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轮必修一美苏争锋解析_第1页
浙江一轮必修一美苏争锋解析_第2页
浙江一轮必修一美苏争锋解析_第3页
浙江一轮必修一美苏争锋解析_第4页
浙江一轮必修一美苏争锋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战至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过程:1.战后初期到50年代中期——

雅尔塔体系确立,两极格局形成,冷战开始2.20世纪60、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

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开始形成3.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

苏东剧变,华约解散,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终结4.20世纪90年代至今——

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趋势不可逆转,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又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第1页/共52页第一页,共53页。考纲: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考纲解读: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基本过程及雅尔塔体系、杜鲁门主义、“冷战”、马歇尔计划、北约、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华约;2.了解德国分裂、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史实。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3.认识霸权主义的危害。阅读内容:越南战争、经互会一美苏争锋第2页/共52页第二页,共53页。曾经的盟友,正义的象征请思考:二战中美苏均为正义而战,并肩战斗,为人类和平创造了条件,为何战后双方却反目成仇?1945年4月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

二战盟国海报第3页/共52页第三页,共53页。今日的敌人,霸权的象征1.雅尔塔体制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三巨头一、昔日盟友反目成仇——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一)原因雅尔塔体制的实质是美、苏根据实力划分势力范围,对世界秩序重新安排。第4页/共52页第四页,共53页。工业产量占53.4%;出口贸易占32.4%;黄金储备占74.5%军队1200万;全球有480多个军事基地;拥有原子弹;操控联合国

当时英国外交大臣贝文说:“美国今天正处于拿破仑战争结束时英国的地位。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掌握了全世界财富的30%左右,而今天,美国则掌握了大约50%。”1.拥有世界最强大的陆军,整个军事实力仅次于美国;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53年苏联氢弹爆炸成功。2.兼并了一些其他国家的领土,国土空前辽阔;3.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重大贡献和显示出的巨大能量,使它在全世界赢得了很高的威望。

2.美苏战后实力的增强和均衡美国独占鳌头苏联空前强大第5页/共52页第五页,共53页。

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上,丘吉尔说过:“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英国虽然获得了胜利,却损失兵力120万,黄金枯竭,海外投资大部分被变卖,债台高筑。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到底是由国家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决定的!1943年11月在德黑兰会晤的斯大林(左)、罗斯福(中)丘吉尔(右)第6页/共52页第六页,共53页。

“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

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

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

(斯大林·1945于雅尔塔)“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英国前首相帕默斯顿(1784~1865)3.美苏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根本原因)第7页/共52页第七页,共53页。现在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别的情况。——斯大林美苏争霸大国沙文主义:即大国主义,是国际关系中较大的国家对待较小的国家所表现出来的沙文主义倾向。主要特征为:不尊重对方的独立平等地位,而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甚至粗暴干涉对方的内政,侵犯对方的利益,损害对方的主权。“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强大。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杜鲁门第8页/共52页第八页,共53页。154页资料卡片:……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这条线背后……无一不处于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受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二)过程(P158自我测评)1.冷战序幕: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铁幕:指苏联及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第9页/共52页第九页,共53页。2.开始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提出影响:实质:特点:公开干涉别国内政,谋求世界霸权以意识形态的的分歧做幌子,掩盖全球扩张的目的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地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标志着美国的对外政策已突破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立主义态势,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冷战”全面开始;形成美国战后外交政策长期遵循的总构想。第10页/共52页第十页,共53页。冷战:指二战后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概念阐释1.二战刚刚结束,世界人民渴望和平;2.美苏力量大致均衡。美苏为何采用“冷战”的方式对抗?第11页/共52页第十一页,共53页。P158材料阅读与思考:

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国家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

——杜鲁门在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国会上的演说“自由国家”:“极权主义”:“少数武装分子”:“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特点:指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指共产党武装;指资本主义国家;指苏联企图扩张势力范围;公开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与苏联进行全球范围的对抗。第12页/共52页第十二页,共53页。3.马歇尔计划出台1947年6月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的演说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复兴目的: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实质: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作用:有利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政局的稳定;有利于美国控制西欧,同时也拉动了美国经济的增长。第13页/共52页第十三页,共53页。卢布美元自1948年至1952年,美国用于马歇尔计划的拨款达l31.5亿美元,其中90%是赠予,对西欧经济的恢复起了重要作用。

第14页/共52页第十四页,共53页。【辨析】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①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组成部分。②实质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2.区别:①杜鲁门主义是公开的反共反苏,是美国“冷战”的宣言书,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美国的政策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②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苏反共。第15页/共52页第十五页,共53页。美国苏联政治杜鲁门主义1947、3经济马歇尔计划1947、6军事5.苏联的反击措施6.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两极格局)形成。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9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阅读)北约1949华约19554.1949年北约成立第16页/共52页第十六页,共53页。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两极格局最终形成欧洲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战后欧洲政治上分裂,经济上被划成两部分,出现了两种对立的世界经济体系。第17页/共52页第十七页,共53页。社会主义阵营对峙苏联美国资本主义阵营两大阵营的对峙第18页/共52页第十八页,共53页。冷战遏制针锋相对划马歇尔计政治经济美成立经互会苏约成立北成立华约美苏为争夺世界霸权全面对抗军事第19页/共52页第十九页,共53页。【辨析】

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冷战”的比较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冷战”区别是美、英、苏三国首脑通过雅尔塔等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是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第20页/共52页第二十页,共53页。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冷战”联系雅尔塔体制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制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雅尔塔体制的瓦解第21页/共52页第二十一页,共53页。(三)特点1.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2.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3.“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4.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第22页/共52页第二十二页,共53页。(四)基本矛盾1.美苏之间的矛盾。美苏争霸对苏联造成极大的损害,加速了苏联的解体。2.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霸权地位受到挑战,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3.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中苏关系恶化,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也出现了要求摆脱苏联控制的倾向,社会主义阵营出现分化。4.第三世界国家与霸权主义、殖民主义之间的矛盾。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和第三世界的崛起,在东西方两大集团之外增加了一支崭新的国际政治力量。第23页/共52页第二十三页,共53页。1.(2010江苏卷)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课堂检测D

2.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的《和平砥柱》演说中指出:“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上述演说的主要目的是

A.制造西欧与苏联的矛盾B.宣告“冷战”开始

C.呼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共同对付苏联

D.揭露苏联侵略扩张、称霸欧洲的野心C第24页/共52页第二十四页,共53页。3.“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A.支持自由国家抵抗外来侵略B.稳定希腊和土耳其的社会秩序C.帮助受援国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以抵制社会主义D.干涉别国内政

D4.下图描绘了“二战”后初期的西方世界,某班的学生进行了判读,得到了这样一些说法,对漫画的理解错误的是①图中的“医生”是指美国,“病人”是指二战后的西欧②此医生开的“药方”其实就是杜鲁门主义③病人背上贴着美元,其实就是对欧洲实施经济援助计划④“药方”的实质是通过复兴欧洲经济以加强对欧洲国家的控制

A.①B.②C.③D.④B第25页/共52页第二十五页,共53页。5.“它利用‘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它”所造成的直接影响有

A.促进了欧洲的经济复苏B.稳定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

C.推动了欧洲联合的进程D.导致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形成

A6.杜鲁门曾说过: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其含义不包括A.都是为了美国自身利益B.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C.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D.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B第26页/共52页第二十六页,共53页。7.(2011广东卷)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这一措施是A.推行马歇尔计划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A8.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该条约的签订A.促使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B.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C.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D.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C第27页/共52页第二十七页,共53页。9.(2009·海南单科,20)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 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

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

B10D第28页/共52页第二十八页,共53页。美苏争霸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使国际局势不断紧张二.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1.总体形势2.具体表现(1)德国分裂

1949第29页/共52页第二十九页,共53页。它只是一堵墙因为它,对面的亲戚和邻居都不能往来近30年间有239人试图翻越而被处死被隔开的东西柏林

全长169.5公里。墙高约3.6米。沿墙修建了253个瞭望台、136个碉堡、270个警犬桩。柏林墙第30页/共52页第三十页,共53页。这幅照片反映了1989年11月民主德国政府宣布开放两德边界和柏林墙之后,一些年轻人在柏林墙头跳舞。拆毁柏林墙第31页/共52页第三十一页,共53页。(2)朝鲜战争1950-1953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签字仪式在板门店举行第32页/共52页第三十二页,共53页。三八线(北纬38度附近)——朝韩军事分界线朝鲜分裂第33页/共52页第三十三页,共53页。2014年2月20日,朝鲜金刚山,朝韩离散家属团聚首日,韩国的ParkYang-gon(左)跟他朝鲜的兄弟ParkYangSoo相见抱头痛哭2010年11月1日,一位朝鲜老人(中)在金刚山地区与来自韩国的亲人告别

此情何堪……第34页/共52页第三十四页,共53页。

(3)古巴导弹危机1962

U-2飞机拍摄到的苏联运送导弹的船只,导弹被大胆地成排放在甲板上赫鲁晓夫PK肯尼迪第35页/共52页第三十五页,共53页。(4)越南战争(阅读)第36页/共52页第三十六页,共53页。3.影响(P157学习思考)(1)积极影响①由于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互借鉴,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③亚非拉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崛起。(2)消极影响美苏争霸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造成国际局势的紧张。第37页/共52页第三十七页,共53页。

“北约”集团15个国家的军队近600万兵力和“华约”集团7个国家的军队600万兵力,双方千万大军开始处于战略对峙状态。美国的1626枚战略导弹和苏联的1910枚战略导弹,及双方数以万计的战役核导弹,相互瞄准着对方成员国的军事、政治、经济目标,处于待机“按电钮”之势,进而导致军备竞赛,争夺核优势、航天优势的斗争愈演愈烈,国际形势日趋紧张。只是双方都害怕毁灭于世界上已有的130亿--160亿吨当量(相当于在广岛使用的100万颗原子弹的威力)的核武器中,谁也未敢启动“核按钮”,发动核大战。探究: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两极对峙中,世界上的局部战争和冲突都与美苏两个大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两国却未曾发生直接的大规模军事冲突。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实力均势、核威慑、人民渴望和平第38页/共52页第三十八页,共53页。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丘吉尔曾经说“和平是恐怖生出来的健壮的孩子”。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武器的产生有利于实现和平

B.脆弱的和平会被核武器所打破

C.核恐怖平衡维持了和平局面

D.美苏核竞争给世界带来了和平课堂检测C2.美国在二战后的全球扩张中,高喊着美国有义务和责任“保卫‘自由世界’免受共产主义的影响”;基辛格认为斯大林的“最高原则还是装上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苏联国家利益”。上述观点表明①美苏对抗中意识形态色彩浓厚②维护国家利益是美苏的根本目的③美苏为其对外扩张寻找合适借口④这种行为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③④B第39页/共52页第三十九页,共53页。3.(2008·江苏单科,19)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A.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B.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B4.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影响较大的局部战争之一,关于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至今仍是众说纷纭。下列观点,最有可能为我国当时史学界所接受的是A.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文明之间的激烈碰撞B.是在冷战背景下发生的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C.是在朝鲜半岛发生的一场反帝反封建的内战D.是美帝国主义指使韩国军队发动的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战争D第40页/共52页第四十页,共53页。5.下面两图是朝鲜战争(1950~1953)期间美军撒下的传单。上面写着“中共士兵被迫为苏俄作战”“你为什么要为俄国死”字样。这反映了当时

①美国谋求世界霸权②美苏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上的冲突③中国出兵朝鲜并非明智之举

A.①②③B.①③C.①②D.②③C第41页/共52页第四十一页,共53页。6C第42页/共52页第四十二页,共53页。社会主义阵营东欧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经互会华约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资本主义阵营西欧欧洲冷战西德东德亚洲亚洲美洲美洲美国苏联热战:朝鲜和越南战争冷战:古巴导弹危机[归纳小结]第43页/共52页第四十三页,共53页。两极格局对中国20世纪50和70年代外交有何影响?50年代:一边倒70年代:重返联合国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知识拓展第44页/共52页第四十四页,共53页。1991年底,随着苏联解体,近半个世纪的冷战结束了。然而,世界并未太平!美国大片斯巴达三百壮士很多伊朗人看过后都感愤怒,认为影片刻意歪曲历史抹黑波斯(伊朗)文化;伊朗一家报纸评论直斥“好莱坞向伊朗人宣战!”。第45页/共52页第四十五页,共53页。木乃伊3在片中,中国被刻画成古老神秘的异次元空间,秦始皇被刻画成恶魔,中国的龙也变成长着翅膀三个脑袋的喷火怪兽。美国人还不忘影射一下政治。那就是中国的专制和黑暗,因为秦始皇说要消灭自由。同时还表现对于中国崛起的担忧,因为秦始皇雄心勃勃要复兴大秦,而且一呼百应,这无疑暗示了中国人的团结和民族主义,自然是他们害怕的。所以他们在电影中要把中国的崛起扼杀在摇篮之中。第46页/共52页第四十六页,共53页。

自从2010年奥巴马提出美国亚太“再平衡”政策以来,美就一直不遗其力地将其从伊拉克、阿富汗等地撤出的军队进行重新调整和部署,尤以海、空军为主。在中国周边日本、韩国现有美军基地外,美国将派遣战机驻泰国、印度、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国,加强其军事实力的存在。据美太平洋空军司令赫伯特·卡莱尔称,下一步,美战机将进驻新加坡樟宜东空军机场、泰国柯叻空军基地、印度一空军基地、菲律宾KubiPoint和公主港基地、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机场。围堵之口袋是越来越密、越扎越紧!而美太平洋空军司令赫伯特·卡莱尔则更为露骨地说:美国空军将像当年对苏联那样,将精锐部队轮流部署在中国周边,以包围中国。西方冷战思维再现?——2013年7月31日凤凰网天行健的博客第47页/共52页第四十七页,共53页。

美国对俄战略的目标,即联合一切“负责任的国家”(尤其是欧盟)向俄施压,进而改变后者的行为方式。

——2008年9月前美国国务卿赖斯对俄政策讲话2014年5月6日,意大利前总理贝卢斯科尼:美国借乌克兰危机回应俄罗斯恐怕会让冷战梦魇重现第48页/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