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第一次综合模拟评估卷(五)(八省联考版)(解析版)_第1页
2021年高考语文第一次综合模拟评估卷(五)(八省联考版)(解析版)_第2页
2021年高考语文第一次综合模拟评估卷(五)(八省联考版)(解析版)_第3页
2021年高考语文第一次综合模拟评估卷(五)(八省联考版)(解析版)_第4页
2021年高考语文第一次综合模拟评估卷(五)(八省联考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高考语文第一次综合模拟评估卷(五)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ROMAN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荒漠化(desertification)是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坏、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大片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的自然(非自然)现象。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风沙危害严重的国家,荒漠化土地面积大、受荒漠化影响人口多。沙区是我国贫困县和贫困人口的重点分布区域,在全国832个贫困县中有290个在沙区,占到35%,全国7000多万贫困人口中有超过2000万主要生活在西北荒漠地区,占到近30%。沙区贫困的根源在于土地沙化,不从根本上遏制土地沙化,就没有铲除“穷根”,也难以摘掉“穷帽”。荒漠化防治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地区、南方湿润地区、青藏高原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的治理措施。荒漠化治理是世界性难题,制止沙漠扩张、绿化沙漠已成为21世纪人类争取生存环境、扩大生存空间的首要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实施大规模的生态修复工程,走出了一条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并重、治沙与治穷共赢的中国特色荒漠化防治道路。(选编自百度百科等网站)材料二: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自然界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类则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目的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人类归根到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在开发自然、利用自然中,人类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的行为方式必须符合自然规律。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古今中外,这方面的事例很多。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写道,“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对此,他深刻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在我国,现在植被稀少的黄土高原、渭河流域、太行山脉也曾是森林遍布、山清水秀,地宜耕植、水草便畜。由于毁林开荒、滥砍乱伐,这些地方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蔓延,湮没了盛极一时的丝绸之路。楼兰古城因屯垦开荒、盲目灌溉,导致孔雀河改道而衰落。这些深刻教训,一定要认真吸取。中华文明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论语》云:“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吕氏春秋》中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这些关于对自然要取之以时、取之有度的思想,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望母归”的经典诗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治家格言,都蕴含着质朴睿智的自然观,至今仍给人以深刻警示和启迪。中华传统文明的滋养,为当代中国开启了尊重自然、面向未来的智慧之门。保护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必须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大力度,攻坚克难,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把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作为工作方式,切实把工作抓紧抓好,使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选编自《人民日报》)材料三:(图片来源《中国林业网》)材料四: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摸索,在科研人员、林场工人和当地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草方格沙障成为铁路通车初期的主要固沙方式。据中卫市林业生态建设局下属的中卫市治沙林场副场长唐希明介绍,长流水沙治项目区从2013年开始建设,规划扎设草方格42万亩,目前已完成36万亩,高峰期每天同时能有800多人在扎。目前以扎草方格为主业的人,范围也从中卫扩大到内蒙古、新疆、陕西等地,人均年收入有六七万元。因扎草方格需要,过去农民收割完庄稼后废弃的麦草、稻草也成“宝贝”了。“以前雇机器收割小麦要给别人钱,现在不但有人免费过来帮我们收割,每亩还要支付二三十元的麦草钱。”郑自华说。以麦草方格为基础的治沙模式,在守护包兰铁路畅通的同时,也阻挡了风沙向城市侵袭,大大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铁路保住了,城市安全了,但中国乃至世界的荒漠化威胁依然存在。2014年第五次监测结果数据显示,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由262.37万平方公里减少到261.16万平方公里,净减少12120平方公里,年均减少2424平方公里;沙化土地由173.11万平方公里减少到172.12万平方公里,净减少9902平方公里,年均减少1980平方公里,与第四次监测期内的年均减少1717平方公里相比,减少的幅度有所增加。目前,我国平均每年在西部地区“生态建设”投入800亿元人民币以上,这将是西部国内生产总值的3.6%,西部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力度如此巨大,可谓举世罕见。(选编自《中国林业网》等网站)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造成荒漠化这种现象的原因非常复杂,但是归结起来不外乎两个:一个是自然原因,一个是人为因素。B.经过对荒漠化的长期治理,我国荒漠化和沙土化土地占国土总面积比率一直呈持续下降状态。C.我国荒漠化治理成就巨大,但是我国荒漠化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荒漠化治理仍然任重道远。D.荒漠化治理的最大成就,是让荒漠区麦草、稻草变废为宝,制作草方格沙障也成为一个产业。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荒漠化治理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随着荒漠化面积逐步减少,我国贫困县和贫困人口也将逐渐减少。B.荒漠化治理要防治结合,在荒漠化地区,重点是加大治理力度,在非荒漠化地区,则要预防荒漠化。C.荒漠化防治要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对自然取之以时、取之有度,最终不再索取。D.中华民族“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为人类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贡献了中国智慧。3.下列选项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的一项是(3分)A.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B.现在植被稀少的黄土高原、渭河流域、太行山脉也曾是森林遍布、山清水秀,地宜耕植、水草便畜。由于毁林开荒、滥砍乱伐,这些地方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C.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蔓延,湮没了曾经盛极一时的丝绸之路。历史上著名的楼兰古城也因为屯垦开荒、盲目灌溉,最终导致了孔雀河改道而衰落。D.《论语》载“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古人云:“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望母归”,“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5.结合文本的理解,对我国下一步荒漠化治理提出你的建议。(6分)【答案】1.D2.C3.D4.①在论证结构上采用递进式,按照提出论点、论证论点、得出结论的论证思路展开论证。②在论证方法上采取了例证法和引证法。5.①国家加大立法、执法和宣传力度,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的人为破坏;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增加投入,为荒漠化防治提供保障。②充分调动、发挥科研人员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提高治沙效果,巩固治沙成果。③以公益的形式,倡议全国人民参加到荒漠化防治的行动中来,将荒漠化防治作为一项大众参与的公益活动。④以市场化的方式引导企业参与,将荒漠化防治产业化、生态化,形成生态改善、企业获利、人民群众生活改善的良性发展。【分析】1.D.“是让荒漠区麦草、稻草变废为宝,制作草方格沙障也成为一个产业”错。荒漠化治理的最大成就,不是“让荒漠区麦草、稻草变废为宝,制作草方格沙障也成为一个产业”,而是阻止荒漠化蔓延,进一步减少荒漠化面积,从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2.C.“最终不再索取”错,结合材料二第二段“自然界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可见人类不能做到对自然不索取,只能说不能过度索取。3.D.主要表现我国古代的仁爱思想和以节俭为美、珍爱物力的观念,所以,该项内容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而A、B、C三项都可作为“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的论据。4.(1)从论证结构方面分析递进式结构:第一段提出论点: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第二、三、四段论证论点: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中华文明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第五段呼应开头,得出结论:保护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2)从论证方法方面分析例证法: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在我国,现在植被稀少的黄土高原、渭河流域、太行山脉也曾是森林遍布、山清水秀、地宜耕植、水草便畜。由于毁林开荒、滥砍乱伐,这些地方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蔓延,湮没了盛极一时的丝绸之路;楼兰古城因屯垦开荒、盲目灌溉,导致孔雀河改道而衰落。引证法:《论语》云:“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吕氏春秋》中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5.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目的在于引导考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结合现实,展开推断、联想,形成自己的观点。答案不求统一,只要观点明确、符合事理即可。“在我国,现在植被稀少的黄土高原、渭河流域、太行山脉也曾是森林遍布、山清水秀,地宜耕植、水草便畜。由于毁林开荒、滥砍乱伐,这些地方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蔓延,湮没了盛极一时的丝绸之路。楼兰古城因屯垦开荒、盲目灌溉,导致孔雀河改道而衰落”“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实施大规模的生态修复工程,走出了一条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并重、治沙与治穷共赢的中国特色荒漠化防治道路”分析,概括为:针对我国出现的破坏自热,导致荒漠化的现象,国家应加大立法、执法和宣传力度,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的人为破坏;同时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增加投入,实施生态修复工作,为荒漠化防治提供保障。“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摸索,在科研人员、林场工人和当地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草方格沙障成为铁路通车初期的主要固沙方式”“以麦草方格为基础的治沙模式,在守护包兰铁路畅通的同时,也阻挡了风沙向城市侵袭,大大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铁路保住了,城市安全了”分析概括:充分调动、发挥科研人员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提高治沙效果,巩固治沙成果。“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风沙危害严重的国家,荒漠化土地面积大、受荒漠化影响人口多。沙区是我国贫困县和贫困人口的重点分布区域,在全国832个贫困县中有290个在沙区,占到35%”分析概括:中国的沙漠治理是一项好大的工程,我们可以利用公益的形式,倡议全国人民参加到荒漠化防治的行动中来,将荒漠化防治作为一项大众参与的公益活动。“目前以扎草方格为主业的人,范围也从中卫扩大到内蒙古、新疆、陕西等地,人均年收入有六七万元”“因扎草方格需要,过去农民收割完庄稼后废弃的麦草、稻草也成‘宝贝’了”分析,概括为:我国在治理沙漠时,可以以市场化的方式引导企业参与,将荒漠化防治产业化、生态化,形成生态改善、企业获利、人民群众生活改善的良性发展。(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如意楼和得意楼(节选)汪曾祺竺家巷是一条不很长,也不宽的巷子,巷口就有两家茶馆。一家叫如意楼,一家叫得意楼。得意楼的老板姓吴,人称吴老板或吴老二。上茶馆并不是专为喝茶。茶当然是要喝的。但主要是去吃点心。茶馆又是人们交际应酬的场所。我们那个县里茶馆的点心不如扬州富春那样的齐全,但是品目也不少。计有:包子。这是主要的。包子是肉馅的(不像北方的包子往往掺了白菜或韭菜)。到了秋天,螃蟹下来的时候,则在包子嘴上加一撮蟹肉,谓之“加蟹”。我们那里的包子是不收口的。捏了褶子,留一个小圆洞,可以看到里面的馅。“加蟹”包子每一个的口上都可以看到一块通红的蟹黄,油汪汪的,逗引人们的食欲。野鸭肥壮时,有几家大茶馆卖野鸭馅的包子,一般馆没有。蒸饺。皮极薄,皮里一包汤汁。吃蒸饺须先咬破一小口,将汤汁吸去。吸时要小心,否则烫嘴。蒸饺也是肉馅,也可以加笋,加切成米粒的冬笋细末,则须于正价之外,另加笋钱。烧麦。烧麦通常是糯米肉末为馅。别有一种“清糖菜”烧麦,乃以青菜煮至稀烂,菜叶菜梗,都已溶化,略无渣滓,少加一点盐,加大量白糖、猪油,搅成糊状,用为馅。这种烧麦蒸熟后皮子是透明的,从外面可以看到里面碧绿的馅,故又谓之翡翠烧麦。千层油糕。糖油蝴蝶花卷。蜂糖糕。开花馒头。胡二老板有三十五六了。他是个矮胖子,生得五短,但是很精神。双眼皮,大眼睛,满面红光,一头乌黑的短头发。他是个很勤劳的人。每天早起,店门才开,他即到店。各处巡视,尝尝肉馅咸淡,切开揉好的面,看看蜂窝眼的大小。然后,切下一小块面,在烧红的火叉上烙一烙,闻闻面香,看兑碱兑得合适不合适。其实师傅们调馅兑碱都已很有经验,准保咸淡适中,酸碱合度,不会有差。但是胡老二还是每天要视验一下,方才放心。然后,就坐下来和师傅们一同擀皮子,刮馅儿,包包子、烧麦、蒸饺……(他是学过这行手艺的,是城里最大的茶馆小蓬莱出身)如意楼做点心的有三个人,连胡老二自己,四个。胡二老板坐在靠外的一张矮板凳上,为的是有熟客来时,好欠起屁股来打个招呼:“您来啦!您请楼上坐!”客人点点头,就一步一步登上了楼梯。胡老二在东街不算是财主,他自己总是很谦虚地说他的买卖本小利微,经不起风雨。他既是财东,又是耍手艺的。他穿短衣时多,很少有穿了长衫,摇着扇子从街上走的时候。但是大家都知道他手里很足实,这些年正走旺字。“如意楼”这块招牌不大,但是很亮堂。相形之下,对面的得意楼就显得颇为暗淡。如意楼高朋满座,得意楼茶客不多。其实两家卖的东西差不多,但是大家都爱上如意楼,不爱上得意楼。这真是没有办法的事。得意楼的老板吴老二有四十多了,是个细高条儿,疏眉细眼。他自己不会做点心的手艺,整天只是坐在帐桌边写帐,——其实茶馆是没有多少帐好写的。见有人来,必起身为礼:“楼上请。”然后扬声吆喝:“上来,一位。”这是招呼楼上的跑堂的。他倒是穿长衫的。帐桌上放着一包哈德门香烟,不时点火抽一根,蹙着眉头想心事。得意楼年年亏本,混不下去了。吴老二只好改弦更张,另辟蹊径。茶馆改酒馆。旧店新开,不换招牌,还叫做得意楼。开张三天,半卖半送。鸡鸭鱼肉,煎炒烹炸,面饭两便,气象一新。同街店铺送了大红对子,道喜兼来尝新的络绎不绝,颇为热闹。过了不到二十天,就又冷落下来了。门前的桌案上摆了几盘煎熟了的鱼,看样子都不怎么新鲜。灶上的铁钩上挂了两只鸡,颜色灰白。纱厨里的猪肝、腰子,全都瘪塌塌地摊在盘子里。吴老二脱去了长衫,穿了短袄,系了一条白布围裙,从老板降格成了跑堂的了。他肩上搭了一条抹布,围裙的腰里别了一把筷子。——这不知是一种什么规矩,酒馆的跑堂的要把筷子别在腰里。他面色黄白,两眼无神,好像害了一种什么不易治疗的慢性病。得意楼酒馆看来又要开不下去。一街的人都预言,用不了多久,就会关张的。吴老二蹙着眉头想:我怎么就这么不走运呢?文本二:小说的散文化(节选)汪曾祺散文化似乎是世界小说的一种(不是唯一的)趋势。有些作者有意用“日记”“文札”来作为文集的标题,有些完全不能称为小说的东西,则命之为“小品”。鲁迅的《故乡》写得很不集中。《社戏》是小说么?但是鲁迅并没有把它收在专收散文的《朝花夕拾》里,而是收在小说集里的。废名的《竹林的故事》可以说是具有连续性的散文诗。萧红的《呼兰河传》全无故事。沈从文的《长河》是一部很奇怪的长篇小说。它只是平平静静,慢慢地向前流着就像这部小说所写的流水一样。这是一部散文化的长篇小说。散文化小说的作者不大理解,也不大理会典型论。要求一个人物像一团海绵一样吸进那样多的社会内容,是很困难的。散文化小说的人像往往轻轻几笔,神全气足。《世说新语》,堪称范本。有些作者好像完全不考虑结构,写得轻轻松松,随随便便,潇潇洒洒。苏东坡所说的“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是散文化小说的作者自觉遵循的结构原则。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先介绍两家茶馆和茶馆美食,茶点描述色香味俱全,读来令人满口生津,再引出两个茶馆老板的故事,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B.文章用详略结合的手法来介绍茶馆点心,先不吝笔墨,详细描述包子、蒸饺、烧麦,再极精炼地点出千层油糕、糖油蝴蝶花卷等。C.胡老板“这些年正走旺字”,生意红火,吴老板却不走运,生意因而暗淡,文章以“如意楼和得意楼”为题,暗示了人物不同的命运。D.近在咫尺的两家茶馆,精致诱人的点心,行事迥异的老板,平淡的叙述中隐藏着作者的情感和观点,文章风格淡中有味,飘而不散。7.下列与文本二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鲁迅的《故乡》和《社戏》两篇小说都回忆了过去美好的生活,都表现了现在故乡人情的冷漠与隔膜,带有散文的特点。B.沈从文小说代表作有《边城》和《长河》。与《边城》不同的是,《长河》以抒情的笔调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C.《世说新语》中的人物描写笔墨不多,往往用寥寥数笔显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气质风度,所以塑造出来的人物不够典型。D.苏轼的“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是说写作贵自然流畅,当行则行,当止则止。《赤壁赋》就体现了这种文风。8.相比得意楼的老板吴老二,如意楼老板胡老二有哪些优点?请结合文本一进行概括。(4分)9.散文化小说(也称抒情小说),是介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文体。请结合两段文本谈谈汪曾祺散文化小说的特点。(6分)【答案】6.C7.D8.(1)真诚热情;(2)谦虚随和;(3)认真勤勉;(4)有精气神。9.(1)在结构上,随意松散,如随笔般舒放自由。本文写街巷、茶馆、点心、老板,看似零碎松散,却并不杂乱无章,读来如随笔般自由和亲切。(2)在情节上,主要写普通人和“真实的生活”,没有重大的题材,没有完整曲折的情节和尖锐的冲突,淡化了情节。(3)在人物上,不讲究塑造典型人物,也不寄予重大意义。很少有着意的刻画和细致的描写,主要是白描式的勾勒,用气氛烘托人物。(4)在表达方式上,注重抒情,营造意境和氛围。本文以抒情的笔调,着意描写风俗民情,传达生活之美、人性之美。(5)在语言风格上,语言朴素简净,冲和平淡,是诗化小说语言的代表。如对“翡翠烧麦”的描写。【分析】6.C.两家茶馆的生意截然相反不是因为运气的好坏,而是因为两个老板待客方式的不同。吴老板不如胡老板勤快,有精神,所以生意暗淡。小说借两个老板开茶馆不同的结局表达了“一个人要兴旺发达,得有那么一点精气神”的主题。7.A.《社戏》没有表现“现在故乡人情的冷漠与隔膜”。B.《边城》和《长河》一样,都是以抒情的笔调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C.“所以塑造出来的人物不够典型”错误。根据原文,散文化小说的人物往往没有深刻丰厚的内涵,不是典型人物。而选项说因为塑造人物的方法简略,所以人物不够典型,因果关系错误,也曲解了文意。8.从“他是个矮胖子,生得五短,但是很精神。双眼皮,大眼睛,满面红光,一头乌黑的短头发”可见,他是一个有精气神的人。“他是个很勤劳的人。每天早起,店门才开,他即到店……胡老二还是每天要视验一下,方才放心。然后,就坐下来和师傅们一同擀皮子,刮馅儿,包包子、烧麦、蒸饺”可见,他认真勤勉,不但不偷懒,而且还自己亲自动手做点心。“胡二老板坐在靠外的一张矮板凳上,为的是有熟客来时,好欠起屁股来打个招呼:‘您来啦!您请楼上坐’”可见,他真诚热情,对老主顾总是热情招呼。“他自己总是很谦虚地说他的买卖本小利微,经不起风雨。他既是财东,又是耍手艺的。他穿短衣时多,很少有穿了长衫,摇着扇子从街上走的时候”可见,他为人谦虚随和,从不自傲。9.小说一般以写人叙事为主,往往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有一定的叙述顺序,有典型人物;而“散文化”则不注重故事情节。《如意楼与得意楼》结构闲散,并没有讲什么波澜起伏的故事,先以街巷、茶馆、点心等散淡写起,再讲到两座楼的老板,可以说随意松散;情节自然也没有大的波澜起伏,只是写了平常人上茶馆吃点心,以及两位老板经营店铺的日常情况,没有矛盾和冲突,情节完全淡化。从人物来看,文章尽管塑造了两位老板的形象,但并不着重于细节刻画,寥寥几笔勾勒出他们的不同形象,也不刻意给他们赋予深刻的寓意。小说主要是叙述,而散文则重在抒情,而本文的表达方式更抒情一些,如对人们上茶馆的习惯和点心的描写,有对民俗风情的热爱,倾注着作者的赞叹与喜爱之情,对胡老板形象的描绘,含有作者对他的欣赏之意等。从语言表达上来看,“包子是不收口的。捏了褶子,留一个小圆洞,可以看到里面的馅。‘加蟹’包子每一个的口上都可以看到一块通红的蟹黄,油汪汪的,逗引人们的食欲”“这种烧麦蒸熟后皮子是透明的,从外面可以看到里面碧绿的馅,故又谓之翡翠烧麦”等,白描勾勒,简单几笔却能让人感到色香味俱全,富有诗意。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人也。少朴讷,好击剑,尚武事。年二十三,乡移为正,始感激,读《论语》、韩诗。至年二十九,乃结公孙方等就郑玄受学。学未期,徐州黄巾贼攻破北海,时谷籴县乏,玄罢谢诸生。琰既受遣,而寇盗充斥,西道不通。自去家四年乃归,以琴书自娱。大将军袁绍闻而辟之。时士卒横暴,掘发丘陇。琰谏曰:“昔孙卿有言:‘士不素教,甲兵不利,虽汤武不能以战胜。’今道路暴骨,民未见德,宜敕郡县掩骼埋胔,示憯怛之爱,追文王之仁。”绍以为骑都尉。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太祖破袁氏,领冀州牧,辟琰为别驾从事,谓琰曰:“昨案户籍,可得三十万众,故为大州也。”琰对曰:“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亲寻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校计甲兵,惟此为先,斯岂鄙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太祖改容谢之。于时宾客皆伏失色。太祖征并州,留琰傅文帝于邺。世子仍出田猎,变易服乘,志在驱逐。琰书谏曰:“盖闻盘于游田,《书》之所戒,鲁隐观鱼,《春秋》讥之。世子宜遵大路,慎以行正,思经国之高略。唯世子燔翳①捐褶②,以塞众望,不令老臣获罪于天。”太祖为丞相,琰复为东西曹掾属征事。魏国初建,拜尚书。时未立太子,临淄侯植有才而爱。太祖狐疑,以函令密访于外。唯琰露板答曰:“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③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植,琰之兄女婿也。太祖贵其公亮,喟然叹息,迁中尉。(节选自《三国志·崔琰传》)[注]①翳:装箭的器具。②褶:骑服。③五官将:即五官中郎将,这里指代曹丕。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B.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C.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D.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祖,帝王庙号,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人追授的。B.别驾,汉朝设置的州刺史佐吏。刺史出巡辖境时,别驾乘驿车随行,因而得名。C.干戈,本来是类似矛的武器,常以“干戈”泛指武器,后引申为战争。D.露板,亦作“露版”,这里指不缄封的奏章。文中意在说明崔琰的公正无私。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崔琰能文能武,才华出众。年少时喜爱击剑,热衷武事。长大后,他发奋读书,研读《论语》、韩诗,后随名师学习,战乱发生后才被迫停止。B.崔琰刚直敢言,体恤民生。曹操占据冀州后,先考察户籍,计算军队数量。崔琰指责他不关心民生疾苦,辜负了百姓的期望,曹操向他道歉。C.崔琰尽职尽责,忠于职守。他告诫曹丕不要沉溺于个人享乐,而应遵循正道,端正言行,思考治国的道理,毁弃游乐的东西,不要让大家失望。D.崔琰做事公正,不徇私情。虽然曹操内心已经认定曹植为太子,可崔琰依然坚持礼制要求,公开建议曹操让曹丕继承正统,为此甚至不惜一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琰既受遣,而寇盗充斥,西道不通。自去家四年乃归,以琴书自娱。(2)太祖征并州,留琰傅文帝于邺。世子仍出田猎,变易服乘,志在驱逐。14.曹操任冀州牧,打算在冀州召集军队,崔琰进谏认为这样做会让冀州百姓失望,曹操当面向他道歉,为什么在场的宾客都低下了头,大惊失色?请结合对名著《三国演义》的阅读,简要说明。(3分)【答案】10.A11.C12.D13.(1)崔琰已被遣放回去,可是贼盗强寇到处都是,西去的道路不通。自离开家乡四年后才回到家,在家中用弹琴读书的方式来自我消遣。(2)曹操征讨并州,留下崔琰在邺下辅佐文帝(曹丕)。世子依旧外出打猎,改换服装车辆,兴趣全放在追逐猎物上。14.曹操为人苛忌,生性多疑,不允许别人“负”于他。崔琰敢于直言劝谏,当面指责曹操,虽然符合大义,忠诚为国,表面上也被曹操接受,但是暗地里却触犯了曹操,让好猜疑的曹操失去了颜面,心生厌恶,所以群臣为此大惊失色,担心崔琰由此被杀。【分析】10.首先确定“黎阳、延津、许(许昌)、官渡”为地名。“黎阳次于延津”为主谓句式,“次”为驻扎,驻扎在延津的主语不可能是地名,因此排除CD。“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中“不如守境”是崔琰对袁绍的规劝,希望他镇守疆界,做好臣子该做的事,主语不能是“许民”,故“不如”前必须断开,排除B。11.C.“本来是类似矛的武器”错误。“干”和“戈”是古代常用武器,“干”指盾牌,“戈”是类似矛的武器,后以“干戈”泛指武器。后来引申为战争。12.D.“虽然曹操内心已经认定曹植为太子”错误,由原文“时未立太子,临淄侯植有才而爱。太祖狐疑,以函令密访于外”可知,曹操内心并未认定曹植为太子,而是迟疑不决。13.(1)句中,“既”,已经;“而”,连词,表转折;“以琴书”,用琴书。(2)句中,“傅文帝于邺”,状语后置,在邺下辅佐文帝;“易”,变换;“志”,志趣。14.根据《三国演义》中对曹操的描写,我们会发现曹操是一位嫉贤妒能、生性多疑、凶狠狡诈的乱世枭雄。在文中,崔琰当着众人的的面指责曹操,而曹操“改容谢之。”也就是他向崔琰道歉,由曹操的多疑、善妒的性格可知,这只是表面的道歉,其实已经触犯了曹操,故众人担心崔琰会受到惩处。【参考译文】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人。年少时性格朴实,不善言辞,喜好击剑,热衷于武事。二十三岁时,乡里按规定将他转为正卒,开始感奋努力,研读《论语》、韩诗。到了二十九岁时,就结交公孙方等人,到郑玄门下求学。学习不到一年,徐州黄巾军攻占北海,当时粮食供应匮乏,郑玄就停学辞退了各位学生。崔琰已被遣放回去,可是贼盗强寇到处都是,西去的道路不通。自离开家乡四年后才回到家,在家中用弹琴读书的方式来自我消遣。大将军袁绍听说后征召崔琰。当时袁绍的士兵专横暴虐,挖掘坟墓。崔琰规劝说:“昔日荀况有过这样的话:‘对士兵平素不进行教训,战斗力就不会强大,即使是商汤、周武王那样的人,也不能凭借这样的士兵取得胜利。’现在道路上尸骨暴露,百姓未见到您的德政,应该命令各个郡县掩埋尸骸,以显示您忧伤百姓疾苦的爱心,效仿周文王的仁德。”袁绍让崔琰做了骑都尉。后来袁绍出兵作战到黎阳,驻扎在延津,崔琰又规劝说:“天子现在许昌,百姓希望支持顺从天子的一方,您不如谨守治境,尽到臣子的职责,使自己境内得到安宁。”袁绍却不听从,于是在官渡大败。太祖(曹操)击败袁绍后,兼任冀州牧,征召崔琰担任别驾从事,对崔琰说:“昨天我考察了冀州的户籍,可以得到三十万军队,所以这是一个大州啊!”崔琰回答说:“目前天下分崩,九州离析,袁谭、袁尚兄弟相互征战,冀州百姓暴骨荒野。还没听说王师的仁声先到,慰问百姓了解民俗,把人民从苦难中解救出来,却去计算可招募的军队数量,只把这看作首要的事情,这难道是冀州百姓对您的期望吗?”曹操立刻表情一变,向他道歉。当时在场的宾客都低下了头,大惊失色。曹操征讨并州,留下崔琰在邺下辅佐文帝(曹丕)。世子依旧外出打猎,改换服装车辆,兴趣全放在追逐猎物上。崔琰上疏规劝说:“我听说沉溺在出游打猎之中,是《尚书》所戒止的,鲁隐公到棠地观看捕鱼,《春秋》讥讽了他。世子应该遵循正道,谨慎地端正自己的行为,思考治理国家的高明谋略。希望您烧毁射猎用具,舍弃行猎服装,来满足人们的期望,不要让老臣得罪上天。”曹操为丞相时,崔琰又担任东西曹掾属征事。魏国刚建立时,授任崔琰为尚书。当时,还未立太子,临淄侯曹植有才,很得曹操的宠爱。曹操心中也犹豫不决,就用函令秘密在外查访意见。只有崔琰用不封口的奏章公开回应说:“听说《春秋》大义,应该立嫡长子为太子,加上五官将(曹丕)仁厚孝顺聪明,应该继承正统。我誓死坚持这种意见。”曹植,是崔琰哥哥的女婿。曹操认为崔琰公正明白非常可贵,赞叹不已,提拔他担任中尉。(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观书有感二首朱熹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其二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描述了“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那样明净,“天光云影”都被它反映出来,闪耀浮动,情态毕现。B.“问渠”的“渠”,是指方塘。方塘清澈就因其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给它输送了“活水”。C.“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是说,因为“昨夜”下了大雨,“江边春水”滚滚滔滔,汇入大江,“艨艟巨舰”就如羽毛般浮了起来。D.“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这是说因为往日费了力气去推移,所以巨舰就能自由自在地漂行在水流中。16.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中评价这两首诗“借物以明道”,请结合作品,赏析这一特点。(6分)【答案】15.D16.其一:借清澈的方塘需要“源头活水”来阐明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或者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其二:借“春水生”让巨舰得以“自在行”来阐明灵感的勃发(或情感一旦触发,或思考一旦茅塞顿开,或基本功夫到家),足以使创作(或写作)文思泉涌,驾轻就熟,流畅自如。【分析】15.D.曲解了诗句的意思,这两句的诗意为: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漂行在水流中。16.本题考生要答出借了什么“物”,明了什么“道”。“物”指的是诗歌中的意象,如“其一”中的“方塘”,“源头活水”,“其二”中的“春水”“艨艟巨舰”。“道”指的是诗中揭示出来的道理。第一首诗从字面上看好像是一首风景之作,实际上说的是读书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该诗以景喻理,形象而又深刻,巧妙地表达了一种微妙的而又令人愉悦的读书感受。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表面是写水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才“清如许”,实则预示人要心灵澄明,就得不断认真读书,不断求新求异,不断获取新知,才能达到至高的境界。第二首诗歌借助形象喻理,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其中的“蒙冲”也写作“艨艟”。因为“昨夜”下了大雨,“江边春水”,万溪千流,滚滚滔滔,汇入大江,所以本来搁浅的“蒙冲巨舰”,就如羽毛般那浮了起来。“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说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要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河北版】(1)庄子在《逍遥游》中认为,宋荣子不会因世人的称赞而特别奋勉、不会因世人的非难而更加沮丧,他能做到“_____,______”。(2)李白的《蜀道难》用鸟鸣渲染蜀道空寂苍凉的氛围,如“_______”和“________”两句,分别借林中鸟和月下鸟的鸣叫烘托哀愁之情。(3)宋诗有以诗言理的特点,如“________,_______”两句,与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表达的哲理相似。【答案】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但见悲鸟号古木又闻子规啼夜月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江苏版】(1)《论语》中,孔子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劝学》中,也有直接提到学与思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告诫君王切莫赏罚不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陆游《书愤》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作者慨叹世事艰难,追述了年轻时收复失地的壮志雄心。【答案】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活脱脱一副面孔,热辣辣一丝震颤。天府之国,川剧变脸,疾如风快如电,脑袋一转,眼睛一眨,精妙绝伦。传说最初,人们为了吓跑野兽,用颜料涂抹面部,扮作狰狞之态来防身。后来这种以颜料涂抹面部的仪式走向舞台,成为了一种表演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民间艺人们研究出了以丝绸为绘画材料的“脸谱”,这便是变脸的雏形,也是变脸走向辉煌的开始。()。然而很多人看的是热闹,却不知其中的意义所在。不仅仅是川剧变脸为了达到观众的观赏需求,更多的是借助脸谱的变化来表达角色的情绪,喜怒哀乐皆在其中。如今游客去了成都,不能不吃的是油辣辣的火锅,不能不看的是活脱脱的变脸,这是当地的风土民俗,也是中华的千年瑰宝。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如果川剧的精华就是“变”,变得丰富多彩,吸人眼球,那么京剧的精华是脸谱B.如果京剧的精华是脸谱,那么川剧的精华就是“变”,变得丰富多彩,吸人眼球C.如果京剧的精华是脸谱,那么“变”就是川剧的精华,变得丰富多彩,吸人眼球D.如果京剧的精华是脸谱,吸人眼球,那么是川剧的精华就是“变”,变得丰富多彩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C.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D.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答案】18.B19.C20.改:川剧变脸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观众的观赏需求,更多的是借助脸谱的变化来表达角色的情绪。①将“川剧变脸”的位置换到“不仅仅”之前;②将“达到”换成“满足”。【分析】18.①陈述重点:“如果……那么……”,前面“如果”假设关系的重点是由京剧,引出“那么”后面的陈述主体川剧,排除A;②句子对应:与上句“如果京剧的精华是脸谱”句式对应整齐的是“那么川剧的精华就是‘变’”,排除CD;③逻辑顺序:先丰富多彩,再吸引眼球,排除D;④后文衔接“吸人眼球”放在句末,与下面一句“然而很多人看的是热闹”语意衔接紧密。19.原文中“疾如风快如电”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A.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B.“主人下马客在船”是互文的修辞手法,“管弦”是借代的手法,代指音乐;C.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晴云”比作“絮帽”,“初日”比作“铜钲”;D.“梅妒”“菊羞”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0.①语序不当,两个分句,主语是一致的,为“川剧变脸”,后面分句子主语承前省,关联词放在主语后面。②搭配不当,“达到”与“需求”动宾搭配不当。易误点:“更多的是……”后面是递进关系,“满足观众的观赏需求”与“借助脸谱的变化来表达角色的情绪”位置不能互换,因为画线后面“喜怒哀乐皆在其中”,与“借助脸谱的变化来表达角色的情绪”连接紧密,不可分开。(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说到人类大脑,你一定能联想到这种坚果——核桃,①,也难怪崇尚“以形补形”的中国人会认为“核桃能补脑”了。但是其实两者也不太一样。如果你拿几个核桃来比较一下,②,可是人类的大脑却不是,人类大脑的沟回长得都很相似,只是有的地方沟回很多,有的地方就相对平滑。在生物的发展史上,神经系统是一种重要的演化。③,它的演化等级越高。除了极少数动物,比如海绵类外,几乎所有真核生物门的动物都具有神经系统,哺乳动物不仅具有神经中枢——大脑,还进化出了能思考的大脑皮层。但人类的大脑皮层还是很特别,其他动物的大脑都不像我们这样折叠成“核桃”,即使是人类的近亲猿猴,也不像我们的大脑这样“皱”。为什么我们的皮层尤其“皱”呢,是什么决定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只在人类身上存在的基因,这种名为“ARHGAP11B”的基因会让人类大脑产生更多的脑细胞。当脑细胞越来越多,大脑装不下时,就会发生折叠。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2.请用文中四个关键词概括一下文段第二段的主要意思,每个词语不超过4个字。(5分)【答案】21.①它们的外形实在是太相似了②会发现核桃的沟回是有差异的③神经系统越复杂的生物22.神经系统大脑皮层折叠基因【分析】21.第一个空根据“说到人类大脑,你一定能联想到这种坚果——核桃”,填入两者的相似,即“它们的外形实在是太相似了”;第二个空根据“可是人类的大脑却不是,人类大脑的沟回长得都很相似”,填入核桃沟回的情况,和人脑是不一样的,即“会发现核桃的沟回是有差异的”;第三个空根据“在生物的发展史上,神经系统是一种重要的演化”“它的演化等级越高”,填入神经系统的情况,即“神经系统越复杂的生物”。注意字数限制。22.根据“在生物的发展史上,神经系统是一种重要的演化……它的演化等级越高”,可知关键词是“神经系统”;根据“除了极少数动物,比如海绵类外,几乎所有真核生物门的动物都具有神经系统,哺乳动物不仅具有神经中枢——大脑,还进化出了能思考的大脑皮层”,可知关键词是“大脑皮层”;根据“但人类的大脑皮层还是很特别,其他动物的大脑都不像我们这样折叠成“核桃”,即使是人类的近亲猿猴,也不像我们的大脑这样‘皱’”,可知关键词是“折叠”;根据“为什么我们的皮层尤其‘皱’呢,是什么决定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只在人类身上存在的基因……大脑装不下时,就会发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