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基础教案_第1页
针灸学基础教案_第2页
针灸学基础教案_第3页
针灸学基础教案_第4页
针灸学基础教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灸学基础教案第一部分:经络学学习目标:掌握:1、经络的概念2、经络系统的组成3、十二经脉命名与脏腑的络属关系理解:1、分析十二经脉的走向和循行分布规律2、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的应用第一节:经络学概论一、经络的概念系统的联系而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剖学无法找到的一个系统。使人体内的功能活动保持相对的协调和平衡。二、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它们在内连属于脏腑,在外连属于筋肉、肢节和皮肤。部位和交接顺序,在肢体的分布也有一定的规律,同脏腑有直接的络属关系。用。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十二经别:十二经别是指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从十二经脉中别出的重要支脉。起到沟通脏腑、加强十二经脉中表里联系的作用。十五络脉:加强表里两经在体表的联系和渗灌气血十二经筋:十二经脉所连属的筋肉系统,连缀四肢百骸,主司运动关节十二皮部: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皮肤的分区第二节十二经脉一、命名原则:十二经脉对称的分布于人体的两侧,按一定的规律循行于上肢或下肢。主要循行于上阳,结合其循行的肢体,以及其与脏腑相属络的关系而确定的。故十二经脉分别为:循行于上肢内侧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上肢外侧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下肢内侧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下肢外侧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二、经络的走向、分布、表里关系、流注次序1、十二经脉的走向走向:手三阳,从手走头足三阳,从头走足足三阴,从足走腹手三阴,从胸走手2、交接规律: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同名手足阳经在头面部交接同名手足阴经在胸部交接3、十二经脉分布规律头部:手足阳经交接时皆经过头部,故头为诸阳之会四肢:阴经行于四肢内侧,阳经行于四肢外侧。见课件躯干部:手三阳经,从手走头,所以循行于肩、肩胛部;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4、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手足三阴、手足三阳经通过经别和别络相互沟通,形成了6对表里关系。规律为分布的前、中、后相表里。具体见课件5、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十二经脉在人体内外,并不是孤立存在,是像线一样,一贯到底的,其经脉中的气血运行也是循环贯注的。三、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1四、十二经脉的主要病症第三节奇经八脉循行特点:1、走向和分布无规律2、与五脏六腑无络属关系3、与奇恒之腑关系密切4、奇经八脉间无表里关系作用:分别介绍:1、督脉的循行部位循行: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延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延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功能:总督一身之阳经,对阳经气血有调节作用,故又称为“阳脉之海”2、任脉:上至龈交穴,于督脉相会,并分别上行至两目眶下。功能:总任一身之阴经,对阴经之气血有调节的作用,故称为“阴脉之海”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经、带、胎、产关系密切,又称“任主胞胎”3、冲脉:循行: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从气街部起与足少阴并行,夹脐上行,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喉,环绕口唇,到目眶下。功能: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为“十二经脉之海”又称为“五脏六腑之海”可调节月经,主生殖功能:女子以血为本,妇女血室与冲脉密切相关,冲脉又具有调节月经的作用,可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冲为血海能减退。4、带脉到少腹。功能:约束诸纵行之脉,以加强经脉间的联系,固有“诸脉皆属于带”的说法可顾护胎儿5、阴跷脉,阳跷脉主司下肢的运动,死眼睑开合6、阴维脉,阳维脉维络诸阴诸阳第四节经别、别络、经筋、皮部1、经别:就是别行的正经,是从十二经别行分出,深入躯体深部,循行于胸腹及头部的重要支脉。循行分布特点:离、入、出、合()生理功能:详见课件2、别络气血,以濡养全身。3、筋经,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具有约束骨骼、主司关节运动的功能。4、皮部是十二经脉之气在体表皮肤一定部位的反射区。第五节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的应用四大功能:1、联系内外,网络全身人体是由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构成的,它们虽有不节之间有机的联系起来,构成了一个以脏腑为中心的统一整体。2、运输渗灌作用运行气血、协调阴阳,气血通过经络可通达全身,发挥其营养组织器官、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作用。、感应传导作用 通过针刺等治疗手段的刺激,使其感觉通过经络传导于腑,以达到调节脏腑功能的目的。如:腹泻腹痛,可通过针刺足三里穴达到调节作用、调节机体平衡 经络能运行气血,协调阴阳,使人体功能活动保持相对平衡。(一)阐释病理变化外邪由表传里的途径体内病变反映于外的途径(二指导疾病的诊断循经诊断分经诊断(三)指导疾病的治疗1.指导针灸推拿治疗2.指导药物治疗第二部分中医外治法第一节:针灸治疗毫针的构造可分为针尾、针柄、针根、针身、针尖规格:以针身为主,常见的有13mm,25mm,40mm,50mm,60mm,75mm等针刺练习:材料:纸垫或棉纱垫等。针刺操作:针刺前准备:做好诊断,辩证及解释工作之后,选择合适的针具,让患者调整到合适的体位即可以开始针刺的操作。体位选择: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坐位果。一般:直刺°°°一针刺注意事项:二、灸法性、虚弱性疾病以及风寒湿邪所致的病症,均可应用。艾柱灸:直接灸(瘢痕、无瘢痕灸)间接灸(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药饼灸艾条灸:实按灸,悬起灸(雀啄灸、回旋灸,温针灸第三节其他疗法一、耳针疗法耳穴是指分布在耳廓上的腧穴耳穴的分布,有其一定的规律,整个耳廓上的腧穴,像一个在子宫内倒置的胎儿。二、推拿疗法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内、妇、外、儿、五官等。推拿手法的要求:持久、柔和、渗透、有力基础手法:1部的协调摆动和指尖关节的屈伸活动2酸痛,麻木或肢体运动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