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第六单元25词五首【区一等奖】_第1页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第六单元25词五首【区一等奖】_第2页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第六单元25词五首【区一等奖】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5、《词五首》课中导学案【教学目标】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3.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感情。【教学过程】预习查评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2、朗读,注意几个字的读音晖(huī)嶂(zhàng)勒(lè)羌(qiāng)擎(qíng)舴蜢(zéměng)麾(huī)学习《望江南》1、关于温庭筠和花间词派温庭筠(公元812~870?)本名歧,字飞卿,太原祁县人。他精通音乐,文思敏捷,传说他作诗,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之称。他年轻时行无检束,生活放荡,长期出人歌楼妓馆。不为统治者所喜。他屡试不第,却常替人代作文。温庭筠是唐代诗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奠定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在文坛上的地位。他的词“多写闺情”,较少政治内容,极尽“艳丽”之能事,花间词派尊他为“花间鼻祖”。2.“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3.“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怎样的生活状态?4.“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5.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6、发挥想象,再现诗词画画,体会词作的内涵,感受词的画面美。7、品味诗歌的美语言美:构思美:意境美:8、主题:9、延伸拓展,对照阅读。错误郑愁予我打江南走过,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跫(qióng)音不响,三月的春惟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10、背诵《望江南》。学习《武陵春》一、朗读这首词。二、文学常识:1.婉约派:我国古代词人,大致可分为“婉约词派”“豪放词派”两大派。因明人张娫(yán)有“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之说而得名。婉约派以秦观、李清照为代表,继承南唐词的风韵,发扬柳永词铺叙、描写的特色,又吸取东坡词个性鲜明的长处,融为一体,形成“词人之词”之正宗。在内容上坚持“词庄词媚”的主张,多以艳情为题材;在形式上则以蕴藉雅正见长,严守音律,讲究含蓄,语言精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此派对词坛影响很大,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李清照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她出生在一个文学气氛浓厚的家庭里。从小便有诗名,后嫁给赵明诚.夫妇共同校勘古书,唱和诗词,生活优裕和谐。靖康之难起,她和丈夫避兵江南,赵明诚中途病死,她流落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境遇孤苦,卒年不详。3.背景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人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减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汇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三、理解1.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文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3.本文是如何抒发作者感情的?4、这首词美在哪里?5、写愁名句集萃:“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离恨恰如春,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千秋岁》“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试问闲愁都几许?—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只载—船离恨向西洲。”苏轼《虞美人》“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驼也驼不动。”董解元《西厢记》“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白居易“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李白6、这两首有什么相同之处?学习《渔家傲秋思》1、范仲淹(980--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苏州吴县人。范仲淹散文、诗、词均有名篇传世,其词存世不多,仅三首比较完整,但意境宏阔,气象雄奇,以反映边塞风光和征战劳苦见长。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我们学过《岳阳楼记》,其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概括词的内容。3、主题学习《江城子`密州出猎》1、知识要点(1)豪放派是与“婉约派”对举之宋词流派。由北宋词人苏轼所开创,经南宋词人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重要作家还有张元干、张孝祥、陈亮等。此派词人,多有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胸怀坦荡,抱负远大,故能突破“词为艳科”的藩(fān)篱。凡抒情、状物、记事、说理、怀古、感旧、无事无意不可人间,开拓了词的题材领域。又敢于突破格律束缚。“不喜裁剪以就声律”。畅所欲言,直抒胸臆。意境雄奇阔大,风格豪迈奔放,语言流利畅达,把词引向健康、广阔的道路。豪放派词人南宋居多,人才济济,因辛弃疾成就突出,故又称“辛派”。(2)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诗、词、文、书、画均卓然大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词学上,为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我们学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本文写于他密州作太守时。政治上不得意。2、朗读,抑扬顿挫,荡气回肠。3.上阕描绘的是怎样的内容?你知道词中哪个字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吗?4.上阕描绘这样盛大的出猎,目的是什么?5.讲讲下阙中运用了什么典故?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和抱负?7.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词人是如何塑造这个形象的?学习《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辛弃疾辛弃疾不只是词人,还是一名爱国武将,他积极主张抗金北伐,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而不断遭受主和派的排斥、诬陷。淳熙八年,辛弃疾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上,被人弹劾罢官。他不得已在上饶带湖赋闲家居。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这首词就是寄给陈亮的。“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2.朗读。体会豪壮中蕴涵的深沉与悲凉。3.“醉里挑灯……连营”句写了“我”的哪些活动?梦见了什么?4.“八百里……塞外声”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5.“沙场秋点兵”中哪个字用得好?6.下阙哪些句子写战争的画面?哪些句子写了作者统一祖国的愿望?7.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8.这首词中,作者用大部分笔墨追忆当年火热的军营生活,请结合诗句,合理展开想象,描述一下当年的生活场面。9.在这首词中,哪两句集中吐露了作者的心声?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与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相比,有何异同?10.作者有意作“壮词”,“壮”正是这首词的风格特色,请体味这首词的“壮”是怎样体现的?11.词题“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说明这首问中写的是陈亮,因此有人认为这首词是辛弃疾鼓励新中状元陈亮的贺问,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12.词的结构相对来说有规律可依。即上阕写景或叙事。下阕抒情或言志。这首词好像是个例外,这首词的结构有什么特点?13.词上阕所写的内容是对过去生活的回忆,还是对理想境界的展望?本词中的境界是以梦的形式展现的一种理想境界,这里有作者的生活体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