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完整课件_第1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完整课件_第2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完整课件_第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完整课件_第4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完整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文言文二则第1课时第2课时第1课时《囊萤夜读》整体把握《囊萤夜读》《铁杵成针》这两个故事的题目也是两个成语,请快速浏览课件出示的小故事,“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分别对应哪个故事?为什么?说说你判断的依据。东晋人车胤,他从小就勤奋刻苦,常常彻夜苦读。因家境贫寒,他没钱买油灯,于是就利用萤火虫来照明读书。《囊萤夜读》萤火虫传言大诗人李白小时候十分贪玩,他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准备离开。他在离开的途中路过一条小溪,偶遇一位老妇人,她正在那里磨一根铁棒,准备做成针。李白受到启发,于是就返回去继续完成学业。《铁杵成针》磨一根铁棒,准备做成针识记生字字形:结构:写法:草丛中的小虫子。上中下结构。观察“萤”字在田字格里的占位,看书写示范。读题目,对照意思,想想两个故事有没有共同点。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都是谁?《囊萤夜读》《铁杵成针》车胤李白步步推进知文美《囊萤夜读》借助注释理解题意。本文选自《晋书·车胤传》。囊,用口袋装。萤,萤火虫。《囊萤夜读》把题目中的四个字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口袋里装满萤火虫,夜晚借助萤火虫的亮光来读书。练习朗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这一段话中,你觉得哪句话最难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识记生字释义:书写指导:恭还可以组成什么词?谦恭肃敬勤勉恭勤恭:“”叫竖心底,小字多一点,是表示心理活动的。

勤:左部横画间距要均匀;右部撇向左下伸。词语理解说说词语的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博学多通③【通】通晓,明白。“多通”就是知道的东西很多,和“博学”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说知识渊博。理解人物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再读第一句,车胤是个怎样的人?谦逊有礼勤奋好学博学多才家贫不常得油理解句义家贫不常得油你读懂这句话了吗?或者有哪个地方不懂?你是怎么读懂意思的?“贫”的意思是什么?“油”为什么是灯油?“家贫”就是家里贫困。这个故事是写车胤读书的事,古时候没有电灯,晚上点油灯照亮,所以这里的“油”指的是点灯的油。理解人物这一句写出了车胤的什么状况?家境贫寒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理解句义

这句话是具体写“囊萤夜读”的,你读懂了这句话的意思了吗?或者你哪个地方不懂?

一字一句地试着说一说。夏天就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装上数十只萤火虫,用来照明,继续读书。【练囊】白色薄绢做的口袋。理解人物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装上数十只萤火虫,用来照明,继续读书。这一句写了车胤在晚上是怎样读书的?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这件事印证了文中哪个词?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文中哪个句子描写了这幅插图?想象画面车胤怎么想出“囊萤夜读”这个好办法的?想一想:车胤在晚上读书没有油灯的时候是怎样想的,看到萤火虫又会怎么想?怎么做?

主人夏夜乘凉,看到萤火虫打着灯笼、闪着亮光,联想到可以用来照明。为了防止萤火虫乱飞,于是想到放入袋子里。又想到白色的袋子散光最好,还想到放几十只更亮了。还有“做袋……捉萤火虫……盛袋……照书……”讨论交流讨论:你心中的车胤是个怎样的人?本文主要是围绕哪一点写的?或主要为凸显人物的哪个特点写的?为什么?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勤奋刻苦

因为“家贫”,所以“囊萤夜读”,因为“囊萤夜读”,所以“博学多通”。延伸拓展课后查阅车胤的相关资料。《三字经》中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找出其中勤奋好学的故事,给大家讲讲这些故事。板书设计恭勤不倦囊萤夜读博学多通练囊盛萤以夜继日结果努力学习广泛涉猎原因第2课时《铁杵成针》文中写了谁要把铁杵磨成针呢?初读文本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认读词语磨针溪弃去铁杵老媪欲作针还卒业zúhuánǎochǔ老媪ǎo指老奶奶或者老婆婆。老卒观察“卒”字的“十”在田字格里占位。细读感悟对照文章听故事。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有个地方有一座山,山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象耳山。山下有一条小溪,小溪叫磨针溪。地点象耳山磨针溪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磨针溪这外名字是怎么来的呢?世间传说,大诗人李白曾经在这座山中读书。人物李太白世:世间、世上;传:传说。读着读着,还没有读完,他就放弃不读了,收拾收拾东西离开象耳山。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在经过这条小溪的时候,他碰到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棒。李白感到很奇怪,就问:“老婆婆,你为什么磨铁杵呀?”老婆婆说。“我想做一根针。”过逢老媪曰问理解“过是溪”。“过”,组词:李白经过哪条小溪?路过、经过、跃过第一句的“磨针溪”,这里用“是溪”代替。理解“问之”。谁问?问什么?一个“之”字就是一句话!

李白问,问老媪“你为什么磨铁杵呀?”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试着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李白听了,被老奶奶的意志感动了,于是他重新回到山中,继续学习,直到完成学业。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概括内容简要说说故事的内容。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世传李太白山中读书世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品词析句自由读下面三句话,想一想:它们的意思相同吗?表达的顺序有什么变化?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世传李太白山中读书世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意思相同,可是表达的顺序不一样,第一句强调的是“山中”,第二句强调的是“读书”,第三句多了一个字,是现在的说法,是白话文,语言不简洁了。未成,弃去。分别用“成、弃”组词,你们发现了什么?“成”,完成;“弃”,放弃。反义词“之”指的是问谁?问什么?问之,曰:“欲作针。”李太白问老婆婆:“你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回答说:“想把它磨成针。”联系文中语句,观察“曰”字的字形,说说“曰”的意思。外框是个口字,里面一横代表舌头,表示舌头在动、在说话。所以“曰”就是说的意思。曰六个字写出了一段对话!问之,曰:“欲作针。”既然是一段对话,你认为应该怎么读?想象补白,感受句式:太白感其意,还卒业。文中是怎样称呼李白的?找一找。李太白、太白为什么不都用同一个称呼?这样称呼有什么好处?避免重复,表达更简洁。听了老婆婆的回答,李白可以说是百感交集呀!发挥想象,设想李白想到了什么?文中用三个字写出了李白的内心感受,用三个字写出了李白的行动。感其意还卒业变成诗歌,读一读。趣味诵读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磨针溪呀,在象耳山下。世传呐,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嗨……”娓娓道来,如讲故事。谁来接着讲?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个故事,可以浓缩成哪个谚语?拓展延伸板书设计读书未成,弃去铁杵成针逢老媪方磨铁杵有毅力下苦功感其意,还卒业第1课时第2课时新课导入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代表人物。出身韩国贵族。与李斯同师承荀子。第1课时猜一猜,你能说出这些图是什么故事吗?自相矛盾滥竽充数郑人买履老马识途守株待兔树桩守候着树桩等待兔子再来。5

守株待兔指导书写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shìlěijì在很久很久以前,(宋人/有/耕者)。耕者有田,(田中/有株)。忽见一兔,(兔走/触株,折颈/而死)。耕者(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可是,(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故事是用来读的,更是用来讲的。识记“耒”:金文小篆康熙字楷体在文中还有一个字跟“耒”有关,大家一起来找找。耕左窄右宽,“耒”字旁末笔是点。“耕者”是做什么的?那“记者、作者”呢?“耕”即耕田、种地,而种地用的工具就是“耒”。借助课文插图和注释,尝试读懂小古文的意思。同桌合作,一人读古文,一人说意思,再交换说一说。兔走触株跑这个种田的人丢掉了耒。早上,太阳刚刚升起来,种田人就坐在树桩旁边等着,他一边等一边想:____________。别人都已经在田里辛苦地干活了,种田人还是坐在树桩旁边等着,他一边等一边想:__________。太阳落山了,种田人还是不肯离开树桩,他一边等一边想:____________。借助课文插图和注释,尝试读懂小古文的意思。同桌合作,一人读古文,一人说意思,再交换说一说。种田的人就在那儿等啊等啊。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那他等到兔子了吗?为什么?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他等到了什么?等到了别人的嘲笑。总结拓展你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农夫悠然自得地坐在树桩旁,他想:____________。农夫为什么会被别人嘲笑?他究竟错在哪里?农夫以为偶然发生的事情会经常发生。那你打算怎么劝说农夫?如果让我劝劝这个农夫,我想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配乐朗读。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第2课时复习导入一起来背诵《守株待兔》。齐读词语。宋国耕地释放希冀守护一株等待借助注释和图片,结合生活实际,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读课文说一说故事内容。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感悟主题耕者为什么会被别人嘲笑呢?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不能将偶然发生的事当成必然,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事。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跟守株待兔类似的事情?能分享给大家吗?古今对照,感知异同。宋国有个农夫正在田里翻土。突然,他看见有一只野兔从旁边的草丛里慌慌张张地跑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便倒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了。农夫走过去一看,兔子死了。因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了。农夫高兴极了,他一点儿力气没有花,就白捡了一只又大又肥的野兔。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捡到野兔,日子就好过了。从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气种地了。每天,他把耒放在身边,守在树桩跟前,等待着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死在树桩上。世上哪有那么多便宜事儿啊!农夫当然没有再捡到撞死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因为没能再次得到兔子,农夫自己也沦为了宋国的笑柄。说说文言文的《守株待兔》和现代文的《守株待兔》的不同之处。拓展延伸默读材料,读懂故事。南辕北辙从前有一个人,乘着马车在大路上飞跑。他的朋友看见了,叫住他问:“你上哪儿去啊?”他回答说:“到楚国去。”朋友很奇怪,提醒他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边走啊?”

他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朋友说:“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他说:“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朋友摇摇头,说:“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啊!”他说:“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多。”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他的马越好,车夫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走得越远,就越到不了楚国。——根据《战国策·魏策四》相关内容改写学习了《守株待兔》这个故事,我们进一步感受到寓言故事“小故事,大道理”的魅力。请大家默读《南辕北辙》。用自己的话跟同桌讲一讲这个故事。理解《南辕北辙》的道理。故事中的坐车人错在哪里?故事中的坐车人错在把去楚国的方向搞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