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前儿童健康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四)_第1页
幼儿园:《学前儿童健康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四)_第2页
幼儿园:《学前儿童健康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四)_第3页
幼儿园:《学前儿童健康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四)_第4页
幼儿园:《学前儿童健康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器械(具)操控能力清晨,幼儿园操场上如往常一样,孩子们正在各个区域玩得兴奋不己。球类活动区一直是孩子们钟爱的活动区。活动中,部分孩子在拍球,可是一些孩子拍了两下球就滚了,一些孩子可以在原地连续拍儿十个,一些孩子还可以左右手交替拍球。有的孩子不满足于拍球这一单一动作,他们会抛接球、用脚摆弄球、利用老师提供的纸棒赶球等。幼儿表现出不同的玩球方法,实际上展现了对球这一器械(具)的不同操控能力。本章将聚焦于大肌肉动作中的器械(具)操控能力,针对器械(具)操控能力的概念、学前儿童器械(具)操控能力的发展特点、成人促进学前儿童器械(具)操控能力发展的支持性策略进行讨论。第一节学前儿童器械(具)操控能力概述一、器械(具)的界定器械泛指用具,幼儿园常用的运动器械包括各类车辆玩具等。器具指的是能够帮助人完成工作的用具,即工具。,幼儿园常用的的运动器具包括绳、圈、球等。二、器械(具)操控能力的概述(一)机械(具)操控能力的界定器械(具)擦空能力四肢操纵或控制物体的能力。器域(具)接控能力是基本运动技能的核心,在许多运动项目中都很重婴,例如棒球、网球等运动的核心部分之一就是抓握和操纵能力。对器械(具)的操控通常可以使用身体的不同部位,例如用手来推、拉、拍、投;细胞,如让智力迟钝儿童使用工具自己进餐,帮助家长扫地、拖地,玩球等。这些器械(具)操控的活动将对改善和提高他们神经系统的功能起到有益的作用。第二节学前儿童器械具操控能力的发器械(具)操控活动包含一系列具体的内容,其能力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对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来说,理解学前儿童的器械(具)操控能力的发展模式和动作发展的规律,将有助于观察和了解儿童器械(具)操控能力发展状况,判断其发展水平,从而提供有意义的帮助和支持。一、学前儿童器械(具)操控能力的发展特点器械(具)操控能力的获得与发展也是动作技能的获得与发展,它是个体在后天经过反复练习而习得的,并经巩固形成自动化应用的动作技术。因此,学前儿童器械(具)操控能力的发展遵循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呈现出如下特点。(一)学前儿童器械(具)操控能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学前儿童器械(具)操控能力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动作技能的发展通常经历前控制水平到控制水平,再到运用水平。L前控制水平(水平D水平I是学前儿童在器械(具)操控动作最初掌握的阶段,此阶段儿童大脑皮层中的兴奋和抑制过程都呈现出扩散的状态,条件反射的暂时性神经联系不稳定、不精确,出现“泛化”现象。处于水平I中的儿童对器械(具)操控的动作通常表现为:操控动作不稳定、不协调,多有停顿;缺乏灵活的控制能力,操控起来比较费力,不够自然;操控动作需要明确的认知控制,思维过程明显。这一阶段是儿童在认知上处于感知和表象阶段,主要依靠视觉表象来控制和调节动作。.控制水平(水平I)在初步尝试阶段的基础上,通过经常、不断的练习,大脑皮层中运动中枢的兴奋和抑制过程逐渐集中,尤其是抑制过程得到了发展而逐渐加强,使动作由“泛化”进入“分化”。此时,儿童已经逐步形成了动作概念,建立起了动力定型,但动作仍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干扰,在一些复杂、变化的情况下(如遇到新异的刺激或活动条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等)容易出现动作变形,原有的多余动作或错误动作有可能随之重新出现。.运用水平(水平皿)随着练习的经常与反复,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得更加集中和精确,从而形成了较为巩固的动力定型。处于水平皿中的儿童对器械(具)操控动作完成的质量提高,通常表现为:儿童的动作反应速度加快,动作稳定、熟练,能较准确、协调、省力地完成动作,整体动作简洁明快、协调优美。虽然儿童在某一操控动作的技能形成中三个阶段的出现顺序相同,但由于每个主体生理、心理、已有运动经验,以及学习、环境、任务的不同,三个阶段在不同儿童身上表现的时间有长有短,不尽相同。(二)上肢功能为主的器械(具)操控能力发展在前,下肢功能为主的器械(具)操控能力发展在后器械(具)操控能力可以根据参与器械(具)操控的主要身体部位,分成上肢功能为主的器械(具)操控能力(如投掷、击球等)和下肢功能为主的器械(具)操控能力(如踢球等)。根据动作发展由首至尾的规律,学前儿童上肢能力发展在前,上肢功能为主的器械(具)操控能力发展在前,下肢功能为主的器械(具)檄按能力发展在后。(三)参与操控动作的身体各部位逐渐能有效协调配合操控动作的最初阶段,学前儿童无法做到身体各部位的协调配合,例如最初的投掷动作更像砍切动作,只有手臂做出砍切动作,下肢静态支撑,躯干无扭转。而成熟的投掷动作会出现手臂向下后挥、异侧上步、身体出现分层次的扭转以及上肢和下肢的组合动作,身体各部分表现出高度的协调性。(四)直接操控能力发展在前,间接操控能力发展在后主体对客体操控时,有时是身体部位直接使客体的位置、速度等发生改变;有时则通过使用其他器械(具)使客体的状态发生改变,如拍球属于直接操控能力,用球棒击球属于间接操控能力。因此,根据是否使用其他器械(具),器械(具)操控能力可被分为器械(具)直接操控能力和器械(具)间接操控能力。由于间接操控能力属于更多身体部位参与控制,因此,间接操控制能力发展在后直接操控能力发展在前。(五)同侧操控动作发展在前,异侧操控动作发展在后可以根据操控动作是否过身体中线,将操控动作分成不过身体中线的同侧操控动作和过身体中线的异侧操控动作。例如用右手在身体右前方运球属于不过身体中线的同侧步操控动作,用右手在身体左前方运球属于过身体中线的异侧操控动作。一般来说,同侧动作属于更加贴近动作自然状态的动作模式,而过身体中线的异侧操控动作需要更多的视觉调节,因此,过身体中线的异侧操控动作发展更晚。(六)投掷、击、踢固定靶能力发展在前,投掷、击、踢移动靶能力发展在后(七)从延迟反应发展为积极主动的操控动作接、踢运动中的球都需要学前儿童对飞来的球快速做出反应。学前儿童眼睛跟踪物体、目测、判断能力较弱,因此操控运动中物体时的最初表现是延迟反应。(八)单一任务的操控动作发展在前,多任务操控动作发展在后多任务有两种类型,一是指运动类的多任务,二是指运动和非运动类的多任务。运动类多任务的操控动作需要身体不同部位相互协调用力。运动和非运动类的多任务的操控动作常常将认知任务与操控任务相结合。由于单一任务比较容易完成,因此,在低幼阶段的操控任务应该以单一运动任务为主,在此基础上,逐渐增加其他运动任务、简单的认知任务以及速度等任务。(九)学前儿童器械(具)操控能力在发展中会出现高原期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技能训练过程中,技能的发展和成绩的提高并非一直是均匀的,往往是先快后慢,继而会出现停滞不前甚至有所下降的现象。这种现象被形象地称为“高原期”,目前“高原期”现象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运动、音乐等技能技巧训练以及职业发展中,用以解释复杂技能形成过程中在练习后期的一定阶段中出现的成绩停滞现象或职业发展中的瓶颈现象。一般说,当儿童初次学习某一器械(具)操控动作时,通过反复练习会较快掌握这一动作技术,但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往往会停止向前。因此,我们要正视儿童操控动作发展过程中的“高原期”现象,通过引导帮助他们冲破“高原期”,再次提高运动水平。二、学前儿童器械(具)操控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学前儿童器械(具)操控能力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既需要个体神经、肌肉的成熟,感知觉系统的整体参与,也强调个体和环境、任务间的相互作用,学前儿童器械(具)操控能力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自我组织的过程。(一)主体因素.主体的年龄与性别主体的年龄往往会影响其对动作模式的选择,通常情况下由于动作经验的累积,主体内化的动作模式也越丰富,也能更好地应对不同情况,顺利完成对器械(具)的操控。另外,年龄大小和性别差异也会影响主体的力量、速度以及对操控任务的喜好程度,以及对靶目标判断的精准度等。不同的操控动作中个体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主体感知觉的参与主体感知觉的参与是指在器械(具)操控时个体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的参与会影响操控动作的质量。幼儿在操控某一器械(具)时,视觉、听觉和触觉的协同作用能使主体更好地跟踪、预测、感知客体特性及其运动轨迹,从而准确地完成动作。(二)客体属性和状态客体属性是指客体的大小、重量、形状、软硬等。客体的状态是指客体本身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如果是运动着的客体其运动速度有快也有慢。操控运动中的客体比操控静止的客体更难,需要更强的判断力、身体控制能力、身体协调能力和视知觉。如幼儿在玩掷准游戏(投掷动作分为掷远和掷准两类)时,一般成人创设的环境、提供的材料•,以及游戏的内容应由易到难,比如目标靶的距离由近至远、由静止的到移动的。(三)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当主体在操控客体时,可以是主体身体某部位直接作用于客体使之发生位置、方向、速度、状态等变化,也可以是主体身体某部位间接作用于客体。一般情况下,间接操控的难度高于直接操控。(四)环境因素对器械(具)的操控中除了以上提到的各种主、客体因素外,还不得不考虑环境因素。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所有客观外界条件的总和,如空气污染、噪音干扰、冷热温度、光线强弱等都会对操控能力产生影响。根据常规,学前儿童的运动环境可以分为户外环境和室内环境,因而产生户外运动和室内运动。首先,无论是户外运动,还是室内运动,必须在空间上满足幼儿操控器械(具)的需要,即要有足够的空间。器械(具)的操控是人体部位、身体功能的延展,在操控中通常使用投、踢、推等幅度较大的动作,通过这些动作,客体也会产生距离、方向、速度等方面的变化,因此足够大的活动空间是首要条件。对于幼儿来说户外环境也更有可能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五)任务因素学前儿童器械(具)操控任务是一种运动任务,即主体对客体所要实施的操控方法、操控要求及要达到的操控目的。二、学前儿童器械(具)操控动作的发展特点动作的发展是一个跨越整个生命周期的复杂过程,是人能动地适应环境和社会并与之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类动作一般分为大肌肉动作和精细动作,大肌肉动作是各种感觉动作的基础,是儿童最早发展起来的运动技能。基本动作包括非位移技能、位移技能和操作技能。.滚(球)的动作各种大小的橡皮球、塑料球、布球、木质球都可以提供给儿童使用,在对球进行滚动的过程中发展了儿童的动作灵敏性、协调性和视觉运动能力。.抛(球)的动作抛的动作不同于投掷动作。抛可以是双手抛也可以是单手抛,手臂动作一般在体前进行,不出现跨越身体的情况,同时身体方向没有变化,客体运动轨迹多为向上;投掷动作多采用单手进行(有时也有双手),随着动作能力的提高,手臂可做出跨越身体的动作,并伴有转体动作,客体运动轨迹多为向前。抛的动作发展了学前儿童的上肢肌肉力量和动作的协调性。对于较大的器具,学前儿童一般自主选择双手抛的动作,因此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小型的器具,如自制的“降落伞”、“小飞碟”等让幼儿练习单手抛的动作。.接(球)的动作关于儿童接球动作技能的发展特征,除了在性别因素上,在投球的高度、距离、球的速度等方面还存在争议,所以仍然有许多方面需要研究。.拍球的动作拍球是一项深受幼儿喜爱的体育活动。拍球动作不仅发展了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同时幼儿在拍球过程中对于手臂、手腕、手指的配合动作的选择,对于力度的选择都充分反映了其思维水平的发展。拍球活动满足了幼儿运动、娱乐、交往、创新等多种需要。.踢(球)的动作儿童在其童年的早期和中期,大约3、8周岁之间,会形成多种基本动作技能的基础。这些基本动作技能的基础将使儿童在动作反应中有更多的选择,为他们的动作表现提供更大的自由度.投掷的动作投掷动作是一项复杂的大肌肉群动作技能,投掷时需要身体不同部位相互协调用力,并在复杂的生物力学原理支配下,将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传递作用于客体。第三节促进学前儿童器械(具)操控能力发展的教育策略器核(具)操控动作作为一种动作技能,是在生活环境的刺激下,儿童在积极主动探素器械(具)的特征、玩法、功能的过程中习得并发展的。它有别于眨眼、抓圈、吮吸等本能反应,是儿童主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需要通过后天多次、反复的练习才能习得,并成为相对稳定的动作模式。获得动作技能的关键在于学习的机会,因此,学前儿童器械(具)操控能力发展的关键也在于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学习环境和机会。一、提供适宜的物质保证要促进学前儿童器械(具)操控能力的发展,需要为学前儿童提供一定的游发场所、适当的材料,还应该给他们提供发现、尝试、了解以及“亲历亲为”的机会。(一)创设适宜的环境满足儿童运动需求的第一步是提供一定的运动空间,教师需要考虑空间的大小以及是否具有挑战性。1.空间大小适宜(1)器械(具)操控与幼儿园其他学习活动相比较幼儿同内其他领域的活动,如艺术、科学、语言等活动相对安静,活动范围较个而健康领域中的体育活动,其本身就是学前儿童身体直接参与的活动。(2)不同任务的器械(具)操控活动需要的空间有一定差异性学前儿童在进行器械(具)操控活动时由于任务不同,对空间需求也有所差异。比如幼儿拍球活动,通常可以安排个别活动,扣球时球的位置变化不大,所以拍球这一活动对空间要求相对较低,不仅可以在户外进行,在室内进行也可以。但踢球活动中球的位置变化大,而且常常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集体活动,所以对空间的要求相对较高。(3)不同操控能力的幼儿所需要的运动空间有所不同在安排器械(具)操控活动时,对于空间大小的考虑除了需要注意以上两点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儿童年龄段的问题。2.环境简单而富有挑战幼儿园运动空间并非越丰富越好。运动空间的主旨是提供幼儿运动的场所,所以运动空间应该符合简单、安全、适当变化、富有挑战的特点。幼儿园每次运动的空间相对固定,教师应该反复探索,尽可能提供一切符合以上特点的运动空间,能够帮助儿童获得更多自由游戏和运动的机会。用脚来踢,踩;用头来顶等动作,完成这些动作同时还需要头、眼、躯干以及其他身体部位的共同参与和配合。器械(具)操控能力是在身体姿势控制能力和身体移动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反之它也有助于身体协调性、灵敏性和力量性的进一步发展。生活自理、写作、绘画等任务中所需要的精细动作能力也属于器具操控能力,但本章会重点介绍大肌肉动作中的器械(具)操控能力。第五章中会专门介绍生活自理中的器具操控能力。(二)器械(具)使用和器械(具)操控的区别大肌肉动作中的“器械(具)使用”和“器械(具)操控”并不一样。"器械(具)使用”主要是指学前儿童在中型或大型器械上运用各种身体基本动作(走、跑、跳、钻、爬、攀登);而“器械(具)操控”则是指学前儿童通过拍、投、抛、接、踢、击、顶、踩、踏等各种动作操作和控制大小、重量适当的器械(具)以达到游戏的目的,进而实现运动能力的发展。器械(具)操控以身体姿势控制和身体移动能力为基础,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和发展未来基本运动能力的核心技能之一,例如球类运动的运动核心之一就是器械(具)操控。(三)影响器械(具)操控能力的因素器械(具)操控能力与身体素质(主要指力量性、灵敏性、柔韧性、平衡性、协雕等)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同时与身体的躯干、头、眼、上下肢的功能发展密切相关。器械(具)操控的能力是在身体姿势控制和身体移动能力达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各种基本运动能力的结合就创造出许多一般来讲,任务需要儿童跳跃,就需要创设能够激发儿童跳跃的障碍;任务需要儿童奔跑,就需要给予儿童奔跑的空间;任务需要儿童有克制地移动,就需要向儿童提供他们甘愿自我克制的情境。学前儿童器械(具)操控活动中除了提供不同的器械(具),也需要考虑场地的挑战性。(二)材料合适、丰富提供合适、丰富的材料是指教师在学前儿童器械(具)操控活动中提供种类多样、数量充足、相对低结构、适合各能力层次的儿童使用的各种器械(具),旨在给儿童提供较多的选择机会。.提供能够产生运动目的的操控材料操控能力表现在操控物发生运动轨迹的变化。为了吸引学前儿童操控材料的兴趣,教师应该给幼儿提供可以用来扔、投掷、踢、打和接等能够产生运动目的的材料。考虑到学前儿童反应灵敏度较差,为了提高操控的成功率,一开始不建议提供弹跳性较好、学前儿童难以控制的塑料球,而是换成具有相同效果、弹跳性较弱的材料,例如豆包、纱包、结成球的袜子、泡沫球、软球、布袋、气球和飞盘等,也可以提供体积较大的目标物作为操控练习目标。.练习材料要丰富多样教师在学前儿童器械(具)操控活动中提供的材料种类要丰富,满足幼儿上肢、下肢、躯干,以及身体多部位配合的操控能力发展的需要。幼儿园常见的有各种球类(被用于顶、拍、抛投、踢等)、飞碟(被用于抛接)等。用于操控的器械(具)可以是现成购买的,但教师如果能就地取材、废旧利用、亲手制作各种小型器械(具),可以进一步丰富儿童的操控活动。同时,我们也支持使用低结构材料,在儿童的自主活动中实现一物多玩。所谓一物多玩表面看是一种器械(具)有多种玩法,但其实质不仅仅在于有多种玩法,更是某一种器械(具)通过孩子想象、创造、自主地运用,呈现出它的多种游戏用途和功能,它满足了不同运动能力的儿童的需要,发展了儿童的自主性,也充分锻炼了儿童的思维。.提供的材料数量充足材料数量充足可以减少儿童运动时等待的时间。在学前儿童器械(具)操控活动中就是利用各种材料发展幼儿的操控能力,尤其是在某一操控动作初步尝试的时候,教师在提供材料时要注意数量充足,一般幼儿人手一物,让他们有充分实践、体验的机会。二、提供多种学习机会学前儿童器械(具)操控能力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它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只有当儿童直接感知操控动作,并有足够的练习机会,操控动作才能形成并稳定、内化。前一个阶段的操控经验是后一阶段操控经验发展的基础,后一阶段的操控经验则是前一阶段操控经验的发展。教师在提供多种学习机会时需要合理安排组织形式、活动内容,采用适切的指导方法,并鼓励幼儿不断探索新的操控动作。(一)给予充分的活动机会作为一项动作技能,其练习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练习的次数越多,越有利于儿童器械(具)操控动作的获得和提高。在器械(具)操控动作的练习中,学前儿童通过亲自体验和实践,逐步提高对本体肌肉的感受和对肌肉的控制能力,使动作从“泛化”阶段向“自动化”阶段逐渐过渡。学前儿童器械(具)操控活动有时是成人预设的,但更多的时候是儿童自发的。在这一过程中,学前儿童不仅发展了肌肉力量、身体控制能力、协调能力,还获得了认知经验。学排儿童器械(具)操控活动可以与早操活动、户外活动、专门的集体体育教结动、室内活动、午后锻炼活动等各类体育活动形式相结合,所以活动的开展排一定要在某个固定时间进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环节进行动作练习。(二)给予多样的活动形式在学前儿童器械(具)操控能力的发展中,教师应当给予大量练习的机会,幼儿在不断的重复中学习和发展。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需要重复的次数是不一样的,年龄越小的孩子需要越多的重复。重复并非是单一的,而是变化性重复,即相同的学习目标以“不同的表现形式“重复出现,因为单一的重复会使幼儿失去兴趣和耐心。教师需要注重节律,动静结合,急缓交替,用丰富多样的方式激发儿童参与练习的兴趣。教师不仅应关注儿童本身动作技能的发展,同时应关注儿童当下心理状态,帮助儿童克服动作发展中的高原期现象。根据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变化环境中的各种因素,促使儿童积极调整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使儿童在练习中对环境中的各种因素进行辨识,进一步提高其操控物体的能力。(三)给予多种的组织形式幼儿园活动的一般组织形式包括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在器械(具)操控活动中,教师可以选择性地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当活动中教师的主旨是通过集体讲解、示范帮助儿童掌握某个操控动作的要领,或组织集体操控动作的游戏时,可以选择集体活动形式。当活动需要两两配合或小组配合共同完成活动目标时,可以选择小组活动形式。(三)给予适切的活动内容.活动内容有层次按照学前儿童操控能力的发展顺序由易到难地组织活动内容。投揶内容按照难度依次分成投远、投准,在扔得远的基础上追求准确,在投准的基础上增加移动靶的要求。.活动内容有扩展器械(具)操控活动内容要遵循全面发展的原则,兼顾上肢、下肢以及躯干等身体各部位,并结合学前儿童身体基本动作,以游戏为主要形式。在器械(具)操控动作的练习中,活动内容要能顾及儿童上下肢及身体左右部位的共同发展。成人要注意帮助和提醒儿童能让左右手、或身体的左边和右边都有机会参与练习,以利于身体左右两边肌肉、骨骼、关节的均衡发展;同时也利于学前儿童大脑左、右半球都能得到相应的刺激,让儿童在慢慢摸索中发现活动的多种可能性。(五)指导方法1.适时的帮助(1)教师为特定的操作性技能的练习提供适当的提示。(2)鼓励幼儿用多样化的方式进行练习并探索操控技能。器械(具)操控动作是需要幼儿身体直接参与的,以体验为导向的运动都是有意义的.在体验中儿童获得运动经验,提升了创造性以及用肢体表达的能力,所以教师要鼓励幼儿的实践与探索行为。鼓励幼儿运用不同材料、在不同方向进行操控动作的自主探索,运用各种身体动作创造出各种玩法。(3)讲解指导与示范。运动离不开实践,但并不意味讲解与指导已失去意义。例如对于规范要求较高的动作或新动作来说,教师的讲解与示范能很好地帮助儿童理解动作顺序,掌握动作要领。在空间知觉的发展中,掌握左右概念要经过长期而复杂的发展道路,教师在动作示范时,尤其是类似轻器械操等对动作方向和顺序要求较高的运动项目,一般采用以幼儿为中心的镜面示范。示范可以是教师示范,也可以是幼儿同伴间的示范。但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讲解指导与示范必须和儿童动作实践相结合。(4)教师站位与观察指导。器械(具)操控活动中,因为器械(具)的因素,儿童更容易兴奋,器械(具)使用得当将有助于幼儿操控动作的发展,但安全、动作的规范性以及如何多样化使用器械等问题也对教师提出了挑战。此时,作为一位有经验的教师会比较重视自己在幼儿活动中的站位,站在最佳处就能便于观察、指导幼儿,并维持活动安全。首先,教师的站位点要能使教师观察到操控活动中的每位幼儿。这样便于教师处理活动中的某些问题,并进行帮助和指导。其次,教师的站位点能使教师时刻在幼儿的视野之中,这样便于幼儿寻求帮助和鼓励,有利于师幼之间的相互交流。教师观察与指导主要有这样一些目的:(1)观察幼儿在器械操控活动中是否存在某些安全隐患。(2)观察幼儿的身体活动状态。(3)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在器械(具)活动中,幼儿基本动作灵活性、协调性、力量、耐力等素质以及操控动作发展水平得到充分表现,也为教师观察了解幼儿创造了条件。运动中所必需的专业动作。如:投垒球时就需要滑(身体移动能力)、投(操控能力)、旋转(身体姿势控制和平衡能力)等动作的结合。个体出生后,动作发展与其身体、大脑、神经系统及心理的发展密切相关,表现出一定的时间顺序和客观规律。具体来说,个体从出生开始动作发展从静止动作发展到移动动作,即个体先获得控制身体的经验,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获得有效移动(平稳地移动)身体的经验。身体控制和身体移动所涉及的动作都属于大肌肉动作,在大肌肉动作发展之后,婴幼儿的腕(踝)、手(脚)等精细动作也逐渐发展,从而能完成对器械(具)的操控。但同时我们还需要充分认识到眼睛的协调能力在器械(具)操控中所起的作用。手(脚)眼协调能力在个体日常生活和运动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谓手(脚)眼协调能力是指眼睛建立高度灵活性、敏锐度以及目测能力,并且与手(脚)建立良好的协调。良好的手(脚)眼协调能力能使个体更好地发现目标对象,目光灵活地随目标对象移动并对自己身体部位与目标对象之间距离做出正确判断,从而准确地完成接、击、踢、顶、推、拉等各种动作。(四)器械(具)操控能力的分类器械(具)操控能力的分类可以根据参与者的数量(单人或两人以上)和所参与身体部位的数量进行变化。可以根据运动参与人数,分成单人操控和多人操控。一个人拍球属于单人操控,小组打球属于多人操控。由于多人操控需要更多的控制协调,因此对同一运动项目来说,一般单人操控能力发展在前,多人操控能力发展在后。也有美国学者按照儿童主导和教师主导,将器具操控能力分成儿童主导学习的器具操控能力和教师主导学习的器具操控能力.前者主要是通过幼儿的探索和发现来获得,包括投掷、踢、扔等;后者主要是通过高结构的运动开展,包括抓(接)、踢凌空球、运球、在球落地前击球、用球拍击球、用长柄击球等。抓(接)技能对儿童来说比较难,因为它涉及视觉判断能力,又涉及身体协调能力。(五)器械(具)操控能力与身体素质器械(具)操控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含了灵敏性、力量、速度等身体素场,例如投掷时需要保持身体平衡,还需要一定的手臂、腰部肌肉的力量;快速运珠过人时需要一定的速度,还需要有一定的灵敏性;跳绳时下肢需要一定的肌肉力量,还需要一定的全身协调性。反之,在进行器械(具)操控运动的同时,也发展了个体的身体素质。(六)器械(具)操控能力与运动负荷运动负荷包含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大肌肉运动中的器械(具)操控能力往往建立在身体控制和身体移动能力的基础上,运动量较大,需要较大的生理负荷。同时.,器械(具)的操控需要活动者集中注意力,克服一定的困难,把握器械(具)的运动方向、速度等,所以还会产生相对较大的心理负荷。如:幼儿直线奔跑动作与在此基础上边跑边推轮胎的动作相比较,显然后者更需要个体控制身体重心,在运用身体移动能力的基础上,需要调动自己的视觉、触觉,克服一定的阻力去完成。因此,个体应有较强的承受运动负荷的能力,其器械(具)操控能力也应较强。三、学前儿童器械(具)操控能力的内容在我国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健康领域中也专门提到器核(具)操控动作的发展目标,提出要创造条件和机会促进幼儿动作灵活协调地发展。比较国内外重要文件中对于学前儿童大肌肉运动中器械(具)操控能力的目标,可以发现共同之处:即关注儿童对球的操控能力,内容涵盖了抛球、接球、拍球、投掷等动作。球在儿童运动中是最为常见的活动器具,对球的操控需要一定的技能技巧,能反映出儿童力量性、灵敏性、柔韧性、平衡性、协调性等一系列身体素质水平。区别在于,《指南》指标中显示出的我国学前儿童大肌肉运动方面的操控能力整体要求相对较低,范围较窄,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上肢参与的器具操控为主,缺少下肢参与的器具操控,如踢球等。因为根据动作发展自上而下、由近到远的原则,上肢参与的器具操控动作发展更早些,下肢参与的器具操控动作发展更晚些,这些反映出我国对学前儿童操控能力的要求比较低。二是操控动作中主客体关系单一,即只有直接用身体部位操控器具的要求,例如主体为手,客体为球,缺少间接操控的内容与要求,如通过操控球拍达到操控球的目的,因为间接操控比直接操控更难。这也反映出我国对学前儿童操控能力的要求相对较低。四、学前儿童器械(具)操控的发展价值从婴儿期就开始出现的对玩具拍、扔、推等各种动作对儿童的发展有怎样的意义?人对器械(具)操控的能力发展是必要的吗?对这些问题的回应,需要我们认真审视器械(具)操控对儿童发展的价值。从精神运动学的角度来看,运动行为总是与情感、认知以及社会部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运动是儿童各方面的总体表现。每个运动行为总是由整个人来参加的.学前儿童器械(具)操控能力的发展不仅有助于运动能力的发展,也有助于情感、认知以及社会部分的发展。(一)器械(具)操控活动进一步提高学前儿童动作水平和身体素质器械(具)操控活动是儿童在徒手运动的基础上摆弄、操作和控制各种物体。运动中器械(具)有时是一种阻力、有时是身体各部位的延伸,因此,器械(具)操控活动中的儿童需要面对更强的运动刺激,承受更大的生理负荷。这种刺激的经常化,促使着机体内部不断地进行调整而逐渐产生适应性变化,从而使机体在形态、结构和机能上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器械(具)操控是以身体姿势控制和身体移动这两大核心经验为基础的,同时在器械(具)操控过程中反过来也影响着身体姿势控制和身体移动能力的发展,它们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器械(具)操控活动相当于增加了身体姿势控制和身体移动的难度,从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来看,当某一动作技能达到熟练程度后可以通过改变外部环境、提高任务要求来进一步使动作技能巩固直至自动化程度。因此,通过器械(具)操控活动使学前儿童能够享有更高更成熟的动作水平,与此同时,学前儿动作水平的日益提高意味着身体的力量型,灵敏性,柔韧性、平衡性、协调性等各类身体素质的提升。(二)器械(具)操控活动促进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皮亚杰在其认知发展理论中提出,0~2岁左右的婴幼儿处于感知运动阶段,这个阶段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儿童借助这种图式可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从而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通过这一-阶段,儿童从一个仅仅具有反射行为的个体逐渐发展成为对其日常生活环境有初步了解的问题解决者。因此,婴幼儿正是依靠扔、推、拍等动作认识了外界物体,建立了客体永存性等概念。学前儿童在器械(具)操控活动中,伴有大量认知活动的参与。例如,在运动中需要认识并记忆身体部位的名称或玩具、运动器械(具)的名称,探索器械(具)的多种玩法和功能,理解器械(具)活动的过程和规则,注意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形成一定的运动表象,还需要通过想象去模仿和表现人、物、事的各种姿态或活动,需要学习、掌握和运用基本的空间概念、时间概念和多方面的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