课程学习_第4页
药学秋药理课程学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121传出神经自主神经非自主神经:运动神经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传入神经自主神经支配心脏、平滑肌、腺体、瞳孔等效应器支配骨骼肌第一节传出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第1页/共47页第一页,共48页。2023/2/122颈椎骨有7节胸椎骨有12节腰椎骨有5节骶椎、尾椎共有10节共有34节。

第2页/共47页第二页,共48页。2023/2/123节前交感神经起源

T1-L3SpinalCord节前副交感神经起源BrainstemS2-S4SpinalCord节后交感神经:起源交感链腹腔内神经节节后副交感神经起源脑神经节效应器神经节功能:见教材表5-1第3页/共47页第三页,共48页。2023/2/124第二节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和受体

一、传出神经突触的超微结构1.突触连接①神经元之间的衔接处即突触(Sinapse)②神经末梢与效应器细胞之间的衔接处称接点/接头(Junction),也可称突触(Sinapse);③运动神经与骨骼肌的连接叫神经肌肉接头(neuromuscularJunction)或运动终板。第4页/共47页第四页,共48页。2023/2/125交感神经末梢分为许多细微的神经分支,其分支都有连续的膨胀部分,呈稀疏串珠状,称为膨体(varicosity)。每个神经元约有3万个膨体。膨体内有线粒体,每一个膨体内约有1000个囊泡,囊泡内可合成递质,贮存递质。第5页/共47页第五页,共48页。2023/2/126第6页/共47页第六页,共48页。2023/2/1272.突触组成

突触前膜:是神经末梢邻近间隙的膜突触间隙:(synapticcleft)(15-1000nm)突触后膜:是次一级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膜,骨骼肌细胞的突触后膜也称终板膜(endplatemembrane)第7页/共47页第七页,共48页。2023/2/128递质(transmitter):当神经冲动到达末梢时,从末梢释放的一种化学传递物称为递质.递质传递神经的冲动和信号,与受体结合产生效应。递质是由神经末梢膨体内合成、贮存、前膜释放,释放的递质与受体结合产生效应,或被酶所灭活。

二、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第8页/共47页第八页,共48页。2023/2/129化学传递学说的发展(电传递还是化学物质传递?)1921德国科学家Loewi的离体双蛙心灌流实验1926证明迷走神经释放的是Acetylcholine(ACh)1946VonEuler证明拟交感胺物质为Norepinephrine(NE)orNoradrenaline(NA)神经冲动的传递是突触传递,依靠化学传递物,即递质(Transmitter)传递.第9页/共47页第九页,共48页。2023/2/1210突触传递的机制(1)兴奋性突触传递兴奋性递质(如Ach)→突触后膜受体→Na+、K+和Cl-等通道开放→Na+内流→K+和Cl-外流→膜内正电荷↑→突触后膜局部去极化(EPSP)(2)抑制性突触传递抑制性递质→突触后膜受体→Cl-和/或K+通道开放→K+外流或Cl-内流→膜内正电荷↓→膜内外电位差↓→突触后膜局部超极化(IPSP)第10页/共47页第十页,共48页。2023/2/1211第11页/共47页第十一页,共48页。2023/2/1212

近年来还发现,在一些效应组织中,存在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

(non-adrenergicandnon-cholinergic,NANC)传递,其递质称为NANC递质,NANC递质除参与NANC传递外,尚可能作为辅助递质(co-transmitter)参与植物神经,特别是位于胃肠壁的肠神经的神经调节作用。目前已发现的NANC递质有三磷酸腺苷(ATP,在血管、输精管、膀肮)、5-羟色胺(5-HT,在肠)、多巴胺(DA,在肾及肠系膜血管)、血管活性肠肽(VIP,在唾液腺、气道平滑肌)、神经肽Y(NPY,在血管)、γ-氨基丁酸(GABA,在肠),P物质(SP,在交感神经节、肠)、一氧化氮(NO,在胃、血管)等。NANC递质:乙酰胆碱(Ach)去甲肾上腺素(NA)传出神经系统递质第12页/共47页第十二页,共48页。2023/2/1213植物神经传出神经系统骨骼肌血管第13页/共47页第十三页,共48页。2023/2/1214Ach的生物合成、释放及消失过程1.Ach的合成胆碱乙酰化酶乙酰辅酶A+胆碱———————Ach2.Ach的贮存Ach合成后进入囊泡,与囊泡内的ATP及囊泡蛋白结合,贮存于囊泡中。每一个囊泡内约含1000~50000分子的Ach。第14页/共47页第十四页,共48页。2023/2/12153.Ach的释放胞裂外排(exocytosis)

4.Ach的去路②灭活/消失每一分子的AchE1min内可水解105分子Ach

Ach胆碱和乙酸(进入循环)AchE→生理效应→反馈(负)地调节递质释放①Ach+胆碱受体后膜前膜第15页/共47页第十五页,共48页。2023/2/1216第16页/共47页第十六页,共48页。2023/2/1217NA的生物合成、释放和消失过程1.NA的合成

囊泡胞浆酪氨酸多巴胺-羟化酶多巴脱羧酶多巴多巴胺酪氨酸羟化酶NAAd苯乙胺-N-甲基转移酶肾上腺第17页/共47页第十七页,共48页。2023/2/12182.NA的贮存NA与ATP和嗜铬颗粒蛋白结合,贮存于囊泡中,一个囊泡内约含有10000分子的NA。3.NA的释放胞裂外排其它:溢流(NA)、置换(酪胺、麻黄碱、苯丙胺、胍乙啶)。共同传递:同时释放二种以上递质(DA,神经多肽Y)。第18页/共47页第十八页,共48页。2023/2/1219后膜前膜①NA+肾上腺素受体→生理效应→反馈性调节递质释放突触前膜的α受体结合抑制NA的释放负反馈突触前膜的β受体结合促进NA的释放正反馈4.NA的去路

第19页/共47页第十九页,共48页。2023/2/1220②消失摄取1消失方式摄取1(uptake1)摄取2(uptake2)扩散→血液囊泡外(被线粒体膜所含MAO灭活)突触前膜摄取NA神经末梢内囊泡贮存(绝大部分)进入贮存型摄取占释放量的75%-90%神经摄取第20页/共47页第二十页,共48页。2023/2/1221

摄取2(uptake2)细胞内被COMT和MAO灭活

非神经组织(心肌、平滑肌等)

被摄取NAAdrAdr>NA非神经摄取代谢型摄取

扩散→血液有少量NA从突触间隙扩散到血液中,主要被肝、肾等组织的COMT和MAO灭活。第21页/共47页第二十一页,共48页。2023/2/1222第22页/共47页第二十二页,共48页。2023/2/1223第23页/共47页第二十三页,共48页。2023/2/1224受体命名受体分类及分型受体的分布及效应(掌握)根据能与之选择性结合的递质来命名

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receptor肾上腺素受体adrenoceptor三、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第24页/共47页第二十四页,共48页。2023/2/12251)受体的分类及分型胆碱受体肾上腺素受体M1、M2

、M3M4、M5配体对不同组织M受体亲和力不同根据其对药物反应不同毒蕈碱受体MuscarinereceptorM受体

烟碱受体Nicotinereceptor

N

受体N1、N2受体根据其对不同激动药或阻断药的反应不同受体1、2、β31

、2第25页/共47页第二十五页,共48页。2023/2/1226门控离子通道型受体:

特点:本身既是受体,又是离子通道。

受体:N受体。谷氨酸、甘氨酸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

特点:都有七次跨膜区段结构,效应产生都与G蛋白有关。

受体:、、M受体。D2、5-HT受体。

第二信使:IP3、DAG、cAMP第26页/共47页第二十六页,共48页。2023/2/1227Ach------------------NA交感NAchAch副交感N中枢2)受体的分布及效应心脏、胃肠平滑肌、腺体骨骼肌N1N1MAch运动NN2α,β心脏、血管/支气管平滑肌等第27页/共47页第二十七页,共48页。2023/2/1228⑴胆碱受体分布及效应外分泌腺、平滑肌、中枢神经中枢神经中枢皮质、海马突触前膜神经节胃粘膜壁细胞瞳孔括约肌、睫状肌中枢、突触前膜心脏外分泌腺胃肠、支气管平滑肌、逼尿肌血管平滑肌中枢①M-RM5M1M2M3M4不清楚中枢兴奋抑制Ach释放神经节除极化胃酸分泌收缩抑制Ach释放抑制分泌↑收缩扩张抑制第28页/共47页第二十八页,共48页。2023/2/1229中枢(少)平滑肌胃肠、瞳孔括约肌、睫状肌、膀胱逼尿肌血管膀胱括约肌支气管分布少R密集外分泌腺

汗腺、唾液腺分布多胃腺、呼吸道腺分布少心脏(少)窦房结、心房、房室结、心室收缩舒张分泌增加兴奋/抑制抑制效应器上M受体的分布及效应第29页/共47页第二十九页,共48页。2023/2/1230Nm受体(N2)骨骼肌(运动终板)Nn受体(N1):自主神经节肾上腺髓质②N胆碱受体分布及效应收缩分泌增加复杂第30页/共47页第三十页,共48页。2023/2/1231⑵肾上腺素受体分布及效应1

2①受体皮肤粘膜内脏血管血管平滑肌(多)瞳孔开大肌肝脏胃肠平滑肌突触前膜突触后膜(20%)皮肤、粘膜血管胃肠平滑肌负反馈抑制NA的释放收缩松弛松弛糖原分解/糖异生收缩第31页/共47页第三十一页,共48页。2023/2/1232②受体脂肪细胞123

受体支气管平滑肌骨骼肌血管冠状血管肝脏突触前膜心脏肾小球旁系细胞扩张糖原分解、糖异生、脂肪分解促进NA释放脂肪分解中枢受体:激动时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多数β受体阻断药不能阻断β3受体兴奋肾素分泌↑第32页/共47页第三十二页,共48页。2023/2/1233⑶多巴胺受体(DA)中枢DA:兴奋递质外周DA:肠系膜血管、肾血管、冠状血管扩张。思考:上述受体被阻断的效应?第33页/共47页第三十三页,共48页。2023/2/1234(+)Β-Rα-R(-)NA-NAch-NEffector

Ach-N/NA-N

α-R(-)M-R(-)(-)(-)C:跨突触调节ProstagkindinDA,5-HT,GABAA:突触内自身调节B:非突触调节第34页/共47页第三十四页,共48页。2023/2/1235第三节传出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1、胆碱能神经兴奋(乙酰胆碱释放作用于受体)⑴心脏(M):心率↓传导↓心收缩力↓(弱)(5)骨骼肌(N2):收缩

收缩⑵平滑肌(M)膀胱逼尿肌胃肠平滑肌眼内肌(瞳孔括约肌、睫状肌)支气管平滑肌血管平滑肌舒张⑶腺体(M):分泌↑⑷肾上腺髓质(M)分泌↑第35页/共47页第三十五页,共48页。2023/2/12362、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兴奋√⑴心脏(1)→兴奋⑶其它平滑肌√支气管(2)→抑制胃肠道平滑肌(2)→抑制眼内肌(瞳孔开大肌)→收缩→瞳孔扩大等。皮肤粘膜(1)内脏血管(1)骨骼肌血管(2)冠状血管(2)√⑵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舒张→血压下降

舒张⑷肝糖原及脂肪分解增加第36页/共47页第三十六页,共48页。2023/2/1237M受体五大效应:心脏抑制,三减腺体分泌缩瞳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N1:神经节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N2:骨骼肌收缩1:血管收缩扩瞳2:负反馈调节1:心脏兴奋,三加2:平滑肌扩张血管扩张正反馈调节第37页/共47页第三十七页,共48页。2023/2/1238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兴奋胆碱能神经兴奋心脏:兴奋抑制血管:收缩扩张胃肠平滑肌:舒张收缩支气管平滑肌:舒张收缩膀胱逼尿肌:舒张收缩瞳孔:散大缩小唾液:稠稀汗腺:手心脚心分泌全身分泌骨骼肌:收缩(2受体)收缩利于机体应激、观察利于机体休整、积蓄能量第38页/共47页第三十八页,共48页。2023/2/1239机体的多数器官、组织均接受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和胆碱能神经双重支配同一器官上,作用大多相互对抗,在中枢的调节下,功能既对立又统一,这有利于调节机体的功能,适应环境的急剧变化两类神经同时兴奋时,显现占优势的神经效应

心血管系统交感神经胃肠道、眼、腺体副交感神经优势N:第39页/共47页第三十九页,共48页。2023/2/1240自主神经系统对主要效应器的影响效应器

肾上腺素能神经兴奋主要受体胆碱能

神经兴奋主要受体主要反应肾上腺能反应(A)/胆碱能反应(C)

心脏心率收缩力

增加

β1

增加

β1

减慢

M2减弱

M2

C

C

血管动脉(大多数)骨骼肌血管静脉

血管收缩

α1

血管舒张

β2

血管收缩

α2

——————

A

A

A

支气管

舒张

β2

收缩

C

脾脏包膜

收缩

α1

——

A

子宫

收缩(妊娠)

α1

不定

A

输精管

收缩

α1

——

A

前列腺包膜

收缩

α1

——

A

胃肠道

松弛

α2

收缩

M1

C

眼睛开大肌,虹膜括约肌,虹膜睫状肌

收缩(散瞳)

α1

——

松弛(远视)

β2

——

收缩(缩瞳)

M

收缩(近视)

M

A

C

C

第40页/共47页第四十页,共48页。2023/2/1241肾脏膀胱逼尿肌三角肌与括约肌输尿管(张力、动力)

肾素分泌

β1

松弛

β2

收缩

α1

增加

α1

——

收缩松弛增加

A

C

AC

A

胰腺,胰岛素释放

减少

α2

——

A

脂肪细胞

脂肪分解

β1

——

A

肝糖原分解

增加

α1

——

A

毛囊平滑肌

收缩(竖毛)

α1

——

A

鼻分泌

——增加

M

C

唾液腺

分泌增加

α1

分泌增加

M

C

汗腺

分泌增加

α1

分泌增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