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部分_第1页
文学理论部分_第2页
文学理论部分_第3页
文学理论部分_第4页
文学理论部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学理论部分第一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文学“三义”文学有三义。广义文学泛指一切口头或书面作品,即不仅包括今天所谓文学,而且包括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狭义文学才专指今日所谓文学,即情感的、虚构的或想象的作品,如诗、小说、散文等。介乎广义文学与狭义文学之间而又难以归类的口头或书面作品,可以称为折中义文学,如《左传》《史记》既属于历史学文献(广义文学),又被视为文学作品(狭义文学),究竟怎样判断,取决于惯例。从这三义出发,文学观念也包括三类。从文化这一宽泛途径来看文学,文学即文化;从审美这一特殊视角考察文学,文学即审美;从惯例这一变动立场看待文学,文学即惯例。第二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文学的性质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样式,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这个文学观念包含了五个命题:1.文学是一种文化模式。2.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3.文学是作家个体体验的凝结。4.文学是读者与作家,读者与读者沟通情感的渠道。5.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第三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文学创造从社会生产活动的角度看,文学创造是一种生产。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把艺术活动称为艺术生产。文学创造是一种具有话语蕴藉的审美意识形态生产,建立在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感受的基础上,力图揭示人的丰富性,弘扬人的价值,是要导向能充分地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力量。文学创造属于精神生产,精神生产始终保持着“精神的自律”,表现为“精神个体性的形式”有利于个体的自由创造。并且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具体的社会人,作品都表现出个人对生活独特感受和创作个性。所以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于个性的创造。第四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文学创造的主体和客体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是具体的社会人。文学创造的客体:文学创造的客体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客体即“自然说”,认为文学的课题是独立于人之外的自然。这里的“自然”最初指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后来泛指社会生活。另一种是客体即“情感”说。认为文学客体是人的心灵,是情感。我们认为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第五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文学创造的过程创作过程是作家在创作中如何使现实生活转化为文学作品的历程。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文学创作是以作家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的感性材料作为它加工的对象的,因此要进行文学创作,第一步就需要作家有充分的生活积累。

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它是作家在积聚了大量生活素材的基础上,根据生活所给他的某种启示,通过对经验材料的加工、改造,在头脑中孕育出未来作品的形象的心理过程。这是作家整个创作过程的中心环节。文学创造的物化传达阶段:传达就是用艺术语言把审美意象加以物化的活动。是作家创作活动最后的一个环节。第六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艺术构思艺术构思就是在观念中构成艺术形象的活动。它是作家在积聚了大量生活素材的基础上,根据生活所给他的某种启示,通过对经验材料的加工、改造,在头脑中孕育出未来作品的形象的心理过程。这是作家整个创作过程的中心环节。从生活素材到文学作品的飞跃,主要就是通过这一环节来完成的。如果细加区分,艺术构思活动又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萌发阶段。或称受胎阶段,亦即作家创作动机发生的阶段。作家为什么要进行创作?从审美反映论的观点来看,首先就是由于现实生活中某些东西感动了他,以致他激情澎湃、坐立不安,而不得不拿起笔来进行创作。二、孕育阶段。生活向作家所提供的感性材料尽管丰富、生动,但却是分散、零乱、精粗混杂的,要使之成为文学创作的题材还需要作家在一定的意图支配下,对它进行一番概括、提炼、整理、加工,使之与作家从生活中所得到的启悟获得有机的统一,而在头脑中形成未来作品的形象,即审美意象。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家就必须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和联想的能力。三、成形阶段。审美意象的孕育尽管是艺术构思的关键性环节,它所获得的还毕竟只是一种未经物化的意中之象,要使它在作家头脑中得以定型,就需要作家为它找到一定的内在形式。第七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文学作品的类型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把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三种类型。1.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2.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3.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第八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文学作品的体裁文学作品的体裁是作家为了整理、组织、物化自己的生活感受的需要,从长期的艺术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出来、发展起来的;但当它一旦形成和确立之后,又成为一种审美规范,不仅具有自己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情感的特有的效能,起到加强或削弱作品内容表达的作用,而且现实生活所提供的感性材料也只有经过体裁这一审美范式的整理,才有可能进入作品,成为作品所要表达的具体内容。主要体裁分类方法:三分法和四分法三分法:是欧洲文学史上传统的分类法,起源于古希腊亚里斯多德。把文学分为叙事类(史诗类)、抒情类和戏剧类三类。四分法:是“五四”以来我国较为流行的分类法,它根据文学作品的体制和格局,把文学作品分为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和散文四大类。第九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文学形象指读者在文学话语的感染下,经过想象和联想在头脑中唤起一系列具体可感的文学形象,构成一个动人的艺术世界。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文学形象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文学形象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文学形象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第十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典型的发展阶段典型是西方文论创立的一个概念,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7世纪以前的类型说18、19世纪的个性典型说20世纪之后:马克思主义典型说第十一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他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第十二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还是逼迫着人物的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典型人物也并非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在一定条件下它有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还有相互依存的一面,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

第十三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意境意境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它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意境的基本审美特征:

1、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情景交融包括景中藏情式、情中见景式和情景并茂式;

2、虚实相生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

3、韵味无穷是意境的审美特征。第十四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意象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指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意象的基本审美特征:

1、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

2、表现特征是象征性;

3、形象特征是荒诞性;

4、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

5、鉴赏特征是求解性和多义性。第十五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叙事作品叙事的涵义:文学的叙事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叙事的两个基本特征:其一,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是人社会行为及结果;其二,叙事是话语的虚构。它所指的对象与一般话语不同,不是指向现实生活的。而是指向话语虚构的文学艺术世界。第十六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叙事的构成“叙事”一词一般包含三方面涵义:第一方面是叙述内容,指构成一段叙述话语主题的故事内容,即被讲述的故事,包括事件、人物、场景等等。这是传统的叙事理论最关心的对象,传统的叙事文学创作中常常有意无意地假定同接受者之间有一种默契,要求读者相信所叙述的内容是真实的(即使事实并不如此)。第二方面是叙述话语,使叙事作品中故事得以呈现的陈述句本身。传统的叙事理论仅仅把叙事话语当作工具和媒介来看待,忽视了叙事话语的重要性,现代叙事学则弥补了这一点。第三方面是叙事动作,即叙事行为本身,这也是现代叙事学所关注的重点。第十七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文学风格和流派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创作个性:是作家气质禀赋、思想水平、艺术才能等主观因素综合而成的习惯性行为方式,实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是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风格构成:风格是作品的内容形式经创作个性的有机整合后所呈现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格调,创作个性是风格的灵魂。流派风格:指一些在思想感情、文学观念、审美情趣、创作主张、取材范围、表现方法、语言格调方面相近的作家在创作上所形成的共同特色,是一种群体文化的表现。第十八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文学消费: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是指文学阅读和文学欣赏;狭义则指近代以来文学作品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供人们的消费。文学接受:以文学文本为对象,以读者为主体,力求把握文本深层意蕴的积极能动的阅读和再创造活动,是读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文学作品的价值、属性或信息的主动选择、接纳或抛弃。第十九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外文本的既成心理图式,叫做期待视野,分为文体期待、形象期待和意蕴期待三个层次。第二十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共鸣这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一个标志;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在阅读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另一种意义上的共鸣是指不同的读者,包括不同时代弋阶级和民族的读者,在阅读同一文学作品时可能产生的大致相同或相近的情感激动和审美美趣味趋同现象。文学接受活动中,“共鸣”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

1、一是作品本身具有深刻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共鸣的产生还要有第二个条件,这就是读者的期待视野中必须含有与作品相同或相似的思想见解与情感体验。第二十一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文学批评及标准文学批评:文学批评作为文学理论的重要内容和文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批评主体按照一定的理论思想和批评标准,对批评对象进行分析、鉴别、阐释、判断的理性活动,表达着批评主体的立场观点和价值取向。文学批评标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是以美学的(审美的)和历史的批评作为文学批评的基本准则。

1、所谓美学的批评,就是要求把文学作品当作艺术品,一种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按照文学本身的规律来加以认识和评价。

2、所谓历史的批评,就是要求把文学看作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放到它产生的历史环境中去进行考察,而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环境,孤立地就作品而论作品。第二十二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批评家的态度及素养批评家的态度: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批评态度和全面客观的公正的态度以及艺术民主平等态度。批评家的素养是指批评家的素质和修养。

1、修养的修其实就是学习(研究、锻炼),养是培养教育使其成长。因而,修养意味着一个人思想、德行及知识技能经过长期的学习锻炼培养所达期的一定的水平。

2、批评家的素质是批评家长期修养造成的。艺术家要有良好的素质就必须要有良好的修养,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第一是思想理论修养批评家要有较高的思想理论修养,使自己的批评既有思想的敏锐性又有理论的深刻性。第二是专业艺术修养,作为一个文学批评家就得有文学修养,懂得文学的知识和理论,了解文学的规律和特点,知道创作的复杂和艰辛。第三是知识技能修养,即批评家要具有各种广博的社会生活知识和多方面的技能。第二十三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第二十四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第二十五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第二十六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第二十七页,共五十二页,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