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dabb1a70ce7e61e3d4e6c118da02be4/ddabb1a70ce7e61e3d4e6c118da02be41.gif)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dabb1a70ce7e61e3d4e6c118da02be4/ddabb1a70ce7e61e3d4e6c118da02be42.gif)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dabb1a70ce7e61e3d4e6c118da02be4/ddabb1a70ce7e61e3d4e6c118da02be43.gif)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dabb1a70ce7e61e3d4e6c118da02be4/ddabb1a70ce7e61e3d4e6c118da02be44.gif)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dabb1a70ce7e61e3d4e6c118da02be4/ddabb1a70ce7e61e3d4e6c118da02be4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
古诗三首第一阶:课前预习学习内容1.通读课文,了解大意。2.了解作者。3.背景资料。4.认写字词、理解词语。
边塞诗: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了解边塞诗:课文大意
《从军行》形象而真实地反映了唐代戍边将士生活环境的艰苦和决心打败进攻之敌的英雄气概,充满了爱国热情和乐观精神。
《从军行》大意: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通过描写作者深秋早起的感想,表现出作者悲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情怀,表达了他对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的深切同情,体现了作者那颗忧国忧民的爱国之心。课文大意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大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通过叙写诗人因多年战乱被平息,祖国重新获得统一而欣喜若狂的事,表达了诗人博大的爱国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课文大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大意:作者简介生平简介:王昌龄(?—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唐代诗人。文学成就:擅长写七言绝句,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主要作品:《采莲曲》《出塞》《芙蓉楼送辛渐》
《从军行》等。作者简介生平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诗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齐名,称“中兴四大家”。
文学成就:他的诗歌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民
间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是
我国文学史上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诗人。主要作品:《示儿》《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作者简介生平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唐代诗人。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文学成就:作品大多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尤其描述民间疾苦,多抒发他悲天悯人的忧国忧民的情怀。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主要作品:《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绝句(迟日江山丽)》《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夜喜雨》等。他人评价:唐代的大文学家韩愈曾把杜甫与李白并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首诗写于1192年。当时陆游已退居在山阴家中。而北方仍在金人的统治之下。深秋的早晨,他推开篱笆院门,迎面凉风吹来,更增添了他的痛苦悲愤。虽然他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而且身处贫困之中,但他仍念念不忘北方的大好河山和人民。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深受压迫的无限同情及盼望南宋军队早日收复北方失地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时代背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唐代宗广德元年,杜甫五十二岁,流寓梓州,听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安史之乱”即将完全平定的消息后,欢喜欲狂,以极其激动的心情挥笔写下这首千古名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时代背景我会认jìrènyuè蓟北仞五千岳tì涕泪cháng裳衣xiāng襄阳多音字裳辨析:
“裳”读cháng时,表示遮蔽下体的衣裙。古人一般上衣下裳,有时“衣”和“裳”也可以泛指衣服。而现代汉语中“衣裳”常连用,读shang,表示衣服。(cháng)霓裳(shang)衣裳我会写rènyuèmóyí仞岳摩遗tìwū涕巫在竖中线书写指导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南洋两个小木匠,坐在大手上。mó摩“丘”第二笔竖在竖中线左侧,第四笔短竖在竖中线右侧,长横收笔于横线;“山”首笔竖在竖中线。岳东岳泰山易读错“仞”读
rèn,不读yèn;“裳”是多音字,在本课读
cháng。易写错rèn仞右边是“刃”。yí遗右侧上半部分是“中”加一横。wū巫注意两个“人”字的位置,不要写得太大,捺要变成点。万仞五岳
摩擦遗迹鼻涕
巫峡词语听写古今异义词词语拓展古汉语中有一些与现代汉语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词语古义今义衣裳妻子青春河南河北上身的服装叫“衣”,下身的服装叫“裳”。妻子和孩子。春天。黄河两岸。表示衣服。指妻子一人。指青春时期。指两个省份。学习内容借助注释了解古诗大意。第二阶:阅读理解从军行[唐]王昌龄
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读前两句诗,圈画出诗中的景物,借助注释,说一说诗句的意思。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湖、长云铺天盖地、雪山、一座孤城,还看到了玉门关。写边疆地理位置和环境恶劣给人以沉重压抑之感这两句写了哪些景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描绘了边塞的辽阔景象,写了青海湖、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等景物。通过青海湖、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等景物,勾勒出戍边将士战斗、生活的典型环境;同时,开阔、萧索的景色描写,也从侧面反映出将士戍边生活的孤寂和艰苦。思考
【译文】边塞一带阴云密布,烽烟滚滚,皑皑雪山都显得黯然无光,孤城与玉门关遥遥相对。读后两句诗,借助注释,说一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第三、四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磨破的意思。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西域地区少数民族政权。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金甲楼兰古城
【译文】将士们在塞外身经百战,飞扬的黄沙都磨破了身上的铠甲,但只要边患仍在,就绝不返乡。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时间之长,战斗之艰苦。以及不把敌人消灭誓不还的决心。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形象点出边塞战场的特征。极言战事之频繁。古诗赏析不破楼兰终不还。从中可以体会出将士们的杀敌报国之心。戍边将士们的誓言是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诗的后两句以戍边将士的口吻发声,抒发了他们的豪情壮志。“黄沙”突出了战场的环境特点,历经“百战”而“穿金甲”,则将戍边时间的漫长及战斗的频繁、激烈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将士的报国之志却没有因此而消磨,反而变得更加坚定,在身经百战之后,发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壮誓言。从军行边塞景物直抒胸怀长云雪山孤城百战不破终不还决心之坚战斗之苦结构图示主题概括《从军行》这首诗反映了戍边将士(
)的豪情壮志。诗的(
)描绘边地风光,借以渲染战争气氛。(
)集中概括了戍边将士长期参与的酷烈战争生活以及决心破敌的豪情。后两句杀敌立功、保卫国家前两句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将晓:快要天亮。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迎凉:出门感到一阵凉风。解释“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篱笆门感慨秋天的后半夜,快要天亮的时候,陆游走出篱笆做成的门迎着习习的凉风深有感慨。篱门感将晓将要天亮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读前两句诗,借助注释,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华山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碰到天。摩,摩擦、接触或触摸。长度,是虚指。形容它很长。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黄河夸张热爱
【译文】黄河奔流入大海。
【译文】华山高耸入云。这两句描写黄河和华山,对仗工整,意境雄浑。通过“三万里”和“五千仞”的夸张比喻,以及“入”和“上”两个动词的运用,让人感到黄河、华山不仅气势雄伟,而且富有生气。这两处景物,代表着北方的壮丽河山。读后两句诗,借助注释,说一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远眺南方。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暴政。指南宋朝廷的军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译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的泪水已经流尽,年复一年地盼望南宋朝廷前来收复失地。“南望王师又一年”,大家知道这是一年是多少年吗?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了整整65年了!小资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古诗赏析“尽”字换成“滴”字或“流”字行不行?为什么?不行。“尽”字强调眼泪流干,程度比“滴”“流”要深。诗人寄托了深切的同情。“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是诗人对南宋朝廷饱含愤怒的强烈控诉。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王师遗忘”时的“恨”“遗民泪尽”时的“怜”古诗赏析诗的后两句笔锋一转,由北方的景物联想到那些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不禁发出一声喟叹。“泪尽”一词中,企盼南宋朝廷收复失地却一次次落空的失望之情呼之欲出,读来令人心生酸楚。诗人借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之口表达自己失望而尚未绝望的心情,因而使得这首诗所表达的爱国之情更为厚重、深沉。结构图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写景写实渴望统一忧国忧民三万里河五千仞岳遗民——泪尽王师——又一年山河壮美深切同情主题概括《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南宋(
)诗人陆游写的,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及沦陷区百姓疾苦,以“(
)”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表现了作者的(
)。爱国望悲愤与感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听说[唐]杜甫黄河
杜甫听到了唐王朝的军队收复了黄河以南和黄河以北的消息。闻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读前四句诗,借助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情感。自由朗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停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指四川剑阁以南地区,指作者所在的蜀地。泛指唐代蓟州北部地区,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
【译文】我身在蜀地时,忽然听说朝廷的军队已经收复了蓟北,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激动的泪水就沾满了衣裳。这两句点出了写作的缘由,即“剑外忽传收蓟北”,因此诗人惊喜莫名,以至于刚一听到便涕泪如雨。“涕泪满衣裳”里,既有对战乱将息、百姓终于可以安定下来的欣慰之情,也有对自己数年来颠沛流离、终于可以回归家园的感慨之意,更有对回忆多年离乱的痛切之情,诗人悲喜交集的复杂感情,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五个字中了。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回头看。不再愁。随手卷起。古代诗文皆写在卷子上。妻子和孩子。
【译文】回头看妻子和孩子,脸上哪里还有愁容,我胡乱地收拾起诗稿和书籍,高兴得简直要发狂。这两句进一步写诗人及家人听到胜利的喜讯后情绪的变化。衬托手法。诗人用妻儿的欢欣来衬托自己无比欢快的心情。这两句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诗人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写?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读后四句诗,借助注释,说一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开怀痛饮。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放声高歌。应当。指春天。
【译文】在白天里我放声高歌,畅饮美酒,多想趁着这明媚的春光和家人一起返回故乡。因“喜欲狂”而纵酒放歌,遂生“青春作伴”、乘舟返乡的遐想。这两句诗,将诗人内心的狂喜之情,作了进一步的渲染与升华。读一读这两句诗,你从这两句诗中体会到了什么?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既“放歌”又“纵酒”,不仅仅是因为诗人即将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更主要的是从此唐王朝可以恢复统一,人民可以免受战乱之苦,表达了诗人深厚的爱国忧民之情。诗人为什么要既“放歌”又“纵酒”?
【译文】立刻乘船从巴峡东下,穿越巫峡的叠嶂,一路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由陆路直奔故乡洛阳。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而得名。就。今属湖北。今属河南。急切返乡的无比欢快的心情。你从这两句诗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巴峡”是出发之地,“巫峡”是必经之地,“襄阳”和“洛阳”是诗人的原籍和故乡,从襄阳到洛阳,要改走陆路,所以用“向”字。路途遥远,但在归心似箭的诗人笔下,简直就像朝发夕至那么容易。这一联包含四个地名,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使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就有了一泻千里的气势,将诗人急于回到家乡的情感和强烈的爱国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连用四个地名是否显得重复累赘?读一读,想象画面。结构图示喜之缘由热爱祖国情动世人惊闻喜讯极度兴奋喜讯传来喜极而泣喜极而狂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乐不可支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归心似箭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沉浸其中引发遐想展望回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主题概括《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主要叙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十分(
),收拾行装立即(
)的事。表现了诗人真挚的(
)情怀。还乡喜悦爱国学习内容对比阅读第三阶:方法学用对比阅读:说说这三首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这三首诗都是爱国诗。不同点题目题材代表性的事物情感《从军行》七言绝句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黄沙。描写了壮阔苍凉的边塞景物,描述了戍边将士艰苦、孤寂的生活,抒发了戍边将士决心打败进攻之敌的英雄气概,充满了爱国热情和乐观精神。《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七言绝句三万里河、五千仞岳、泪。描写了作者深秋早起的感想,表现出作者悲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情怀,表达了他对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的深切同情,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之心。《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七言律诗涕泪、诗书、歌、酒。通过书写诗人因多年战乱被平息,祖国重新获得统一而欣喜若狂的事,表达了诗人博大的爱国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学习内容1.课后习题。2.随堂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2)按要求完成练习。
(3)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第四阶:课后练习课后习题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老师来指导朗读时,要结合诗中描写的景色或事物,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人感情的基础上,再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从军行》前两句描写了戍边将士的艰苦生活;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边关将士不怕牺牲精神的歌颂和赞美。所以朗读时,前两句可以读得低沉、缓慢一些,读出荒凉、肃杀的感觉;后两句语速可稍稍加快,语调也可转为高昂,读出戍边将士的气势和豪情。课后习题1答案供参考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课后习题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老师来指导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前两句可读得稳重有力,语速不要太快,读出中原山水的开阔、森严之感;后两句可用一种沉痛的语气来读,“尽”和“又”可稍稍加重语气,充分表达出诗中深沉的感情。课后习题1答案供参考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课后习题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老师来指导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篇幅较长,首先要把整首诗读得平稳、流畅,在此基础上,读到“愁何在”时,语调可上扬,读出“喜欲狂”之感;读到“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时,可以读得酣畅淋漓一些;最后两句则要读出其中的轻快、迅疾,表达出诗人迫切的心情。课后习题1答案供参考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课后习题1背诵课文。老师来指导古诗的背诵。可以和理解诗句、想象画面结合起来,在把握诗句意思和诗人感情的基础上,利用诗中的景物、地名等关键词语背诵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中,抓住“三万里河”“五千仞岳”“遗民”“王师”等词语,想象画面及诗意串联成诗就背诵下来了。也可以采用丰富多样的读书形式,在反复朗读后自然而然地背诵出来。课后习题1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老师来指导默写时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孤”的右部不要写成“爪”;“仞”的右部不要漏写点。课后习题2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再想想它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课后习题2
答案供参考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意思是:将士们在塞外身经百战,飞扬的黄沙都磨破了身上的铠甲,但只要边患仍在,就绝不返乡这两句诗通过“黄沙百战”,想象将士们在边塞黄沙漫天的恶劣环境中,无数次奋勇杀敌的场景。他们的铠甲已经被塞外风沙磨得破旧不堪,而就在此时此地,将士仍能发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言壮语,这是多么震撼人心、令人感佩,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诗人对边塞将士这种不怕牺牲的精神的歌颂和赞美。课后习题2
答案供参考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意思是: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的泪水已经流尽,年复一年地盼望南宋朝廷前来收复失地。
这两句诗通过“泪尽”二字,想象泪水都流尽了的痛苦,感受其中复杂的情绪。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中所写的“遗民”的所思所想,其实正是诗人自己。可以想象一位老者在秋夜将尽的黎明时分步出篱门、面向北方叹息落泪的场景,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的满腔悲愤与热切期盼。课后习题2
答案供参考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意思是:在白天里我放声高歌,畅饮美酒,多想趁着这明媚的春光和家人一起返回故乡。这两句诗从“放歌”“纵酒”“作伴”“还乡”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愉快、兴奋的心情,联系上文知道这正是诗人“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表达了诗人即将返乡欣喜若狂的心情。随堂检测一、看拼音,写词语。wànrèn
yí
liú
mótiānlún
sānshānwǔyuè
(
)
(
)
(
)
(
)万仞遗留摩天轮三山五岳随堂检测二、按要求完成练习。
“裳”表示“遮蔽下体的衣裙”时,读(
),组词:(
);表示“衣服”时,读(
),组词:(
)。chángshang霓裳衣裳随堂检测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闻”的解释是(
)。A.听说
B.新闻
C.传言
D.嗅觉2.“青春作伴好还乡”中“青春”的解释是(
)。A.年华
B.指春天
C.青青
D.春色3.“却看妻子愁何在”中“妻子”的解释是(
)。A.妻子
B.孩子
C.妻子和孩子ABC随堂检测四、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从军行》中,“从军行”是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
)2.“遗民泪”中“遗民”指金朝百姓。(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本来相距很远的地方贯穿在一起,写出了诗人听闻喜讯后的喜悦心情以及迫切渴望回到故乡的思想感情。
(
)√√×学习内容1.古诗中意象——玉门关2.古诗中意象——泪第五阶:课外拓展课外拓展古诗中意象——玉门关
古诗中的景往往承载着诗人的独特情感,是特定的意象。《从军行》中的“玉门关”是边塞、战争的象征,包含着诗人想要保家卫国、建功立业,又渴望和平等多种复杂的情感。玉门关是屹立在唐朝边境上的赫赫雄关,它是防御北方强敌的重要关卡,唐军曾与北匈奴在此发生多次大战,战况惨烈。唐诗中有一百多首咏及“玉门关”,它是保家卫国、渴望和平的象征。课外拓展
岑参说,玉门关孤独地伫立在黄沙中,到处是枯萎的白草——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王之涣说,玉门关是个连春风都吹不到的地方——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戴叔伦说,妻子做梦去玉门关寻找丈夫——不识玉门关外路,梦中昨夜到边城。胡曾说,将士渴望能活着回归故土——半夜帐中停烛坐,唯思生入玉门关。课外拓展古诗中意象——泪
①喜悦之泪。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②惜别之泪。如杜甫《野望》:“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③思乡之泪。如岑参《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再如连庐《过故庐》:“海上燕云涕泪多,劫灰零乱感如何?”④忧国之泪。课外拓展如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再如夏完淳《别云间》:“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⑤相思之泪。如杜甫《月夜》:“何时倚虛幌,双照泪痕干。”再如戴叔伦《闺怨》“看花无语泪如倾,多少春风怨别情。”课前预习9古诗三首王昌龄(?—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其诗以七绝见长,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其宫词善写女性幽怨之情,也为世所称道。有“诗家夫子”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主要作品:《从军行》《出塞》《芙蓉楼送辛渐》等。走近作者助读资料我先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晚年退居家乡。今存诗歌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主要作品:《示儿》《卜算子·咏梅》《书愤》等。走近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人(今河南巩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主要作品:《望岳》《登高》《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等。走近作者
读了上面的资料,你对三首诗的作者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这三首诗又写了些什么呢?现在,让我们开启今天的预习之旅!第一步: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不会读的字查字典解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没把握的地方作批注。2.听范读,注意自己标注的地方,看自己哪些地方读的不准确。3.再读一遍,把课文读通读顺,然后读给爸爸妈妈听。朗读视频五千仞岳蓟北衣裳涕泪第二步:学字词rènjìtìcháng
襄阳xiāng1.读字词仞遗岳摩真棒!登山游戏巫涕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万仞(rèn)衣裳(chǎng)B.襄阳(xiāng) 蓟北(jì)C.涕泪(tí) 摩天(mó)······B2.选读音【青海】【长云】【雪山】【孤城】【破】【楼兰】【终不还】即祁连山,山巅终年积雪,故云。指青海湖。唐朝大将哥舒翰筑城于此,置神威军戍守。即玉门关。层层浓云。一作“斩”。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西域地区少数民族政权。一作“竟不还”。3.解词语【三万里河】【五千仞岳】【摩天】【遗民】【胡尘】【王师】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很长。指“华山”。“五千仞”形容很高。这里指金统治。碰到天,形容极高。金统治下的原宋朝百姓。南宋朝廷的军队。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剑外】【蓟北】【却看】【妻子】【青春】作者所在的蜀地。指唐朝蓟州北部的地方。春天。回头看。妻子和孩子。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一、《从军行》——悲壮辽阔的边塞1.王昌龄的《从军行》是一首(
)A.边塞诗B.田园诗C.山水诗2.描写戍守之地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第三步:知内容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忧国忧民的爱国情理解“迎凉”,判断正误。(1)“迎凉”符合秋叶的季节特点,也表达了诗人心中感到凉爽。 ()(2)“迎凉”既符合秋叶的特点,也与诗人心中的伤感相融合。 ()×√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欣喜若狂因何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写的。诗人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喜极而泣,作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无限__________的心情。这首诗被称为其“生平第一首快诗”。唐杜甫唐王朝的军队收复了蓟北喜悦第四步:查资料查资料,填一填
1.王昌龄,字_______,_____著名的______诗人,被称为________。2.陆游,_____朝著名爱国诗人,代表作《_____》等。3.杜甫,_____代诗人,字________,与李白合称“_______”,作品有《_____》等。南宋少伯七绝圣手边塞示儿登高李杜唐盛唐子美第五步:提问题
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书上做上记号,上课时要想办法解决。第一首9古诗三首王昌龄(?—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其诗以七绝见长,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其宫词善写女性幽怨之情,也为世所称道。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主要作品:《从军行》《出塞》《芙蓉楼送辛渐》等。走近作者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不会读的字查字典解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没把握的地方作批注。2.听范读,注意自己标注的地方,看自己哪些地方读的不准确。3.再读一遍,把课文读通读顺,然后读给爸爸妈妈听。朗读视频朗读古诗,在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的基础上,结合文中的注释,理解每首诗的大意;然后结合朗读想象画面,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如诗人的人生经历,古诗的写作背景及题材等,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最后背诵这首古诗。学法导读朗读指导朗读古诗《从军行》朗读时读准字音,理解词意、句意,反复朗读,做到正确、流利,注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从军行》读前两句时,语速缓慢,语气悲壮;读后两句时,语速加快,语气肯定、激昂,重读“百战”“终不还”。朗读《从军行》,读出节奏,读准字音。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指名朗读片段,听评朗读效果。1.生字、多音字读音是否正确。2.朗读是否做到正确、流利。3.是否能读准节奏,停顿。
《从军行》这首诗反映了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诗的()描绘边地风光,借以渲染战争气氛。(
)集中概括了戍边将士征战时间之长,战斗之艰苦激烈以及决心破敌的豪情。后两句杀敌立功、保卫国家前两句整体感知
诗意: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前两句描写了一幅什么画面?开篇描绘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青海湖上的天空,长云遮蔽,湖北面绵延着的雪山隐约可见,翻过雪山,就是河西走廊荒漠中的孤城,再往西,就可以看到玉门关。
“孤”可以体现边塞地区的开阔荒凉,可以体会到戍边将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后两句中我们体会到将士的什么感情?“黄沙”突出西北战场的艰苦特征,“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见战斗艰苦激烈,但是艰苦卓绝的斗争并没有消磨将士的报国之志,“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他们的誓言。从中体会到了守边将士不畏艰险、奋不顾身、誓死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第一首诗前两句描绘一幅怎样的意境?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讨论交流:
将古诗补充完整。青海长云(),孤城遥望()。黄沙百战(
),不破楼兰()。暗雪山背一背,填一填玉门关穿金甲终不还概念:要鉴赏古诗,把握其情感,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充分的了解。方法:同一题材的古诗的感情基调大体相同,若能判定一首诗所属的题材,便可快速把握古诗的感情基调。如送别诗,多写朋友之间的依依不舍;边塞诗多写思乡之情或建功立业的愿望等;写景诗多描写祖国山河的壮美。根据古诗题材体会作者的情感归纳小结运用:如《从军行》就是一首边塞诗,这首诗就表达了戍边将士不畏艰险、誓死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
古诗中描写边塞战争的诗句很多,你可以写出哪些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积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青海湖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从军行不畏艰险誓死卫国边塞景物开阔萧索百战穿金甲不破终不还课文图示写景抒情《从军行》描述了戍边将士征战于荒漠孤城,环境恶劣,生活艰苦,表现了戍边将士不畏艰险、誓死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课文主旨
爱国爱国之情,古来有之。诗人王昌龄的爱国情,让人动容。正是因为有了舍命保家卫国的戍边将士,有了像王昌龄这样的爱国者,我们的生活才能安稳、幸福,我们要心怀祖国家乡,热爱它,保护它,也要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努力学知识、学本领,积极锻炼身体,为将来建设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独特感悟第二首9古诗三首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晚年退居家乡。今存诗歌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主要作品:《示儿》《卜算子·咏梅》《书愤》等。走近作者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不会读的字查字典解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没把握的地方作批注。2.听范读,注意自己标注的地方,看自己哪些地方读的不准确。3.再读一遍,把课文读通读顺,然后读给爸爸妈妈听。朗读视频我会读千仞五岳rèn
yuè
识字开花仞岳摩遗运用:学校决定带我们去外地观摩学习,一直等到年底才实现,真是好事多磨啊!同音易混字摩mó
磨字义:抚摩,摸。如:按摩组词:(按摩)(观摩)(摩拳擦掌)字义:摩擦。如:磨刀组词:(磨刀)(折磨)(好事多磨)学法导读朗读古诗,在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的基础上,结合文中的注释,理解每首诗的大意;然后结合朗读想象画面,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如诗人的人生经历,古诗的写作背景及题材等,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最后背诵这首古诗。朗读指导朗读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本诗的标题较长,正确停顿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朗读本诗前两句时语气豪迈,语调高昂,读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朗读后两句时,语速放缓语调低沉,读出失望、悲伤之情。朗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读出节奏,读准字音。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指名朗读片段,听评朗读效果。1.生字、多音字读音是否正确。2.朗读是否做到正确、流利。3.是否能读准节奏,停顿。《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南宋()诗人陆游写的,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及沦陷区百姓疾苦,以“()”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表现了作者的()。爱国望悲愤与感慨整体感知
诗意: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向上碰到天。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在金政权的压迫下眼泪已流尽,年复一年地盼望南宋朝廷的军队前来收复失地。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中的景色描写有何作用?滚滚黄河奔流三万里,东入大海,巍峨华山高达五千仞,上与天奇。如此大好河山,却沦陷在“胡尘里”,怎能不令人愤慨?壮观的景色描写渲染了老百姓的悲愤、失望之情。讨论交流: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呢?前两句诗中描写了黄河、华山,运用夸张手法极力表现了黄河一泻千里,华山高耸入云的特点。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入”表现了黄河东流入海的磅礴气势;“摩”有触手可及之意,突出山的高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从“又”字中体会到老百姓的什么感受?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说明遗民不止一年苦盼,而是年复一年,但路远山遥,他们哪里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得干干净净。诗人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写景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山河壮美忧国忧民课文图示黄河:三万里东入海华山:五千仞上摩天抒情遗民:泪尽南望《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通过写诗人深秋早起的感想,表现出诗人渴望收复大好河山、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南宋统治者长期未能收复失地的失望之情。课文主旨爱国
爱国之情,古来有之。陆游的爱国情,让人动容。正是因为有了舍命保家卫国的戍边将士,有了像陆游这样忧国忧民的爱国者,我们的生活才更安稳,我们要心怀祖国家乡,热爱它,保护它,也要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努力学知识、学本领,积极锻炼身体,为将来建设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独特感悟第三首9古诗三首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人(今河南巩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主要作品:《望岳》《登高》《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等。走近作者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不会读的字查字典解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没把握的地方作批注。2.听范读,注意自己标注的地方,看自己哪些地方读的不准确。3.再读一遍,把课文读通读顺,然后读给爸爸妈妈听。朗读视频我会读蓟北jì
tì
涕泪霓裳襄阳cháng
xiāng
读下面的词语,给加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千仞(rèng
rèn)
涕泪(tìdì)襄阳(xiāngnáng)√易错音√√识字开花蓟涕巫裳襄裳cháng(霓裳)shang(衣裳)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多音字注意加点字的读音!加点的字是多音字!读一读:她跳《霓裳(cháng)羽衣曲》的时候,像一只披着彩色绚丽的衣裳(shang)的蝴蝶,轻盈妩媚。..朗读指导朗读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昂扬向上的,朗读时,语调欢快,语气激动,要读出诗人内心的狂喜之情。朗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读出节奏,读准字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
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指名朗读片段,听评朗读效果。1.生字、多音字读音是否正确。2.朗读是否做到正确、流利。3.是否能读准节奏,停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主要叙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十分(),收拾行装立即()的事。表现了诗人真挚的()情怀。还乡喜悦爱国整体感知我会写仞岳摩遗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涕巫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he半包围结构左右结构上下结构摩巫框架结构遗涕
岳仞仞rèn结构:左右组词:五千仞万仞高山音序:R部首:亻笔画:五“亻”的撇起笔要高、稍长。“刀”的折稍向左拉,左边一点居中。易错提示:右边是“刃”不要少写一点哦!岳yuè结构:上下组词:望岳三山五岳音序:Y部首:山笔画:八
“丘”末横要长。
“山”略扁。易错提示:上部是“丘”不是“斤”哦!摩mó结构:半包围组词:摩擦摩拳擦掌音序:M部首:麻笔画:十五
“广”横稍短、竖撇要长。“林”扁宽,“手”上撇短平、下横要长、竖钩的竖稍弯曲。易错提示:是半包围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哦!遗yí结构:半包围组词:遗憾不遗余力音序:Y部首:辶笔画:十二上边“口”要扁窄,中竖要短、中间横要长。“贝”稍窄、撇短、点要小。易错提示:注意和“遣”字区分开来哦!涕tì
结构:左右组词:涕泪涕零音序:T部首:氵笔画:十“氵”略呈弧状。“弓”宜宽扁。巫wū
结构:框架组词:巫峡巫师音序:W部首:工笔画:七上横短,下横长两个“人”末笔都为点。学法导读朗读古诗,在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的基础上,结合文中的注释,理解每首诗的大意;然后结合朗读想象画面,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如诗人的人生经历,古诗的写作背景及题材等,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最后背诵这首古诗。读前四句诗,借助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情感。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指作者所在的蜀地。泛指唐朝蓟州北部地区,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诗意】身在蜀地,忽然听闻蓟北被收复的消息,(我)刚听到这个喜讯,眼泪就洒满了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回头看。不再愁。随手卷起诗书妻子和孩子。【诗意】回头看妻子和孩子也一扫愁容,随手卷起诗书,内心欣喜若狂。读诗的前四句,读出诗人初闻喜讯的惊喜。(课后第一题)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读后四句诗,借助注释,说一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课后第二题)开怀痛饮。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意】在白天便放声高歌,开怀痛饮,趁着这春天的陪伴,正好启程返乡。放声高歌。应当。指春天。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而得名。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就。今属湖北。今属河南。【诗意】我仿佛觉得,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很快便到了襄阳,一到襄阳就直奔洛阳。读诗的后四句,读出诗人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课后第一题)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身在蜀地,突然听闻,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兴得快要发狂!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我仿佛觉得,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很快便到了襄阳,一到襄阳就直奔洛阳。译文看图吟诗。(课后第一题)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首联:喜报传来泪沾裳(盼望已久)颔联:妻子一扫往日愁云(欣喜若狂)颈联:纵酒欢唱作伴还乡(多年心愿)尾联:想象中飞驰到洛阳(归心似箭)还乡之切(想象)收复之喜(实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文图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以及想要回乡的急切心情。课文主旨爱国
爱国之情,古来有之。杜甫的爱国情,让人动容。正是因为有了舍命保家卫国的戍边将士,有了像杜甫这样忧国忧民的爱国者,我们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心怀祖国家乡,热爱它,保护它,也要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努力学知识、学本领,积极锻炼身体,为将来建设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独特感悟拓展积累9古诗三首形容壮士的四字词语:出生入死
奋不顾身
英勇善战勇往直前
浴血奋战
舍己为人视死如归
宁死不屈
临危不惧气壮山河
舍生取义描写爱国的四字词语:以身许国
精忠报国
忧国忧民为国捐躯
毁家纾难
保家卫国爱国如家词语积累表达爱国情怀的诗句: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3.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课内美句积累美句拓展积累关于爱国的诗词:1.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2.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3.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4.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宋]陆游《夜泊水村》5.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明]于谦《立春日感怀》[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思考:作者望见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美文拓展阅读作者望见了沦陷的国都山河依旧,可是城池残破,乱草遍地,林木苍苍,花开鸟鸣。表达了作者感伤时事,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宋]岳飞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满江红思考:这首词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词语言粗犷刚健,音调铿锵激越,风格豪迈悲壮,具有强大的鼓舞力量。表达了作者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9.短诗三首课后练习一、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万仞(rèn)
衣裳(chǎng)B.襄阳(xiāng) 蓟北(jì)C.鼻涕(tí) 摩天(mó)······B二、读拼音,写词语。yíhànwǔyuèfǔmó遗
憾五岳抚摩tìlèi
qiānrèn
wūxiá涕泪千仞巫峡三、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字母)1.不破楼兰终不还(
)A.楼上的兰花B.西域地区少数民族政权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A.快要天亮 B.将要揭晓3.五千仞岳上摩天(
)A.摩天轮 B.碰到天,形容极高4.青春好作伴(
)A.春天B.青年时期········BABA5.却看妻子愁何在却看:A.回头看 B.再看 ()妻子:A.男子的配偶 B.妻子和孩子 ()····AB四、下面的诗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B.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C.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B一、《从军行》——悲壮辽阔的边塞1.解题(1)本诗是一首(
)A.边塞诗B.田园诗C.山水诗A(2)这首诗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写的,题目“从军行”是_________,内容多写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唐王昌龄乐府曲名边塞情况战士的生活2.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这两句诗描写的是塞外边关壮阔悲凉的环境,很好地烘托了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 ()(2)诗句中写了三个地名:青海、雪山、玉门关。它们距离很近。
()√×3.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1)将诗句中的词语与所表达的内容用线连一连。黄沙
与外敌交战时战斗之艰苦、激烈百战
边境地区环境之荒凉、条件之恶劣穿金甲
戍边时间之漫长、边塞战斗之频繁(2)写出这两句诗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对这两句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表达了戍边将士不畏艰难、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B.诗句表达的情感低沉伤感,战士们抱怨连年征战,归家无期。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将士们身上的铠甲,不将敌人打败绝不回还。A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忧国忧民的爱国情1.诗题(1)这首诗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_”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时间。(2)诗的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厨房电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沼气集中供气系统项目合作计划书
-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 第4课《灯笼》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 古诗词诵读8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 2025年悬挂式离子风机项目合作计划书
- 第13课《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 挖红薯(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 粤教版 信息技术 必修 5.1认识信息资源管理 教学设计
- 2025年有机氟化工产品项目合作计划书
- 新能源行业论文开题报告
- 动物防疫员考试题附答案
- 英语常用动词表500个
- 《税法》(第六版)全书教案电子讲义
- 2024年电工(高级技师)职业鉴定理论考试题库-下(多选、判断题)
- 20S515 钢筋混凝土及砖砌排水检查井
- 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管理制度
- 《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南》解读
- 《药品管理法》知识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
- 缠中说禅-《教你炒股票》1-108课图文全版
- ICU单间耗材出入库使用登记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