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卫星宇宙速度物理教案_第1页
人造卫星宇宙速度物理教案_第2页
人造卫星宇宙速度物理教案_第3页
人造卫星宇宙速度物理教案_第4页
人造卫星宇宙速度物理教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人造卫星宇宙速度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学识目标:

1、通过对行星绕恒星的运动及卫星绕行星的运动的研究,使学生初步掌管研究此类问题的根本方法:万有引力作为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2、使学生对人造卫星的放射、运行等状况有初步了解,使多数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较正确的图景;

才能目标

通过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通过解世界和中国的航天事业的进展,了解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个宇宙飞船、第一个宇航员的学识,了解中国的神州一号、神州二号、神州三号的放射与回收,巩固学生的爱国主义热心.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使学生诚恳感受到用自己所学的物理学识能解决天体问题,能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学生学习物理的热心

教学建议

本节的教学过程()中在加强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的同时,还应提防卫星的放射过程.请教师留神以下几个问题.

一、天体运动和人造卫星运动模型

二、地球同步卫星

三、卫星运行速度与轨道

卫星从放射升空到正常运行的连续过程,一般可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应不同的轨道.例如放射轨道、转移轨道、运行轨道、同步轨道、返回轨道等.有些卫星的放射并不是直接到达运行轨道,而需要屡屡变轨.例如地球同步卫星就是先放射到近地的圆轨道上,再变为椭圆形转移轨道,结果在椭圆形轨道的远地点变为同步轨道.因此放射过程需多级火箭推动.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人造地球卫星的放射

教学方法:议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和计算机

教学过程():

一、人造卫星的运动

问题:

1、地球绕太阳作什么运动?

回复:近似看成匀速圆周运动.

2、谁供给了向心力?

回复:地球与太阳间的万有引力.

3、人造卫星绕地球作什么运动?

回复:近似看成匀速圆周运动.

4、谁供给了向心力?

回复:卫星与地球间的万有引力.

请学生斟酌议论以下问题:

例题1、根据观测,在土星外围有一个模糊不清的光环,试用力学方法判定土星的光环到底是与土星相连的连续物,还是绕土星运转的小卫星群?

分别请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案并加以解释:

1、假设是连续物那么:这些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与半径成正比,

2、假设是卫星那么:这些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与半径的平方根成反比,这个题可以让学生充分议论.

二、人造卫星的放射

问题:1、卫星是用什么放射升空的?

回复:三级火箭

2、卫星是怎样用火箭放射升空的?

学生可以议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下面我们来看一道题目:

例题2、1999年11月21日,我国“神州”号宇宙飞船告成放射并收回,这是我国航天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新型“长征”运载火箭,将重达8.4t的飞船向上送至近地轨道1,飞船与火箭分开后,在轨道1上以速度7.2km/s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试回复以下问题:

(1)根据课文内容结合例题(2)(3)(4)问画出图示.

(2)轨道1离地的高度约为:

A、8000kmB、1600kmC、6400kmD、42000km

解:由万有引力定律得:

解得:=1600km

应选(B)

(3)飞船在轨道1上运行几周后,在点开启发动机短时间向外喷射高速气体使飞船加速,关闭发动机后飞船沿椭圆轨道2运行,到达点开启发动机再次使飞船加速,使飞船速率符合圆轨道3的要求,进入轨道3后绕地球作圆周运动,利用同样的方法使飞船离地球越来越远,飞船在轨道2上从点到点过程中,速率将如何变化?

解:由万有引力定律得:

解得:

所以飞船在轨道2上从点到点过程中,速率将减小.

(4)飞船在轨道1、2、3上正常运行时:

①飞船在轨道1上的速率与轨道3上的速率哪个大?为什么?

回复:轨道1上的速率大.

②飞船在轨道1上经过点的加速度与飞船在轨道2上经过点的加速度哪个大?为什么?

回复:一样大

③飞船在轨道1上经过点的加速度与飞船在轨道3上经过点的加速度哪个大?为什么?

回复:轨道1上的加速度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