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知识点(二)_第1页
教师招聘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知识点(二)_第2页
教师招聘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知识点(二)_第3页
教师招聘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知识点(二)_第4页
教师招聘考试《综合应用能力》D类知识点(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招聘考试《综合应⽤能⼒》D类知识点(⼆)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注意1、注意注意的特征:指向性、集中性注意的特征注意的分类:有意注意、⽆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注意的分类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品质2、感觉感觉感觉的基本规律:感觉的适应、感觉的对⽐、感觉的补偿、联觉感觉的基本规律知觉3、知觉知觉的特征: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记忆4、记忆记忆的分类:记忆的分类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形象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根据信息加⼯和储存内容的不同: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根据时间的长短不同: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记忆的过程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再现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遗忘的规律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学习材料的性质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记忆的⽅法。时间因素识记的态度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思维5、思维思维的特征:(间接性、概括性、)思维的特征思维的过程:分析和综合、⽐较和分类、具体化和系统化。思维的过程思维的种类思维的种类: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知觉思维、分析思维、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再造思维、创造性思维、经验思维、理论思维。⼆、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如何提⾼记忆)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如何提⾼记忆)⼆、1、明确记忆⽬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对材料进⾏精细加⼯,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多重信息编码⽅式,提⾼信息加⼯处理的质量。6、重视复习⽅法,防⽌知识遗忘。三、复习⽅法:三、复习⽅法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做到分散与集中相结合。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5、复习⽅法要多样化。6、运⽤多种感官参与复习。7、掌握复习的量、坚持适度超额。(150%)情绪情感过程:四、情绪情感过程四、情绪的分类:⼼境、激情、应激情感的分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五、意志过程意志过程:五、意志⾏动的基本阶段:采取决定阶段、执⾏决定阶段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意志⾏动中的动机冲突: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意志的品质:意志的⾃觉性、果断性、坚持性、⾃治性。六、个性⼼理个性⼼理:(需要、动机、兴趣、能⼒、⼈格、性格、⽓质、⾃我调控系统)六、影响能⼒发展的因素:1.影响能⼒发展的因素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早期经验的影响教育和实践活动的影响个⼈的勤奋、⼈格的特征:独特性、稳定性、整合性、功能性。2、⼈格的特征影响⼈格形成的因素:3、影响⼈格形成的因素⽣物遗传因素社会⽂化因素家庭教养⽅式学校教育因素个⼈主观因素学⽣良好⼈格的塑造:4、学⽣良好⼈格的塑造激发中学⽣⾃我教育的意识。进⾏⼈格素质的整合教育。实施以提⾼⽂化素质为⽬的的综合素质教育。强化情感陶冶与⾏为训练。优化育⼈环境,协调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形成⼈格培养的正合⼒。⼤⼒开展⼼理健康教育的咨询,建⽴健全良好⼈格培养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质的类型:(胆汁质、多⾎质、黏液质、抑郁质)5、⽓质的类型⾃我认知、⾃我体验、⾃我控制。6、⾃我调控系统包括⾃我认知、⾃我体验、⾃我控制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七、七、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1、遗传(遗传素质)2、环境3、个体主观能动性。4、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的原因和表现:⼋、学校教育在⼈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的原因和表现原因:学校教育是有⽬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的活动,它规定着⼈的发展⽅向。原因:学校教学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实进⾏的,相对⽽⾔效果较好。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发展的各种因素。学校教育给⼈的影响⽐较全⾯、系统和深刻。表现:表现: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素,对个体发展的⽅向与⽅⾯做出社会性规范。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影响学⽣学习成绩的因素:学习成绩是学⽣学习效果的外在表现之⼀,影响学⽣学习效果的因素是多⽅⾯九、九、影响学⽣学习成绩的因素的,因此有影响学⽣学习成绩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智⼒因素:感知能⼒、记忆能⼒、思维能⼒、想象能⼒、技能等。1、智⼒因素:⾮智⼒因素:注意、需要、情感、动机、兴趣、意志、⾃信⼼、⽓质、性格等。2、⾮智⼒因素教学因素:教师素质、教学内容、教学⽅式、作业、考试、教学管理等。3、教学因素:学习因素:学习计划、学习习惯、学习⽅法、课堂学习、复习等。4、学习因素: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学校校风、学校纪律、社会环境、⼈际关系等。5、环境因素;⼼理与健康因素:遗传、⽣物节律、⼼理卫⽣、休息、营养、药物等。6、⼼理与健康因素:学习品质是影响学⽣学习成绩的主要⽅⾯。⼀般⽽⾔,学⽣的学习品质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学习⾏为。学习⾏为是指学⽣在⽇常⽣活中所表现出的⼀切活动,包括学习环节,学习秩序,学习⽅法和学习习惯等。学习⾏为学习态度是指学⽣对学习的评价和⾏为倾向,包括学习认识、学习动机、学习情绪等。学习态度学习能⼒是指学⽣顺利完成学习⾏为所必要的主观条件,包括智⼒、个性和知识储备。学习能⼒⼗、⼈的⾝⼼发展规律与教育启⽰:⼗、⼈的⾝⼼发展规律与教育启⽰(⼀)个体⾝⼼发展的顺序性启⽰:在对青少年进⾏教育时,必须循序渐进,不能“揠苗助长”。(⼆)个体⾝⼼发展的阶段性启⽰:教育⼯作必须从学⽣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法,根据实际情况,对学⽣区别对待。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法的选择上,不能搞“⼀⼑切”,还要注意各阶段的衔接和过度。(三)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启⽰:教育必须适应⼈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在⼈的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内,施以相应的教育,促进该素质的发展。个体⾝⼼发展的互补性(四)(四)个体⾝⼼发展的互补性启⽰:应集合学⽣实际,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注重发现学⽣的⾃⾝优势,促进学⽣的个性化发展。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五)(五)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启⽰:在教育⼯作中发现研究个体间的差异特征,教育⼯作要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的进⾏教学,使每个学⽣都能得到最⼤的发展。学⽣学习⽅法的指导:⼗⼀、学⽣学习⽅法的指导⼗⼀、(⼀)学习计划的指导设⽴⽬标和安排时间,都要⼒求具体化。要切合实际,循序渐进。要留有余地,使计划富有弹性,便于执⾏。要结合实践,及时调整。(⼆)听课⽅法指导认真听注意看多动脑主动练做笔记善归纳写作业⽅法的指导(三)写作业⽅法的指导(三)先复习后写作业仔细审题认真表述细⼼检查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理学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种线性关系,⽽且是倒U型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即动机强度处于中等⽔平时,⼯作效率最⾼。各种活动都存在⼀个最佳动机⽔平,动机不⾜或过分强烈都会导致⼯作效率下降。此外,动机的最佳⽔平还随任务性质的不同⽽不同: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动机强度的最佳⽔平点会低些;在学习任务⽐较简单时,动机强度的最佳⽔平点会⾼些。成败归因理论⼗三、成败归因理论⼗三、美国⼼理学家维纳对⾏为成败的归因进⾏了系统研究,发现⼈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及⾏为责任归纳为以下六个因素:(能⼒⾼低、努⼒程度、任务难易、运⽓(机遇)好坏、⾝⼼状态,外界环境)学习动机的培养⼗四、学习动机的培养⼗四、学习动机的培养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设置具体⽬标及到达⽬标的⽅法。设置榜样培养学⽣对学习的兴趣利⽤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产⽣学习的需要。注意学⽣的归因倾向。⼗五、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动机的激发⼗五、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平。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继续努⼒。充分利⽤反馈信息,妥善进⾏奖惩。促进学⽣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六、促进学⽣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六、1、发挥课程主渠道作⽤,培养学⽣良好的学习习惯。2、课堂中正确引导。3、注重激励与表扬,对学⽣进⾏正强化教育。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良好的学习习惯。5、发挥家长的作⽤,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学习习惯的合理。6、分层渐进,注重对学⽣进⾏个别辅导。7、建⽴学⽣良好学习习惯评价体系。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七、⼗七、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1、建⽴积极的⼼理准备状态。2、充分利⽤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学习兴趣。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学习兴趣。4、改进教学⽅法,增强学⽣学习兴趣。5、依据学习结果的反馈,激发学⽣进⼀步学好的愿望。学⽣问题解决能⼒的培养:⼗⼋、学⽣问题解决能⼒的培养⼗⼋、1、提⾼学⽣知识储备的质量和数量。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法与策略。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5、训练逻辑思维能⼒,提⾼思维⽔平。⼗九、创造性的培养⽅法⼗九、创造性的培养⽅法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的适宜环境。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创造性思维训练。、⼩学⽣品德发展的特点⼆⼗、⼩学⽣品德发展的特点1、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知能⼒。2、品德发展具有协调性。3、品德发展具有过渡性。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外部因素1、家庭教养⽅式。2、社会风⽓。3、同伴群体。(⼆)内部条件1、认知失调2、态度定势3、道德认识⼆⼗⼆、促进学⽣形成良好品德的⽅法、有效的说服。1、有效的说服(教师的说服不仅要以礼动⼈,还要以情动⼈;教师进⾏说服时,还应考虑学⽣原有的态度)2、树⽴良好的榜样、利⽤群体约定。(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原则、协定,对其成员有⼀定的约束⼒,使成员承担执⾏的责任)3、利⽤群体约定4、给予恰当的奖励和惩罚。5、价值辨析⼆⼗三、道德发展的基本理论(⼀)⽪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1、⾃我中⼼阶段(2--5岁)2、权威阶段(5--8岁)也称作“他律期”(⼆)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1、前习俗⽔平3、可逆性阶段(8--10岁)4、公正阶段(10--12岁)阶段1: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阶段2:相对功利定向阶段2、习俗⽔平阶段3: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成“好孩⼦”定向阶段。阶段4: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3、后习俗⽔平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阶段6:原则或;良⼼定向阶段。⼆⼗四:⼩学的德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四:⼩学的德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五: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五: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知、情、意、⾏的培养提⾼过程。1、学⽣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四个⼼理因素构成。知:即道德认识,是学⽣品德形成的基础。情:即道德情感,是产⽣道德⾏为的内部动⼒。意:即道德意志,是调节道德⾏为的精神⼒量。⾏:即道德⾏为,是衡量⼀个⼈道德修养⽔平的重要标志。2、德育过程的⼀半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以知为开端、以⾏为终结。(⼆)德育过程是促使学⽣思想内部⽭盾运动的过程。(三)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的活动和交往,对学⽣多⽅⾯教育影响的过程。(四)德育过程是⼀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六、德育的途径1、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社会实践活动3、课外、校外活动4、少先队、共青团组织的活动。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时事政治的学习。6、班主任⼯作。⼆⼗七、德育⽅法1、说服教育法2、榜样⽰范法3、陶冶教育法4、实践锻炼法5、品德修养指导法6、品德评价法⼆⼗⼋、⼩学⽣常见的⼼理障碍:⼆⼗⼋、⼩学⽣常见的⼼理障碍1、多动症2、焦虑症3、学习困难综合征4、强迫症5、厌学症⼆⼗九、德育的原则:⼆⼗九、德育的原则(⼀)导向性原则贯彻要求:1、坚定正确的政治⽅向。2、德育⽬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教育⽅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疏导原则贯彻要求: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教育。(三)尊重学⽣与严格要求学⽣相结合贯彻要求: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2、教育者对学⽣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3、教育者对学⽣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坚定不移的贯彻到底,督促学⽣切实做到。(四)教育的⼀致性和连贯性原则贯彻要求:1、要统⼀学校内部各⽅⾯的教育⼒量。2、要统⼀社会各⽅⾯的教育影响,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学校为中⼼的“三位⼀体”德育⽹络。3、处理好衔接⼯作,保持德育⼯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五)因材施教原则贯彻要求:1、深⼊了解学⽣的个性特点个性特点和内⼼世界。2、根据学⽣个⼈特点有的放⽮地进⾏教育,努⼒做到⼀把钥匙开⼀把锁。3、根据学⽣的年龄特征有计划的进⾏教育。(六)知⾏统⼀原则贯彻要求: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学⽣的思想道德认识。2、组织和引导学⽣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为习惯。3、对学⽣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统⼀的原则。4、教育者要以⾝作则,严于律⼰。(七)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贯彻要求:1、教育者要⽤⼀分为⼆的观点,全⾯分析,客观的评价学⽣的优点和不⾜;2、教育者要有意识的创造条件,将学⽣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3、教育者要提⾼学⽣⾃我认识、⾃我评价能⼒、启发他们⾃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正⾯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贯彻要求:1、坚持正⾯教育原则。2、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3、建⽴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三⼗、学校⼼理健康教育的⽬标三⼗、学校⼼理健康教育的⽬标:总⽬标:提⾼全体学⽣的⼼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乐观、向上的⼼理品质,促进学⽣⼈格的健全发展。具体⽬标:(1)针对⼤多数⼼理健康的学⽣⽽⾔,⼼理健康教育的⽬标是培养学⽣良好的⼼理素质,预防⼼理障碍的发⽣,促进学⽣⼼理机能、⼈格的发展与完善。(2)就有⼼理障碍的学⽣⽽⾔,⼼理健康教育的⽬标是排除学⽣的⼼理障碍,预防⼼理疾病的发⽣,提⾼学⽣的⼼理健康⽔平。(3)针对少数有⼼理疾病的学⽣进⾏⼼理咨询与治疗。三⼗⼀、学校⼼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三⼗⼀、学校⼼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1、根据学⽣⼼理发展特点和⾝⼼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的实施教育。2、⾯向全体学⽣,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对⼼理健康教育由积极的认识,使⼼理素质逐步得到提⾼。3、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他们的⼼理健康⽔平。4、以学⽣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的积极性。要把教师在⼼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对⼼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结合起来。三⼗⼆、学校实施⼼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三⼗⼆、学校实施⼼理健康教育的途径1、开设⼼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课程和⼼理辅导课程。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理健康教育的内容。3、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理健康教育。4、个别⼼理辅导与咨询。5、⼩组辅导(团体辅导)三⼗三、⼼理辅导的主要⽅法1、强化法(也叫正激励,⽤来培养新的适应⾏为)2、代币奖励法3、⾏为塑造法4、⽰范法5、系统脱敏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四、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教学⽬标包括三部分,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五、教学重难点:三⼗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指在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的特定层次中占相对重要的前提判断或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重要教学重点地位和突出作⽤的内容,是授课时必须着重讲解和分析的内容。教学难点:是指学⽣难于理解,掌握或容易引起混淆、错误的内容。教学难点三⼗六、教学过程设计(⼀)导⼊新课(直接导⼊、直观导⼊、设疑导⼊、趣味导⼊、⽬标展⽰导⼊、情景导⼊)(⼆)讲授新课(三)巩固练习(四)课堂总结(1、系统归纳2、⽐较异同3、集中⼩结4、领悟主题)(五)作业布置(六)板书设计(1、脉络式设计2、提纲式设计3、图标式设计4、点睛式设计5、对⽐式设计)三⼗七、教学的基本特点:三⼗七、教学的基本特点1、教学以培养全⾯发展的⼈为根本⽬的。2、教学由教师的教与学⽣的学为两⽅⾯活动组成。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同性与多样性的统⼀。三⼗⼋、教学的基本任务三⼗⼋、教学的基本任务:1、引导学⽣掌握科学⽂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教学)2、发展学⽣智⼒、培养学⽣的创造⼒和实践能⼒。3、发展学⽣体⼒,提⾼学⽣的健康⽔平。4、培养学⽣⾼尚的审美情趣、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理品质。三⼗九、教学的意义1、教学是传授知识、促进学⽣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2、教学是对学⽣进⾏全⾯发展的素质教育,把学⽣培养成为合格⼈才的基本途径。3、教学是学校⼯作的中⼼,学校⼯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四⼗、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的原则。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相统⼀的原则。3、教师主导与学⽣主体相统⼀的原则。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的原则。四⼗⼀、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四⼗⼀、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知识5、检查知识四⼗⼆:教学实施的环节备课(教师的备课主要是做好三件事:钻研教材、了解学⽣与选择教法。编制三种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备课单元教学计划与课时计划(教案))(⼆)上课上课⼀节好课的具体要求:1、⽬的明确2、内容正确3、⽅法得当5、语⾔艺术4、结构合理6、⽓氛热烈7、板书有序8、态度从容(三)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1)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并有代表性。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布置作业要想学⽣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时间。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的作业。(2)批改作业的要求)批改作业的要求:按照教师常规中各学科设置的作业要求做到全批全改,禁⽌采⽤集体评讲、张贴答案、学⽣互相批改等⽅式替代教师批改,对于重点作业应该精细批改。作业批改要及时,应在下⼀节课之前将作业本发给学⽣,未经批改的作业不能发给学⽣。要允许学⽣对教师的作业批改持有不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