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23·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逐渐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最早出现在()A.东南沿海地区 B.长江中游地区C.华北地区 D.东北地区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东南沿海地区,中国自给自足的传统经济结构在这里开始解体,选择A项符合题意。答案:A2.(2023·长春市外国语学校期末考试)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的含义是()A.大批洋货涌入中国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取代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并日益商品化解析:自然经济的特点是家庭手工业和小农生产相结合即男耕女织,所生产的产品基本不投向市场,所以“解体”的含义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并日益商品化。答案:D3.“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用雇佣劳动的方式剥削无产者,生产的目的是搜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下列近代企业中都具有这种特征的是()A.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发昌机器厂B.湖北织布局、开平煤矿C.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开平煤矿D.上海发昌机器厂、南海继昌隆缫丝厂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不同类型企业的特点。由材料中的信息“资本家”可知该类企业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轮船招商局、湖北织布局、开平煤矿都是洋务企业,故本题应排除A、B、C三项。答案:D4.从1895年开始,在短短的10多年时间里,张謇的企业从一个扩大到20多个,形成了一个以纺织为主跨行业的资本企业集团。这主要得益于()A.洋务企业的诱导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C.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解析:注意时间是从“1895年开始”,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因此答案为D项。答案:D5.叶圣陶先生于1932年编的《开明国语课本》有这样一课,本课内容反映了()第141课一个老婆婆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的时候,纺纱织布,利息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她的纺车。A.工业革命对中国农村的影响B.鸦片战争对中国农村的影响C.辛亥革命对中国农村的影响D.机器生产对中国农村的影响解析:注意时间“1932年”及内容“……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由此可以判断是机器生产对中国农村经济和生活的影响。A、B、C三项时间上与题意不符。答案:D6.有人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先天不足”指的是()A.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缺乏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C.投资者主要来源于官僚、地主和商人D.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解析:“先天不足”说明其发展不充分、不健全,主要是指民族资本主义缺乏资本的原始积累。A项是“先天不足”的原因。D项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导致的。C项与题干无关。答案:B7.广告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历史:“大国耻,用人民的血来洗;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国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B.盲目排外,影响了学习外国C.引起了外国武力干涉D.强化了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提倡国货的爱国运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国内市场,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因此A项正确,B、C、D三项说法错误。答案:A8.(2023·江西上高县第二中学月考)黄逸峰等编著的《旧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中指出:“1905—1908年,年均设厂数超过洋务运动30年的20多倍与甲午后的倍,投资额分别超过倍与倍。”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环境相对安定B.“实业救国”成为主要思潮C.清政府政策的支持D.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解析:在近代社会环境相对安定的时段并不缺乏,但并未导致民族资本主义的较快发展,故A项错误;“实业救国”在辛亥革命后成为两大思潮之一,故B项错误;“1905—1908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是由于此时清末新政推动,故C项正确;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在甲午战后就已涌现,故D项错误。答案:C9.(2023·山东平度高一下统考)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设厂自救”的棉纺织企业。它们的共同点是()A.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B.属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C.属于近代洋务企业 D.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排除A项;江南制造总局属于近代洋务企业,大生纱厂属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排除B、C两项,因此选D项。答案:D10.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中国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有549家,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潮。形成这一“高潮”的主要背景是()A.洋务运动的兴起 B.“实业救国”呼声高涨C.抵制日货运动的掀起 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解析:本题材料提到,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有549家,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高潮”的主要背景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亡,“实业救国”呼声高涨,因此选B项。答案:B11.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C.一定程度上瓦解着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D.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一定程度上分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所以选C项。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冲击了封建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所以排除A项。B、D两项只是一个时期的现象,所以排除。答案:C12.1927年到1936年,中国的工业增长率达8%以上,GDP飞速增长,9%的增长速度是同期日本的三倍,被称为“黄金十年”。这一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的原因是()A.西方因经济危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苏联对中国进行经济援助C.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等大量建立D.政府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1927—1936年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三个高潮,原因主要是由于国民政府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故本题应选D项。答案:D13.1948年4月2日《东北日报》报道,国民党统治区“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大批工厂又纷纷倒闭,仅去年上半年倒闭之工厂商号,即达一千六百余家”。这一时期“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的原因有()①政府征收苛捐杂税②日本军队的残酷掠夺③官僚资本垄断经济④美国对华倾销商品A.①③④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日本军队的残酷掠夺”是抗日战争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萎缩的原因,排除含②的选项。答案:A14.胡适曾在抗战胜利后指出:“在过去的几年中,国家资源委员会把持了中国的工业矿业,eq\x()eq\x()eq\x()eq\x()蚕食鲸吞,全国其余经济或则被其窒息而死。”文中缺失的“eq\x()eq\x()eq\x()eq\x()”部分应为()A.民族资本 B.官僚资本C.外资企业 D.个体经济解析:本题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艰难发展过程。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致使官僚资本迅速膨胀,蚕食鲸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答案:B15.解放战争时期,上海《大公报》载:“顾客清晨等候店铺开门……百货营业额较平时增加了3到4倍,甚至10多倍。南京路四大货物种类已残缺不全。……清晨五时,中央银行已是人山人海,估计有十万人。”这表明()①上海经济发达,社会购买力强②货币贬值,出现抢购和挤兑风潮③经济前景暗淡,人心浮动④物价下跌,人们纷纷抢购商品A.①④ B.②③C.①②③ D.②③④解析: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滥发纸币,使得通货膨胀愈演愈烈,因此①④的表述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6.(2023·嘉兴高一上学期检测)历史的前进是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会有变动。——费孝通《乡土中国》材料二一闻有人招雇女工,遂勃然以兴,全家相庆,举国若狂,利之所在,人争趋之……无论小家碧玉,半老徐娘,均各有鼓舞踊跃之心,说项钻求,唯恐不能入选。——《申报》1888年4月材料三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即使在据说是受“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之害最深的纺织工业方面,61%的国产棉布仍是手工织成的。——《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现象存在的社会原因。并分析这种现象对中国新经济因素发展的影响。(10分)(2)从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角度,分析材料二中出现妇女打工热潮的背景。(6分)(3)材料三中纺织业的发展状况体现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哪个特点?(4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原因,从材料一“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这一现象与宗法制有关,“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会有变动”这一现象与小农经济有关。第二小问影响可结合小农经济和重农抑商政策对资本主义萌芽的阻碍进行回答。第(2)问回答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即可。第(3)问据材料三“61%的国产棉布仍是手工织成的”说明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一定发展,但传统经济形式仍占优势。答案:(1)原因:宗法关系;小农经济;政府重农抑商等政策影响。(任答两点)影响:束缚了自由劳动力,不利于新经济因素的发展。(10分)(2)背景: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民族工业兴起与发展;自然经济逐步解体;释放了自由劳动力。(6分,任答三点)(3)特点: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一定发展,但传统经济形式仍占优势。(4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产值及比重的变化(1920—1936年)(货币单位1936年币值:亿元)192019361920—1936年产值比重(%)产值比重(%)平均增长(%)官僚资本民族资本合计材料二中外产业资本产值的增长及比重的变化(1920—1936年)(货币单位1936年币值:亿元)192019361920—1936年产值比重(%)产值比重(%)平均增长(%)中国资本外国资本合计——以上摘自《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1)根据材料指出哪一种资本在当时发展最快?这种资本在当时发展最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8分)(2)从1937年至新中国成立前,“中国资本”发展变化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简要分析这种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彩礼返还协议二零二五年
- 办公室装修简易合同
- 文印服务保密协议
- 本地售后服务授权协议
- 酒店行业销售管理制度
- 餐厅宿舍安全管理制度
- 车队司机宿舍管理制度
- 食品添加检查管理制度
- 高职班级管理制度条例
- 项目印章管理管理制度
- 国内外知识产权保护对比研究
-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
- 【MOOC】走向深度的合作学习-爱课程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虹桥机场旅客服务质量提升对策探究》6100字(论文)
- 丰子恺课件教学课件
- 让每一个闪光在每一天成长-四年级期中家长会 课件
- 蔬菜大棚建设投标方案技术标范本
- 国开电大2024秋《经济法学》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 汉语口语速成第七课课件
- GB/T 3487-2024乘用车轮辋规格系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