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应该知道的事件一数学的发源地:古希腊
华人中最杰出的数学家陈省身最近去世了。在弥留之际,他一直在说:“送我去希腊。”就像麦加是伊斯兰的圣地,恒河是佛教徒心中的圣地一样,数学家和哲学家心中的圣地就是希腊。古希腊群星璀璨,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阿基米德这样的博学而又智慧的大家让其它民族望尘莫及。有记载第一位哲学家和数学家是泰勒斯,哲学是从泰勒斯开始的,他预言过一次日蚀,所以我们就很幸运地能够根据这件事实来断定他的年代;据天文学家说,这次日蚀出现于公元前585年。他第一次证明了在圆上,直径所对应的圆周角是90度,这也标志这几何学的诞生和证明的开始。
希腊人中能产生那么多哲学家和数学家,几乎可以肯定的是那里的公民有辩论的自由,他们崇尚逻辑思维而不是崇尚武力。毕达哥拉斯算是希腊数学家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他创立的有理数的概念至今对于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人还是一个难的东西。说它难,其实不难,关键是学习知识太功利,彻底搞清这个概念远远比背诵一段政治容易。
他建立了一种宗教,主要的教义是灵魂的轮回和吃豆子的罪恶性。他的宗教体现为一种宗教团体,这一教团到处取得了对于国家的控制权并建立起一套圣人的统治。但是未经改过自新的人渴望着吃豆子,于是就迟早都反叛起来了。毕达哥拉斯教派有一些规矩是:1.禁食豆子。2.东西落下了,不要拣起来。3.不要去碰白公鸡。4.不要擘开面包。5.不要迈过门闩。
6.不要用铁拨火。7.不要吃整个的面包。8.不要招花环。9.不要坐在斗上。10.不要吃心。11.不要在大路上行走。12.房里不许有燕子。13.锅从火上拿下来的时候,不要把锅的印迹留在灰上,而要把它抹掉。14.不要在光亮的旁边照镜子。15.当你脱下睡衣的时候,要把它卷起,把身上的印迹摩平。毕达哥拉斯在代数上的主张是认为数是万物之源,并且认为一切数都能写成两个自然数相除的形式。毕达哥拉斯的在几何上最伟大的发现,或者是他的及门弟子的最伟大的发现,就是关于直角三角形的命题;即直角两夹边的平方的和等于另一边的平方,即弦的平方。来表示,也就是说不是有理数。这刚好否定了毕达哥拉斯关于数的存在都是有理的(rational)的想法,这个学生的发现导致了他的丧命:被教众抛进了大海。这次事件被称作数学历史上的第一次危机,它否定了一切数都是有理数的结论。直到18-19世纪,关于微积分严格性的讨论才对第一次数学危机给出了解答。
二几何至上和阿基米德的裸奔
现在中学生学习的平面几何,都是来源于两千多年前的一本奇书:《几何原本》,它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一部不朽杰作,是当时整个希腊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结晶,其内容和形式对几何学本身和数学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自它问世之日起,在长达二千多年的时间里一直盛行不衰。它历经翻译和修订的次数更是不胜枚举,自1482年第一个印刷本出版以来,至今已有一千多种不同的版本。
除了《圣经》之外,没有任何著作,其研究、使用和传播之广泛,能够与《几何原本》相比。但《几何原本》却有着超越民族、种族、宗教信仰、文化意识方面的影响,是《圣经》所无法比拟的。《几何原本》的希腊原始抄本现在已经流失了,它的所有现代版本都是以希腊评注家泰奥恩编写的修订本为依据的。《几何原本》的泰奥恩修订本分13卷,总共有465个命题,其内容是阐述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及算术理论的系统化知识。
古人学习几何更是困难,据说当学到‘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这个定理时,好多人就无论怎样都学不会了,因此这个定理又叫‘驴子的梯子',指它难住了一大批人。直到现在,平面几何的一些知识或者立体几何的一些定理仍然难住了一大批人,大概学习数学需要一些天赋吧。因此当国王多禄米向欧几里德讨教学习几何的捷径时,欧几里德告诉他:"在几何里面,没有为国王提供的捷径。"
在数学上,古希腊人提出"三大问题":三等分任意角;倍立方,求作一立方体,使其体积是已知立方体的二倍;化圆为方,求作一正方形,使其面积等于一已知圆。这些问题的难处,是作图只许用直尺(没有刻度的尺)和圆规。这类问题直到近代群论的出现,才得以得到解决,这三个问题都是不可解的。
阿基米德就是学习《几何原本》的学生中最杰出的一位。他11岁便离开家乡到当时希腊文化中心的亚历山大城去学习《几何原本》,按辈份他应该是欧几里德的徒孙。他在数学和物理上所创造的奇迹使他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一个著名的故事是:叙拉古的亥厄洛国王委托金匠造一顶纯金的皇冠,但是怀疑里面被掺了银子,当然不可能通过把皇冠割开来检验这个王冠,于是便请阿基米德鉴定一下。
他在数学上的发现创造更是数不胜数,阿基米德螺线,抛物线上的弓形求面积方法含有现代积分思想,求圆的面积,球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公式,圆周率的求法和误差估计,等等,直到现在,全世界活着的人中,至少还有百分之六十的人数学知识比不上两千年前的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的死也具有传奇色彩,甚至可以编成一部精彩的电影。公元前212年,罗马军队攻入叙拉古,并闯入阿基米德的住宅,他们看见一位老人在地上埋头作几何图形,士兵们将沙盘踩坏。阿基米德怒斥士兵:"不要弄坏我的图!"士兵拔出短剑,刺死了这位旷世绝伦的大科学家,阿基米德竟死在愚蠢无知的罗马士兵手里。还有一个版本是他死前说的话是:"让我做完最后一道题。"
关于阿基米德在数学史上的地位,美国的数学史学家E.T.贝尔在《数学人物》上是这样评价阿基米德的:"任何一张开列有史以来三位最伟大的数学家的名单之中,必定会包括阿基米德,而另外两们通常是牛顿和高斯。不过以他们的宏伟业绩和所处的时代背景来比较,或拿他们影响当代和后世的深邃久远来比较,还应首推阿基米德。"
数学思想在十七世纪中叶以后,数学知识的火山似乎在一夜之间爆发了。其中以微积分为代表的变量数学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了物理上提出的大量问题,并且给出了用传统方法想都不敢想的问题的解法。在微积分发现的优先权的争执上,英国数学家和大陆数学家产生了严重纠纷。牛顿于是用了好多编造的名字来‘证明'莱布尼茨的知识不是原创而是抄袭牛顿的。
其言辞之尖刻、辱骂之恶毒令人难以想像。莱布尼茨死后,牛顿还津津乐道的向别人讲述怎样用马甲使莱布尼茨伤透了心,并沾沾自喜。这个时代,法国的贝努力(Bernoulli)家族是一个数学家族,三代出现了十多位杰出的数学家。这个家族人的脾气都不太好,最奇怪的他们是开始都不是从事数学,可是到后来全部迷上了数学。父亲因为儿子得了数学大奖,嫉妒之下竟然一脚从窗户把儿子踹到了室外。
1696年,约翰.贝努力(JohnBernoulli)在《教师学报》的杂志上面提出最速降线问题,公开针对他的哥哥雅克比.贝努力(Jacobi.Bernoulli),这两个人在学术让一直相互不忿,据说当年约翰求悬链线的方程,熬了一夜就搞定了,雅克比做了一年还认为悬链线应该是抛物线,实在是很没面子。那个杂志是莱布尼茨主办的,影响很大,欧洲的所有杰出数学家都尝试这来做这个问题。到最后,Jhon收的了5份答案,有他自己的,莱布尼茨的,还有一个罗必达侯爵的,然后是他哥哥Jacobi的,最后一份是盖着英国邮戳匿名的。
类比了费马光学原理作了出来,用光学一下做了出来。但是从影响来说,弟弟的做法真正体现了变分思想。这个思想是把每条曲线看作一个变量,进而在每条曲线上所用时间便是曲线的函数,这就是泛函。类似于微积分求最大最小值的办法,把微积分推广到一般函数空间去,这就是【变分法】。不过变分法真正成为一门理论还要属于约翰的弟子欧拉和法国的拉格朗日。
贝努力一家在欧洲享有盛誉,有一个传说,讲的是丹尼尔.贝努力(DanielBernoulli,他是约翰.贝努力的儿子)有一次正在做穿越全欧洲的旅行,他与一个陌生人聊天,他很谦虚的自我介绍:“我是丹尼尔.贝努力。”那个人当时就怒了,说:“我是还是伊萨克.牛顿呢。”从此之后在很多的场合丹尼尔都深情的回忆起这一次经历,把他当作他曾经听过的最衷心的赞扬。
贝努力家族对数学最大的贡献还不是在数学本身,而是发现了欧拉。
以至于贝努力不得不规定,吃饭时间不许看书。他19岁时被俄罗斯卡德琳娜女王邀请到彼得堡科学院从事研究。欧拉解决的问题实在太多了,解决问题过程中创造出的方法不知开创了多少个数学分支。欧拉因为解决著名的七桥问题开创了拓扑学,歌德巴赫猜想是因为歌德巴赫和欧拉的通信而出名的。任何一个正整数都一定能写成不超过四个平方数之和是欧拉最早证明的,这可是将近两千年无人解决的问题。数论,几何,力学,天体力学,到处留下欧拉的足迹。现代数学的符号和表达式,如三角,指数,e,i,π等等,都是欧拉创立的。历史上第一本流行的微积分教科书也是欧拉写的。后来所有的微积分教科书,或者是抄袭欧拉的,或者是抄袭抄袭欧拉的。欧拉研究数学,就像人在呼吸,鸟在飞翔一样自由和自在。欧拉早就发现了‘变分法'可是当他发现法国人拉格朗日也有这类思想时,就把自己的藏起来不发表,把出名的机会留给年轻人。
欧拉由于看书过多,年轻时就瞎了一只眼睛,到59岁时,他的左眼也逐渐失明了。正当他抢在完全失明前抢救资料时,一场大火烧毁了他的一切资料。欧拉大部分工作是在失明以后完成的,包括四平方定理。欧拉的两个学生因为计算一个无穷级数答案不一样发生争执,失明的欧拉用心算找出了小数点后第50位的错误,结果证明这两个学生都算错了。这就是欧拉。五业余高手
在数学发展起步时期,业余数学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依我看,费尔马(Femart)应该是自古以来没有与之相比的,估计今后也不会有超越他的业余数学家了。费马(1601年~1665年)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业余数学家,他最初学习法律并以当律师谋生,后来成为议会议员,数学只不过是他的业余爱好,只能利用闲暇来研究。虽然年近30才认真注意数学,但费马对数论和微积分做出了第一流的贡献。费马提出了光线沿最快的路径行进的原理,进而揭示了隐藏在光的折射定律后面的自然界的秘密,原来只有服从折射定律,才能保证光线从一点到达另一点用的时间最短。费马在数论上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定理和猜想,其中相当一部分未给出证明。挑选这些‘定理'中最有趣的两个给大家介绍一下。费尔马猜测,形如2^(2^n)+1(这里符号‘^'表示幂,如4^2=16)的数都是素数,这类数成为费尔马数。对于n=0,1,2,3,4,经过验证果然如此。不过对于n=5,欧拉用心算得出:2^(2^5)+1=2^32+1=641×6700417,不是素数。有趣的对于其它的n,至今没发现一个费尔马数是素数。下面说说著名的‘费马大定理':那是费马去世后,人们整理他留下的笔记发现的。费马热衷于不定方程的研究。我想能够坚持读本文的读者应该都知道勾股定理,并知道3^2+4^2=5^2,5^2+12^2=13^2,等等,这类数叫做勾股数(国际上叫毕达哥拉斯数),这类数究竟是怎样构造出来的,古希腊时期已经给出了完整的答案:如果x是偶数,且x和y没有公因数,那么必然有有一奇一偶两个正整数a,b,使得:x=2ab,y=a^2-b^2,z=a^2+b^2,其中a和b没有公因数。费尔马在阅读一本书叫做【丢番图方程】里面关于勾股数这部分时,在旁边写到:把一个整数的立方写成两个整数的立方之和,把一个整数的四次方写成两个整数的四次方之和,等等,都是不可能的。我已经找到了绝妙的证明,可惜这本数旁边的空白处太少了,我写不下来。费尔马这个没有写下来的证明,天晓得到底存在还是不存在,可是他的这段话是坑了不少人。欧拉和高斯试图证明这个定理,最后都失败了。一战之前,曾经有个德国人悬赏十万马克给第一个证明费尔马大定理的人,一时许多业余高手都投入到这场奖金的争夺中,但是没有一个证明是正确的。一战以后,德国马克贬值,这笔奖金化作一堆废纸。有人问大数学家希尔伯特(Hilbert)为什么不试试证明这个定理,
他说:"这是只下金蛋的鹅,我为什么要杀掉它呢?"(意思是说这个定理能引诱好多人从事数学研究,不证明它更好。)这个定理折磨了数学家整整三百年,直到1993年,一个叫怀尔斯的数学家用难以置信的方法给出了证明。1980年怀尔斯在剑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来到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并成为这所大学的教授。从1986年开始,这家伙七年时间没有发表任何论文,要是在中国他什么经费和津贴都别指望了。1993年6月23日,牛顿研究所举行了20世纪最重要的一次数学讲座。
两百名数学家聆听了这一演讲,但他们之中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完全懂得黑板上的希腊字母和代数式所表达的意思。演讲者就是是安德鲁·怀尔斯。怀尔斯回忆起演讲最后时刻的情景:"虽然新闻界已经刮起有关演讲的风声,很幸运他们没有来听演讲。但是听众中有人拍摄了演讲结束时的镜头,研究所所长肯定事先就准备了一瓶香槟酒。当我宣读证明时,会场上保持着特别庄重的寂静,当我写完费马大定理的证明时,我说:‘我想我就在这里结束',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持久的鼓掌声。
"因为他证明了这个大定理。不过说点题外的话,后来又发现他的证明有漏洞,又折磨了他一段时间,到1994年9月,他把所有的漏洞都堵上了。这个证明后来经过精练,已经缩短到130多页,最初的证明有400多页。怀尔斯一下子成了传媒的宠儿和明星,这是数学家少有的抛头露脸的机会,大概是费尔马大定理的内容通俗易懂而证明却持续了300多年吧。
怀尔斯的故事告诉我们:中国目前高校搞急功近利的唯文章数量评价水平的作法,肯定不会出现重大的研究成果。
德国数学家外尔斯特拉斯(Weierstrass:1815--1897)也算业余高手,后来走上了职业数学家的道路。他开始是学习法律和财经,一度在在中学任教。这大概是中学数学教师中最杰出的一位了。德国是一个多出哲学家的国度,德国人又以严格认真见长,外尔斯特拉斯也是一样,他的品性最能体现德国人对待真理的态度了。他最大的贡献是在微积分严格化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微积分在创立初期,理论上还不够严密性,无穷小变成了神秘和随心所欲被理解的量。因此1734年,英国哲学家、大主教贝克莱发表了文章《向一个不信神的数学家的进言》,矛头指向微积分的基础--无穷小的问题,提出了所谓贝克莱悖论。他指出:"牛顿在求x^n的导数时,采取了先给x以增量0,应用二项式(x+0)^n,从中减去x^n以求得增量,并除以0以求出x^n的增量与x的增量之比,然后又让0消逝,这样得出增量的最终比。这里牛顿做了违反矛盾律的手续──先设x有增量,又令增量为零,也即假设x没有增量。"他认为无穷小dx既等于零又不等于零,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这是荒谬,)"是消失了的量的鬼魂......能消化得了二阶、三阶流数的人,是不会因吞食了神学论点就呕吐的。"无穷小量究竟是不是零?无穷小及其分析是否合理?由此而引起了数学界甚至哲学界长达一个半世纪的争论。导致了数学史上的第二次数学危机。外尔斯特拉斯和法国的一些数学家一道,使得微积分无懈可击。
外耳斯特拉斯还告诉我们,直观有时是靠不住甚至是完全错误的。从前人们直观上一直认为连续曲线肯定是光滑的,或者大多数点都是光滑的。用在函数上,就是一直认为连续函数是可导的,或者在多数点是可导的。可是外尔斯特拉斯却举出一个反例,在每一个点都连续,却有在任何点都不可导。他举出这个函数是画不出图像的,当时作为一个中学教师,的确令数学家们大跌了眼镜。
1851年,大数学家高斯最得意的弟子黎曼,在博士论文中提出了一个原理:狄利赫来(Dirichlet)原理,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美妙的解决变分中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并且在数学物理上有着广泛的应用。按照微积分理论,狄利赫来原理应该算是理所当然成立的。可是外尔斯特拉斯却说:"不加证明的使用狄利赫来原理,是不严格的。"黎曼也是很谦虚的,便回应到:"您说的对,不过这个原理肯定是正确的,很快我就会证明出来。"但是黎曼直到去世也没有证明出来,又是这个中学教师,举出了一个反例,彻底推翻了狄利赫来原理。于是黎曼博士论文中的一切结果都是值得怀疑的了。因此数学家卡尔.诺依曼叹息道:"如此美妙而又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原理,已经永远从我们视野中消失了。"1899年,旷世奇才希尔伯特(Hilbert)用了不到6页纸,通过附加一个条件,就消除了黎曼理论的缺陷,从而挽救了这个原理。更神奇的是,还挽救了黎曼的名声,因为用这个改造的原理发现黎曼所得的其它结果又都是正确的了。
这真是群星闪耀的年代,是数学家自由飞翔的年代。可惜一去不复返了。六天妒英才
下面要说到两个英年早逝的数学家,伽罗瓦和阿贝尔,不过要先从一个故事说起。凡是受过初中教育的人都知道,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用求根公式求出它的解,这大概是很久就有的公式了。其中根和系数的关系被称作韦达定理,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三次方程和四次方程甚至更高阶方程的求解公式一直不被人们所知。在文艺复兴时期,
有个叫塔塔利亚的业余数学家首先得到了这个公式,不过他秘而不宣,这是当时搞研究的人的一个传统。可是,这个消息还是在寻求公式的一些业余数学家之间流传着。
有一个叫卡当的业余研究者找到了塔塔利亚,恳求得到塔塔利亚的真传。这个卡当在赌博上也不是一般的赌徒,是他在赌博中提出了概率的思想,他还热衷于炼金术,星象学。塔塔利亚肯定被卡当打动了,也许卡当常跪不起,也许甜言蜜语,总之塔塔利亚告诉了他自己知道的一些公式。卡当学到手求解公式后就离开了塔塔利亚,甚至把对塔塔利亚许下的诺言抛到了九霄云外,写出了一本术,名字叫做‘大术',介绍了三次方程四次方程的求解方法。于是卡当声名雀起,因为他在书中宣称这些公式是他自己发现的。两个人的争执开始了,解决争端的方法很简单,来一场决斗:两人各自给对方出20道题,看谁先解出来。塔塔利亚大获全胜,卡当一道题都没有解出来,因为塔塔利亚教他时留了一招,没有把公式的一般情况告诉卡当。这大概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场数学竞赛,参赛这只有两个人,这个故事发生在四百多年前。不过至今这些公式还被称作卡当公式,而塔塔利亚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来,塔塔利亚只是一个外号,意大利语意思是‘结结巴巴的人'的意思。
历史就像一条河流,沉到河里的往往是金子,浮在河面上的往往是水草和马粪。三次四次方程求根公式得到了以后,人们寻求五次和五次以上方程的求解公式。可是欧拉高斯等杰出数学家都没有找到求解公式,成了当时数学的难题。有两个青年匆匆的来到了这个世界,又匆匆的离开了,也许他们来到人世的目的就是为了给我们一些惊讶和慨叹。
尼尔斯·亨利克·阿贝尔(N.H.Abel)1802年8月5日出生在挪威一个名叫芬德的小村庄。阿贝尔幸运的碰到了一个有数学头脑却无多大数学成果的老师,老师很快发现他的数学才能,使得他很早就接触到了微积分。在中学的最后一年,阿贝尔开始试图解决困扰了数学界几百年的五次方程问题。在19岁那年,他证明了一般五次方程求解公式不存在,就是说,不能用方程系数和开根号的有限多次运算来表示方程的根。阿贝尔认为这结果很重要,便自掏腰包在当地的印刷馆印刷他的论文。因为贫穷,为了减少印刷费,他把结果紧缩成只有六页的小册子。
阿贝尔满怀信心地把这小册子寄给国内外的一些数学家,包括数学王子的高斯,希望能得到一些反应。可惜他的文章太简洁了,没有人能看懂。高斯收到这小册子时觉得不可能用这么短的篇幅证明这个世界著名的问题―――连他还没法子解决的问题。他看都没看一眼,就把它扔在书堆里了。阿贝尔的另一篇论文是他在欧洲旅行时通过别人转交给大数学家柯西(Cauchy)手里,柯西连看都没看就扔到纸篓里。
阿贝尔饥寒交迫的回到了挪威,还欠了一身债,最后在绝望中死去,年仅27岁。他活着最大的理想是在大学里当一个讲师,可是到死都没有实现。看看现在大学里教授成堆,博士成群,可是这个群体再也没有疯疯癫癫的学者,没有目光深邃的思想者,没有疯狂的怪癖人物了。
伽罗瓦(EvaristeGalois)1811年10月25日生于巴黎附近的一个小城。1829年他两次投考巴黎综合工科学校,却因思想激进,两次被拒绝录取,最后只好进入高等师范学校学习。1829年5月,17岁的他写出了关于五次方程的代数解法的论文,论文中首次引入"群"的概念。他把论文寄给经由柯西,请他交给法兰西科学院审查。柯西对此根本不屑一顾,把这个中学生的文章给弄丢了。1830年2月伽罗瓦再次将他的研究成果写成一篇详细的论文,寄给科学院秘书傅立叶,不料当年5月傅立叶病死,伽罗瓦的文稿再次被丢失。1831年伽罗瓦第三次将论文送交法国科学院。
泊松院士看了4个月,最后在论文上批道:"完全无法理解"。可惜这些大数学家的傲慢和自大,使得伽罗瓦的理论被埋没了将近50年。伽罗瓦因为政治激进,被阴谋的政客们用一件小事怂恿和一个军官决斗。在决斗前一个晚上,他急切地写着他的遗言。想在死亡来临之前尽快把他的思想中那些有意义的东西写出来。他不时中断,在纸边空白处写上"我没有时间,我没有时间。"接着伽罗瓦又写下一个潦草的大纲。他在天亮之前那最后几个小时写出的东西,一劳永逸地给一个折磨了数学家几个世纪的难题题找到了真正的答案,开创了数学上的一个重要的分支―――群论。伽罗瓦在决斗中被打成重伤,死在家里,年仅21岁。尽管阿贝尔和伽罗瓦创造的群论是纯粹的抽象代数,可是却在后来量子力学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利用对称群理论,人们能够事先预测晶体的种类,群论还会出现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比如玩魔方,就可以利用群论的知识。
数学啊,你是如此的具有魅力,如此让人痴迷。fQiTlXo#r%v(y0B3E6I9LcOgRjVmYp!t&w)z1C4G7JaMePhSkWnZr$u*x+A2D5H8KcNfQiUlXo#s%v)y0B3F6I9LdOgSjVmYq!t&w-z1C4G7JbMePhTkWnZr$u(x+A2E5H8KcNfRiUlXp#s%v)y0C3F6IaLdOgSjVnYq!t*w-z1D4G8JbMeQhTkWoZr%u(x+B2E5H9KcNfRiUmXp#s&v)y0C3F7IaLdPgSjVnYq$t*w-A1D4G8JbNeQhTlWoZr%u(y+B2E6H9KcOfRjUmXp!s&v)z0C4F7IaMdPgSkVnYq$t*x-A1D5G8JbNeQiTlWo#r%u(y+B3E6H9LcOfRjUmYp!s&w)z0C4F7JaMdPhSkVnZq$u*x-A2D5G8KbNfQiTlXo#r%v(y0B3E6I9LcOgRjUmYp!t&w)z1C4F7JaMePhSkWnZq$u*x+A2D5H8KbNfQiUlXo#s%v(y0B3F6I9LdOgRjVmYq!t&w-z1C4G7JbMePhTkWnZr$u*x+A2E5H8KcNfQiUlXp#s%v)y0B3F6IaLdOgSjVmYq!t*w-z1D4G7JbMeQhTkWoZr$u(x+B2E5H9KcNfRiUmXp#s&v)y0C3F7IaLdPgSjVnYq!t*w-A1D4G8JbMeQhTlWoZr%u(x+B2E6H9KcOfRiUmXp!s&v)z0C3F7IaMdPgSkVnYq$t*x-A1D5G8JbNeQiTlWo#r%u(y+B2E6H9LcOfRjUmXp!s&w)z0C4F7IaMdPhSkVnZq$t*x-A2D5G8KbNeQiTlXo#r%v(y+B3E6I9LcOgRjUmYp!t&w)z1C4F7JaMdPhSkWnZq$u*x-A2D5H8KbNfQiTlXo#s%v(y0B3E6I9LdOgRjVmYp!t&w-z1C4G7JaMePhTkWnZr$u*x+A2E5H8KcNfQiUlXp#s%v)y0B3F6I9LdOgSjVmYq!t&w-z1D4G7JbMePhTkWoZr$u(x+A2E5H9KcNfRiUlXp#s&v)y0C3F6IaLdPgSjVnYq!t*w-A1D4G8JbMeQhTkWoZr%u(x+B2E5H9KcOfRiUmXp#s&v)z0C3F7IaLdPgSkVnYq$t*w-A1D5G8JbNeQhTlWo#r%u(y+B2E6H9LcOfRfRjUmXp!s&w)z0C4F7IaMdPhSkVnZq$t*x-A1D5G8KbNeQiTlWo#r%v(y+B3E6H9LcOgRjUmYp!s&w)z1C4F7JaMdPhSkWnZq$u*x-A2D5H8KbNfQiTlXo#s%v(y0B3E6I9LcOgRjVmYp!t&w)z1C4G7JaMePhSkWnZr$u*x+A2D5H8KcNfQiUlXo#s%v)y0B3F6I9LdOgSjVmYq!t&w-z1D4G7JbMePhTkWoZr$u(x+A2E5H8KcNfRiUlXp#s%v)y0C3F6IaLdOgSjVnYq!t*w-z1D4G8JbMeQhTkWoZr%u(x+B2E5H9KcOfRiUmXp#s&v)z0C3F7IaLdPgSjVnYq$t*w-A1D4G8JbNeQhTlWoZr%u(y+B2E6H9KcOfRjUmXp!s&v)z0C4F7IaMdPgSkVnZq$t*x-A1D5G8KbNeQiTlWo#r%u(y+B3E6H9LcOfRjUmYp!s&w)z0C4F7JaMdPhSkVnZq$u*x-A2D5G8KbNfQiTlXo#r%v(y0B3E6I9LcOgRjVmYp!t&w)z1C4G7JaMePhSkWnZq$u*x+A2D5H8KbNfQiUlXo#s%v(y0B3F6I9LdOgRjVmYq!t&w-z1C4G7JbMePhTkWnZr$u(x+A2E5H8KcNfRiUlXp#s%v)y0B3F6IaLdOgSjVmYq!t*w-z1D4G7JbMeQhTkWoZr$u(x+B2E5H9KcNfRiUmXp#s&v)y0C3F7IaLdPgSjVnYq$t*w-A1D4G8JbNeQhTlWoZr%u(x+B2E6H9KcOfRiUmXp!s&v)z0C3F7IaMdPgSkVnYq$t*x-A1D5G8JbNeQiTlWo#r%u(y+B3E6H9LcOfRjUmYp!s&w)z0C4F7IaMdPhSkVnZq$t*x-A2D5G8KbNeQiTlXo#r%v(y+B3E6I9LcOgRjUmYp!t&w)z1C4F7JaMePhSkWnZq$u*x+A2D5H8KbNfQiTlXo#s%v(y0B3E6I9LdOgRjVmYp!t&w-z1C4G7JaMePhTkWnZr$u*u*x+A2E5H8KcNfQiUlXp#s%v)y0B3F6IaLdOgSjVmYq!t*w-z1D4G7JbMeQhTkWoZr$u(x+A2E5H9KcNfRiUlXp#s&v)y0C3F6IaLdPgSjVnYq!t*w-A1D4G8JbMeQhTlWoZr%u(x+B2E6H9KcOfRiUmXp!s&v)z0C3F7IaMdPgSkVnYq$t*w-A1D5G8JbNeQhTlWo#r%u(y+B2E6H9LcOfRjUmXp!s&w)z0C4F7IaMdPhSkVnZq$t*x-A2D5G8KbNeQiTlXo#r%v(y+B3E6H9LcOgRjUmYp!s&w)z1C4F7JaMdPhSkWnZq$u*x-A2D5H8KbNfQiTlXo#s%v(y0B3E6I9LdOgRjVmYp!t&w-z1C4G7JaMePhSkWnZr$u*x+A2D5H8KcNfQiUlXo#s%v)y0B3F6I9LdOgSjVmYq!t&w-z1D4G7JbMePhTkWoZr$u(x+A2E5H9KcNfRiUlXp#s&v)y0C3F6IaLdOgSjVnYq!t*w-z1D4G8JbMeQhTkWoZr%u(x+B2E5H9KcOfRiUmXp#s&v)z0C3F7IaLdPgSkVnYq$t*w-A1D5G8JbNeQhTlWoZr%u(y+B2E6E6H9KcOfRjUmXp!s&v)z0C4F7IaMdPgSkVnZq$t*x-A1D5G8KbNeQiTlWo#r%v(y+B3E6H9LcOgRjUmYp!s&w)z1C4F7JaMdPhSkWnZq$u*x-A2D5G8KbNfQiTlXo#r%v(y0B3E6I9LcOgRjVmYp!t&w)z1C4G7JaMePhSkWnZr$u*x+A2D5H8KcNfQiUlXo#s%v)y0B3F6I9LdOgRjVmYq!t&w-z1C4G7JbMePhTkWnZr$u(x+A2E5H8KcNfRiUlXp#s%v)y0C3F6IaLdOgSjVnYq!t*w-z1D4G8JbMeQhTkWoZr%u(x+B2E5H9KcNfRiUmXp#s&v)y0C3F7IaLdPgSjVnYq$t*w-A1D4G8JbNeQhTlWoZr%u(y+B2E6H9KcOfRjUmXp!s&v)z0C4F7IaMdPgSkVnYq$t*x-A1D5G8JbNeQiTlWo#r%u(y+B3E6H9LcOfRjUmYp!s&w)z0C4F7JaMdPhSkVnZq$u*x-A2D5G8KbNfQiTlXo#r%v(y+B3E6I9LcOgRjUmYp!t&w)z1C4F7F7JaMePhSkWnZq$u*x+A2D5H8KbNfQiUlXo#s%v(y0B3F6I9LdOgRjVmYq!t&w-z1C4G7JbMePhTkWnZr$u(x+A2E5H8KcNfQiUlXp#s%v)y0B3F6IaLdOgSjVmYq!t*w-z1D4G7JbMeQhTkWoZr$u(x+B2E5H9KcNfRiUmXp#s&v)y0C3F7IaLdPgSjVnYq!t*w-A1D4G8JbMeQhTlWoZr%u(x+B2E6H9KcOfRiUmXp!s&v)z0C3F7IaMdPgSkVnYq$t*x-A1D5G8JbNeQiTlWo#r%u(y+B3E6H9LcOfRjUmXp!s&w)z0C4F7IaMdPhSkVnZq$t*x-A2D5G8KbNeQi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海危险品海运订舱申请表格怎么填课件
- DB41∕T 1825-2019 燃气用聚乙烯管道焊接工艺评定
- 小镇与公司战略合作协议
- 桥梁下部结构施工课件交通工程专业群91课件
- 19《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5年财税专业:税收概述及税收制度相关知识考试题与答案
- 期中押题卷(二)(考试范围:第1~3章)(原卷版)
-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第42课 神奇的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
- 2025合作协议设备租赁合同范本
- 期中测试卷(解析版)
- 30电导率仪作业指导书
- 给水厂毕业设计正文(全)
- 初高中生物衔接课课件
- KET词汇表(英文中文完整版)
- DBJ61-T 112-2021 高延性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高清版)
- JJF(闽)1097-2020总溶解固体(TDS)测定仪校准规范-(现行有效)
- 推拉门定制安装合同协议书范本
- 麦迪床边重症系统操作指南
- 机械完整性专题知识讲座
- 《生态环境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 DB43∕T 1817-2020 公路货运车辆不停车超限超载检测系统建设与使用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