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各地2020届高三11-12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_第1页
福建省各地2020届高三11-12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_第2页
福建省各地2020届高三11-12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_第3页
福建省各地2020届高三11-12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_第4页
福建省各地2020届高三11-12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鉴赏专题福建师大附中期中试卷(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青玉案·有怀轩车山旧隐王之道半年不踏轩车路。仿佛过、长桥去。贴水行云风送度。两行高柳,一坡修竹,是我尝游处。黄鹂休叹青春暮。出谷迁乔旧家句。天意从人还许诉。凝寒和气,沈阴霁色,大旱滂沱雨。(注)王之道,宋宣和六年进士,因触怒秦桧而沦废20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写作者故地重游,对眼前景物感到格外亲切,觉得自己又回到了美好的昨天。B.长桥、流水、高柳、修竹等系列典型意象,营造出了一种清新幽静的优美的意境C.本词“黄鹂休叹青春暮”中“青春”与杜甫“青春作伴好还乡”中“青春”含义相同。D.“出谷迁乔”语出《诗经》,本指鸟儿从幽深的山谷飞上高大的乔木,诗中比喻地位上升。16.有些诗词不仅饱含诗情,还暗含哲理。请简要分析“凝寒和气,沈阴霁色,大旱滂沱雨”所蕴含的哲理。(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3分)A16.(3分)①严寒会退去,温暖会来临;阴云会散天会晴;久旱之后必有雨。②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困难坎坷终成过去,光明必会到来。(联系文本1分,道理2分)【解析】15.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手法赏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审清题干的要求,要注意认真研读诗歌的文本,仔细比对原诗词内容和选项内容的差异。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选项A,“上片写作者故地重游”理解有误。由题目“有怀”和上片“仿佛”可知,上片是虚写,并非故地重游。故选A。16.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诗意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先审清题干的要求,然后结合对诗句的理解,通过诗意的理解结合生活中的实际进行深入的剖析和理解。本题题干问的是:有些诗词不仅饱含诗情,还暗含哲理。请简要分析“凝寒和气,沈阴霁色,大旱滂沱雨”所蕴含的哲理。根据对题干的把握,考生应该先理解诗句的意思,诗句所写内容是寒气转暖、阴云散尽、久旱终究会迎来滂沱的大雨。结合生活深入的理解,就是人生的坎坷和磨难终将过去,这是一种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南安一中第二次段考(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4-15题。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①陈与义其一巧画无盐②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从教③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其四含章④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毫。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⑤。注释:①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②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③从教:任凭。④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⑤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14.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花之美。B.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C.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D.两首诗所题咏墨梅图,没有描绘含章殿和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15.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6分)(二)诗歌鉴赏14.C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两首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另外要求考生熟悉常用的修辞和表现手法,知道常用的表现手法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进行准确判断。C“还描绘了桃花李花”错误。诗人并没有描绘这两种花,而是提及两花,作为对比,认为桃花李花媚俗,只能算是梅花的奴仆,照应梅花风韵“清姝”。故C错误。故选C。15.认识: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视神韵而不拘泥于形貌(或:重“意足”而轻“颜色”,强调意趣而不求形似)。不同:第一首侧重于赞美墨梅的清妹气质。第二首侧重于赞美画家高妙的艺术造诣。【详解】本题考查综合比较阅读诗歌的能力。这道题的综合能力包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筛选以及把握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综合感知两首诗的情感,再根据问题回到诗歌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重要依据。关于墨梅画的特点,“此花风韵更清姝”“桃李依然是仆奴”直接点出“清姝”;“造化功成秋兔毫”“意足不求颜色似”点出艺术技艺的高超。分析两诗侧重点时不妨从内容、手法、情感上逐一思考,能说出两首诗具体内容,其区别也就体现出来了。这是2019年高考语文北京卷中古诗歌阅读中的诗歌。这是题画诗。诗中用典较多,但试卷中有注释,所以降低了阅读理解上的难度。结合注释,理解起来是比较容易的。“巧画无盐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结合此画为水墨画来看,“巧画”其实是指色彩斑斓的彩绘。彩色斑斓的彩绘也无法除掉无盐的丑,但是,水墨画中的梅花之风韵却更加清秀美丽。此句,其实说出了水墨画的艺术特质:追求神韵的表现,而不是外在。也就是其四诗句中的“意足”。“从教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其实,在宋朝,梅花已经成为了一种高洁品格的象征、符号,宋朝的很多文人骚客都喜欢梅花,也正是因为如此,比如王安石的《梅》,还有林逋的诗歌中的梅,当然还有后来南宋的陆游的咏梅。此句说纵然水墨画中的梅花变成了黑色,但是画家将梅花的高贵品格特质表现的淋漓尽致,在气质神韵上,桃李只能作为梅花的仆人。诗人从气质神韵的角度欣赏画作,眼光独到,可以说,开启了欣赏画作的一个广阔的天地。同时,也是对画作精当的理解、最大的褒扬,对画家刻骨的高超画技的赞叹。“含章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前半句隐约再现了画作的景象,后半句直接夸赞画家画笔功夫了得。“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内涵表现充足,不追求颜色的相似,和九方皋相马一脉相承。整首诗,夸赞画作不追求外在妖艳,而注重内在精神品格的表现,这又和梅的精神气质相切合。三明一中第二次月考古代诗歌阅读(18分)吴中书事杨乘①十万人家天堑东,管弦台榭满春风。名归范蠢五湖上,国破西施一笑中。香径②自生兰叶小,响廊③深映月华空。尊前多暇但怀古,尽日愁吟谁与同。【注】①杨乘,晚唐诗人。同州冯翎(今陕西大荔)人。宣宗大中元年(847年)登进士第,官终殿中侍御史。②香径:苏州香山旁小溪,吴王种香花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③响廊:用于跳舞的木板长廊。相传是吴王夫差为西施而造。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以“十万人家”写出当年吴国的繁华,以“管弦台榭”代指当年吴国歌舞升平的景象。B.颔联“名归范鑫五湖上”指的是范蠡献计于勾践,把西施献给吴王夫差,吴被灭之后归隐一事。C.颈联与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有相通之处,香径自生,回廊空响,当年的繁华已成往事,让人陡生世事变迁、物是人非之感。

D.这首七言律诗,以景起笔,以景结情,感情深沉,语言含蓄;领颈两联对仗工整,韵律和谐。12.本诗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选择三个做简要赏析。(6分)送萧处士游黔南白居易能文好饮老萧郎,身似浮云鬓似霜。生计抛来诗是业,家园忘却酒为乡。江从巴峡初成字,猿过巫阳始断肠。不醉黔中争去得?磨围山月正苍苍。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上句“老萧郎”照应诗题人物;下句用比喻手法,对人物进行生动形象的刻画。颔联下句写萧处士痛饮美酒,不思恋故园,为下文写萧处士即将前往黔南作铺垫。诗中写“巴峡”“猿”,与“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感情基调相似。颈联宕开一笔,写想象之景:你过巴峡时我刚写送你的诗文,你过巫峡时,听着猿声也会有断肠之思。14.诗人对萧处士怀有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11.D

D(以景结情错误)

12.(6分)对比。通过当年吴宫的繁华和眼前的凄清冷落对比,表现盛衰无常、物是人非之感;运用典故,借范蠡名成归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的羡慕之情(表现了诗人对自己的命运不能自主的悲叹);直抒胸臆,尾联直接抒发不被赏识、无人理解的愁苦;融情于景,兰叶自生,长廊空响,表达诗人怀才不遇之感。13.B(“痛饮美酒,不思恋故园”说法不妥,应该是四海漂泊,思念家乡时,以酒寄情)14.(6分)诗歌第一句称萧处士能文好饮,对朋友的称赞与敬重;“身似浮云鬓似霜”对年事渐高却四海漂泊的担忧与关切;“不醉黔中争去得”,劝即将远行的友人一醉方休,表现了饯别的款款深情,对友人的依恋与不舍。福州市八县(市、区)一中期中联考(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晚次鄂州

①【唐】卢纶②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注:

①鄂州;唐时属江南道,在今湖北武昌。②《全唐诗》于此篇题下注"至德中作",时当在唐朝安史之乱的前期。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照应标题,先写泊在鄂州的心情,次句突转,使平淡的语句体现微妙的思致。B.颔联写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动静结合,衬托诗人此时平静的心情。C.尾联抒发诗人想起家业早已因战争而荡然无存的感慨,鼓鼙声使主题更加深刻。D.诗歌语言不用艳藻,淡雅而含蓄,抒情平易而炽热,句法曲折有致,韵味无穷。15.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词?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6分)古代诗歌阅读(14-15题)14.B(“衬托诗人此时平静的心情”错,应该是衬托诗人内心的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15."归心"二字,是全篇诗眼。(2分)首联一个“犹”字,道出诗人归乡的急切心情。(1分)颔联写旅途中内心的纷乱不宁的心情,衬托归心之急。(1分)颈联将归心的愁绪与秋色的凄凉融合在一起,“明月”更增添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1分)尾联点明归心如此急切的原因是战争,深化了主题。(1分)晋江市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四校期中联考(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4~15题。虎丘①题壁陈恭尹②虎迹苍茫霸业沉,古时山色尚阴阴。半楼月影千家笛,万里天涯一夜砧。南国干戈征士泪,西风刀剪美人心。市中亦有吹篪客③,乞食吴门秋又深。【注】①虎丘,苏州名胜,相传内有春秋时吴王阖闾墓。②陈恭尹,清代诗人。其父陈邦彦为明末岭南抗清主力,后兵败殉国,陈恭尹只身逃脱。③吹篪(chí)客,指伍子胥。春秋时,伍子胥父兄为楚平王所杀,他逃往吴国,吹篪乞食,后为吴国重臣,借吴兵力,雪耻家仇。14.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题壁诗是诗人在墙壁上题写的诗歌,苏轼《题西林壁》、谭嗣同《狱中题壁》都是题壁诗。B.起句写吴王霸业成空的史实,“古时山色”四字暗含着江山未改、人事已非的深沉感慨。C.颔联拓展空间,由虎丘而至整个江南,千家笛声与万里砧声相合,虚实相生,意境阔大。D.颈联以“征士泪”对“美人心”,将士出生入死,闺中美人却不知亡国之恨,犹自做着女红。1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杜甫诗《蜀相》的尾联,请和《虎丘题壁》的尾联进行比较,说说这两首诗的尾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运用的表现手法。(6分)14.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D项,分析诗歌的形象特征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明确形象的属性,是“闺中女子”还是“戍边战士”,是“落魄书生”还是“漂泊江湖的游子”等,然后分析人物的情绪是“壮志难酬”还是“寂寞无聊”等,还要分析人物的具体的行动、生活的环境等,一般为“在什么环境下的,做什么事情的,内心充满什么情绪的什么形象。此题应是闺中女子思念征夫的形象。15.(6分)(一)思想感情:①陈诗以伍子胥自比,采用用典的表现手法,侧重写自己身负国难家仇,含蓄表达反清复明的大志。②杜诗则更多地表达对诸葛亮的敬仰、事业未竟的痛惜、包括自己在内无数志士的爱国深情。(二)表现手法:①陈诗“秋又深”一语,以景结情,使人想见瑟瑟秋风,诗人于时局艰难之时,又觉前途迷茫。(亦可答“用典”的手法)②杜诗“泪满襟”一语,直抒胸臆,表达了古今英雄包括诗人自己壮志未酬的悲慨。长汀、连城一中等六校期中联考(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小题。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①贺铸紫府东风放夜时。步莲秾李伴人归。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香苒苒,梦依依。天涯寒尽减春衣。凤凰城阙知何处,寥落星河一雁飞。【注】①贺铸青年时期曾在京城度过一段少年侠气、无忧无虑的美好时光,此后却长期辗转在偏僻之地任一些微小官职,有志难展,郁闷在心。回首往昔,梦绕魂牵,这首词就是作者在此境况下写出的。14.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首句“放夜”点明时间,正月十五前后几日解除宵禁,可以让人们尽情观灯游赏。B.上片第二句写词人与佳人归来时的情景,这位佳人步态似莲,容貌娇美如秾艳的桃李。C.上片三、四句通过“五更”和“十里”写曲终人散之后,借灯火阑珊暗示喧闹时间之长,点明欢度佳节范围之广。D.下片前两句为虚写,写梦中炉香袅袅,处境孤凄,醒来后脑海中梦境历历,回味无穷。15.本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6分)14.(3分)D(“下片前两句为虚写”不当,应该是实写。此词上片写梦境,为虚写,在梦中,词人仿佛又置身于东京热闹繁盛的元育之夜。下片为实写,写梦醒后的凄清之境和失落之感。)15.(6分)①孤独凄凉之情:一觉醒来,笙歌、灯火、佳人全都子虚乌有,眼前炉香袅袅,晨星稀疏,孤雁飞鸣,诗人内心孤独清凉。②珍惜留恋之情:描绘梦境,表达了诗人对东京元宵之夜的良辰美景的追念及留恋。③怀才不遇之情:长期辗转在偏僻之地任一些微小官职,有志难展,郁闷在心。④惆怅失落之情:现实与梦境,如今与往昔,孤凄与欢乐,对比鲜明,产生无限的惆怅失落之感。(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永安一中期中试卷二、古代诗歌鉴赏(27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哀郢①二首(其二)陆游荆州十月早梅春,徂岁真同下阪轮②。天地何心穷壮士?江湖自古著羁臣。淋漓痛饮长亭暮,慷慨悲歌白发新。欲吊章华③无处问,废城霜露湿荆榛。【注】①哀郢:本是屈原《九章》中的篇名,陆游借以为题。郢,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江陵附近。②徂岁:言岁月流逝。下阪轮:下坡的车轮。③章华:指章华台,楚国离宫。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先说荆州十月已是早梅初开的小阳春气候了,接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时光的流逝比作下坡的车轮。B.颔联紧承首联,由岁月轮转联想到人事代谢,感叹有很多像屈原一样被放逐的人,但也认为天地不会困住有壮志的人。C.颈联意境苍凉而悲壮,抒发了诗人心中那无法排解的报国无门的孤独、怨愤、惆怅、苦闷,深化了颔联的悲情。D.这首诗首联和尾联皆写景,遥相呼应,思路缜密,结构严谨;中间两联直抒胸臆,感情浓郁,情因景而发,主旨鲜明。10.诗的尾联勾画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具有怎样的深刻意蕴?请简要分析。(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野菊李商隐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细路独来当此夕,清樽相伴省①他年。紫云②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③近御筵。【注】①省:记忆。②紫云:指代中书省。令狐楚、令狐绹父子曾对李商隐有知遇之恩,令狐绹时任中书舍人。③霜栽:指野菊。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和《锦瑟》一样,都体现了诗人诗歌幽约细美的艺术风格。B.竹、椒、雁、蝉等意象凄美,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C.颈联将“此夕”与“他年”对照,暗含着诗人对身世的无限感慨。D.尾联表面写野菊不被人取用,实则暗指旧友不向朝廷引荐自己。12.本诗第二句“微香冉冉泪涓涓”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句在艺术技巧上的妙处。(6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3—14题。赴建康过京口呈刘季高①叶梦得客路重经黄鹄前,故人仍得暂留连。长枪大剑笑安用,白发苍颜空自怜。照野已惊横雉堞②,蔽江行见下楼船③。灞陵醉尉无人识④,漫对云峰说去年。【注】①刘季高:叶梦得的好友,叶、刘两人都遭到以秦桧为首的主和派排挤。②雉蝶:指防守的壁垒。③下楼船:指金兵浮江而下,楼船千里,进攻建康。④灞陵醉尉:西汉时,李广和一名随从返家时至灞陵亭,灞陵尉喝醉了酒,禁止他们通行,二人只得夜宿亭下。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诗人又一次经过京口,得以暂时和故人相聚,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喜悦。B.“照野”句写战场上烽火照野、战垒横陈,表达了诗人对前线战士殊死战斗的赞美。C.尾联中,诗人借李广无人识的典故说自己无人识,“漫”字看似随意,实则蕴含悲痛之感。D.本诗诗意悲慨苍凉,诗人对友人感叹时事,对议和深为不满,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14.请简要赏析颔联中“笑”“空”二字的表达效果。(6分)9.B。解析:“但也认为天地不会困住有壮志的人”理解有误,诗歌中的“天地何心穷壮士”是一个问句,是在质问天地;为什么要让壮士困厄。10.尾联勾画出一幅荆榛满地、霜露侵入的废城的惨淡景象。(2分)意蕴:尾联上下两句通过郢都古今盛衰的强烈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国土沦丧的痛惜;(2分)尾联借景抒情,眼前之景的惨淡透露出诗人报国无门的孤独与苦闷。(2分)这是一首借古咏怀诗。首尾两联写景,中间两联抒情,情因景而发。首联由眼前季节、景物的转换,生发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是一个胸怀大志、迫切要求报国效命的志士的感慨,诗人在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认识中包含着对人事代谢的思索。颔联由对屈原的怀想而抒发对古往今来仁人志士壮志难酬的愤慨,这是伤古,又是悼今。这种愤慨非淋漓痛饮不能排遭,非慷慨悲歌无以发泄。颈联正表达了这种感情。这种心情只有泽畔行吟的屈原可以与之相通。但眼前却是“欲吊章华无处问,废城霜露湿荆榛”。尾联勾画出一种荆满地、霜露侵入的惨淡景象,深深印在诗人心上,也引发读者沉思。11.B。解析:“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说法错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托物言志。12.①运用比喻,将菊花上的露珠比作泪水,生动贴切。②运用叠词“冉冉”“涓涓”,节律优美,音韵和谐。③运用双关,“微香”既指花香,也暗指自己葆有高尚品格;“泪”既指露珠,也暗指自己身世悲苦,表达上含蓄形象。(6分)开篇点出野菊生长环境的压抑,也正是由于环境恶劣,本来花气袭人的野菊只能散发出微微香气,难免它要清泪涓涓。颔联点明了菊花命运的悲惨,表达了诗人的同情和怜惜。颈联两句笔法一变,由隐到显,追忆诗人受令狐楚、令狐绹父子恩遇的往事。尾联两句借野菊遭受冷遇和排挤的遭遇,表现了诗人对官至中书舍人的令狐绹不向朝廷引荐自己的不满和埋怨。诗人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字面上除五、六两句外,句句写菊,又句句寄托自己的身世之感别开生面,不落窠臼。13.B。解析:“表达了诗人对前线战士殊死战斗的赞美”分析有误,该句表达了诗人对险峻局势的担忧和对主和派的谴责。14.①“笑”是“感到可笑”的意思。(1分)当权者力主议和,长枪大剑将无用武之地,可笑的是自己还想用它们收复国土。(1分)②“空”是“徒然”之意。(1分)诗人ー心报国,却已经年老,只有徒然自怜。(1分)③“笑”“空”二字流露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无限悲凉和对现实的无奈之情。(2分)诗人和好友刘季高都是主战派,但是,当时以秦桧为首的主和派当权,因此二人遭到排挤。诗人在路经京口时,写下了这首忧时忧国的感愤之作。首联表明诗人这次重经京口,仍然得到暂时和故人相聚的机会,算是此行的可喜之事。但国家之事糟糕至此,虽旧地重游,又未免感到难言的悲痛。颔联中,诗人感叹议和已成定局,几年来艰难血战,将代之以苟且偏安,可笑这长枪大剑,将无可用之处;而自己也白发苍颜,壮志虽存,只能自怜而已。颈联上句写前沿战地依然烽火照野,战垒横陈,形势异常危险,议和只能是饮鸩止渴;下句写诗人担心长江上游也有被金兵占据的可能,一旦金兵突破那里的江防,他们的楼船将蔽江而下,为建康带来莫大的威胁。尾联中,诗入以灞陵醉尉的典故说自己无人认识,只好登高,漫对云山,在悲痛中谈论些去年的情况罢了。莆田第六中学期中试卷(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12~13题。秋日秦观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湖上方岳连天芳草晚萋萋,蹀躞花边马不嘶。蜂蝶已归弦管静,犹闻人语画桥西。【注】邗沟:江苏扬州附近的古运河。蹀躞:小步行走。1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诗前两句通过落霜、清水、寒星等意象,描绘出一幅生动的水上秋夜图。B.秦诗第二句中的“明”字,写无数寒星倒映水中在船边闪烁,意境幽清明净。C.方诗第一句写湖边茂盛的芳草连接天际,在傍晚时分呈现出一派凄清景象。D.两首诗虽然写于不同的季节,但都能抓住景物特点,营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13.两首诗的尾句都写到了“人语”,其作用有何异同?试作比较分析。(6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14~15题。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岑参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注】祁连城:在今甘肃张掖南。轮台:在今新疆境内,李副使赴磧西经过此地。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开篇即点明时令,以“火山”“赤亭”起笔,暗含一路珍重的送别之意。B.诗人劝说李副使脱鞍稍驻,暂入酒家,饮酒话别,悲伤的惜别之情感人至深。C.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功名只向马上取”语气坚决,这是诗人对李副使的勉励。D.诗歌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并且有别于其他送别诗,令人耳目一新。15.诗歌从哪些方面写李副使“英雄一丈夫”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12、C(“呈现出一派凄清景象”误,“萋萋”意为茂盛)13.相同:两首诗的尾句都营造出不见其人但闻其声、令人回味的深远意境(2分)。不同:秦诗尾句紧承上句“疑无地”,通过“人家笑语声”突然展现出一片新境界,构思新奇,妙趣横生(2分)。方诗尾句用“人语画桥西”与上句“蜂蝶已归弦管静”形成映衬,以动衬静,突出了整体意境的寂静,也使诗境更加耐人寻味(2分)。14.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等的能力。【解题思路】“悲伤的惜别之情”错,整首诗感情豪迈,虽写送别,但从“岂能愁见”“真是英雄一丈夫”等可以看出并没有悲伤之情。15.【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答案示例】李副使出塞旅程艰苦。以李副使行程中必经的火山、赤亭写旅程艰苦,以此烘托李副使不畏艰辛、毅然前行的豪迈气概。李副使经历非凡。他经常出入边地,长期驰骋沙场,早已置乡愁于脑后。李副使志向远大。他远赴万里击胡,希望在边塞立功扬名。(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福建省“超级全能生”2020届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三)古代诗歌阅读(本小题共2小题,18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小题。对雪[唐]许浑云度龙山暗倚城,先飞淅沥引轻盈。素娥冉冉拜瑶阙①,皓鹤纷纷朝玉京②。阴岭有风梅艳散,寒林无月桂华生。剡溪一醉十年事,忽忆棹回天未明。[注]①素娥:中国神话中掌管冰雪与霜冻之神。②玉京:道家称天帝所居之处。唐白居易《梦仙》诗有“须臾群仙来,相引朝玉京”的句子。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人以“对雪”为题的诗很多,从题目就可看出,这首诗是写诗人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的所见所感。B.首联叙写降雪过程,乌云越过龙山在黑夜直压城池,在一阵淅淅沥沥的雨过后,空中飘起了轻盈的雪花。C.颈联实写眼前的景色,山岭背阳的梅花因风吹而四处飘散,充满寒意的树林因雪花飞舞似乎洒满月色。D.尾联转而抒情,诗人忽然忆起十年间醉人的剡溪生活,此时此刻真想划着船回到剡溪,可惜天还没有放亮。14.本诗颔联的描写富有特色,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6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寓驿舍①[宋]陆游闲坊古驿掩朱扉,又憩空堂绽客衣。九万里中鲲自化,一千年外鹤仍归。绕庭数竹饶新笋,解带量松长旧围。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注]①驿舍:此处指成都的一家作者经常入住的旅馆。作者题下自注云:“予三至成都。皆馆于是。”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诗人用“闲坊”“古驿”“空堂”,对“驿舍”进行描写,营造了一种恬淡幽静的气氛。B.颔联用鲲化鹏和丁令威化鹤的故事,指出自己重来旧地,亦表明诗人不与世俗同流的归隐之志。C.颈联中“数竹”“量松”指出了岁月如流,时光飞逝,直接抒发了“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D.尾联回应首句,写壁间题诗旧迹,以“暗尘残墨”回应“闲坊古驿”,使得全诗感情沉郁而强烈。16.本诗不含情字,却感情强烈。作者是如何做到的?请简要分析。(6分)13.C【解题思路】此题考查分析诗歌内容、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形象的能力。“山岭背阳的梅花因风吹而四处飘散”错,诗中是运用想象和比喻手法虚写的是雪花飘散飞舞的景象。14.颔联运用了用典、比喻以及想象的手法。这两句分别化用了素娥和仙鹤的典故,作者面对纷飞的大雪,想象到掌管冰雪与霜冻的素娥,缓缓为仙宫布雪的景象;又将其比喻成飞向天帝居所的仙鹤;诗句想象奇特,描写传神,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冬夜风雪的独特感受。(三种手法答出1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分)【解题思路】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技巧的能力。这首诗的题目是“对雪”,全诗围绕雪展开,诗人运用了用典、比喻和想象的手法,描写了大雪纷飞的场景。【诗歌鉴赏】这首诗以“对雪”为题,写出了诗人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的所见所感。首联叙写降雪过程,乌云越过龙山在黑夜直压城池,在一阵淅淅沥沥的雨过后,空中飘起了轻盈的雪花。颔联分别化用了素娥和仙鹤的典故,将寒夜大雪纷飞的景象加以想象:冰雪之神素娥迈着轻缓的步子,举手为仙宫撒霜布雪;洁白的仙鹤鼓动展翅,纷纷飞向仙都。颈联进一步想象,山岭中飞舞的雪花如梅花般四处飘散,充满寒意的树林因雪似乎洒满了月色。尾联转而抒情,诗人忽然忆起十年间醉人的剡溪生活,此时此刻真想划着船回到剡溪,可惜天还没有放亮。全诗想象奇特,表达了诗人对雪的独特感受。15.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