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诵读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学校授课教师课时授课班级授课地点教具设计意图本课以《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为诵读内容,旨在提高六年级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学习这首诗,使学生了解宋代词人辛弃疾的生平及创作背景,感受词人豪放派词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核心素养目标1.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通过诵读、背诵,积累古诗词词汇。
2.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感受词人情感,体会古诗词意境。
3.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与传承意识,了解宋代词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意境:通过诵读和分析,理解词人描绘的春景图,感受词中的情感和意境。
-体会作者情感:把握辛弃疾的豪放词风,理解词人在诗中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送别之情。
2.教学难点:
-古诗词背景知识: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了解宋代词人辛弃疾的生活背景和创作背景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教师引导和资料辅助来突破。
-词句理解:例如“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春住”的深层含义,需要通过解读和讨论来加深理解。
-诗词的赏析:如何从文学角度赏析词句,如“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需要引导学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分析词句的艺术效果。教学方法与策略1.采用讲授法结合讨论法,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诗歌内容,并通过小组讨论深入挖掘词句背后的情感和意境。
2.设计“春景图描绘”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感受词中的春景,增强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3.利用多媒体展示宋代江南风景,帮助学生直观感受词中的地理环境和时代背景。
4.结合诗词赏析,运用PPT展示词句分析,引导学生掌握诗词赏析的基本方法。教学实施过程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班级微信群发布《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背景资料和作者辛弃疾的生平简介,要求学生预习并思考诗歌中的春景描绘和词人情感。
-设计预习问题:提出如“诗歌中‘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班级微信群收集学生的预习反馈,了解预习情况。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诗歌背景和作者。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思考提交至微信群。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微信群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以辛弃疾的生平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讲解知识点:讲解诗歌的结构、用词和表达技巧,如“和春住”的深层含义。
-组织课堂活动:进行“春景图描绘”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诗歌中的春景。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如“‘若到江南赶上春’中的‘江南’指的是哪里?”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跟随老师的讲解理解诗歌。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角色扮演,体验诗歌意境。
-提问与讨论:学生提出问题,参与讨论,深化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教师详细讲解诗歌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
-实践活动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诗歌。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诗歌,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诗歌内容。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与辛弃疾或其他宋代词人相关的书籍和视频,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批改作业,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反馈。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背诵和复述作业。
-拓展学习:利用推荐资源进行自主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学习心得。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巩固知识。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促进自我提升。知识点梳理1.诗歌背景知识
-辛弃疾简介:了解宋代词人辛弃疾的生平、成就及词风。
-宋代词风:认识宋代词的特点,如豪放、婉约等。
2.诗歌内容分析
-诗歌题目:《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诗歌主题:送别之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诗歌意象:描绘春景,如春水、春风、春花等。
3.诗歌结构分析
-诗歌分为上下两阕,每阕四句。
-上下阕结构相似,均为“景、情、景、情”的结构。
4.诗歌用词分析
-豪放派词风:辛弃疾的词风属于豪放派,豪放派的用词特点如下:
-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语言质朴,富有感染力。
-生动形象:诗歌中的词语生动形象,如“水村山郭酒旗风”、“若到江南赶上春”等。
5.诗歌表达技巧
-抒情手法:运用直抒胸臆、寓情于景等抒情手法。
-对比手法:通过对比春景与别离之情,表达词人对友人的思念。
-转折手法:在诗歌中巧妙运用转折,增强诗歌的层次感。
6.诗歌意境分析
-意境营造:通过描绘春景,营造优美、宁静的意境。
-情感表达:在优美意境中,表达词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送别之情。
7.诗歌赏析
-诗歌的艺术特点:豪放、婉约相结合,语言质朴,富有感染力。
-诗歌的价值:体现了宋代词人的情感表达和审美情趣,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8.诗歌背诵与鉴赏
-背诵要求:熟练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鉴赏方法: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用词等。
9.诗词拓展
-辛弃疾其他作品:学习辛弃疾的其他作品,如《青玉案·元夕》、《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等。
-宋代词人:了解其他宋代词人,如苏轼、李清照等,比较他们的词风和作品。
10.诗歌与文化
-诗歌与历史:了解宋代的历史背景,分析诗歌中的时代特点。
-诗歌与地理:了解诗歌中描绘的地理环境,如江南、西湖等。内容逻辑关系①诗歌背景与作者生平
-辛弃疾生平简介
-宋代词风特点
②诗歌内容与主题
-送别主题
-春景描绘
③诗歌结构与用词
-上下阕结构
-豪放派词风特点
-生动形象用词
④诗歌表达技巧
-抒情手法
-对比手法
-转折手法
⑤诗歌意境与情感
-优美宁静意境
-深情厚意与送别之情
⑥诗歌赏析与价值
-艺术特点
-文学价值
⑦诗歌背诵与鉴赏
-背诵要求
-鉴赏方法
⑧诗词拓展与比较
-辛弃疾其他作品
-其他宋代词人作品
⑨诗歌与文化背景
-宋代历史背景
-地理环境描绘教学反思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辛弃疾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总的来说,我觉得这节课的效果还不错,但也有些地方需要反思和改进。
首先,我觉得学生对这首诗的背景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课前预习的时候,他们通过阅读资料,对辛弃疾的生平和宋代词风有了基本的了解,这在课堂上体现得非常明显。他们在讨论时能够引用相关的历史知识,对诗歌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其次,我在课堂上尝试了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诗歌中的春景。这个环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孩子们的参与度非常高,他们对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但是,我也发现有些孩子在进行角色扮演时,对诗句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他们在表达时有些生硬。这可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诗句的解读和情感的培养。
再来说说诗歌赏析的部分。我通过PPT展示了词句分析,帮助学生掌握赏析的方法。但是,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如何从文学角度赏析词句还是有些困惑。他们能够指出词句的优美,但在深入挖掘情感和意境方面还有待提高。我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建立起自己的赏析框架。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意到了一个细节,就是课堂上的互动。我发现有些学生虽然积极参与,但更多的是跟随他人的思路,自己的思考不够深入。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
此外,我也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语言。有时候,我可能过于追求表达的准确性,而忽略了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这导致一些学生在课堂上显得有些枯燥。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教学语言的锤炼,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课后作业1.**背诵与默写**
-请背诵并默写《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全文。
-默写要求:准确无误地写出诗句,注意易错字。
2.**诗歌理解**
-分析诗句“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解释“和春住”的含义。
-答案: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希望友人能够留在江南,享受美好的春天,与春天长久相伴的愿望。
3.**诗歌创作**
-以“送别”为主题,仿写一首小诗,要求诗句格式与《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相同。
-答案示例:
```
离别江水泛舟行,
恨别春风吹柳情。
望断归程云遮月,
愿君江南好景长。
```
4.**情感分析**
-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送别时的情感变化。
-答案:诗歌开头描绘了美好的春景,诗人对友人的离去感到不舍;结尾则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祝福,情感由哀愁转为希望。
5.**文化背景研究**
-研究宋代词人的送别诗,比较辛弃疾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与其他词人送别诗的不同之处。
-答案:辛弃疾的这首诗在描绘春景的同时,融入了深厚的友情和祝福,与其他词人的送别诗相比,情感更加真挚,意境更加优美。
6.**角色扮演**
-假设你是诗中的鲍浩然,写一段你对友人的赠言或告别词。
-答案示例:
```
感谢你多年的陪伴,今日离别,愿你在江南水乡,与美景共度时光。他日重逢,再谈诗酒江湖。
```
7.**诗歌与绘画**
-根据诗歌内容,创作一幅描绘春景的绘画作品,并附上诗句。
-答案:学生根据诗歌中的意象,如“水村山郭酒旗风”,创作一幅描绘江南水乡春景的画作,并在画作旁边书写相应的诗句。
8.**诗歌讨论**
-在小组内讨论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每位同学都要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答案:小组讨论的结果可能因人而异,但应涵盖诗歌的主题、情感变化、艺术特色等方面。教学评价与反馈1.课堂表现: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回答问题,尤其是在角色扮演环节,同学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和创造力。大多数学生能够准确背诵《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并在讨论中分享自己的理解。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小组讨论环节中,学生们能够围绕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展开深入的讨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份展示成果,包括诗歌的背景介绍、诗句的解读、以及他们对诗歌的创意性解读。这些展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随堂测试:
随堂测试包括了诗歌的背诵、诗句的理解和诗歌背景知识的选择题。测试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背诵诗歌,对诗句的理解也较为准确。但在背景知识方面,部分学生对宋代词风和辛弃疾的生平了解不够深入。
4.学生自评与互评:
学生在课后进行了自评和互评,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上的优点和不足。例如,有的学生提到自己在讨论中发言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则表示在诗歌赏析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5.教师评价与反馈:
针对课堂表现,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创意表达给予了肯定,同时也指出了需要改进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生农场采摘课件
- 江西宜春邮政招聘试题带答案分析2024年
- 2024年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烟草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试题带答案详解
- 2024年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烟草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试题带答案详解
- 2024年西藏吉隆县烟草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试题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四川省南江县烟草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试题带答案详解
- 2024年陕西省潼关县烟草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试题带答案详解
- 2024年陕西省淳化县烟草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试题带答案详解
- 2024年甘肃省宁县烟草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试题带答案详解
- 2024年河南省开封县移动公司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试题带答案详解
- 保险基础知识竞赛题库
- 2024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北京赛区预赛一试试题(解析版)
- 绿化养护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医院食堂餐饮服务承包
- SC-21-002亿航EH216-S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专用条件
- TB-T 3356-2021铁路隧道锚杆-PDF解密
- 螺旋测微器读数练习(含答案)-文档
- 热射病患者的护理个案
- JJG 635-2011二氧化碳红外气体分析器
- 《铬污染土壤异位修复技术指南》(T-CAEPI 37-2021)
- 四年级【语文(统编版)】牛和鹅(第二课时)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